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内容

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内容

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内容
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内容

二、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内容

根据顺从儿童的戏剧天性,遵循儿童创作戏剧的规律,本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戏剧表达

戏剧表达作为整个儿童戏剧教育的基础层面,关注儿童用身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各个感觉能力,在假想的情境中,以角色的或非角色的身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戏剧表达是一种艺术表达,与非戏剧的艺术表达(音乐的、美术的、舞蹈的、文学的表达等)相比,具有身体性、虚构性和角色性。戏剧表达一般来说包括了身体表达、言语表达两个方面。身体表达指用肢体、表情动作表达内心情感与想法;言语表达指用声音、语词以及相应的语气、语调表达内心情感与想法。身体表达又包括了自然性身体表达和延伸性身体表达。前者围绕身体的肢体和表情本身;后者则体现了装扮、道具以及音乐对身体表达的辅助作用。

在本课程中,儿童的戏剧表达以模仿、造型、控制和情感四个维度展开。

1、模仿

“模仿”是对人或物的各种特性及其细节的身体(或言语)再现、复制。

2、造型

“造型”是用身体塑造静止的形态;对于言语和声音而言,更多是角色的音质的表现,包括角色特有的音色、音速、语气和语调特点。

3、控制

“控制”是对身体运动或言语的快慢、动静、轻重、高低、大小、远近等、相对性的把握。

4、情感

“情感”是贯穿于所有戏剧表达昀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

当然,戏剧表达必须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及其在头脑中所获得的表象基础上。这些经验是通过“感知”,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获得的。

(二)戏剧创作

“戏剧创作”体现了想法与行动的对话。儿童作为戏剧创作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虚构的情境中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转变为可视、可闻的行动,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儿童既是角色化的问题提出者,也是角色化的问题解决者。这一戏剧教育内容借鉴了西方的“创造性戏剧( Creative Drama)”。创造性戏剧的有关研究(Rosenberg Helane,1987,Nellie McCaslin,1996)‘1][21解释了戏剧创作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即强调想象与戏剧性行动的联结,并以戏剧式学习为核心,使每个参与者自然运用内在机制,发展他们的行为,将想法转变为行动。内在的想象能力以感觉扫描、视像回顾、简要叙述等练习为焦点,同时外部的戏剧性行为强调了动作、对话、情节和性格化。

戏剧创作所包含的戏剧要素不仅有角色,与戏剧表达相比增加了情节和场景两个要素。

1、戏剧创作的要素

角色是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他人”,以“他人”的身份思考、行动和说话。学前儿童在戏剧创作中的角色数量较少,小班阶段为一个角色对多个同一角色;中班阶段为两个角色对多个同一角色,或不超过四个不同角色;大班阶段不超过五六个角色。

情节由一系列事件组成,具有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几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从昔景、问题出现、冲突形成到最终问题解决的逻辑顺序。在戏剧创作的情节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情节也由简单到复杂、由重复性到多样性。

场景是事件发生的空间,交代角色所处的环境。在戏剧创作的场景方面,小班阶段比较单一,最多出现两个空间的转换;中大班阶段出现两个以上空间的转换。

2、戏剧创作的一般环节

戏剧创作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1)开端:戏剧创作来源的探讨。儿童戏剧创作的欲望来自于儿童自己的生活,一件物品、一次经历、一首歌曲、一幅画、一段故事、一种想法或心愿,都有可能引发儿童的戏剧创作。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喜欢远离生活的幻想性题材,年龄越大的儿童选择的题材愈加广泛和丰富。戏剧创作的来源有的是儿童自己发现的,有的需要教师与儿童通过探讨进一步明确。前者出现于儿童自己的戏剧性游戏中,后者则是由有计划的戏剧教育活动来展开,这正是本课程所关注的戏剧创作的开端环节。在开端环节,教师需善于发现儿童的戏剧创作的想法,鼓励儿童用肢体表达,确定戏剧创作的主题。

(2)角色描画:戏剧创作的基点。以讨论和肢体表达的方式,教师组织幼儿一边扮演一边商量:“这里有谁?他们是什么模样?喜欢做什么事情?最想得到(或需要)什么?”角色的形象、态度和动机得到描画,并以肢体律动的方式表现这些角色。

(3) 冲突架构:戏剧创作的关键。教师组织儿童以角色的身份在扮演角色中,创作戏剧冲突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对戏剧冲突的不同观点和建议,需要集体协商,形成相对一致的做法。教师既可入戏(teacher-in-role),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或次要角色,以高支配的方式引导儿童创作;也可出戏teacher-out-role),不扮演任何角色,以低支配的方式帮助儿童创作。前者更适合年龄小的儿童,或者有难度昀戏剧创作,后者反之。

(4) 对话丰富:戏剧创作的深化。在角色描画、冲突架构环节,角色的对话可能已经初步出现。以此为基础,在多次的扮演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丰富和归纳精彩、简洁、生动的角色语言,鼓励儿童之间相互模仿、学习,形成相对稳定的角色对话,丰富儿童戏剧创作的表现力。这一环节一般只能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展开。通过这些戏剧创作的环节,儿童的戏剧创作一步步地丰满、生动起来,汇聚了他们自己的智慧和表现。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思考。戏剧创作的魅力正在于此。

(三)戏剧表演

1、戏剧表演的要素

戏剧表演一般是指“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1]这里凸显了三个戏剧要素:演员、角色、舞台,其中隐含了观众要素。而在本课程中,考虑到学前儿童戏剧表演能力的特点和儿童戏剧教育的重点,儿童的“戏剧表演”发生在教室中,不是剧场;由教师指导,不完全是由导演组织的;同在一个班级中的演员和观众相互流动,不是陌生或相互分离的。因此,本课程的儿童“戏剧表演”可称为“前表演”或“准表演”。

2、戏剧表演的样式(体裁)

在本课程中,戏剧表演的样式(体裁)以音乐剧、偶戏、哑剧、话剧为主。在不同年龄阶段,戏剧表演的样式不同,小班以音乐剧为主,表现初步开展话剧;中班继续发展音乐剧,丰富偶戏、话剧的表现;大班继续丰富音乐剧、偶戏、话剧的表现,开始进行哑剧表现。这是对儿童戏剧能力和戏剧表演样式特性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学前儿童的戏剧表达多以肢体动作表达为主,言语表达难度较大,且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借助音乐、歌曲、舞蹈以及偶的可操作的具体形象。[1]

我们看到,“偶戏”在三个年龄班都出现了,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加以丰富。木偶戏是“由幕后演员操纵,用木偶表演的戏剧形式。”[2]演员不用自己的身体表演,而是借助偶的动作,代替偶说话来表演。这一表演方式较为适合整个学前阶段的儿童,一方面既没有对儿童肢体表演的要求,又满足他们摆弄玩偶的兴趣;另一方面可岌展他们在表演中的独白和对话的语言能力,因此可从低龄开端,逐步丰富多样。

音乐剧是“歌、舞、剧三种成分并用”的戏剧样式。[3]音乐剧载歌载舞的表演方式既有趣味,又富有动感,容易为年龄较小的儿童所喜爱。小班阶段重在歌舞部分的表演,多为

集体表演,情节相对简单;中大班阶段突出不同角色不同的歌舞特色,并加强情节的复杂性。

哑剧是“一种不用台词而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4]其动作的节奏感和逼真性对小班、中班儿童来说较难,比较适合大班儿童表现。

话剧综合文学、表演、导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以说话(对白、独白、旁白)为主要表现手段。[5]相比较偶戏、音乐剧和哑剧等戏剧样式,其实话剧是最为复杂的,其对角色语言的要求高,比如对白的接话连贯,独白和旁白流畅,语言表达饱含情感,性格刻画要细腻等等,对大班儿童来说仍是有难度的。但是,儿童从他们的假装游戏到戏剧性游戏,都自然地出现了语言伴随动作现象,各个年龄班的儿童均可以尝试话剧的表演,只不过难易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小班可以只是片段表演。

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 开发策略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街镇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来源作者:daiyufeng 种植即栽种。种植特色课程即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开发的策略是指有幼儿园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种植园地是幼儿身体力行的场所,种植的各种植物为孩子的探究提供直观的材料,利于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 我园地处城村结合部,位于青龙山脚下,梅龙湖畔。幼儿园有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快乐农庄”散步,观察各种蔬菜、庄稼的生长,亲身体验采摘棉花、黄瓜、西红柿等果实的快乐,尝试栽种土豆、大蒜、小葱等蔬菜的方法,丰富孩子童年的生活,让孩子留下了许多难忘而又美好的记忆。 近几年来,幼儿园进行了利用幼儿园种植资源对孩子进行多方面教育的尝试,幼儿园采用多种策略形成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栽种植物。开发种植课程。 幼儿园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每年幼儿园在春季、秋季栽种各种蔬菜和庄稼。幼儿园种植特色课题组成员,根据幼儿园“快乐农庄”的土壤特点,季节特点,人文特点进行初步的规划。春季小班种植低矮的蔬菜如:辣椒、小葱、大蒜、韭菜、青菜、空心菜、苋菜等;中班种植需搭架的蔬菜如:豇豆、四季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大班种植瓜类蔬菜植物如:南瓜、冬瓜、西瓜、香瓜、菜瓜;观赏区种植了茶叶、扁豆、丝瓜等植物。秋季快乐农庄里种植各种不同的植物,有菠菜、青菜、茼蒿、莴苣、生菜、油菜、麦苗等植物。幼儿园还栽种桃树、梨树、柿子树、桔子树、小叶黄杨、梧桐树…幼儿园围墙还种植了许多金银花、扁豆、丝瓜等爬藤植物;每个班级都开辟了自然角,有家长和孩子共同种植的花卉、蔬菜植物,所有的这些种植的植物,为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孩子观赏、尝试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 课程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现在幼儿园课程模式有多种,其中主题教育的模式是现代课程模式一种,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有5—6个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如小班第一学期的《我爱幼儿园》主题,其中要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孩子么对“快乐农庄”兴趣浓,特别是对萝卜有更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止,小班开展有关“萝卜”的探究活动,《萝卜生长生长在哪里》、《萝卜的秘密》、《故事拔萝卜》、《打击乐:拔萝卜》、《画萝卜》、《给萝卜涂色》等一系列有关种植资源萝卜的活动。又如中班《美丽的春天》主题,教师组织孩子观察春天变化,孩子们对“快乐农庄”的蔬菜引起了好奇,产生为啥要吃蔬菜,蔬菜生长在哪里等问题,为此,中班开展了《好吃的蔬菜》主题,教师组织幼儿在小班认识蔬菜的基础上认识

幼儿教育:中班美术欣赏活动:《中国戏剧脸谱》

《中国戏剧脸谱》 幼教美术教案 ●一、活动内容: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中国戏剧脸谱》 设计思路: 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是为了引导幼儿学会体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而幼儿对京剧接触很少,充满了神秘感。所以,在这次活动中, 我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 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我国传统的戏剧脸谱,感受戏剧脸谱的色彩、图案 的美。 2.体验自己动手绘画脸谱的乐趣,萌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欣赏脸谱中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着重引导幼儿注意图案中对称花纹的表现,造型中角色表情的表现。 ●四、活动准备 1.京剧《五台山》VCD。 2.脸谱作品6-8幅,(面具),无颜色脸谱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欣赏京剧,引出脸谱。 1、师:走,看电视去~!(教室里正在播放京剧《五台山》。幼儿跟 着老师自由进入教室,安静坐下看电视) 2、幼儿欣赏京剧结束以后,教师提问: (1)、你们知道你们刚刚看到的这是什么节目吗?(京剧) (2)、你们喜欢京剧吗?(喜欢) 教师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不但中国人喜欢,连外国人都在学我们的京剧呢! 3、小朋友们刚刚在看京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那些演员的脸?出示图 片,是不是跟老师现在拿的是一样的?(是)这个呀叫脸谱。……… (二)、引导幼儿欣赏脸谱的色彩和表情 (1)、小朋友看到这些脸谱的第一感觉是怎么样的?(漂亮,颜色鲜艳,

幼儿园游戏教育: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是什么 1、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的界定 戏剧主题活动是围绕某一主题,依从儿童戏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师幼共同建构的一系列戏剧活动,即从戏剧表达(角色的体验与表达)出发,到戏剧创作(戏剧冲突的创作 和问题的解决),最终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演员面对观众表演他们的戏剧作品,但小班阶 段一般尚不能达到这一层次)。 如果说,戏剧工作坊是一种小组的戏剧创作活动,那么戏剧主题活动是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进行的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到戏剧表演的完整活动。 2、幼儿园戏剧主题的来源 英国戏剧教育学者布莱恩·威(Brain Way,1967)[1]提倡把“参与者已有的经验”作为戏剧创作的基础,比如音乐、历史事件、日常生活事件等都可以成为刺激戏剧创作的主要来 源,个人经验的回顾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想象成为戏剧活动的主要方式。本课程由此将戏剧 主题的来源概括为三个方面:(1)艺术作品(文学、影视动画、音乐、美术、中国戏曲等); (2)自然现象;(3)社会现象。(具体可见表2-1)戏剧主题的来源是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 剧表演的源头、缘由和基础,为教师和幼儿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其中,艺术作品是戏剧主题 的主要来源,文学作品(故事、诗歌)、影视作品是人们都十分熟悉的来源,音乐、美术、 中国戏曲则是本课程的拓展,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引发的戏剧主题活动,意在鼓励幼儿以 戏剧的方式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幼儿的周围生活中寻找适合的戏剧创作、戏剧表演源 头,使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创作者。如此广泛的主题来源,正是本课程所追求的教师 和幼儿共同建构戏剧作品的理念的体现。 当然,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和戏剧经验的丰富程度不同,小班多以文学作品作为主题来源,可以多参照文学作品内容;中班、大班则开拓其他艺术形式,以及自 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为来源,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艺术创造的空间。 表2—1戏剧护体活动一览表 年龄班小班中班大班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 表演样式音乐剧话剧音乐剧 (偶戏)话剧音乐剧 (偶戏) 话剧音乐剧 (偶戏) 话剧话剧哑剧 艺术 文字 故事:小 兔乖乖 儿歌:小 熊过桥 绘本:我 的幸运 一天 成语: 滥竽 充数 绘本:可 爱的鼠 小弟 影视 动画 小蝌蚪 找妈妈 猴山上 的故事 海底总 动员美术漫画: 父与子 剪纸:老 鼠嫁女音乐果宝 乐园 小鸭 的故事 戏曲花木兰自然下雨了大树和

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如何体现

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如何体现“特色”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幼儿园逐渐形成了园所的特色课程。而无论何种特色,归根到底,是注重研究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自主学习和分享合作的习惯及主动探索的意识,将教育特色落实于教学之中。 与“四自”园本课程同行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园已在进行情感教育研究的延伸与拓展,在教育科研和不断学习新课程观中进行思考的积淀。 我们认为,学前教育阶段课程更应关注幼儿主动学习意识和态度的培养,一个拥有自主、自信、自律、自理品质的人才是个性与社会性真正完美结合的人,才是有可能应对各种挑战、适应社会发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课程观和教育价值观,我们确定了以培养幼儿“四自”意识、品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四自”即自主、自信、自律、自理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使孩子“形成自主,增强自信,懂得自律,学会自理”,让孩子在主动探求的状态下快乐成长,为其一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早期素质基础。 1. 一日活动环节优化设置,提高幼儿自主、自律意识和能力。 我们科学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将一日活动环节进行调整和划分,将过去线状的环节结构重组为块状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过渡、等待环节。如:晨锻与早点组合;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组合;下午户外活动与点心组合等。对环节过渡的组织方法我们也进行了摸索:音乐暗示法即在孩子吃点心、换组、进教室、准备材料等之前的过渡环节利用特定音乐作为提示,让处于自由活动状态的孩子听到音乐信号能立即投入下一活动,既减少了无谓的等待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主、自律意识。制作图示法即教师将一日活动环节用图表形式(只有时间,内容空缺)展现给幼儿,并请幼儿将每一时间段中固定的环节用图画画出,再贴在空缺处。以此使每位幼儿了解每一时间段的环节内容和要求,培养幼儿的自主、自律意识。 2. 自主性集体教育活动,形成有自主空间的学习环境。 集体教育活动是教师在同一时间段内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开展同一内容的学习活动。在“四自”园本课程实施中,多数领域学习活动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的。但根据主题的不同,教师可灵活选择整合教学形式(一般时间为40分钟,根据主题需要将两至三个领域内容融合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完成),或普通教学形式来完成。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创建自主性集体教育活动环境是落实“四自”园本课程的关键,建立一个温暖、有应答的,尽可能满足儿童需求,有自主空间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四自”培养。它包含以下8个方面的要素: a) 师幼情感互动流畅 b) 学习活动有乐趣 c) 学习内容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d) 安全感和信任感 e) 既宽松又紧张活泼,既有纪律又有自主、自由的空间 f) 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有与同伴合作的机会 g) 自己的努力和成功能够得到认可 h) 对学习活动的走向和结果的可控制感 3. 区域化学习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提高。 区域化学习形式是一种低结构、高开放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四自”园本课程中既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又可做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区域化学习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四自”发展目标和兴趣,根据活动的目标,设置多个学习区域,提供具有层次性、操作性、趣味性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多种适合自己的材料、合作伙伴、学习进程等,幼儿在与材料、同伴的互动中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师

幼儿园游戏教育:幼儿园戏剧方案

二、幼儿园戏剧方案 *(一)放松游戏* 1、起床草 玩法: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在一个合适的空间里站立,让幼儿想象自己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打打哈欠、伸伸懒腰、扭扭脖子、甩甩胳膊、撅撅屁股、踢踢小脚,,还可以进行漱口等细 节动作,放松全身。虽然是放松游戏,但最后还是要做一个有精神的造型。 要点:唤醒身体。 2、传递爱 玩法:幼儿围坐一圈,教师带领幼儿传递爱心。教师:“今天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舞伴,我想把自己的爱送给他(她)。你们看,老师先做个爱心送给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再送 给下一个伙伴,我们全班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传递下去。” 要点:调动情绪。 3、海洋球 玩法:幼儿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闭眼,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想象着自己躺在许多海洋球中间,放松身体,并随着海洋球轻微“游动”。 要点:身心放松。 4、小金鱼吹泡泡 玩法:幼儿(扮作小鱼)随教师的口令做“小金鱼吹泡泡”的气息练习。用鼻子吸气, 学小金鱼分别从嘴里、鼻腔吹泡泡(呼气),教师提醒幼儿慢速练习。 要点:调整呼吸。 5、我的宝宝要睡觉 玩法:在柔和的音乐下,教师哼唱“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宝宝要睡觉;小花被,盖盖 好,两只小手放放好。”幼儿放松躺下,做睡觉状。 要点:身心放松。 6、太阳下山 玩法:幼儿散点站。教师说“太阳下山了,小鸟回家了”,边说边摸幼儿的头,被摸到头的幼儿扮小鸟飞回座位做休息状。教师继续说“太阳下山了,小熊回家了”,边说边摸幼儿的头,被摸到头的幼儿扮小熊走回座位做休息状,依次直到全部幼儿回位休息。请幼儿闭眼,教师播放舒缓静谧的音乐,用“天黑了,小动物们都睡着了”的话语引导幼儿进入“太 阳下山,小动物们回家”的情境。 要点:身心放松。 *(二)感知游戏* 1、水果糖 玩法:准备各种口味的水果糖(哈密瓜味、草莓味、橘子味、葡萄味、水蜜桃味、苹果 味、榴莲味等),给每个幼儿随机分发吃一块糖。让幼儿先观察,猜猜是什么口味的水果糖; 再品尝,幼儿互相说说所吃的水果糖是什么口味的。 要点:味觉感知。 2、好吃的食客 玩法:在桌上摆放甜、咸、苦(建议用苦瓜)、辣(微辣)、酸等食物(或调料),个别幼儿选择特定的食物(或调料)品尝后,请其他幼儿根据幼儿品尝的表情,判断该幼儿所吃的食物(或调料)。 要点:味觉感知。 3、鼻子嗅一嗅 玩法:游戏先让幼儿去关注他们喜爱的或经常闻到的气味,同时教师收集一些不同些气 幼儿园游戏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戏剧教育课程的内容

二、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内容 根据顺从儿童的戏剧天性,遵循儿童创作戏剧的规律,本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戏剧表达 戏剧表达作为整个儿童戏剧教育的基础层面,关注儿童用身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各个感觉能力,在假想的情境中,以角色的或非角色的身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戏剧表达是一种艺术表达,与非戏剧的艺术表达(音乐的、美术的、舞蹈的、文学的表达等)相比,具有身体性、虚构性和角色性。戏剧表达一般来说包括了身体表达、言语表达两个方面。身体表达指用肢体、表情动作表达内心情感与想法;言语表达指用声音、语词以及相应的语气、语调表达内心情感与想法。身体表达又包括了自然性身体表达和延伸性身体表达。前者围绕身体的肢体和表情本身;后者则体现了装扮、道具以及音乐对身体表达的辅助作用。 在本课程中,儿童的戏剧表达以模仿、造型、控制和情感四个维度展开。 1、模仿 “模仿”是对人或物的各种特性及其细节的身体(或言语)再现、复制。 2、造型 “造型”是用身体塑造静止的形态;对于言语和声音而言,更多是角色的音质的表现,包括角色特有的音色、音速、语气和语调特点。 3、控制 “控制”是对身体运动或言语的快慢、动静、轻重、高低、大小、远近等相对性的把握。 4、情感 “情感”是贯穿于所有戏剧表达酌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 当然,戏剧表达必须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及其在头脑中所获得的表象基础上。这些经验是通过“感知”,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获得的。 (二)戏剧创作 “戏剧创作”体现了想法与行动的对话。儿童作为戏剧创作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虚构的情境中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转变为可视、可闻的行动,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儿童既是角色化的问题提出者,也是角色化的问题解决者。这一戏剧教育内容借鉴了西方的“创造性戏剧( Creative Drama)”。创造性戏剧的有关研究(Rosenberg Helane,1987,Nellie McCaslin,1996)[1][2]解释了戏剧创作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即强调想象与戏剧性行动的联结,并以戏剧式学习为核心,使每个参与者自然运用内在机制,发展他们的行为,将想法转变为行动。内在的想象能力以感觉扫描、视像回顾、简要叙述等练习为焦点,同时外部的戏剧性行为强调了动作、对话、情节和性格化。 戏剧创作所包含的戏剧要素不仅有角色,与戏剧表达相比增加了情节和场景两个要素。 1、戏剧创作的要素 角色是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他人”,以“他人”的身份思考、行动和说话。学前儿童在戏剧创作中的角色数量较少,小班阶段为一个角色对多个同一角色;中班阶段为两个角色对多个同一角色,或不超过四个不同角色;大班阶段不超过五六个角色。 情节由一系列事件组成,具有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几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从背景、问题出现、冲突形成到最终问趣解决的逻辑顺序。在戏剧创作的情节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情节也由简单到复杂、由重复性到多样性。 场景是事件发生的空间,交代角色所处的环境。在戏剧创作的场景方面,小班阶段比较单一,最多出现两个空间的转换;中大班阶段出现两个以上空间的转换。 2、戏剧创作的一般环节 戏剧创作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幼儿园特色课程计划

幼儿园特色课程计划 篇一:幼儿园特色活动教学计划 幼儿园特色活动教学计划 一、中班 (一)、绘画类 目标: 1、认识并逐步学会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笔、蜡笔、油画棒),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手腿保持一定距离。握笔自然有力。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认识并学会使用3-6种颜色:红、绿、蓝、黑、黄、褐。 3、从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逐步学会掌握点、竖线、横线、斜线、圆形和方形涂染等方法,画出所熟悉的物体,如树木、花草、人、动物等,培养幼儿大胆画画的能力。 (二)、手工类 目标: 1、认识泥工的材料和工具,知道其名称(粘土、橡皮泥及面团),知道它们的性质是柔软的,可以塑造的。 2、学会用搓、团圆、压扁、沾合等方法,简单地塑造一些物体,并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

3、认识纸工的材料和工具名称,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叠方法(如对边折、二边向中心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 4、学习粘贴简单图形的方法。 二、大班 (一)、绘画类: 目标: 1、教幼儿学习用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涂染等方法画出自己生活中观察过的物体,简单的风景,动植物,能画出其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教幼儿区别蜡笔、水彩、蜡笔水彩混合画的特征,对色彩调合能互相互补,用色协调、明快、洁净。 3、构图方面能用点、线、小圆点、花朵、叶子等画出简单的图案,教到色彩鲜明,比例恰当。 (二)、手工类: 目标: 1、泥工:学习捏的技能,能塑造出物象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塑造简单的玩具和动植物。 2、纸工: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叠方法,能折出有关事物形象的纸工作品及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培养幼儿的初步美感和审美能力。 月计划: 一、九、十月份教学计划:

浅析国内教育戏剧对幼儿的影响

浅析国内教育戏剧对幼儿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西方教育的典范也开始被国内教育界人士所关注。这里所说的“典范”主要是指西方教育戏剧理念的引入,而这种教育方式也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在诸多实践操作后,更加坚定了戏剧理念对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信念。 通过国内外实践经验所总结的文献报告发现,在孩子性格以及观念形成的初期,即2-6岁左右的幼儿时期,开展戏剧教育对他们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一、文章绪论 (一)研究意义和对象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除了具有审美的功能以外,它还肩负着特殊的功能——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将这种具有审美功能,并能冲击人类大脑视觉和听觉的戏剧元素融入到了幼儿教育中,而随着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凸显出更多新颖、灵动的教育效果,进而催生出“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的戏剧教育主要是指具有通用性和非专业性特点的教育模式,它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留痕迹地融入到了教学模式中,它隶属于学校艺术教育的范畴,目的在于让受教育者提高综合素质,达到综合性发展以及质的飞跃。相对于广义的概念来说,狭义的戏剧教育则专门指专业的戏剧教育,一般是以专业艺术院校为主体,以培养戏剧专业人士为目的。 孩子天生就具有艺术家的灵动气息,他们在戏剧方面有着惊人天赋。就像孩子们为什么容易被“活”的场景所吸引,而如果能将孩子们的这个天性好好把握,将戏剧教育融入其中,这对孩子们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本研究将运用教育戏剧理念和方法,以戏剧为载体,将戏剧教育应用其中,重视孩子们的参与,并关注孩子们在接受戏剧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反应,借鉴西方教育的指导意见,最终形成一个新颖而实用的戏剧教育课程体系,为孩子们的心身心成长做出努力。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2-6周岁儿童,这一阶段是教育孩子们的关键时期。通过戏剧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形体、开发智力等等,让孩子们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目标架构

三、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目标架构 有了幼儿园戏剧课程目标,教师才能合理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戏剧活动。根据儿童戏剧能力发展特点、戏剧艺术的特性及其学习规律以及社会对儿童戏剧艺术素养的基本要求,我们制订了幼儿园戏剧课程目标。 (一)幼儿园戏剧教育目标的内容 课程目标通常被分为认知、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三大领域。在认知领域,幼儿园戏剧教育的目标包括各种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与理解戏剧话题相关的知识两个方面;在技能(能力)领域,幼儿园戏剧教育的目标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四个方面;在情感态度领域,包括参与活动和角色情感两个方面。具体如下:认知角色、情节、对话、场景(布景)、装扮、剧本、剧场、戏剧样式 理解戏剧话题的相关知识 想象与描画各种可能 思考能力情节创编(包含剧本创作) 价值和态度思考 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表演 表达能力肢体与表情模仿、造型(音质)、控制、情技能言语与声音感(融入前三者) (能力) 表演能力意义交流(角色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 舞台空间(上下场、站位等) 合作能力想法协商 角色配合 分工与合作 兴趣 参与活动开放性 责任感 情感习惯 态度 角色情感体验与理解 共鸣与表现 表0-1幼儿园戏剧教育目标维度 认知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1.角色——能够理解角色的典型特征。2.情节——知道戏剧是有情节的,理解情节是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 思考能力 1.想象与描画——想象与描画角色的外 貌、行为特征、心理活动等各种可能。 2.情节创编——大胆创编戏剧情节,合理 解决戏剧冲突,在教师的帮助下创编剧本。 3.价值判断——尝试对戏剧主题做出自己 1.兴趣——对戏剧活 动感兴趣。 2.开放性——在活动 中大胆表现自己。 3.责任感——有一定 的角色意识,能专注于

幼儿园特色课程有哪些

幼儿园特色课程有哪些 现如今幼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也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民办幼儿园为了选择一条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许多幼儿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园所特色课程。 我们幼儿园怎么将教育特色落实于教学之中呢?而我们作为一项教育事业,更多是应该本着多多为社会创造价值。本着这样的心态,在市场上多多抓住机遇,这样幼儿园的发展契机和主动权才能掌握在我们手里。 幼儿园怎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经营之道呢?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在选择幼儿园也是煞费苦心,而在幼教市场上其实绝大多数的“特色幼儿园”在发展的状况上来看,都普遍存在着以下弊端: 1.再以特长教育作为特色的幼儿园,比如:英语、舞蹈、画画等技能性的学习作为特色,会导致孩子的发展的片面性。 2.特色幼儿园以家长的意愿、要求为导向,功利性较强,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目标偏向严重。 3.在选择特色课程时没有前瞻性。比如珠心算一类的小学化课程正在谈出我们的视线。 我们幼儿园应该如何选择特色课程从而去打造幼儿园呢?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国学。将传统国学与现代学前教育相结合,总结出了幼儿园国学教育八大体系,八大体系中的“国学课程体系”把幼儿国学教材编制成了一套系统,推出了以下课程: 国学经典诵读 “孝道、师道、感恩”教育活动 经典音乐熏陶 经典书画欣赏 传统手工活动 传统养生活动课程 至德幼教联盟根据全国各个地区的情况和每所园的特点,对全国各个区域每所幼儿园进行个案分析,同时整合全国300多所联盟园所和支持过的1200多所幼儿园资源,首创幼儿园资源共享平台。对每所幼儿园配备督导老师,根据当地情况和园长发展意愿,帮助每所加盟园导入最适合其发展的体系和国学教育。 推出国学幼儿园创建八大体系,真正落地实操在全国已经帮助200多所幼儿园引进国学教育,半年到一年在当地打造园所品牌。 1.幼儿园自动运营管理体系(园长运营智慧体系)

幼儿园游戏教育: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方案

二、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方案 *(一)果宝乐园(上学期)* 主题说明 本主题来源于有关水果的歌曲,例如《水果歌》、《大苹果》、《摘果子》等。这些歌曲中的歌词通俗易懂,幼儿可以从中了解到多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并懂得吃水果对身体的好处。这些歌曲、律动节奏明快,幼儿易于用动作来表现,可以成为我们进行戏剧创作的素材。 本主题先从欣赏音乐《摘苹果》开始,让幼儿模仿摘苹果,用身体表现大树、苹果等,激发幼儿戏剧表达的兴趣。然后,戏剧表达环节围绕“吃水果”“水果拼盘”“好吃的水果蛋糕”“榨果汁”等活动展开,重点让幼儿学习用肢体表现水果的多样性,并在音乐的配合下塑造角色,表现角色的动作、姿态和表情,感受果宝宝的快乐与喜悦。随后,戏剧创作环节的开端部分:幼儿通过观察果宝宝的表情变化来想象果宝宝和娃娃之间发生的故事,猜想果宝宝生气的原因;戏剧情节的发展部分:果宝宝由生气转为高兴,幼儿可以调动已有经验,想办法解决果宝宝与娃娃之间的冲突,创编果宝宝与娃娃之间的对话;最后“果宝乐园的舞会”为戏剧情节的结局:以歌舞的形式营造热闹的氛围,让幼儿感受果宝宝和娃娃一起唱歌、眺舞的快乐。因这一主题活动的动作性很强,富有韵律感,所以最终的戏剧作品具有音乐剧的特质。当然家长也可参与其中,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创作亲子音乐剧。 此外,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有关水果以及戏剧活动的相关经验比较缺乏,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相关的经验支撑。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游戏化、趣味性的情境或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和探索水果的主要特征,教师应支持和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水果的特征。 主题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与表现水果的主要特征。(认知一戏剧话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明确自己所表达、创作或表演的角色,并坚持做好自己的戏剧工作。(情感态度一责任感) 3.尝试用肢体动作和表情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水果造型,并模仿吃水果时的各种样子。(表达能力一肢体与表情)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想办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简单的戏剧冲突。(思考能力一想象) 5.探索戏剧情境中教师、爸爸、妈妈和小男孩等不同角色的音色,能较为形象地表达角色的特有情感。(表达能力一言语与声音;情感态度一角色情感) 6.大胆创编人物对话以及富有音乐剧特色的简单舞蹈动作,尝试从自己的视角思考与表现保护不同水果的方法,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创作剧本。(思考能力一情节、场景、价值与态度) 7.在戏剧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戏剧任务,感受戏剧活动的快乐。(合作能力)区域设置 科学区 (1)设置“水果触摸区”,让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感受水果的质地、硬度、温度、光滑度等特征。 (2)设置“水果沉浮实验区”,供幼儿观察不同水果放进水中时的沉浮变化。 (3)设置“水果榨汁区”,让幼儿学习用捣、压榨等方法自制果汁。

幼儿园中班戏剧教育11猴山上的故事(上学期)

*(一)猴山上的故事(上学期)* 主题说明 本主题来自中国美术水墨动画片《过猴山》。该动画片于195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已成经典。片长虽仅10分钟,却诙谐、幽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过猴山》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简单,故事中的人物肢体动作夸张,表情生动,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其中的猴子活泼好动,调皮可爱并喜欢模仿,与幼儿天性相同。幼儿也乐于模仿、表现他们。整部动画无言语对白,这种哑剧的形式留给了幼儿更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因此,这一经典动画《过猴山》是幼儿进行戏剧表达的良好素材,同时也可以为幼儿进行戏剧创作与戏剧表演提供有益的支撑。 本主趣以观看动画片《过猴山》为起点来展开活动。通过欣赏动画片来激发幼儿模仿角色的兴趣。主题突显“猴子学样”这一典型情节,让幼儿对“学样”有着直观的理解。而“学样”即是模仿,模仿亦是戏剧表达的基础。片中的老汉因帽子被猴子们拿走而急得挠头,猴子们也跟着挠头;老汉摇草帽,猴子们也摇草帽。老汉发现了猴子们爱模仿的特点,于是想出办法,转草帽、丢草帽,猴子们也转草帽、丢草帽。只可惜当老汉跑去捡草帽时,猴子们也是一样跑过去,就连老汉踱着步子想办法,猴子们也跟着学。好在有两瓶酒,老汉喝酒引猴子跟着学,结果当然是猴子们不胜酒力醉倒,而老汉则成功取回帽子一溜烟跑下猴山。在观看过程中,幼儿将不断体会到模仿的乐趣。同时,该动画片的哑剧形式会让幼儿产生新鲜感,使之体验无声交流的默契与趣味,主题活动也由此拉开帷幕。随着情节的发展,幼儿将渐渐理解角色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创编并丰富戏剧情节,尝试创作猴山上“猴子们的日常活动”、“猴王争霸”以及“驯猴人捉猴”等情节。具体来说,就是在创作过程中,以欣赏动画片《过猴山》作为幼儿的前期经验;让幼儿创作猴山上猴子们的日常活动和状态,作为剧情的开端;接着“猴王争霸”为情节的发展部分;最后引出“驯猴人上山”,为情节的高潮部分。尤其在情节发展与高潮部分,也即“猴王争霸”与“驯猴人上山”,给幼儿预留了较大的创作空间。 为保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丰富幼儿关于猴子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的知识,可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西游记》等相关视频片段,做好前期经验的铺垫工作。另外,《过猴山》的角色性格较为活跃,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调节幼儿的惰绪,使活动动静交替,避免幼儿过于兴奋和疲劳。 主题目标 1.了解《过猴山》这一动画作品的故事内容,知道“学样”就是模仿,理解主要角色之间的关系。(知识层面——戏剧话题) 2.能在动画片的提示及教师引导下,用肢体与表情表现老汉及猴子们的典型行为特征、情绪状态。(表达能力——肢体与表情) 3.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与描画《过猴山》中的其他角色的典型外貌和行为特征。(思考能力——想象) 4.能在教师的提示下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角色装扮以及猴山场景的布置。(认知——表达能力) 5.大胆创编“猴子们的日常活动”、“猴王争霸”以及“驯猴人过猴山”的情节,尝试在教师的帮助下创作剧本部分内容。(思考能力——情节、场景、价值与态度)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伴协商不同的想法,积极与其他角色配合,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角色间的呼应;表演时动作、表情较为鲜明、夸张,能被对方和观众理解。(合作能力——表演能力) 7.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知道并能遵守一定的剧场规则;明确并初步坚持做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合理顺序上下场,并进行正确的站位。(表演能力——

关于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戏剧教育如何与幼儿园已有课程对接,这是大家在开展戏剧教育活动时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期“幼儿园戏剧教育研究专辑”进一步探讨开展戏剧教育活动的各种思路及其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呈现几种戏剧教育活动的形态:既有专门的戏剧主题活动,也有运用戏剧教学策略开展的绘本阅读活动;既有幼儿自发的戏剧性游戏,也有教师在建构区引导幼儿开展的戏剧活动。 十余年来,使“戏剧教育”以普适的状态进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一直是笔者及笔者所带领的实践研究团队的追求。这既是儿童戏剧天性使然,也是西方以及中国港台地区儿童戏剧教育蓬勃发展使然。然而,我们在幼儿园进行戏剧教育课程的行动研究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一线教师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迷思和困惑。在此,笔者拟对教师们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出回应。 问题1: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自发的角色扮演行为,这种行为以及我们已经在开展的表演游戏、童话剧表演等是不是儿童戏剧活动?戏剧性游戏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戏剧游戏有什么异同? 回应:儿童戏剧教育具有广泛的内涵

笔者自2000年开始对儿童戏剧教育进行探索,当时虽然我国幼教界已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包括木偶戏),但是“戏剧教育”(drama education)这一概念尚无人提及。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早已通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在进行戏剧教育了,只不过没有使用“戏剧教育”这一概念。从国外来看,起源于美国的“创造性戏剧”、发端于英国的“戏剧教学”(也有人翻译为教育戏剧)和“剧场教育”,都凸显了“戏剧”或“剧场”这一概念。为了与国际学术接轨,笔者在200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戏剧活动”的概念,在2005年又将其发展为“戏剧教育”。 儿童戏剧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不仅包括我们熟知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还包括一些我们不太熟悉或不太关注的内容,比如“戏剧游戏”(drama game)和“戏剧性游戏”(dramatic play)。“戏剧游戏”是教师设计和引导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性游戏,旨在鼓励幼儿运用戏剧符号(表情、动作和言语)表达,以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它包括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戏和专注游戏等。“戏剧性游戏”则是幼儿的自发游戏,是基于幼儿已有的角色游戏发展而来的。幼儿常常会在娃娃家、医院和超市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角色游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有性格的、超现实的

幼儿园特色课程介绍01

幼儿园特色课程介绍01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现今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幼儿园以特色教学创优势,为幼儿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特长,我园在五大领域教学的基础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围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在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体现为办学特色之一:注重礼仪教育,办学特色之二:注重情商教育,办学特色之三: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 本着“园有特色、教有价值、管有新意、班有亮点”的原则,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办了声乐表演、舞蹈、播音主持特长班,增设了英语、国学启蒙、篮球训练、创意美术等特色课程。我们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特长和能力,注重孩子的参与和体验,使全园师生在幼儿园文化的熏陶下得到共同提升和发展。 一、亲子园 孩子都需要关爱,但我们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是不够的,科学的、有经验的、系统的爱护方法,才能塑造健康而清丽的自然心灵。 亲子园中园是专为0——3岁宝宝提供亲子游戏和健康娱乐的场所。良好的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还有益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儿童会把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上午现实生活中去。托班、小班在园幼儿每周六免费开课。亲子园中园是宝宝的乐园,是家长的课堂,是梦想腾飞的地方。

二、节奏乐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舞蹈、诗歌的“呼吸”和生命线,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节奏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幼儿从中易获得音乐享受,开展集体的打击乐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乐器演奏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熟悉程度及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达到训练和开发右半脑的功能的目的,培养了自我控制、自我表现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使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三、幼儿舞蹈教育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学习音乐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陶冶幼儿性格和品德。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可以提高模仿能力,增强形体与气质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感

幼儿园游戏教育: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活动方案

二、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活动方案 *(一)盒子里的猫* 设计思路 在幼儿心里,好朋友就是自己最喜欢一起玩的好伙伴。在这一戏剧工作坊中,当“丑丑猫”这样不讲卫生、不讲礼貌的朋友出现时,他们都会不喜欢、不接纳。“丑丑猫”的“丑” 不光体现在外表,也许还体现在它的行为上。教师要引导幼儿由内而外地帮“丑丑猫”“洗 干净”,让“丑丑猫”改掉不好的习惯,让“丑丑猫”变得和他们一样美好。该工作坊的难 点是小白猫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丑丑猫”改掉坏习惯,以及如何用肢体语言夸张地表达。在 帮助同伴改掉坏习惯的时候,幼儿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学会了友好接纳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猫的特性模仿猫的各种形态。 2.能在情境中以角色身份感受由“丑丑猫”带来的不良行为的后果,积极创作猫儿聚会上发生的故事。 3.在感受戏剧创作快乐的同时,尝试解决戏剧冲突。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注意观察猫的形态和动作。 2.观看有关猫的视频。 3.欣赏音乐剧《猫》片段。 4.头饰:“丑丑猫”的灰色耳朵,破围巾。 5.道具:破旧的大盒子。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空间戏剧教学策略活动建议1.热身活动:我们都是猫。 (1)欣赏音乐剧《猫》片段。 教师:今天我带来一段视频,你们看一看,视频里是谁? (2)幼儿模仿猫的各种动作。 教师:你们也来扮演小猫好不好?请你们扮演小猫,学一学小猫的动作,看看哪只小猫的造型最特别,最漂亮。半圆坐位。 半圆站位。 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想 象,可鼓励幼儿伴随肢体动作 的表达。 2.角色塑造:“丑丑猫”的形象。 (1)教师扮演“丑丑猫”,以歌唱形式入戏独自,并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丑丑猫”的脏和粗鲁,如对着孩子毫无遮掩地打喷嚏,用衣袖 擦鼻涕,左推右撞等。 教师:我是一只“丑丑猫”,我的毛不像你们那么白,看上去不那么干净,可是,我好想加入你们,好想和你们一起生活一起玩游戏。一字坐位。 教师从门口进 入。 半圆坐位。 教师坐在幼儿对 面。 教师入戏:教师戴着破围 巾和灰耳朵,扮演“丑丑 猫”。 坐针毡:教师以“丑丑猫” 角色不断否定幼儿回答。 教师不断地否定幼儿的答案, 以启发幼儿更深入地思考“丑 丑猫”的来历。

幼儿戏剧表演

幼儿戏剧表演 一、幼儿戏剧及其发展 什么是戏剧 以角色表演为中心,通过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以及造形、灯光、服饰等各种艺术成分,通过视觉和听觉感观给人美的享受和启迪。 什么是幼儿戏剧 从戏剧的观众年龄层面上,将戏剧分为成人戏剧和儿童戏剧(幼儿戏剧)。 幼儿戏剧主要以3-6岁的幼儿为接受对象,以人物对话为主,辅以动作、表情等手段进行舞台表演,供幼儿观看或直接参与表演。 完整的幼儿戏剧应当包含三个部分: 1、幼儿戏剧文学创作(演什么) 2、幼儿戏剧排练(怎么演) 3、幼儿戏剧表演活动(观看欣赏) 我国幼儿戏剧的发展及现状 1、我国古典戏曲历史悠久,如《西厢记》。现代话剧却发源于欧洲,二十世纪初经日本流入我国。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传人我国,许多知识分子认识了儿童戏剧,并提倡把它作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2、“五四”运动以后,郭沫若、郑振铎、叶圣陶等都为孩子们写过儿童剧。1922年,黎锦晖(1892-1967)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幼儿戏剧。 之后黎锦晖又陆续创作了十余部儿童歌舞剧,其中《葡萄仙子》、《月明之夜》、《三蝴蝶》等都是可供幼儿观赏的童话歌舞剧,对我国现代低幼戏剧发展具有开山的意义。 1928年留美回国的戏剧艺术家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一直沿用至今。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儿童戏剧事业迅速发展。五十年代前中期是儿童文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不少可为幼儿观赏的作品。如张天翼的《大灰狼》、《蓉生在家里》,乔羽的《果园姐妹》、《森林里的宴会》,任德耀《马兰花》,包蕾原作、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配曲的《小熊请客》。 4、文化大革命开始,文化、艺术备受摧残,幼儿戏剧更成为荒芜之地。

幼儿园特色课程介绍

幼儿园特色课程介绍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现今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幼儿园以特色教学创优势,为幼儿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特长,展特色教学活动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体现为办学特色之一:注重礼仪教育,办学特色之二:注重情商教育,办学特色之三: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 孩子都需要关爱,但我们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是不够的,科学的、有经验的、系统的爱护方法,才能塑造健康而清丽的自然心灵。 亲子园中园是专为0——3岁宝宝提供亲子游戏和健康娱乐的场所。良好的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还有益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儿童会把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上午现实生活中去。托班、小班在园幼儿每周六免费开课。亲子园中园是宝宝的乐园,是家长的课堂,是梦想腾飞的地方。 二、节奏乐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舞蹈、诗歌的 “呼吸”和生命线,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节奏乐就 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幼儿从中易获得音乐享受,开展集体的打击乐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乐器演奏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熟悉程度及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达到训练和开发右半脑的功能的目的,培养了自我控制、自我表现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使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三、幼儿舞蹈教育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学习音乐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陶冶幼儿性格和品德。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可以提高模仿能力,增强形体与气质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感觉。

幼儿园戏剧游戏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游戏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游戏是什么 幼儿园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的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戏剧教学游戏活动。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带领幼儿进入一种真实的或虚构的戏剧情境中,鼓励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周围世界,并在这些已有经验基础上加以想象、创造,以模仿、造型和控制等方式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幼儿在戏剧游戏中是快乐的,也是有规则的、自由的[1];是充满探索的,也是放松和专注的;是有动又有静的。在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层面上,戏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戏剧表达能力。 幼儿园戏剧游戏可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使用,在这些点滴时间里让幼儿充分用肢体和声音感受、想象和表达。它也可以用于戏剧活动中,既可作为戏剧活动开始的暖身游戏,让幼儿能很快进入戏剧的气氛,也可作为戏剧活动结束环节,使幼儿从戏剧活动的幻想世界回归日常生活,身心得到调整。 根据幼儿园戏剧游戏的不同功能,本书提供了7类戏剧游戏。 1、放松游戏 放松游戏,即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给幼儿一种“仪式”的感觉,使幼儿的心理状态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境。放松游戏可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游戏,也可作为结束游戏。例如,游戏“白云飘飘”让幼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并在救师语言提示下做动作,既可进入到用肢体表达的戏剧状态中,也可从紧张、亢奋的情绪恢复到平静的状态。 2、感知游戏 感知游戏,即在真实或虚构的情境里,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表现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可增强幼儿的感官意识。例如,游戏“灵敏大王”综合了各种感官感知,有视觉的观察动物、物品,有听觉的听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嗅觉的闻各种气味,有味觉的品尝或闻一闻各种味道,也有触觉的感受物体的温度、质地等,以相应的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所感知的世界。 3、模仿游戏 模仿游戏,即借助身体或声音对入或物的特性、运动过程及其细节进行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更是戏剧表达能力提高的第一步。例如,游戏“照镜子”和“动作传真机”是对眼前人物动作的模仿;“我来说新闻”“洗车师傅”和“长大我想当……”等需调动已有经验,对较为熟悉的人物进行模仿。 4、想象游戏 想象游戏,即调动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进行加减、重组、转换已有经验,以创造出新的情境、角色与故事情节。想象本身是一个内在的心理活动,想象游戏强调了幼儿内心世界的直觉、品味、幻想与思考,为富有生命力的表达孕育着丰厚的营养。当然,想象游戏可以通过外显的表达,体现出幼儿内在的想象。例如,游戏“登月计划”侧重于情境的想象,“穿新鞋”侧重于对所使用的物品的想象,“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对不同心理感受的想象。 5、造型游戏 造型游戏,即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合作,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操控能力。例如,游戏“星星、月亮、太阳”由单人到多人合作摆出静物的造型,“小小雕塑家”和“装扮圣诞树”是幼儿同伴之间相互摆出静物或人物的造型。 6、控制游戏 控制游戏,即在虚构的情境中,对身体运劫的大小、轻重、速度、空间(高低、上下、内外等)的把握,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相对性的控制。例如,游戏“复读机快没电了”是对声音由大到小的控制,“水草绕绕乐”是对空间高低、内外的控制,“忙碌的早晨”是对动作快慢的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