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

一、蒙氏幼儿感官的意义

1含义:感官教育即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器官的感觉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

2.意义:①从智力的角度:智力是人心理发展的阶段,感觉又是基本初步的智力活动,因此智力的培养首先要靠感觉。

②从美学的角度:有了视觉,才会有绘画,雕塑和所有造型艺术;

有了听觉,才会有音乐,舞蹈与它们相关的艺术;

有了嗅觉,人们才能去找好闻的东西;

有了味觉,食物才变为一门真正的艺术—烹饪的艺术;

触觉,归根到底是所有艺术的基础。

③从个体心理发展角度:感觉器官受到环境的刺激后,传达到脑部,再由知觉神经传达到肌肉使之产生运动,由一连串反复进行感觉运动,使幼儿心理得到发展。

④从完善人格的角度:从事过感官工作的儿童不仅能娴熟的使用双手,而且能更加敏锐的感知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如果一个能明白事物特性的有规则分类,又知道某种特性的等级,就可以明晰周围的环境。

二、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2.因人施教原则

3.自我教育原则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组

教具构成: 带座体的圆柱体4组,每组各有10个带圆柄的木制圆柱体和座体组成。各组的圆柱高度和直径都符合相应的等差变化:A组:直径不变、高度的0.5cm等差递减。B组:高度不变、直径的0.5cm等差递减。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D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视觉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

间接目的:1.培养逻辑思考能力。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

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

1.准备①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将毯铺好。

②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将工作毯铺好,介绍教具名称。

③向幼儿介绍示范拿取插座圆柱体的方法:双手持住座体两端,慢慢走到毯前,轻轻放下。

④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①配对练习—以圆柱找圆穴(以B组为例)

1)取插座圆柱体B组置于毯上,示范抽圆柱的方法:用惯用手的拇指、中指、食指、合起来轻轻握住圆柄,慢慢抽出、垂直抽起、再垂直放下、将圆柱随意散放。

2)进行的圆柱找圆穴的配对练习:随意拿起一个圆柱,倒转过来底面朝上,和座体上的圆穴对比,找相合的圆穴,,用左手食指中指抚摸圆柱、圆穴,找相同嵌入。

3)引导幼儿尝试。4)取粗细对比强烈的两个柱体,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普通名称练习。

②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

3.操作完毕将教具放回教具柜原处。

变化与延伸:1.指示棒的延伸(配对练习)

2.组合练习(配对练习)A+B A+C A+D B+C B+D C+D/A+B+C A+B+D……

3.戴眼罩的练习(配对练习)

4.归位练习(序列练习)

错误订正:1.用视觉订正,一个插座圆柱体,只放入一个相应的圆穴中

2.用触觉订正,用手触摸圆柱底面侧面和圆穴内侧面吻合

兴趣点: 粗细、高矮、不同的圆柱体、及和它们相匹配的圆穴

注意事项: 1.圆柱从圆穴中取放时的手指姿式。

2.感官基本操作法时触摸圆柱体方法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粉红塔

教具构成:粉红塔(10个粉红色立方体,边长的1cm的等差从10cm减小到1cm),字卡“大小”各一张,图卡一套。

适用年龄:2.5~3岁(有插座圆柱体C组练习经验)

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初步感知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

2.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2)培养手眼协调及手指抓、捏的动作控制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为教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教导幼儿取立方体的方法:用右手取大块的立体需用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塔上。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将塔块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

1)序列练习垂直垒塔

①取对比强烈的两块一大一小粉红塔,配合字卡,进行三段式普通名称练习。

②将粉红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垒高。

③垒塔时动作要慢,用目测和比较的方式找出大的。

④垒完后,引导幼儿感知协调的塔身,和幼儿一起用双手从上至下,轻轻抚摸塔身,建立对粉红塔的触觉记忆,

⑤鼓励幼儿尝试。

⑥请幼儿将塔块一一取下,散放,再由大到小顺序一边对齐,重新垒起。

⑦序列名称练习:取3个粉红塔块,最2端和中间一个进行比较,

⑧操作完毕,教具归位。

变化与延伸:1.粉红塔与图卡的配对。

2.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

3.戴眼罩的练习(垂直积高)

4.归位练习(眼罩)

错误订正: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塔块

2.边与角的对齐用视觉订正

兴趣点: 1.粉红塔的颜色

2.大小变化

注意事项:取塔时的方法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棕色梯

教具构成:由10块长度为10cm的棕色长方体构成,横断面积从10cm×10cm到1cm×1cm 渐次递减,图卡一套,卷毯“粗、细”字卡各一张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认识棕色梯。

2.会依次摆放棕色梯。

3.初步感知三维面积的差异

.间接目的:1. 正确辨别粗、细。

2.训练幼儿抓、握的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为教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棕色梯的取法:粗的棕色梯需左手托底部,右手抓梯上方,细的棕色梯用右手握住。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一一将木块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序列练习-按粗细排梯,

①普通名称练习:取一大一小两块梯进行三段式教学法。

②将梯块按从大到大的顺序摆好。

③动作要慢,两梯之间靠紧。

④摆好后,请幼儿用双手从左到右,抚摸梯面。

⑤用最细的一块沿每个梯块的边缘比较差距。

⑥询问幼儿愿不愿尝试,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⑦熟练后,可进行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梯块-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1个,以三段式名称教学。

⑧操作完毕,请幼儿按取时的方法将梯块逐一放回教具柜原处。

变化与延伸:1.序列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可与粉红塔配合)

2.序列延伸-戴眼罩练习

3.序列延伸-归位练习

错误订正: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塔块用视觉订正

2.边与角的对齐用视觉订正,

兴趣点: 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项:1.取大块棕色梯时,注意拿的方法。

2.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活动名称:长棒

教具构成:10根粗细相等的红色木制长棒,横截面积相等(2.5cm×2.5cm),长度的等差10cm,从10cm递增到100cm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视觉的辨别能力。2.通过触摸比较感知长度的差异

间接目的:1.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2.做好数量及基本运算等数学教育的预备工作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并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取长棒的方法:两手握住捧的两端,轻放毯上,当取稍长的长棒时,两手可适当调整,握住棒端内侧。

4)每次限拿一根,由短到长将10根长棒随意散放。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序列练习-按长短顺序排列

①普通名称练习:三段式,参看“棕色梯”

②示范长棒的排列方法:先将最长的长棒置于毯上方,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从右到左触摸棒体、感受长棒的长度,再找出次长棒挨着前一根左端对齐,以同样方法感知长度。如此法,将10根长棒依次排完。

③将最短的长棒逐次放于其他长棒的右侧,丈量相邻差数。

④询问幼儿“你愿不愿试一试”。

⑤将长棒散放,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反复练习。

⑥序列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

⑦请幼儿协助,从长至短,将长棒依次放回教具柜。

变化与延伸:

1.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2. 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伴随记忆的练习(眼罩)

3. 特别练习-合十练习,方法

①请幼儿取来长棒,在一张卷毯上将长棒依序排列好。

②将最长棒放在另外一张卷毯上。

③再取次长棒左对齐。

④比较两棒长短,从剩余长棒中选出一根将其置于次长棒右侧时,排出的长度和条一根相同。

⑤依次将剩余长棒两两组合,使合并后长度和第一根相同。

⑥最后剩下的单个长棒的一半,可指导幼儿将其以右侧端点为基点立起后,再向右侧放倒。错误订正:

1.摆放按从短到长的顺序,用最短的长棒,量出长棒的差数,相邻1根的差数相同。

2.感觉长度时要从左至右。

3.每摆1根都要与前1根长棒比较长短。

兴趣点: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彩色圆柱

教具构成:彩色圆柱四组,颜色分别为蓝、红、黄、绿,置于同色的箱子中,其结构与对应的四组插座圆柱体,完全相同。

适用年龄:3~5岁(有插座圆柱体练习经验)

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的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颜色和立体空洞感受。

2.通过观察能确定相同的面积及高度。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间接目的:

1.煅练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

3.为教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准备卷毯。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双手端盒子,轻轻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

1)序列练习-垂直积高与水平横排

①教师顺序依次为红-蓝-黄-绿。

②分别将四盒彩色圆柱按顺序放在卷毯上

③将红色圆柱一一取出,散放毯上盒子盖好,放在右上角。

④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个是最粗的”把最粗的圆柱摆在这里,再找剩下圆柱中最粗的,依序排好。

⑤请幼儿回忆插座圆柱体的操作方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排列方法。

⑥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如有操作不当之外,教师可再操作一遍

⑦序列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粗的、细的。

⑧请幼儿协助将教具送回。

变化与延伸:1.配对的延伸-同粗细、同大小的圆柱配对

2. 配对的延伸-特殊配对(和插座圆柱体、配对)

3. 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4.带眼罩练习

5.与彩色图等配对

错误订正:1.圆柱的高度,直径的渐次性

2.用视角和触觉去订正

兴趣点:圆柱的颜色

注意事项:

活动名称:色板Ⅰ

教具构成:1.色板I:红、黄、蓝3色色板各2枚

2.教师自制字卡若干

适用年龄:3~6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引导幼儿取色板I轻轻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

①示范拿色板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拿住色板的一头或拿两端以免褪色。

②色板配对:教师先取红色色板置于地毯左上方,让幼儿从色板盒里将和红板一样颜色的取出来,放在红板旁边。

③序列名称练习:参照粉红塔、棕色梯,关键字“红色”“蓝色”“黄色”

④引导幼儿周围环境中找出和色板颜色的物品。

变化与延伸:变换方式排列

错误订正:依视觉进行订正

兴趣点:鲜艳的颜色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色板Ⅱ

教具构成:色板Ⅱ: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黑、白11色色板各2枚适用年龄:3~6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引导幼儿取第二盒色板轻轻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

1)取来第二盒板置于毯上。

2)取红、黄、蓝三种色板,请幼儿说出名称。

3)请幼儿独立为三种颜色进行配对:色板配对,色板字卡配对。

4)取橙色、紫色、绿色色板各1枚,请幼儿配对,提示方法同色板I。

5)再依次取出粉红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一一配对。

6)取字卡:红色、黄色、蓝色、粉红色、橙色、紫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字卡配对。7)也可将色板与周围教具进行配对。

变化与延伸:1.配对的延伸—涂色练习(画一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圆等图形,让幼儿用指定的颜色涂色)

2.变换方式排列

错误订正:用视觉辨别进行订正

兴趣点:色板鲜艳的颜色和变换方式的排列

注意事项:教学中配对的排放方式必须是纵向的,即从上往下摆。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色板Ⅲ

教具构成:色板Ⅲ(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9个色板各7枚,明暗程度不同的色板共63枚)

适用年龄:3~6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操作方法:同色板Ⅰ、Ⅱ的方法

1.准备1)请幼儿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2.基本操作:

1)将色板Ⅲ取出轻轻放在毯上。

2)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颜色从盒子中取出(每色只能选一种)教师引导幼儿把取出的色板按从明到暗的顺序排列。

3)取出最明最暗两种颜色进行普通名称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4)鼓幼儿自己再操作一组。

变化与延伸:1)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延伸

2)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归位练习(教师偷偷从同一色系色板中取去一枚,整理好剩下的几枚,再让幼儿把拿出来的一枚色板归位)

3)特殊练习—调色(将红、黄、蓝、颜料调色)

错误订正:依视觉辨别能力来订正

兴趣点: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教具构成:

1.操作展:附有木框,柜内放有带圆柄的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3个基本图形嵌板

2. 6个同样大小的抽屉:

1)6个图形

2)6个四边形

3)6个三角形:边长和角度都不同。

4)6个多边形:正五边形至正十边形

5)4个四边形:

6)4个曲线图形:卵形、四叶形、曲线三角形、椭圆形。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共同作用,帮助幼儿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2.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从具体到抽象。

间接目的:

1.煅练手部肌内的控制力。

2.为读书写字做好准备。

3.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注意力

4.为学习平面几何做预备工作。

5.培养幼儿逻辑推理能力

操作方法:操作展的练习:

1.配对练习—交嵌板嵌入柜中:

1)请幼儿将工作毯铺好。

2)双手抓住操作屉两端轻轻放在毯上

3)教师坐幼儿右侧。

4)示范嵌板拿法:右手3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圆柄,轻轻拿起操作屉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个嵌板放在毯上。

5)用左手三个手指拿起圆形嵌板翻转后使底部朝上,用右手食指,中指顺周围轻轻抚摸,动作缓慢注意左手不动,右手不离开圆周,这个练习可以通过触觉帮助幼儿形成圆形记忆。6)边操作边提示名称,

7)教师:“你能从柜中找出和这个圆相同的图形吗?”

8)引导幼儿再抚摸一遍。

9)找相同圆穴嵌入。

10)鼓励幼儿尝试。

11)可用同法进行正方形和三角形操作。

12)名称练习:用三段式教法认识圆形、三角形、四边形。

13)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协助将操作屉放回教具柜原处。

变化与延伸

配对延伸—戴眼罩练习

错误订正: 图形嵌板正确的嵌入图形柜中。

兴趣点: 不同的图形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教具构成:1、.6个同样大小的抽屉

2.、几何图形卡:由3种几何图表卡构成,总计96+3张,每张卡片中的图形,其形状对应于橱中的某一嵌板。每个嵌板有实心、粗线和细线3种卡片与之对应。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目前“几何嵌橱”

操作方法:橱内大层抽屉的练习:

1.配对练习—将图形嵌板嵌入柜中:

1)将第一层抽屉稍稍拉出,手握住两端,慢慢把抽屉拿出放在毯上。

2)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3)将6个圆形嵌板一一取散放告诉幼儿:“这些都是圆形”。

4)左拿出一个图形嵌板翻转过来抚摸,再将嵌板嵌入大小相同的图形柜内,

5)同法,将6个图形嵌板慢慢嵌回图形柜内。

6)鼓励幼儿尝试。

7)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

8)将图形屉放回原处。

2.嵌板卡片配对:1)教师将第一系列的图形卡片(实心片)按大小顺序排在毯上。

2)拿起一个图形嵌板,放在卡片上逐次比对,找大小相等卡片后正放在

卡片上。

4)鼓励幼儿尝试。5)第二系列(粗浅卡),第3系列(细线卡)可同去

进行。

3.卡片与卡片的配对:操作方法。略

变化与延伸:

1.配对延伸—眼罩练习

2.配对延伸—多层嵌板嵌合。(把几层嵌板取出散放和嵌板柜配对)

错误订正

:1.图形嵌板正确的嵌入嵌板柜中。

2.卡片和图形嵌板能正吻合。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几何学立体组

教具构成:1.几何学立体组:球体、立方体、圆柱体、椭圆体、三角锥、四角锥、三角柱、长方体、圆锥、蛋形体。

2.投影板一套

3.各种几何形体字卡一套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对实体的感觉。2.通过视觉及触觉的共同作用从而掌握立体形状。

间接目的:1.为将来学习几何做准备。

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准备毯。

2)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3)引导幼儿至柜前,用托盘将立体一一取来置于毯上。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立体的相互组合

①请幼儿观察每个立体,用双手摸抚几何表面。

②示范拉接立体,可以上下重叠,或左右组合

③鼓励幼儿尝试。

④将教具整理放回原来位置。

2)配对练习—立体与投影板的配合:

①请幼儿将几何立体和投影板盒取来置于毯上。

②向幼儿介绍投影板。

③将投影板散放在卷毯上,请幼儿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④找出和投影板的形状,将对应的相合的所有立体叠放在投影板上。

⑤分别找出与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投影板相合的所有立体,叠放在投影板上。⑥以立体找投影板。

⑦球体、椭圆形、蛋形体与投影板的配对。

⑧名称练习:配对字卡用三段式教学法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形体名称。

⑨将教具整理好放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

1.配对延伸—听名辨物(教师说出几何体名称,幼儿能找到相应的几何体)

2.配对的延伸—眼罩练习(托几何放进神秘集,让幼儿伸手摸,并说出名称)

错误订正:依据视觉别断

用触觉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形、之四边形(一)

教具构成:构成三角形:1.四边形(1):黄色三角形(6个)、绿色三角形(4个)灰色、红色三角形各2个。

2.四边形(2):蓝色三角形(8个)

3.大三角形:灰色三角形1个,绿色三角形2个、黄色3个,红色三角形4个。

4.大六边形:黄色三角形7个,红色、灰色三角形各2个。

5.小六边形:红色三角形(8个),灰色三角形6个,黄色三角形1个。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认识几何图形的构成。

间接目的:

1.为平面几的学习做准备

2.培养注意力及腕部肌肉的控制力,做好书写前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1)”

3)取出轻轻放在卷毯上面)教师坐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依黑线引导组合四边形

①将盒中三角形全部取出,按颜色分类摆放,将盒子盖好后放在毯的右上角。

②请幼儿在相同颜色的三角形中找出形状,大小完全一致的三角形摆在一起。

③对幼儿说:“拼拼看,将黑线对合在一起后,会拼出什么图形?”示范将2个三角形有引导线的边靠拢,以两指描绘黑线再将黑线对合,如2个黄色的三角形,构成一个菱形。

④如此法,将所有成对的三角形组合。

⑤盒中剩下1个红色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组合构成梯形。

⑥将所有图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摆放好,一一说名称。

⑦教师随意指一个图形问幼儿“这是什么形?”请幼儿回答。

⑧鼓励幼儿尝试。⑨将三角形放回盒盖,请幼儿将教具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1以黑色指引线来订正

2.以视觉来订正。

兴趣点:组合不同的图形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二)

教具构成:四边形(二):蓝色三角形8个: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3个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2个正三角形,1个钝角等腰三角形。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教师坐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找相合的三角形组成四边形。

①打开盒盖,将盒内蓝色三角形一一取出。

②告诉幼儿这是蓝色三角形请幼儿将相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配对。

③启发幼儿结合学过的四边形(一)的经验,找出大小、同形状的三角形构成四边形。

④鼓励幼儿尝试。

⑤没有黑引导线,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完全明白构成四边形的操作方式。

⑥教师示范将2个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通过将不同的边相结合,组成长方形和两种平行四边形,同样,2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合成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如此,用第2盒所有蓝色三角形(8个)组出和第一盒相同的7个四边形,

⑦请幼儿反复练习,鼓励幼儿进行自由构图操作,熟练后将四边形(一)取来,将两盒四边形组合好后,进行重叠比对。

⑧将蓝色三角形慢慢地一一收好放回盒中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视觉订正

兴趣点: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大三角形

教具构成:大三角形:灰色大的正三角形一个,绿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两个,黄色钝角等腰三角形3个,红色小正三角形四个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四边形(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大三角形,将大三角形取取出置于毯上)

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1.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组成三角形。

2.①将盖打开,拿出所有三角形,按颜色分类,并依灰、绿、黄红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②教师指着灰色三角形说:“现在我们要做出和它相同的三角形。”

③取出2个绿色的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将黑色引导线靠边拢,用食指和中指抚过黑线,将其对合。

④再取灰色三角形叠放在上方做比对动作,然后将2个三角形归位。

⑤用同法完成3个黄色钝角三角形和4个红色小正三角形的组合工作。

⑥请幼儿操作。

⑦将拼好后的4个正三角开组合成1个大三角形。

⑧鼓励幼儿创造更好的构图方法。

⑨按顺序将各种三角形放入盒中,盖上盒盖,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 配对的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 以黑色控制线来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小六边形

教具构成:小六边形:红色三角形(8个),6个钝交三角形,2个小正三角形。

灰色三角形(6个),6个小正三角形。

黄色三角形(1个),1个小正三角形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四边形(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小六边形,将小六边形盒放在毯上。

3)教师坐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组成六边形,

①取出盒内三角形,依颜色分类放好。

②先取出6个灰色正三角形依指引线组合成3个平行四边形,再将3个平行四边形组合成六边形。

③将3个绿色正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可与灰色六边形上3个或下3个三角形替换使用。

④将6个红色等腰钝角三角形,拼成3个菱形再拼成六边形,与灰色六边形比对。

⑤再将黄色正三角形放在红色大六边形中央进行比对。

⑥将剩下的两个红色三角形,拼成菱形,可与灰色及红色六边形中菱形替换使用。

⑦每拼好一个图形都要在地毯上以从左至右的的顺序排放好。

⑧鼓励幼儿尝试。

⑨工作完毕,按顺序将各种三角菜放回盒内,盖好盒盖,请幼儿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 1.以黑色控制线来订正。

2.以视觉来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大六边形

教具构成:大六边形:黄色三角形7个,6个钝角等腰三角形,1个正三角形,红色三角形2个,2个钝角等腰三角形,灰色三角形2个,2个钝角等腰三角形。

适应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工作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大六边形盒,将大六边形盒取放在工作毯上。

3)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找出相同三角形构成六边形

(1)打开盒盖,将相同颜色三角形

(2)

活动名称:二项式

教具构成:二项式:一个木盒内装有8个几何学立本所组成的立方体—红色大的立方体1个,蓝色小的立方体1个,漆有红、黑两色的长方体3个,漆有蓝、黑两色的长方体3个。盒盖上表面以及侧面所漆颜色和盒内立体相应的表面颜色相同。

可用做二项式(a+b)3的代数教具。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识别三维空间的能力

间接目的:1.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准备好卷毯

2)引导幼儿至教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盒子拿法:一手扣住盒盖,另一手托住盒底,轻轻放在毯上,盒盖上的红色四边形朝向左上角度)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与盒盖配对后组合成立体

①老师取下盒盖放在毯上,引导幼儿注意盒盖的图案和立体表面相同。

②依次取出上层立体,分开放置在毯上,请幼儿说出每块的颜色及形状。

③依照盒盖的提示组合立体,先摆下层再摆上层,摆放的时候,注意使两块立体相连接面的颜色,大小一致。

④用同样的方法放回上层立体。

⑤比对盒盖图案,检验方法是否正确。

⑥盖上盒盖,请幼儿教具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找出同颜色、大小的立体。

配对的延伸—无盒盖提示的归位。

错误订正:依据盒盖的提示图案订正。

兴趣点:两个立体相接面颜色一致。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错误订正:

活动名称:三项式

教具构成:三项式:一个木盒内装有27个几何立体,所组成的立方体,表面漆有红色、蓝色、黄色、黑色的长方体24个,红、蓝、黄立方体3个。盒盖上表面及侧面所漆颜色和盒内立方体相应表面颜色相同,(可用做三项式(a+b+c)3的代数教具)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正确识别三维立体的能力。

间接目的:1.为学习几何做好准备

2.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请幼儿将教具盒取出放在毯上。使盒盖上红色四边形朝向左上角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与盒盖配对后组成立体。

①取下盒盖放在毯上(使盒盖正面朝上)引导幼儿注意盒盖的图案和立体表面相同,可做纵切、横切面给幼儿看,每一面的排列方式相同

②三项式共有3层,一层层取下,分别放在毯上

③第一层放在最远处,第二层稍近,第三层放在最近处,

④与二项式的摆放方式相同,由最下层开始,与盒盖核对后送回盒中。

⑤将教具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找出同颜色,大小立体。

错误订正:依盒盖案订正

兴趣点:两个立体相接面颜色相同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错误订正:

活动名称:触觉板(第一组)

教具构成:第一组:A:长条形木板。左半侧为粗糙的砂纸面,右半侧为木质的光滑面。B:将相同粗糙程度的砂纸剪成条状,从左到右间隔排列。

C:分别将5个不粗细程度的砂纸截成条状,从左到右间隔排列。

第二组,木盒2个,分别是有5对不同粗细程度的砂纸板,教师自制字卡:光滑、粗糙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通过触摸来辨别光滑与粗糙的能力。

间接目的:1.锻炼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2.为学习书写做间接准备。

3.语言词汇的掌握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协助准备卷毯

2)告诉幼儿今天的工作是用手来感觉光滑与粗糙,为增加手指的敏感性,请老师一起用湿水洗干将手并用毛巾擦干。

3)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4)取来触觉板轻轻的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辨别光滑与粗糙①取出第一组触觉板A放在卷毯上,粗糙的一边靠近幼儿。

②示范触摸的方法:左手压住触觉板,右手轻轻抚过粗糙面,来回抚摸数次,说出触摸的感觉:“粗糙的”

③请幼儿尝试操作练习时老师可在一旁提醒“这是粗糙的”同法进行光滑的练习。

④取字卡“粗糙”“光滑”进行三段式名称教学的练习。

⑤触觉B、C同法进行

变化与延伸:

错误订正:触觉订正

兴趣点:对新材料砂纸的认识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触觉板(第二组)

教具构成:触觉板第二组:木盒两个分别装有5对粗细程度不同的砂纸木板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同“触觉板第一组”

操作方法:1.准备:同“触觉板第一组”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触觉板的配对

①将第二组触觉板连同木盒一同放在毯上。

②分别将盒中最粗最细的两砂纸木板取出来,放到毯上。

③先取一块最粗的砂纸木板,教师先示范触摸方法。在感受粗细的同时说:“粗糙的、光滑的”请幼儿亲手操作。

④同样,在触摸另一块板时说出感觉:“这块板有点粗”

⑤询问幼儿两块板一样吗?

⑥再取另一块最粗的木板请幼儿找和它相同的粗糙的木板排在一起。

⑦同法进行有点粗的木板配对。

⑧从两盒中分别再找出相同的粗细的木板一块,方法同⑦连同上两对木板一起进行三对木板配对操作。⑨逐次增加木板的数目,最终完成所有触觉板的配对。

2)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操作方法)将5块木板中最粗的拿出来,再找剩下木板中最粗的排在第一块后面,依次完成全部排列,说出哪些是最粗,哪个是最细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序列的基础上配对

错误订正:由触觉来订正

兴趣点::新材料认识(砂纸板)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重量板

教具构成:1.将木箱分成三等份或用3个小木盒,分别放入质量不同,尺寸相同的木块各10块,合计30块,轻的---松木板12g,中等的----桃木板18g重的---柳木板25g。

2.教师自制字卡:轻、重、中等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分辨轻重的感觉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协助准备好卷毯。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名称。3)请幼儿将重量板拿到毯上。

4)教师坐在孩子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分辨轻重并加以配对

①从取出“轻的、重的”两块木板随意放在毯上,其余木板连同木盒放在地毯右上角。

②教师拿一块放在手上轻轻掂,说“这是轻的”再拿来一块掂说“这是重的”。

③请幼儿双手张开,手掌朝上,手指尽量伸直。

④教师分别拿出轻重两块木板让幼儿感觉。

⑤将重的木板拿掉,换一块轻的,再请幼儿感觉。

⑥配字卡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加深幼儿对“轻、重”的认识。

⑦配对练习:相同重量配对。

2)分类练习:①取轻重两组重量板置于毯上。

②从两组中各取3块散放毯上,其余木板同木盒放在右下角。

③闭上眼睛任取2块木板放在手上感知,将轻的,重的分别放在两边。

④同法将剩余4块木板分类摆放。

⑤请幼儿尝试练习

⑥熟练后,可取差距较小的两组,做上述操作。

⑦三盒混合操作

⑧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帮助幼儿加深对“轻的、重的”比较轻,比较重的认识,也可以用“中等的”代替比较级,如“比这个轻、比这个重”。

⑨请幼儿将教具整理送回。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增加重量板的数量。教师也可以用动物为兴趣点,进行轻、重的认知。

错误订正:依照木板的颜色来进行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温觉板

教具构成:1.大理石、钢板、木板、毛毡各一对置于一个木盒里

2.自制字卡:毛毡、木板、钢板、大理石

适用年龄:3.5~4.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进一步辨别温度的差异

间接目的:1.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略(同其它)

2.基本操作:

1)配对练习:感知物体表面温度及配对

①取一片毛毡,以整个手掌触摸后说:“这是毛毡、暖暖的”。

②将毛毡放到毯上,再取来钢板说:“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

③拿起木板触摸说:“这是木板,摸起来较暖”。再拿大理石触摸后说:“这是大理石,摸起来较凉”。

④询问幼儿:“要不要试一试”请幼儿来操作,操作时注意语言指导如“这是钢板,摸起来感觉比较凉”。

⑤请幼儿先触摸差别大的两种如“毛毡、钢板”,再触摸差别比较大的“木板、大理石”。

⑥配字卡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

⑦配对练习。

2)序列练习—按温差顺序排列①先分组:每对相同的板块分属于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当操作组。

②在初步感知物体表面温度的基础上,按“暖、比较暖、比较凉、凉”的顺序控制组板块进行序列练习。

③操作结束后,将温觉板放回盒内,请幼儿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教师可随时收集木板、钢板、塑料、棉布、瓦片、玻璃片、卡纸等触摸材料,放于活动区(准备的物品周边一定处理好,保证幼儿操作安全)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触摸感觉。

错误订正:由触觉和视觉订正

兴趣点:不同材料的物品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音筒

教具构成:1.红、绿两个木箱中各装6个圆筒、圆筒内分别装有不同的容物。圆筒盖的颜色和所在箱盖的颜色一致。

1.红、绿音筒内所放的材料是对应的。

2.3材料:玻璃球、铁钉、四形针、塑料棒、大米、面粉

适用年龄:3~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辨别声音强弱的能力,让听觉更灵敏

2.丰富幼儿词汇

间接目的:1.培养专注力。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发展幼儿腕部肌肉的控制柔韧性,做好书写的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同其它(略)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找出强度相同的声音配对

①请幼儿协助取来红、绿两盒音筒,放到毯上。

老师先拿出红盒中的强弱两个音筒放在幼儿前面。

③拿声音较强的音筒来摇,请幼儿注意听,请幼儿做同样的动作。

④再拿较弱的音筒摇给孩子听,请幼儿亲手操作。

⑤请幼儿再听一次强音,并问幼儿能不能从绿色的音筒中找同与这个声音一样的音筒,能找到的话,就把它们放到一起。

⑥同法,将6种不同的音筒配对成双。

⑦请幼儿练习:依其兴趣,可反复进行。

⑧工作结束后,将音筒逐放回盒中,送回原处

2)序列练习:依声音强弱的顺序排列

①教师拿红色音筒盒放在地毯中央。

②教师拿起一个音筒做示范:手持圆筒置于耳边,手腕用力上下摇动,请幼儿练习。先拿两个强弱不同的音筒分别听音,比较两音,将较强放在左边,较弱放在右边,如此法继续,将6个音筒排列好。

③教师问幼儿:“想不想试试看”将顺序打乱,请感兴趣的幼儿亲手操作。

④序列名称练习,三阶段教学法,参见“粉红塔”关键词“强的”“弱的”

⑤按声音大小与字卡对。

变化与延伸:1.配对的延伸:戴眼罩练习与伴随记忆练习,参看“粉红塔”

2.特殊练习:声音游戏(教师用录音机事先录下各种声音,让幼儿猜都是什么声音)

错误订正:1.由听觉来判断

2.由红、绿筒底的标记来判断

兴趣点:音筒内不同的材料的认识

注意事项:

活动名称:味觉瓶

教具构成:1.胡、咸、苦、酸四种味道溶液8瓶,每瓶附一支滴管。其中同样味道的溶液各2瓶,将不同味道的溶液归为一组,8瓶溶液可分为2组。一组瓶子底部为红色圆点标记,另一组为蓝色圆点。

2.教师自制字卡:甜、咸、苦、酸

3.水杯、水瓶、收口有小盆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1.发展幼儿的味觉功能。2.让幼儿了解舌头有品尝味道的能力

3.初步了解嗅觉和味觉的关系

间接目的:

1.了解各式各样的味道

2.语言发展:甜、咸、酸、苦

操作方法:1.准备:同其它(略)

基本操作:配对练习—各种味道的品尝配对

①请幼儿洗耳恭听手漱口以后,在毯上坐好。

②将味觉瓶放在幼儿面前,告诉幼儿味瓶有两组,一组底部有红色圆点标记,另一组底部有蓝色圆点标记。

③老师从红色标记的一组中拿起一个味觉瓶放在面前,用右手拿着滴管,从瓶中吸取少量溶液。滴在左手手指上用舌头品尝。

④教师品尝后,告诉孩子味道的名称,如“甜的”,请幼儿品尝。

⑤请幼儿漱口。

⑥再尝另一种味道,说出名称。

⑦味觉瓶与字卡配对。⑧三段式教学法关键字“胡”、“咸”、“苦”

⑨工作之后,将所有物品放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生活活动:水果拼盘

错误订正:1.幼儿自身味觉的辨能力

2.瓶底的记号。

兴趣点:

注意事项:教师在组织上述活动时,鼓励孩子闭上眼睛尽量用舌头品尝,因为味觉的主要器官是舌头:甜—舌尖;酸—舌两侧;苦—舌根;咸—舌尖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嗅觉筒

教具构成:1嗅觉筒两组,每组各瓶

2.内容物由老师事先准备

3.一组筒底为红色圆点标记,另一组为蓝色标记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辨别各种气味,促进其嗅觉更加灵敏

间接目的:丰富生活经验,知道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气味

操作方法:1.准备:同其它(参看粉红塔,关键字“嗅觉筒”)

1.基本操作:配对练习—依气味配对

①教师先拿出红色标记组中的一瓶嗅觉筒,另一手以轻扇动。

②请幼儿也闻闻看。

③闻好后马上盖好盖子,记住气味,放到左边。

④找相同的味道和另一组配对。

⑤依此法将其它嗅觉筒气味配对。

⑥名称练习(如装有玫瑰的嗅觉筒为例)“闻闻看什么气味?”“把装有玫瑰的瓶子送给教师”,“这个瓶里装的是什么?”

⑦依幼儿兴趣,可反复进行,练习时可选用戴罩和伴随记忆的练习。

⑧工作起来之后,收拾教具,放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1.闻不同牌的香水

2.吃饭时间—闻饭菜的气味并说出来,再尝一尝,比较与闻的味道是否有差异

3.闻花店里各种花的气味

4.闭上眼睛,通过闻到的气味说出实物名称,再睁开眼睛看,判断与实物是否对应

错误订正:1.依据儿童的味觉来辨别

2.瓶底的红蓝记号

兴趣点:各种不同的味道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书写能力的感官准备

教具构成:砂纸字母板,几何图形嵌板橱,彩色铅笔,白纸若干

适用年龄:4~6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1)感知字母形状及相对应的声音

2)通过砂纸字母来学习注意符号

间接目的:1)通过触摸培养幼儿的书写能力

2)经由操作活动使幼儿自然面愉快的学习书写

3)发展肌肉控制能力和抓握能力

操作方法:

1.准备:同其它(略)

2.基本操作:配对练习—指画砂纸字母板

①拿出一张砂字母板“E”,用左手按住字母板,做好描画的准备工作。

②教师示范:用右手拿食指和中指沿着字母的笔划将其指出来。

③一边描画一边念“E”(音如“义”)。

④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名称练习。

⑤教师:“请你来试试好吗?”请幼儿亲自触摸,边描边说:“E”

⑥依幼儿兴趣,可如法进行其他字母板的练习,

⑦做完后,指导幼儿将砂字母板收起,放回教具归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延伸—几何图形嵌板练习(指画嵌板和嵌板柜的轮廓)

错误订正:用触觉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要想能正确的书写“脑”和“手”必须同时做好准备,一方面,手要能在脑的控制下确实地朝向某个目标移动,另一方面,手必须具有肌肉的控制能力。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电子教案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 容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另外,基于教学需要,本书收录了“书写前的感官准备”一节。)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觉能力,使之处于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比如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为进一步的数学和语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视觉教育 视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的感觉,视觉教育即培养儿童形成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等视觉能力的教育。蒙台梭利设计了一套关于大小、形状、颜色的视觉区别的教具。 大小 插座圆柱体组—高-低、粗-细、大-小粉红塔—大-小棕色梯—粗-细长棒—长-短 彩色圆柱—和插座圆柱体同 在教室里,幼儿可以在一张桌子上玩,并互相交换以增加多样性。粉红塔、插座圆柱体组对3岁幼儿最有吸引力。 颜色 色板—颜色的种类、明暗(明亮度) 最初,蒙台梭利用3种鲜明的颜色,如将两套红、蓝、黄6块色板摆在幼儿面前的桌子上。从中拿出一种颜色的色板,请幼儿从混杂的色板中找出与此相同的另一块。把这两块并排摆在一起,这

样,就可以把6块色板成对地摆成两行。游戏中,色板的数目可增加到8块或16块。最后增加到64块。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发现,连3岁幼儿也能把64块的所有的颜色按层次摆出来。在此之后,可以让儿童进行记忆颜色的练习。 形状 几何图形嵌板—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这些嵌板的构想源于伊塔,塞贡也用过。蒙台梭利首先应用于缺陷儿童,进而经过创新应用于正常儿童。 几何学立体—基本的几何学立体(球体、立方体、长方体、三角柱、圆椎、四角椎等)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及三角形的组合(辨别与组合) 其他 二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三项式—颜色和大小的要素的应用 二、触觉教育 对幼儿各种触觉,如手接触的物品的皮肤觉(触觉)、温度觉、重量觉、压觉等教育的教具包括: 触觉 触觉板—物体表面的粗糙-光滑布盒—布的种类与触觉(手指) 温度觉

(完整word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前言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前言 摘要:蒙台梭利说: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 关键字:感官教育基本概念重要性 引言:蒙台梭利通过对幼儿的长期观察发现:人在幼儿阶段有惊人的吸收外界刺激来形成自己生命的能力。她把这种能力称为“吸收性心智”。人的知识和经验是透过“感觉刺激”转化而来,因此蒙台梭利特别重视感官教育。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蒙台梭利提倡幼儿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觉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去进行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算术、书写、语言、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 感官是指感受外界事物的器官,其所接受的信息称为感官信息。人有五种基本感觉器官:眼睛——视觉;耳朵——听觉,嗅觉——鼻子,舌——味觉:身体(手)——触觉。也可以这样说:感官教育是五种感觉组成的教育。具体的说就是:视觉教育教孩子辨识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触觉教育教孩子的皮肤的温度感觉、压觉、和实体认识感觉;听觉教育是培养儿童能辨别声音的强弱、高低和种类;味觉教育的教学重点是用舌头来感觉不同的味道;嗅觉教育的内容是用鼻子来嗅闻不同气味的教育。 其实,感官的使用是自然而然的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所说的感官教育实际上是促进感官功能“精致化”。通过“精致化”的感官,可以精准的剥离现实世界中的抽象概念并吸收。或许可以这样来比喻:为一颗小树苗锄去树周围的杂草,挖松它树根周围的泥土,给它施适合的肥料,浇水,在砍掉旁边遮挡它阳光的树木,小树周围围上篱笆……这个过程就是把树成长环境的“精致化”。当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前置预备,树的茁壮成长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吗? 接下来,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深入的了解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一、感官教育的基本目的 1、帮助心智将环境中所接收到的印象进行处理。 2、感官精致化。 3、储存抽象概念。 4、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钥匙 5、提高对世界的感知力 6、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 7、构建智力 8、辅助察觉某些发展上的缺陷 二、感官教具特质 1、孤立感官信息(针对某一特定感官) 2、孤立一种特质(尺寸、温度、气味等等) 3、设计上充满美感的愉悦 4、精准科学的设计 5、数量是有限制的 6、有相应的活动可供操作

蒙台梭利感官教案

蒙台梭利感官教案 科目:数学 名称:砂数字板 目的:培养幼儿认识0到9的数字,练习书写数字,是写前的预备。 教学准备:工作毯、0到9数字单板10块 操作过程: 一、取工作毯 二、现在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砂数字板 取工作材料,放在右下边; 分别把数字1、2、3拿出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边,展示空盒。 把数字1拿出,放至工作毯中间,左手按住板,右手两指抚摸数字一次,并说1,这是数字1,沿边放在工作毯的左上方。 以此类推,找出数字2和3。 进行三阶段教学。 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 收工作毯。 色板第一盒 科目:感官 名称:色板第一盒

目的:培养幼儿分辨颜色并对颜色进行配对 教学准备:工作毯、色板第一盒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色板第一盒 取工作毯,沿边铺放; 取工作材料; 打开工作盒,将盖子放于盒子的底部; 两指捏色板白边,有序散放于右下角。展示空盒后放于工作毯外。 按红、黄、蓝从左向右沿边摆放; 依次取蓝、黄、红进行颜色配对;色板都配对好了, 进行三阶段教学; 取回空盒子放工作毯上,收色板,边收边说相应颜色。 工作完毕,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 收工作毯。 粉红塔 科目:感官 名称:粉红塔 目的:培养幼儿立方体的概念,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教学准备:工作毯、粉红塔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粉红塔;

取工作材料,将最小的捧在手心,放在工作毯中间,第2、3、4个用三指捏,第5个开始四指捏。按左右顺序摆放。 划指说两遍,粉红塔、粉红塔。 感知两遍; 找出当中最大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找出当中最小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小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进行三阶段教学。 接下来我们依次找出当中最大的进行排序,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说,最大的,然后把它沿边放在左下角。前三个要说最大的,第四个开始不用说了。 剩下两个时,要说“大的”、“小的”。 接下来我们进行检验,将最小的放在最大的旁边,然 后用右手食指往左边抚摸。 我们将粉红塔垒高。请问像什么? 粉红塔还可以这样摆:平放。请看这像什么? 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按从大到小还原。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通过

蒙氏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就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继福禄培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与改革家。在她的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其教育实验的主要 部分。在她瞧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应该进行充分的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或称感觉教育,就是蒙台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 有特色的部分。其内容主要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借助相应的教育具来完成。 1、蒙台梭利关于感官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蒙台梭利把感觉教育的意义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儿童感觉机能的发展; 第二,帮助儿童获取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第三,养成儿童集中注意的习惯; 第四,打下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台梭利在论述感觉教育问题时,还特别指出了进行感觉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重视所感觉器官训练的基础上特别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而且把触觉的训练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蒙台梭利瞧来,对儿童触摸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为她们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就是,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可以促进她们的思维,并使其活动中得到最初的发展。 2、应该注意感觉教育的适宜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能力的发展在3-7岁时处于最迅速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忽视了感觉教育,成 人之后感觉发展进入相对停滞期,则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补救。 3、应该使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平时的感知觉中混杂着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仅仅视觉就包含有大小、形状、颜色等多种因素混杂。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在自闭症学生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徐维海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言语及行为(仪式性或强迫性的刻板活动)缺陷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帮助这些自闭症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已经是学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开设了蒙台梭利康复训练课,尝试运用蒙氏教学法对自闭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自闭症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所谓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是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 一、制定方案、创设舒适的训练环境 1.整齐的蒙氏训练环境。蒙氏训练教室里的教具都是有秩序的,每个教具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这正好符合自闭症学生规律性强的特

征。训练自闭症学生每次工作后都能能把教具放回原位,这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秩序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有序的线上活动。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教师会经常设计“走线”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场地中用鲜艳的、学生喜欢的颜色画上一个椭圆形,让学生用脚跟对脚尖的方式进行行走练习。这一环节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协调身体机能并集中学生注意力。安安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学生,一刻都闲不下来。做操排队永远是最突兀的那个,需要老师牵着他的手才能走到队伍中。通过一学期的“走线”训练,学生已经有了沿直线行走的意识,排队时也能自己走在队伍中了。 3.规范的教师示范。教师的示范必须是非常规范的,教师对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反复推敲,既要让学生易于观察,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闭症学生常常不在意自己身边的环境和发生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准备规范的、吸引学生注意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从而能完成操作练习。 4.学生自由操作。由于在蒙氏的教学中,工作主要由学生主导。因此在教师示范完毕后,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要求,只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工作。在学生进行自由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在工作完一项后,要先把自己的工作归位再做另外一样工作。每次玲玲进入蒙氏训练教室都会事先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这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讲清要求,一定要做完老师规定的工作后才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玲玲为了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时候会非常配合老师的训练。

蒙氏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继福禄培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在她的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其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应该进行充分的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或称感觉教育,是蒙台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其内容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借助相应的教育具来完成。 1.蒙台梭利关于感官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蒙台梭利把感觉教育的意义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促进儿童感觉机能的发展; 第二,帮助儿童获取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第三,养成儿童集中注意的习惯; 第四,打下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台梭利在论述感觉教育问题时,还特别指出了进行感觉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重视所感觉器官训练的基础上特别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而且把触觉的训练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蒙台梭利看来,对儿童触摸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为他们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并使其活动中得到最初的发展。 2.应该注意感觉教育的适宜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能力的发展在3-7岁时处于最迅速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忽视了感觉教育,成人之后感觉发展进入相对停滞期,则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补救。 3.应该使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平时的感知觉中混杂着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仅仅视觉就包含有大小、形状、颜色等多种因素混杂。

蒙特梭利-感官

蒙特梭利之感官教育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觉能力,使之处于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比如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为进一步的数学和语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感官教育分类: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二、感官教育目的:1、认识物性 2、发展感官知觉 3、帮助概念的形成 4、建立逻辑思考能力 5、培养手眼协调、专心、独立、秩序感的直接目的。 三、感官教育内容 是通过感官教具呈现的。 1、视觉教具 大小、颜色、形状 圆柱体和彩色圆柱教导幼儿辨认:高低、胖瘦、大小 粉红塔:大小棕色梯:粗细、厚薄长棒:长短 颜色色板:颜色的种类、深浅 形状几何图形嵌板:几何图形嵌板—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几何学立体—基本的几何学立体(球体、立方体、长方

体、三角柱、圆椎、四角椎等) 2、触觉教具 手接触的物品的皮肤觉(触觉)、温度觉、重量觉、压觉 触觉板—物体表面的粗糙-光滑 布盒—布的种类与触觉(手指) 温觉瓶—热的、暖的、温的、冷的 温觉板—物体本身的温度 重量板—重-轻 神秘袋--实体认识 3、听觉教具 听觉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强弱、高低、种类(乐音的音色)的辨别能力 发生筒: 音筒: 音感鈡: 4、味觉教具 教导孩子用舌头辨别味道 味觉瓶 5、嗅觉教具 教导孩子鼻子感觉的教育 嗅觉瓶 四、感官教学原则:

1、鼓励小组或个别教学 2、教学教具从大道小 3、教具示范从左道右 4、介绍教具时应操作最强烈的对比性 5、序列-配对-分类 6、所有学习的名称的工作必须代入三阶段教学法 三阶段教学法:命名 - 辨别 - 发声 7、语言要精简(简单、客观、正确) 8、幼儿要熟悉基本示范后才能进入延伸变化 9、留给孩子自由变化的空间 10、教具的供应有限制性 五、感官教具的特征 1、孤立性 2.错误控制 3.吸引力 4.教具的设计都有序列性 5. 由简单到复杂 6.适合幼儿的尺寸 六、蒙特梭利的感官教具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一共18件,1.插座圆柱体2.粉红塔3.棕色梯4.长棒5.彩色圆柱体6.色板7.几何图形嵌板8.几何学立体9.构成三角形10.单项式(二倍数)11.二项式 12.三项式13.触觉板14.温觉板15.重量板16.音筒17.味觉瓶18.嗅觉瓶 目前对蒙特梭利感官教育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一个静态的角度出发的,即从感官教育理论的本身隐射出对它的理解和分析,用感官教

蒙氏感官、

蒙氏感官 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因而,感官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她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玛利亚·蒙台梭利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与智力发展、技能的培养的密切联系。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 在蒙台梭利看来,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 视觉训练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 触觉训练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 听觉训练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嗅觉训练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 味觉训练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感官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感觉的敏锐性,不论是在家庭中的婴孩或进入幼稚园的幼儿,不但应该把感官训练列为首要项目,更应该在过程中不断地求其更精确、更敏锐。借以让幼儿认知、辨异等潜能得以充分发展,进而产生分析、综合、研判等更 感官教育的3项原则幼儿为主 为幼儿创造良好环境,引导鼓励接触教具,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 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 循序渐进 衔求品名(形状、颜色、名称、用途等)的认识,再逐渐进入确实、精细的程度。使儿童在操作 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实践第一 充分利用五官,再进入手脚“做”的阶段。使幼儿的视、听、嗅、味、触觉都能够灵敏而精确如 此方有最好的教育效果。 蒙台梭台的感官教育本质上不是心理测量,即不是测量感觉的工具,而是为教育儿童的感觉而设——“我的教材给儿童提供了感官教育的途径”。在理论上,她从生物学观点出发,认为与各类生物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时期一样,儿童心理的发展也具有各种敏感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这就是儿童在某一时期学习知识较快的原因。而错过了这个时机,上述情况就会消失。 学习分三个阶段的目的,是要帮助幼儿对教具有更好的认识,可以让你了解幼儿能把握多少吸收多少,才能落实你的训练。蒙氏感官教育的教具是根据儿童的特点制造的,作用在于激发儿童的内在需要,给予儿童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儿童可依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具,进行重复而专注的练习。尤为可贵的是,蒙台梭利教具有控制和矫正错误的特点,儿童能够自我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蒙氏感官教育的教具类型有: 1. 培养儿童注意力、独立性、自信心、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日常生活练习教具 2. 培养儿童感受性的教具,有侧重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形成初步知识概念的知识性训练教具 3. 有侧重培养儿童艺术兴趣、艺术能力的艺术类训练教具。 蒙台梭利认为从出生到五岁是感官的敏感期,其中在2—3岁达到顶峰。感觉的敏感期不仅使儿童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反应儿童的兴趣所指,而且由于引起了活动,能使儿童建立和完善感觉的功能,使感觉更敏锐,更精确。而过了这个时期,儿童的感觉就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了。因此,在这个时期,感官训练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法。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资料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 一、什么叫感官教育 所谓的感官教育是经由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以及触觉上的外界刺激传讯给大脑,再经由大脑传递给感官,使孩子产生知觉,发展他的观念、思想、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感官教育包括了视觉教育、嗅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以及触觉教育等。感官教育有着独特的方法和原则,感官教育主要以儿童自主为中心,教师加以辅导。因此,相较于其他教学法,有着显著的特点。 二、感官教育的目的 一是生物学的观点。三到六岁是幼儿感觉形成期,此时若能把握住机会帮助幼儿感官的自然发展,将同时掌握儿童全面性的自我教育。 二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说,因为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所以一般人难以离开社会群居生活而独自生存。那么在幼儿期适当的刺激孩子的感觉,将帮助他容易成为一个敏锐的环境观察者,而且更容易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实际生活。 因此,感官教育的目的将帮助幼儿: 1、认识物性 2、发展感官知觉 3、帮助概念形成 4、建立逻辑思考能力之基础。 5、培养手眼协调、专心、独立、有秩序感的直接目的。 这与日常生活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可同步进行,并为写、读、算做准备。 三、蒙氏感官教育思想的内容。 1.触觉:帮助幼儿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 2.味觉、嗅觉:通过让儿童去尝、嗅各种物体来提高幼儿的味觉、嗅觉的灵敏性。

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感官系统训练

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感官系统训练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坠地时,每一位年轻的父母都会感到欣喜若狂。孩子那清脆响亮的哭声,那鲜花般娇嫩的面庞,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神往。是他们的降生为我们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喜悦,更为我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神圣职责。 目前虽然多数年轻的父母学历高、知识广,但对如何为人父母,如何培养教育好幼小的孩子却知之甚少。为此,我们编写了《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感官系统训练》一书。愿为年轻的父母指点迷津,更愿把我们运用感官教育幼儿的经验与年轻的父母分享。 “感官教育”是蒙特梭利教学法中最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它把幼儿感觉经验的重要性,置于高等智能活动之先,这是任何幼儿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否定的。在《蒙特梭利教学法》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感觉教育”需要系统地从幼儿开始,使自我教育可能进行,使感觉的组织教育也可能进行,这样的教育不是完全靠老师的能力,而是靠教育体系来完成的。“培养未来优秀人才的感觉教育,能确实地实践在孩子

的身上”,是蒙特梭利女士所追求的深远目标;也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更是每一位年轻的父母、幼儿教育的老师们为之奋斗的理想。 本书是根据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选材编辑。全书共分五部分,近80个活动内容,供年轻的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选择,以对孩子的各种感官施以合理的刺激及系统的引导,这种感官教育必能为幼儿认知世界建立良好的基础。 本书教具取材广泛,具均为幼儿所熟悉并取自于家庭。家长在为婴幼儿设计活动时随手可取,极为便利。只要年轻的父母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观察力,随时掌握孩子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并给予适时的辅助与必要的支持,效仿这套感官教材,孩子们对感官教具的操作会充分发挥孩子生命初期的潜在能力,让学习成为他们生命的食粮,让亲子交往的过程永远是自发性,永远是快乐的。 年轻的父母们,因为生命是无法重复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应该受到礼遇和重视。基础打好了,生命中的风浪就会化解。愿父母成为培育孩子们的启蒙教师,愿家庭成为教育孩子成长的沃土。

蒙氏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简)

第二章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 第一节视觉教育 一、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阐述到,不光是我们干活的时候,就是休闲的时候,我们也偏爱视觉,而不太喜爱运用其他感官。其原因是,视觉让我们看清了各种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视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对成人来说,外界事物有60%-80%是通过眼睛来认识的。对于幼儿来说,它的作用更大。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是在胎儿中晚期,4-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当的生理基础。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视觉基本过程。因此视觉的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就可以开始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年代,运用视觉的通讯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生在我们星球上(甚至包括太空)任何一个地方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卫星传送的图像很快地为人所见。为此,对幼儿进行视觉教育,可以使他们将来面对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不至于手忙脚乱。视觉教育的总目标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属性、颜色和用途的辨别、认同和区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蒙台梭利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具。 首先,辨别大小的视觉教具如上所述,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维度”。如,儿童通过对棕色梯、长棒、粉红塔的实际操作,可以学会从厚度、长度、体积三个维度来认识物体。此外,可以将教具进行组合操作,加强幼儿对大小的辨别能力。 其次,关于颜色方面,要学习颜色名称及辨别色彩的明暗程度。使用三组色板当教具。 再次,辨别形状的视觉教具,由于已有了辨别大小的知觉经验,再结合肌肉触觉,成为综合性教具。视觉和肌肉触觉的结合,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对形状的感知和记忆。 二、区别体积的视觉概念 插座圆柱体组 适应年龄:2.5-4岁 准备材料:带座体的圆柱体4组((1)(2)(3)D):每组各由10个带圆柄的木制圆柱体和座体组成。各组圆柱的高度和直径都符合相应的等差变化。 A组:直径不变(2.5cm),高度以0.5 cm的等差递减,由高到低分别为:5.5cm,5.0 cm,…,1.0 cm。 B组:高度不变(5.5cm),直径以0.5 cm的等差递减,由粗到细分别为:5.5cm,5.0 cm,…,1.0 cm。 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皆从5.5cm以0.5 cm的等差递减至1.0 cm。 D组:直径和高度逆比例变化(粗而低到细而高),直径由5.5cm以0.5 cm的等差递减到1.0 cm;高度由1.0 cm每隔0.5 cm递增到5.5cm。 直接目的:培养视觉对精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 间接目的: 1.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抓圆柱的圆柄)。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精修订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另外,基于教学需要,本书收录了“书写前的感官准备”一节。)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觉能力,使之处于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比如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为进一步的数学和语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视觉教育 视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的感觉,视觉教育即培养儿童形成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等视觉能力的教育。蒙台梭利设计了一套关于大小、形状、颜色的视觉区别的教具。 大小 插座圆柱体组—高-低、粗-细、大-小粉红塔—大-小棕色梯—粗-细长棒—长-短 彩色圆柱—和插座圆柱体同 在教室里,幼儿可以在一张桌子上玩,并互相交换以增加多样性。粉红塔、插座圆柱体组对3岁幼儿最有吸引力。

颜色 色板—颜色的种类、明暗(明亮度) 最初,蒙台梭利用3种鲜明的颜色,如将两套红、蓝、黄6块色板摆在幼儿面前的桌子上。从中拿出一种颜色的色板,请幼儿从混杂的色板中找出与此相同的另一块。把这两块并排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把6块色板成对地摆成两行。游戏中,色板的数目可增加到8块或16块。最后增加到64块。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发现,连3岁幼儿也能把64块的所有的颜色按层次摆出来。在此之后,可以让儿童进行记忆颜色的练习。 形状 几何图形嵌板—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这些嵌板的构想源于伊塔,塞贡也用过。蒙台梭利首先应用于缺陷儿童,进而经过创新应用于正常儿童。

蒙氏感官教案 温觉板

蒙氏感官教案 吴莉教学对象:3-5岁幼儿 教学日期:2012年12月12日 教学目标: 1、培养触觉的敏感度。 2、感受温度间的差异。 3、认识物品可传导不同的温度。 4、培养配对的概念。 5、认识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 走线 音乐名称:《秋日私语》 走线方式:小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琪琪蒙氏课堂,我是吴老师。我是谁呀?(吴老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脚下,有一条红色的线,它叫“蒙氏线”。跟老师一起说一遍:“蒙氏线”。(好的,说的很好)以后我们每天都会在蒙氏线上活动活动。 现在就请小朋友站在老师的身后,我们要开始走线了。把手伸平,调整前后的距离,两个小朋友之间不要离得太近,也不要太远。现在我们把手打开,保持身体平衡,(走得真不错),像小飞机一样……下面呀,我们把小手放在放在腰上,抬头,挺胸,好神气的小士兵呀。.好的,小朋友们走得非常不错。 听一听,音乐的声音慢慢变小了,我们的走线结束了,请小朋友们按顺序坐下来吧。 静寂游戏 活动准备:小白下楼梯 活动过程:小白小白上楼梯,打开电视机,拔出小天线,电视不好看,关上电视机。小白小白下楼梯,来到肯德基,汉堡呀汉堡,薯条呀薯条,可乐呀可乐,咕噜咕噜吃饱了! 教具示范

教具名称:温觉板 教学准备:一个木箱内装有:大理石、木板、毛毡板、钢板各一对,眼罩一个。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温觉板。 工作要在工作毯上进行,取工作毯,铺工作毯,整理工作毯,取教具。 用托盘装教具,向学生介绍,这是“温觉板”。跟老师一起说一遍:“温觉板”。 取一块毛毡,以整个手掌触摸后说:“这是毛毡,摸起来暖暖的。请你来摸一摸!”请幼儿触摸后放在工作毯上。 取一块钢板触摸后说:“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请幼儿触摸。 取一块木板触摸后说:“这是木板,摸起来比较暖的。”请幼儿触摸。 取一块大理石触摸后说:“这是大理石,摸起来比较凉的。”请幼儿触摸。 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摸摸看,这是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触摸毛毡和钢板,教师在幼儿操作时注意语言指导,如:“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小朋友们真不错,一下就分出来了,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请幼儿触摸木板和大理石,并说如“这是木板,摸起来比较暖。”) 刚才小朋友的记忆力都很不错,都能分辨我们的教具,你把现在老师要看看我们的小朋友的反应能力了,请告诉我哪个是钢板?(幼儿指出钢板,并说“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以下同上)好,请告诉老师这是什么? 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哦!请带上眼罩,我们要看是了。请摸一摸这是什么,感觉怎么样?(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教师将其配对,其他三个教具同上。)好了,请你摘下眼罩,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自由操作 我的工作做完了,我把它放回教具柜,如果你喜欢这项工作,请自己去取。 收教具,送教具。(东西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 整理工作毯,送工作毯。 接下来,是小朋友们自由操作的时间,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进行操作。先到这边来领取工作毯,然后去教具柜前选取教具。 课程回顾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商丘市教育系统 优秀论文评选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姓名班晓莉 单位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日期 2013-4-18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内容摘要: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学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感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觉教育显得至为重要。本文从感官教育的重要性、内容、特点、实施过程等方面来论述分析。 关键词: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自由 从事蒙氏教法教学多年,深感蒙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谈蒙氏教育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蒙台梭利本人: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她早年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之后,在罗马的贫民区创办了“儿童之家”,并决心致力于正常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在此期间,她努力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模式的束缚,力求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来进行幼儿教育的研究。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不断的实践,蒙台梭利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即“蒙台梭利教育法”。她的这套教育法运用在“儿童之家”的孩子身上,经过几年的教育,使这些孩子的心智发生了质的转变,一个个成为了自信的、懂事的、全面发展的英才少年。后来人们给她冠以“幼教之母”的荣誉称号。 首先我们来谈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教育主要划分为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以及艺术教育这六大领域。其中,感官教育领域在蒙台梭利教学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在她看来,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利用感觉搜集事实,并

关于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88822981.html, 关于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作者:刘会明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4期 摘要:论文对蒙台梭利关于感官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幼儿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以蒙氏儿童 觀为基础,分析感官教育同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了解感官教育的原则,掌握感官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文章认为,明确了解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掌握基本的原理,是教育工作者灵活运用、大胆创新的关键。 关键词: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实施办法;幼儿 一、感官教育法的源起 本文就幼儿感官教育的理论和具体实施举措问题进行尝试性的论述,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她对世界学前教育的题大贡献不仅创立了蒙氏教育法,而且在予她以长期的宣传和实践推动了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 二、儿童发展观 首先,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儿童本身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能”,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按照遗传确定生物学规律发震。因此,教育的任务一方面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能”的发现,使之循着自己的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应该尊重儿童,帮助幼儿按照自己本身的规律去发展,而不是用一种外在的力量强迫幼儿成长。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敏感期里会有一些收获,并使他用一种特殊强烈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于是,一切都变成是容易的、热情的和充满活力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力量的增加。”蒙台梭利也指出,这些阶段是过渡性酌,“当这些心理上的激情耗竭时,另一些激情又被激起。”在人的一生中,敏感期是获得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机。再次,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蒙奁梭利要求在儿童心理处予不同发展时期时,成人要为儿童提供不同的外界教育环境,以帮助儿童智力获取及时的自我的发展,另外,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蒙台梭利把儿童最喜欢和最重要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认为只有工作才时儿童最喜欢的和最主要的活动,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论文

论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 吕晓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人文系学前教育专业 2008级 0803032 指导教师:赵瑞清 摘要: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感官教育有着独特的方法和原则,感官教育主要以儿童自主为中心,教师加以辅导。因此,相较于其他教学法,有着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感官触觉 一、蒙氏教育的概述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二、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 (一)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二)不同的教育 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三)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五)完全人格的培养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六)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七)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八)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九)摒除奖惩制度 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十)爆发的教学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三、感官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一)感官教育 重视幼儿的感官(或称感觉)训练和智力的培养,这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方法的一大特点。蒙台梭利重视感官教育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为了不失时机,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感官是心灵的门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入“儿童之家”以前,已在无指导的情况下吸收和积累了大量杂乱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心得体会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一: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 一、什么叫感官教育 所谓的感官教育是经由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以及触觉上的外界刺激传讯给大脑,再经由大脑传递给感官,使孩子产生知觉,发展他的观念、思想、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感官教育包括了视觉教育、嗅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以及触觉教育等。感官教育有着独特的方法和原则,感官教育主要以儿童自主为中心,教师加以辅导。因此,相较于其他教学法,有着显著的特点。 二、感官教育的目的 一是生物学的观点。三到六岁是幼儿感觉形成期,此时若能把握住机会帮助幼儿感官的自然发展,将同时掌握儿童全面性的自我教育。 二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说,因为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所以一般人难以离开社会群居生活而独自生存。那么在幼儿

期适当的刺激孩子的感觉,将帮助他容易成为一个敏锐的环境观察者,而且更容易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实际生活。 因此,感官教育的目的将帮助幼儿: 1、认识物性 2、发展感官知觉 3、帮助概念形成 4、建立逻辑思考能力之基础。 5、培养手眼协调、专心、独立、有秩序感的直接目的。 这与日常生活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可同步进行,并为写、读、算做准备。 三、蒙氏感官教育思想的内容。 1.触觉:帮助幼儿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 2.味觉、嗅觉:通过让儿童去尝、嗅各种物体来提高幼儿的味觉、嗅觉的灵敏性。 3.视觉:让儿童辨别不同大小、颜色、形状、高低、长短的几何物体,提高他们的视觉鉴别度量能力。 4.听觉:对幼儿进行区别声音练习和听觉灵敏度训练以提高幼儿的声音辨别、比较能力;对幼儿进行音乐训练来初步培养他们的审美和鉴别能力。 四、蒙氏感官教育思想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最新版)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

《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活动案例》 (最新版) 前言 人类透过感受器接受信息、由神经通道将信息传入大脑再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部分处理信息,最后透过各个关节肌肉反馈信息。而在著名的脑神经学家斯蒂芬?体斯提出的人体器官重要性比例图中,人类各大器官灵敏度在身体中所占的比例说明,人体感官通道的发达程度对于人类的意义。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儿童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也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建“儿童之家”,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学,效果惊人,随之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蒙台梭利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点,以感官教具的三种操作方式(配对、排序、分类)为基础,协助幼儿进行分析和综合,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幼儿掌握事物的本质,把感官教育分为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的一般感觉能力,使之处于更令人满意的状态。 正文内容 第一节视觉教育 一、辨别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阐述到,不光是我们干活的时候,就是休闲的时候,我们也偏爱视觉,而不太喜爱运用其他感官。其原因是,视觉让我们看清了各种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视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对成人来说,外界事物有60%-80%是通过眼睛来认识的。对于幼儿来说,它的作用更大。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是在胎儿中晚期,4-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当的生理基础。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得了视觉基本过程。因此视觉的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就可以开始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年代,运用视觉的通讯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生在我们星球上(甚至包括太空)任何一个地方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卫星传送的图像很快地为人所见。为此,对幼儿进行视觉教育,可以使他们将来面对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不至于手忙脚乱。视觉教育的总目标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属性、颜色和用途的辨别、认同和区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蒙台梭利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具。 首先,辨别大小的视觉教具如上所述,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维度”。如,儿童通过对棕色梯、长棒、粉红塔的实际操作,可以学会从厚度、长度、体积三个维度来认识物体。此外,可以将教具进行组合操作,加强幼儿对大小的辨别能力。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的内容以及顺序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内容以及顺序 一、视觉教育:用眼睛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 (一)视觉教育经典材料之:认识物体的大小、粗细、高低、长短 1、插座圆柱体 (1)插座圆柱体第一组(从粗到细的变化) (2)插座圆柱体第二组(从大到小的变化) (3)插座圆柱体第三组(从高到低的变化) (4)插座圆柱体第四组(从又粗又低到又细又高的变化) (5)插座圆柱体两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二组) (6)插座圆柱体两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三组) (7)插座圆柱体两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四组) (8)插座圆柱体两组的结合(第二组和第三组) (9)插座圆柱体两组的结合(第二组和第四组) (10)插座圆柱体两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二组) (11)插座圆柱体三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结合) (12)插座圆柱体三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二组和第四组的结合) (13)插座圆柱体三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三组和第四组的结合) (14)插座圆柱体三组的结合(第二组和第三组和第四组的结合) (15)插座圆柱体四组的结合 2、粉红塔 3、棕色梯 4、长棒(红棒) 5、彩色圆柱体 (1)彩色圆柱红色(第一组)(从粗到细的变化) (2)彩色圆柱红色(第二组)(从大到小的变化) (3)彩色圆柱两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结合 (4)彩色圆柱蓝色(第三组)(从高到底的变化) (5)彩色圆柱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结合 (6)彩色圆柱第二组合第三组的结合 (7)彩色圆柱三组的结合:第一组合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结合 (8)彩色圆柱绿色(第四)组(从又粗又低到又细又高的变化) (9)彩色圆柱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结合 (10)彩色圆柱第二组和第四组的结合 (11)彩色圆柱第三组合第四组的结合 (12)彩色圆柱三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二组和第四组的结合) (13)彩色圆柱三组的结合(第一组和第三组和第四组的结合) (14)彩色圆柱三组的结合(第二在和第三组和第四组的结合) (15)彩色圆柱四组的结合 (16)彩色圆柱与插座圆柱体的结合 (17)总结:彩色圆柱与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长棒的结合。 (二)视觉教育经典材料之颜色:认识颜色的种类及深浅的变化 1、色板一(认识三原色) 2、色板二(认识次原色、又次原色) 3、色板三(认识颜色的深浅变化) (三)视觉教育经典材料之形状:认识各种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