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单元教学、校本教材与多元化的语文教材

单元教学、校本教材与多元化的语文教材

单元教学、校本教材与多元化的语文教材
单元教学、校本教材与多元化的语文教材

1转引自周南山(1989):〈新时期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综述〉,辑自《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42-44页。

2张嘉育(2000):《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台北,师大书苑出版,12-13页。

3何文胜(2003):《世纪之交香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评议》,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67-278页。

单元教学、校本教材编选与多元化的语文教学──

落实新加坡新编《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基本精神方法的建议一、研究动机

在新加坡,新《中学华文课程标准》(简称《标准》)已经在2002年实施。这套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如下:

1.以分项目标及分级目标为课程编写导向,在总目标下根据语文技能及相关的学习技能,制定分项目标与分级目标;

2.按照分级字表编写各级教材;

3.依照特定主题编选教学内容,强调各学习元素之间的交融互补;

4.采取以学习为中心的综合教学法。

课程的改动必然影响到教材的编写。如何在教材编选方面落实《标准》的精神是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尝试透过单元教学、校本语文课程编选与多元化的语文教学三方面的论述,提出一些落实这份《标准》的方法和建议,供新加坡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二、研究方法

研究者先以系统论、学科论、能力结构论、认知论及课程论等作为论证单元教学、校本语文课程编选与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论述语文单元教学的性质及其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同时,新世纪课改的精神强调以学生为本位、能力的训练,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标准》已反映出来,因此,要在教材编选上落实这些精神,本文就要进一步讨论校本语文课程编选的问题。单元结构、校本课程的问题解决后,在选材方面就要照顾到教材内容的多元性,以便进行多元化的语文教学。

三、理论依据

系统论认为整体并非部份的和;系统内的元素相同,若结构有异,其所产生的功能也有不同。换言之,在语文能力元素相同的情况下,可能因教材的组织结构不同,使整个系统里各元素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有异,因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4。因此,语文科中组成单元的元素,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编选体系以及语文教学的多元性,需要作出科学的论证。要科学地处理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语文科的性质,能力结构、语文能力内容、结构、序列和课程论等角度来组织教材。

认知模式为建构语文各项能力的结构及序列提供认知心理的理论基础。从认知心理5、信息论6的角度来看,认知过程的模式可以清楚显示7(附表一):教材的编选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等原则。这样,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能力来解决新的问题。

语文科的性质是由语文的内涵来决定,而内涵的元素取决于我们对语文概念的认识。二十世纪初,

「国语」而言的,这时的「语文」是指「语体与文言」。

五十年代开

「国文」、

设科后的「语文」是相对于「辞章」、

始,叶圣陶指出,语文是口头的语和书面的文的合称8。但从这时开始,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者对「语文」这一个概念,就有不同的见解。总的来说,各人对「语」是「语言」的看法,见解是一致的。至于「文」就

4何文胜(1999):《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35页。

5王文科(1991):《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理论的应用》,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6王雨田(1992):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何文胜(1999):《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85页。

8根据叶圣陶(1949)所说,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有文章9、文学10、文字11、文化、政治等不同的看法。「语文」二字的含义确实很丰富,这也是语文多元性的本质。

随着语文教学实践的自身发展及其内涵的确定,人们对语文科的性质基本取得共识,内容可以归纳为12:1.一个本质属性:工具性;2.三个基本的属性:思想性、思维性、知识性;3.一般属性:综合性、技能性。语文科的性质比其它学科要复杂,组元、体系及教学的多元化就是语文科性质复杂的必然结果。工具性、思维性是「文」的问题,其余包括课程标准所说的人文性,都属于「道」的内容。以「文为经、道为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定向方法。语文科的性质确定后,根据认知、技能及情意三大范畴的教育目标,语文科的教学目标就能全面规划出来(附表二)。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任务或活动所必需的内在条件的综合13。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单一能力不足以独立完成一种活动。换言之,要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需要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在能力结构方面,从斯皮尔曼(Spearman)最先提出能力结构的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到吉尔福特(Guilford)提出的三维体系说,主要涉及特殊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关系14。因此,不论从特殊因素论或维度结构论、层次结构论15的观点来论述语文的能力结构,还是离不开特殊能力与一般能力两个概念。从语文科的角度来说,思维属一般能力;「听、读,说、写」属特殊能力。前者是各门学科共同学习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分析、综合、想象、联想、创意、批判等能力。后者是语文教学的特殊能力,包括听话、阅读、说话、写作四种能力。而听读说写能力以思维的一般能力为核心,只有在这个核心中谈语文能力,才能全面了解语文能力的系统。可以说,一般能力是在语文特殊能力训练过程中达成的。用信息论来解释,听、读是信息的接收(输入);说、写是信息的表达(输出)。由输入到输出,信息经过处理,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就需要解构语文的能力结构。

布鲁纳(Bruner)的学科结构论和加涅(Gagne)的系统任务分析理论16,为序列的系统提供了方向。我们可先根据心理过程、能力结构,和语文科的能力元素,在语文教育的总目标下,按语文特殊能力的子系统,以表解形式来建构听话、阅读(附表三)、说话和写作(附表四)四种能力的序列和相应的训练要点及教学内容17。

以能力来组织单元后,单元与单元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如何有机地组合起来,才能发挥最佳的组合效用?我们可从课程论找到解决的方法。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系统的教材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18,不顾教科书的编选体系,脱离学科的基本结构,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认知的模式,而只教一些或可实时收效的零星知识是不经济的19。布鲁纳认为教学一般应按照儿童智力发展进程来安排有关的教材20。「螺旋

9根据1950年出版的语文课本《编辑大意》,有「说出来是语言,写出来是文章」的说法。

10根据1956年出版的课本分为《汉语》、《文学》两科而来。

11根据1963年教学大纲中有「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提法。

12朱绍禹(1987):《语文教育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8-35页。

13朱作仁主编(1987):《教育辞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618页。

14何文胜(1999):《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54-79页。

15祝新华(1993):《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浙江,杭州大学出版社,33--35页。

16何文胜(1999):《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40-41页。

17何文胜(1996):《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54-79页。

18陈侠(1993):〈学校课程编订和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辑自《课程教材研究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9页。

19谢象贤主编(1992):《语文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邵瑞珍、张渭城等译(1989):《布鲁纳教育论着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型课程」设计是教材逻辑系统与学生心理序列有机组合的最优化结构21。这就是一个单元内横的联系与纵的衔接。横的联系,可透过精读、导读与自读等不同课型来达成,做到由学能力、用能力到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而纵向的衔接就是在上一单元所学为下一单元所用,在学习一系列能力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因此,这样的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积极学习的条件。

建构一个科学化的语文教学有那些理论依据?科学就是合理,合理的基本条件就是有序。要建构语文教学的序,先要就语文科进行定性、定向与定量的工作,再从能力结构与序列、认知心理以及课程论中进行定序的工作,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序。

四、研究内容

(一)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它既不同于单篇教学,也不是将几篇课文简单地组合一起,而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22。教学单元就是把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计划结合起来,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单位。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单元组织是从事物的联系中认识事物,或通过事物的若干个侧面来认识事物的特征。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最根本的区别,是把由几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它不仅重视对单篇课文的研究,更强调每篇课文在单元内所起的作用。换言之,单元组织重视各篇之间的内在衔接,以及单元之间的外在联系。教材按单元编排在编选体系中发挥的效用包括:1.它可以把课文分类,使之更系统化;2.训练和知识可以结合课文作有计划地安排;3.可以使教学有阶段性,便于安排计划23。总之,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应该是完整的,把教材分割成一课又一课,这种学习不符合学生心理,不易掌握,不利于发展学生能力和合作精神24。而单元编排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体现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循环性,做到从整体上来考虑安排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序列。

单元教学法是将教材、活动等划分为完整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变偏重零碎知识和记忆文字元号的教学,强调学生手脑并用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重视整个学习情境中的各部分关系,以及对学生差异的适应25。按照单元进行教学,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两篇课文的精读和导读,带动其它课文的自读,起知识归类、举一反三的作用,有助于加速教学进程,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以单元来组织教材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但有几点要注意的:根据甚么元素来组织这个(些)单元?单元组织了,但在单元内单位与单位,以至单元与单元,年级与年级,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怎样?这就是单元组织及编选体系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这是语文教学的成败关键所在。在中国语文设科以前,主要是文选式的组织教材方法。设科后及单元教学传入中国,语文组元的方式才受到关注。以下是中国大陆与香港语文教材单元组元的发展过程,供新加坡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二十世纪初至二十年代语文教材的组织方法由改良旧制文选进入创编新制文选体系的时期;三、四21陶明远等(1992):《试论螺旋型课程结构论》,辑自《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第4期,17页。

22转引自周南山(1989):〈新时期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综述〉,辑自《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42-44页。

23黄光硕(1989):《中国语文教材改革探索》,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21页。

24饶杰腾(1992):《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北京,开明出版社。

25顾明远主编(1990):《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4页。

十年代是探索单元组合的时期26。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以文体组织单元的时期;八十年代起一些实验教科书尝试以语文能力来组织单元,到了九十年代能力组织单元成为语文教材编选的主流。

五四运动后,单元教学传入中国,而梁启超在二十年代提出「分组比较」教学法被视为我国单元教学的开始27。新制文选体系是指当时通用的中学国文教材由单纯地选编文章到逐渐增加语文知识,把语文知识和课文结合起来的一种编排方法。从三十年代开始,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读写方法知识,系统地编进一般文选型教材中,使之形成一个或整或散的语文知识系统。这些语文基础知识写成系列性短文,穿插编排在课文单元的前后,或作为附录集中编排在每册课本之后,供教师相机教授,灵活使用。不过,当时的课本中所穿插的语文知识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这些语文知识在教材整体中居于附庸地位,只算是一种点缀。同时,这种文选式的课本每篇文章相对独立,离散度大,每教一篇文章都要求其自身完整,从题解、作者、词语、时代背景到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面面俱到,因而形成模式,反复不尽。因此,各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出现不必要的重复,以及不明确、不突出的现象。可以说,传统语文教学没有注意到语文整体结构,到头来还是零散的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更谈不上科学系统28。

单元组合时代的教科书以叶圣陶等主编的《开明国文百八课》实验教材为代表,它采用单元教学,编选的体系不再是文选本身的逻辑,而是认识到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读写的规律。每课有一个知识点,百八课组成语文基础知识序列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序列,这已是利用单元来组织教学。这套语文教科书的编选方式在科学体系的探索上前进了一大步,为后来分单元编写语文教科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教科书的课文占去教材的大部份篇幅。编选体系或按时间逆序、或按作家、或按文体、或按题材等来组织课文。这时编选体系开始注意到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水平,并且按单元组合教材,所以学习的目标比较明确,教学程序大体做到循序渐进。但另一方面,当时语文知识教材和讲读课文穿插编排,多数存在着以下几个显著的缺点:第一,知识内容繁琐,有的显然脱离实际,学生学不了,学了没有用;第二,语文知识和讲读课文,缺乏内在的紧密联系;第三,重视语文知识的讲授,忽视读和写的实际训练29。总之,这几十年来一般通用的语文教材虽然不断改良,但并没有突破文选式的组织教材方法,而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编写实验教材时力图改善这些不足,但由于对语文能力结构、学科的性质、任务了解不足,科研的支持又不够,因此这些实验教科书未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在文选式的组元基础上,1960年修订的语文课本考虑到文体的实用性和文体的发展,建构了「记叙-说明-议论」三段式的文体型编选体系。1978年开始,这种编选体系得到确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86及1990年出版的两套教科书,进一步强化了文体型的编选体系,成为当时编选语文教科书的主流。具体来说,以文体元素作为编选的体系,是按「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元素来组织单元,各年级的语文能力训练是以这三条线为重点,从初一贯穿到初三。例如:初一以记叙为主,也接触说明和议论;初二以说明为主,记叙继续训练,议论进一步接触;初三以议论为主,进一步巩固记叙和说明的训练,兼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到了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学者发现这种以文体元素作为编选的体系和组元的方式来编写教科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教科书编选者虽然对教材的篇目作过了多次的修订,但这都是在文体式组元的编选体系内作出自我完善,难有重大的突破。其实,以文体来组织单元,并以这个顺序来确定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及按照这个线索来编选语文教科书,已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26顾黄初等(1990):《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序1-5页。

27饶杰腾(1992):《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北京,开明出版社。

28韦志成(1989):《语文教育原理》,武汉,武汉出版社。

29人民教育出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1981):《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内部发行)。

言文字的能力3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行,各地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八十年代初开始,纷纷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全面探索以能力来组织单元,并以能力训练来建立教科书的编选体系。八十年代中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以及一纲多本的推行,很多地方的实验教材在限定数量的学校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验后,证实有相当的成效。这些实验教科书经审查、审定后变为通用的教科书。由1993年秋季开始,除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通用语文教科书外,中国教育委员会审批了十多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供全国各地使用,实现一纲多本的规划。从此,能力训练型教科书的编选体系和以能力训练元素作为组织教材的教学单元结构得以确立。

这些教科书的总体设计、编选体系和组元的内容尽管不很一样,但都按义务教育的精神、语文教学大纲中总目标的规定及要求,结合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去编写,目的在于建立以培养学生具有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而能力组织单元就这样建立起来。可以说,能力组织单元改变了传统单纯灌输知识的教育思想,树立了通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思想31。这样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选体系以及组元方式就从「文选系统型」、

「文体系统型」走向「能力

「知识系统型」、

训练系统型」。

由于教科书编选者对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横向的组合,与纵向的序列有不同的理解和假设,因此在这十多套能力训练型编选体系的教科书中,可以归纳为以阅读能力为主线、以训练写作能力为主线、阅读写作能力并重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重的能力训练型编选体系的教科书32。

香港方面,从九十年代中起,小学推行目标为本课程,出版社就把原有的单篇范文按家庭生活、学

校生活、品德、语文知识、文体等内容来组织单元33。这是小学语文科以单元来组织教材的开始,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单元规划者忽略了语文科的性质,同时以内容来组织单元,很难有一个合理的序列34。这样的一个系统,绝对不是一个优化的组合。

中学方面,五十到九十年代组织教材的方法由文选式走向文体式。文选型教材以讲读文章为主,强

调传统的语文训练教育观。文章编排上,就无一定的严格标准了35;整个教学不易做到循序渐进的原则36。总之,在编、教和学都很难找出一个合理的「序」。

文体型编选体系可以说是香港现行语文教科书编选体系的主流37。这种编选体系有很多不足38,又由于教师可以自由选教课文,单元的效用更难发挥。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语文教改的需求,现行组织教30张传宗(1993):《中学阅读教学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何文胜(1999):《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36-240页。

31叶立群(1992):回顾与思考—中小学教材建设40年(1949-1989),辑于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课程教材研究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32何文胜(1999):《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84-188页。

33见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目标为本课程教材编订工作小组(中文)编写(1994):《目标为本课程中国语文科学习课业示例第一学习阶段(小一至小三)》,香港政府印务局。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香港教育署建议学校采用(1995):《目标为本课程中国语文科学习纲要第一学习阶段(小一至小三)》,香港政府印务局。见香港教育署课课程发展处目标为本课程教材编订工作小组(中文)编写(1996):《目标为本课程从学习到评估中国语文科学习课业示例第一学习阶段(小一至小三)》,香港政府印务局。

34何文胜(1999):《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89页。

35程力夫(1989):〈语文教材编法新设想〉,辑自香港中文教育学会《中文科课程教材教法研讨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9年,70页。

36陈必祥(1987):《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63页。

37何文胜(1999):〈中学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辑自郑燕祥编School Curriculum Change &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香港,香港教育学院。

38张鸿苓(1989):〈语文教材编写研究〉,辑自香港中文教育学会编《中文科课程教材教法研讨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75页。

材的方法既不能满足社会、课程的发展,也不符合学科性质、能力训练及学生的学习心理等因素。

这种保守的组元方式,序列混乱、随意性高。一些基本的问题仍未能得到合理的处理,优化的组合自然难以发挥39,这样语文教学仍未放在科学的体系上。九十年代初,已有学者指出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是随机的、支离破碎的,因而提出编写「以训练为体系」语文课本的构思:编者把语文训练的项目、要点、标准、步骤确定下来,并形成一个练习的体系;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40。相信这是世纪之交语文教改的呼声。

香港的语文教改强调能力训练的语文教学观,打破传统的范文教学,解放教材,提出单元教学的概念,并建构一些单元教学示例。但根据上述单元教学发展的启示,我们要问:教育署中文组所建议的单元示例中,能不能反映语文的能力结构?每个单元的元素是甚么?序列又如何?单元与单元间横的联系和纵的衔接如何处理?这就是以甚么来组织单元的问题。又由于语文的定性、定向、定序、定量的工作论证不足,这个单元示例的科学性有待商榷41。上述问题是教科书编选者以及教师所关注的,示例的设计者如不能清晰地让用家知道,这样必然会导致教科书编不好,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评估评不好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在现行的七套教科书显现出来42。

以单元来组织教材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但关键是以甚么元素来组元才是教材组织的最优化组合。根据学科论及能力结构论的观点,过去文选型、知识型、文体型的组元方式已不能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取而代之的是能力训练型的组元方式。而新加坡的新《中学华文课程标准》主张采用以主题为中心的单元编排方式来组织教材和进行教学,是值得商榷的。

(二)校本语文课程编选

解决了单元的组元方式后,下一步的工作是建构校本语文课程。校本课程也称“学校本位课程”或作“学校自编课程”。一般来说,校本课程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自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部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目标,在分析本校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编制的依据是学生个别差异理论。校本课程,近年来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区、台湾地区,都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1.建构校本语文课程的方法

根据斯基尔背克(Skilbeck) 校本课程的理性互动模式(rational interactive mode)发展步骤,包括分析情境,准备目标,建构方案,解释与实施,追踪与重建43。假如分析了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学校、社区、中央课程等情境后,建构校本语文课程的组织方法,焦点就主要放在「准备目标」及「建构方案」上。我们可以从系统论的观点,从认知心理、学科论、语文能力结构论来「准备目标」。

系统论──说明我们需要科学地建构一个校本语文课程的优化组合,发挥系统内的最大效能。科合就是合理,合理需要有序。在「准备目标」时先找这个序。认知心理为教学及选材提供了序列,学科论为语文科的教学目标定位,根据语文能力结构,可以建构听话、阅读、说话和写作四种能力的序列。

39见上注。

40李家树(1991):〈九十年代中文教学的路向〉,辑自《现代教育通讯》,第19期,46-49页。

41何文胜(2003):《世纪之交香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评论》,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7-252页。

42何文胜(2003):《世纪之交香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评论》,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85-307页。

43张嘉育(2000):《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台北,师大书苑出版,12-13页。

以上是「准备目标」的工作。这项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建构方案」的工作。

建构校本语文课程编选体系的指导思想:当我们从能力、知识与思想三个范畴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后,就要先做好教材编的工作,内容包括,确定语文能力要素结构序列、列出各种能力内容、训练点、按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教学单元;然后选取教材作为例子。换言之,先编好能力训练的架构,再按架构选材,这样能力训练型课程的编选体系就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因此,语文教科书编选的指导思想是:(1)确定语文教育目标;(2)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3)确定语文能力结构要素序列;(4)列出各项能力内容序列框图;(5)编定校本课程语文编选体系;(6)确定训练点及训练内容;(7)规定能力训练的学习水平;(8)按体系组织能力训练单元;(9)选取适当的教材篇目作例子;(10)编成不同编选体系的课程44(附表五)。

根据这个建构方案,可以制定出能力训练的单元,同时可以设计不同能力训练型的编选体系(附表六)。螺旋式课程结构与教材编选是教材逻辑系统与学生心理序列有机组合的最优化结构45。当今以能力元素来组织教材是最符合科学的原则。但语文教科书若以生活、品德组元是不科学的46。

2.建构校本语文课程的示例

(1)校本语文课程编选体系的总体规划

44何文胜(1995):《能力训练型教科书编选体系的理论根据》,95年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论文。

45陶明远等(1992):《试论螺旋型课程结构论》,辑自《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第4期,17页。

46何文胜(1999):《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89-307页。

四种能力组元的规划,每项单元的能力训练点以至训练内容,都需要进行教学目标及子目标的分析,有关内容元素如下:

阅读教学单元──

认读能力:第一册,第一单元?阅读基本方法(一)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阅读、默读;第二单元?阅读基本方法(二)圈划、批注摘录、笔记;第三单元?阅读基本方法(三)朗读;第四单元?字词句段理解(一)正确理解词语含义、把握关键词;第五单元?字词句段理解(二)正确理解句子含义、把握关键句;第六单元?字词句段理解(三)归纳段落大意,把握重点段落。第二册,第一单元?篇章理解(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第二单元?篇章理解(二)理清文章思路;第三单元?篇章理解(三)概括文章主旨。

理解能力:第二册,第四单元?记叙(一)记叙的要素记叙的人称;第五单元?记叙(二)叙述的中心、记叙的顺序;第六单元?记叙(三)起结、过渡、照应、详略。第三册,第一单元记叙写人;第二单元记叙叙事;第三单元记叙写景;第四单元记叙记游;第五单元说明说明事物的特点;第六单元说明采用恰当的方法。第四册,第一单元说明安排合理的顺序;第二单元说明说明文的多种用途;第三单元议论论点的确立;第四单元议论论据的选择;第五单元议论论证的方法;第六单元议论论证的结构。

赏析能力:第五册,第一单元散文阅读赏析(一);第二单元诗歌阅读赏析(一);第三单元小说阅读赏析(一);第四单元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阅读赏析;第五单元专题研习指导及训练(一)依据文献资料进行专题研习。第六册,第一单元散文阅读赏析(二);第二单元诗歌阅读赏析(二);第三单元小说阅读赏析(二);第四单元戏剧、影视、曲艺阅读赏析;第五单元专题研习指导及训练(二)透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习。

广泛阅读(一)至(十一)

写作教学单元:

第一册,积累、观察、思考(一)、(二);审题.选材.构思(一)、(二);起草.修改.誊写;练笔。第二册,层次和段落;主次和详略;过渡和照应;交代要清楚;层次要合理;详略要得当。第三册,写好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记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写出景物的特点;交代游踪 融进感情;说明事物的特点;恰当运用说明方法。第四册,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力求准确明白;论点要明确;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第五册,叙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讲究语言的音节和谐;缩写与扩写;改写。第六册,学写短小散文;学写短诗;学写微型小说;学写文学作品赏析短文

聆听教学单元:

认真练好听、说能力(一)、(二);听新闻广播;听读故事抓要点;听出议论性话语的观点和理由;朗诵与聆听;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说话教学单元

讲故事;复述;自我介绍;描述一处景物;介绍一种物品;用总──分──总结构说明事物;采访;演讲;把故事讲得生动些。

(2)分级编选体系的规划

上述示例,可以作为落实《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所提「以分项目标及分级目标为课程编写导向,在总目标下根据语文技能及相关的学习技能,制定分项目标与分级目标」的参考。

(三)多元化语文教学

语文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元性。它有哪些元素内容?如何处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建构多种元素之间的优化组合?从语文科的内涵、性质,能力元素、结构来看,多元化语文教学就包括了听话、阅读、说话、写作,思维能力,品德情意、文学、文化等元素。它们之间有逻辑的线性发展,有心理的圆型关系;有并列关系,也有从属的关系,这都反映语文教学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语文科教学要落实它的内涵与性质所赋予的任务,必然涉及语文教学的多元性。如何处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目前要落实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可在上述教材编选体系的基础上来考察。

香港课程发展处中文组所提供的文件认为,中国语文教育的学习内容,可概括为阅读、写作、聆听、说话、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思维和语文自学九个学习范畴。中国语文教育,以促进学生这九方面的学习为主要任务。中国语文的学习,应以读、写、听、说为主导,带动其它学习范畴。在学习过程中,各学

习范畴的学习,是相连互通,而不是孤立割裂的47。以「读、写、听、说为主导,带动其它学习范畴」来处理各元之间的关系,方法是正确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设计上反映出来。

语文教学多元化才能配合课程以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在教材、教法上落实语文的多元化,建构科学的编选体系是关键。体系是元素间的结构与序列。体系内的元素由学科的内涵、性质、能力等要素来决定;体系内的结构序列则由系统论、课程论、认知心理等元素来建构。因此,这个体系不应是上述元素的一个简单综合,而是各元素的一个有机组合。不同的假设可以有不同的体系,验证哪一个体系是属于优化的组合,那就要看它的科学性,即是否合理有序了。当然,最后还是要放在教学实践中来验证。

1.建构多元化中文教学体系的方法

根据语文科的内涵、性质、能力结构,语文教学包括了阅读、写作、聆听、说话、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思维、语文自学、共通能力等元素。以下是多元化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处理方法。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与文化、品德情意的处理方法:一般能力在语文特殊能力的训练过程中达成。也就是「以读、写、听、说为主导」,带动一般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与品德情意等学习范畴。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在教材的编选体系及教材体例中反映出来。

文」指特殊能力中的语文能力,「道」包括以「文为经、道为纬」的选材方面,可以解决文与道的问题。「

思想、品德、情意,也可以是文化、历史、生活、环保等内容。以文为经,是先以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为单元,并以此作为序列;然后有计划地选取不同「道」的文章。这样可做到纵的衔接,使第一单元所学为第二单元所用,符合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等认知心理及倒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模式。有文而无道或有道而无文,都不符语文科的性质。因此,在每单位的学习重点设计上,除扣紧能力单元的教学目标外,还要因应实际需要,选取有关主题,进行「道」的教育。总之,在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意,做到由文悟道,文道合一的语文教学精神。这样《中学华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各学习元素之间的交融互补」、「依照特定主题编选教学内容」及「采取以学习为中心的综合教学法」的精神如下就得以落实。

要在编选体系中体现语文科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的内涵元素,处理方法如下。在中一利用基本文章教学训练学生的认读能力,中二利用不同文体教学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中三利用文学教学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当然,这只是以阅读能力序列为主线的编选体系。其余听说写能力如何联系,不同的假设,可以有不同的体系出现。

还需要补充,除编选体系外,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还可以在教材的编选体例中体现出来。体例的结构可以包括助读系统、范文系统及操作系统三部份。助读系统包括单元学习提示及单位课文学习提示,单位课文学习提示包括学习重点、作者、题解、预习;范文系统包括单位课文、注释、多媒体光盘;操作系统包括研讨与练习、延伸阅读、语文实践活动、课业纸。学习提示起教学的监控作用。学习重点可从语文能力、知识系统(文)及品德情意(道)来规划。预习是运用以前单元所学的能力,来学习新一单元的某些学习重点。研讨与练习,是针对学习重点中「文」与「道」来设计,透过提问的技巧来进行一般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文」的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基础思维能力,在「道」的学习过程中培养高效思维。这样,学生的识知、理解、运用、分析、综合,以及批判、创意等基础与高效思维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延伸阅读是上述能力的初步运用。而以精读、导读、自读三种课型巩固学生所学,全面掌握有关能力。广泛阅读是运用能力来吸收新知。至于写作训练的安排可配合阅读训练;听话与说话是不同媒体的吸收与表达,按认知心理47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发展议会(2000):《学会学习?学习领域?中国语文教育》(咨询文件)政府印务局复印,14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发展议会编(2001):《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香港,政府印务局,3页。

发展,训练的黄金时间在小学,在初中阶段作进一步的实践运用。因此上述编选体系可以用「读写结合、带动听说」来概括。

2.多元化语文教学编选示例

拫据上述建构多元化中文教学体系的方法,以下按「读写结合、带动听说」来建构中一至中三的语文教材编选体系架构表。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

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明确一个原则: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 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 5.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三、 四、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五、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六、制作叶子粘贴画。 七、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九、 十、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十一、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4.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 3.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4. %。10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 5. 精品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发表时间:2018-11-23T10:38:43.89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作者:钟绍竹 [导读] 本身就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旧存在问题,难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本文结合核心素养和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钟绍竹 广东廉江市和寮镇中心小学广东廉江 524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深刻地将核心概念放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之中,才能让最大程度上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目前新课改的风潮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生应当具备的终身发展观。而语文作为作为一门与学生心心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本身就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旧存在问题,难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本文结合核心素养和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概述 前言 “校本课程”来自于英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英美国家盛兴,也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果。校本课程这一概念最初于1996年引入我国,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在目前新课改的浪潮下,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校本课程是指按照学校自身的需求开展课程教育,与我国以往的国家规定课程具有显著的不同。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我国一直沿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也不利于发展学生自身的特点。但是如果完全套用校本课程,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会发生冲突。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培养基点,必须从自身的国情出发,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特点。因此必须改变小学语文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教育模式,选择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标准。 1.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进行自身发展所应当具备的品格和能力,这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1]。核心素养是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的,对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个学习阶段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只有明确学生的发展要求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特别是在目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进行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且对于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素质水平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军,其综合能力的掌握水平决定了社会的未来发展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是势在必行的。 2.以核心素养为基准的小学语文校本开发的重要性 2.1提高学校的自我调控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校的权力有限,大多都是扮演的执行者的角色。而且校门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也许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就能够使学校自主决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给予学校足够的发挥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身的需求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也不一样。实施校本教育就能够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校及其周围资源,更能凸显学校自身的办校特色与理念。校本课程具有非常明显的自身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照顾到在地区之间产生的差异,有利于教师利用本地区的特色进行活灵活现的语文教学。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标准教育,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富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开发学校能力和自身的潜能。 2.2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会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发展,只有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进行全面的发展。理想信念作为人的核心部分,是面对困难乘风破浪的重要依据[2]。如何培养学生的内心信念,也一直是教育摸索的重点。具备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和精神世界。面对目前发展日益迅速的社会现状,学生发展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以核心素养为重要依据,能够使学生丰富自身的能力,更好的面对未来的发展。以往的教学活动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应试教育使我国小学生变成了“纸上谈兵”的书生,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校本课程涉及到的实践性能比较强,能够使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更好的进行自主思维,实现综合发展。 2.3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准 学校按照学生的需求开展语文教育,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了考试作弊、打架斗般等一系列的违纪行为的发生几率。学校的管理工作就能够顺利的开展,并且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也证明了学校管理水准的提高,可以得来丰厚的经济回报。进行核心素养的教育还可以降低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资金投入,学校能够把成金投入到其他的方面,更好的发展学校的其他工作,增加学校的科研资金投入,提高学校的科研成果。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而且要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学校的管理水准,将核心素养和校本课程进行结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世界相结合,将语文知识变为鲜活的事物,而不是枯燥的文字。核心素养所代表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3.1加强理论指导 我国并没有建立校本课程的完善制度措施,而且我国与外国的国情存在极大的差异,对于外国的先进理论体系不能进行完全的套用。学校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教育状况出发,注意到客观存在的差异,开展相关的语文校本课程[3]。学校尽快的寻找到合适的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20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xx年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学生兴趣和需求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来借读学生人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5%,生源大多是外地来秦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家长做小买卖的居多,其中有父母离异的,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还有的干脆就花钱寄养在别人家,一周才能见到一次父母。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不能对孩子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他们租住的多是平房或下房,孩子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上学的时候,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一到星期天或放假,他们就更可怜了,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还要自己煮饭吃。这群特殊的孩子处于无人管教的真空地带,家庭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我们在思索:我们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最需要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校本课程应补充什么,才能成为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课程。尽管我们的学生也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需求,渴望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的养成,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安全健康的成长。 所以我们以安全、质量、发展为学校教育主线,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护自救、互救的技能,作为提高生命质量,谋求发展的基石。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确保

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基于这种定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决定把孩子们最需要的《安全伴我行》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在一至六年级开设,由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在《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书籍,从而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有明确的育人目标;要使校本课程具有生命力,挖掘本土资源的优势是最好的开发途径;要想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于是在校本课程中增设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成为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目标。 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意向调查,陈列了篮球、乒乓球、田径、象棋、围棋、英语、舞蹈、腰鼓、剪纸、声乐、绘画、科技、采访、导游、钢琴、二胡等二十多种不同的科目,交给孩子们去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人数和教师资源情况,确定了校本课程开设的兴趣科目。 2、学校现有课程资源 首先我们就校内的教师专业特长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调查档案、看资料、个别交流等形式,了解到我校有一批艺术、体育、手工、学科业务专长的教师。为此,学校精选了部分校本开发的理论书籍和文章推荐给老师学习;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到学校做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由本校领导做校本课程开发座谈会的主讲人。通过系列措施,使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明确的认识,强化了教师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之家校共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校本课程开发之家校共育 托起明天的太阳 目录 前言..................................................... ..... (3)

第一章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的性质 (4) 家长委员会的职能 (4) 家委会参与的活动 (5) 家长委员会与学校的关系 (6) 家长委员会对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 (7) 家长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8) 区新城实验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 (11) 区新城实验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 (13) 区新城实验学校家长委员会职责 (14) 第二章家长义教 家长义教的实施方案 (15) 家长义教教案 布贴动物....................................................... (16) 美丽的房子.................................................... (18) 有特点的脸................................................... (20) 折纸的基本折法................................................ . 23 折纸----千纸鹤 (25) 折纸----日用品 (26) 课件《我和计算机交朋友》 (27) 历次家长义教活动掠影 (34) 第三章家长义工 家长义工实施方案 (42) 家长义工掠影 (43) 第四章家访 家访的实施方案................................................,. (45) 家访教师与受访学生结对信息登记表 (49) 学生与家访教师结对信息表(班主任用表) (50) 新城实验学校家访记录 (51) 教师家访实录摘录 (52)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教材

科学校本教材 K E X U E X I A O B E N J I A O C A I

目录 第一编科学研究概述 (2) 第二编科技前沿 (8) 第一节阿波罗登月 (8) 第二节磁铁影响人类行动让"右撇子"瞬间变左撇子 (9) 第三节39亿年前太阳系猛烈轰炸为地球带来生命元素 (11) 第四节我们超导这些年 (15) 第五节霍金带你寻找第四维空间探索如何穿越时空 (22) 第六节中美洲国家开发火山热能发电以期减少石油依赖 (33) 第七节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住得越高或老得越快 (35) 第八节超高倍显微镜下受孕过程感叹生命之神奇 (38) 第九节日本公司构想疯狂奇招用潜艇减弱台风力量 (40) 第十节20XX年为何地震频发?专家解读"地球末日危机"…………… 42 第十一节太阳2013或强烈磁暴如百枚氢弹袭击地球 (44) 第十二节卫星扫到地球巨大伤口全球最大钻石坑曝光 (46) 第三编我们身边的科学 (50) 第四编科技制作 (50) 第五编科学畅想 (51)

第一编科学研究概述 科学研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也没有万无一失的共同模式,但它是讲究方法的。所谓科学研究,广义地说,就是创造知识和综合整理知识的工作,在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上前进一步。科学研究必须以取得新的结果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新的结果可能是新发现,新理论,或是新方法,新工艺;也可能是新材料,或新器件等等.科学研究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科学研究全过程中贯穿创造性。 科学史有无数创造性的例子:有的人埋头于实验,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新的现象,如伦琴发现X射线;琴纳通过接种牛痘防治天花,从而奠定了免疫学;有的人按预定的概念与计划去实验,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如居里夫人从大量的沥青铀矿中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钋和镭;有的人通过广泛的观察,体会," 悟"出新概念,从而提出新理论,如达尔文的进化论。 科学研究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有的人由纯粹的数理演绎,提出新概念,预见新现象的存在,如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有的人修正旧的理论,提出新的假说,这些假说在当时似乎都违反常识,如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有的人将不同学科联系,组织起来,建立起新领域而取得了成功,如维纳建立控制论。所有这一切都说明,获得创造性成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显然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的方法。 科学研究培养年青学人三个能力。 (1)有提出问题,确定选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基础是要具有坚实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部分 柳条,学名白杞柳, 当地俗名簸箕柳、南 柳。把柳条剥去皮,通 体呈白色,就叫白柳 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 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 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 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

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 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 临沭县的柳编之乡— —白旄镇。走进柳编之 乡,看到的是一方方、 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 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

六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

五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 语言交际——采访的一般提问 训练提示: 1.进一步有目的地去了解一个人;培养先想后说的习惯,提问要有针对性及学习提问的技巧,并在提问中注意文明礼貌。 2. 要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职业,运用不同的形式,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训练自己采访他人的能力,要求能先拟好采访提纲,注意采访时的语气,使采访在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努力让采访有好的成效。 训练要求: 1. 采访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应因人而异,有的可以单刀直入,有的则要兜圈子慢慢地切入主题。 2. 掌握采访的一般方法,运用不同形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应变能力。 逐项训练: 1.去采访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中前三名的××同学: 例文: (1)问:您好!老师同学公认你是一名好同学,学习很突出,尤其在学习上有很好的方法,我要把你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想问你几个问题好吗? (2)问:您喜欢学习吗?您感到学习乏味吗?平时您是如何来学习的?请您从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几个方面来谈谈。 (3)问:预复习有必要吗?进行预复习有什么好处呢? (4)问:学习上您遇到过困难吗?您是怎样解决的呢?请用具体例子说明一下。 (5)问:最后请您给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说几句话,好吗? 2.采访先进学生,可以用敬佩、羡慕的语气,采用提问式进行采访。 例文: 你好,××同学!在本学年中,你被评为了我们江阴市的文明少年,这是你本人的荣誉,也是我们青阳实验小学的光荣,作为《蓓蕾电视台》的记者我想向你提个问题,好吗? 你被评为市的文明少年后有些什么感想? ××同学,我想你平时一定是讲文明讲礼貌的,我想问平时你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有些同学妒忌你,你将如何对待呢? 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呢? 3.采访后进学生,则要用关心亲切的语气,采用谈心式,进行采访。

小学科技活动校本教材大纲

科技活动课教学大纲 通过全面实施国家教委制定的课程计划,有计划地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求学、积极进取的精神,锻炼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毅力,使学生逐步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需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某些方面得到拓展,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个性特长。 小学科技活动课是人类科技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科技活动课要培养小学生的参与意识、要传播当代科技信息。怎样把当代先进的科学思想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技活动,是科技活动课教学的关键。 一、目的: 1、通过让学生参与材料准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2、通过对制作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3、通过动手制作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创作乐趣。 4、让学生能关注生活周围的各种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通过对活动过程的指导,使教师积累一些指导科技活动的经验。

二、要求: 1、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作几个零件,再组装起来就做好了。 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3、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小学生可以掌握。 4、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会增加家庭负担。 5、见成果快。不少项目只要一天、半天就可以做成,这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容易推广普及。 三、.活动形式 1、开设科技课,使学生普遍受到科学教育,并辅导学生制作。 2、建立兴趣小组,辅导学生制作。 3、鼓励学生自己选题,独立完成小制作,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 四、活动内容和辅导方法 1、依照图纸、说明,或印制好的材料进行制作。 2、以培养创造能力,发展智力为中心的科技小制作。主要以制做儿童喜爱的玩具为主,有下列几种形式: (1)教师介绍一种小制作的方法和科学道理,并用实物演示,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这个道理自己去创新制作。 (2)变废为宝的科技小制作。教师利用实物讲解如何利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在人类跨入崭新的21世纪之际,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在对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亲近古诗文经典”的基础上,我们一中语文组开发了一中《书相伴我成长》校本课程。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为保证我校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工作顺利健康的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江泽民同志“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资源和地区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学校、地区优势,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书香伴我成长》校本课程体系。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全套

学校校本教材【首篇】 国学文化——弟子规 【内容】一、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延;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恭敬敬地听从;父母的斥责是有道理的,应该虚心地接受。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事情无论多么微小,都不任着性子胡做,如果胡作非为,你的道德品质便会出现毛病。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东西尽管很小,也不要私自藏起来;假如这样做的话就会使父母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双亲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妥当;而父母双亲厌恶的东西,就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二、谨: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帽子应当戴正,纽扣应当系好,袜子和鞋子也要穿得服帖。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放置帽子和衣服,应当有固定的地方,不可到处乱丢,以至

于弄乱或者弄烂弄脏。 衣贵洁不贵华对饮食勿拣择穿衣服,可贵之处在整洁,不在于有多么华丽;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否则就会营养不良。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年纪还小的时候,不应该喝酒;喝酒如果醉倒了,是最难堪的事。 三、信:凡出言信为先见未真勿轻言说话,最重要的是讲诚信;如果自己还没有把事情弄清楚,就不要随便乱发言。 知未的勿轻传见人善即思齐如果听到的事情没有根据可言,也不要随便乱传;看到别人品质善良,就要向这样的人看齐。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看到别人品质恶劣,自己也要内心反省;如果自己也有这种恶劣的品质,就要尽力改掉,如果没有也要引以为戒,多加注意。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为人最重要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四个方面,在这些方面如果不如别人,就要不断努力,奋起直追。 四、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用

语文校本课程

一、基本项目石 1.课程名称:语文·生活 2.开发老师:XX 3.教学材料:教材拓展、自编 4.课程类型:选修课 5.授课时间:30课时 二、背景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的今天,我国课程结构日益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制初见端倪。校本课程已日渐成为我国课程结构中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中就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则更明确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25%。”可见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注重人的个性培养。要想培养有个性的人就不能再用统一的千篇一律的模子去刻。由国家统一编制的

单一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教育的潮流,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需要。要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学校内部人士根据自己的情况、条件来设计、规划自己的课程,尤其是语文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当地的条件设计课程,充分挖掘当地、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语文也就具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学语文就不能单靠国家统编的几本教材,死啃这几本书,最终连纸上谈兵都不会。学语文要放大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应用、掌握。语文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密不可分。离开了我们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个学校的生活是具体的、特殊的,各个学校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具体的、特殊的。国家统编的课程是无法,也不可能把这些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包罗在内。这些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是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而且是必需的资源。因而这又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用足现行国家教材的基础上,以自编校本教材为主体,以其他综合性语文活动为补充,初步构建起了有我校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 三、指导思想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 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二、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三、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四、制作叶子粘贴画。 五、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六、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七、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八、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 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 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3.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美术校本课程教材

白果树中心小学校本教材

前言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

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小学六年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对联趣谈

小学六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对联趣谈》[认识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欣赏故事] 巧对(两则) (一) 清代初,连山莲塘人彭希商,号会斋,十三岁时即在当时县学就读,学使来查员生的业绩与才学,信口出了一上联曰:“诸肉不如猪肉味”求下联。彭希商略一思索即时应对曰:“百花怎比柏花香”学使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这孩子有出息,以此正式名列泮庠(即成为秀才,据说从此彭族开始成为“书香门第”之家)。后来彭希商由拔贡授福建泉州府教授(学政官)颇有声望。 (二) 清代中叶,连山和睦乡的邓维森,据说自幼聪慧,进入私塾读书前就能吟诗作对,远近闻名。有一次,外地江右来了一位名士,听说邓维森是个神童,便来和睦乡来找他,正巧和邓维森在村头池塘边相遇,江右名士便出一联曰: “一池浮萍,许多鱼虾藏底下。” 邓维森听了,毫不困难地对道: “两株乔树,若干鸟雀宿其中。” 江右名士听后非常欣赏,赞扬道:“好对,好对!” “头落地”对“角朝天” 从前,有位书生赶路上京考试,走到一个三叉路口时,不知从那条路走好。刚好看见有位老大爷在河边大石上磨斧头,他走上去向老大爷问路。老大爷抬头看看书生,想了想,就说了几句话:“磨斧头,上山头,砍木头,头头落地”。他说:“如果你对得上,就指路给你。”书生想了很久都答不出,只好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妻子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又走回来?”书生只好将路上遇见老大爷,问路出对的情况告知妻子。叹了口气说:“你别着急,明天一早我就帮你想出来,今晚上你就安心睡觉吧!” 第二天一早,妻子早早起床来,叫书生跟着她去,看她做工。她走出门外,就折起一边衫角,直走到塘边,坐上小船,到塘里摘菱。书生看看瞧瞧,果然有所醒悟。于是,辞别妻子赶路去,又在三叉路口遇上老大爷,他对:“折衣角,落塘角,摘菱角,角角朝天。”老大爷听了,高兴地指路给他前去。 内容说明] 《巧对》两则,分别讲了彭希商和邓维森两人对对子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生动有趣且充满智慧。彭希商因对对子而成为秀才,邓维森因对对子大受江右名士称赞,能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故事中的两对对联无论在字数、平仄、词性、内容方面都对得很工整。 第一则中的对联,属于异字同音对,即把一个字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字排在一副对联内。如“诸”和“猪”同音,“百”和“柏”同音。上下联都是七个字。上联末字音调是去声,属仄声;下联末字音调是阴平,属平声,符合对联的仄起平落,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也对得十分工整,如“诸肉”对“百花”(名词对名词),“不如”对“怎比”(虚词对虚词),“猪肉”对“柏花”(名词对名词),“味”对“香”(形容词对形容词)。并且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联讲的是所有的肉类都不如猪肉的味道,下联运用一个反问句,表明所有的花都比不上柏花香。 第二则中的对联,上下联都是十一个字。上下联末字分别是“下”和“底”,同样符合对联“仄起平落”的要求。且词性也对得十分工整,如“一池”对“两株”(数量词对数量词),“浮萍”对“乔树”(名词对名词),“许多”对“若干”(副词对副词),“藏”对“宿”(动词对动词),“底下”对“其中”(副词对副词)。上联讲的是在浮萍下藏着许多鱼虾,下联讲的是在乔树中宿着若干鸟雀,内容也相关。 《“头落地”对“角朝天”》讲了一个书生问路应对的有趣故事,对联同样充满智慧。此联属复字对,即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如对联中的“头”和“角”字。除此之外,在字数、平仄、词性、内容上也对得十分工整,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 [研讨与练习] 一、细阅读故事中的三副对联,请你说说对联都有那一些特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校本课程

小学二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我爱积累语言 普兰店市瓦窝镇中心小学回岩伟 1、学会积累 进入二年级以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习作积累了。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习作积累是怎么回事吗? 是的,要把作文写好,离开好词好句的积累是不行的。习作积累的内容应该广泛,写人物、写景物、写动物、写植物的,这些内容都应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作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随时用在自己的小作文里,翻开你的积累本看一看,你积累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够把积累的内容背诵下来吗?在作文中你是不是经常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呢? 有的同学平日喜欢读书,但是读过一篇文章以后不知道应该积累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一小段,试着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内容画下来,你画的内容就是你要抄在积累本上的内容。 冰花 小童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

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盛开的花儿,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小童问妈妈:“这花是从哪儿来的?”妈妈笑了笑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你的。” 上面的这篇小作文写得很美,但是我们在习作积累的时候,不能够把全部的内容都抄写在积累本上。请把你画下来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在词语积累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这几个词:晶亮的冰花、惊奇地喊着。 在句子的积累方面,同学们可以选这句话:“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盛开的花儿,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把这些词句抄写在本子上以后,多读几遍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以后,你在作文中遇到写冰花的内容时,就可以作为自己的语言写在作文中了。 教你一招 看来积累的方法很简单: 1、把文章的意思读明白。 2、把优美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3、反复的读一读,并背诵下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校本教材:《动物朋友》

我们的动物朋友 人类的最贴心的朋友----小狗 老鼠的天敌----小猫咪

我最爱吃青菜、萝卜和蘑菇,猜猜我是谁? 小闹钟----大公鸡 动物之王----老虎

南极绅士----企鹅 我的名字叫孔雀,是世界上最美的观赏鸟。

蚂蚁 我的名字叫蚂蚁,属于昆虫,我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并且都长着6条腿。躯体平滑,有些会有柔毛、刺、条纹、网纹等。体色有黑、黄、棕、红等颜色。我们家族的身材都细小,身体的长度一般只在2至6毫米左右。我们的寿命长短不一,一般情况下,工蚁可以生存几个星期到几年的时间,而负责繁衍后代的蚁后却能够活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我们是集体生活的动物,而且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强的社会性,没有一只蚂蚁可以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我们会共同协作,建设自己的家园。 我们通常把筑土地里、石块下、树洞内或一些植物的根部。我们的家族搬家可是一道非常动人的风景线,在路旁,在操场,在空地,弯弯曲曲的一条长长的队伍,成几路纵队行进。近看,走得密密麻麻,并不整齐,但远望却并不散乱,一条粗细均匀的黑线从这一点连到那一点,带有一种滚滚向前的动感。

怎么样?喜欢我吗? 小白兔 我的名字叫小白兔,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我。我有一双敏锐的耳朵,总是倾听着四处的声音。一双大大的眼睛,像两颗红宝石,一张三瓣嘴,可爱极了!我们的前腿短,向前伸,后腿长,弯曲着。我要是高兴起来,一蹦一跳,一会儿跳到这边,一会儿跳到那边,别提多活泼、多快乐了! 我的家族一共有九属四十三种,通称兔,分布广泛。初生的幼兔身上有毛,睁眼,耳听有觉,不久就会跑步,俗称兔类。穴兔类幼兔出生时身上没有毛,闭眼,耳听无觉,七天后才长毛,睁眼时具有听觉,需要母兔照顾。我们温和、胆小,常常夜间才敢出来觅食。繁殖能力极强,雌兔长到八个月大时就可以生小兔了。怀孕三十天后可产小兔五到八只,一年可产多次。我最爱吃青菜、萝卜和蘑菇,只要看见,不管怎么着,我都要把青菜、萝卜或蘑菇吃掉。小朋友,现在,你们是不是更了解我了? 东北虎 你们肯定在书上和电视里见过我,我叫东北虎,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亚洲最大的虎类,身长270cm,比亚洲最小的虎类长30cm,体重可达400千克,我主要生活在针、阔混交林中,我不像狼那样有固定的洞穴,我可以在我的地盘里随处安家。我有一种“特异功能”,就是游泳,我可以自信地说,在走兽中我一定是游泳冠军,渡过一条9米宽的深河,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哦,对了,有人认为白虎是我的变种,千万别误会,白虎其实是孟加拉虎的变种哟。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部分 杞柳的美丽传说 柳条,学名白杞柳, 当地俗名簸箕柳、南 柳。把柳条剥去皮,通 体呈白色,就叫白柳 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 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 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 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

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 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 临沭县的柳编之乡— —白旄镇。走进柳编之 乡,看到的是一方方、 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 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