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
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6年3月(下旬刊)总第462期

112

电子政务通过网络使公众和政府机构直接、方便地获取信息,持续不断地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工作流程,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精简政府的管理机构,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改进政府的服务水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推动中国电子政务,不只是用电子手段履行政府的现存功能,而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一次政府深入的本质性的变革。我国实施电子政务虽然只有几年的历史,但是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却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经验,政府的各种服务片断已经开始实施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信息资源,尤其是政府信息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政府也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政府掌握的信息大约是全社会信息总量的80%。目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滞后已影响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质量。信息资源开发滞后,很大一个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的信息资源没有及时公开,使得“宝藏”闲置在档案馆、资料室中。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使掌握在政府手中的信息“宝藏”将会逐步数字化,并放到网上供全社会共享,其价值将不亚于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信息资源分为政府性信息资源、公益性信息资源和商业性信息资源。为推动信息化尤其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对于政府性信息资源而言,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推动信息公开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打破政府机关行政划分,重新组织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的政府服务。

据统计,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着3000多个数据库、80%的社会信息资源。而能够互相连接的数据库不到30%,投入巨大资金的信息化工程往往只是方便了本单位、本系统的员工,没有考虑其他相关部门,重复建设相当严重,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

要提高电子政备的应用效果就必须有效甚至彻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把该共享的信息完全共享,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子政务的效能。利用和整合这些已有的信息资源,正是衔接“前台”与“后台”,使政府门户网站获得服务深度。轻易另起炉灶,是对历史遗留的信息资源不负责任的处置态度。

一、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近几年的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多方面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所以无论从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还是从政府改革与社会信息化的需求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目前只能说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理论、实践问题需要分析研究。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可以概括为:

1.电子政务的定位不明。国内不少政府机关认为将政府事务搬到互联网上去就是电子政务。这个观念错在把信息化这一电子政务的手段当成了目的。受此错误观念驱使,不少政府机关提供

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

陶明华 王 华 刘秋生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 要] 本文对电子政务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电子政务定位不明、“信息孤岛”是影响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信息资源整合的策略,以及整合工作中应遵循的规则。[关键词] 电子政务 信息孤岛 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规则的电子化对外服务完全按照传统的各部门行政职能划分和传统的

工作流程进行,只是将信息传递的方式由传统方式变成了电子方式。例如,对于一个开餐馆的申请,申请者需要知道工商、税务、卫生、城管等各部门对此的审批和管理权限,随后按照传统的办事程序到各部门的网站递交申请,得到审批结果后再到另一网站重复同样的工作。这种不贴近用户需求,完全按照过去行政划分和工作流程建设的电子政务是僵化的电子政务。这样的电子政务给用户带来的效益是及其有限的,迷失了电子政务的真实目的,面向政府客户的服务理念尚未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

2.电子政务的“信息孤岛”。目前,在我国多数的地方,政府的委、办、局等机构都有自己的内部办公系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办公系统的建设时间不同,建设厂商不同,采用的技术设备不同,互相之间使用着不同的数据库格式,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无法进行,电子政务成了“信息孤岛”,大量的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效率低下。“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等等电子政务的坚实脚步在“信息孤岛”面前望而却步。

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低。电子政务完全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打破政府机关行政划分,重新组织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的政府服务。同样是对于开餐馆的申请,在真正的电子政务环境中,申请者只需向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提出要求,电子政务系统就会提示他必须具备的条件和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然后在后端自动联接上述各部门办好各种手续,最后通知申请者全部手续已经办理完毕。即所有政府官僚体制被屏蔽,用户只需在某一点提出要求,并在同一点得到结果。

一个个“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政府网站对政府服务的集成,政府的各种在线服务职能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也难以实现。

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了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研究解决的话,不仅将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瓶颈,也将困扰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

二、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规则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关键,在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政府的数据中心,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信息的安全。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在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规则:

1.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1月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全面启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重要手段。抓住了标准化的环节,抓住了应用的台阶,就抓住了电子政务的脉搏。国外成功的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是国家先行制订强制性的信息服务标准,建立公共信息服务资源目录体系框架公共信

《商场现代化》2006年3月(下旬刊)总第462期

113

息服务资源目录体系框架。

2.信息公开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建设。将政府信息资源按国家规定进行分类,信息资源分为:政府性信息资源、公益性信息资源和商业性信息资源。对于政府性信息资源而言,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推动信息公开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建设。从各在建已建的信息系统中按规定提取出公开信息及部门之间需要共享的信息。

3.建立数据中心构建以业务为中心的平台。利用XML从各个异构数据库中提取出公开信息和跨部门共享的信息汇集到政府的数据中心。由于业务集成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矛盾,所以建立平台应以业务为中心而不应以数据交换为中心。这一点特别容易发生错误。

4.实现异构数据库之间数据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XML语言,对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应用软件,不同数据库格式而造成的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中的公开信息和跨部门共享的信息进行描述,实现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5.设置CIO制度。CIO将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主管成为最高决策层的一员,其地位从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的一个简单甚至是附属性的职能部门上升为战略性的部门,从政务大局与战略出发,来全盘统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提升。

6.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的保障。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涉及到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因此它需要绝对的安全。但是同时电子政务现在很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要为社会提供行政监管的渠道,二是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如社保医保、大量的公众咨询、投诉等等,它同时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开放。安全与开放是矛盾的,这个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我们觉得拟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通过网络安全域的划分来保障数据中心数据库的安全。我们在网络的拓扑结构中考虑中心数据库应该摆放的位置、WEB应该摆放的位置,以及如何利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等。(2)加强内部监控与审核来屏蔽和阻断非法的操作,防范内部人员对信息资源进行恶意的操作。(3)通过一定级别第三方认证建立电子政务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的策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在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电子政务是完全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打破政府机关行政划分,重新组织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的政府服务。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型”、“综合服务型”定位应非常突出。使用者往往通过3-5次的点击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服务。而且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他们的政府内部结构被“隐藏”得很好。

2.建立基于信息资源“服务型”政府。信息资源集成包括:数据的集成和处理功能的集成以及政府服务的集成。数据集成是对政务信息系统中的原有数据进行改造,使其可用一致的方式进行访问。处理功能集成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把原来分散在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中的处理功能链接起来,形成一个面向客户需求的整体的目标系统。

服务集成是对办事流程进行简化、规范化和优化,为客户提供最简单、方便、快捷的服务;把原来由客户的脚“衔接” 起来的多个业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去除其中的重复、冗余和人工延迟,变成一个能提供一致、高效服务的应用系统。服务集成

包含着对业务规则的改变和对业务流程的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

一个有技术、管理、法规和政治等多种因素参与的过程,需要多方配套。 服务集成是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其原因在于需求分析者与需求主体的错位。以往,政务流程往往是政府工作人员(需求分析者)制定的,至于是否让办事的人(需求的主体)觉得方便、合理、甚至优化,则少有关心。在政务公开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业务流程再造不应仅仅是由政府管理部门独立构建,还应该吸纳需求主体者的共同参与;同时在服务集成的过程中伴随着技术的集成,技术集成的提供方应该为业务流程再造能动地提供技术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甚至还要充分利用第三方咨询机构等更多的社会力量。通过对信息资源“深度”的整合集成建成“服务型”政府。

3.构建基于电子政务标准的“综合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深度”只能保证在“点”在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但是,即使在所有服务的“点”上都实现了交互式的事务处理,它们所代表的电子政务与理想形态的电子政务之间还有一条鸿沟,因为一个信息割据的“政府”是不可能提供综合服务的。要实现电子政务要求的“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服务,就必须提高信息资源整合的“广度”。

另外以地方和部门为主体,各自为政建设电子政务,还会导致无法在国家层面上来管理和控制这众多的建设规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对各地、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横向的集成,进行信息资源的“广度”管理。

国外成功的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是国家先行制定强制性的信息服务标准,建立公共信息服务资源目录体系框架公共信息服务资源目录体系框架。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电子政务集成的“广度”,我国必须推进电子政务“国家级”标准化研究,尤其是应用标准,以及建立统一的、惟一的信息服务资源目录体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已经提出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指导性意见,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提出了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框架体系。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服务资源目录体系,来对信息服务资源进行大面积整合,从而建成面向客户的“综合服务型”政府。

四、结束语

国务院前总理朱钅

容基曾经指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应该说,在电子政务实施这一环节上,技术层面讲,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体制上。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瞻远瞩,与时俱进,以发展电子政务为契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重组政府业务流程,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借鉴德国政府在本国电子政务建设时推出一句颇为吸引人的口号:“让数据而不是让公民跑路”,简化政府机构及政务处理手续,方便公众,使政府各项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7

[2]黄以宽: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的“主动脉”信息资源整合,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应用论坛,2004.11

[3]魏育江: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5.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三大系统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和文献信息共建概况的阐述,分析讨论了影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强调只有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互联,才是当今时代文献资源社会共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21 世纪,人类社会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得到长足的发展,它们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诸如文献信息资源量的激增与奖金匮乏的矛盾,用户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层次性与信息服务机构个体能力有限,开发不足的矛盾,以及不同地域间信息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等等问题的激化,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信息社会化大环境下所有信息选择,更是现代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长期以来,中国的文献服务机构由三大服务群体组成:科技系统(主要是中科院图书馆系统和情报所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各群体在各自系统内,资源共享工作虽然开展得很有声色,但系统之间互联由于受隶属关系、群体服务等影响一直难有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保障率低下,重复建设严重。据调查证实:在266 个学科和主题领域里只有27. 4%达到文献完备水平,基本完备的占47.4%,尚有25.2%的学科或文献类型实际处于空白或极其薄弱的状态;另据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期刊约96 万种,其中可引进的约25 万种。而我国引进的约占13.5%。存在巨大空隙的同时,重复建设严重,总的重复订购率高达60%,专业覆盖面不到38%,急需的外文文献严重短缺,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到的文献线索很多在国内找不到原始文献。 2.地区间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不平衡。有资料表明,我国的文献资源总体布局不均衡,表现为:东———中———西,大城市———小城镇———乡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呈逐级递减的阶梯分布,北京和上海是两个文献信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文献信息

企业信息化如何进行资源整合

企业信息化如何进行资源整合 2010-07-06 13:45:52来源: e-works作者: 无跟贴0条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企业的规模不同,人于人之间的地位不同,如何能让更多的信息为你所用是一个企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如何来汇聚更多的信息呢?如何利用更多的信息来帮助你决策呢? 1、平台的搭建是集中资源的基础保障 “得平台者得天下,平台为王”,其中的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政府就是一个管理着960万平方公里的资源的平台,国美、苏宁这样的大卖场、大平台管理着几乎全球所有家电的销售,我们的企业有什么理由不建立一个自己的平台来管理和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呢?对制造企业而言,从订单的接受到产品交付以及售后服务,都需要一个平台来支撑,来管理,来统一调度资源,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甚至于商业模式的改变。这样的平台就是ERP 系统。 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第一: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老板对企业的资源是否清楚是合理配置的前提。第二:实时的企业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根本保障。试想,如果决策者都不知道企业现在的科研进度、生产进度以及核心人员的能力状况,试问决策者如何给你调配充分合理的资源?第三:企业信息化平台是领导决策利用的最可信的工具。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靠人来组织的,人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元素,但是,人是感性的,人性是自私的,在某种情况下人是不可靠的。所以,ERP平台的透明性和流程化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决策者必不可少的工具。 2、企业信息化平台应该是高可用性、高集成性的管理平台 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战略规划、盈利模式、管控模式。搞清楚企业的真实需求、发展瓶颈以及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企业是否实施信息化,那些方面先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集成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说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意思就是说开战之前就预见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见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不足。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

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将某一范围内的,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的或物理的方式组织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利用和服务。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使之方便用户查找信息、方便信息服务于用户。这也是广义的信息资源整合概念,它包含了信息采集、组织、加工以及服务等过程。 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 整合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主要源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激增,资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检索系统越来越多,检索方式、检索手段各式各样。造成了数据冗余、相互关联程度低,大量的信息孤岛出现,同时用户的检索负担也日益加重。因此,需要有一种手段把这些信息集中、整序、关联起来,把检索系统集成起来,使用户知道到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怎样去查找这些信息,如何筛选检索结果,这就是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 信息资源的整合方法、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数据层(又称资源层) ,即把有关信息资源集中为一体;第二是操作层(又称服务层或中间层) ,即通过软件或平台对有关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利用;第三是系统层(又称应用层) ,即包含数据内容、软件系统以及基础设置的全面整合。信息服务部门需要根据自己的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状况以及硬件基础设施来确定整合层次和实施方案。 信息资源整合原则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理论的指导和经验的驱使下,使信息资源的整合工程做到最优。还需要我们在数据整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又称完整性,就是在信息资源整合工程中要保持信息资源对象完整与全面。完整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根据服务的主要对象或服务目标,保证整合资源内容的和学科的完整性; (2)确保信息资源是一个整体,并不一定要求在物理上是一个整体,但需要将分布资源有机关联,揭示数据对象间的内在关系,在逻辑上形成一个整体; (3)用户界面的统一,即实现一站式检索; (4)系统功能的全面性,即要求整合后的资源系统能够涵盖原子系统的所有功能。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对整合工程进行全面规划,科学论证,切忌匆忙上马,不宜随意凑合,要保证整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化。具体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1)资源选择的科学性,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和财力合理的规划、购买和自建资源,不能盲目求多,浪费人力财力; (2)整合资源组织的科学性,建立各类资源间的多重关联,科学地组织它们,将有限的资源产生出最大的知识和信息量; (3)整合后的系统在交互接口上的科学性,这个交互包括数据处理过程的后台交互,也包括用户和检索系统的交互,交互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处理接口的无缝连接,处理过程简洁快速,检索界面的方便有效。 层次性原则

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 ?https://www.sodocs.net/doc/876843453.html,发稿日期:2010-6-28 【打印文章】【字号大中小】【关闭窗口】 ?【搜索关键词】: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投资策略分析预测市场调研发展前景决策咨询竞争趋势 ?一、引言 ?在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协同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现代化硬件设施建设,而应该是软硬件的协同作用,如果缺少软件的支持,硬件只能是简单的摆设,不可能发挥出其对教学的强大支持作用。因此,建设适应网络环境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并不能与硬件的信息化保持同步,这影响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发展。因此,本文中对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作简单的分析,并对影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因素进行简要剖析。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并对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环境平台,推动教育公平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和不足

?我国教育资源建设从早期资源素材的建设发展到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直至资源应用平台建设,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各种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然而,教育信息资源也可以理解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的教学支撑系统软件与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等,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教育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等等。教育信息资源具有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广泛性、创造性等特点。在本文介绍的就是这种狭义的教育信息资源,它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案例、教学软件、网络课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们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教育信息资源,例如:多媒体课件、学习网站、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有支持某门课程全程学习的网络课程;有专业资源库;很多高校的网络学院提供的网上远程授课资源及辅导资料等。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切成果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但是在一片繁华现象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教育信息资源从整体上来说不够丰富,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在看似丰富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中,很多资源的内容重复,大同小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质量水平不高,特别是符合课程改

信息数据整合方案

信息数据整合方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信息资源整合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梳理市局各气象业务系统的硬件架构、数据流程、存储方式等,根据梳理结果制定现有服务器、存储资源整合方案,将满足虚拟化整合技术要求的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整合到资源池。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关键数据的多业务复用,最终形成统一的全局数据视图,促进气象信息数据的优化管理。二、信息资源整合方案 利用今年新购置的Isilon高性能存储设备对市局数据存储业务进行初步整合。充分发挥Isilon设备可扩展容量大、扩容速度快、数据处理性能高的优势,利用可靠性高、可维护性高、空间利用率高的集中式NAS存储逐步替代市局原有松散的存储设备,并接管其上的数据存储业务,达到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 目前新购置的Isilon高性能存储设备为裸空间99TB的 3节点集群,每个节点配置24GB内存,33TB数据盘,800GB SSD缓存盘。按照其实际可用空间80T估算,预计可对市局以下存储业务进行整合。 1、支撑预报一体化平台高性能存储需求。 购置Isilon高性能存储设备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预报一体化平台数据访问I/O瓶颈,满足数据产品共享存储高效访问的需求。因此, Isilon首要目的是支撑预报一体化平台高效运行。按照项目开发组提供的需求,Isilon将分别为数据库提供12TB数据存储,为虚拟化服务器提供10TB本地存储,为数据加工产品提供一年38T的共享存储空间,合计 60TB。未来根据存储实际使用情况,可考虑对Isilon空间进行扩容。

2、接管气象台WRF模式存储管理业务。 由于气象台7TB的模式数据二级存储已经应用多年,设备老化,性能较低,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拟在Isilon设备中分配10TB空间,用以替代气象台现有7TB二级存储,逐步接管气象台WRF模式存储管理业务。 3、其他数据存储业务整合 预报一体化平台的主要存储迁移到Isilon设备上之后,将为服务器虚拟化平台释放掉大约20T存储空间。山洪项目采购设备到位之后,预报一体化平台的数据库和产品加工等密集计算节点将迁移至物理资源池,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的计算资源将得到有效释放,为更多低开销型应用、业务迁移至虚拟化平台提供足够资源。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考虑在NAS设备上分配2TB空间用于存放CMACast短期广播数据,对局域网用户提供全开放访问,同时将MICAPS3数据处理服务由物理服务器迁移至虚拟化平台,MICAPS3实时历史数据逐步迁移至虚拟化平台,其它探测资料的历史归档数据也逐步迁移到存储资源池进行统一管理。原存储设备释放出空间后,将根据设备可用性实际情况,加入到虚拟化平台进行异构管理。 三、整合步骤与安排 1、需求调研(2016年12月) 分别对预报一体化平台项目开发组、气象台、科研所等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存储资源实际需求,理清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存储资源分配、迁移、整合、回收方案。 2、数据迁移(2016年12月-2017年3月)

数据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与实践 周虹霞

数据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与实践周虹霞 发表时间:2019-07-19T12:33:23.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周虹霞 [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数据、信息资源急速膨胀,由于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兼容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大量数据信息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及时有效的融合共享,使信息的开放利用、服务社会大打折扣。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数据、信息资源急速膨胀,由于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兼容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大量数据信息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及时有效的融合共享,使信息的开放利用、服务社会大打折扣。鉴于此,本文根据当前国家博物馆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就解决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进行一些可行的研究。 关键词:数据信息;资源整合;元数据 前言 数据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最为常见、最为突出的就是数据兼容性问题。由于数据信息的来源和形成环境不一致,数据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信息不能集中起来,容易形成“孤岛”,最终导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困难,进而影响其利用效果。 1数据信息资源整合途径 1.1统一资源管理软件平台 借助一款适合自身工作环境及情况的信息管理软件是一个较好的途径。长期以来,各单位依据自身的行业习惯、操作规程等条件自主建设软件是造成数据信息不兼容的主要原因之一。信息管理软件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模式、实现方法等都不一样,那么要避免数据库不兼容,采用统一的软件管理平台,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是实施的难度较大,需要统一部署。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专网统一部署或统一软件平台,采用分布式系统来解决数据信息资源的兼容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2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如果软件平台无法统一,可以尝试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和接口及相关数据标准。数据库是数据资源与应用软件的基础支撑。虽然不同软件使用的数据库结构不一样,但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导入、导出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模式化存储数据信息的数据库结构,规范、统一数据字段、命名规范等细节,使得在数据库层面基本保持一致,预留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那么即使软件在数据处理层面、操作层面和视觉层面有再大的差异,对数据信息的共享、利用、整合也不会带来很大影响。统一数据库格式标准对数据信息的利用和兼容性问题处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给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带来非常大的便捷。 1.3统一转换方式 统一转换方式对于解决数据信息兼容性问题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为这种方式具有依赖性,它依附于第三方软件,如果第三方软件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出现全盘崩溃的局面,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因而在使用中需要更加妥善的管理,并作出相应的灾害预案处置安排。 2数据信息资源现状 国家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源,数据涵盖国博业务相关的藏品、展览、科研、教育、考古、财务、人员等各方面,资源类型包括多媒体信息、文档信息、数值信息及其他类型。这些数据信息资源存储在各个应用系统中,分散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数据信息资源中心,实现国博信息资源共享和统一数据交换,提供统一的数据展现分析服务,以此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1信息类型需求 根据对国博业务管理需求分析及应用领域界定,国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可以分为基础业务信息、基本统计信息、动态信息、公众信息、服务信息、其他信息5类。 2.2数据资源整体规划 将国博数据资源按不同功能可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应用业务数据区域、管理数据区域和系统数据区域。 (1)业务数据:主要包括OA数据、邮箱数据、图片影像等多媒体数据、文档及各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等。 (2)管理数据:包括国博信息化管理所需的标准规范数据、决策分析数据等。 (3)系统数据:包括元数据、基础信息数据、信息资源目录数据。 3信息资源库建设 国博建设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对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其中包含建设信息资源库系统平台。该平台的建设是在系统整合过程中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访问、管理、交换和集成,为各相对独立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提供了统一的WEB入口和数据协同,它包括以下方面: (1)结构化数据集成:就是处理多个数据源多数据库之间的数据移动。采用的主要数据处理技术有数据复制、数据聚合和接口集成。 (2)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图像、文档、网页和媒体等,它们的集成包括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检索、分类、转换、共享、存档等多个方面。 3.1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及其应用的性能和调优建立在良好的数据库架构设计基础上。本项目建设应结合国博信息化资源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统一设计,包括数据库安全设计与用户权限设计、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设计。 本系统后台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ORACLE。在数据库开发过程中,要遵循数据库工程的方法和标准,尽可能减少反复。要有阶段性的规范化文档。要加强数据库日志管理,及时检查用户操作日志严防非法登陆。采用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防止数据库信息泄露和损坏。加强数据库审计功能,设定审计规则并加强设计检查。 3.2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库内数据的结构和建立方法的数据,重要的元数据包括数据源结构、目标数据库结构、数据转换规则等,应根据系统总体元数据标准进行元数据提取和著录,形成各共享数据集的元数据应用方案。数据库建设中,可将其按用途的不同分为三类,技术元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章信息资源建设概论 一、信息资源: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 二、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以光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三、网络信息资源: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取和利用的所有信息资源的总和。 四、单机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存储和阅读但不在网络上传输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人们常称之为机读资料。 五、信息资源建设: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六、藏书建设:符合图书馆任务与读者需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 第二章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信息资源建设的支撑理论 1、系统论 (1)、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本的方法论基础 (2)、系统的联系性原则为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系统的有序性原则对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指导意义 (4)、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2、经济学理论 (1)、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2)、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学原理 3、信息管理理论 (1)、布拉德福定律 (2)、普赖斯曲线: (3)、文献老化理论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图书馆及其他类型信息机构,要从实际使用需要出发,规划、选择、搜集、整序、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要求是:根据图书馆服务任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 2、系统性原则 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宏观和微观的信息资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信息资源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系统性原则的依据: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信息资源自身的连续性;读者需求的系统性;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 系统性原则的要求:以服务的重要学科为中心的一些重要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文献和特藏书刊,要完整系统地收集;对与本馆服务任务直接相关的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及重要工具书,要完整无缺,不能随意中断;要注意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交错的内在联系,广泛而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供一般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书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利华分校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 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我们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新课改进绵薄之力,发挥我校作为现代化示范初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3、我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002年,我校被评为省首批现代化示范学校,2004又被市教育局授予课改学校实验基地铜牌,这些促进我校把整合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校也因此得益,成为一所热门学校。 本课题研究针对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有的广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供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地演示工具,课堂上热热闹闹眼花缭乱,使信息技术变成教学过程中的“高科技污染”,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和谐相处、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圆满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校从一所热门学校向品牌化学校发展。

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

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 随着当今社会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知识和图书的需求的多样性提高,传统的图书馆面临着科技的冲击,在社会发展中,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机构,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才可以提供快捷完善的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信息资源建设是其基础,对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是目标。而在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中,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研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分析其发展策略,进一步推动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一、引言 有机结合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关内容和要素,研究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迫在眉睫。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其在指导资源建设实践中的作用。 二、数字图书馆概述 (一)数字图书馆含义。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结合多个部门、多个领域进行信息开发、建设和服务的综合体,截止到现在,它仍然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客观上难以对其进行完整的定义,与此同时,它也是以网络条件为前提的可以拓展的多媒体资源库群。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一是实体虚拟化。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服务器等多种设备组织连接的电子设备,借助网络实现拓展,使得用户在使用图书时不受时间和实体的制约;二是资源共享化。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进一步便利了读者实现资源共享,它带来的是信息服务的跨时空发展,实现了多个地区与行业的协作发展,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共享。 三、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标准化。数字格式指的是对数字化的信息基本结构进行描述时,必须使得数据格式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有统一的标准。描述和标引语言的标准化可以推动读者和系统加强沟通,不仅如此,还可以加强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沟通。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要树立好资源共享、互相协作的理念,进一步提供更加标准和系统的信息,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事实上,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发展不完善,国内的多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里有许多转换的问题存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更谈不上实现图书馆的合作。所以,在进行规划时,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推动自身的资源融入进全球资源共享体系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信息只有实现共享才可以实现其价值,在不断提高本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程度的前提下,才可以推动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进而在更大范围内更合理地实现共享。 (二)特色化。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才在很多不同,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研究” (编号:07BTQ01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商晓帆,女,1964年生,硕士,研究馆员,图书馆馆长,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3 A Study on 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 esource Integration 商晓帆 (黑龙江省委党校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分析了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提出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是解决“信息孤岛”的重要之举,以及建立以门户网站为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机制。关键词 电子政务 信息资源 整合机制中图分类号 G 203 1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分析 “信息孤岛”是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面临和解决的棘手问题,正确分析、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重中之重[1]。欧盟委员会将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 网上公布信息(posting of information online ),单向沟通(one -way interaction ),双向沟通(Two -way interaction )和全方位沟 通(Full online transactions ,including payment )四个阶段。一般来说,“信息孤岛”的形成主要是在二、三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是信息实现共享、交互和有效利用的关键阶段,容易存在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等多种“信息孤岛”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信息孤岛”的定义大多局限于政府之间不能互享信息,各部门信息处于一种割裂状态而没有被很好地互通起来[2]。他们认为,通过建立统一标准,建立中央门户网站和统一的数据库,就能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笔者认为,这种定义只把注意力放在网络的一个特征上,即信息互享,它忽略了网络的另一个优势,即与公众与服务客体的无界线交流。共享仅仅是一种手段,如果仅从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去考虑,就会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就可能形成一个个更大更可怕的“信息孤岛”,电子政务的实现也将成为我们永远也无法触摸的“海市蜃楼”。 笔者认为,“信息孤岛”的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从技术层面理解,指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系统,由于各系统间相互封闭、无法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犹如一个个分散、独立的岛屿。二是从非技术层面理解,一方面指的是信息资源稀缺的政务系统,表现形式主要为不能提供有效政务信息和业务服务的政府网站;另一方面指的是与服务客体之间的无互动或单向行为。电子政务要求的是政府的服务在网络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而网络最大意义和功 能就是信息的互享和无限沟通。 在电子政务发展初期,由于技术原因形成的“信息孤岛”是大量存在的。由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撰写的《首次中国互联网络资源调查报告》中曾有一组数据:全国有近半数网站是“信息孤岛”,没有任何站点的链接;在进行链接的网站中,链接2至5家的最多,达22.7%,链接6至10家的为 11%,少部分超过20家。没有链接,信息难于查找,至于内部 网,一家企业办公、业务、财务各成一网,更是司空见惯[3]。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电子政务至关重要的互动交流和网上办事功能却处于落后状态。从表1可以看出[4],通过对289家地级市(地区、自治州)政府门户网站的测评与分析,发现各地级政府网站在“互动交流平台”与“网上办事(企业、个人)”两项的得分远远低于“政务信息上网”和“网站建设维护”两项上的得分。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低交互成本,而这一点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却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表1 2006年地级市政府网站评估结果统计  平均最大最小政务信息上网 5.879.400.00网站建设维护 4.848.430.30公共信息服务 4.569.200.32互动交流平台 2.088.470.00企业网上办事 1.56 5.920.00个人网上办事 1.44 6.050.00总体得分 3.31 7.75 0.08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2006年)》,满分为10分 全国政协常委吴敬琏指出:“电子政务发展到现在,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急骤膨胀,但随之问题也暴露出来,一是重新建轻整合,二是重硬件轻软件,三是重管理轻服务,四是重电子轻政务。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投资过大、一哄而 J o ur nal of Inf or m a ti o n No.11,2008 情报杂志2008年第11期

数字资源整合研究

马文峰 数字资源整合研究 * 摘 要 数字资源整合是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把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整合方式有:基于OPAC 资源系统的整合;对相关数据库内的数据对象去除重复信息;基于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整合;在OPAC 资源整合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系统之间建立多维度关联。参考文献6。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数字资源 信息组织分类号 G253 ABS TRAC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provides a definition of the i ntegration of digi tal resources,and discusses several ways of the integration,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OPAC based resources,the one based on library applicati on s ystems and the one to correlate the former tw o systems.6refs.K EY WORDS Di gital library.Digital https://www.sodocs.net/doc/876843453.html,rmation organizati on.CLASS NUMBER G253 1 数字资源整合界说 1 1 含义 整合!可以理解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现象、过程、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一定条件、 要求的前提下,融合、聚合或重组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果。 整合!的实质就在于涵盖了整合后系统内部的功能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信息数字化存储,存储量大,体积小,节约空 间。 (3)建设见效快,利用方便、自由。凡拥有能够和网络连接的计算机就不必亲自到图书馆。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地检索、查询、浏览网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4)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利用率高。对于从事一定学科专业的研究工作者来说,使 用本专业虚拟图书馆,无异于拥有自己的专业资料 室。而且它的信息资源要比专业资料室广泛得多。一些只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惟有通过虚拟图书馆而 获得;信息的更新比专业资料室快。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由于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被用户使用,因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更高。 (5)信息资源具有系统性和易用性。专业的虚拟图书馆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次序对网站网页的信息进行再组织,此外,它还具备关键词的布尔检索、顺序扫描检索、字段限定等检索功能,提供信息集合中网址的直接检索和深度检索。 (6)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经验和教训,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友好的动态网页界面,即使一般的馆员都能操作使 用,能够及时地进行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 5 创新虚拟图书馆的意义 本课题在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意义,不仅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和图书馆建设有着实践指导意义,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对今后图书馆的建设亦提供借鉴意义。该课题的研究,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有着十分重要 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 陈光祚.论 图书情报学虚拟图书馆!的建设.中国图书 馆学报,2000(1) 2 索传军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建设.中国图 书馆学报,2000(1) 3 陈光祚等.试论虚拟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杂志,2000 (6) 4 清华大学虚拟图书馆镜像网站.Calis 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王桂平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讲师。通讯地址:南京市。邮编210097。 (来稿时间:2001 12 12)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研究型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2年第4期ZHONGGUO TUSHUGUANXUEBAO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课题成果公报(精)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批准号:XJK06CXJ010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主持人:罗玉南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主要成员:周后秋袁安平邹迪隆黄秋年聂良甫肖佐凡 谢艳梅王书博阳春晖钟爱科 课题承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指导思想: (一)为了当前英语教学的需要 当前英语教学资源非常匮乏,教师缺少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学生更是没有一个自由、自主学习的空间。因而教学效果也很难得到根本上的突破,为此,为师生整合出优质的可以共享的英语教学资源和构建一个英语学习和交流的资源网站,很有必要。 (二)为了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个重要思想引起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三)为了提高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当代教师,尤其是重点示范性高中的教师,不但教学工作繁重、工作时间长,备课辛苦,而且精神压力大。如果实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资源的整合,有了可共享的优秀教学资源,则可以大大减少教

师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提倡下列主要观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构?研究性?和?协作式?教学模式 3、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4、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该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开展的. 理论基础: 该课题的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重组原有知识结构;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强调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另外,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给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新课改中有两种提法,一是学习方式,一是课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未来 发展趋势 教育不是一种消费,教育是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教育为我们孩子、家庭、民族、国家和世界准备着未来。教育必须面对未来,并对未来负责,虽然对我们大家来说,预测未来,并非易事。 让我们尝试列出一些对未来的看法,例如: ⑴预计在40年以后,将会有90亿人口生活在我们的地球上; ⑵人类将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 ⑶全球化将进一步变成现实,不管人们是否欢迎它; ⑷科学和技术将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尽管我们无法准确的预见未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那就是未来要靠教育。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使人类受益。⑴.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实现改善和进步;⑵.以不同方式获取海量信息的人数会增加;⑶.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将会降低。由于新的信息技术可以向人们提供在任何时刻,在任何地方,任何学习者

需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育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飞跃,随时随地学习已经成为可能。如何让这种科技来带动教育的改革,实现教育质量飞跃,将是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年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世界上有246个国家和地区的九亿三千万人,通过三亿五千万部电脑连接到互联网。在中国,近几年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率达到18.9%。2010年末统计,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2.68亿人,2012年估计要达到5亿用户。中国已有八十万个网站,在城市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35%,而广播电视几乎可以到达每一户中国家庭。获取和存储信息变得越来越便利和便宜。以储存为例。在过去的30年里,储存一百万字节储存器的价格下降了一千倍。在1973年它的价格接近十万美元,是购买一座房子的价钱,而现在购买它的钱,只够买一听可乐饮料。 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的确加快了信息、资金、物品的流动速度,产生了新的产业和盈利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民意的表达方式。但是,人们对教育会发生飞跃,教育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预测并没有变为现实。教育的确在进步,但是,根本性的教育变革并没有发生。例如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确发展迅速,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不是质的变化上,是传统高校在原有体制下

信息资源建设

1.1(简答)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信息与数据是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术语。数据是可以记录、通信和识别的符号,它通过有意义的组合来表达现实世界中实体的特征。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数据的含义,而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2.信息系统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 3.信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类型明确,输入是数据,输出是信息,而且输出的信息必定是有用的,即服务于信息系统的目标。 4.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技术/行为/社会技术系统方法。 2.1信息系统开发一般采用的方法:生命周期法(是早期信息系统开发一般采用的方法,强调“结构化分析、~设计。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定义为若干个阶段呢,按照瀑布模型,由上而下逐步开发)、原型法(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在对用户需求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以快速的方法先构造一个可以工作的系统雏形。然后通过对原型系统逐步求精,不断扩充完得到最终的软件系统。)、结构化方法(强调将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以及预期要达到的阶段成果。总体上看,它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分析过程和从底向上的实现过程。)、面向对象方法、构件法、敏捷开发方法。 1.生命周期划分:系统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系统实施与维护(~实施、~维护)等3个时期9个阶段。 3.(单选)可行性研究(解决“做不做”的问题)、需求分析(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系统设计(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系统实施与维护(解决“具体做”的问题) 4.(判/单)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或线性顺序~)是由W.Royce于1970年提出。 5.瀑布模型主要包括开发和确认两过程。A.开发过程是严格的下导式过程;B.确认过程是严格的追溯式过程。 6.(名/简)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在对用户需求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以快速的方法先构造一个可以工作的系统原型。不断的更新数据,达到用户的要求。 7.(论述)原型法的过程:基本需求分析(用户/设计者的基本责任是根据系统的输出来清晰地描述自己的基本要求。~和系统/建造者共同负责来规定系统的范围,确定数据的可用性)、开发初始原型系统(是建立一个能运行的交互式应用系统来满足用户/设计者的基本信息。它包括与~的需求及能力相适应的对话,还包括收集~对初始原型反映的设施信息)、用原型系统完善需求(~操作前一步实现的初始原型系统,以便发现需求中存在的问题,获取更进一步的需求描述)、完善原型系统(在新的需求基础上,由系统建造者进一步改进原型系统,直至完成产品。它的目的是修改原型以便纠正哪些~指出不需要的或错误的问题) 8.原型法特点:~引入了迭带的概念;~自始至终强调用户的参与;~可以用来评价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用来建立系统的某个部分;~不排斥传统生命周期法中采用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工具,它是与传统方法互为补充的方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描述以及系统实现方法等方面允许有较大的灵活性,用户需求可以不明确,系统功能也可以不完整,对于界面的要求也可以逐步完善。 9.原型法优点:原型系统可作为培训环境;给用户提供机会更改心中原先设想的、不尽合理的最终系统;可低风险开发柔性较大的计算机系统;增加使系统更易维护、对用户更友好的机会;使总的开发费用降低,时间缩短;原型法在得到良好的需求定义方面比传统生命周期法更具有优势。 (多)10.原型法:适用于需求分析与定义规格说明、设计人-机界面、充当同步培训工具、一次性的应用以及低风险引入新科技等情况,而不适应与诸如嵌入式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和科技数值计算等方面。 11.结构化方法:是最早的、最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案。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结构化方法是迄今为止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基本思想:自顶向下、逐步求精;采用模块化技术、分而治之的方法,将系统按功能分解成若干模块;模块内部由顺序、分支、循环基本控制结构组成;应用子程序实现模块化。 12.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精髓体现: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和抽象。 13.数据字典的组成:数据流、文件(数据存储)、数据项(数据元素) 14.结构是语言:是一种介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人们日常所用的自然语言之间的语言形式。~基本的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和循环,并由外层语法和内层语法两部分组成。 15.(判断)面向对象方法的概念起源于挪威的K.Nyguard;“面向对象”这词是Smalltalk提出的。 16.Coad和Yourdom对对象的定义是:一个对象是一个封装和一个抽像(面向对象=对象+分类+继承+通信)。 ~是面对对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基本实体,它既包括属性,也包括作用于属性的行为。~是由属性和行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