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管理者舞弊行为分析_一个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模型

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管理者舞弊行为分析_一个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模型

●经济分析《财政研究》2010年第6期经济生活一定程度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作用

的发挥。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点显得更为突

出。根据统计数据表明,2002—2007年国

内制造业ROA在总体上呈现同向波动的

趋势,各行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中

国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实施,导致企业

较多地根据宏观政策来适时调整自己的行

为,也会因为宏观环境变动而共同获利或

者亏损,即宏观经济波动直接地影响企业

绩效表现。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是企业很

难避免的风险,它们所导致的企业绩效差

异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如经济方面

的利率、现行汇率、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

策与货币政策、能源危机、经济周期循环等;政治方面的政权更迭、战争冲突等;社会方面的体制变革、所有制改造等。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下,大多数企业缺乏“公司治理”能力,在大环境中随波逐流。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对2002—2007年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制造业的绩效差异存在着明显的“强企业效应,弱行业效应”,企业资源的异质性、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等企业层面的因素是决定绩效差异的主要源泉;而企业所在的行业对绩效影响其微。因此提高企业绩效的根本途径是:企业应当运用其独特的、无法被模仿的资源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非多元化进入更有获利能力的产业,这值得普遍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中国上市公司深思。与此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绩效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资产报酬率与宏观经济增长的走势基本一致,行业间呈现同向波动的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整体变量对绩效差异的最佳拟合优度仅为38.06%,明显低于其他实证结果,这表明还有其他未被发现的效应存在,如所有权效应、战略群组效应、市场份额效应等。这些将是下一步研究可拓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纪燕渠)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

系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目前

的研究大多注重分析内部控制与公司治

理的互动关系,较少涉及内部审计在控制

管理者舞弊行为方面的作用,即使有这方

面的分析也只是一笔带过(向永平,

2008)。本文认为管理者舞弊问题产生的

根本原因在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合

同是不完全的,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基

本框架能够分析内部审计在影响管理者

舞弊行为方面的有效性。在不完全合同理

论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影响决策者行为选

择的因素建立模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影

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管理者舞弊行为与内部审计

在业主制企业中,企业的所有者同时

是企业的经营者,其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对

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因此不存在转移公

司财产等舞弊问题。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

离的情况下,由于所有者与管理者利益最

大化的激励并不一定相容,导致管理者有

可能采取损害所有者(投资者)利益的行

动。事实上,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就是因所

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

或者更简单地说,解决的是公司股东与公

司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郑红

亮,1998)。

哈特和莫尔等人最先提出关于合同

的不完全性以及由此引出的权力和控制

权的有效配置问题,当管理者拥有对企业

资产的控制权而并不对其行为带来的后

果负全部责任时,就可能会采取转移资产

等行动损害所有者利益。如果假设拟定合

同是没有成本的,那么最优合同是可能存

在的,这意味着最优合同不存在不确定

性,或者即使存在不确定性,也可以在事

前准确预测,然后在合同中规定当出现不

同情况时合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这种

情况下,不会出现资产舞弊行为,因为可

以通过在合同中规定所有可能发生的情

况来限制代理人做出损害委托人的行动。

代理理论认为总是存在最优的激励机制

使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符合委托

人的利益,此时,也没有必要建立企业内

部审计制度来监督检查管理者对公司的

治理情况。因为不存在不可观察的因素,

所有的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应应该采

取的措施都在合同中做了明确规定,管理

者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一定也是对委托人

有利的。而不完全合同理论的一个重要结

论就是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

关于公司经营及收入状况的信息不对称

会导致管理者有机会转移公司收入(Hart

and More,1988)。此时由于公司的现金流

是难以被证实的,就无法通过订立一个完

全合同来约定管理者所有应该采取的行

动,也就是说难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

监督机制来使管理者采取最大化所有者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管理者

舞弊行为分析

——

—一个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模型

盖骁敏王忠杰

50··

收入的行动。因此,如何有效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公司治理尤其是内部控制机制来解决,其中内部审计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国内很多学者做出了研究。王敬勇、薛丽达(2007)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的行为关系,发现非控股股东监督与否以及信息是否完全会影响控股股东是否采取侵占行为,但他们的研究没有涉及没有股权或只有很少股票期权的管理者侵害股东权益的问题。陈艳利、刘英明(2004)分析了内部审计的属性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强调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关系。陈梅、陈君宁(2003)从新制度经济学、受托责任理论和我国企业改革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在我国企业内部建立独立审计部门的基础和必要性,提出交易费用和契约成本理论是内部审计存在的理论根源,而受托责任理论为内部审计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认为当考虑到不完全合同会导致管理者转移公司收入、滥用在职消费、盲目扩大公司业务规模等问题时,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减轻合同的不完全性,使所有者可以掌握更多的关于管理者行动的信息,而这会有助于降低管理者采取舞弊行为的激励。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管理者的选择,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途径如何,怎样有效控制管理者采取侵害所有者权益的行为?本文试图在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建立下述模型对此做出回答。

二、基本假定及模型分析

简单起见,本文的管理者被假定为不持有公司股份的职业经理人员,其舞弊行为也被限定为仅通过侵占公司的现金流收入侵害所有者的权益。

假定一个企业由投资者C和管理者M组成,M控制着企业的日常运作,但C 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有权纠正或否定M的决策,甚至辞退M。为了简化,我们假定C

并不干涉M的日常活动,所有的监督都是

由内部审计来进行。假定企业只存在两期,

企业成立时所有的投资都由C做出。在时

期1没有现金流,但会产生一个公开信息

信号x,虽然x可以被公开观察到,但它却

是不可证实的,无法由合同直接规定①。X

提供了企业在时期2的现金流的有关信

息,因此可以用于确定时期1的价值最大

化决策。管理者在整个过程中的努力程度

为e,而在时期2产生的现金流y取决于

信息信号x和努力程度e,即y=f(e,x)

假定该现金流可以被管理者利用其权

力加以转移,进一步假设管理者选择转移

其中的α(α是管理者选择的结果)。在时

期2,企业进行审计清算,此时的审计是通

过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首先投资

者要支付管理者薪金,假定薪金分为固定

部分w和管理者转移之后剩余的可观察

的现金流的一个比例r,其中r和w都是双

方协商的结果,受供求关系以及双方谈判

能力的影响。下文可以看到固定的薪金w

和浮动报酬比例r反过来又会影响双方行

动的选择。同时,投资者要对M任职期间

的决策进行审计,假定通过内部审计发现

管理者转移现金流的概率θ与内部审计投

入的成本c成正比,即θ'(c)>0,θ(c)是c的

凹函数,同时也与M转移现金流的比例α

成正比,这里的c不仅包括直接投入内部

审计的成本,还包括所有者与管理者关系

的恶化对企业价值实现的影响。一旦发现

管理者转移了企业的收入,投资者将收回

被管理者转移的现金αy并对管理者收取

罚金αB。综合上述假定,管理者的收入水

平I M为:

I M=w+r(1-α)f(e,x)+αf(e,x)-θα(αf(e,x)+

αB)(1)

投资者的收入水平I C为:

I C=(1-α)f(e,x)-c-w-r(1-α)f(e,x)+θα(αf

(e,x)+αB)(2)

假定投资者和管理者都追求效用或者

说收入最大化,对于管理者来说,他可以选

择努力水平e和转移现金流的比例α,而对

投资者来说其可控的因素有审计投入成本

c和订立的罚金B。

下面首先来分析e和α对管理者收

入最大化的影响。

鄣I

M=(r-rα+θ-θα2)f′(e,x)=0(3)

鄣I

M=-r f(e,x)+f(e,x)-2αθf(e,x)-2αθB=0

(4)

对式(3),由于r-rα+θ-θα2>0,所以当

f′(e,x)=0时,管理者M才有可能获得最高

的收益。这意味着在其他因素不变时,管理

者要想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必须努力工作,

创造尽可能大的现金流,这样就有了使投

资者与管理者目标一致的动力,促使管理

者努力工作。这是由于我们的模型中假定

管理者的效用就是其收入,没有考虑管理

者偷懒的问题。

整理式(4)得:

α=(1-r)f(e,x)

2θf(e,x)+2θB

(5)

通过式(5)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收入

f(e,x)和惩罚B一定时,如果审计的效率即

管理者转移现金流被发现的概率增大,则

管理者转移现金流的比例α就会减小;在

审计的效率和现金流固定时,转移现金流

的比例α随着惩罚B的增大而减小。由此

得出本文的第一个推论。

推论一: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越高、发

现问题后对管理者的惩罚越重,管理者转

移企业收入的概率越低。

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与我们在现

实生活中的观察也相符。问题是如何才能

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陈艳利等(2004)认

为内部审计部门在总裁和董事长的双重领

导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

性,从而在监管管理者方面有更高的效率。

现在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经理

班子,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分管,可以想

象在这种模式下,管理者不会有激励投入

成本去监管自己,因此在遏制管理者舞弊

行为方面效果较差。有效的内部审计应该

51

··

使所有者控制内部审计部门的运作,此时所有者有激励加大对内部审计的投入,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再来考虑α与现金流f(e,x)的关系,由于鄣α=2(1-r)θB≥0,r≠1时,α随着f(e,x)的增加而增加,这可以解释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现金流的增加,管理者多转移现金流的激励就会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者最终一定会选择多转移,因为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在现金流增加时,投资者就会有更大的激励去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这样管理者就会面临更大的被发现和被惩罚的几率,因此,最终的转移比例取决于管理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的选择。

再考虑转移收入的比例α与收入分成r的关系,

鄣α=-f(e,x)

由于各个参数都是大于0的,因此,管理者转移现金流的比例α随着其能得到的现金流的比率r的上升而下降,因为这部分收入是管理者的无风险收入,而转移收入的增加会相应减少这部分无风险收入,因此当r上升时,管理者倾向于降低转移比例α。考虑一个极端的情况,当r=1时,α=0,这对应着业主制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是一个人,此时就不存在转移现金流的问题。这样可以得出本文的推论二。

推论二:管理者转移现金流的比率与其能获得的企业收入的比例成反比,即当管理者的收入中包含与企业绩效相关的浮动收入时,相关性越强,其采取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推论二表明,给予管理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可能是最优的,因为这可以降低其采取舞弊行为降低企业价值的激励,基于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经理市场的竞争程度的平衡,会产生一个适合企业的最优的激励合同②。Firth(2006)发现,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很少有公司采取与业绩相关的薪酬契约,而在私有产权或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经理的

薪酬明显受到股东财富或会计盈余的影

响,即国有企业的r要小于私有产权企业。

可以预期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发生舞弊行为

的概率要大于私有产权企业的管理者。在

国有企业管理者中引入浮动薪酬可以改善

国有企业治理中严重的舞弊行为,这不只

包括管理者通过挪用公司资产等形式侵害

公司利益,还表现为更高的在职消费、普遍

化的收取商业贿赂等问题。

最后看惩罚B对α的影响,从式(5)

可以看出,当B增大时,α会减少,也就是

说,在时期2企业审计清算时如果转移收

入被发现面临的惩罚B很大,那么会增大

管理者转移收入的成本,使α降低。投资

者可以通过增加管理者的固定报酬来增加

其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机会成本。极端地,当

B→∞时,α→0。但考虑到管理者的承受

能力及其他社会因素,B不会太高,应该有

一个与企业的现金流收入相适应的上限。

鄣I C=-1+α2f(e,x)θ'(c)=0(6)

鄣I C

鄣B

=θα2≥0(7)

由式(6)可以得到θ'(c)=1,

当f(e,x)增大时,θ'(c)会减小,由于θ'(c)是c

的减函数,因此c会增大,也就是说随着

现金流f(e,x)的增加,投资者愿意付出的内

部审计成本也会增加,因为现金流增加导

致管理者有激励转移更大的份额,此时投

资者只有加大对内部审计的投入,增大审

计发现问题的概率才能确保公司资产的

完整。

推论三: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在内部

审计上的投入越高,或者说会具有更为完

备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③。

关于式(7),直观地看,惩罚B越大对

投资者越有利,但是从前面的分析可知,B

的规定不能太高,在这里把B定在双方都

能接受的最高点上对投资者是最有利的。

但在现实中我们似乎很少看到有相关的例

子表明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发现管理者有侵

害股东的行为时会对管理者加以很重的惩

罚,可能这与本文的模型设定有关。本文为

了分析的简化,假设企业只存在两期,但现

实中的企业一般是持续经营的,除非因为

某种原因而破产,此时如果在某一期期末

管理者被发现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那么所有者会将其解雇,此时管理者损失

的不仅是当期的处罚,还包括如果离开公

司后可能导致的收入下降,特别是当管理

者从事的行业规模很小时,离开企业后很

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时候隐性的机会

成本可能会很大。而且一旦管理者因为舞

弊行为被解雇,就很少会有雇主愿意让他

来掌管企业,这种声誉损失也构成对管理

者侵权行为的部分惩罚。可以预期当管理

者的收入越高时,其采取侵害行为的机会

成本就越高,由此可以得出本文的第四个

推论。

推论四:管理者的薪酬越高,其采取资

产舞弊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概率越小。

推论四关注管理者的固定报酬与其

舞弊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此我们关注的是

管理者采取舞弊行为的机会成本对其行

为选择的影响。根据我们的推论,采取高薪

养廉的方式对所有者来说是一个可行的选

择。

三、小结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在合

同不完全的情况下内部审计监督对于企业

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因素,分析了企业

规模、管理者薪酬结构、内部审计效率等对

管理者舞弊行为以及对所有者进行内部审

计投入等的影响,得出了四个基本的推论。

以上模型虽然简单,但有很好的性质,可以

解释现实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有

些假设可以加以扩展。比如管理者转移现

金流的假设,也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利用职

权向供应商收取回扣,或者管理者在选择

投资项目时并不是最大化投资者利益而是

考虑自己控制权的扩张。这样的例子有很

52··

●争鸣《财政研究》2010年第6期多,最典型的应该是管理者容易盲目扩张

企业规模,因为其报酬一般与管理资产的

规模成正比。

需要注意的是,不完全合同理论并不

能概括所有涉及舞弊行为的动机,即合同

的不完全并不是舞弊行为的唯一起因。正

如我们看到的,各种有法不依的现象普遍

存在,在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惩

罚机制时仍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更何况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在此,有必要强调道德约束作为重要且必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对于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性,但是这超出了本文的分析范围。

本文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企业只持续两个时期的假设,虽然这样的假设可能并不会对最终的结论有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还是可以通过考虑建立多时期的模型来使其有更强的适应性。另外,本文仅分析了内部审计对于限制管理者采取资产舞弊行为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讨论财务舞弊及其他公司治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虽然内部审计在解决那些问题方面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刘静武)

①由于企业在时期1不产生现金收入,此时公开信息信号x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资产额。很难确定企业到底有多少资产,因为在资产的采购过程中管理者可能通过收取回扣的方式使资产的入账价值高于市场公允价值。由于本文着重分析管理者在转移现金流收入方面的舞弊行为,因此未对x作进一步的分析,更深入的探讨参考Tore Leite(2001)。

②激励机制设计理论认为一定会存在一个最优的激励合同,但是根据哈特等的论述,最优的合同也是不完全的,而且不一定是事后有效率的。

③这一推论是直观的,要强调的一点是,不但是资产规模的增大使得所有者更有激励去加大内部审计的投入,中小型的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并不像大企业那样明显。

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市场经济体

制下,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中央与

地方以及各级政府间关系的基本制

度,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体

制的基本形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

所采用。我国的分税制体制改革是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并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建

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形式最

为彻底的财政改革。分税制改革以

财政分权和明确事权为基础,突破

了“放权、让利”的传统思路,使政府

间的关系从过去的“统收统支”和无

休止的讨价还价中解脱出来。如果

说此前的“放权”是对原来高度集中

体制的否定,那么现在的“分权”则

意味着对新体制框架的构建,它能

有效地克服“一放就活、一收就死”

的困局,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

本出路,使各级政府间形成一种稳

定的责、权、利关系,使我国财政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关

键性的一步。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我

国目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还很不完

善,甚至存在向旧体制复归的迹象。

一、财力直接与事权匹配会对

分税制改革产生严重误导

关于“财力与事权直接相匹配”

的论题,我曾于2006年在刘尚希、

邢丽的《从县乡财政困难看政府财

政关系改革》①一文中读到这一观

点。当分税制财政体制还不尽完善、

财权与事权的划分还不够清晰时,

作为一种对策性研究或者解决县乡

财政困难的应急措施是可行的,也

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作为一种

体制来推行、作为改革的目标来贯

彻执行的话,就十分牵强了。后来在

有关文件中看到了“健全财力与事

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的命题,而且

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最近,安徽省

人大财经委受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

员会的委托,又就此进行了调研。如

果照此下去,恐怕会对分税制财政体

制改革的目标产生不可忽视的误导。

在分析目前改革进程中遇到的

重重障碍时,不难看出,这与改革目

标发生偏离、改革思路紊乱和对改

革途径所产生的误导不无关系。

从税种划分情况看,共享税比

重已过大。受“财力与事权直接匹

配”的影响,现行体制确定基层政府

承担的支出范围和内容比较宽泛,

但分税制改革16年来,我国基层政

府的地方税体系不仅没有发展,反而

日渐萎缩。共享税种由分税制初期的

3个(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增

加到12个,共享税收入由1994年的

55%增加到70%左右;如果考虑部分

行业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个

人所得税中的利息所得由中央征收

的话,共享税收入占地方税收的比重

实际已高达80%以上。从分税体制上

看,没有明确几级分税,只设定中央

与地方的分税内容,省以下怎么分至

今没有明确的制度安排。甚至出现分

税制只适宜于在中央和省级之间实

施,而省以下仍然实行包干制的观财力能否绕过财权直接与

事权匹配值得商榷

王恩奉

53

··

关于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

教育学院读书报告(体育硕士) 学号: 姓名: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 题目: 指导教师:

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如今,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种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维持和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行为改变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为这些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它把行为变化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成功的应用到行为变化的干预中。 一、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 1.1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Prochaska和Diclemente提出的,最早应用于戒烟活动之中,后因结合了许多其他理论模型与基础,开始广泛应用于如吸毒、酗酒、减肥和体育锻炼等领域。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重点是告诉我们行为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行为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所述个体从不活动到活动再到保持活动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单一的方法和理论要说明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在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过程中,不可能只用一种理论来解释说明,要把行为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描述一个不健康的行为向一个健康行为转变的过程。 1.2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雏形,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在准备成为精神治疗师的时候,父亲因无法相信心理治疗最终死于酒精中毒和抑郁症,Prochaska教授没能用心理治疗帮助父亲,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理治疗得不到信任,在认真思考的同时Prochaska教授以此为契机在心理治疗方面做了更多研究。后来他在与别人合写的《向好方向转变》一书中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不健康的行为改变到具有健康行为通常是有挑战性的,改变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马上发生,并且是包括了几个阶段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不同,任何简化行为改变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这直接导致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领域的产生。 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基本内容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组成因素包括:核心组织结构变化阶段以及对

内部审计案例分析及其答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一、发现的问题 1、A公司财务核算没有真实反映其经营成果,存在虚假核算情况。具体如下:(1)明显已经收不回的应收账款200万元,仍在挂账中,没有核销。(2)已经收回的被核销的应收账款,没有入帐内核算。(3)虚列收入4000万元。(4)存货毁损100万元,没有在账内如实反映。 2、私设小金库。A公司对收回的被核销的应收账款不入账,利用应收账款放贷取得利息收入不入账等形式套取公司现金68万元,用来私设小金库。 3、A公司缺乏管理机制,公司管理漏洞较多。 (1)A公司因经营不善被骗200万元,没有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也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管理没有到位。(2)擅自开展期货业务,造成巨额亏损。(3)不重视产品质量管理,造成产品销售困难。(4)没有按期开展存货清查业务,致使存货质量不佳,存在损毁现象。(5)存货的出入库管理不严,容易被人冒领,存货损失的风险较高。(6)采购物资管理不严,只是采购物资质量不佳,同时对付款审核不严,没有留足质保金,只是索赔困难。 4、A公司技术开发工作落后,已经对企业发展构成较大的影响。 5、A公司负责人拒绝提供许多和其有关的一些经营业务,包括许多费用报销的情况,造成审计核实困难。 6、A公司营销部门独自成立P服务公司,截留公司收入,为少部分人谋福利,P服务公司的收入应该是A公司的收入,但被营销部门人为进行了分离,只是收入被截留。同时,P服务公司根据成立时资金的来源,实质上应属于A公司的子公司,A公司应按财务制度规定与P服务公司予以合并报表。 二、审计建议 1、A公司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立即将公司出纳和会计业务相分离,以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降低舞弊的风险。 2、A公司的开办费上市发行费报销混乱,而且A公司负责人拒绝提供有些情况,只是审计组无法全部摸清事实。建议公司由公司纪委对A公司的开办费、上市发行费展开专项调查,审查清楚事实真相。同时,对审计已查明的一些事实,如超标准报销手机话费8万元,虚开的发票22000元及白条报销650元等予以退回。 3、建议A公司对购入的没有列入帐内管理的10台笔记本电脑指派专人寻找其下落,如丢失,追究A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由于管理不严的责任。 4、建议A公司将套取的60万元现金的支出明细立即上报B集团公司,并采取措施,杜绝今后类似现象的发生。

一个经典审计案例

分享一个经典审计案例 我们的故事在一个家庭小作坊里肇始,而以主人公锒铛 入狱十七年剧终。在这两座人生的里程碑之间,逝者如斯, 时光见证了意大利最大的奶制品公司以及它赞助的帕尔玛俱 乐部的波折起伏: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 塌了……帕玛拉特事件被称为欧洲版的安然事件。帕玛拉 特是欧洲大陆国家家族企业的典型。帕玛拉特丑闻金额之大、时问之长都是非常罕见的。帕玛拉特事件所暴露的问题牵涉 到方方面面。本案例从审计的角度剖析了帕玛拉特事件所暴 露的问题。 帕玛拉特事件简介 镜头摇回到1961年的亚平宁小城帕尔玛。一个年仅22 岁, 名叫卡里斯托-坦济的小伙子,刚刚经历丧父之痛,开始学 着打理继承下来的家族企业,做点零售生意。谁也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在坦济的执掌下,这个家族企业成长 为世界最大的奶制品公司。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帕玛拉特 集团公司。在上世纪80 到90 年代,坦济的生意获得了爆发 式增长,业务遍及全球。这使得帕玛拉特成为了意大利工商 业皇冠上的明珠,一个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标杆。 鼎盛时期的帕玛拉特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超过3.6万名员工,占据着意大利本土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坦济及其家族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有朝一日能够富可敌国,被顶礼膜拜,奉为帕尔玛城的第一名门世家。2003年岁末,有消息传出,帕玛拉特无力支付一笔1.5亿欧元的到期债券。这让许多专家大惑不解,他们本应在美洲银行坐拥一笔高达39 亿欧元的现金账户的。最初,公司忙于救火,向大众保证毫无问题,问题将按照流程顺利解决。然而事情不但毫无进展,反而急转直下。当月晚些时候,公司承认所谓39 亿现金子虚乌有。帕玛拉特深陷泥沼。帕玛拉特创始人卡利斯托·坦齐(左)新首席执行长恩里 科·邦迪(右) 作为针对坦济的调查案的一部分,审计人员抓住这个账号穷追猛打。结果由此发现了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诈骗和伪造账户案。39亿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帕玛拉特黑洞吞噬了令人触目惊心的143亿欧元,几乎是他最初承认数额的四倍。帕玛拉特已经千疮百孔。美国的债权人很快提出了一笔百亿欧元级别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危机愈演愈烈,到2003年12月27 日,帕玛拉特向帕尔马地方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得到批准。帕玛拉特财务欺诈手法帕玛拉特危机是其管理当局进行财务欺诈导致的。欺诈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为了弥补公司巨额财务亏空;一是把资金从帕玛拉特(其中坦齐家族占有51%的股份)转移到坦齐家族完全控股的其他公司。1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和复杂

建立反舞弊有效构架

建立反舞弊有效构架 在当今的社会经营环境中,所有的社会组织,无论其大小还是所在不同行业,都面临着某种程度的舞弊风险。在过去,企业也许会把这种风险看作是商业经营的一项成本;但是这种看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企业已经认识到白领犯罪不但会影响公司的法律合规性,还会影响公司整体的良好商业意识。诚信而公正的经营能增强员工的道德感,提高公司声誉和品牌价值,这也应该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职务舞弊类型 职务舞弊有很多种形式,但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资产侵占或挪用,贪污腐败和财务报表舞弊。 资产侵占或挪用是指员工偷盗或者滥用公司资源。比较常见的资产侵占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1)滥用发票报销虚假费用; (2)侵占并倒卖公司资产(例如存货或废品); (3)转移所在公司的销售收入到一家隐秘的公司; (4)偷取公司知识产权,比如所有权数据或者客户信息等。 贪污腐败与企业内部的权力和影响力的滥用有关,而且常常与贿赂和利益冲突连在一起。贪污腐败在法律上是刑事犯罪。公司一旦被发现行贿受贿,销售状况也会受损。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客户不愿意与一个以行贿而闻名的公司做生意而毁坏自己的名声。 财务报表舞弊是指员工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故意错报或者漏报重大信息。这样的例子包括: (1)记录虚假销售以增加收入; (2)夸大费用科目以少缴税; (3)夸大资产类科目(如银行账户里的现金)以粉饰资产负债表。 在中国,发票通常被用来实施舞弊或者掩盖贿赂。一种常见的舞弊手段就是用替代发票、固定金额发票,或者假发票来报销虚假的公司费用,比如餐费、招待费或交通费。从报销中获取的现金可能被报销人私吞,也可能被用来行贿。 某些发票舞弊的形式涉及第三方公司。比如,与第三方勾结虚开发票的金额;利用旅行社作为付款中间人,虚开会议的费用;或者为了弄到“合法”发票,公司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1计划行为理论的来源与发展 理性行动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是计划行为理论(TheTheoryofPlanedBehavior,TPB)的前身[1-3]。理性行动理论可追溯到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ofMultiattributeAttitude)[4]。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及结果评估又决定行为态度。后来,Fishbein和Ajzen发展了多属性态度理论,提出理性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1, 5, 6]。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的直接因素,它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由于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行为受意志控制,严重制约了理论的广泛应用,因此为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Ajzen1985年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初步提出计划行为理论。1991年Ajzen发表的《计划行为理论》,标志着计划行为理论的成熟。自理性行动理论提出后,计划行为理论到今天差不多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30年间,历经不断的修正、丰富、质疑和完善,计划行为理论逐步坚实地成长壮大起来,不仅为国际社会心理学界,也为整个心理学界的众多研究者所验证和接受。作为一种成功地预测和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型,今天,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绝大多数研究证明,该理论能更好地了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意图及自我效能和控制感,并显著地提高人们的具体态

度对行为的解释力[7]。 2 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 2.1、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所以态度的组成成份经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的函 数[8]。 2.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 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sali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对于 个人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 2.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 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 2.4、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 2.5、行为(Behavior)是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 Ajzen认为所有可能影响行为的因素都是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 响行为的表现[9]。而行为意向受到三项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源自于个人本身的“态度”,即对于采行某项特定行为所抱持的“态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卡尔马克和马腾

最新动物集群运动行为模型系列之一

动物集群运动行为模型系列之一

动物集群运动行为模型 摘要 自然界中很多种生物中都存在着复杂的群集行为,生物学家曾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群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群集智能所支配的,所谓群集智能指的是众多简单个体组成群体,通过相互间的合作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特性。自然界中动物、昆虫常以集体的力量进行躲避天敌、觅食生存,单个个体所表现的行为是缺乏智能的,但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则表现出了一种有效的复杂的智能行为。本文要做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语言进行仿真,研究群体的集群运动。 针对问题一,我们首先寻找其理论基础,国内外专家研究群集行为时主要采用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通过相关理论的比较发现,解决本题所研究的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法更佳。为方便研究,本文选取自然界的鱼群作为对象,建立自由游动模型、引入环境R-a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避开静态障碍物模型,赋予多Agent感知、交互能力,通过对Agent内部状态值的调节改变搜索参数,达到内部状态控制行为选择的目的,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演示动物的集群运动。 针对问题二,在前面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当Agent遭遇捕食者时的集群运动模拟算法。基于人工鱼群的自组织模型,确立相关的天敌因子,之后根据约束因子分配权重,进行迭代计算,实现鱼群逃逸模拟。 针对问题三,分析其信息丰富者对于群运动的影响,以及群运动方向的决策,借鉴种群中的信息传递原理,简化种群内通讯机制,并赋予鱼群一种彼此间可以互相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融合抽象的信息交互方式,建立动物的群体觅食模型信息交互模型,实现信息对种群对决策运动方向的影响。

内部审计与反舞弊实务

内部审计与反舞弊实务 主讲:邱健先生(高端审计管理老师/咨询师,精通审计全盘管理精通内控风险管理) 课程对象: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部门负责人,拥有内部审计职能的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从事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实务操作的部门主管及一般员工,其他对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感兴趣的有识之士,以及想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优秀积极人士。 授课方式:课程全部采用先进企业现用实际案例解析说明+启发式讲授+互动式教学+小组游戏+角色扮演+系统介绍。 【课程背景】 我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增长。一项针对2004年我国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从2001年到2004年的短短三年间,新增企业10万余家,增长了61.05%;总资产规模也上升近六成,而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均翻了一番;2004年中小工业企业创造的利润是2001年的近2.5倍,年均增长达34.4%。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如民营企业很难发展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过短,中小企业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有外部竞争环境的原因,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不到位是其根本原因。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应发挥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并且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内部审计既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同时又是评价治理有效性工具之一。由此,基于公司治理而产生了诸如战略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新型的内部审计业务。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而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又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和发展。 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但是腐败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它不仅造成各种经济损失,而且还构成了对我国共产党及其政府的合法性的严重挑战,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和忧虑,企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有的还日趋严重,所以我们必须从腐败现象当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Icek Ajzen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PB)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TPB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 计划行为理论的三项考量 根据TPB,人的行为模式受到三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性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型的主观性感知 3.行为控制认知。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 当人们身处具体的工作环境或者项目计划中,需要对行为作出改变时,以上三个方面的考量至关重要。 在三个考量的各自范畴内,行为态度的考量会使人产生对待行为的正面或负面的态度;行为规范性的考量会使人感受到周遭的社会压力;行为控制因素的考量则会导致人的实际行为控制度的上升。以上三项因素的综合则构成了人的行为意向。作为一般性的法则,如果个人行为态度和主观性规范是正向的、积极的,那么个人对该行为认定的实际控制就会越多,采取该行为的意向就越强。 五要素 1、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之后所形成的态度,所以态度的组成成份经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着信念的函数。 2、?(Subjective Norm)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sali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对于个人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 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 4、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 5、行为(Behavior)是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 Ajzen认为所有可能可能影响行为的因素都是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响行为的表现。而行为意向受到三项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源自于个人本身的「态度」,即对于采行某项特定行为所抱持的“态度”(Attitude);其二是源自于外在的“主观规范”,即会影响个人采取某

我的内审案例(4) ——谈谈在国外审计的感受

[本来想写一个案例,开篇有感而发说一说我在国外做内审的感想,没想到又写多了,先自成一篇,案例下一篇奉上] 前一阵子实在太忙,项目连轴转没有多来论坛报到。最近看到一篇帖子,让我有感而发,来论坛和大家讨论,顺道分享一个案例。 这个帖子说道中国内审到国外作审计,以及外国的内审来审计中国的子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文化冲突,水土不服——双方不能理解对方的真正用意,讨论(争论)的时候也是各说各的,最后审计的效率大打折扣。 我每年要在亚太地区的各个国家累计呆上5个月,主要时间是花在新加坡,悉尼,东京,孟买(悲剧吧……),以及一些其他中小国家。我个人的感觉是中国内 审和西方内审更多的区别在审计的方法上: 1.西方内审大多数侧重内部控制和流程审计,所以出具的审计报告往往篇幅很 长(熟悉美国公司的人都知道,老美就是能“说”),但具体差错例证较少,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相对间接; 2.而中国的内审工作按照管理层的要求比较多样化,比如我们集团的内审对财 务报表的审核非常严苛(四大做的审计在我们眼里是很外行的),对费用及销售渠道的合规性审计也很详尽,审计报告有充分的差错例证支持,与财务相关的审计发现也有量化的财务影响。 我有时确实会思考造成中西审计方法差别的原因,结论之一是西方国家的公司治理已经规范化,而且业务增长慢,95%的业务都可能是重复性的同质业务,新业务不多,外加高等教育普及,公司里绝大多数人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处在同一水平上,因此审计的重点是看这些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合法,业务流程有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 而中国仍然在高速发展,市场变化日新月异,对公司操作流程的发展演进要求很高,公司流程3年不更新就会不适应管理需求。另外,中国各地教育水平差别较大, 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不同,很难用统一的流程规范来约束所有的公司行为。有审计师会发现,在审计中,经常在花费九牛二虎的力气了解公司流程之后,开始做穿行测试和样本测试,却又发现了更多书面没有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一问又都是允许的。所以,在中国完全依赖流程审计很难行得通,更多的需要大量的实质性审计程序来了解业务和发现问题。 当然,这只是中西方审计方法差别的原因之一,大家有其他见解也希望多多交流。至于说 文化冲突,水土不服,个人觉得应该不是大问题,从我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审 计经验来看,所谓的水土不服很多时候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不是审计师的沟通技巧有 问题,就是英语水平有问题。排除这些因素后,基本的审计效率还是可以保证的。当然, 在有些国家,我会借用4大事务所在当地的员工,主要用途是翻译和当地法规咨询,因为 在韩国和印度这种国家,你对着一大堆凭证和上面小虫子一样的文字,实在是会有点力不 从心。

内部监察与反舞弊制度

内部监察与反舞弊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1条为规范公司及其直属、所属各控股、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及其分支 机构(以下简称:所属公司)的监察与反舞弊工作,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促进 公司稳健效益发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所称监察是指公司内部监察职能部门,对公司及所属公司各级部 门和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及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决定、命令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所进行的监督、稽查。 第3条公司监察部是公司内部监察与反舞弊的职能部门,负责公司的监察工作。各所属公司设专(兼)职监察管理岗位,作为与公司监察部的工作对接人,在公司监察部的指导下,负责协助各单位负责人做好本单位的监察管理工作。公司监察部及所属公司专(兼)监察管理岗位统称:公司监察部门。 第4条内部监察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5条各部门及其相关人员应当配合监察部门的监察工作,不得拒绝、阻碍监 察部门对监察事项的调查、处理。 第6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公司的内部监察管理工作。 第二节内部监察机构和人员 第7条公司设立独立的内部监察机构,可与内部审计部门联合办公,统称审计监察部,在公司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内部监察工作,监察工作受公司主管领导和上级监察部门领导。监察部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监察岗位,配备与内部监察工作相适应的监察人员。 第8条监察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熟悉监察业务,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保守秘密。并且应具备与其从事的监察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监察结果能够有效沟通。 第9条监察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公司规定履行监察职责,受国家法律和公司规章制度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监察人员执行任务,不得对监察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关于锻炼行为促进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借助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如计划行为理论、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等从个人角度出发,解释和干预行为。从群体角度出发研究的理论或模型较少涉及,如生态学模型。在 cnki 数据库以“生态学”、“行为”、“环境”等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共查到 6 篇与锻炼行为生态学理论有关的文章,分别如下所示:方敏(2010)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一文中,指出目前还不足以证明物质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了锻炼行为的改变;李小英(2010)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从环境因素入手对健康行为进行研究,很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建议先找出影响我国居民锻炼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其次根据特定锻炼行为制定的生态模型是促进锻炼行为开始和持久性的关键;李洋(2004)健康促进理论在体力活动促进中的应用一文中,环境、政策干预策略涉及大规模的人群,但同时指出运用生态学模型进行体力活动干预的研究不多,关于生态学模型的理论和应用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张戈(2011)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个案研究一文,结果表明,政策因素对行为的干预是有效的,但是没有把政策执行力度考虑进去。另外,环境的因素没有涉及;陈作松(2007)在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一文中,环境的作用必须通过个体变量中介后才能发生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多基于心理层面,从个人角度出发,很少从群体角度和综合因素出发。群体健康行为理论如生态学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其环境因素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尚术形成相对成熟和稳定的理论,该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 2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锻炼行为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展较早,其主要是依健康行为理论为依据。现阶段健康行为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研究,二是实际干预研究。在理论方面他们提出的行为改变模型有计划行为理论、健康行为过程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等,但是这些理论多是基于心理层面,从个体角度出发来解释和促进行为改变。实践干预的结果表明:根据这些理论进行的锻炼行为干预项目的效果都是较小或中等的。其次,即使在短期内增加了锻炼行为,但长期保持的效果并不明显,即对行为的长期持续改变效果有限。因此,对健康行为的干预需要一个多层次、收益面较广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群体健康行为理论,即生态学模型。生态学模型强调人的行为受到个体、社会和文化以及物质环境因素的影响,认为个体因素、人际和团体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等5 个层次因素交互作用,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的行为 .

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财务中的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各个业务、控制进行遵循方针、有效使用资源等方面的评价,下面的这篇文章是关于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内部审计 GE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产业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公司。该公司有12大类产品和服务项目,包括家用电器、广播设备、航空机械、科技新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等。 (一)GE内部审计目标与内容 GE为其公司审计署规定了即使在美国公司中也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工作目标:超越账本、深入业务。这一措施的运用使得他们在检查和改善下属单位的经营状况、保证投资效果符合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开创了极为成功的范例。 GE的内部审计包括两类:首先是下属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审计,重点审查其自身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总

公司的规定;其次是总公司一级的审计。最能代表GE特色的是其公司审计署的审计。 (二)GE内部审计的特色 GE认为,要做好审计工作,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必须解决,一个是共同接受的会计标准和原则,另一个是双重报告系统。 总公司财务部保存有一套国家出版的会计标准和原则,每级财务部门的职责就是坚持贯彻这些原则。公司的财务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会计结构,各个企业围绕此结构运行。此结构有助于坚持共同的会计标准和原则,审计主要监督的就是各下属企业是否认真遵守了这些标准和原则。 处理审计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双重报告原则。每个产业集团的财务负责人既要向本企业的负责人报告,还直接向总公司的财务副总裁报告。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首先从查账入手,但决不止步于单纯查账,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可能有问题的业务,包括业务流程和有关策略、措施,意在从中发现经

反舞弊政策

AutoChina International Limited 反舞弊政策 I.目的 AutoChina International Limited 公司及其附属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仅通过本政策建立有效的控制架构,以检查和(或)防范舞弊。 II.适用范围 本政策适用于本公司员工、董事、股东、顾问、供应商、承包商及(或)与本公司有业务关系的任何当事方的任何舞弊或疑似舞弊。 III.职责 审计委员会有监督本公司反舞弊政策之职责,授权内部审计机构行使日常管理职责。为彻底实施其监督职责,审计委员会应在定期例会中考虑及讨论舞弊,特别针对涉及到管理层所用之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以及任何由管理层参与之重大非常规交易。审计委员会也将与外部及内部审计师讨论他们对是否控制足以降低长期不易察觉舞弊风险之评估。审计委员会有实施、修改及解释本政策之职责。本政策将在每年首次审计委员会会议中复核。

管理层之职责是建立和维持内控体制,以合理确保、阻止及发现舞弊行。每个管理层人员要熟悉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可能发生的不正当行为,并时刻警惕任何反常迹象。 全体员工应该遵守本公司商业行为与道德规范守则,国家、地方、行业所涉及法律法规。如发现任何舞弊或舞弊的迹象情况,应向本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或内审经理进行检举。 IV.定义 舞弊是指通过故意欺骗、挪用资源、操纵数据资料,以为个人或本公司谋取利益或造成不利,或其它相似的有悖于道德规范的不当行为。常见的四种财务舞弊类型如下: ?财务报告欺诈——不正当手段取得收入、故意夸大资产或掩饰债务等; ?挪用或侵占资产——侵占或挪用、篡改薪资、以及盗窃财产等; ?不正当或违法的支出和负债——行贿或其它可导致名誉损失之不当支出行为; ?以欺诈获得收入、资产和(或)规避成本和费用——策划欺骗员工或第三方策划,以躲避费用支出等,例如税务欺诈。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理性行为理论 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又译作“理性行动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菲什拜因(Fishbein)和阿耶兹(Ajzen)于1975年提出的,主要用于分析态度如何有意识地影响个体行为,关注基于认知信息的态度形成过程,其基本假设是认为人是理性的,在做出某一行为前会综合各种信息来考虑自身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什么是理性行为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行为意向合理地推断,而个体的行为意向又是由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准则决定的。人的行为意向是人们打算从事某一特定行为的量度,而态度是人们对从事某一目标行为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情感,它是由对行为结果的主要信念以及对这种结果重要程度的估计所决定的。主观规范(主观准则)指的是人们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希望自己使用新系统的感知程度,是由个体对他人认为应该如何做的信任程度以及自己对与他人意见保持一致的动机水平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便产生了行为意向(倾向),最终导致了行为改变。 理性行为理论是一个通用模型,它提出任何因素只能通过态度和主观准则来间接地影响使用行为,这使得人们对行为的合理产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该理论有一个重要的隐含假设:人有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是,在组织环境下,个体的行为要受到管理干预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因此,需要引入一些外在变量,如情境变量和自我控制变量等,以适应研究的需要。

发展:阿耶兹引入了感知行为控制变量,并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PB),参见图1。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除了由态度和主观准则决定之外,还会受到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行为进行控制的感知程度,由控制信念和感知促进因素共同决定。控制信念是人们对其所具有的能力、资源和机会的感知,而感知促进因素是人们对这些资源的重要程度的估计。 虽然TRA和TPB模型在预测行为意向和行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信息技术的采用研究中却有很强的局限性: 1、理论中的信念因素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应用到具体的技术采纳研究中需要事先确定,这使得理论的实际应用比较繁琐。 2、理论提出的主观准则对采纳行为的影响还没有在实证研究中得到充分证实。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TPB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计划行为理论是由IcekAjzen(1988,1991)提出的。是Ajzen和Fishbein(1975,1980)共同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继承者,因为Ajzen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出于自愿,而是处在控制之下,因此,他将TRA予以扩充,增加了一项对自我“行为控制认知”(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的新概念,从而发展成为新的行为理论研究模式——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TPB主要以三个阶段来分析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

锻炼行为形成的新解释——来自双加工理论的 观点和证据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9), 1573-1581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8f9164739.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f9164739.html,/10.12677/ap.2019.99191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Exercise Behavior—Viewpoint and Evidence from Dual-Process Models Zhaohong Zhu*, Lingling Sun Department of Health Science,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Received: Aug. 12th, 2019; accepted: Aug. 29th, 2019; published: Sep. 5th, 201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ual-processing model, formation of exercise behavior is not solely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deliberative processing system (System II). Instead, it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uitive, experiential, affective system (System I), which addressing the role of exercise-related Automatic Affective Evaluation (AEE). This study compares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models of dual processing in explaining the mechanism of exercise behavior, namely, the Associative-Propos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APE), Reflective-Impulsive model (RIM) and Affective-Reflective Theory (ART). This study sorts ou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EE and exercise behavior,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Automatic Affective Evaluation (AEE), Exercise Behavior, Dual-Process Models 锻炼行为形成的新解释——来自双加工理论的观点和证据 朱昭红*,孙令令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陕西西安 收稿日期:2019年8月12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29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5日 *通讯作者。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38卷第10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月V o l.38N o.10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O c t.2013 文章编号:10005471(2013)10000107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① 冉清泉,付道领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体育锻炼行为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育时期,也是健康生活 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深入探究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与规律对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基 于对重庆市7所初中1508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机 制和环境机制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能直接影响初中的锻炼行为,对锻炼的价值判断通过动机和效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锻炼行为;学校锻炼条件二锻炼机会和体育课程对学生锻炼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体育课程又是体育教师与学生锻炼行为间的中介变量;家长可直接也可通过提供锻炼器材间接影响学生的锻 炼行为.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行为机制;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32文献标志码:A 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对各种各样的行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然后制定行为干预措施以消除问题行为(如吸烟)或增进目标行为(如体育锻炼).行为机制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揭示了行为改变的内在规律,不论是从解释行为现象或是制定二完善行为干预措施上讲,研究行为机制都将是极其重要二极为基础的工作.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冠心病二高血压二糖尿病二肥胖症及多种癌症的风险,还可以降低整体死亡率[1].尽管各国及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健康之于社会和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也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美国 健康公民2010 计划二中国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但依然有39%的美国成人不参与体育活动,61%的从不参加大强度的体育活动[2].一项在中国西安的调查显示,只有56%的青少年达到了建议的锻炼水平,而平均每天坐着的时间却达到了6.4个小时[3].江苏省青少年只有49.1%的男生和41%的女生每周参与3次及以上的较大强度的体育活动[4]. 深入探讨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机制已成为健康行为研究领域的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呼吁加强对体育锻炼行为改变机制的研究[5-6],但现在阶段仍然有许多关于锻炼行为机制的问题(如探索行为改变的潜在机制二中介变量及调节变量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7-8]. 本文基于对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 E M)对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环境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揭示心理因素(包括锻炼动机二锻炼效能和对锻炼的价值判断) ①收稿日期:201305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 J C890014);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J C-007);西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 WU1209348). 作者简介:冉清泉(1955),男,重庆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通信作者:付道领,讲师.

从内部审计角度谈管理层舞弊的防范

从内部审计角度谈管理层舞弊的防范 作者:徐菁菁来源:选自《中国内部审计》2009年第8期 一.管理层舞弊的特殊性 由美国注册舞弊核查师协会(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简称ACFE)的Albrecht、Williams和Wrens所著的《舞弊:对企业黑暗面的分析》舞弊的定义:“欺骗别人,并从别人那里获得利益的行为”,可将管理层舞弊定义为由管理人员为获利而实施的欺骗行为。同时,可根据目的不同将管理层舞弊分为为获取组织利益的舞弊和为获取个人利益的舞弊。本文所强调的是为获取个人利益而损害组织利益的管理层舞弊,它通过舞弊者在组织中占据的有利地位和职位来实现。 管理层舞弊不同于员工舞弊,员工舞弊一般通过利用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来实现,而管理层舞弊则可以通过其具有以合理成本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维护其有效执行的职务特权并长时间地对组织发挥重大控制作用来实现。因此,一方面,正如劳伦斯?索耶在其《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一书中所说,在受信任的职位上,管理层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他们的动机几乎不会受到质疑,他们的解释几乎不会受到质询,他们作为利润中心经理这个受人尊敬的角色(独立单位的负责人),被置于怀疑范围之外。另一方面,管理层舞弊所导致的损失比其他舞弊给组织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更大。根据ACFE于1996年发布和2002年更新的一份关于美国舞弊和白领犯罪的研究报告—《职务舞弊和职权滥用全国报告》显示,管理层舞弊在三大类职务舞弊(侵占资产、贿赂和贪污、财务报告舞弊)中,主要是财务报告舞弊以及贿赂和贪污;员工舞弊则大多为侵占资产。同时,统计分析表明,贿赂和贪污舞弊与侵占资产舞弊发生的频率之比为1:5.3,而造成的损失之比为52%:48%,管理层舞弊的平均损失是员工舞弊平均损失的8倍。可见,管理层舞弊造成的损失非常高,是造成组织损失的真正罪魁祸首。 管理层舞弊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特征,如舞弊经常发生在“账外”,造成的账面影响不明显;舞弊手段更加隐秘,表现为关联性(如利用中间商和关联方来转移公司利润)而非交易性(如侵占现金收款)等。 二.识别和发现管理层舞弊—现代内部审计职责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明确指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有效执行是防范舞弊的关键,内部审计应担当反舞弊责任。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根据组织内部各经营部门潜在的风险程度协助抑制舞弊的发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第1210.A2条指出,内部审计应具备识别舞弊线索所需的相应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