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三
实验三

南京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书

实验学生班级多媒体121

实验学生姓名刘朝阳

学号202120122

实验地点信息楼A115

实验三主存储器扩展实验

同组同学常连伟实验日期2014-11-28 实验仪器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TEC-XP+机的主存储器的组成及地址空间范围。

2.掌握主存储器扩展的方法;掌握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方法。

3.熟悉ROM芯片和RAM芯片在功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同异之处。

4.加深理解存储器部件在计算机整机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设计扩展8K字存储器容量的线路图,标明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信号的连接关系。

2.扩展教学机的存储器空间,为扩展存储器选择一个地址,并注意读写等控制信号的

正确状态。

3.用监控程序的D、E命令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比较RAM(6116)、EEPROM(58C65)

在读写上的异同。

4.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RAM(6116)进行读写,用D命令查看结果

是否正确。

5.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扩展存储器EEPROM(58C65)进行读写,

用D命令查看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析原因,改写程序,重新运行。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1.扩展8K字存储,我们可以用线选法,选取2片,将其扩展为16K×8位。

但是如果高位地址没有用,将造成地址重叠区,所以后来选取全译码方法,各芯片间的地址是连续的,寻址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多余的译码输出线有利于系统的扩充。

线路图如下所示

2.检查FPGA下方的插针要按下列要求短接:标有“RAMH/CE”“RAML/CE”“ROML/CE”“ROML/CE”的插针左边两个短接,标有“VCC”“GND”的插针右边两个短接。

3.用A命令输入一段程序,执行并观察结果。

<1>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2000↙

屏幕将显示: 2000:

按如下形式键入:

2000: MVRD R0,AAAA

2002: MVRD R1,5555

2004: AND R0,R1

2005: RET

2006:↙

<2>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T 2000 ↙

R0的值变为AAAAH,其余寄存器的值不变。

T↙

R1的值变为5555H,其余寄存器的值不变。

T↙

R0的值变为0000H,其余寄存器的值不变。

<3>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G 2000

程序运行如下图:

4.用E命令改变内存单元的值并用D命令观察结果。

<1>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E 5000↙

屏幕将显示: 5000

内存单元原值:按如下形式键入:

5000 2424:2424 FFFF:3636 FFFF:4848 FFFF:5050

<2>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D 5000↙

<3>断电后重新启动,用D命令察看内存单元5000~5003的值,会发现这几个单元的值没有发生改变,说明EEPROM的内容断电后可保存。

四、实验分析与思考

1.画出教学计算机CPU与存储器的连接图(包括系统已实现的ROM存储区芯片和RAM

存储区芯片以及实验时扩展的存储区芯片)。写出系统3组存储器芯片对应的地址范围;说明控制信号的来源。

三组存储芯片与CPU连接

RAM1

ROM

AR

CPU RAM

DR

对应的地址范围0000H-FFFFH,1000H-00FFH,0100H-100FFH,控制信号来源于指令寄存器。

2.为何能用E命令直接写EEPROM存储器 58C65的存储单元,而A命令则有时不正确?

答:E命令是储存寄存器指令,A是监控器指令,而E直接多个程序写入58C65的存储单元,写入的速度快,A命令只能是一次写入执行一条程序,是延时指令,所以用E命令直接写58C65的存储单元,而A命令则有时不正确

3.注释扩展存储器的动态测试程序,修改延时子程序,将其延时改短,可将延时子程序

中R3的内容赋成000F或0FFF等,再看运行结果。分析原因。

在修改延时子程序之后,将延时改短对运行结果无影响。

五、教师评阅

实验态度实验完成情况掌握原理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

实验成绩评定:教师签字:年月日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实验(Experiment):指由研究者主动地决定给予部分实验对象某种处理,给予另部分对象某种对照处理的研究设计形式,这种处理的分配常常是随机的。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通过良好地计划对象的选择、处理因素的分配、结果指标的测量和资料分析来保证比较组间对象和实验条件是均衡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并且较好地控制误差以能用较小的样本获取可靠的结论。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根据研究目的,对受试对象施加的某种措施,称为处理因素。 注意:①抓住主要因素。 ②控制混杂因素(“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应尽可能相同)。 ③标准化(处理因素应该标准化,即研究过程中处理应该自始至 终保持一致,不能因任何原因中途改变。)

2.受试对象(subject):动物——种类,品系,窝别 人——诊断,依从性 注意受试对象的同质性 (homogeneity) 3.实验效应(effect): 指标选择:有效,客观,灵敏,精确。(头痛,发烧) 指标观察:对人的观察应注意避免偏性,提倡盲法。 主观指标的量化:如划记评分。 完全不满意完全满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实验研究的分类:根据实验的对象不同,实验分成三类。 1.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2.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3. 现场干预试验(Intervention trial)

三.实验中的变异及其来源: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对象自身特点、实验条件的变化和实验结果测量的不确定性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值的差别称实验误差,根据统计分析上的处理不同,实验误差分成两类: 1. 随机误差:由大量、微小的、偶然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称随机误差。如在实验中,温度、湿度、风向、振动、试剂、仪器、操作员等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 随机变异是没有倾向性的,在大量观察条件下,随机误差的分布呈标准N。随机误差的规律可以用统计方法分析。 正态分布()1,0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在对象选择、处理因素分配的不随机、测量结果的不准确造成实验结果有倾向性地偏离真值称系统误差,或称偏倚(bias)。

实验报告三(完整版)

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对象和类(一) 1.实验目的 (1)结合面向对象思想掌握类的定义以及类中成员的定义,学会设计自己的类。 (2)掌握方法重载、尤其是构造方法的重载,深入理解构造函数的作用与调用时机。 (3)理解this关键字同static关键字的意义,掌握成员变量的具体隐藏实现。 (4)理解对象同对象引用间的区别,掌握创建对象与调用对象成员的方法,以及对象作为参数与基本数据类型变量做参数的区别。 2.实验内容和步骤 上机输入程序并调试运行程序。 编译并运行附件1和附件2,观察结果分析其原因。 附录1 ClassLoadTest.java package ch3; public class ClassLoadTest{ static{ System.out.println("class lod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 } 结果: 原因:附录2 PassValueTest.java package ch3; public class PassValueTest { private int i = -100; public void test1(int b) { b = 100; } public void test2(PassValueTest b) { b.i = 100; } public void test3(PassValueTest b) { b = 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ssValueTest obj = new PassValueTest(); int temp = 100; obj.test1(temp); System.out.println(temp);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关键词] 医学科研要素健康网讯: 熊国强(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长沙410078)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410078)科研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如用某种传统西药或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红蛋白的上升趋势,该研究中所用的两种药物称为处理因素,缺铁性贫血病人称为受试对象,血红蛋白称为实验效应。如何正确选择三大要素是科研中专业设计的关键问题。处理因素(受试因素) 通常指由外界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或内外环境的。但是生物本身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民族、遗传特性、心理因素等)也可作为处理因素来进行观察。因此,研究者应正确、恰当地确定处理因素。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研究中的主要因素是按以往研究基础上(本人或他人)提出的某些假设和要求来决定的。一次实验涉及的处理因素不宜太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施中难以控制误差。然而,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需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与实施的可能来确定带有关键性的因素。②找出非处理因素。除了确定的处理因素以外,凡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都称为非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混杂效应也影响了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对比和分析,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例如上述两种不同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试验,非处理因素可能有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如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营养等构成不一,则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比较。因此设计时便设法控制这些非处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减小实验误差。③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处理因素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施加方法等,都要通过查阅文献和预备试验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然后订出有关规定和制度,并使之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评价。如处理因素是药物,必须正确选择批号,给药途径和时间也应标准化和相对固定化。受试对象(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医学科研的受试对象是动物和人,也可以是器官、细胞或分子。但中药种植中培育品系的研究则将药用植物列为受试对象。在医学科研中,作为受试对象的前提是所选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对处理因素敏感;②反应必须稳定。因此,在观察新药的临床疗效试验中,应当选择中等程度中青年患者,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疗效率高低的差别。受试对象的疾病应诊断明确(依照国内或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且表现具有典型性。研究者必须深知病人的心理状况、情绪起落、病情程度、病程长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家庭经济收入、食品种类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疗效,这些影响因素必须很好地加以控制,使组间均衡化。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对实验动物的选择要求也不同。动物的选择应有针对性地注意种类、品系、年龄(月龄)、性别、体重、窝别和营养状况等。为保证实验效应的精确性,某些动物的生活环境还有严格要求。 [!--empirenews.page--] 试验效应试验效应内容包括试验指标的选择和观察方法两个部分。指标的选择有以下要求:①指标的关联性,选用的指标必须与所研究的题目具有本质性联系,且能确切反映被试因素的效应。所选指标是否具有关联性,充分反映了研究者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②指标的客观性,指标数据来源决定它的主、客观性质。主观性指标来自观察者或受试对象,易受心理状态与暗示作用的影响,在科研中一般尽量少用。客观性指标是指通过精密设备或仪器测定的数据,能真实显示试验效应的大小或性质;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③指标的灵敏度,通常是由该指标所能正确反映的最小数量级或水平来确定。如溶液中物质含量的测定,除测出下限值以外,还可测出最低改变浓度来反映灵敏度。一般要求其灵敏度能正确反映处理因素对受试对象所引起的反应就够了,并非灵敏度越高越好。④测定值的精确性,精确性具有指标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双重含义。准确度是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精密度是重复测定值的集中程度。从设计角度来分析,第一强调准确,第二要求精密。既准确又精密最好,准确但精密度不理想尚可,而精密度高但准确度低则不行。应当强调指标的精确性除与检测指标的方法、仪器、试剂及试验条件有关外,还取决于研究者的技术水平及操作情况。⑤指标的

3Dmax实验报告3解读

宁德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实验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3d建模设计 实验名称实验三布尔命令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年级 15级 学号 B2015102323 姓名林振贤指导教师钱庆平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掌握3ds max界面操作与视图控制方法; 2.熟练掌握物体的变动修改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物体的各种创建方法和成组操作方法; 4.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几何体来构建复杂模型。 5.掌握多边形建模。 6.掌握挤出,二维线,布尔,放样,编辑网格等功能 实验设备(环境): Windows XP 、3d max 9.0 实验内容: 通过各种工具,制作厨房组合。 1.用二维线绘制厨房橱柜。 2.用布尔命令制作水槽口。 3.制作水龙头等。 4.给各部分添加UVW添加材质。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 知识点:利用二维图形挤出生成三维物体。 1、单击“自定义”-》“单位设置”,选择“毫米” 单击二维矩形按钮,在左视图创建一个700mmX500mm的矩形和150mmX90mm

的矩形,选择小的矩形,单击对齐按钮,点击大的矩形。 将小矩形对齐大矩形后,再次单击对齐按钮再次点击大矩形,对齐第2次。

单击确定, 2、单击二维矩形按钮,在左视图创建2个半径为15mm的圆,调整其位置。 (选择画好的两个圆,单击“对齐命令”,单击大矩形,在y轴上细节调整下) 3、单击大的矩形,添加“编辑样条线”修改器。单击“附加多个”,将所有的样条 线附加为一起。

4、点击“样条线”层级,选中所有的样条线,单击“修剪”命令,修剪多 余的样条线,如下所示: 5、回到“顶点”层级,选中所有的顶点,单击。 6、单击,在2个半圆的上下端各添加2个点,在y轴上细节调整,尽量间 距一样。

雷诺实验(参考内容)

雷诺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史亮 班级:9131011403 学号:913101140327

第4章 雷诺实验 4.1 实验目的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流体由层流变紊流、紊流变层流时的水利特征。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 3) 学习应用量纲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其实用意义。 4.2 实验装置 雷诺实验装置见图4.1。 图4.1 雷诺实验装置图 说明:本实验装置由供水水箱及恒压水箱、实验管道、有色水及水管、实验台、流量调节阀等组成,有色水经有色水管注入实验管道中心,随管道中流动的水一起流动,观察有色水线形态判别流态。专用有色水可自行消色。 4.3 实验原理 流体流动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不同的流态,二者的阻力性质不相同。当流量调节阀旋到一定位置后,实验管道内的水流以流速v 流动,观察有色水形态,如果有色水形态是稳定直线,则圆管内流态是层流,如果有色水完全散开,则圆管内流态是紊流。而定量判别流体的流态可依据雷诺数的大小来判定。经典雷诺实验得到的下临界值为2320,工程实际中可依据雷诺数是否小于2000来判定流动是否处于层流状态。圆管流动雷诺数: e R KQ d Q vd vd ==== ν πνμρ4 (4.1) 式中:ρ──流体密度,kg/cm 3; v ──流体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cm/s ; d ──管道内径,cm ; μ──动力粘度,Pa ?s ;

ν──运动粘度,ρ μ ν= ,cm 2/s ; Q ──流量,cm 3/s ; K ──常数,ν πd K 4 = ,s/cm 3。 4.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记录及计算有关常数。 管径 d = 1.37 cm, 水温 t = 14.8 ℃ 水的运动粘度 ν=2 000221.00337.0101775 .0t t ++= 0.01147 cm 2/s 常数 ν πd K 4 = = 81.03 s/cm 3 2) 观察两种流态。 滚动有色水塑料管上止水夹滚轮,使有色水流出,同时,打开水箱开关,使水箱充满水至溢流,待实验管道充满水后,反复开启流量调节阀,使管道内气泡排净后开始观察两种流态。关小流量调节阀,直到有色水成一直线 (接近直线时应微调后等待几分钟),此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层流,之后逐渐开大调节阀,通过有色水线形态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当有色水完全散开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紊流。再逐渐关小流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I 、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水流呈紊流(有色水完全散开),之后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有色水线摆动或略弯曲时应微调流量调节阀,且微调后应等待稳定几分钟,观察有色线是否为直线,当流量调节到使有色水在全管中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的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将数据填入表4.1中。 II 、 测完一组数据后重复上述步骤测定另外2组数据。测定下一组数据前一定要确保开始状态为紊流流态,且调节流量时只能逐步关小而不能回调。测定临界雷诺数必须在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直线时测定。为了观察到临界状态,调节流量时幅度要小,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须等待稳定时间几分钟。 4)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当流态是层流时,逐渐开启阀门,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度到紊流,当有色水线刚好完全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上临界雷诺数。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次。 ★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①、测定下临界雷诺数时,务必先增大流量,确保流态处于紊流状态。之后逐渐减小阀门开度,当有色线摆动时,应停止调节阀门开度,等待1分钟后,观察有色线形态,之后继续微调再等待1分钟,直到有色线刚好为直线时,才是紊流变到层流的下临界状态。注意等待时间要足够,微调幅度要小,否则,测不到临界值。②、只能单一方向调节阀门,不能回调,错过临界点必须重做。③、实验时,不要触碰实验台,以免流动受到外界扰动影响。 4.5 实验成果与分析 记录及计算数据至下表中: 实验次数 有色 水线 形态 体积法测流量 雷诺数R e 阀门开度 备注 水体积V (cm 3 ) 时间T (s ) 流量Q (cm 3 /s ) 1 稳定 900 45.26 19.89 1612 1547测下临界值测定下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六个条件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 实验设计四原则的实施主要包括:

雷诺实验带数据处理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层流和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 2. 通过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 3. 掌握误差分析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实际流体的流动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型态:层流和紊流,它们的区别在于:流动过程中流体层之间是否发生混掺现象。在紊流流动中存在随机变化的脉动量,而在层流流动中则没有,如图1所示。 2、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转化取决于雷诺数。雷诺根据大量实验资料,将影响流体流动状态的因素归纳成一个无因次数,称为雷诺数Re ,作为判别流体流动状态的准则 4Re Q D πυ = 式中 Q ——流体断面平均流量 , L s D ——圆管直径 , mm υ——流体的运动粘度 , 2m 在本实验中,流体是水。水的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用泊肃叶和斯托克斯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 36((0.58510(T 12)0.03361)(T 12) 1.2350)10υ--=??--?-+? 式中 υ——水在t C ?时的运动粘度,2m s ; T ——水的温度,C ?。 3、判别流体流动状态的关键因素是临界速度。临界速度随流体的粘度、密度以及流道的尺寸不同而改变。流体从层流到紊流的过渡时的速度称为上临界流速,从紊流到层流的过渡时的速度为下临界流速。 4、圆管中定常流动的流态发生转化时对应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对应

于上、下临界速度的雷诺数,称为上临界雷诺数和下临界雷诺数。上临界雷诺数表示超过此雷诺数的流动必为紊流,它很不确定,跨越一个较大的取值范围。而且极不稳定,只要稍有干扰,流态即发生变化。上临界雷诺数常随实验环境、流动的起始状态不同有所不同。因此,上临界雷诺数在工程技术中没有实用意义。有实际意义的是下临界雷诺数,它表示低于此雷诺数的流动必为层流,有确定的取值。通常均以它作为判别流动状态的准则,即 Re < 2320 时,层流 Re > 2320 时,紊流 该值是圆形光滑管或近于光滑管的数值,工程实际中一般取Re = 2000。 5、实际流体的流动之所以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型态是扰动因素与粘性稳定作用之间对比和抗衡的结果。针对圆管中定常流动的情况,容易理解:减小 D ,减小 ,加大v 三种途径都是有利于流动稳定的。综合起来看,小雷诺数流动趋于稳定,而大雷诺数流动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紊流现象。 6、由于两种流态的流场结构和动力特性存在很大的区别,对它们加以判别并分别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为层流时,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速成正比,而紊流时则与平均流速的1.75~2.0次方成正比,如图2所示。 7 图1 图2 三种流态曲线

雷诺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流动时各种流动型态; 2、观察层流状态下管路中流体速度分布状态; 3、测定流动型态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及临界雷诺数值。 二、实验原理概述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流动状态,即层流和湍流。它取决于流体流动时雷诺数Re值的大小。 雷诺数:Re=duρ/μ 式中:d-管子内径,m u-流体流速,m/s ρ-流体密度,kg/m3 μ-流体粘度,kg/(m·s) 实验证明,流体在直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属层流;Re≤4000时属湍流;当Re在两者之间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 流体于某一温度下在某一管径的圆管内流动时,Re值只与流速有关。本实验中,水在一定管径的水平或垂直管内流动,若改变流速,即可观察到流体的流动型态及其变化情况,并可确定层流与湍流的临界雷诺数值。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装置和流程图如右图。 水由高位槽1,流径管2,阀5,流量 计6,然后排入地沟。示踪物(墨水)由墨水 瓶3经阀4、管2至地沟。 其中,1为水槽 2为玻璃管 3为墨水瓶 4、5为阀 6为转子流量计

四、操作步骤 1、打开水管阀门 2、慢慢打开调节阀5,使水徐徐流过玻璃管 3、打开墨水阀 4、微调阀5,使墨水成一条稳定的直线,并记录流量计的读数。 5、逐渐加大水量,观察玻璃管内水流状态,并记录墨水线开始波动以及墨水 与清水全部混合时的流量计读数。 6、再将水量由大变小,重复以上观察,并记录各转折点处的流量计读数。 7、先关闭阀4、5,使玻璃管内的水停止流动。再开墨水阀,让墨水流出1~ 2cm距离再关闭阀4。 8、慢慢打开阀5,使管内流体作层流流动,可观察到此时的速度分布曲线呈 抛物线状态。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表1 雷诺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报告(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教育软件工程 实验项目软件测试 专业班级 09教育技术学2班姓名陈佳荣学号 2009914228 指导教师李新晖成绩日期2011/11/28 一、实验要求 1、功能说明:在某网站申请免费信箱时,要求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密码及确认密码,对每一项输入条件的要求如下:用户名要求4~16位之间,使用英文字母、数字、“-”、“_”,并且首字符必须为字母或数字;密码要求为6~16位之间,只能使用英文字母、数字以及“-”、“_”,并且区分大小写。 2、设计能够完成上述功能要求的程序(程序语言自定)。 3、采用黑盒法对上述程序进行确认测试和有效性测试,选择好测试用例,并确认测试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的原理是采用黑盒法对一个在网站上申请免费邮箱的软件进行测试,检测软件存在的漏洞和错误,以帮助进一步完善软件的功能。 三、实验步骤 首先,设计一个软件,其功能包括在指定的要求中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具体要求如:用户名要求4~16位之间,使用英文字母、数字、“-”、“_”,并且首字符必须为字母或数字;密码要求为6~16位之间,只能使用英文字母、数字以及“-”、“_”,并且区分大小写。 软件的源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name(16) As String Dim password(16) As String Dim n As String Dim j As Integer Dim r As Integer Dim m As Integer n = Text1.Text i = Val(Len(n)) If (i >= 4 And i <= 16) Then r = 1 a = Val(Asc(Mid$(n, 1, 1))) If ((a >= 48 And a <= 57) Or (a >= 65 And a <= 90) Or (a >= 97 And a <= 122)) Then For j = 0 To i - 1 a = Val(Asc(Mid$(n, j + 1, 1))) If (a = 45 Or a = 95 Or (a >= 48 And a <= 57) Or (a >= 65 And a <= 90) Or (a >= 97 And a <= 122)) Then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2006-11-26 基础医学论文 熊国强(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长沙 410078)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 410078) 科研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如用某种传统西药或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红蛋白的上升趋势,该研究中所用的两种药物称为处理因素,缺铁性贫血病人称为受试对象,血红蛋白称为实验效应。如何正确选择三大要素是科研中专业设计的关键问题。 处理因素(受试因素) 通常指由外界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或内外环境的。但是生物本身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民族、遗传特性、心理因素等)也可作为处理因素来进行观察。因此,研究者应正确、恰当地确定处理因素。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研究中的主要因素是按以往研究基础上(本人或他人)提出的某些假设和要求来决定的。一次实验涉及的处理因素不宜太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施中难以控制误差。然而,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需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与实施的可能来确定带有关键性的因素。②找出非处理因素。除了确定的处理因素以外,凡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都称为非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混杂效应也影响了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对比和分析,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例如上述两种不同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试验,非处理因素可能有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如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

营养等构成不一,则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比较。因此设计时便设法控制这些非处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减小实验误差。③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处理因素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施加方法等,都要通过查阅文献和预备试验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然后订出有关规定和制度,并使之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评价。如处理因素是药物,必须正确选择批号,给药途径和时间也应标准化和相对固定化。 受试对象(研究对象) 受试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医学科研的受试对象是动物和人,也可以是器官、细胞或分子。但中药种植中培育品系的研究则将药用植物列为受试对象。 在医学科研中,作为受试对象的前提是所选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对处理因素敏感;②反应必须稳定。因此,在观察新药的临床疗效试验中,应当选择中等程度中青年患者,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疗效率高低的差别。受试对象的疾病应诊断明确(依照国内或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且表现具有典型性。研究者必须深知病人的心理状况、情绪起落、病情程度、病程长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家庭经济收入、食品种类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疗效,这些影响因素必须很好地加以控制,使组间均衡化。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对实验动物的选择要求也不同。动物的选择应有针对性地注意种类、品系、年龄(月龄)、性别、体重、窝别和营养状况等。为保证实验效应的精确性,某些动物的生活环境还有严格要求。 试验效应试验效应内容包括试验指标的选择和观察方法两个部分。指标的选择有以下要求:①指标的关联性,选用的指标必须与所研究的题目具有本质性联系,且能确切反映被试因素的效应。所选指标是否具有关联性,充分反映了研究者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②指标的客观性,指标数据来源决定它的主、客观性质。主观性指标来自观察者或受试对象,易受心理状态与暗示作用的影响,在科研中一般尽量少用。客观性指标是指通过精密设备或仪器测定的数据,能真实显示试验效应的大小或性质;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③指标的灵敏度,通常是由该指标所能正确反映的最小数量级或水平来确定。如溶液中物质含量的测定,除测出

实验报告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名称request对象和session对象实验日期2018.05.03 得分指导教师方忠进系计算机系年级专业班次网络工程2 姓名曾志明学号20152346073 Request对象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怎样在JSP中使用内置对象request。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编写一个JSP页面input.jsp,该页面提供一个表单,用户可以通过表单输入两个数和四则运算符号提交给该页面。用户提交表单后,JSP页面input.jsp将计算任务交给另一个JSP页面result.jsp去完成。 (1)input.jsp的具体要求 input.jsp页面提供一个表单,要求表单中提供两个text输入框,供用户输入数字;提供一个下拉列表,该下拉列表有加、减、乘、除四个选项,供用户选择运算符号。用户在表单中输入的数字、选择运算符号提交给result.jsp页面。 (2)result.jsp的具体要求 要求result.jsp页面获取input.jsp提交的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结果显示给用户。 三.实验代码与结果 input.jsp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 < form action = "result.jsp" method = post name = form > 输人运算数、选择运算符号:
< option value=" +">加 < option value=”-”>减 < option valiue=” *”>乘 < option valiue=” /”>除 < br > < input type= "submit" value =”提交” name ="submit"> >

试验设计复习重点答案

问答题 1.什么是实验设计,试验设计的类型有哪些,实验设计的三要素是什么,实验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设计也称为试验设计,就是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类型:1、演示实验;2、验证实验;3、比较实验;4、优化实验;5、探索实验。 “三要素”:实验单元、实验因素、实验效应。 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原则、对照原则、平衡原则、弹性原则、最经济原则。 2.什么是比较实验,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比较实验及其方法,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比较实验一般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而得出理想的结果,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比较两个处理之间的水平比较用t检验,多个处理之间的水平对比用方差分析。 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一般可以使用u检验、t检验、f检验。 3.什么是正交实验,解释L9(34) 。解释U9(95) 正交实验设计就是使用正交表来安排实验的方法。 L9(34)表示正交表要进行9次实验,每次实验有4个因素,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数。 U9(95)表示均匀设计表要进行9次实验,每次实验有6个因素,每个因素有9个水平数。 4.多因素实验优化实验方法有哪些?请解释,如何筛选实验因素以简化实验 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稳健性设计、可靠性设计、析因设计。 实验因素的数目要适中、实验因素的水平范围应该尽可能大、实验指标要计量。 5.比较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异同点?两者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相同点: 两种实验设计都可以考察多个实验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两者均可以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来考察各因素的主效应及部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与特定实验对应的实验设计安排表(正交表或均匀表)选择合适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测指标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下,两种实验设计均可以不做独立重复实验。 不同点: a、所需实验次数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均匀设计所需的实验次数较正交设计少。 b、作用和角色不同。均匀设计更适合于具有多水平的多因素的筛选实验。 c、统计分析方法不同。正交设计定量资料可采用与其设计相应的定量资料方差分析来处理,而均匀设 计定量资料则需要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来处理。 适用条件: 正交设计是根据正交性准则来挑选代表点,使点能反映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和实验指标的关系。具有均匀分散性和整齐可比性。只能用于实验因素比较少的实验,以最少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并且正交表可以允许空白列,同时正交表唯一。 均匀设计使用均匀设计表,均匀表不唯一。可以接受较多的实验因素,选择的实验点具有代表性。为保持整齐可比性,需要进行的实验次数比较多。是考虑实验点在实验范围内的均匀分散性而去掉整齐可比性的实验设计方法。当因素数目较多时所需要的实验次数不多。 6.实验设计的随机化与均匀性是否矛盾。 不矛盾。 所谓实验设计的随机化,是指试验材料的分配和试验的各个试验进行的次序,都是随机地确定的。 随机化的原则是为了所做的部分实验具有代表性,把实验进行适当的随机化亦有助于“均匀”可能出现的外来因素的效应。均匀性是把随机化和区组原则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保护实验点的代表性。 7.比较实验的假设检验,容易发生的两类错误是指什么错误? 两类错误在假设检验中由于做出判定的依据是一个样本当实际上H0为真实仍可能做出拒绝H0的判断这种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又当H0实际上不真时我们也有可能接受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

雷诺实验及其数据处理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捩特征;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 3.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自循环雷诺实验装置图 1 自循环供水器 2 实验台 3 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 恒压水箱 5 有色水水管 6 稳水隔板 7 溢流板8 实验管道9 实验流量调节阀 供水流量由无级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4始终保持微溢流的程度,以提高进口前水体稳定度。本恒压水箱还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缩短到3~5分钟。有色水经有色水水管5注入实验管道8,可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指示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色水。 三、实验原理

流体在管道中流动存在两种流动状态,即层流与湍流。从层流过渡到湍流状态称为流动的转捩,管中流态取决于雷诺数的大小,原因在于雷诺数具有十分明确的物理意义即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当雷诺数较小时,管中为层流,当雷诺数较大时,管中为湍流。转捩所对应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由于实验过程中水箱中的水位稳定,管径、水的密度与粘性系数不变,因此可用改变管中流速的办法改变雷诺数。 雷诺数 KQ d Q vd R e === ν πν4 ; K =νπd 4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记实验的有关常数。 2.观察两种流态。 打开开关3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9,并注入颜色水于实验管内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再逐步关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①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 ② 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重量法测定流量; ③ 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320)比较。偏离过

操作系统上实验报告3

操作系统实验三报告 实验题目: 进程管理及进程通信 实验环境: 虚拟机Linux操作系统 实验目的: 1.利用Linux提供的系统调用设计程序,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2.体会系统进程调度的方法和效果。 3.了解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各种通信方式的使用。

实验内容: 例程1: 利用fork()创建子进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int i; if (fork()) i=wait(0); /*父进程执行的程序段*/ /* 等待子进程结束*/ printf("It is parent process.\n"); printf("The child process,ID number %d, is finished.\n",i); } else{ printf("It is child process.\n"); sleep(10); /*子进程执行的程序段*/ exit(1); /*向父进程发出结束信号*/ } } 运行结果: 思考:子进程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结束的子进程被创建后它的运行环境是怎样建立的

答:子进程是通过函数fork()创建的,通过exit()函数自我结束的,子进程被创建后核心将为其分配一个进程表项和进程标识符,检查同时运行的进程数目,并且拷贝进程表项的数据,由子进程继承父进程的所有文件。 例程2: 循环调用fork()创建多个子进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int i,j; printf(“My pid is %d, my father’s p id is %d\n”,getpid() ,getppid()); for(i=0; i<3; i++) if(fork()==0) printf(“%d pid=%d ppid=%d\n”, i,getpid(),getppid()); else { j=wait(0); Printf(“ %d:The chile %d is finished.\n” ,getpid(),j); } } 运行结果:

电工学 15三要素法 PPT

今日作业: 6-9 6-11 6.4 一阶电路的一般求解方法 ——三要素法 其中: 1(0)2()3,C L f f L RC R ττ+∞== 、为电路初始值;、新的稳态解;、。()()[(0)()]t f t f f f e τ ? +=∞+?∞) 三要素法仅适用于直流或正弦交流作用下的一阶电路! 三要素法应用举例 100Q 0()()C t t t u t i t <=>例:时电路稳定,时开关闭合,求后的、,并定性地画出它们的曲线。 +_2K Ω 3μF Q(t =0) + _ i C u C 24V 2K Ω i 3 3 310310()1212V 0()66mA t C t u t e t i t e t ??? ×? ×=?>=+>答案 三要素法应用举例 200Q 0()L t t t i t <=>例:时电路稳定,时开关闭合,求后的,并定性地画出它的曲线。 0.5 () 5.5 3.5A 0 t L i t e t ? =?>答案 + _6Ω 2H Q(t =0) i L 25V +_ 16V 2Ω3Ω 三要素法应用举例 300Q 0()t t t i t <=>例:时电路稳定,时开关从1合向2,求后的,并定性地画出它的曲线。 1.8 () 1.8 1.6A 0 t i t e t ?=?>答案 _+ 1Ω 3H Q(t =0) i L 3V 1 2 +_3V i 2Ω 1Ω 三要素法应用举例 L 400Q 0()()t t t i t u t <=>例:时电路稳定,时开关从1合向2,求后的和,并定性地画出它的曲线。 2L -2()12e 0()3-6e 0 t t i t A t u t V t ?=+>=>答案 3H Q(t =0) i L 6A 2 +_12V u 6Ω3Ω1 +_ 6Ω 6Ω

数据库_实验报告3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 实验项目:数据完整性 实验地点:致远楼B503 专业班级:软件1202班学号:2012004997 学生姓名:赵明晶 指导教师:安建成 2014年4月25 日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 SQL Serer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完整性控制的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常用 CREATE 或 ALTER 在创建或修改表时设置约束 (3)了解触发器的机制和使用 (4)验证数据库系统数据完整性控制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Windows XP 或者 Windows 2003 Server。 使用 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 SSMS 和查询编辑器。 三实验内容、实验记录及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合 ST 数据库中的各个表,设置相关的约束,要求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 检查约束、非空约束等,掌握各约束的定义方法。 设置一个触发器,实现学生选课总学分的完整性控制,了解触发器的工作机制。设计一些示例数据,验证完整性检查机制。 要求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3.1 使用 SQL 语句设置约束 使用 CREATE 或 ALTER 语句完成如下的操作,包括: 1.设置各表的主键约束 2.设置相关表的外键 3. 设置相关属性的非空约束、默认值约束、唯一约束 4. 设置相关属性的 CHECK 约束 3.2 使用触发器 创建一个触发器,实现如下的完整性约束;当向 SC 表中插入一行数据时,自动将学分累加到总学分中。 记录修改学分的操作。 3.4 检查约束和触发器 分向相关表插入若干条记录,检查你设置的完整性约束是否有效: 1.插入若干条包正确数据的记录,检查插入情况 2.分针对设置的各个约束,插入违反约束的数据,检查操作能否进行 3.向 SC 表插入若干行数据,检查触发器能否实现其数据一致性功能。 4实验报告 要求写出实验的基本过程。解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参考示例参参考考示示例例参考示例:::: 建立一个学生选课数据库,熟悉约束及触发器的使用方法。 1.创建基本表及约束 (1)创建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CHAR(8) PRIMARY KEY,

实验一 雷诺实验

学号姓名 实验一雷诺实验 一、基本原理 雷诺(Reynolds)用实验方法研究流体流动时,发现影响流动类型的因素除流速u外,尚有管径(或当量管径)d,流体的密度ρ及粘度μ,并且由此四个物理量组成的无因次数群Re=duρ/μ的值是判定流体流动类型的一个标准。 Re<2000~2300时为层流 Re>4000时为湍流 2000

因此确定了温度及流量,即可唯一的确定雷诺数。 数据记录: 五、注意事项 1、雷诺实验要求减少外界干扰,严格要求时应在有避免振动设施的房间内进行,由于条件不具备演示实验也可以在一般房间内进行,因为外界干扰及管子粗细不均匀等原因,层流的雷诺数上界到不了2300,只能到1600左右。 2、层流时红墨水成一线流下,不与水相混。 3、湍流时红墨水与水混旋,分不出界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