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清华大学618新闻与传播史论真题(07-13)+(01-06真题)

2013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8)

1、李普曼

2、公共领域

3、群众办报

4、张季鸾

5、Tim Berners-Lee

6、LBS

7、流动空间

8、Kevin Kelly

二、简答(10*5)

1、历史视角谈“喉舌论”

2、“网络社会”

3、微博与中国社会舆论

4、技术决定论

5、批判理论模式的波特方格的主要构成元素

三、论述(20*3)

1、举例论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会受到哪些行业

外的社会因素影响。

2、论当前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对射虎产生的影响。

3、结合网络侵权事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中国网络著作权发展现状。

2012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

1、新闻框架(news frame)

2、媒介素养(media lieracy)

3、“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

4、North 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报》)

5、密尔顿(John Milton)

6、中国报刊的“喉舌”功能说(历史变迁)

二、简答(15*4)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2、“走转改”的含义是什么?简述这项活动的

意义

3、简述美国新闻史上“客观性”的演变

4、述评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两类新闻模式:

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

三、论述(30*2)

1、试分析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2、试论中国当代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

2011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8*5)

1、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2、黄色新闻

3、《论出版自由》

4、布鲁诺的“自我互动理论”

5、“报刊的有机运动”

二、简答(15*4)

1、英尼斯对传播学的学术贡献

2、清末明初的新闻法制和自由

3、碎片化的受众

4、典型报道的历史变化

三、论述(25*2)

1、中国当代新闻媒体体制变迁

2、如何理解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和传播功能

的区别

2010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

1、宣传技巧中的证词法

2、范长江与《西北通讯》

3、李普曼

4、“新新闻主义”

5、休眠效果

6、索绪尔

二、简答(15*4)

1、新闻专业主义是什么?其内涵(大意)

2、新技术条件下的主动受众(或积极受众)

3、新闻报道有哪些基本原则?

4、麦奎尔将媒体效果分为哪几个层次和类

别?(麦奎尔传播理论主要类型与层次)

三、论述(30*2)

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

2、哈贝马斯的理论对传播学有哪些影响和贡

献?

2009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

1、19世纪30年代的《纽约太阳报》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主流媒体

4、媒介公信力

2006-2016年安徽大学620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

(内含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中外新闻史、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评论、报纸编辑,异常珍贵哦) 3、安徽大学本科生“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1份及答案 4、安徽大学新闻专业内部习题集(独家所有) 五、赠送资料(电子版,发邮箱) 1、新闻传播2012考研辅导班笔记 2、新闻专业2011专业课辅导班笔记 3、安徽大学外国新闻史笔记 4、安徽大学新闻全套精华笔记 5、芮必峰新闻学概论上课教案 6、李良荣论文集 7、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8、安大新闻学院院长眼中的新闻学概论34道重要习题(无答案) 资料实物图预览 以下为截图及预览: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史论2016参考答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清华大学618新闻与传播史论真题(07-13)+(01-06真题) 2013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8) 1、李普曼 2、公共领域 3、群众办报 4、张季鸾 5、Tim Berners-Lee 6、LBS 7、流动空间 8、Kevin Kelly 二、简答(10*5) 1、历史视角谈“喉舌论” 2、“网络社会” 3、微博与中国社会舆论 4、技术决定论 5、批判理论模式的波特方格的主要构成元素 三、论述(20*3) 1、举例论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会受到哪些行业外的社会因素影响。 2、论当前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对射虎产生的影响。 3、结合网络侵权事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中国网络著作权发展现状。

一、名词解释(5*6) 1、新闻框架(news frame) 2、媒介素养(media lieracy) 3、“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 4、North 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报》) 5、密尔顿(John Milton) 6、中国报刊的“喉舌”功能说(历史变迁) 二、简答(15*4)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2、“走转改”的含义是什么?简述这项活动的意义 3、简述美国新闻史上“客观性”的演变 4、述评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两类新闻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 三、论述(30*2) 1、试分析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2、试论中国当代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8*5) 1、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2、黄色新闻 3、《论出版自由》 4、布鲁诺的“自我互动理论” 5、“报刊的有机运动” 二、简答(15*4) 1、英尼斯对传播学的学术贡献 2、清末明初的新闻法制和自由 3、碎片化的受众 4、典型报道的历史变化 三、论述(25*2) 1、中国当代新闻媒体体制变迁 2、如何理解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和传播功能的区别 3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语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 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 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 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1813 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 年1 月15 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842-1860 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 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1861 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9 世纪50 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60-70 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 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90 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新闻传播史论 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笔记资料、考研参考书 考研经验

1 / 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8e9630547.html, 1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参考书 一、【史论部分】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传媒经济学1、中国新闻史。参考书籍:方汉奇先生的《中国新闻史》。2、外新史。参考:程曼丽《外国新闻史》,陈力丹《世界新闻史》 3、新闻理论。参考书目: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论文。补充的重要新闻理论 4、传播学。参考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陈力丹《传播学纲要》 5、传媒经济参考书目: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近一年论文 二、【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四门学科)《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编辑案例教程》蔡雯,赵劲,许向东《新闻采访教程》张征《新闻采访学》蓝鸿文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鸿,张征《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新闻评论案例教程》马少华,刘洪珍建议看期刊《国际新闻界》《新闻与写作》即可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笔记资料、考研试题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史论一、名词解释5题,共40分。 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2华盛顿邮报3新闻与宣传4刻板印象

2 / 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8e9630547.html, 2 5付费墙 二、简答3道,共60分。 1、1986——1991年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新闻真实的有限性 3、波兹曼媒介生态论的内容以及对现今传播学的意义 三、论述两道题,共50分。 1、用媒介生态结构论谈谈现今新闻选择标准和方式的新变化 2、文化贸易保护主义要加强ZF 干预的的理论依据 获取更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考研笔记资料、考研历年真题以及完整版答案解析复试历年真题、考研信息导师信息等可以联系人大新闻学院考研专业课QQ:1665428590获取 更多信息笔记资料试题答案报考信息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复试大纲、复试分数线、复试内容、复试安排一、复试分数线 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按照教育部“分省录取”原则执行,没有统一的分数线。 二、复试日程安排1.报到 北京考生3月21日(周五)下午14:30-16:30,明新楼504室报到。外地考生3月23日(周日)下午面试备考时提交报到材料。考生本人须携带以下材料: (1)考生自行从网上(https://www.sodocs.net/doc/8e9630547.html,)下载的《复试通知书》;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 一、逻辑元点 1、“新闻”:中国新闻史 新闻的定义: (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1、“传播”:中国传播史 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2、“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 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3、“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 1、本体范式 (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 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惜乎! 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2、革命范式 (1)特点以评述中国新闻事业在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为主脉络,对有关史实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换言之,这中历史分期法缺乏被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 (2)历程 A、源起——《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1955年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新闻班编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号召知识分子和文化学术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学术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批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

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是考研备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备考资料。为大家整理了2011年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供大家下载使用,并且提供南京大学,更多真题敬请关注! 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生事件 2哈瓦斯社 3霍夫兰 4意见领袖 二、简答 1黄远生通讯有哪些特点 2简述世界上广播电视机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体制 三、论述 1试述梁启超新闻观以及对现实的启示 2谈谈西方现代报业的发展历程 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电视市场,电视媒体的经营业态和产业链有哪些新变化?结合个案分析 4在广电媒体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广东地区的报业仍然占据着“意见领袖”的位置,并具有辐射全国的影响力?结合个案分析。

四、评论 2010年,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婚恋类娱乐节目异常火爆,但这一类节目也招致了部分观众的强烈不满和广电总局的整顿令。部分节目经整顿改版后,收视率下降。应如何看待电视娱乐节目的火爆现象,此类节目怎样才能做到在追求高收视率的同时,对人们的价值观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结合新闻传播的相关理论和自身体会,自拟题目,写一篇专题评论。800字左右。 4.4.1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新生事件 【参考答案】:上海著名抗日救亡报刊。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被封后,他的好友杜重远于1934年创办。 内容和形式上都和《生活》周刊一脉相承,保持了《生活》的战斗精神和传统。鼓吹抗日救亡,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充满悲愤的爱国情绪,在读者中影响很大。 1935刊发艾寒松的文章《闲话皇帝》,泛论中外君主制度,也提到了日本天皇。后日本驻沪领事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由提出抗议,要求处罚该报及文章作者。南京国民党政府立即下令,查封《新生》周刊社,《新生》被迫停刊;接着对杜重远起诉判刑。造成“新生事件”。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2、《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出版。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 3、《广州纪录报》: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是一张商业性报纸,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平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关心中国新闻,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持强硬政策。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8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是一份宗教性质报刊,但刊载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居次。该报大量介绍西方、东南亚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吻合。 5、《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 6、《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德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德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7、《孖剌报》:香港最早德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 8、《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9、《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在香港创刊,由孖剌报馆创办,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早期的主要编辑是广东人黄胜。 10、《字林西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64年由北华捷报馆(字林洋行)的《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而立。内容上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登方面文字,但开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4.1 结构脉络图

4.2 本章要点详解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1.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世纪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 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1854年4月22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 ②《东涯新录》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

合刊的周报,出至1856年末停刊。 ③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于1858年停刊。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 ①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 ②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保皇派在海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创办报纸,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 (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栏目丰富,门类清楚。所刊文字主要是尊皇攘后和君主立宪的宣传。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1901年12月21日,一场大火焚毁了报馆,报纸因此而停刊。 (2)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横滨复刊。该报是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 研真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新闻学大意》 2.舰队街 3.舆论反转 4.首因效应 5.网络直播 6.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 3.简述受众传播的伦理与边界 4.简述电视新闻节目的组成部分/要素 5.简述品牌命名的市场化运作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1.论述延安时期共产党办报/新闻活动的优良传统 2.请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3.论述电视作品如何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4.论述互联网广告存在的伦理问题及解决 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题干给出了一段米歇尔·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话,结合题干分析建立/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意义。 2.题干给出了有关人民日报/人民网对今日头条新闻APP算法推荐的评论/批评,围绕题干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 学硕:新闻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新新闻主义 2.标题党 3.视觉采访 4.结构性段落 5.植入性广告 6.场景营销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 2.简述解释性报道选题的现实意义/依据 3.简述优秀新闻评论为什么要“思想有高度,内容有厚度,语言有力度,理性有深度” 4.简述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特点 5.简述广告文案写作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传播史论答案A

重庆工商大学 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传播史论(A卷)参考答案 A传播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媒介依存症 媒介依存症是一种传媒文化心理现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不能自拔 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4.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2、使用与满足理论 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是适度效果理论的经典模式之一,它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受众需要的满足和对媒介的选择间的联系中,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3、文化接近性 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对文化接近性的表述是:文化和个人一样具有相似性,比如所有文化都有一种语言,都有关于年龄和性别方面的规划和规范,都有政府、宗教、经济、娱乐、游戏、艺术和音乐等系统。具有了文化的接近性,双方在传播过程中就显得容易许多。 二、简述(每题(15分,共30分) 1、“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产生过程 背景: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顽固地维持着发展中国家在政、经、文等各领域对其的依附。 ①1973年不结盟国家《阿尔及尔宣言》—1978年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宣言》 《阿尔及尔宣言》是论争明朗化的开端;1976年不结盟国家《关于信息非殖民化的新德里宣言》,内容: 世界信息流通严重不合理、不平衡,信息传播手段集中在极少数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国家被动; 这种状况导致极少数国家对“传播什么”和“怎样传播”的新型决断权的绝对控制; 世界信息发布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极少数大通讯社手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其依附,甚至被迫忍受形象歪曲;d.政治、经济的依附关系及障碍政、经的现行信息依附关系都是殖民制度的产物; 信息自由”只是少数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和传播信息的自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权利被剥削。 ②1978年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宣言》—1980年《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论争不断走向激化)

2019南京大学新闻学622新闻传播史论与946研究方法与新闻业务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南京大学新闻学622新闻传播史论与946研究方法与新闻业务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2019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由金陵南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南京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2019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编写根据以下参考书目: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埃德温-埃默里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广告策划与创意》(第2版),蒋旭峰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阿兰.B.阿尔瓦兰主编崔保国杭敏徐佳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张宸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近年来南大官方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往年南京大学考研官方指定教材为: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埃德温-埃默里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段京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结合往年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南京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南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南大本科专业课笔记及南大历年考研真题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 适用科目: 622新闻传播史论、946研究方法与新闻业务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复习要点 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具体内容包括:

2015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0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0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一: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卡尔·霍夫兰 2.社会顺从理论 3.KDKA 4.时间偏向的媒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议程设置理论的作用机制。 2.简述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观点的异同。 3.简述书面文化的社会影响。 4.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和原则。 5.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谈谈第三人效果的学术意义及现实意义。 2.有人认为,是广播而不是报纸和电视开启了大众传播时代并促成了大众传播学的诞生。谈谈你的看法。 3.试论全球化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与媒介的关系。

4.20世纪70年代,受斯图亚特·霍尔的影响,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理论出现转型,你如何理解这一转型,哪些理论促使此转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卡尔·霍夫兰 答:卡尔·霍夫兰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霍夫兰于二战期间担任美国陆战心理实验室主任,研究宣传电影对士兵士气的影响,通过对传播者、传播技巧、传播内容、受传者等进行实验研究,提出影响传播效果的一系列因素。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致研究,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耶鲁学派”。其传播研究的成果集结于著作《传播与说服》一书中。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他在彼得森、瑟斯顿等学者的基础上,首次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试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②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不仅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坎特里尔的观点,而且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③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者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顺从理论 答:社会顺从理论主要观点是指在多数西方社会中,商业体制下的传媒产品,其制作将服从于商业利益,被灌输进商业的意识形态,即追求商业利益的公司支配了媒介,反过来,

中国新闻传播史模拟试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 《中兴日报》(98 名) 2. 《民报》 3. 国新社”(01 新名) 4. 《新民丛报》 5. 《中央日报》 6. 《湘江评论》 7.开元杂报 8. 一报三禁”报禁(04 传名) 9. 《遐尔贯珍》(99 新名) 10.牌报 二、简答: 1.从同盟会成立至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创办哪些报刊?对其五种简介。(93,01 论涉及) 2.简述瞿秋白的报刊活动 3.简述九一八”事变后的《申报》的进步与改革。 4.简述华通讯社的转移及其军事报道 三、论述: 1.试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及特色。 2.试述大革命时期中共报刊的发展和办报思想。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中兴日报》(98 名) 答:同盟会加坡分会机关报。1907 年创刊,由[陈楚楠]、[张永福]等创办,[胡汉民]、[汪精卫]等担任该报主笔。尽管困难重重,该报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2. 《民报》 答: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 年11 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份[综合性月刊]。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三民主义”]是该报主要的宣传内容,并对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了很报道。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民丛报》发起论战。虽然该报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等缺点,但它总体把握了人民要求革命的时代脉搏,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3. 国新社”(01 新名) 答:1938 年9 月,在周恩来的指导下,[范长江]以[ 青记”]骨干为基础,在汉口筹办合作社性质的通讯社——[国际新闻社],即国社。 4. 《新民丛报》 答:康梁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1902 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实际主编,撰稿人。该报宗旨在于[ 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虽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但最终回到改良老路,攻击民主革命,为当时青年所厌弃。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暨南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707新闻传播史论

暨南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707新闻传播史论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1.《新闻学大意》 2.舰队街 3.舆论反转 4.首发效应 5.网络直播 6.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1.简述近代中国主要民营报纸的办报活动及其贡献。 2.简述大众传媒的社会整合功能。 3.简述受众传播权的价值和边界。 4.简述电视新闻节目的构成要素。

5.简述广告品牌命名的市场化流程。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1.结合新闻传播实践,论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必要性及其辩证关系。 2.论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3.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电视作品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基因之美。 4.结合案例论述互联网广告伦理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米歇尔·福柯认为,“一种话语一旦形成,它便拥有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规范和概念,构建了自己的场域,从而排斥其他话语。话语权是权力话语,彰显了一种权力关系,拥有话语权就具有引导社会的能力”。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并谈谈国际传播中加强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意义。 2.2017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新闻莫被算法“绑架”》一文,人民网发表《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等文章,批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

的智能新闻客户端,通过算法掌控用户信息选择权等问题。请结合客户端使用实际情况,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引发的传播学思考。

中国新闻传播史完整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完整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 ☆进奏院状(重点):唐代设藩镇,藩镇长官都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即进奏院,其长官叫进奏官。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称作“进奏院状”。它是宋代邸报的前身,初步具有报纸的性质,处于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的过渡状态,近似于西方近代的报纸前身——新闻信。 ☆“开元杂报”:指唐朝开元年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朝廷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的传播。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记载了他在襄樊一带发现数十幅这种简明公报的抄件的情况,其存在为唐代“进奏院状报”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邸报(重要):出现于宋代,是一种形式较完备的正式的封建官报,宋代对京都的分散的进奏院进行了整顿,设立了都进奏院,进奏官有时也被称为邸吏,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官报叫邸报,邸报具有了更多报纸的特点和封建官报的色彩。其实质上成为进奏院状的别称和省称,还兼有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朝报等别称。 ☆报房京报:指明末及清中叶,内容来自内阁和科抄,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完备形式。由北京的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报纸。 ☆小报:最早的民间报纸。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的中下级官员和书店主人;内容特点(消息灵通、时效性强;大多为中枢部门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读者范围广。 小报盛行的原因:邸报的内容经定本制度审核后,信息含量少;邸报的读者范围只限于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邸报时效性较低。 给我们的启示:满足受众需求;注重时效性。 小报的特点: 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 2、新闻来源复杂; 3、非官方的商业行为; 4、时新性强,传播交迅速; 5、被政府视为非法传播行为。 第二章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重点):是世界上首份中文近代报刊,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于1815年8月5日正式出版,作为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释基督教教义、介绍《圣经》为主,也涉及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并有时事政治,其采取中国本土化策略,处处附会儒学,采用雕版印刷,有首篇预报性新闻《月食》及我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插图,1821年12月因米怜病重而停刊,其创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一页。 ☆《蜜蜂华报》(重点):1822年9月12日,用葡萄牙文在澳门出版的周刊。为澳门出版的、也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

2007新闻传播史论B(附答案)

重庆工商大学2007年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传播史论 B卷) 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多媒体” 2、“选择性接触假说” 3、大众传媒“强化”效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简析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2、试析媒介议程设置过程背后的力学关系。 三、论述题(30分)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媒介规范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闻传播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申报》 2、邹韬奋 3、新闻“四能”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情况和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事业的建立 3、西方报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论述题(30分) 反“客里空”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B卷参考答案 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21分) 1、“多媒体” “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2、“选择性接触假说”(hypothesis of selective exposure) 既有政治倾向不但决定着人们的政治选择,而且也制约着人们对大众传媒内容的接触,这是IPP指数分析的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调查表明,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他们把这个结论称为“选择性接触假说”(hypothesis of selective exposure)。 3、大众传媒“强化”效果 大众传媒“强化”效果指大众传播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巩固和加强效果。根据调查对象中投票意向未变者占半数,以及对传播内容的选择性接触倾向的普遍性,研究人员认为“强化”是大众传播的最主要的效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简析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答:最早研究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他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性的体现。换句话说,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关系的体现。例如,李先生是一位教师,又是一个丈夫和父亲,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非常喜欢人体健美,并想当一个业余模特。但是,在他就此事作出决定之前,他要经过一番考虑:当模特是否符合一个教师、丈夫和父亲的形象?同僚、妻子、孩子、朋友对此事会如何评价?他们对我的角色期待是什么?如此等等。经过这些考虑,李先生最终作出决定:当模特或放弃这种想法。不管这种决定的性质如何,它表现了“主我”的作用,然而,这个“主我”并不是一意孤行的,相反,它是对各种社会关系之体现的“客我”的反映。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辨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2、试析媒介议程设置过程背后的力学关系。 答:按照“议程设置”理论,传播媒介的“环境再构成作业”是向公众提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事日程”的形式来进行的,问题是传播媒介的“议程”是怎样设置来的?在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的背后,还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

中国新闻传播史

内容简介 编辑 本套丛书涵盖新闻学、传播学两大学科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三个专业。本书作者皆为新闻学领域的大家,他们在多年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吸纳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的论述了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由于本书的论述时段截至2000年,所以网络传媒等新兴新闻传播活动也被纳入了作者的视野,从而使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新闻专业学生及新闻爱好者了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分为六部分,即唐代之前的传播媒介、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清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唐代之前的传播媒介 ①夏商周时期:木铎,用来宣达政令、进行采风的特殊媒介。 其他传播媒介:甲骨(主要用于占卜和祭祀)、金石(帝王诏书和国家常法) ②汉代:邮驿制度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条件。 传播媒介:竹简和木简。(东汉时期“蔡侯纸”的出现) ③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布告:主要内容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 露布: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其他传播媒介:烽燧(用于军事方面,主要是为了防备西北少数民族

武装入侵)、谣言、木简、竹简、木牍等。 2、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在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中央:①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流传在外的官报,多为政事信息的杂乱报道 ② ”进奏院状”:封建机构内部发行的官报,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的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敦煌进奏院状”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的报纸) ③其他:烽燧、露布、榜文、告示等 地方:诗赋、语言等 唐代报纸的特点:①没有报头,开头和结尾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②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长官 ③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己采集的 3、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央: 邸报:宋代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发布机构:都进奏院(主要传播朝廷政事) 地方: 小报: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非官方报纸。主要刊载新闻和政治材料新闻制度:“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的各种信息经本院监官编好,送枢密院或宰相省察通过后产生的“邸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