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译介学导论》读书报告

一.译介学导论学习笔记

拜读了谢教授的《译介学导论》,作为一个翻译的门外汉,我受益颇丰,现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初读此书,以为译介学就是翻译的一部分,用于指导翻译,可读了此书后方明白,译介学是一种从比较文学立场出发的针对翻译的研究,并非一般意义对翻译实践操作的规定、指导。它不局限于某些语言现象的表达和理解,也不评论翻译质量的好坏,而是把翻译文本,即翻译结果,作为一个既定的历史事实进行研究,把翻译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现象作为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因此也更富美学成分。

译介学并不研究什么是翻译技巧和什么是翻译理论,不能用于训练和提高人们的翻译水平。它关心的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它并不在语言层面上关心两种语言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而是关心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译介学与传统意义的翻译研究的区别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研究角度的不同,其次是研究重点的不同,最后是研究目的的不同。

本书主要介绍了译介学的产生、概念、意义、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以及各理论、学派与译介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第一章告诉我们译介学的诞生一方面是当前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结果,另一方面,它又是西方翻译研究在当代实现文化转向以后

的一个必然趋势。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针对这一现象,译介学应运而生。

第二章带我们了解了现我国翻译界长期存在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一味地强调“怎么译”.怎么译只是翻译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

第二个误区是片面强调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认为理论学好了,就能翻译得好。相反,翻译的质量不好就是因为对翻译理论掌握的不好。就好比做菜,菜谱是一样的,但不同的人做出的菜肴口味差异却很大。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你能说这与菜谱好不好或对不对有关吗?

第三个误区是在谈到翻译理论或翻译学时,习惯强调“中国特色”或“自成体系”,忽略了翻译理论的共通性。

译介学为我们梳理了译学观念现代化的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正确对待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理论并不完全决定实践的质量,反之,实践的质量也并不完全受理论影响。

其次,译学观念现代化要求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的人中应有一部分追求成为专门翻译理论家。

最后,译学观念的现代化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

第三章

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翻译实践表明,人们赋予文学翻译的目标与文学翻译实际所达到

的结果之间始终是存在差距的。一件作品在一个新的语言、民族、社会、历史环境中获得了新生命。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性与叛逆性不可避免。因为对于原著的理解共同受译者和接受者的语言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甚至政治环境的影响。犹如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意思说,说出来的道理,一经出口,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道理了。

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分为有意识型和无意识行两种,并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1.个性化翻译

这是译者因为主观原因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追求。其主要特征是“归化”和“归化”。异化是一种用异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现象。

比如,傅东华将《飘》中的所有英文人名和地名都翻译成了地道的中国人名和地名。归化是译语文化屈从于原著文化的现象,如李白“荒城空大漠”的翻译例子。

2.误译与漏译

其中误译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造成无意识误译的原意是因为译者队员的语言内涵或文化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存在一种有意的误译。有意的误译也是一种翻译手法。

3.节译与编译

4.转译与改编

接受者的创造性叛逆更多地反映在文学翻译和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翻译的跨语言和跨文化性质,是的一些原本很清楚、很简单的词

语,在进入一个新的语言文化环境之后,都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形,从而导致出人意料的反应。比如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中49页第四单元课文中提,Of course这个短语作为回答时,对于俄国人只有一层含义,即“yes, it certainly is.”但对于英国人却有两层含义,除了刚提到的含义,还有一层话外音,即“Don’t be so stupid, of course it’s a nice restaurant, I wouldn’t take you to a nasty restaurant… would I ?”

第四章阐述了文化意象的传递与误译。因为不同文化中的文化意象在语言转换中无法达到一致,尤其在成语与谚语的翻译中,作为喻体的意象有很多错位。所以翻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误译。语言中的意象之美难免会失落与歪曲。如文中提到的扬州和牛奶路的翻译,如以蘑菇和狗为喻体的谚语的翻译等。

第五章讨论了翻译文学的性质与归属,并厘清了翻译文学和文学翻译的差异。文学翻译是对外国文学原作的艺术加工。翻译文学的性质对不少人来说是模糊的,认为不管怎么翻译,都是一种对外国作品中信息的传递。而事实上,翻译的作品理应算作一种文学,而非单纯的译文。因为翻译过程中,译者充分领会了作者的想法后,在翻译过程中会对原著进行再创作和叛逆。有时译文的美或表达的精确度甚至会超过原作。如果针对华裔写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海外华人文学,那给这类文学定义为翻译文学,有什么不妥呢?翻译文学的归属,即国籍问题应该按照译者的国籍划分。

第六章区分了翻译文学史和文学翻译史。文学翻译史以翻译事件

为核心,关注的是翻译事件和历史过程历时性的线索。而翻译文学史不仅注重历时性的翻译活动,更关注翻译事件发生的文化空间、译者翻译行为的文学文化目的,以及进入中国文学视野的外国作家极其作品。

后三章讨论了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前景,如解释学,解构主义以及多元系统论。最后,书中列举了译介学无比广阔的研究前景。

二、读后感

译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并不为广大学习者所熟悉。本书介绍了译介学的概念、本质、研究范围以及一些相关的容易混淆的定义,如翻译文学和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史和文学翻译史。使初学者能够清楚的掌握和理解译介学的宗旨和作用。译介学既与翻译有关,又不用于指导翻译实践。它不研究翻译过程,即怎么译,不研究某种翻译方法或者理论,也并不在语言层面上关心两种语言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它把翻译结果放在文化背景中作为一种文化去进行研究。它具有美学的意义。

译介学的理论基础—创造性叛逆向我们指出了无论译者多么追求贴近原文,由于文化、语言、思维、政治和社会环境等差异都不可能百分百的贴近原文。因此我们不要局限于字面的字斟句酌,而是要关注在文化等大环境的影响下,翻译所表达的意义。

译介学的出现肯定了一直以来默默奉献的翻译家和翻译学者的身份问题。数百年来,我国的翻译者功不可没。自鸦片战争以来,翻译人通过对国外经典著作的翻译,使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让世界

看到了我们,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但在这些译作变得家喻户晓时,翻译工作者们却始终默默无闻,其身份也得不到肯定。译介学通过创造性叛逆这一理论,使读者明白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因此译文永远不可能与原文一致,而是在另一种文化中的重生,从而肯定了翻译文学并非简单的译文,而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这使得翻译家们的身份得到了肯定。

另外,也由于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的存在,译者无论怎样力求贴近原文,也无法隐去自身的痕迹。译者语言,文化,甚至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译文产生影响。

译介学不仅为译者找到了身份认同,同样也为译作找到了身份认同。一直以来,无论一篇译作多么精彩和成功,都既不被承认为是中国文学,不更不属于外国文学,他就像是一个弃儿,没有归属。译介学指出,译文绝非百分百的原文。译文中夹杂着本国文化和环境影响下的再创造,早已不是原文,所以它应该被划分为一种不同的文学形式—翻译文学。

三反思

译介学还指出了异化归化这一现象。异化是一种用异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现象。归化是译语文化屈从于原著文化的现象。我认为译者在翻译时要斟酌这一方法的使用。比如傅译的《飘》,明明典型的西方人名和地名硬让他采用异化手法,译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如思嘉、媚兰等人名和肇嘉州、钟氏坡等地名。我不评论翻译如何,我只疑问究竟有没有必要这样翻译?虽说翻译有时要考虑译入语的

习惯用法,和译入国读者的思维习惯,但翻译的任务之一是让我们了解国外的风俗人情,这也包括名字。明明是西方化的斯嘉丽和梅兰妮偏要译成思嘉和媚兰,这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让人读上去很别扭,失去美感,还有点牵强附会的感觉。中国化的名字我们耳濡目染,接触一下耳目一新的外国名字不好吗?这是不是属于过度异化了呢?

再说说归化问题。文学层面我不敢妄自谈论,我只想就日常语言讨论一下。英语词汇中的一些词,如hamburger,Coca-Cola等专有名词进入中国后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汉语名称,我们只是采取音译,译成汉堡包和可口可乐。可一些中国的专有名词进入西方国家后,我们却想尽办法早出与之对应的英文单词,比如饺子要说成dumpling,包子要说成stuffed bun, bun和包子是一回事吗?我们就不能直接说这是jiaozi和baozi吗?为什么不让世界知道我们就是有这些东西?尽管他们没有!这是否属于过度归化呢?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一点感想。不知道是否正确和偏颇。

传统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优点和不足

语言学从科学层面知道了翻译,给翻译提供了技巧支撑,与经验层面上的翻译研究相比,显得更直观和科学。但对于文学翻译来说,就有局限性了。文学翻译中不同语言的转换虽然有人含有科学成分,但更多的是艺术性。

文学翻译中创造型叛逆有哪些形式?

创造性叛逆主要有两种类型: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

1.个性化翻译主要表现为异化和归化

2.误译和漏译

绝大部分误译和漏译都属于有意识型创造性叛逆。

误译也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无意的误译是因为译者对原文的语言内涵或文化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而当译者为了迎合本民族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习惯,故意不用正确手段进行翻译,这时就产生了有意误译。漏译也分为无意和有意两种。无意的漏译多为一言半语,有意的漏译即节译。

3.节译与编译

属于有意识型创造性叛逆,其形成原因有很多种,为与接受过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接受国读者的趣味;为便于传播;或出于道德、政治等因素的考虑。

4.转译与改编

都属于特殊型创造性叛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使原作经受了“两

度变形”

转译指的是借助一种外语去翻译另一外语国家的文学作品。

改编,不单指作品文学样式和体裁的改变,同时还包括语言、文字的转换。

外国文学、翻译文学和文学翻译的概念区分?

文学翻译是对外国文学原作的艺术加工,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存在形式,属于艺术范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经过了个性化翻译,误译漏译、节译编译、转译改编等创造性叛逆后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文学传达的基本上是外国文学原作的内容,表达的也是外国文学原作的形式意义,但他并不是外国文学原作的直接呈现,它已经是翻译文学家再创造的产物了,是外国文学的承载体。因此,我认为外国文学是原作。翻译文学是译作,文学翻译是原作向译作转换的过程。也就是外国文学经过文学翻译变成了翻译文学。

用译介学解释下列现象:美国寒山热,庞德英译唐诗,傅东华《飘》专有名词的中国化

当要译介的外来文学、文化与本土主流文学相符合时,译介就容易取得成功。当20世纪50年代当寒山诗进入美国时,美国正盛行禅宗。寒山诗中所包含的禅宗精神正与之契合。寒山本人不羁的形象也受到当时美国垮掉一代人欢迎。这与翻译质量的好坏并无主要关系。这体现了译介学的本质,即译介学不局限于某些语言现象的表达和理解,也不评论翻译质量的好坏,而是把翻译文本,即翻译结果,作为一个

既定的历史事实进行研究,把翻译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现象作为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

而庞德英译唐诗体现了翻译中不同文化的误解和误释。

译介学指出了异化归化这一现象。异化是一种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现象。归化是译语文化屈从于原著文化的现象。我认为译者在翻译时要斟酌这一方法的使用。比如傅译的《飘》,明明典型的西方人名和地名硬让他采用异化手法,译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这是典型的异化

关于“读书”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 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 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 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 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 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 调研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研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研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 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 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 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 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 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 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 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研,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研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 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 仅占17.65%和 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大学尘土飞扬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古旧泛黄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细读,不料,却是这么一本很薄的书,作者余华以近乎冰冷的语调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在我看来并不正常的故事: 主人公福贵曾是一个风光一时的小地主,整天无所事事,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结果一次赌场失利,把家产全部输光,一百多亩地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财产,从此,家道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福贵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从此,他与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着与以前大相庭径的农民生活。 本来这样也没什么,正如家珍说的:“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母亲也安慰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可是祸不单行,福贵上街去给累倒的母亲抓药,却意外被国名党抓去当壮丁,整天在炮弹中穿梭,爬在死人堆里,两年后才得以辗转回到家乡,家乡此时已物是人非,母亲已经离世,但善良的妻子仍在家中等着他,辛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本以为一家人历经磨难,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可好景不长,儿子上小学,因抽血救县长老婆失血过多而死,家珍也应劳累

过度倒下,可怜的大女儿是个哑巴,却命好嫁了个好人,但生孩子是却难产而死,不久女婿也因意外事故死亡,而唯一相依为命的孙子苦根却因多吃豆子噎死……整个家就像在一夜之间被飓风扫过,只留下了福贵一个人和一头名叫福贵的牛…… 借用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他至亲至爱的人,“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是有时侯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 活的重压。在很多人看来,福贵是最有理由死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的确,福贵拥有比别人多更多死去的理由,但他仍然活着,他经历了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无以名状的痛苦,经历了从兴旺的六口之家到孤家寡人,可他仍然活着,和一头和他一样衰老的老牛相互陪伴,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简介: 在1875 到1876 年间, 恩格斯撰写了著名的论文——《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它集中体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导言》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恩格斯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历史的考察, 阐明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及其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大致如下所述。 文艺复兴通过伟大的革命摧毁了中世纪教会的精神枷锁,使近代自然科学冲破宗教的束缚,宣布独立。这就是近代科学的起始点。随后各种自然学科相继出现并发展成熟。 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从此,自然科学家为打破神学的束缚而英勇的战斗。赛尔维特因为发现血液循环,否定了上帝造人的说法而被宗教改革的新派人物加尔文活活烤死。布鲁诺则因坚持宇宙无限、大地运动被天主宗教裁判的那些宗教旧派人物处以火刑。 近代自然科学处于搜集材料阶段,学科之间的联系尚未建立,各学科独立的研究,使思维方法不能冲破经验思维阶段。这是的科学,普遍认为世界时一成不变的。由于缺乏理论思维,科学家又回到神学中。连大科学家牛顿也不能避免,他的“神的第一次推动”假说,成了这一阶段自然科学的终结。 最终打破神学束缚的,不是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康德的星云说打破了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说,用“二律背反”,即矛盾的思维方式,说明“除了永恒的变化着的、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从而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后,地质学证明地球及地球上的植物、动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证明一切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电、磁甚至化学力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而且

大学生读书报告模板

大学生读书报告模板 篇一:大学读书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读书报告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大学》读书报告 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 专业班级物流131 学号学生姓名任课教师余龙进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制 2 3 读后感范文 读《美德书》所想到的 摘要:威廉·贝内特从圣经、哲学、寓言、童话、历史、诗歌、小说等人类文化资源库中精心遴选美德故事汇编成的《美德书》,是一本指导孩子们向善学习的读物。作者把关于美德的故事分为九类: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自律。《美德 4 书》从简单通俗的小故事开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由浅入深、形象地对美德作深入的探索。在《美德书》中,德育内容所依托的是故事化的语言,让孩子在故事中受到感染,从故事中榜样人物的身上习得良好品质。《美德书》展

现了在价值多元的浪潮下对德育的审慎的思考,是对德育本真的坚持和对德育发展道路的追寻。 关键词:《美德书》善道德公德私德 一 德称美,而不称善,此译名与西方哲学相合,也与中国古代的人学不矛盾。中国古人称善者,其实指的人的心地:诚实、厚道、仁慈,有道德,是所谓德善;与西方哲人之称善者,颇异其趣。西方哲人所说的善,是good,是好,又定义为快乐、有利、无害,更抽象为理智、理性、智慧,很明显,是所谓智善。如果把智称为善,德则应称为美。 中国自宋代相传至今的《三字经》,起首即曰:“人之初,性本善”,此处的善只能理解为诚实、厚道,显然不能理解为理智、智慧,初生之儿难言有智慧,说诚实或许还差不太多。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的智慧增长了,却很可能变得愈来愈不诚实、不厚道,甚至愈来愈狡猾、奸诈而更不“善”了,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德与善的矛盾:人之初,性本善;人及长,反不善了。还是西方哲人的称智为善,称德为美更贴切:随着岁月增长,智进美退。 按照西方哲理中的进化论的观点看人类历史,人类的智慧的确是愈来愈“善”了,是进化了,但德呢?人类的德是否也随着进化了呢?历史给出的回答似乎不是这样:人类的德并没有进化,甚至还可以说是愈来愈退化了、丧失了。

关于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书籍阅读的调查报告 关于书籍阅读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话。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的性格成熟起来,敢于直面人生。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普遍的今天,一个人素质的提高仅靠在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 从古至今,喜爱阅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新中国以来,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阅读量和阅读效率也有了一定的上升。 我市市民具体的阅读情况怎样呢?为了解徐州市市民的阅读情况并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本人对书籍阅读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徐州市市民关于书籍阅读的情况,了解徐州市市民在阅读发面存在的问题。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徐州市市民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金在6至80岁之间,其中以大概以40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有阅读能力。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市内随机选择的各街道、居民区随机选择市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市各证券营业点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并填写完整、答案清晰的192份,回收率达96%;四、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0日――――20XX年8月9日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市民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籍的数量及内容等。问卷共向市民提出了15个问题。如下: (1—15为单选题16题为多答题) 性别男女喜欢阅读吗 很喜欢较喜欢一般较不喜欢很不喜欢你最喜欢哪类书 籍 人物传记科普书籍散文诗歌中国古典文学中外名著教 辅书籍或作文选网络小说250页的书你能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15元20元25元35元50你平均一天的阅读时间是多 长 0.5小时以下0.5—1小时1—1.5小时1.5—2小时2小

自然辩证法读书报告

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 姓名:*** 学号:********* 学院:************ 任课老师:*****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 摘要:关于科学精神,国内科学哲学界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将主要对科学精神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探讨, 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为达到科学活动的目标而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体系,科学精神的内涵包括平等、合作、求实、理性、批判、创新。随着科学成就对人类影响力的扩大, 科学的目标不再只是对知识的追求, 还要服务于社会, 因此科学精神的内涵也会不断扩展。本文将仅就科学精神的内涵以及科学精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谈谈个人的认识。 关键词:科学精神;内涵;重要意义 最近几年,科学精神在我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关于科学精神的研究也已成为热点,而且也应当成为热点。因为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的精神价值与它所带来的物质方面的巨大成就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弘扬科学精神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事科学精神,只有了解了什么事科学精神,才能够进一步的讨论起内涵和所带来的重大意义,才能明白弘扬和宣传其价值所在。 研究科学精神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可以让社会从科学精神的角度理解科学家和科学事业。虽然“科学精神”作为一个词语已经得到广泛的流传,但是科学家的行为模式有时候并不被民众所接受和理解,甚至有时,科学家显得不通情理,这恰好是以为科学精神和社会交往准则所产生的差异所致,因此正确理解科学精神也是沟通科学与社会之间的重要纽带。 什么是科学精神 通过阅读资料可以得知,希腊人开了科学精神之先河。他们热爱自由,不肯屈服于暴君,其民主体制年轻而富有活力。他们热爱生活,天性乐观,他们崇尚理性和智慧,热爱真理,对求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忱。他们把自然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的东西加以看待,把自然界看成一个有规律的、其规律可以为人们把握的对象。从而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在人类历史上,是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因素。 科学精神是随着人类在探索自然、社会的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陶冶而成的,是建立在科学思想基础之上,促进科学发展的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科学精神是从事科学活动的主体。科学家所需要遵守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规范, 作为一种独特的规范要求, 它约束科学家的行为准则必须服从于科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在国外关于“科学精神”的研究中,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obert Merton的论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 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 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篇二:读书报告模式及范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大学尘土飞扬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古旧泛黄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细读,不料,却是这么一本很薄的书,作者余华以近乎冰冷的语调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在我看来并不正常的故事: 主人公福贵曾是一个风光一时的小地主,整天无所事事,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结果一次赌场失利,把家产全部输光,一百多亩地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财产,从此,家道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福贵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从此,他与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着与以前大相庭径的农民生活。 本来这样也没什么,正如家珍说的:“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母亲也安慰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可是祸不单行,福贵上街去给累倒的母亲抓药,却意外被国名党抓去当壮丁,整天在炮弹中穿梭,爬在死人堆里,两年后才得以辗转回到家乡,家乡此时已物是人非,母亲已经离世,但善良的妻子仍在家中等着他,辛苦把两

个孩子拉扯大。 本以为一家人历经磨难,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可好景不长,儿子上小学,因抽血救县长老婆失血过多而死,家珍也应劳累过度倒下,可怜的大女儿是个哑巴,却命好嫁了个好人,但生孩子是却难产而死,不久女婿也因意外事故死亡,而唯一相依为命的孙子苦根却因多吃豆子噎死……整个家就像在一夜之间被飓风扫过,只留下了福贵一个人和一头名叫福贵的牛…… 借用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他至亲至爱的人,“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是有时侯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在很多人看来,福贵是最有理由死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的确,福贵拥有比别人多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读书报告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读书报告 科学的历程,我们的在路上 有幸在老师的推荐了下匆匆拜读了吴国盛老先生的《科学的历程》一书,当然这样的书值得收藏,看一遍自然是不够的。自幼喜欢历史的我,对于科学史也是有极大的兴趣。 第一次接触“科学史”这个词还是高中时,听说一位熟人凭借科学史专业的硕士学位考上了公务员进入了科技局工作,世俗的眼光对于这个专业自然是不太看,但是当你走上了科研的这条里,回头看看才会发现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居然踩在那么多人的肩膀上。 研究生报道前,父亲送我折转北京,第一次来北京繁忙中抽的一日空闲,父亲说天安门坐车经过一下就可以了,但是科学技术馆一定要去,因为我即将踏上科研的旅途。我开始认为科技馆就是给小孩子科普的地方,一个准研究生去不合适,但是去了之后发现我们在那里都只是小孩子。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参观,老实说那里参观用三天的时间都不够。就在这一天的时间里面,我们将近一上午的时间用在一楼的华夏之光展厅,那里就是一副生动鲜活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有代表性成就和发展轨迹的情景在线图,从纺织到印染,从建筑到造船,从天文到数学,期中很多的理论基础我还要煞费脑筋的去想一想算一算。在看了郑和宝船的复原模型后我们彻底被折服了,但是大脑中增加更多的不解,为什么近现代我们的科学技术是如此的落后,这个问题一直带到了现在。 吴国盛老前辈是这样论述的,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代继续缓慢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四部集传统科学技术之大成之作的科技名著。但是在清代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即使按照中国传统科技固有的发展模式,其发展速度亦大大减慢。更何况与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相比,老大腐朽的更是一落千丈。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模式的没落的清朝学者,以它们的没落之心,抗拒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技,使得中国人对近代科学的创建者贡献甚微。原有的传统科学技术得不到飞快的发展,对于西方新兴的科技又予以抗击,结果是中国科技大大落后。 人们一般把为什么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问题,等同于为什么中国没能产生出近代欧

关于读书总结报告

关于读书总结报告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双翼,双翼的展翅升腾需要广袤的心空。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虽在课外读了不少的书,今天给大家了关于读书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

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大学生读书报告七篇

大学生读书报告七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小时候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愉快,现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了,自然会有些不高兴,但是,应该用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才会

发现美。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又玩了,又学了,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姓名:徐小剑学号:M060111109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在1875 到1876 年间, 恩格斯撰写了著名的论文——《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它集中体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通过最近对《自然辩证法导言》的阅读,使我对该门课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必将成为我今后探索科学真理中的指导思想。 一、主用内容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他在导言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过程,阐明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而且,很好地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的方向。 二、总体印象和认识 通过这次阅读导言,加深了哲学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我深刻的体会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互相影响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提供实实在在的舞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为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理论的支持。而且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远远超过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加需要将自然辩证思想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并且当前我们推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

大学生读书报告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容: (1)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容,包括作者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 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例: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例: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某年某月某日。篇二:读书报告模式及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 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完整版)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我们都已不陌生,大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至善,如: 上善若水,所谓至善就是要容纳一切,只求给与不求回报,在达到一定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才会有所收获。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而现在的教育大多仅局限于格物、至知,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分数为评判指标就是其外显现象,无视意诚正心,之后的修身就更不必谈了。在我看来,现代大学生有两大弊病: 一是功利化。二是道德败坏。人们追名逐利,比如讨好权利较大的老师,或者如当时的动机不纯。而无益于自身的事却不会浪费时间。功利化的时代吧大学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外界对人才的评判也无暇顾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现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投毒案、泼硫酸等等这些因道德缺失而造成的悲剧不一而足。皆自明也强调了人首先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古人都相信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吁人们加以弘扬。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满足与目前的道德状况,而会不断准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更新到的,达到日日新。 止于至善,那么究竟怎样才达到至善呢?黄鸟知道该栖息在何处,而作为人,又怎样才算达到至善呢,在发扬美德时保持谨慎,做国君

要仁爱,所谓仁者无敌,仁这一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视不无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之所以能使民众拥护,成为民众的榜样,是因为君王能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使百姓得到恩惠。作为臣子要恭敬,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臣子在办事或者言语上不可僭越。做子女的要孝顺,做父母要慈爱,在于他人交往是要讲信用,所有这些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本分的事。而如何达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这就如同学习,首先是态度,态度决定了是否主动钻研学习,然后还要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思想,促使自己不断进行钻研以提升自己的水平。知本。孔子以审理案子为例,做到大畏民志便是知本,在我看来,此处所说的知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本分,审理案件的人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满意,能扬善除恶,第二层含义是要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使真相大白。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寻学问是要穷尽其根本,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 格物的目的是至知。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谓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接触食物而彻底穷尽他的道理,至知就是获得知识。在格物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前人所得的现成答案,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对食物进行探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最终会至知。学习不要仅局限于书本,在书本教授的知识的掌握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直至没有一点疑惑,这就算是获得知识了。要通过已不断的探索以求突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对知识的追不能停歇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科学技术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认识又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让知识变成死水,而是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

自然辨证法读书报告《我们为什么生病》

如何辨证看待疾病存在的合理性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疾病抱着抵触和消极的态度。通过回顾《我们为什么生病》一书,本文从物理环境变化、基因、身体自身缺陷和文化环境变迁的角度,对我们身体中疾病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指出不能盲目地一味消除疾病的症状。通过分析从达尔文医学角度对疾病的终因进行的解释,意在指出不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疾病(包括衰老),医务工作者必须对其辩证地看待,从而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治疗和干预。 【关键词】疾病;进化论;存在合理性;辩证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人类与疾病的斗争虽不是这本书的主旋律,却也一直贯穿始终。作为医学生,我们更多在思考和关注疾病本身,似乎从未关心在更深层面上产生这一切的原因。事实上,倘若能够立足于进化论的角度看待疾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达尔文医学,在某些疾病的处理和诊疗方式上,将会与先前产生极大的不同。 例如,当面对感染伴有贫血的病人,“补铁”似乎是每个医生倾向的选择。然而,达尔文医学的推崇者尼斯和威廉斯却明确告诉我们,从机体管制铁的角度出发,补铁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细菌将会充分利用这些营养,最终致使病人感染加重。从这个角度来说,了解达尔文医学,应当更多成为每位医学工作者的必经之路。 1991年,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尼斯(R. M. Nesse)和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进化论学者威廉斯(G. C. Williams)提出了“达尔文医学”的新概念。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学史家迈尔(E. Mayr)曾将生物学区分为近因和终因两个方面。达尔文医学的倡导者接受迈尔关于生物学近因和终因解释的分类,并认为现代医学只是对疾病做出了近因的解释。他们希望通过研究而对疾病的奥秘做出终因的解释,即为什么进化得如此完善的身体还会生病。[1]最终,这些研究和思考通过《我们为什么生病》一书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无疑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类书籍。开篇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这似乎也是我们的盲区——这样深刻而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何之前从未思考过?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指出的,“对我们这个身体的设计,看来是既有超越一般水平的精确性,又有难以置信的疏忽。好像是宇宙间上帝麾下的那些最高明的设计师在礼拜天把事情交给了一个马虎草率的专门会把饭烧糊的徒弟。”1 那么,究竟存在于我们身上的这些“难以置信的疏忽”,是不是合理的呢?本书试图从多个角度为我们阐释这个问题。 首先,不难想到的是,周遭环境变迁,自然选择帮助我们留下了更多有利于“基因”和生殖的机制,因而很大程度上这其实是机体的自我防御。在漫长的与环境斗争的历史中,人体也逐渐发展完善出了一整套防御体系。发热,这一人尽皆知的抗感染机制,是最好的例证。现今的医生越来越倾向于当体温在38℃以下时不采用药物降温(这一点似乎相较于书中所介绍的“目前只有极少数评价发热作为一种对抗感染的适应性机制研究”2的进步许多),以提供机体自然抵御微生物进攻的时间。疼痛和呕吐腹泻,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种令人不快的体验,但却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措施。呕吐腹泻可以帮助机体尽快排出毒素,这种机制对于远古人类和今人来说同样重要。疼痛的感觉对于人体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疼痛可以使人迅速远离伤害源,同时疼痛的记忆也可以帮助人体避免再次接触伤害源。在这一层面上,盲目的制止这一系列不舒适的行为是愚蠢的。 1我们为什么生病. (美)尼斯(Nesse, R. M. ),(美)威廉斯(Williams, G. C. ) 著;易凡,禹宽平译. 海口:海口出版社,2009.5:4-5 2我们为什么生病. (美)尼斯(Nesse, R. M. ),(美)威廉斯(Williams, G. C. ) 著;易凡,禹宽平译. 海口:海口出版社,2009.5:27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模板

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题目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提交日期二○年月

The Effect Of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On The System Design Major Subject: Software Engineering Advisor: ××× By ××× Zhejiang University, P.R. China 2009

摘要 本文重点探讨了软件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软件需求问题。软件开发人员及用户往往容易忽略沟通的重要性,导致软件开发出来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造成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还使软件性能深受影响。所以在软件开发前期对软件需求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软件需求工程的角度并具体从软件需求开发、软件需求管理来阐述需求分析在系统设计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软件需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 the important problem in software development——requirements analysis. Developer and user always ignore the communication, it causes directly the software does not meet the good demands of the user ,and cost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Moreover, it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ftware. So,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is important in the early time of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s influence on the system design from requirements develop, requirement management, requirement program. Keywords:software requirement, requirement analysis, system design

数学读书报告范文

数学读书报告范文 转眼间,数学分析又接近尾声,我不禁问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对数学有没有更高一层的认识,希望通过这次的总结能对以后学习数学乃至将来运用数学提供帮助。 我对数学分析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引子 大体上讲,数学分析就是研究实数范围内微分和积分的数学分支。它是在极限理论基础上,以定义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为讨论对象的一门数学专业基础课。追溯历史,早在17世纪,Newton和Lebniz 就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当时是出于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不过,那时的理论很不完善,诸如“无穷小”之类的概念根本没有严格的定义,由此引发出许多问题和矛盾。 后来,Cauchy和Weierstrass等人引入严格的分析语言,为分析学奠定了牢固的根基。他们的工作已经成为经典,成为数学系本科生的入门知识。 二、对书中部分章节的宏观理解 1.实数集与函数 书中以无限小数来引出实数的概念,便于初学者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有限小数也表示成无限小数的形式,由此,实数与无限小数之间构成一种对应。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

第二节中重点介绍了三角形不等式。需要强调的是,这一不等式贯穿整个数学分析课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在高年级课程中,我们会学习《泛函分析》。正如三角形不等式在数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Minkowski不等式是泛函分析中一系列讨论的出发点。 此版本的《数学分析》中的极限理论是建立在确界原理之上的。 所谓确界原理是说:任一非空有界数集若有上界,则必有上确界。对于下确界有类似的结论。 注:它是实数连续性的体现。 2.数列极限 定理2.8是判定数列发散的有力工具。 Cauchy收敛准则给出了数列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它的优点在于:无需借助数列以外的数,只要根据数列自身的特性就可以鉴别其敛散性。注:它也是实数连续性的体现。 3.关于第三章中的“等价无穷小” 在计算函数极限时,采用“等价无穷小”替换往往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但不可滥用。可归纳为“乘除可用,加减慎用”。 4.关于函数的连续性与一致连续性 后者是比前者更强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一致连续性中的N只与那个任给的小正数有关,与自变量x的位置无关。 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所谓的一致连续性定理给出,不再赘述。 5.关于微分中值定理

关于读书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

关于读书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上下载,更少的是与同学之间交流;对设立优秀图书推荐榜感兴趣和一般持平;大多数喜欢读书讲座,主题读书。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每个人对不同的事物的喜爱,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她对这件事做的好坏程度。我班同学对读书活动大多都是兴趣缺缺,每次活动都要再三提醒,但还是有人不配合,提倡读课外书,看一些可增长见识的读物,但大家的目光仅仅在课本上,对此类活动兴趣不大,这有时候让活动很难进行下去。大家认为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享受,但在日常生活中,又总是被琐事,游戏,逛街,作业等事情所诱惑,做不到每天翻翻课外书。读书没有合理的读书计划或有读书计划但不能坚持。有些同学觉得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和精力去读书,有些同学觉得还有很多别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学习,大部分的同学玩电子游戏或上网娱乐。读书功利性,多数同学为应付准备作业或考试而读书。对于读书的目的,虽然大家选的是享受,但这仅限于课外读物。这就造成了大家忘了读书的初衷: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但现在却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认为只要能让你开心,长见识,明事理的读书就都是真正的读书。 所以,现在想要继续把活动办下去,就应该首先让大家建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我知道大家都想学习一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考试类和小说等书籍来阅读,因为这些书可能很快显示出效果或者比较有意思,“学以致用”这本没错。但为什么学了都一定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呢?我们对待阅读

不应该太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确的阅读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哪怕每天读一篇散文,读一首诗,或者读几句话也行,只要养成习惯,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在专业知识书籍阅读的同时,追求一下精神阅读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其次采取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并不是读过就算了,这样对我们没多大作用。在阅读时尽量做笔记,在书上批注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如果再写一遍,效果会更好。而且这会增加你对它的兴趣。前提条件有了,活动的形式可以更加的广泛,随意。比如:全班组织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写100——200字的感想,要求内容在精不在多;每周抽出一个晚上集体讨论半小时,不限题材,目的主要是了解到知识,掌握到技巧即可;班委联系有口才,有见识的老师讲讲所见所闻,办个读书讲座等等。 半年的读书活动的举办,让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受益了。但举办时,活动进展的不是很好,活动办的形式有些单一,有些人不配合,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去准备,配合班委的工作。我班的活动大多数是交流想法,推荐书;目的是锻炼口才,资源共享,同时监督同学们是否看书了。开展活动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经过努力都解决了,如同学不配合,冷场了,班委上去起带头作用,活络气氛。注重同学们的自主读书意愿,增强同学们对各类图书的了解;可以是问答比赛,辩论赛或是网上交流的形式,以自己的读书故事或者主人公的故事作为主线来交流;可以是座谈会,任意的交流;也可以是讲座的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