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诫子书

诫子书

诫子书
诫子书

诫子书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其问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成为后代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论证推理有初步了解。应根据实际,不宜往深处挖掘。

三、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诗词意思。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汲取精神养料,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殷殷(yīnyīn)期盼之情。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词句翻译、课文背诵、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学习难点:

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理清逻辑层次。

五、教法、学法

讲授法、点拨法、练习法

六、学习准备

多媒体、工具书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诸葛亮相关视频,请同学说说他是谁?

(2)介绍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二)朗读课文

(1)解题

《诫子书》中“戒”告诫、劝勉;“书”书信。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诫子书的录音

(3)标注生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指定同学朗读,其余学生评价,然后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目的是什么?告诫儿子要注意哪些事情?

诸葛亮在文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淫慢”险躁”。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节俭惜时,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疏通整篇课文的文意(包括重点字词解释)

(3)要求学生记录下重点字词和整篇文章的翻译。

(四)作业

(1)抄写诫子书的原文及其对应的翻译文。以句号为单位,一行古文,另一行翻译。

(2)读熟课文原文,尝试背诵。

九、板书设计

诫子书

1.作者介绍

2.生字词

3.精彩重要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精彩句子

4、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赏析精彩妙点,了解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2、理解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悟。

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和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理清逻辑层次。

三、教学过程

1.回顾学习内容,请同学齐声朗读戒子书原文和解释。

回答问题:

(1)本文是什么文体?论点是什么?

议论文,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3)文言知识(检测实词虚词掌握)

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懈怠今:速度低、缓慢)

险躁则不能冶性(古:修养今:治理)

意与日去(古:日子、岁月今:白天)

一词多义:

行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学夫学须静也(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行走)非志无以成学(学业)

2、本文文章结构

第一、二句: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

第三句:从立志求学的角度谈完成学业、增长才干。正面学习

第四句:从修身做人的角度谈“淫慢”“险燥”的坏处。反面做人

第五句:从惜时方面勉励儿子努力进取。

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总结:本文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儿子的品德。

回答问题:

(1)说说本文为了论证论点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反对比论证法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从哪句话得出(小组讨论)?

A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这些句子多用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本文句式整齐,多用对偶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记忆。文章语言简明,用意深刻。“双重否定”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作者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举例说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对偶句: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

3.怎么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指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薄”。只有做到“淡薄”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身养性了。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句式和语言特点

想一想:

品行高尚的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论点句)。

志存高远的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千古名句、“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博学多才的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苦学和成才关系: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珍惜时间的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业:

1、你喜欢里面的哪些句子?说明理由?

2、有没有其他关于淡泊、立志、惜时的名句,请每项写2句名言?

淡泊: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立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惜时: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2)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原文加拼音及译文版

jièzǐshū 《诫子书》 zhūgěliàng 诸葛亮 fūjūn zǐzhīxíng jìng yǐxiūshēn jiǎn yǐyǎng d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fēi dàn bówúyǐmíng zhìfēi níng jìng wúyǐzhìyuǎn fūxu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xūjìng yěcái xūxuéyěfēi xuéwúyǐguǎng cái fēi zhì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wúyǐchéng xuéyín màn zébùnéng lìjīng xiǎn zào zébùn éng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zhìxìng nián yǔshíchíyìyǔrìqùsuìchéng kūluò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duōbùjiēshìbēi shǒu qióng lújiāng fùhéjí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

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6 诫子书

16 诫子书 导入一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是谁?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导入二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三国演义》中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

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导入三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 收获!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1.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诫子书概况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注释 淡泊:不追求名利。 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鉴赏提示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文章思想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Ⅰ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字词与全文翻译

15 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字词: 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原文指淡泊宁静) 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以观沧海”“以塞忠谏之路”) 5.之:的,助词。 6.养德:培养品德。 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恬淡。泊,安静,恬静。 8.宁:宁静,安定。 9.远:远大目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0.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以:同样表目的) 11.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志,(坚定不移的)志向。 12.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13.广才:增长才干。(名词活用作动词) 广,增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才:才干(名词) 14.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15.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17.能:能够。 18.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19.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年:年纪。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0.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 21.遂:最终,终于。 22.日;岁月。原指太阳。这里指消失。 2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本指树叶凋落) 24.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承接。世,社会。 25.守:困守。 26.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7.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将,连词,又。复,又;再。何,怎么。及,来得及。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又怎么来得及呢? 【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澹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指安静,

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须:必要、一定要。广:使……增广。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过度懈怠。淫:过度。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年: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光。驰:疾行、增长。日:时间、时光、季节。意:意志。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 【赏析】 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

诫子书

《诫子书》复习题 (①背诵并默写全文。②注意方框内字的写法。③会注释划横线的字。④要会翻译所有的句子。⑤注意节奏。按①--⑤对照检查学习。特别重要的文章,资料要全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何及!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的及! 1.《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5)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 (6)全文围绕“,”这句话展开议论的。(中心论点)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5.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 “志”与“学”关系的理解: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字词: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指有才德的人。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原文指淡泊宁静)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以观沧海”“以塞忠谏之路”)之:的,助词。养德:培养品德。 译文: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字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恬淡。泊,安静,恬静。宁:宁静,安定。远:远大目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志,(坚定不移的)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字词: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字词:广才:增长才干。(名词活用作动词)广,增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才:才干(名词)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以:同样表目的) 译文: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字词:.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能:能够。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字词:.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年:年纪。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日;岁月。原指太阳。这里指消失。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原文: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字词:遂:最终,终于。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本指树叶凋落)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承接。世,社会。 译文:最终像枯枝落叶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原文: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字词:.守:困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将,连词,又。复,又;再。何,怎么。及,来得及。 译文: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优秀教案范文二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优秀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 (板书<诫子书>) 【课件第一页】 明确目标【课件第二页】 作者及背景介绍。 1.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2.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 多层次朗读【课件第三页】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6、《诫子书》知识梳理

16、《诫子书》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你以前听过他的小故事,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 二、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关键字词 1、夫静淡泊无以明志致远 2、广才淫慢淫慢励精励险躁险躁 3、治性治年与时驰驰意与日去枯落 4、多不接世穷庐将复何及 四、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 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最新《诫子书》教案 (2)

16诫子书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诵读积累法、精读探究法。 学生 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诫子书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句梳理 1.读音:夫(fú) 淫慢(yín) 遂(suì)成枯落 2.一词多义: 学: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问学业 3.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增长 (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文意理解: 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 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 填空: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完整版诫子书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姓名:_______ 班级: 一、填空 《诫子书》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_ 、 三国时国_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 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戒的意思是、书的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⑶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⑸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 (7悲守穷庐(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 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六、课内阅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原文默写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 ,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复何及。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通用)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2、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

诫子书知识点学习资料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句梳理 1.读音:夫(fú) 淫慢(yín) 遂(suì)成枯落 2.一词多义: 学: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问学业 3.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增长 (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文意理解: 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 填空: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俭以养德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3、注释 ⑴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行:操守、品德。 ⑶淡(dàn)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放纵懈怠。慢:懈怠。淫,放纵。 ⑻励精:振奋精神。 ⑼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⑽治性:修养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岁月。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⒂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⒃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 ⒅意与岁去:意:意志 [19]俭以养德: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0]枯落:凋落,衰残。

诫子书

《诫子书》练习 一:解释下列字词含义: 《1》淫慢则不能励精意与日去 《2》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填上序号1、因为 2,用 3、用来 4。凭借 5、来 楚人以晏子短吾欲辱之,何以也? 静以修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非学无以广才 《3》一词多义 行: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意:意与日去宾客意少舒 《4》翻译: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二:课文内容理解 思考;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告诉他儿子什么? “夫君子之行……非宁静无以致远”作者于篇首开宗明义,告诫子孙首先要,因为“德”是做人之基。那么如何立德呢?即“静”与“”,因为只有思想清净了,然后才能心情安宁,思考周密,坚定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夫学须静也……险躁则不能治性”接着又阐发了和之间的关系,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

的过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淫慢”与“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 “年与时驰……将复何及”在篇末,又叮咛年华易逝,要。 小结:本文着重从和方面进行了论述。告诉他的儿子要。 练习研悟 1、解释加横线字词含义:(每空一分,共5分)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君子之行 淫慢则不能励精多不接世 2、翻译(3分)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分)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 展示提升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为什么? (1)静以修身(2)俭以养德(3)非澹薄无以明志(4)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1)………………(2)………………. (1)要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2)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3)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 (4)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2. 品行、学习、志向讲:要宁静、淡泊、及早努力。还将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论述。 3. 用意是:表现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4.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 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诸葛亮《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 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创作背景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诫子书鉴赏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 “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

16 诫子书

16诫子书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他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著作有《诸葛亮集》.

本文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务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家信告诫诸葛瞻.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 俭.以养德( ) 非淡泊 ..无以明志(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遂.成枯落( ) 悲守穷庐.( )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古今异义 (1)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险要) (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 一词多义

《诫子书》知识梳理

《诫子书》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巧布八阵图、舌战群儒、三气周瑜、木牛流马、火烧藤甲军、锦囊妙计、三顾茅庐、 关于诸葛亮的俗语 1、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3、一个诸葛亮,稳坐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 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7、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死孔明吓走活仲达 有关诸葛亮和三国的成语: 不求闻达闭门思过初出茅庐淡泊明志鞠躬尽瘁 既生瑜何生亮俭以养德计日而待集思广益开诚布公L 三顾茅庐三足鼎立死而后已妄自菲薄欲擒故纵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 烦一作:频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关键字词 夫( ) 静( ) 淡泊( ) 无以(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