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面试资料整理

面试资料整理

:第一印象很重要,作为刚入职的新人,和单位的人都不熟悉,请谈谈如何做可以给单位的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第一印象很重要,它会像一个印记一样印在别人脑海里。所以,能否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决定着与他人交往的成功与否。对于刚入职的新人,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争取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

第一,仪表端庄干净。仪表是职业形象的基本外在特征,端庄干净的仪表会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初到工作单位,我会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衣服不一定讲究高档、时髦、追求名牌,但要符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现实身份,做到干净整齐,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第二,举止谦虚大方。作为新人,待人接物时要谦卑,不自命不凡、不自高自大,同时要自信大方,不小气局促。另外,也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符合单位的形象和要求,做一名稳重踏实的工作人员。

第三,工作认真勤恳。自觉遵守单位的作息时间和其他规章制度,讲求信用。在工作岗位上从小事做起,不以事小而不为,注意小节,不因小而失大。对一些工作上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会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的好方法、好经验。

总而言之,良好的第一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它具有暂时性和表浅性的特征,但是它有利于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单位站稳脚跟,把自己尽快融于集体当中。当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良好的第一印象,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更应当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以自己良好的内在品质,正直的为人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去建立更高层次且长期的良好印象。

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和要求,针对基层公务员日常工作状态,采取暗访的方式进行集中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公务员在单位上班时不作为,有的打牌,有的玩游戏。针对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的这种“庸懒散”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公务员日常工作中出现“庸、懒、散”的现象,不仅损害机关单位的良好形象,而且影响机关单位的办事效率,严重败坏党纪党风。在我看来“庸、懒、散”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长期以来公务员队伍工作水准平庸,形式主义盛行,部分公务员缺失服务意识,工作热情不高,甚至滋生“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和不干都一样”的负面情绪,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

二是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办事流程复杂,导致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三是监督渠道不通畅。一直以来,“打击慵懒散”的风暴重在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管,这种监管人治色彩浓,短期效果明显,但缺少持久效应,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要根治“慵懒散”现象,就必须下大力气,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党的执政之基,彻底转变不正之风。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继续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

第二,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明确职责,简化办事流程,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公职人员的工作热情。

第三,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部门要行动起来,强化内部机制监督,鼓励社会媒体和群众监督举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共同打击“慵懒散”现象。

第四,全面贯彻落实问责机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敢啃硬骨头,必要时刻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下机构考察时谈到:“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针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热点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在同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村民座谈时,群众纷纷给村干部带领大家致富点赞。习近平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习总书记强调“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习总书记这简单的一句话,再次传递百姓“口碑”是评判干部的真正标准,是检验干部好坏的“试金石”,可以说,百姓的“口碑”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政绩。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类的综合分析能力题目,明确了干部评价的标准由谁来定,通过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凸显分析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期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在日后明确如何让老百姓的发言权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答案】

总书记在基层考察调研时着力强调“群众说了算”的干部评价标准,对于地方各级干部来说,这是一种形势倒逼,更是一种明确信号。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百姓心为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做到为官有为,实干有为。在过去部分地方、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唯上不唯下”的现象,过分重视上级领导轻视基层群众,群众的发言权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群众的心声被埋没。部分领导干部对群众诉求置之不理,究其原因是老百姓对干部的考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明确了领导干部的考评依据,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领导干部必然要以“公仆”的姿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员干部的“服务质量”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没有监督的权力,最易产生权力任性与权力腐败,百姓作为对领导干部最直接的监督力量,能够清晰、明确地看到他们为百姓做了哪些事儿,哪些是实干的,哪些是“面子”上的。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怎么样,百姓可谓一目了然。在百姓“雪亮”的目光监督下,是你想任性也无路为之,更何况是百姓口碑不过关,必然会“前途未卜”。

而我们的干部要成为百姓口中的好干部,实现基层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考评影响,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多听群众意见,能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急难盼怨问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谋划,站在群众立场分析解决问题。要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努力地使我们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利益,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的民生难题。

其次,领导干部要走访调研,主动倾听民声是一方面,同时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多让群众参与其中,汲取群众智慧,以公开透明赢得群众信任,打造“阳光型”干部。通过创新基层民主方式,发挥民间组织作用,建立阳光政务平台征集网民意见等方式,扩大公民参与、畅通表达渠道。

最后,也是要多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展示工作亮点,面对干得好、能力强,群众自然会给出高分,而面对工作无所作为,不求上进的慵懒散干部,群众只会给予差评。

综上所述,要更好的运用百姓“口碑”这块试金石,从制度上规定百姓“口碑”的分量,在干部考核任免时,要多听听百姓的声音,百姓评价不好的干部就不应考虑。要建立“下岗”机制,百姓口碑不好的领导干部,就应下岗。干部好不好,百姓说了算,百姓“口碑”好,干部才是真的好。如此,才是让更多为民办事的官员服务大众。

有人说,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参考答案】

这句话意思是说最可悲之处不在于贫穷,而在于过分的欲望;最富有之处不在于拥有了天下的财富,而是知道珍惜现在所有,意在告诫世人,做人要知足常乐,学会珍惜。

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虽然张大民生活不富裕,一家几口人挤在小小的房子里,甚至于自己的床中间还有一棵树在抢占床位,但是他们安贫乐道,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甚至于在这小小的空间里迎来了自己儿子的降生。反观普希金的小说《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当金鱼提出报恩,可以满足渔夫和其妻的愿望之时,第一次老太太希望拥有一只新的木盆,于是一只崭新的木盆便出现在了他们面前;第二次老太太希望拥有一座木房子,于是一座拥有敞亮房间、砖砌白色烟囱、橡木材质大门的木房子便出现了;第三次老太太希望自己成为世袭的贵妇,于是身着名贵黑貂皮坎肩、头戴锦绣头饰、脖子围满珍珠、双手嵌戴满金戒指、脚蹬红皮靴子、奴仆成群的贵妇便出现在渔夫眼前;第四次老太太希望自己能成为自由自在的女皇,于是穿着华丽、奴仆成群、侍卫环绕、威严无比的女皇便出现在了渔夫面前;拥有这一切之后老太太仍然不知满足,以致希望成为海上霸王并让金鱼来伺候自己,结果终因自己的贪得无厌,最终一无所有,生活回归以前,面前仍是破泥棚、破木盆。这个寓言故事便告诉我们,做人要知足常乐,不能过于贪婪,否则到头来一无所有。

作为公职人员,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守住清贫、抵住诱惑、耐住寂寞,摒弃个人私利,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做到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时刻情系人民,心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解疾苦,坚决与贪得无厌、利欲熏心、贪污受贿等行为划清界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今年,“平安中国”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层面来提出,第一次明确作为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来追求,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主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民众关注的新议题。请谈谈你对“平安中国”的理解。

没有平安,便没有幸福生活;没有平安,便会心神不宁;没有平安,也无法描摹美丽未来。对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平安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高度重视“平安中国”是政府的又一明智之举。

“平安中国”的实质不在于“平安”本身,而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运行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然带来空前的社会变革,特别是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多样多发,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屡遭破坏等等。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现实需要。

因此,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必须自觉地把“平安中国”建设,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中来谋划,把工作触角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延伸到维护国家安全等各个领域,推动政法综治工作从打击、防范、管控到服务、管理、建设等各个环节的转变。同时,各级政法综治部门要牢固树立富民与安民共进的理念,自觉地把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不断扩大社会服务领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传统的综治维稳与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各项工作相结合,确保平安建设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富裕、更美好的生活。

总之,只有全方位地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请谈谈你对党中央:“两学一做”精神的理解。

【参考答案】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心用力,抓细抓实,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逃避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主要是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抓好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整改,推动党的作风不断好转。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针对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普通党员的不同情况作出安排。要给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教育留出空间,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

【题目】习近平总书记说: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梦想、理想及目标是个人、民族、国家奋斗的方向。梦想是美好的,实现梦想的路在我们的脚下,等着我们一步步前进。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对于个人而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奇迹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只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梦想的实现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实现的。每个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要幻想不劳而获,也不要抱怨不公平。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真的掉馅饼,也只会发生在有充分准备、不断努力积累的人身上。只有通过不断的劳动取得的收获才是可靠的。

第二,对于整个国家而言,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也一定是会实现的。但是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阐述的,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前提。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最。同时,实现中国梦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力量,必须汇聚亿万人民共同的梦想等。

总之,小到个人的梦想,大到整个国家的梦想,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懈地追求,梦想才会更加贴近现实,更快照进现实。

某市政府将政府文件放在网上来征求群众意见,然而群众提出的意见很少。你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可以直接触及民意,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但是,面对政府在网上征集意见,群众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提的意见很少,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反映意见。网络具有传播快的特点,但是网络并不意味着能一“呼”百应。在网上征集意见对普通百生而言是一个新兴事物,对于基层民众更是可望不可及。加之地方政府宣传不到位,导致许多市民根本“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反映意见”,无法积极参与。

第二,担心征求意见只是走过场。当下,不少走过场的听证会“伤透”了公众的心,让群众不相信政府是在诚心诚意征求意见,而把征求意见看成作秀、走形式。群众会认为这些文件都是政府部门定的,征求意见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形成一种“说了也白说”的惯性思维。

第三,文件内容与公众生活关系不密切。某些地方政府的文件内容,比如,关于企业管理规定,关于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等文件,与公众生活关系不密切,加之行文晦涩难懂,又涉及太多的专业性和原则性的内容,普通市民没有发挥余地,减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

第四,公民意识淡薄。部分群众存在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大多群众对于征求意见的内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时,才会去关注。没有把公共议题当成为社会、为大家谋福利的好事,缺乏参与公共议题的意识。

为此,政府应该通过网络征求民意在事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宣传,拓宽征集意见的渠道,不仅让群众普遍知晓此事,更应让群众知晓通过什么途径表达意见。同时,还需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认真倾听普通百姓的心声。我相信,带着诚意和决心的举动一定会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任。

现在年轻人清明节都喜欢出游或待在家里,不愿意参加清明祭祀活动,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清雅深沉、诗意浓郁的节日,祭祀习俗一直被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现在的年轻人清明节的风俗较冷漠,清明节喜欢出去旅游或待在家中,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尊重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明节意味着一种尊重生命的仪式,其主要内涵在于向己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思念与敬意,在祭奠先祖的同时,追忆过去,使人们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祭拜祖先。孝敬老人,敬重祖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应该发扬光太。”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清明节,其全部意义不仅仅是祭祀,还包含踏青、春游的内容。寄托哀思不拘泥于形式;让生活充满鲜活的色彩,毕竟也是先人对后人的希項所在《并且,现在社会五花八门、古怪、庸俗的祭奠方式散落在不少墓地前,“笔记本电脑”、各款“手机”、各种“冥币”、“麻将”,在公墓外的一些摊位上,“奔驰轿车”“豪华别墅”也都明码标价,给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

年轻人不愿参加祭祀活动,一方面是因为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多数都知道屈原,可没有几个知道介子推,对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加速转型期,带薪休假制度还不是特别完善,很多企业都没有落实,民众休假的权利没有得到保证,因此很多民众利用国家法定假日在家休息或出门旅游,以放松日常工作的劳累。

因此,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应得到大力的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清明文明祭祀活动,并且应该注重其核心价值,而不能拘泥于民情中负面的表象。同时,健全带薪休假制度保证群众的休假权利,让民众在法定假日中能有心思和心情去干该干的事情。

走在路上,坐在车里,大家都是低头摆弄手机的“低头族”,可有人却因此失去了生命。对此你怎么看?

【热点背景】

走在路上,坐在车里,大家都是低头摆弄手机的“低头族”,可有人却因此失去了生命。2015年12月29日晚,28岁的王某一边玩手机,一边在浙江温州平阳县鳌江镇厚垟村的河边散步。厚垟村四周河流环绕,村民沿岸而居。她经过的河道约四五米宽,水面距离路面不足1米,周遭都没有栏杆阻隔。因为水质不错,村民们平时都在河边洗衣服。因为她一直在看手机,没注意到河,一下掉了进去,再也没上来。【参考解析】

一条鲜活的生命消逝了,留下了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仅仅是因为低头玩手机而不看路,就酿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更何况,类似的悲剧并非一起,有“低头族”被车撞身亡,有“低头族”坠落而亡,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充当低头族之后,那么出现坠河而亡的悲剧就不可避免,这不是第一例,也必然不是最后一例,但能否吸取教训,是大家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自从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移动互联又让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之后,低头玩手机就成为一种社会病。低头族则指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人。长期低头的人危害性在于多个方面,身体层面则是容易导致近视、颈椎和腰椎等部分出现病患;心理的层面则是,低头族其实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家人聚会,子孙们难得回家看望一下父母,却因为玩手机而让场面变得冷清,父母想说说“废话”都无人听;朋友相聚,给大家当面交流提供了机会,可是手机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最终演变为“无言的结局”。即便是夫妻之间,下班之后或者睡在床上,两人之间交流和谈话的时间越来越少,彼此各自刷微博、聊QQ、发微信、玩游戏,“低头”之后就是越来越严重的沉默。

因而,若不摆脱手机依赖并改变“低头”的恶习,那么低头坠落的悲剧就无可避免,若是不能改变时下这种冷漠麻木的状态,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渐行渐远,每个人都如同“套子人”一样,难以在人际交流之中找到幸福。低头族坠河溺亡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每个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因而在为坠河悲剧而扼腕叹息之时,更要从自身开始进行反思,采取措施摆脱手机依赖,才能在抬头之余发现“路边的风景之美”。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青年学子的寄语中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对于“文化自信”你是怎样理解的?

“文化”彰显的是一种民族精神,而“自信”则源于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自觉和自识。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而青年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首先就要保持一种“文化自信”的民族心态。这也是习主席对青年学子多次提出此寄语的用意所在。

首先,“自信”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中国著名的圣哲先师——孔子,目前仍以2565岁高龄“周游列国”,担当起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使者。1 0年间,全球已有12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在孔子学院的辐射和带动下,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多人,美、英、法、日、韩等43个国家已将汉语教学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

其次,“自信”源于国际间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从法国到俄罗斯,从西班牙到澳大利亚,众多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这历史悠久,神秘而伟大的东方国度,只为奔赴一场场文化的盛会。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些世界性盛会让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使民族前进的每一个印迹都闪耀着文化的光芒。

在价值体系多元化的今天,若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就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让青年人迸发出鲜活的文化动力,构建充实、富有张力的民族精神文化体系,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新潮流。

你认为你适合这个岗位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各位考官,我报考这个岗位不是出于冲动,而是基于自身的深刻剖析及对岗位熟知的基础上报考的。我相信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状态融入这个单位,适应岗位需求。

首先,我的专业是公共管理,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大学学习的课程有公共管理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公共政策分析等。这些与工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我非常热爱这一专业,希望在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学以致用,不断历练自己。

其次,工商工作强调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我自己是一名党员,曾经在校团委实习过,负责学生工作。工商工作从本质上讲是服务全社会的经济发展,我在以往培养的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依法办事的原则都是我报考本岗位的素质基础。

最后,我的父亲也从事工商系统的工作,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份工作给他带来的事业成就感和实现自我的价值感,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他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同样也教会了我在选择职业时,应该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点,并热爱自已选择的事业。我相信我的选择,我也期望通过我的努力能离梦想越来越近。

你把一个重要文件交给领导,但领导说没有收到,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我把文件交给领导,领导说没有收到,这个时候我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文件,交给领导,具体我会这样做:

首先,我会回顾最近几天自已的工作流程,仔细想想是否真的把文件交给了领导,如果没有,我会马上找到文件,立即交给领导,并乱向领导表示歉意。

其次,领导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所以很有可能我将文件交给了领导,但是领导忘记了,这个时候我会经领导同意后与领导秘书在领导的办公室寻我文件。

再次,如果没有找到,我会回忆将文件放到了什么位置,询问进过领导办公室的同事,看是否有人误将文件拿走。如果还是找不到,而这份重要文件有备份,我会马上将备份文件交给领导;如果没有备份我会在办公电脑中找到这份文件的电子档,重新打印好,交给领导。

当然,如果没有备份文件,也没有找到上交过的文件,我会重新整理相关资料,想尽各种办法补做这份文件,争取尽快将文件交给领导。

这件事情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工作不够认真谨慎,我会对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对于自己的工作失误向领导道歉,并巨吸取教训,在令后的工作中,对于一些文件养成备份的习惯,重要文件一定要亲自交到领导的手中并做好工作记录,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允许再有一丝失误,争取以后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工作。

中国人现在求变、求快,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现在中国人求变、求快,对于这种现象要辩证地分析,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有追求才有发展的动力。求变和求快中的“求”代表着追求、梦想、目标。人的起点高低也许不同,但是起点低并不代表终点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人生的幸福就在于追求的过程之中,一个人有了梦想和追求,才能不断地去努力整个民族有了梦想和追求,才能奋发有为,不断努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每一代中国人都怀揣着梦想,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在追求与探索中,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才有了社会的高速发展,才有了中同由弱国到强国的蜕变。

第二,“求变”代表着变化、革新、创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更加依赖技术的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竞争的核心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创新力是竞争的制高点。谁占据了创新力这一竞争的制高点,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求快”中的“快”代表着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要把握好速度与节奏,不断地与时俱进。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四,在求快、求变的发展中,也有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出现。一方面,在个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程中,出规了一些自私自利、道德滑坡的现象。另一方面,求快的同时,也极易造成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可是高素质人才却更愿意去城市发展。请谈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参考答案】

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才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素质人才是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当下,基层人才匮乏是农村地区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一些农村年轻人通过大学“鲤鱼跃龙门”后,从此远离农门,甚至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也大多不愿返乡,同时外来引进人才也存在虽身在农村,却心系城市的现象,人才流失,难留人等问题凸显。这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因此,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人才奇缺的问题,注重培养、引进新农村建设人才,破解新农村建设的难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引导和鼓励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在属地当村官。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当“村官”,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通过农村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机遇吸引大学毕业生。从而选拔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村官”,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积极引导大学生下乡创业。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大力进行“人才反哺”。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政府应在就业、资金、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村委会任职或是从事支农、支教和参与扶贫工作,并将其与公务员录用、学习深造挂钩。政府还应为下乡创业的大学生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大学生能够安心扎根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洪流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

三是通过项目和服务吸引人才。进行项目招标,通过有实力的科研单位或企业承担农业发展项目和农村建设项目,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三农”工作;突出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将各项工作和支农项目责任落实到人,通过重用高素质人才,激发人才的最大潜能。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制约因素,通过优质的配套服务来吸纳各方高技术人才,如协调解决人才家属就业、如下等问题。从而让以前来了又走的“候鸟”变成来了不走的“留鸟”。

总之,要破解农村留人难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解决好高素质人才关心、顾虑的问题,通过待遇提高、平台拓宽、环境改善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XX市出台禁止在公交车上吃东西这一行为,违者罚款100元或给予严重警告,对此怎么看。

【题型】综合分析题型-公共政策

【参考要点】

1、公交车“禁食令”的出台能够有效解决车厢污染、乘客纠纷,也能够避免乘客受到伤害,但这样的处罚措施是有待商榷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分析“禁食令”的积极意义及实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确实能保证公交车的清洁与卫生但是过于强硬并且干涉了公民的饮食的自由。

3、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出台相关细化规定及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等方面。

【参考答案】

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为群众提供着出行的便利,它既是城市宣传的窗口,也为外来人员展示着城市的魅力。某市出台的“禁食令”确实可以减少乘客在公交车用餐后留下的垃圾,也能减少对其他乘客的影响,但真正具体实施起来恐怕会有困难。良好的乘车环境,主要靠市民的个人素质和自觉性,不在公交车上吃东西只是文明乘车的一个方面,“禁食令”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对于公交车“禁食令”的出发点我们应该予以肯定,它旨在于为给群众提供一个更好的乘车环境。这项规定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保证公交车的整洁与卫生,有效避免因为吃东西而出现的乘客之间的纠纷,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乘客在使用竹签、筷子等餐具进餐时,遇到急刹车所带来的伤害。但是仅仅用罚款100元或给予严重警告的处罚措施来进行规范的话未免显得有些不妥。首先,在车上吃东西的主要是上班族,由于时间紧张很少有人有单独吃早餐的时间,如果统统采取罚款来处罚,未免有些不近人情,过于绝对。其次,公交车上吃东西的现象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问题,道德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强制性的规定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反倒容易引起群众质疑。再次,如果真要执行“禁食令”,也应使规定更加人性化。譬如在婴儿、孕妇以及服药的病人需要喝水时,我们应特殊考虑;低血糖病人犯病需要适时进食甜食补充体力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最后,对于罚款的收缴额度、保存及使用情况,严重警告的效力情况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以及这样的处罚措施能否得到很好的效果也需要去检验。

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我认为:首先,加强对于此项政策的宣传力度及公交车进食危害的宣传,使群众在思想上有个正确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原本的观念;其次,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细化规定,对公交车上出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说明并对罚款的收缴、保存及使用情况做出明确规定,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最后,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这需要司机或乘务员的严格执行,以确保“禁食令”的执行效果,公交公司也可与交管部门合作,对公交车上吃东西的行为进行适当曝光,以更好地约束乘客的行为。总之,维护公共交通的卫生整洁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踊跃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共交通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便利。

近日,广东肇庆学院大二女生沈霞妹在父亲去世后,将为父治病筹集来的善款剩余的48.6万余元全部捐出,并公布了善款的来源和捐款去向。对于沈霞妹的这一做法,你怎么看?

【答题提示】

1.沈霞妹的这一做法,是一种爱的传递,其公布善款的来源和捐款去向,是对公众善意最直接的回报,而对于剩余善款的捐出,是一种对社会感恩的真诚表达,亦是一种爱心的延续,而社会的广泛褒扬,也让我们看到了,慈善的发展在于传递。

2.在这个充满爱和善的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来都不缺现实的佐证。广东肇庆女大学生沈霞妹“众筹救父”,筹集到了百万元善款,为其挽救父亲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不幸的是,其父最终逝世。但悲痛之余,沈霞妹没有贪占公众的爱心,没有奢享慈善资源,而是将大家的这份爱心延续,去帮助更多需要受助的人。沈霞妹的这一举动,是与爱心和慈善的一种良性互动,她发起的这次“众筹救父”行动,始于众筹,终于慈善,在接受爱心援助的同时,也用爱心传递的方式,向爱心人士表达着特殊的感恩之情。

3.其实,沈霞妹的这一行为,在很多受助人当中,并不鲜见。维族女孩热木,在肿瘤切除,病情稳定后,将剩余的53000元钱善款捐给学校,并成立一个大病救助基金。宁波公交司机为救儿子,筹集善款25万余元,儿子病逝,将剩余3万元余款继续捐出。遭遇车祸的长流中学高三学生肖中斌之父,在儿子苏醒后,郑重承诺,会将爱心捐款全部用于儿子的治疗康复费用,余下的捐款也会通过合适的渠道捐给有困难同样需要帮助的群体。这些爱心传递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慈善的发展在于传递,爱心的力量因传递变得更广更美。

4.其实,对爱心和慈善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反哺爱心和慈善。受助对象将“过剩的爱心”捐献出去,去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方式,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慈善“回流”的温暖力量,让慈善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你对家庭年夜饭AA制有怎样的看法?

【老师点题】

年夜饭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家庭中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顿饭,借着年夜饭的机会,一大家子人能够交流沟通、联络感情,能够促进家庭和睦。但是,湖北这家人因为年夜饭AA制却落个不欢而散,这能否说明年夜饭AA制就是不合理的坏制度呢?学宝云课堂的老师认为考生们不能够妄下定论,不能一棒子把年夜饭AA制彻底打死。【思路点拨】

我们经常会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年夜饭AA制本身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坏制度,因为新闻中只举了一个例子,单从这个例子我们并不能推断出所有家庭实行年夜饭AA制就一定会不欢而散,那样是以偏概全。所以,学宝云课堂的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全面地对AA制付款方式进行分析,论证年夜饭AA制的可行性,以及存在哪些容易引起矛盾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样一来,观点就全面、客观许多了。

先说好的一面:1、最为公平,减轻了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2、减少了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攀比、讲究面子的精神负担。3、吃多少,点多少,避免了不必要的粮食浪费。

4、保障了大家庭内各小家庭的尊严,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在年夜饭的饭桌上,大家都很平等。

再说不好的一面:最大的缺点就是掏钱的时候非常生分、尴尬,缺少家庭亲戚之间的热情,影响家庭传统节日氛围,冲淡了年味。

在表明自己的立场之后,将正反两面论证透彻,再辅之以优化、改善的小措施,最终目的是不管何种付款方式,重要的是让一家人能够吃个欢乐、舒心的年夜饭。

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参考表述】

年夜饭是一个家庭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趁此机会可以让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联络感情,进而促进家庭关系融洽和睦。随着生活条件好了,有的家庭会选择去饭店吃年夜饭。对于在饭店吃年夜饭后实行AA制,我认为是可以的,理由如下:第一,减轻经济负担。有一些大家庭,其成员众多,在饭店安排一顿大家庭的年夜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对一些存在下岗、重病的家庭而言。年夜饭AA制可以分摊各个小家庭的经济压力,不会让人为了张罗年夜饭而为钱发愁、发慌。

第二,减轻心理负担。这次你家花费500,下次他家花费800,在这一多一少之间难免会形成自觉或是不自觉的比较、参照,久而久之会引起误会、伤害感情。更有甚者,大家庭内部的小家庭之间会为了面子而进行攀比,让年夜饭变成展示小家庭实力、炫耀收入水平的一场秀。AA制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减轻大家伙的心理负担。

第三,避免食物浪费。吃多少就点多少,不够还可以加菜,这是AA制比轮流坐庄订酒席的优势之处。不会因为东道主的面子问题而盲目点菜,这也是符合当前提倡节

约、反对浪费精神理念的。

第四,餐桌上人人平等。不管家庭成员是贫穷还是富裕,每个人都享有用餐和买单的权利及义务,在餐桌之上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这种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对于形成民主、平等的家风具有很大意义。

但是,案例中的这顿年夜饭因为AA制导致一家人不欢而散,也说明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年夜饭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联络感情、团结家庭,用餐之后各自掏钱,连83岁老人也不例外,难免会显得生分、尴尬,家庭成员的亲切感大打折扣。所以方式方法上面应该值得注意,比如说可以在吃饭之后选定一个人统一结账,回到家里之后大家再把各人的钱交给结账者,现在微信红包已经普及,用来转账也十分方便。另外,为了体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家族可以约定60岁以上老人、18岁以下小孩可以享受免单权,相信成员之间都能很好地达成共识,这样就避免了83岁老人掏钱付账的尴尬场景了。

总而言之,AA制度年夜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觉得可以选择尝试,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到底选择轮流坐庄还是AA制付款,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家庭有不同选择,尊重每个成员的意愿、少数服从多数、互相宽容理解才能够将年夜饭吃出和气,吃出感情。

2016年1月中旬,安徽阜阳凌晨最低温度-5℃,清洁工们为了让道路保持干净,洒水清洁路面,导致阜阳城区多条道路结冰,发生车祸42起,引起了当地群众的批评和质疑,最终环卫部门负责人就此事向群众道歉。对此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思路点拨】

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最常见、常规的顺序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直接到发散。学宝云课堂的老师认为,这样的好处是给人听起来循序渐进、逻辑清楚。

原因1,缺乏培训。环卫工人没有考虑到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会结冰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也缺少相对应的业务知识培训。

原因2,工作僵化、出力不用心。环卫部门的领导部署工作的时候不研究、不用心,只管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不注重实效,工作僵化。再加上一些地方洒水的环卫工人采用计件报酬的模式,洒一趟就拿一趟的钱,不洒水就没钱,自然容易发生这样的事。

原因3,不深入实践,不注重调研。在办公室里关起门来研究工作,不深入到实践中去,不深入到群众中去,自然不能发现问题、找到症结。

原因4,反应慢、处置慢。发生多达42起车祸才引起环卫、交通等部门的重视,可见收集信息、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需要加强。

原因5,考核问责机制。对环卫部门制定的考核问责机制,不仅考核市容市貌方面,还要对交通安全、群众满意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以此倒逼环卫部门改进工作、提升服务。

由浅入深,一共5条原因,小伙伴们,你们想到了几条?

【参考解析】

环卫部门在零下5摄氏度的情况下还“坚持工作”继续洒水,结果导致路面结冰,引发42起交通事故。虽然环卫部门负责人很快就此事向群众道歉,但是事件背后折射出的工作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我认为这件事暴露出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忽视培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工作都包含着相当多的学问。环卫工人群体当中有人业务知识欠缺,再加上劳动内容、劳动模式比较单一化、机械化,这就需要我们环卫部门的领导干部重视业务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对一些突发性问题要培训到位,做好应急预案。

第二,工作僵化,不重实效。政府工作正在从管理向服务进行快速转变,群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局面、新问题、新要求,还继续沿用老办法、老套路、老经验,自然不能适应新常态。对基层工作人员制定奖励机制的时候只管“按趟收费”,

不注重工作实效,很容易发生这样“只管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事。

第三,缺乏调研。少部分领导干部轻视调研、不会调研,喜欢关起门来开会研究和制定政策,很少深入到工作实践和人民群众当中去,制定出来的工作政策自然是纸上谈兵,缺少科学性、可行性。

第四,应急应对能力薄弱。直到发生多达42起车祸才发现问题,才引起交通、环卫部门的重视,可见我们一些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的时候快速反应、紧急处置的能力还相当薄弱。

第五,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对环卫部门,乃至各个部门不应实行“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考核问责机制,环卫部门不能仅仅考核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方面,还要将交通安全、群众满意度等相关联的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这样才能倒逼环卫部门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切实转变自身作风、提升工作效能。

只有改正以上这些问题,零下洒水的行为艺术才不会在其他地方继续上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