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1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1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4)溶解度曲线 ℃时A的溶解度为 80g 例:(1)t 3 (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 相同 (3)N点为 t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 3 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1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 1 ℃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 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二 基础练习 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A.100g水中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D.36g为最大量 2.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一定变 3.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4.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氢氧化钙D.氧气 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 6.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

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 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 9.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如下关系,请按要求填表: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氧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

2019年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 本文由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整理提供: 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实验准备 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 点评 教师: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 学生甲:不相同。 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 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KNO3要多。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 学生:溶解度。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板书)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 乙:不对,应该是36.0 g,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溶解度导学案1(九年级化学)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陈培亮审核:化学备课组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2.学会跟溶解度曲线有关的数据处理。 【温故知新】 1.溶解度的四个要素分别是、、、。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内因)、(外因)。 3.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强越,气体溶解度越;温度越,气体溶解度越。 【参与学习】 一、了解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1.根据课本P36自己画的图,找出25℃和85℃时NaCl和 KNO3的溶解度。 2.右图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P点的表示意义是什么? 在O点和Q点时, 溶液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3.分析课本P37图9-12,思考: (1)溶解度的交点的表示意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越大?

3.除此之外,你还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什么信息? 练习:课本P40“练习与应用”第4题 二、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溶质结晶方法的选择 1.分析课本P37图9-12和图9-13,归纳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例 如等。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例如 等。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例如等。练习: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填“A”或“B”)物质;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2.如何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能否用相同的方法在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或者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为什么? 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小结: (1)若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升高而增大,通常采用(填结晶方法,下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解度

溶解度 1、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或是不饱和溶液,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剂量里,离开这两个条件谈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无意义。) (2)彼此互溶的两种物质不能形成饱和溶液(例如: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故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里酒精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升高温度或加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4)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1)若溶液中有溶质,并且溶质不减少,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2)若溶液中无溶质,加入同种溶质后溶质不溶解,则此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 2、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A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也随之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谈溶解度才有意义。B 标准:在100克溶剂里,若不指名溶剂一般是指水做溶剂。C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D 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克”,在指物质溶解度时,一定要把单位带上,不带单位是错误的)。 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2)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的溶解度。 (3)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4)几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该交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5)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熔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 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 [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 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 等大多 溶解度/g t/℃

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 溶解度 同步练习题一(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同步练习题一(含答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同步练习题一(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同步练习题 课内四基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B.100克水溶解了36克食盐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D.20℃时,100克食盐溶液中含有36克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2.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 ) A.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

C.把7.4克氯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D.7.4克氯酸钾可以溶解在100克水里。 3.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有一瓶t℃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面对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一定是浓溶液 B.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晶体不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D.在t℃时加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 A.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B.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C.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D.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5.20℃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食盐达到饱和,则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 A.18 B.18克 C.36 D.36克 6.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大压强 7.t℃时,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a克,将其全部蒸干,得到b克该溶质,则此固体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 A.克 B.克 C.克 D.克 8.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20克食盐放入到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33.3% C.36% D.26.5% 9.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若再加入20克该物质或蒸发掉40克水都可以成为饱和溶液,那么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 )

九年级化学溶液及溶解度笔记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 一、溶解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溶液内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混合物:至少包含两种物质 3、说明: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FeCl3溶液是黄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 4、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中,如图NaCl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5、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导电性,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水、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存在与水中,不能形 成自由移动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 二、溶液形成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的溶解过程 扩散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如:硫酸铵 水合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 出热量 如: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物质:氯化钠 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不稳定,静置分层 2、悬浊液:一种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态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浑浊的混合物,如泥与水混合用力振荡

后得到的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的液体就是悬浊液;悬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固体小颗粒会沉淀下来,故悬浊液可用过滤法分离 3、乳化 (1)概念: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 (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农药的使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 →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洁精等 乳化现象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质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通常是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如:酒精、汽油、氯仿等) 溶液:溶解了某种溶质的混合物 判断溶质、溶剂: (1)若气体、固体溶于液体,则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如食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盐酸 (2)若液体溶于液体,质量少的为溶质,质量多的为溶剂;如碘酒 (3)有水存在的溶液,无论水多少,水都为溶剂;如酒精溶液 (4)如有化学反应,则应根据反应情况判断溶质、溶剂 二、溶质浓度的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mL)×溶液密度(g.mL-1) 3、注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

溶解度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下列因素: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有( )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3.在20℃时,将3 gA物质溶解于50 g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由此可知,该物质是( )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 4.已知硫酸钙微溶于水,在20℃时,将11 g硫酸钙放入100 g水里,配成的饱和溶液中硫酸钙的质量为( ) A.11 g B.1 g~10 gC.0.01 g~1 g D.小于0.01 g 5.在下列四种条件下,二氧化碳溶解度最大的是( ) 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低温高压 6.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20℃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6.5 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5 g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D.20℃时将31.6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8.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 9.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最大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物质甲乙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5 2 0 10.(2014·成都)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0.09 A.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6 g C.40℃时,降低Ca(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60℃时,向100 g水中加入0.20 g Ca(OH)2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 习题精选(一)

溶解度习题精选(一) 例1:将t ℃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 ℃有晶体析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减小 B.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 C.溶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剖析:原溶液为t ℃时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由于溶剂减少,因此会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A 正确;因为溶液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 D 例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大 剖析:将生石灰(CaO)放入石灰水中,CaO与溶剂水反应:CaO+H2O==Ca(OH)2,溶剂质量减少,而原溶液是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因此溶质减少,浓度不变。 答案 C 例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剖析:理解溶解度曲线,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就溶解度曲线的类型来说,可分为“陡升型”(如a)、“缓升型”(如b)和“下降型”(如c)。溶解度曲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查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溶解度的大

小,确定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及比较不同物质析出晶体的多少,以及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答案:(1)t2 (2)a>b>c。 练习 1.要使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水 B.增加KNO3 C.不断搅拌 D.升高温度 2.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A.熟石灰 B.食盐 C.硝酸钾 D.氮气 3.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4.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 A.难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易溶物质 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KNO3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

初三化学溶解度的计算题

初三化学专题------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题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 40℃时,25g 水中溶解16 g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 g 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g C.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 g D.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 2.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 ) A. NaCl 溶液 B. KNO 3溶液 C. 2)(OH Ca 溶液 D. NH 4Cl 溶液 3.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增大溶剂量 B. 充分振荡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4.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将5 g 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 饱和溶液( ) A. 15 g B. 14 g C. 13.6 g D. 12.5 g 5.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饱和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 B. 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 C.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 D. 表示某物质在100 g 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克数 6. 20℃时,25g 水中溶解0.1g 某物质即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性是( ) A. 难溶 B. 易溶 C. 可溶 D. 微溶 7. 下列因素中,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的浓度 C. 溶液的温度 D. 溶液体积 8. 25℃时,80g 水中最多能溶解8gM 晶体,5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0 g N 晶体,则M 和N 的溶解度相比( ) A. M >N B. M <N C. M =N D. 无法比较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溶解度专题复习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石灰水 B.液氧C.牛奶 D.冰水 4、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清除铁锈 6、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B.硝酸铵 C.生石 灰D.氢氧化钠固体 10、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里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 变化,该物质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生石灰 D、烧碱 12、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最可靠的是()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 D.倒掉一部分溶液 17、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c ) A. 增加水的质量 B. 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 升高水的温度 D. 降低水的温度 19、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D ) 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10.在2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浓度为10%,如再加入5gA或蒸发掉32.26g 水,都可成为饱和溶液,则20℃时,A的溶解度为( B )

A 13.4g B 15.5g C 16.7g D 无法计算 12.现有40℃时KNO 3的饱和溶液82.0g ,当温度下降至10℃时,溶液质量为60.5g , 此时需加水102.4g 才能把析出的晶体全部溶解,则40℃时KNO 3的溶解度是( B) A 32g B 64g C 40.5g D 21.5g 13.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溶液质量不变 B 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 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 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 2.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 C ) A. NaCl 溶液 B. KNO 3溶液 C. 2)(OH Ca 溶液 D. NH 4Cl 溶液 3.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D ) A. 增大溶剂量 B. 充分振荡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4.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将5 g 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饱 和溶液( C ) A. 15 g B. 14 g C. 13.6 g D. 12.5 g 6. 20℃时,25g 水中溶解0.1g 某物质即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性是( C ) A. 难溶 B. 易溶 C. 可溶 D. 微溶 8. 25℃时,80g 水中最多能溶解8gM 晶体,5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0 g N 晶体, 则M 和N 的溶解度相比( D ) A. M >N B. M <N C. M =N D. 无法比较 10. t ℃时,在m g 水中溶解某物质ng ,溶液恰好达到饱和,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式 正确的是( B ) A. n m 100 B. m n 100(g ) C.n m n +100 D.m n (g ) 12. t ℃时,M 物质的溶解度为S g ,则b g M 物质在t ℃时,可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 A ) A. g S S b )100(+ B.(100+S +b )g C. g b b S )100(+ D. g S b 100 15. 有A 、B 、C 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A 物质1 g 溶解 后得到11 g 饱和溶液;B 物质130 g 制成1150 g 溶液;C 物质25 g 溶解在350 g 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 A. A > B >C B. B>A>C C. B> C > A D. C >B>A 2.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 A ) A.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 B.20℃时,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7.4克 C.把7.4克氯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D.7.4克氯酸钾可以溶解在100克水里。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汇总

溶解度专题复习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 (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 (3 注:①Ca(OH)2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 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 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 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

溶解度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

要加入(m 1-m 3)g A 物质才达到饱和。 4.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二)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溶解度/g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2、了解溶解度概念;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对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其与温度、压强的关系有大致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出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2、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2、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数据曲线的绘制以及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情景导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 讲授新课: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 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结论: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水的量增多,溶解的物质的量增多。[活动与探究二]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结论:温度升高,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更多的物质:温度降低,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物质会减少。 提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互相讨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为什么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为什么 讨论结果: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学生思考: ⑴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⑵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引导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饱和溶液二要素: 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小结: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有过剩溶质存在于其中的溶液,一定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D.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0gKNO3,所以KNO3的溶解度是30g 2.打开汽水瓶塞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 A.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B.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D.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3.60℃时,50g水中溶解10.48gM恰好达到饱和,则M属于()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5.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X,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Y,则X、Y两种物质

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A.X<Y B.X>Y C.X=Y D.无法比较 6.25℃时,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200g和100g,然后分别都蒸发掉10g水,再冷却到25℃。现烧杯中析出m1g KNO3晶体,乙烧杯中析出m2g KNO3晶体。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 A.m1=m2 B.m1>m2 C.m1<m2 D.m1=2m2 7.“20℃时KClO3的溶解度为7.4g”,它表示() A.20℃时100g KClO3饱和溶液中含KClO37.4g B.20℃时,KClO3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g水最多溶解7.4g KClO3 D.20℃时,100g水溶解7.4g KClO3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8.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20℃时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饱和食盐溶液的质量为() A.70g B.69g C.68g D.67g 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