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4《健忘的教授》导学案

24《健忘的教授》导学案

24《健忘的教授》导学案
24《健忘的教授》导学案

23《心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使学生受到爱好和平,做和平使者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ɡōnɡ yùmào yì cì xiù huā lěi

()()()()

ch?n shù mí hu? bù jiě b? wùɡuǎn

()()()

3、辨字组词:

寓()贸()管()落()绣()遇()货()馆()洛()诱()

4、词语解释:

心愿:目不转睛:

贸易:迷惑不解:

陈列:含苞欲放:

潜力:绘声绘色:

乞求:引以为荣:

朴素:

二、合作探究:

1、检查自主学习1~4。

2、学习课文第1~17自然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3)哪些词语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现了什么?

三、展示提升:

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深刻的感情是非常自然的事,那么法国小姑娘一家为什么也会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呢?

五、反馈测评:

1、选词填空:

乞求请求朴素朴实

(1)哪里的村民(),具有美好的品质。

(2)周总理衣着()。

(3)狼用()的眼光看着猎人。

(4)经过他的再三(),门卫终于将他放进去了。

2、造句:

迷惑不解——

目不转睛——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快乐不快乐),因为:,我希望下节课:。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引()为()()不转()()()不绝

生()发()迷()不()()声()色

2、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心愿()闪耀()真诚()乞求()反义词:自信()真诚()美丽()朴素()

二、合作探究:

1、检测自主学习1~3.

2、学习课文第18~20自然段,思考:

(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了什么?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列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

(5)“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3、学习课文第21~30自然段,思考: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

(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真)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女儿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三、展示提升:

1、小姑娘的爸爸是个“中国迷”表现在什么地方?

2、本文讲了谁和谁的心愿?他们分别有什么心愿?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以“我愿……”为题,写一个片段,表达你愿与法国小姑娘交朋友的感情。

五、反馈测评:

1、想一想,连一连:

广东瓷器北京山水

福建刺绣桂林龙门

苏州凉席洛阳西湖

景德镇纸伞杭州故宫

2、按要求写句子:

(1)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像清澈的泉水。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快乐不快乐),因为:,我希望下节课:。

七、执教反思:

24《健忘的教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面对小事有十分“健忘”的人。

4、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伊里奇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

2、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quán wēi ch?nɡ bài sha jí mǒu chù

()()()()

chū bǎn qī zi yīnɡ?r jiàn kānɡ

()()()()

3、词语解释:

健忘:权威:

学究:恭敬:

创造:智慧:

文明:崇拜:

涉及:征服:

尊敬:开门见山:

二、合作探究:

1、检查自主学习1~3。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权威”“惊人的才能”等词语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他对一些事情又特别健忘?

3、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下面开始讲课。’教授两手插进裤兜儿,坐在讲台上,开始讲了起来。”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来?

(2)为什么“第一课我就被这位教授征服了”?

(3)“没有课本,没有教案。他就像一台电脑,所有内容都很有条理地从

他的口中准确地‘输出’。更令我吃惊的是,讲课时所涉及的引语,他竟能说出它们出自某书、某版本以及出版年月,甚至页数。”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4、小结:2~8自然段总的写了什么?

三、展示提升:

教授心目中的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找出有关句子加以说明。

四、拓展延伸:

“啊,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创造智慧和文明的国家,我很崇拜她。”“啊,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这两句话在含以上有什么分别吗?它们表现了教授对中国怎样的感情?

五、反馈测评:

1、选词填空:

崇拜崇敬恭敬尊敬

(1)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许多外国友人都很()她。

(2)我站起来()地向教授报了姓名、国籍。

(3)中国是一个值得()的国家。

(4)小篮球队的小伙子们个个都很()篮球巨星姚明。

2、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是一个创造智慧和文明的国家。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授是一所大学文学理论方面的权威。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授笑话的健忘在全校广为流传。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快乐不快乐),因为:,我

希望下节课:。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准确()尊敬()开门见山()反义词:精神()文明()准确()

2、比一比,再组词:

权()版()健()崇()

仅()板()建()宗()

二、合作探究:

1、检查自主学习1~2。

2、学习课文第9~10自然段,思考:

(1)“教授健忘的笑话在全校广为流传。“这句话中”广为流传“说明了什么?

(2)忘了学生、忘了儿子、忘了车子,真是个健忘的教授呀!那么教授真的是个健忘的人吗?

3、通读全文,讨论:课文的题目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矛盾吗?

4、总结全文。

三、展示提升:

课文中说到教授记忆力惊人,可在生活中,对待日常事务,却十分健忘,常常闹笑话。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四、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快乐不快乐),因为:,我希望下节课:。

25友谊的航程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昂首阔步”和“振奋”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重点部分叙述的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祖国的强盛使广大侨民倍感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对中美友谊和祖国强大的欣喜与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

理清重点部分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媒体设计:投影片

教时安排: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6 友谊的航程

2.教认课题里的生字词

(l)出示“友谊(yi)”字卡,指读生字“谊”两遍,齐读“谊”的意思是感情,“友谊”就是朋友之间的感情。

(2)“航程”本是指飞机或船只航行的路程,本课中指中国海军舰艇出访外国的航行路程。

3、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l)画出课文里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读准生字的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弄清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争睹卓越比赛侨胞振奋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l)依次出示有加点字的词语。

(2)指名读词,正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圣迭戈:美国西南部的一个城市和海港。

争睹:争抢着来看。“睹”是看的意思。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侨胞:侨居国外的人。

振奋:振作奋发。

昂首阔步:抬起头迈开大步走的样子,

奔走:奔跑。

秘鲁:南美洲西临太平洋的一个国家.

3.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1.教师范写,提示注意点。

卓、赛、侨、振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3.教师展示写得好的宇,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读抄词语。(文后练习3暂不要求造句)每个词语抄两遍。

2.读课文。思考:课文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文后练习3)学生对照课本,有错误就自己订正。

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分段。

(l)提问: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第2—4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主要写了中国海军访问美国的情况)

(2)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这样三段来解读:

第一段(第l自然段):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来到美国圣迭戈军港访问。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中国海军的访问,既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民倍感振奋与自豪。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还访问了美洲其他三个国家,以及这次出访的意义。

2.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

(l)指名读。

(2)这一段里的“深情厚谊”、“浩瀚”、“抵达”三个词语谁会解释?(“深情厚谊”就是深厚的感情;“浩瀚”是形容水面辽阔,无边无际的样子;“抵达”就是到达)

(3)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些词语?这问题等学到下面的课文再谈。

(4)小结:第一段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到达美国本土圣迭戈港的时间和经过的地区。

(5)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第2—4自然段)。

(l)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个自然段一共有九句话。第l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这句话谁能换个说法吗?(中国军舰有史以来第一次抵达美洲大陆)联系第一段里的内容,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些词语呢?(是为了突出这次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洲大陆的重大历史意义)

③第2和第3句说了什么?(学生答)(板书:奔走相告争睹风采洋溢着欢乐)问:“奔走相告”是什么意思?(我奔跑着告诉你,你奔跑着告诉他)“风采”是什么意思?(指美好的仪表)

④上面第l句和第2、3两句话有因果关系,因为中国军舰第一次访问美洲大陆,所以人们奔跑着互相告诉,纷纷赶来争着看中国军舰的风采。来看的人这么多,圣迭戈军港才一连几天都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那么中国军舰和中国海军的风采怎么样呢?美国海军官兵看了有什么样的印象和反应呢,请齐读第4、5句。(学生读“中国海军……伟大的祖国”)问:这里的“士气高昂”、“举止文明”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士气高昂”指军队精力旺盛;“举止文明”指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有教养的样子)“舰容整洁、士气高昂、举止文明、充满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海军的风采,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军军官的一句赞语,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评价:“卓越的精神”、“无上的光荣”,这是多么好的赞语呀!_小精灵儿童网

终南望余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通过吟诵,想象《终南望余雪》所描绘的终南山的雪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唐朝诗人——祖咏。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初读诗句,自学感知。

(一)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轮读古诗,正音。个别读,齐读。

2.交流自学后的初步感受。

3.生质疑问难。

三.解疑答难,品读想象。

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只见到它的山北,所以诗人用了“阴岭”二字,表明所处的位置和所见到的山的部位。“阴”字用得很准确、精炼。因为是山阴,气温更低,阳光的热力不足以融化积雪,所以才有残雪。“秀”字,点染终南山雪景的秀丽。接下去,第二句就具体描绘山上的积雪。“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过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将题目的意思相当完满地写出来了。

后二句,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典型特征。“暮”字说明这是傍晚。“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四、体会写法,感悟诗情。

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诗人为什么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

五、多种形式,激励背诵。

1.个别背。

2.小组对抗赛。

3.全班齐背。_小精灵儿童网

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辨析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引导学生感受顶针句表达效果。

3、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懂得人际交往中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4、理解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5、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汉语的丰富多彩,养成积累的习惯,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读,同座合作读,指明读,教师及时正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四人小组合作,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

3、思考:从这些成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4、全班齐读成语,分男女生读成语,对答成语。

5、指导学生用其中的成语说话,尝试运用。

6、交流拓展:还有哪些意思相近或相对的成语。

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顶针的句式特点。

2、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3、全班齐读,进行反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4、教师点拨引导。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句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朴素的感情最美;句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苗儿的变化;句三:环环相扣,环递式的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连锁。

5、齐读,感受语言紧凑琅琅上口的节奏美。

6、拓展延伸:说说还有哪些顶针的句子,让大家一起欣赏。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子。

2、简要介绍《论语、学而》《礼记.曲礼上》。

3、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点拨。

4、自己再读一读,默背。

5、同桌背诵,齐背。

6、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7、师生共同小结。

四、指导阅读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通读短文。

2、学生简单描述:这则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认真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4、全班相互交流评议。(双方在争执中两败俱伤,让第三方获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5、学生尝试独立讲这个故事。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就得制定一个寒假活动计划。这次习作就是学写寒假活动计划。

二、明确要求。

1、有目的地阅读范文。思考提示:(1)寒假活动计划的格式;(2)写作注意事项;(3)范文的内容分别涉及哪些方面。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点拨。

格式:标题“寒假活动计划”写中间;正文计划要写清楚寒假计划的目的;计划内容分条款写,后面的日期署名在右下角。

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内容:丰富,结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与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指导性。

三、交流拓展。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在寒假的打算。

2、选取典型,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一、学生制定自己的寒假活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学生习作,集体评改,教师评讲。

三、学生修改誊写。

四、教师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