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旅游区详细规划的基本原则

旅游区详细规划的基本原则

旅游区详细规划的基本原则
旅游区详细规划的基本原则

旅游区详细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

旅游景区规划是驾驭整个规划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发展的基础依据和手段。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规划要素的系统分析和统筹安排,这种综合与协调职能,设计所在地的资源、环境、历史、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势态等广泛领域,这就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取并把握主要矛盾和对策,充分考虑风景、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地突出本旅游区的特征。正由于上述原因,因而要求:

1、旅游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的突出本旅游区的特征

2、旅游区规划必须严格遵照2003年国家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

3、旅游区规划应严格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4、旅游区规划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5、旅游区规划应充分发挥景观资源的综合潜力,展现旅游产品主题,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旅游区的运营管理机能,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旅游游憩地。

6、旅游区规划应合理权衡景区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旅游区自身健全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旅游区有度、有序、有节奏的持续发展。

二、详细规划与上一级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

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相互协调或衔接

旅游景区在规划时经常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项规划密切相关,甚至交错穿插或关照、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

1、在定型方面主要是资源利用的多重性所引发的课题

2、在定量方面主要的是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开发利用强度所带来的矛盾

3、在定质方面主要是相关设施等级标准在配置上的众多因素

4、在经营管理上主要是责、权、利相关的土地管理权限或管理体制等难题。

5、在政策与法规上主要是接点部位的交错、缺位等诸多为题。

6、上述协调因素,在不同的规划工作中有不同的重点和表现形式,而常见和有效的因素是在用地分区中相互协调。

三、旅游区详细规划的术语

1、概念性规划: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下一步明确控制性规划的各项指标而作的具有方向性、指导性的规划设计。

2、控制性规划: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3、修建性规划:对于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4、旅游区: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

5、旅游区规划: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

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6、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

7、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s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8、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经过规划、开发建设形成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与对象,可分为自然、人文和综合三大类。

9、旅游容量:旅游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第二节旅游区详细规划的范式

1、旅游区按其不同产品类型可划分为:

●观光产品型:包括自然景观(如名山大川),人文景观(如名胜古迹、城市娱乐等)。

●度假产品型:包括森林型、山地型、草原型、温泉型、滑雪型、海滨型、河湖型度假产品等。

●专项产品型:包括体育、探险、游船、科学考察等旅游产品。

上述类型产品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交叉出现在同一旅游区内。

第三节旅游区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的分析

在旅游区设计之前,应对场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为下一步的设计提供细致、可靠的依据

一、现状调查内容

现状调查包括收集与场地有关的技术字资料和进行实地踏看、测量两部分工作。有些技术资料可从有关部门查询得出,如场地所在的气象资料、场地地形及现状图、管线资料、城市规划资料等。对查询不到的但又是设计所必需的资料,可通过实地调查、勘测得到,如场地及环境的视觉质量、场地小气候等。若现有资料精度不够或不完整或与现状有出入应重新勘测或补测。场地现状调查的内容有:

1、测量资料:

控制性规划测图比例在1/2000-----1/1000之间

修建性规划测图比例在1/1000—1/500之间

2、自然与资源条件

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冰冻

水文资料:江河湖海的水位、流量、流向、流速、水量、水温、洪水淹没线;江河区的江域情况、流域规划、河道整治规划、防洪设施;滨海区的潮汐、海流、浪涛;山区的山洪、泥石流、水土流失等

地质资料:地质、地貌、图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震或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地下水存的形式、储存、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

自然条件:景源、生物资源、农林牧副渔业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分布、数量、开发价值等资料;自然保护对象及地段。

3、人文与经济条件

历史与文化:历史沿革及变迁、文物、胜迹、风物,历史与文化保护对象及地段

人口资料:历来常驻人口的数量,年龄结构,劳动构成,教育状况,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构变化;游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

工、游人分布状况。

行政区划:行政建制及区划,各类居民及分布,城镇辖区、村界、乡界及其他相关地界。

经济社会: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规划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产业产值状况;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关专业考察报告及其规划;需求与市场。

4、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

交通运输:规划区及其依托的城镇的对外交通运输的现状、规划、及发展资料。

旅游设施:规划区及其所依托的城镇的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等设施的现状及发展资料。

基础工程:水电气热、环保、环卫、防灾等基础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资料。

5、土地及其他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区各类用地分布状况,历史上土地利用的重大变更资料,土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

建筑工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园景、场馆场地等项目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体量、特点等资料。

环境资料:环境监控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程度;垃圾、灾变和其他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公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现状调查并不需要所有的内容一个不漏的调查清楚,应根据基地的规模、内外环境和使用目的分清主次,主要的应深入详尽地调查,次要的可简要地了解。

二、场地分析

调查是手段、分析才是目的。场地分析是在客观调查和主观评价的基础上,对场地及其环境的各种因素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是场地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场地分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深入细致的进行场地分析有助于用地的规划和各项内容的详细规划,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设想也是很有利用价值。

场地分析包括在地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坡度分析、排水类型分析,在土壤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土壤承载分析,在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日照分析、小气候分析、在植被资料上进行物种分析等。

三、资料表示

在场地调查和分析,所有资料应尽量用图或图解并配以简要地文字说明的方式表示,并做简明扼要。这样的资料才直观、具体、醒目,给设计带来方便。

第四节旅游区的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界定

旅游资源是一个复杂而包容性广泛的特殊系统。随着社会进化,旅游业向纵深层次拓展,旅游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因而目前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各有不同,不同的定义也各有侧重点。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以视为旅游资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2003)。除此之外的一些代表性的观点有:

1、凡能为旅游者提供观光游览、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寻根访祖、宗教朝拜、商务交往以及人民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等,并具有开发价值者,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2、景源也称景观资源、风景资源、风景名胜资源或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社会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名称。

3、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4、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与社会的实在物。

5、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均统称为旅游资源。

6、旅游资源是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

对旅游资源定义的准确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资源分类的科学性。

二、旅游资源的调查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

对旅游资源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是查明可供旅游业利用的资源状况,以全面系统地掌握旅游资源的数量、质

量、分布、组合状况、成因、价值等,为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级和规划做准备,为合理开发资源奠定基础。

(二)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项工作。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的调查方式,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为了保证成果质量,整个运作强调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1、旅游资源单体的整体状况、形态和突出(醒目)点;代表形象部分的细节变化;整体色彩和色彩变化、奇异华美现象,装饰艺术特色等;组成单体整体各部分的搭配关系和安排情况,构成单体主体部分的构造细节、构景要素等。

2、旅游资源单体的特质,如功能特性、历史文化内涵与格调、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背景、实际用途等。

3、构成旅游资源单体的组成物质、建筑材料、原料等。

4、表现旅游资源单体发生、演化过程、演变的时序数值;生成和运行方式,如形成机制、形成年龄和初建时代、废弃时代、发现或制造时间、盛衰变化、历史演变、现代运动过程、生长情况、存在方式、展示演示及活动内容、开放时间等。

5、表现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数值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积、容积等;个性数值如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直径、周长、进深、面宽、海拔、高差、产值、数量、生长期等;比率关系数值如矿化度、曲度、比降、覆盖度、圆度等。

6、旅游资源单体周围的境况,包括所处具体位置及外部环境如目前与其共存并成为单体不可分离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文物、民族等;影响单体存在与发展的外在条件,如特殊功能、雪线高度、重要战事、主要矿物质等;单体的旅游价值和社会地位、级别、知名度等。

7、与旅游资源单体形成、演化、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等。

8、包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的关系等。

9、旅游资源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等。

10、旅游资源单体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和使用范围、污染状况与环境安全。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

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如下:

1、调查准备

首先是成立调查组,调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有关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吸收旅游、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如定位仪器、简易测量仪器、影像设备等。

接着是收集资料,与旅游资源单体及其赋存环境有关的各类文字描述资料,包括地方志书、乡土教材、旅游区与旅游点介绍、规划与专题报告等;与旅游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图形资料,重点是反映旅游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专题地图;与旅游资源调查区和旅游资源单体有关的各种照片、影像资料。

2、实地调查

第一步,确定调查区内的调查小区和调查线路。为便于运作和此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统计、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将整个调查区分为"调查小区"。调查小区一般按行政区划分(如省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地区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县级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县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也可按现有或规划中的旅游区域划分。调查线路按实际要求设置,一般要求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旅游资源单体所在的地点。

第二步,选定调查对象。选定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形象的旅游资源单体等进行重点调查。

3、完成《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学术界也有不同见解,大体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按资源的客体属性划分,可以分为物质性旅游资源、非物质性旅游资源和物质与非物质共融性旅游资源;按资源的科学属性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按资源的发育背景划分,可分为天然赋存性旅游资源、人工创造性旅游资源和两者兼具的复合性旅游资源;按资源的开发状态划分,可分为已开发旅游资源(现实态),待开发旅游资源(准备态)和潜在旅游资源(潜在态)等;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划分,可分为再生性旅游资源与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按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可分为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与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共8主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表1-1 旅游资源分类表

[注] 如果发现本分类没有包括的基本类型时,使用者可自行增加。增加的基本类型可归入相应亚类,置于最后,最多可增加2个。编号方式为:增加第1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Z、增加第2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Y。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

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应的旅游资源单体评价体系,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即实行权重分配情况下的模糊量化处理,以实现对不同属性的旅游资源之间的定量评价)。通过打分的方法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1、评价体系

评价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2、计分方法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1-2。

表1-2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3、计分与等级划分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此外还有: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

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第五节旅游区的分区、空间结构、布局

一、旅游区的功能分区

旅游区的规划分区,是为了使众多的规划对象有适当的区划关系,以便针对规划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实施恰当的建设强度和管理制度。规划分区的大小、粗细、特点是随着规划深度而变化的。规划越深分区越精细,分区规模越小,各分区的特点也越显简洁或单一。各分区之间的分隔,过渡、联络等关系的处理也趋向精细或丰富。

风景区分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征及其存在的环境应基本一致。

●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

●规划分区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现状等单元界限的完整性。

二、空间结构的划分

旅游区的规划结构,是为了把众多的规划对象组织在科学的结构规律或模型关系之中。以便针对规划对象的性能和作用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配置。实施结构内部各要素间的本质性联系、调整和控制,使其有利于规划对象在一定的结构整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有利于满足规划目标对其结构整体的功能要求。

旅游区空间结构的划分应遵循下列原则:

●规划内容和项目配置应符合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作用及其构成规律,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并能促进旅游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

●有效控制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

●解决各枢纽或生长点、走廊或通道、片区或网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约束条件;

三、规划结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要界定规划内容组成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若干结构模式;

●然后利用相关信息对其分析比较,预测并选择规划结构;

●进而以发展趋势与结构变化,对其反复检验和调整,并确定规划结构方案。

约束条件;

四、结构网络:

旅游区的职能结构有三种类型:

●单一型结构:有旅游区游赏一个职能系统组成

●复合型结构:有旅游区游赏和旅游设施两个职能系统复合组成

●综合性结构;有旅游区游赏、旅游设施、居民社会等三个职能系统综合组成。

旅游区三个职能系统的结点、轴线、片区等网点的有机结合,就可以构成旅游区的整体结构网络。

五、旅游区的规划布局

旅游区的规划布局,是为了在规划界限内、将规划构思和规划对象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全面气筒的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为规划对象的各组成要素、各组成部分均能共同发挥其应有作用创造满意条件或最佳条件,使旅游区成为有机的整体。

1、旅游区规划布局宜采用的布局形式:

(1)集中型(块状0

(2)线型(带状)

(3)组团状(集团)

(4)链珠型(串状)

(5)发散型(枝状)

(6)星座型(三点)

2、旅游区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正确处理局部、整体、外围三层次的关系

(2)解决规划对象的特征、作用、空间关系的有机结合问题

(3)调控布局形态对景区有序的发展的影响,为各组成要素、各组成部分能共同发挥作用创造满意的条件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和自身特色

第六节旅游区的路线组织

一个旅游区域内的若干景点各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对这些景点游览或活动参与的先后顺序与连接方式,可有多种不同的串联方式,由此产生组合成不同的旅游线路。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的一种形式,它虽然是一种观念形态或信息形态,但其构成要素却是物质形态。

一、旅游路线必须考虑的基本因子

1、旅游吸引物(旅游价值)

2、与旅游可达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

3、旅游专用设施

4、旅游成本设施

二、游线设计包含的内容

1、游线的级别、类型、长度、容量和序列结构

2、不同游线的特点差异和多种游线间的关系

3、游线与游路及交通的关系

三、旅游路线的设计分为四步

1、确定目标市场(游客群)的成本因子,它在总体上决定了旅游路线的性质和类型。

2、根据游客的类型和期望确定组成为路线内容的旅游吸引物的基本空间格局

3、相关基础设施与专用基础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出若干可供选择之路线。

4、选择最优的旅游路线

四、旅游路线设计遵循的原则

1、对客源市场的要求和偏好有较好的研究和理解

2、有利于充分展现游线上各景点的景色风貌

3、有利于充分发挥游线上个旅游点的功能

4、有利于节省途中时间,避免回头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