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这一构想是在1984年提出的,当时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此前的中国人,只是从茅盾的小说《子夜》及据此改编的电影中依稀对股票交易所有一点印象。

1991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此后,中国股市不断规范,股市交易价格尝试由市场引导。1992年,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全国人大也开始讨论要不要制定《证券法》。管理层开始实施以“打压”为主的监管,加之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股市迅速变冷,这种不景气的局面持续了一年多。此后,中国股市不断在不正常和不理性的状态下发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也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此后,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金额也创下了历史天量。

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7月23日中石化公布法人配售结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共配售3亿股中石化。此举说明中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已悄然进入证券市场。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12月1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当日证监会公布了QFII相关申请表格式及内容,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QFII交易实施细则,QFII实施全面启动。

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4月30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宣布正式启动。

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随后几天,证监会各种利好齐发。6月8日,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这被认为是“虚弱的井喷”。

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经过投票表决,中石化股改方案获得通过,其中总体赞成率为99.96%,流通股股东赞成率为98.5%。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均投了赞成票。中国石化股改的完成,也宣告了历时近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这段表述成为2007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基调。2007年10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最高达到6124.04点,同时火热的行情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资金,截至2007年9月7日,中国股市总市值已经达到23万亿,沪深两市的账户总数达到1.2万亿户。

2007年是中国股市气势磅礴的一年。上证指数最终收在5260点上方,大盘指数和07年初相比正好翻了一番。据不完全统计,07年股民开户数3540万户,总数将近1.3亿户,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交易活动空前活跃。然而在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在10月16日创造了历史最高6124.04后,大盘开始回落。进入2008年,股市继续走低,延续了这种调整趋势,把人们再创新高的希望一次又一次无情的粉碎。08年3月的单月跌幅为20.14%,创造了本轮牛市行情单月跌幅之最。4月份大盘下探至本轮调整最低2990.79,此时,股指已经从去年的高点下挫超过50%。

就在这种恐慌情绪四处蔓延的关键时刻,政府果断出台了下调印花税政策,给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之前关于政府该不该救市的争论也随之灰飞烟灭,市场又开始有所活跃,在短短几个交易日里反弹达到20%以上。此时,舆论也开始宣扬“红五月”可期待,然而到了6月份,我们回头看来,印花税的调整行情,只

是昙花一现,五月份的行情依然是让很多股民痛心的。政府有救市之心,然而争奈行情不遂人愿。

2007年年底爆发的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巨大,看似和我们直接联系不大的次贷危机,却间接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出,导致中国股票市场的下跌。

2008年的中国股市跌幅远远超过了欧美等严重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同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可以判断,A股市场属于严重超跌状态。在2008年9月以后,随着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不断下调,在A股市场中存在的几百只市盈率5倍左右的股票,其年收益率大致是1年期存款的

8-10倍。这意味着,A股市场已具有重要的投资价值。曾几何时,在2006年(尤其是2007年)股市大幅上扬以后,一些人后悔不已地感叹,2005年入市的好时机已今生不再,但面对2008年后期的行情,可以发现,在最好的投资时机来临之时,许多投资者还在观望,等待着所谓底部的出现。实际上,所谓的股市下跌底部,常常只能在股市上行之后、回过头来看才能发现;即便在股市运行中底部形成,在此底部能够成交的股票也极为有限,并非人人可以买到,因此,希冀于底部购股,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也往往不能如愿,更不要说,个人投资者了。既然A股市场属于“严重超跌”,在宏观政策放松和股市政策从松的背景下,2009年它就有着超跌“补涨”的内在要求。如果在2009年下半年,实体经济走势能够比较回升,那么,这种“补涨”还可能继续展开新一轮的上行行情。因此,2009年A股市场总体走势是上行的。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调结构、扩内需”的原则,同时将“促消费”置于新的战略高度。尽管消费概念已经在2009年被反复挖掘,但由于有了更明确的政策引导,加上区域发展、人口红利以及城市化均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坚实基础,2010年的消费类品种仍值得重点关注。

2010年4月,房市新政出台。时隔三月,楼市火爆的成交量化整为零,“人人喊打”的众怒被平息,然而,全国房价依然坚挺,但股价却无法坚挺。2011年是最为严厉的一年,

限购、限贷、降价和跑路等关键词令人印象深刻。“2012年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不动摇”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调,因此相关方面的的股票走势不会太好。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序言 本大事记是为写作小说《沪吉诃德和深桑丘——戏说中国股市二十多年》做准备而编。从最初的股市——静安柜台市场到2009年是23年。如果从上海交易所成立的1990年开始算是19年。 我参看了网友“悠悠白云”收藏的帖子《中国大陆股市17年大事记》1,但是找不到作者。笔者也看过网上转载的张志雄的《中国股市17年》2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在定稿之前,我看到了阿奎的《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3。该书史实较为详尽,我参考阿奎的书为本大事记添加了一些内容(一千多字)。小说中前几节内容(1988-1991)的写作也参看了阿奎的书。本人在此向以上作者致谢。本大事记还包含关于法人股市场、柜台市场、H股市场、次贷危机等内容。各种恶性事件也是本大事记重点,笔者希望本大事记是到目前为止恶性事件最全的大事记。技术上,笔者将前后关联的事件尽可能地放在一处叙述。另外,笔者还提供了《沪深股市走势图1990.5—2009.5》(参看封底),同时减少了行情的文字叙述。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和理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1991年及之前 (1) 1984年11月14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年11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了一张飞乐音响的股票。虽然有报道说深宝安和北京天桥成立股份制企业更早,但是发行股票,小飞乐在先。 1 行情和政策叙述较多,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德隆事件。见https://www.sodocs.net/doc/886696099.html,/blog/static/ 3063229520089972310607/。 2 分析讨论有深度,作者经历的事件突出,但是作为大事记,内容缺很多。离股市较远的铁本事件反倒被重点讨论。见https://www.sodocs.net/doc/886696099.html,/bbs/dispbbs.asp?boardid=57&id=163747和https://www.sodocs.net/doc/886696099.html,/ viewthread.php? tid=226761&page=1&authorid=59936。 3 阿奎. 喧华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2004年证券市场大事记

2004年证券市场大事记 周菊荣 2004年1月1日国内首只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昨日正式成立。截至12月28日,华安现金富利基金募集42.54亿份基金单位,有效认购户数近12万户,其中个人认购比例超过93%。 2004年1月1日总规模为50亿元的国家电网企业债券将于12月31日起正式发行。这是国家电网公司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只企业债券,也是电网企业发行的第一只企业债券。 2004年1月2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日前发布《发审委2003年第52 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宣布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及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B股申请获发审委2003年第52次会议审核通过。这是中国证监会对发审委进行重大改革后,首批按新程序获发审委审核通过的公司。 2004年1月4日鉴于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违法违规经营,管理混乱,为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中国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联合颁发公告,自2004年1月2日起对南方证券实施行政接管。 2004年1月5日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中,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规模再创新高。据初步统计,该市场全年成交8015.95万手(数据均为双边计算),合计60539.91亿元,分别比2002年同比增长229.25%和269.11%,成交手数和成交金额约占三个期货市场总和的29%和56%。2004年1月5日2004年1月2日,中国证监会、深圳市政府宣布对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行政接管。至昨日,接管组已顺利完成接管工作, 南方证券目前局面稳定,运营管理正常。 2004年1月5日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已悄然启动。去年12月底,兴业银行发行总额为30亿元人民币的次级定期债务,成为国内首家依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规定,实现资本补充新方式的商业银行。 2004年1月8日中国网通北方通信有限公司8日正式挂牌运营。中国网通集团一位高层人士透露,中国网通集团将于今年内实现分拆上市,2006 年将进一步实现海外整体上市。2004年1月8日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2003年我国期货市场全年累计成交量为2.798亿手,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万亿,达108389.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72%和174.47%。2004年1月11日昨日,财政部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04年国债承购包销团的通知》、《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2004年国债承购包销团的通知》。 2004年1月12日1月11日,著名媒体《财富中国》在对全国102家券商、基金和证券咨询公司的研究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布了《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领导力报告》。2004年1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在"第八届(2004)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股权的流动性分裂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弊病, 因此股市要在规范的同时,重视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全流通。 2004年1月12日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转移控制权时不得损害股东的共同利益,不得通过所谓的"股权托管"、"公司托管"等方式,违反法定程序,规避法律义务,变相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 2004年1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将于1月18日(星期日)召开2004年第1 次工作会议和2004年第2次工作会议,分别审核新疆北新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栋梁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989--2007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1989--2007 1989年,深股开市,中国在1949年之后终于有了第一代股民。 1991年,沪市老八股登场。 1992年5月21日,沪指从616点蹿至1265点,随后几天又登顶1420点。监管层赶忙悬崖勒马,并加快新股上市速度。到了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同时出台,沪指从333.92点一路涨至1052.94点。 1995年,指数又在政策指挥下玩了一把过山车:先是5月18日证监会下发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指当天涨幅40%多;但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9年5月19日,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空前的大牛市在9月9日最终奠定。当天,三类企业获准入市,沪指大涨103.52点。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股市随后一路暴跌至1514点。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宣布启动股改试点。10天后,4家上市公司被迅速圈定进入股改首批试点程序。 2005年12月6日,上证指数开始了长达一年的逼空行情, 2006年12月14日以16年新高2249点收盘。 2007年2月,节后行情并未因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而下挫,盘中多个板块全线扬升,个股行情更是演绎疯狂,沪指昂首站上了3000点,并刷新了历史新高。 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5月9日,中国股市演绎诡谲行情,历经午间黑色25分钟的惊险一跳之后,上证综指收盘顽强站稳4000点整数关口,收于4013.09点,全天上涨63.07点。 2007年5月15日,沪深股市由于交通银行的上市,沪指直接高开,但之后走弱,银行股成为盘中跳水的最大动力。午后大盘又出现一波快速跳水,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破3900点关口。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作者:稿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2010-12-26 15:42刘鸿儒 20年弹指一挥间。翻开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远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中国“股份制改造”第一人厉以宁及“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经济学家吴敬琏,近到中国股市“三大证券教父”、中国股市“德隆神话”缔造者唐万新及迅速成长迅速倒下的上海“首富”周正毅……过去20年间那一个个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叱咤风云、沉沉浮浮的领军人物、资本大鳄如今仍历历在目。 领军人物各领风骚 翻开中国证券市场20年的历史,他们的名字无不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息息相关。 刘鸿儒: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 刘鸿儒,高级经济师。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1992年-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著有《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社会主义信贷问题》等。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而证监会首任主席即是刘鸿儒。 落幕却并不落寞。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刘鸿儒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香港城市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30多年来,结合实际致力于有关金融政策、货币流通理论、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专著8部,译著2部,主编著作20部,论文300余篇。 厉以宁:“股份制改造”第一人 厉以宁,1930年11月生,江苏仪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厉股份”的名号,久传中国大地。 当年,厉以宁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这一思路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被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被称为“厉股份”。 吴敬琏:“经济学界的良心”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现如今中国股票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1990——1992),1990年上交所成立,尽管当时规模有限,但标志着中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了从小柜台到大市场的新时期。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3——2001),该阶段股票市场大起大落,政府行为成为股市最主要影响,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我们开始关注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股票市场制度,并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制度。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存在问题,投资者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只采取短线投资行为。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未来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能力弱化,出现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也较为单一。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到股市十有八九是赔钱的,群众对股市明显缺乏信心。 二、“政策市”成为股市发展制约因素,企业“圈钱”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始终跟着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与西方较为成熟的股市相比差异明显。另外,企业通过上市“圈钱”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类似“银广夏”等事件对股民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种行为也伤害了众多的中小股民。 三、股市内部环境有待改善,制度建设急需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内部环境急需改善,相关制度也急需建立和完善,因为依靠法律制度保护股票市场的发展才是正路,行政干预过多只会影响股市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四、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 股本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股权流动性差。激励机制不合理,激励手段落后。股票市场的未来展望

2002年证券市场大事记

2002年证券市场大事记 周菊荣 2002年1月4日财政部对关联交易相关问题予以明确,《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问题暂行规定》发布前,如关联交易实质上已完成,可按原计量原则计量。 2002年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2002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对机构审批、业务监管、人员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据此,综合类公司可申请设立专门从事某一证券业务的子公司;证券公司经批准可申请设立或参股、收购境外证券公司。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8部门起草的《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 2002年 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共同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年1月1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召开“国有股减持方案专家评议会”。2002年1月12日中国证监会起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X号——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特别规定》,并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 2002年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已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以及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三家外资银行的上海分行从事QFⅡ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规定今后凡由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生效处罚决定,因虚假陈述行为引发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和审理。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正式启动。 2002年1月17日时隔四年之后,1元股再度出现。ST九州报收于1.96元,至终盘时跌停板上仍堆积着1000余万股抛单。 2002年1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纽瑟姆在华盛顿签署中美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2年1月21日深交所决定对成份股指数样本进行调整,更换10家成份股,剔除了银广夏、环保股份等公司,中集集团、佛山照明等新样本榜上有名,样本总量40家保持不变。这是深证成份股指数的第三次样本股调整。 2002年1月23日沪深大盘强劲反弹,上证指数报收于1444.96点,升86.27点,深证成份指数报收于2890.07点,升192.41点,两市合计成交金额137.89亿元,两市A、B股有将近200只涨停。这是自2001年10月23日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以来最大的一次反弹。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知识讲解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和发展阶段(1998——2001);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我国将一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 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由于国家财政负担着科、教、文、卫、体、国防等多项开支,国家投资将不再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行股票上市是国有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并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盈利水平。配股权的使用也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提供资金来源。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广告宣传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另外,改制上市后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呈多元化,产权明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股东、职工、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经营活动更加规。在沪、深股票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原国有独资企业。 硬件设施建设居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初期,投资者买卖股票还不得不到大中城市才行,股票的交割,过户也需等待几天时间,很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989--2007

xx股市大事年表1989--2007 1989年,深股开市,中国在1949年之后终于有了第一代股民。 1991年,沪市老八股登场。 1992年5月21日,沪指从616点蹿至1265点,随后几天又登顶1420 点。监管层赶忙悬崖勒马,并加快新股上市速度。到了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同时出台,沪指从333.92点一路涨至1052.94点。 1995年,指数又在政策指挥下玩了一把过山车:先是5月18日证监会下发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指当天涨幅40%多;但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9年5月19日,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空前的大牛市在9月9日最终奠定。当天,三类企业获准入市,沪指大涨103.52点。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股市随后一路暴跌至1514点。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宣布启动股改试点。10天后,4家上市公司被迅速圈定进入股改首批试点程序。 2005年12月6日,上证指数开始了长达一年的逼空行情, 2006年12月14日以16年新高2249点收盘。 2007年2月,节后行情并未因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而下挫,盘中多个板块全线扬升,个股行情更是演绎疯狂,沪指昂首站上了3000点,并刷新了历史新高。 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5月9日,中国股市演绎诡谲行情,历经午间黑色25分钟的惊险一跳之后,上证综指收盘顽强站稳4000点整数关口,收于4013.09点,全天上涨63.07点。 2007年5月15日,沪深股市由于交通银行的上市,沪指直接高开,但之后走弱,银行股成为盘中跳水的最大动力。午后大盘又出现一波快速跳水,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破3900点关口。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并未对股市造成严重冲击,上证指数低开高走,最高距5000点仅差1点,上证指数开盘报5002.84上涨22.77点,直接冲破5000点。 2007年9月15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9月28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 截至本周五(9月28日)收盘,沪市总市值为196494亿元,流通市值57212.18亿元,平均市盈率由周四的61.8倍攀升至周五的63.7倍;深市总市值为56663亿元,流通市值为28344亿元。两市总市值为253157亿元,较周四大增7746亿元 2007年10月13日宣布,从10月25日起,将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今年来央行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使得存款准备金率与1988年创下的13%的历史高位持平。 央行表示,此举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超过1800亿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局面。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A股开盘48.6元 2007年11月7日沪指一度跌破5500点关口.后收于5600点。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 摘要: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 有近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1992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的调整和规范时期。在这二十余年中,我国股票市场可以说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发展壮大和不断完善的,股票市场的复兴和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才能有效地稳定和调控股票市场,好的服务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正文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上海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上海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范。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北京,我国将一张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张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 1、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我国主要发生以下一些事件:1984 年11 月14 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 年11 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一股飞乐音响的股票。1987-09-27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1991年7月11日,

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简介

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简介 一、世界主要证券市场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买卖股票的市场出现在荷兰,时间是1602年。因为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刺激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产生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还没有完备的股票流通市场,更没有独立的股票交易所,所以只能靠本地的商人们零星地进行股票买卖中介,股票交易也只能在阿姆斯特丹的综合交易所里与调味品、谷物等商品混和在一起交易。 十七世纪后半叶,经济中心转移到了英国,在荷兰创立的股份公司在伦敦得到了飞跃发展。在伦敦最古老的交易所———皇家交易所之中,与商品交易混在一起进行买卖交易的有俄罗斯公司(1553年创建)、东印度公司(1600年创建)等公司的股票。由于买卖交易活跃,所以在皇家交易所进行股票买卖的交易商独立出来,在市内的咖啡馆里进行买卖。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中,股票经济商正式组织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即当今伦敦交易所的前身,这就是现代证券市场的原型。1802年伦敦交易所新大厦落成开业,当时在交易所内交易的证券主要是英格兰银行、南海公司和东印度公司的股票。 “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其经营策略主要是通过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并以此谋取暴利。当时英国战争负债有一亿英镑,为了应付债券,南海公司与英国政府协议债券重组计划,由南海公司认购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随着南美贸易障碍的清除,加之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又带动股价的上升。次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逐年向公司偿还。为了刺激股票的发行,南海公司允许投资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新股票。当英国下议院通过接受南海公司交易的议案后,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每股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而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又涨到每股390英镑。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因而价格狂飙,到7月,每股又狂飙到1000英镑以上,半年涨幅高达700%。在南海公司股价扶摇直上的示范效应下,全英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票以及所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 然而当时这些公司的真实业绩与人们期待的投资回报相去甚远,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与上市公司实际经营前景完全脱节。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The Bubble Act),即“取缔投机行为和诈骗团体法”,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从7月份起,南海股价一落千丈,12月份更跌至每股124英镑,“南海泡沫”由此破灭。“南海泡沫”事件以及“泡沫法案”,对英国证券市场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之后上百年左右的时间股票发行都在受到这个法律的制约,使英国股票市场几乎停滞不前,发展极为迟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的工业革命。 18世纪上半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基础产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刺激了公司股票发行与交易,股票市场开始逐渐活跃起来。这期间由于产业革命取得成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世界工厂”。为了促进工业品的输出,英国一边对海外进行资本输出,一边在国内发展纺织等行业,进而在1830-1840年代发展重工业。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加强产业基础而进行的国家公共事业投资以及银行、保险等公司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首先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登场的是运河公司的股票,虽然在股票市场进行培育的进展并不大,但其后铁道公司的股票在全国形成了投机热潮,引发了在全国各地开设证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交易的热潮。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共有22家地方证券交易所。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史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本文主要是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后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们金融事业变化非常大,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建立起了系统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过去很长时期内,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它既承担中央银行任务又具体办理大部分银行业务。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可以说,世界上先进国家拥有的金融机构,我们大部分都建立了。金融机构不仅种类非常齐全,而且数量十分庞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重要的是,除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外,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基本都实行股份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严密管理,机构运作效率明显改善,能够更好地适应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977年-1981年,国家开始加强整顿银行机构,充实领导力量整顿规章制度,加强金融工作,1977年基本恢复了银行秩序,保证提高了银行的工作质量,为保证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成立。1979年3月,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决定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

中国股改大事记

股改两周年:后股改时代熊市一去不复返 2002年12月27日,尚福林从周小川手中接过证监会主席“帅印”,成为了第五任证监会主席。如果尚福林还记得的话,北京气象历史之最—最长连续降雪日就出现在他上任那年的几天前,12月19日至24日北京连续6天降雪—一如当时寒冷的股市。 当时的市场表现也没有给走马上任的尚福林一点面子。就在他宣布就职的时候,上证指数几近“拦腰斩断”。之后,股市拾阶而下,上证综指更是创下十年来998.23点的新低。 尽管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存在制度缺陷、监管漏洞等问题,但二级市场情形却今非昔比。2007年5月29日,站在上证综指4335.96点的高岗上回头望,此轮激情燃烧的“牛市”的主动力正是源于尚福林两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变革—股权分置改革。 破冰:“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描述股权分置形成的背景时,官方和专家通常用“历史原因”4个字一言以蔽之。那是一段怎样艰难的历史呢? 改革开放之前,国企形成的利润几乎全额上缴,国企的投资和再生产发展资金都是采用财政拨款方式。从政府财政拨款、利改税、拨改贷一路走来,许多国企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直至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第一只股票发行前,甚至是1990年上交所成立后的一个时期,人们围绕姓“资”姓“社”、国有控股地位、国有资产交易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当时,担忧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控制权丧失的想法占了上风。“为规避上述矛盾,在‘可以试一试’的宏观环境下,人们便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股权分置’制度。”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说。 但股权分置毕竟存在制度上的局限性。十多年过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人们在观念上达到高度统一时,两种股东同股不同价、不同权、不同利等制度性缺陷严重影响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2003年10月,当时的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主任李青原更是表示,“这个问题不解决,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动。” 经过两年多的倾听、调研和准备后,尚福林终于举起了“手术刀”。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启动。这年的“五一”节刚过,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等4家企业即被确定为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它扭曲了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制约着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2005年5月15日,尚福林在痛陈股权分置的弊端后指出,“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 股改同时迎来“大牛市” 在证监会“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总原则指导下,2005年6月10日,抱着“不惜代价,只许成功”的思路,三一重工股改方案最终以高票通过—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家通过股权分置改革的企业。公司董事长梁稳根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股改试点企业的成败,是股改的关键一役。中国可以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