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缩小收入差距的基本途径

缩小收入差距的基本途径

缩小收入差距的基本途径
缩小收入差距的基本途径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经济高速增长和个人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个人收入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性,个人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顶层设计,坚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坚持“提低、扩中、控高”,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切实提高广大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公共福利和工资收入水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首先,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兴起和数以亿计农民转为城市人口的巨变,不仅会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壁垒,还将带来大规模的城镇投资,带动城镇消费快速增长,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工农业产品升级换代。所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减少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顺利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其次,切实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脱贫致富。一是要实施“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因地制宜、自主发展”的方针,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二是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三是应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比例,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和卫生事业投入,积极实施扶贫帮困工程,使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及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四是中西部地区也要积极走出去,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全面提高中西部地区经营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以适应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要求。

再次,坚决打破垄断,建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和行业新秩序。解决行业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消除垄断,对此,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一是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垄断行业的投资经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平竞争。二是将垄断行业的高额垄断利润全部收归全民共同所有,用于全民的基本保障或福利待遇。三是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督检查,防止其将垄断收益转化为员工个人收入。四是尽快出台特殊行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合理调节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五是适时制定和出台我国的《反垄断法》,以立法手段逐步打破垄断,促进合理适度的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

第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广大劳动者稳步提高工资收入。要持之以恒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是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发挥劳动力市场基础调节作用,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探索建立地区、行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有效途径,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收益。三是严厉打击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四是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欠薪追缴制度。充分发挥法定最低工资对缩小工资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各地区要建立经常性的欠薪检查制度,对拖欠员工工资的事件要加大惩处力度,依法追究恶意欠薪行为。五是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要坚持“提低、扩中、控高”。“提低”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中”就是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构建“橄榄型”社会;“控高”就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加快实行遗产税和赠与税,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使高收入阶层的不合理收入得到有效遏制。

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为此,就需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那么,缩小和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途径应是什么呢?

首先,十七大报告指出: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前,我国资本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偏高,且呈上升趋势。某些富者在短时期内拥有的资本迅速达到百亿千亿元,与此有关。而劳动收入所占比重偏低。我国工资占GDP的比重,30多年来呈下降趋势。1989年所占比重为16%,而2003年下降为12%,比发达国家工资占GDP的比重低得多。

其次,不同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差距很大。十七大报告提出:应“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由北京市劳动保障局编辑出版的《2007年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与企业人工成本状况》一书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式烹调师月工资低位数是12587元,企业管理者的平均年薪为25万元,而一般工人的工资则低得多。北京市2006年7月实行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为640元,这还是提高后的标准。2006

年北京市的年平均工资为36097元,但有60.7%职工达不到这个平均数,较高平均工资是由人数占少数的高收入阶层的权数拉起的。如果从全国来看,我国2002年至2004年的三年中,职工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人数占81.8%。

第三,要“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已多次调整,但目前还显得偏低。过低的工资,连再生产劳动力的正常需要都达不到,特别是要关注解决私营外资企业中压低、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据《人民日报》2007年1月26日报道:“广西向拖欠农民工工资亮出问责利剑”,出台相关政策,以彻底解决拖欠工资行为。只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就可以解决问题。

第四,“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垄断行业存在垄断性收入,这些行业的工资远远高于一般行业的工资水平。其高收入并不是来源于经营管理水平高,生产效率高,而只是靠垄断地位取得的。这种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来自于机会的不公平。我们重视公平,既要重视机会公平,也要重视分配结果的公平。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机会不公平会导致分配结果的不公平;同样,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导致机会的不公平。比如,教育机会不公平,受教育程度不同,就业机会也就不同,收入分配也难以公平。反过来,收入分配不公平,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受教育的机会就不可能公平。

第五,“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十七大报告强调更加重视分配公平、社会公平,主张效率与公平结合,并不是要否定收入差距。合理的收入差距是必要的,实行按劳分配,应保持与劳动贡献差距相一致的收入差距,才有助于鼓励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样,按非劳动生产要素分配,保持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本效率差距相一致的私营和外资企业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发挥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只要是合法收入,不管多高,都会依法保护。但是,“过高的收入”,即使都是合法取得的,也应通过累进税予以调节。连资本主义国家的高额收入都实行高额累进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税收对高额收入予以调节,扩大转移支付,缩小收入过大差距,是合法和合理的。至于“非

法收入”,要坚决取缔。贪污受贿、制假售假、搞黄赌毒等,属于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置。(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如何有效缩小中国贫富差距

如何有效缩小中国贫富差距 摘要:通过分析对比中国基尼系数的变化,结合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用调节分配,改革税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 关键词:基尼系数,分配差距,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 谈到贫富差距,人们往往会问: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了?要想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有一个贫富差距的测量方法。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叫“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测量法。它通过测量财产或收 入在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来反映不平等程度。 首先我们看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数据比较欠缺,能够找到的基尼系数的最早测量是世界银行做的。1978年,世界银行有个考察团到中国来,他们测量当时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 16,这个数值在当时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世界上,即使是贫富差距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也都超过0. 2的水平。⑴ 那么,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能把城市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到这么 小呢? 因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里是低工资和票证制度,社会管理者实际上是通过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平均地分配食品、物品和生活消费品等。所以 , 当时是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城市里非常发达的组织管理体系,把生活必需品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从而实现了几乎是平均的分配。 80年代以后,中国贫富差距的指标就开始迅速上升了。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赵人伟等人的调研证明,中国城乡全体居民基尼系数指标上升到了0. 382的水平。1994年,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证明,当时中国城乡居民合计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 43-0. 44 的水平。⑴ 从5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在2011年末,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国家统计局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2] 但是,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接受时代周报采访 时,说:“2010年,基尼系数估计已经达到0.50的水平。”

对贫富差距拉大想象的思考和浅析

对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的思考和浅析 摘要:纵观历年中国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各地区、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尤其近几年,我国各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或消除成为当今时政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全民共同关注和中央领导机构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经济;发展;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最近有专家称,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①。 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19元,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这是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第一次

超过城镇居民。 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②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二、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贫富差距为什么会出现并逐渐扩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环境关系,生产力力分布关系,国家政策原因等。无论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还是居民收入差距都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社会公平问题。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49年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间,发展的比较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那时候可能温饱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但那时候由于大家都没有钱,所以贫富差距也不大,处于一种“共贫”的状态。在农村里,由于实行农业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家一起到田地里劳动,一起到食堂吃大锅饭,连村干部也不例外,但这种农业集体化不能很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家都想反正自己干多干少也是和别人一样吃饭,凭什么要比别人卖力,处于这样一种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现在我国所面临的现状就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地被拉大,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首先,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其次,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是理顺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二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工作。 再者,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一是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个人收入。主要是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居民财产征税,在原有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的基础上,增加不动产税、土地税;征收商品税,纳税人可将税赋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直至最终消费者,尤其是个人高消费者;征收遗产税。二是改革工资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三是制订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支持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界限,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 要立足国情,努力构建新型分配公平准则。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由于二次分配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必须有不同的收入分配标准。初次分配应坚持效率原则。按效率分配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减少单位产品成本中的生产资料支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效率分配可以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劳动者和行业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国目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贫富差距现象

——对贫富差距的本质认识 贫富差距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大家能够普遍接受的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即使扩大也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还有一种差距是不公平造成的,很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不满。从理论上来讲,社会公平意味着在平等的规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因此,社会公平意味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以及分配上的公平。【1】 尽管可以说,严重的贫富不均必然是社会有失公平的一种体现,但是一般程度上的贫富差距的 存在并不必然反映社会公平的丧失。贫富差距与历史同在,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无法消灭的客观存在。自从人类开始拥有私有财产,开始稳定地创造财富以来,贫富差距的问题就已经存在。由于不同的个体之间在自然秉赋方面的不同,后天主观努力的不同,把握客观规律和机遇的能力不同,因此,不同的个体在进行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和社会地位形成方面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分化,形成贫富差距。 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并不等于要消灭贫富差距,而是强调要将贫富差距控制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贫富差距拉大超出合理的界限。社会需要一些人从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以此保持社会的活力,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对此拉开的距离要有个度,我们固然要鼓励富人,但也不能忘怀贫者。【1】

——贫富差距产生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从“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开始,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富强的康庄大道坚实地迈进,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更为世人瞩目。然而,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富裕阶层的出现,中国贫与富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 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拉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合理的因素又包括不合理的因素,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 贫富差距的扩大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本身所带来的,是鼓励竞争、追求效率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由于旧体制没有能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及时进行改革造成的,比如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当中出现一些法律和制度上空白,政策之间不协调、不平衡,分配制度和政策上的偏差,城乡二元结构,行政垄断,部门利益等,是改革不到位、规则不平等的结果。再有一个就是腐败问题,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借“改革”之名,侵吞国有资产,中饱私囊;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贪污腐败,这也是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1】 苏劲松认为非法非正常因素是造成目前贫富悬殊过大的主要原因,政策失误是导致贫富悬殊矛盾加剧的重要原因,部分当权者宗旨意识淡漠是造成贫富悬殊过大的根本原因,弱势群体对重大利益问题缺乏参与权是造成贫富悬殊过大的原因之一。【2】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摘要: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们和谐相处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缩小社会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关键字: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和谐社会 引言:社会差距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客观现实,合理的地区差距既是现代政治发展的结果,反之也促进着现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2]。但是社会差距是把双刃剑,它的过度扩展也会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如果无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下将通过对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和原因的分析,为我国现阶段的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1. 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从2O世纪8O年代初开始,我国实施了向“东部倾斜,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跻身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悬殊问题也日趋突出: 1.1 地区经济尤其是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突出 我国1995年人均生产总值,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2.41倍,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O倍多;同年,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4.1倍,1998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地区广东省与较低地区甘肃省相差2.2倍多,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区间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更为悬殊,1995年,东部乡镇企业总产值是西部的6.23倍,其中最高的山东省是最低的甘肃省的560.2倍;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最高地区上海与较低地区云南相差近4倍。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同时,东部地区的南北差距也在明显扩大。 1.2 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率先推行,从1979年起到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72:1。此后,二者差距又不断扩大。1995年达到2.47:1,1998年增加到2.65:1,这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突出的。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而农民不能享受的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和各种社会保险计算进去,城市居民实标收入比农民的收入至少要高出4倍以上。 1.3 行业差距比较悬殊 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职工工资差距扩大。以全国16个行业平均工资为基数1计算,工资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之比,1978年为O.76:1.43,1995年扩大到0.64:1.43。1994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分别比1993年增长35.8%,而外资和私企的工资上升了

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的几点思考_王美玲

第13卷第5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3No.5 2012年10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ct.2012 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的几点思考 王美玲 [摘要]贫富差距是一个分配问题,而分配本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和结构的反映。非公有制经 济是当前我国出现合理和非合理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在承认“鼓励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适度贫富差距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富 裕。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福利政策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所有制结构的改造是实现共同富裕 的根本途径,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忽视贫富差距过大所造成的经济持续发展动力削弱、执政党威信下 降等严重危害,应采取措施,缓解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关键词]贫富差距;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C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2)05-0128-05 [收稿日期]2012-03-26 [作者简介]王美玲,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与社会学研究。(北京100048) 贫富差距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分配问题,然而就分配谈分配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1]13因此考查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源应从所有制入手,并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中把握贫富差距问题的来龙去脉、根除之策和发展趋势。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 (一)私有制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源 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奴隶没有任何经济权利。在奴隶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甚至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不具备的奴隶社会,“随着贸易的扩大,随着货币和货币高利贷、土地所有权和抵押的产生,财富便迅速集聚和集中到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手中,与此同时,大众日益贫困化,贫民的人数也日益增长。随着这种按照财富把自由民分成各个阶级的划分,奴隶的人数便大大增加起来”。[2]私有制是造成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阶级贫富差距的根源。 封建社会对封建制国家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有制形式,在西方是领主土地占有制,在中国是地主土地占有制。土地由享有特权的大地主占有,劳动者耕种领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劳役或实物的形式将维持家庭生产和生活以外的剩余劳动无偿交给土地所有者。地主制经济的剥削本质是“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或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是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3]在封建私有制的经济关系中,农民在超经济强制下处于绝对的被剥削地位,贫困人口也相应绝对增加。 (二)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是以资本与劳动对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而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根源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只有从私有制所造成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入手才能把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了解两极分化的实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阐· · 821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 国 贫 富 差 距 现 状 及 对 策 分 析 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就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展开论述,并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作对比,试图阐释一些本质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四点原因,最后 即针对分析的四点原因提出了四点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美国、教育、农业、再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即便是这一片美好之中,同样也涌动着几股暗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可能很多人多会惊呼,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其实,贫富差距是不论什么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同处一个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伟大导师马克思曾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做出过这样的论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而事实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下表反映的是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浅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410062960.html, 浅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作者:范伟鹏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0期 摘要:衡量贫富差距除了从收入差距的角度着眼外,还有财产差距角度和消费差距角 度,三个指标相互联系而又有所侧重,而与公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是从消费差距来衡量贫富差距,要缩小贫富差距,需要从缩小消费差距入手,而缩小消费差距,除了增加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入手外,还可以从降低维持居民体面生活的消费品价格入手,而针对广大“贫困”公民,降低“富裕”消费品价格和进行对消费品的“逆向创新”乃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 关键词:贫富差距;消费差距;体面生活;逆向创新;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一、前言 贫富差距,为社会广为关注,分析如何应对贫富差距首先需要确定该如何衡量贫富差距,一直以来,衡量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社会的贫富差距状况,无论是学者还是社会,多是从公民间收入差距的角度来判断贫富差距状况,而最常用的一个指标,就是基尼系数。 客观说来,基尼系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准确反映当前社会的贫富状况,他总体地反映了社会(或某单位内)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态[1],但是用基尼系数来表示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仅从收入的角度来衡量,并不能够直观反映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 对贫富状况,不仅要从宏观来考量,还要从微观来理解,贫富差距需要被感受出来,而最直观的感受来自,公民生活的质量细节,简而言之,来自于公民的消费状况。由此可以认为,贫富差距与生活质量有关,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有关。 所以,我们需要从消费的角度来理解贫富差距和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二、贫富差距与居民的消费差距 从家庭考察,贫富差距不只是体现在收入流量上,它包括三个指标:一是收入,二是财产,三是消费,居民的收入状况通过消费行为,决定着消费水平,消费状况通过诸如教育消费,形象消费等影响收入水平,而财产差距,则同时影响着收入和消费,也被收入和消费决 定和影响。 一地区和社会的贫富状况,由这三者共同决定,但是其中“消费差距是从人的生存状态的维度反映社会贫富状况,属于使用价值的消耗,在统计意义上,是消费性支出与消费性投资的摊销支出之和”。这就说明,贫富差距,在直观感受上,来自于消费的差距。

如何减少社会贫富差距

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有限,且多受到工资级别限制,因此社会贫富差距总体上不大。不过经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社会财富总额呈现天文数字的增长,同时人们的收入来源也多样化(包括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而社会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则有所缩小,故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由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中央领导提出“提高中间群众生活水平”和“实行精准扶贫”都可以看作是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相关举措。 鉴于导致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复杂,仅靠若干几项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因此有必要对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加以细致分析,以提高制定政策的针对性。 1. 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 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如: ◆因城市居民搬迁补偿不到位和农民工进城落户受限造成的城市化贫困问题; ◆因工业征地导致农民失地以及矿区开采地下沉降导致的工业化致贫问题; ◆因产业结构和国企改革导致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生活水

平下降问题; ◆因地方政府不履行职责造成的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的环境致贫问题; ◆因资源枯竭导致老工业化城市发展乏力和职工收入下降问题; ◆因医疗费用高启和医疗改革失败导致的患者负担过重和医务人员收入缺乏保障问题; ◆因远离工业和经济发展中心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几十年没有变化的原生态致贫问题; ◆因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瓦解(如人民公社解体)导致的原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破坏问题; ◆因流浪人口管理粗放、弱势群体保护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边缘化群体社会关爱缺失问题; ◆因教育不公平以及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致贫(毕业即失业和欠学费贷款)问题; ◆由于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不力导致的腐败致贫问题(官员贪污扶贫资金)和扶贫失败问题(官员将扶贫作为政绩做表面文章); ◆因政府对于股市的泡沫化和网络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的投资者血本无归问题; ◆因全球化分工导致的来料加工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不得不保持较低水平问题; ◆实行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改革后相关人员的

实现第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型”,有利于企业在慈善捐赠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以亲情、友谊为基础的民间互助、海外捐赠是“人缘情感纽带型”,有利于公民树立有益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道德伦理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次分配更重要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而不是制度约束,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一种分配形式。在总体收入水平比较低,社会文化不发达的情况下,第三次分配表现为分散、零散、短期、自发的个体行为,往往不易彰显出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第三次分配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群体的,其作用才能够明显的发挥出来。 2.大力提倡实现第三次分配的意义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道德矛盾的凸显,褒扬社会的慈善行为,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慈善公益组织,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努力发挥第三次分配的经济调节和社会关系协调作用,对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阶层摩擦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和社会结构失衡问

题。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依然坦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目前政府通过税收与财政杠杆进行二次分配并没有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表现为政府失灵。我国财政收入在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4年突破2.5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达到了创纪录的39373.2亿元,而中国的贫富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白津夫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收入的33倍)。看来,我们还非常有必要发挥另一只手的力量,即动员民间资源,通过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进行第三次分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策研究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结 课 论 文 机自12-1 王辉22121244 2014年6月30日

收入分配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 姓名:王辉学号:22121244 班级:机械12-1班得分 摘要:“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语出自《论语》孔子,其现代语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也是代表中国传统关于“有国有家者”关于治国基本的思想。中华民族一直是温良的民族,得顺且安的民族。这句话通俗的来讲,就是大家都穷,没有攀比性,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笔者以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为切入点,层层划拨,究其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种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消费需求;改革 一、成因 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为优先目标,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这一政策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和贫富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阶层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利益差距都在不断扩大。贫富和收入差距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机遇和政策不公平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量大,人均占有耕地量决定了难于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农村现行财税体制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由于农村知识水平低下,农民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农会之类的组织,国内价格形成惯例中,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是被动接受着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而不是在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下讨价还价,造成农村收入低。此外农产品在销售流通环节中,各级的经销商也获得非常高的利润,使农民应当得到的利益被不合理分割。第四,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而农民显然缺乏自己科研的能 力。

浅谈当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浅谈当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中心摘要: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学强调的是社会效益,核心就是公平问题,而贫富差距又是最值得关注的。本文不参与经济学中的各种争论,也不存在对相关政府部门的指责,而是从社会角度分析我国的贫富差距,了解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对中国地区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怎样才能达到相对合理地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和谐社会贫富差距经济政策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在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也已经在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三步迈进。可是就在我们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贫富差距却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有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期特殊的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虽然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一社会发展矛盾解决适当,则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则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各阶层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等现象。在该时期,妥善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对于党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理性认识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3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极 其深刻的变化,自01年以 来,每年经济都以10%以上 的速度高速增长。但这种变 化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 别是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进 一步拉大,直接影响的就是 人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透过基尼系数看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究竟是否合理?对此,应当用多个标准综合来衡量,其中基尼系数属于综合性的指标。自90年代深化改革阶段以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研究表明,表征这一分化程度之一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预警线(0.3~0.4),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达0.4577。到199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445。至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调查也显示,大陆的基尼系数是0.53或0.54左右。在2009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现任世界银行行长林毅夫表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各人天赋不同,家庭负担也不同。收入差距总是绝对的,收入平衡只是相对的。只要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凭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带来的部分先富比普遍贫穷是巨大的社会进步。它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先富会产生示范、带动、配套效应:一部分人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学,一马当先就能带动万马奔腾,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一部分人致富过程中,会带来许多配套项目的机会,又促进了更多的人就业,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允许并支持一部分人凭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先富起来,本身也是一种导向,有利于树立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引导更多的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上致富之路。所以,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市场趋向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更加确认了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因为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都承认收入差距。按劳分配是从政策上确认不同的劳动决定不同的分配结果,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市场经济还强调市场的实现程度,凭借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从而激励人们奋发努力。所以在要求确认收入差距方面,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具有相互融通的特点。市场经济不只承认了差距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体现了差距拉大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对于当前收入差距问题,人们众说纷纭,片面肯定和片面否定都不对。应当承认,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收入差距拉大也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按可比价增长了69.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38.5%,速度快了近一倍。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阶层收入增长越快,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人群集中。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差距也明显拉大。 收入差距拉大既有符合规律的必然性,也有制度缺陷带来的弊端。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起步阶段就是拉大差距的阶段,发达阶段就是缩小差距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在中下等水平,正处于不平等从加重向最为严重阶段演变时期,从这一点讲,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拉大有一定的必然性。市场趋向的改革也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拉开收入差距。加之市场经济各种生产要素不能无偿使用,其所有权要求等价交换,这就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每个人占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获得和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又不相等,更导致收入差距叠加。但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确有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部分行业的垄断过度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竞争;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保护;一部分人的腐败,一些领域的管理漏洞、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导致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资源禀赋的差异引发的收入差距拉大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合理的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积极效应,包括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促进消费升级和人力资本开发等都应予保护,但是对制度缺陷而导致拉大差距的负面效应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贫富差距拉大会引起人们心态的变化。如垄断行业的暴利,导致非垄断行业人群的不满;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更令人气愤。人们在纵横交错的比较中,有时难免发现能力强的收入不如能力弱的;水平高的生活不如水平低的;苦干实干的待遇不如投机取巧的。于是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收入低的群体卫生和受教育条件不够,会制约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中国贫富差距与解决之道小论文

中国贫富差距与解决之道

中国贫富差距与解决之道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但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上群体性事件频频爆发,社会矛盾与风险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的复杂局面越来越难以控制。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其中,贫富差距在我国的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这本是明智的选择。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以至于给人们一种错误的认识:城市对经济发展贡献大,而农村对经济发展贡献小。因而各级政府往往采取一些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经济政策。这样的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却没有考虑到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使社会总成本付出昂贵的代价。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第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一方面,一些非经济因素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