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

计算机“卓越计划”调研报告

转眼间,我作为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在这期间,很多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关于卓越计划,关于我们作为卓越班的一份子应了解的相关知识,但对于即将面对考研与就业多种选择的我们,对于计算机卓越计划并未做到详尽的了解,此次寒假期间我们带着诸多疑问从教育部“卓越计划”指导思想、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三个方面完成了计算机“卓越计划”的调研,对本专业,对“卓越计划”,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今后的学习也有了重新的思考与规划。

一、教育部“卓越计划”指导思想

首先,根据教高[2011]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我们对教育部关于“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计划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卓越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根据我校教务处相关材料得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太原理工大学本科专业截至2011年为止已有54年的办学历史,是山西首批“品牌专业”、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始终以“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立足国家和山西省煤炭、焦化、电力、冶金、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及工程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不断输送着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

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正式获准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教育重大计划首批试点专业。在太原理工大学“卓越计划”领导组和教务处统一部署下,依托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良好的办学基础设施和优秀生源质量,组建“卓越计划”办公室、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师资队伍、质量监督、遴选退出工作组。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实行四年制“3+0.5+0.5”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按比例从应届优秀本科“卓越计划”毕业生中择优遴选免试推荐进入全日制工程硕士设计型工程师培

养模式。

在教学计划中突出现有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以工程教育为主线,将应用型工程师必备的技术、职业、团队、综合工程和工程创新能力,通过工程能力培养实现矩阵导入课程体系,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在企业工程实践基地完成。通过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措施,在国家与学校配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理念、变个人才培养标准和变革师资队伍建设,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企业人才需求、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计算机相关企业联合培养计算机应用型工程师专门人才。

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在对教育部及我校对“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有了进一步了解后,通过图书、网上资源与亲自在计算机行业的一些企业公司调查得到的数据,我初步了解了在当今社会形势背景下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随着我国信息化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相关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从而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从业人员。“十二五”期间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是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动漫游戏需要数百万图片处理、美术编辑、视频制作等技术人员,互联网络发展需数百万网络开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站优化、网络推广人员。

根据调查了解和资料显示,从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可以将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分为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是指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也是本科以上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方面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代码编写、数据录入、系统集成或售前服务等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在具体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要强。目前高职高专学校基本属于这一类人才的专门培养。

从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层次上看,是呈金字塔型的。比如,教育部关于人才紧缺的报告里谈到,到2005年,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结构成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实际的人才供应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所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该是金字塔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合理分流各层学生,提高每一层学生的就业率,来满足社会需求。我们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找准自己的培养位置,才能做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形势的发展,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期望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目前的就业形式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随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招聘员工时,大多数都会看中应聘者有没有实践经验。不少企业还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经

历。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都迫切希望能有效地降低再培养的成本。我们了解到,不少IT项目或业务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了解使我更清晰地意识到我们应时刻关注社会这个大背景,根据社会的需求从各方面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避免许多无用之功,避免与社会脱离。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从社会这个大背景来看,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能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及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中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岗位群不但可以面向教育部门从事教育工作,还可以面向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计算机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网络开发及应用公司、企业产品设计和数据库信息管理等岗位,可从事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软件开发、网络应用、信息管理应用、开发、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有关基础理论、建立从事软件工程方面工作的必要专业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开发与软件的维护及复杂软件的使用工作,以及相关技术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即软件蓝领,甚至少数人能成为软件设计师或数据库系统设计师,即软件白领。

对于我校太原理工大学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则则结合了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更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我校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区域及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计算机学科工程基础和核心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领域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软、硬件系统工程设计、实施和运维能力的应用型卓越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要求是:要求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理论和技术,基于创新思维和工程方法,在经济、环境、法规和标准等约束条件下,分析和解决计算机领域中的各种工程问题,同时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工程意识、交流沟通、文献利用、国际视野、项目组织管理、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胜任计算机相关系统工程的分析、构造、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作为“卓越计划”的一部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有了更充实的内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和要求在考虑主动服务山西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战略需求、企业人才需求、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依据“卓越计划”相关文件,构建了本专业技术能力、职业能力和团队能力知识培养体系,按照系统构思、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能力培养国际工程教育大纲,初步完成了综合工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标准的知识体系细化工作。

四、学习规划

此次的调查研究使我深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由于没有明确目标,大学两个学年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社会关注度不够,社会意识与就业意识不强烈。经过参考调查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实际地在企业事业公司体会,我认为极有必要对今后两个学年的学习做一次规划。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再拘泥于学校安排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而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来实现或解决一些问题。在课程设计期间做到认真严谨,充分利用课程设计这种锻炼动手能力的实践环节来学习创新,增强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在校及假期时间参加一些挑战杯、竞赛等社会性活动,从这些活动中去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并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另外我将利用课余时间来增强自己的编程能力,至少熟练使用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自己思考动手去编写一些代码来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在课余时间里,一定要关注行业领域的动态,通过时常上网搜索相关资源,向老师询问,和IT行业企业的亲友保持联系,参加专业相关讲座等方式来获取社会中关于计算机专业的动态。我们每个人都与社会紧密相联,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生存,我们应时刻了解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充实自己,扬长避短,避免做无用功。

要想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仅仅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不够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希望能够增强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自己独立从构思、设计到实施运行一个小的工程项目开始逐步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团队性质的实践活动,在完成集体作业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锻炼与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能力。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之处不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端正对任何一件小事的态度。

此次计算机“卓越计划”调查研究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有目标地去学习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不断改善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时刻提醒自己更加努力地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卓越计划”

调研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Z1202

姓名:崔会芳学号:2012001653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方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方案改革 试点项目名单 [摘要]以下是教育部发布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供大家参考!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 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办)、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农业局、林业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教育部直属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经研究,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有关高校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函[2013]1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4]13号)的要求,提出了改革试点申请,并递交了项目申报书。根据地方教育、农业、林业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专家对提交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确定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99所,改革试点项目140项,其中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43项,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70项,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7项。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有关高校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及专家组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校实施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确保人才教育培养质量。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适时组织改革试点的交流和总结工作。 附件: 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同济大学 二0一一年五月

目录 零总体思路 (1) 一培养目标 (3) 二培养标准 (4) 1 知识体系标准 (4) 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 1.2 自然科学知识 (4) 1.3 工具性知识 (4) 1.4 专业知识 (4) 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5) 2 能力体系标准 (5) 2.1 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5) 2.2 应用知识能力 (5) 2.3 工程实践能力 (5) 2.4 开拓创新能力 (5) 2.5 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5) 2.6 组织协调能力 (6) 2.7 国际视野 (6) 3 人格体系标准 (6) 3.1 人文素质 (6) 3.2 科学素质 (6) 3.3 工程素质 (6) 三标准实现 (7) 1 知识体系重构 (7) 2 专业实践体系重构 (8) 2.1 实验 (9) 2.2 实习 (9) 2.3 设计 (10) I

3 标准实现方式 (11) 4 标准实现矩阵 (12) 四基本教学条件 (13) 1 师资队伍 (15) 2 教材 (15) 3 图书资料 (15) 4 实验室 (15) 5 企业学习基地 (16) 6 学校政策支持 (16) 7 学校经费支持 (16) 五培养方案 (18) 1 学制 (18) 2 本专业培养规格 (18) 2.1 知识 (18) 2.2 能力 (18) 2.3 素质 (19) 3 主干学科 (19) 4 主要课程 (19) 5 主要实践环节 (19) 6 毕业与授予学位 (19) 7 教学安排 (19) 8 学时、学分汇总 (19) 9 选课有关说明 (20) 9.1 课程性质代号 (20) 9.2 各类课程要求 (20) 9.3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20) 9.4 创新实践要求 (21) 9.5 其它选课规定 (21) 10 课程设置 (21) II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取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产品从构思、市场调查与方案论证、制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市场销售和维护支持等基本流程,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管理、应用与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升级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养成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_^|||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_^|||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知识,对文学、艺术、美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 -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2018级学员 选拔方案 为培养电子信息类拔尖人才,拟从我院电子信息类2018级学生中选拔30名学生参加由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 一、培养目标与特色 1. 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批判性思维,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优秀拔尖人才。 2. 掌握扎实的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电子信息及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在本学科以及相关领域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组织管理能力。 3. 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具有产品和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经验,具有发现、提出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尤其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 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能有效的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6. 试点班本科对应的专业为“电子信息工程”或“通信工程”。 二、教学组织管理 1. 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按照电子信息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方案开展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逐步与国际接轨,教学计划兼顾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 2. 学院成立了由专业教师、教学管理和企业一线专家组成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学生的教学与实践活动。 3. 该班实行动态管理,选拔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学习的学生若个人提出申请,或所修课程有不及格情况,或出现其它不能达到学习要求情况的学生将退出卓越培养计划。同时,在第2或第3学期,学院可以根据具体情

【实践部】同济大学研究生会2019-2020年度秋季学期工作报告

同济大学研究生会 实践部2019-2020年度秋季学期工作报告 1. 部门总览 部长:龚尚嵘 副部长:桂俊超、艾雨池、魏晨阳、吴德鹏 部门人数:33人 活动数量:共2项 活动明细表: 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名称活动类别 2019.10-11.16 同济大学、上海市 多伦路、上海市甜 爱路、外滩人民英 雄纪念塔 「第十一届城市实践论坛·文化篇」素拓徒步 2019.11.17-12.0 8 同济大学德文图 书馆报告厅 「第十一届城市实践论坛·使命篇」讲座报告 2019.9-2019.11 大学生活动中心 307会议室 同行计划评优答辩会同行计划 注:1. 活动时间请填写起止年月,如2019.09-2019.10 2. 活动类别(4字)由各部门定义,如讲座报告、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 3. 活动总结截至2019.12,暂未举办的活动参考往年撰写

2. 活动总结 该部分内容请各部门根据明细表中的2019-2020年度各项活动分别阐述每 项活动,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活动目的和意义、活动的简要流程、以及各个活动的效果。 备注:1、活动目的和意义请尽量结合实际,并尽量采用书面语言; 2、流程尽量简要,不要罗列; 3、活动效果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参与人数、活动口碑、影响力等。 一、「城市实践论坛·文化篇」-活动总结 (1).活动背景及意义 上海具有优秀的创新环境以及良好的创业氛围。作为校研会实践部的主打活动,本次城市徒步活动聚焦于上海百年城市变迁与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定向越野和城市徒步的方式串联起上海的红色历史文化,独特街区文化,创业创新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及城市建筑文化。在聆听上海记忆的同时感受不一样的上海魅力。本次活动以“文化”主题入手设计游戏。通过集体互助通关,使同学学会相互了解,学会沟通,在感受上海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上海作为“恒新之城”的要义与原因。 (2).活动主题 综上本次素拓徒步活动的主题为“步履不停—横跨申城荏苒世纪”。 (3).活动亮点 在组织徒步活动的同时,关注学生素质拓展。以站点的文化或历史背景设计游戏串联整个徒步路线,既带领学生亲历上海城市文化,同时感受创新力量如何让城市历久弥新、推动城市走向卓越。 (4).活动概况 本次活动共吸引来自各个学院共计275名同学报名,活动当天即11月16日实际到场人数为163人。实践部33名同学全部投入当天会务工作,在每个小组中担任队长,全方位保障同学的人身安全和活动开展质量。当天上午8:30,工作人员带领同学签到、分组、发放游戏道具和紧急药物,9:00整开始进行破冰游戏,每组队名均以小组成员共同爱好与兴趣由来,破冰效果显著,各小组迅

法国“常春藤联盟”—法国“卓越大学计划”八所院校已公布.doc

法国“常春藤联盟”—法国“卓越大学计划”八所院校已 公布 这十来个卓越院校都是具有全球性水准的,他们是应法国【大贷款】项目第二波征集的结果。这一计划对于改善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门的境况至关重要,有利于其在国际竞争中提高其知名度。在去年七月公布第一批的三个获奖院校(斯特拉斯堡大学群,波尔多大学群和巴黎科学与文学联大(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多菲纳大学(巴黎九大)等))之后,弗朗索瓦·非永与本次投资的高级专员RenéRicol,以及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部长Laurent Wauquiez本周五在波尔多正式公布了由国际评审团和政府共同评出的获奖提案。预计投入“卓越大学计划”的77亿欧元剩余大约55亿元尚待安排,首批入选的三所院校已经投入共计22亿欧元(其中波尔多大学使用7亿元,其他两所各用7.5亿元)。 五所预计的获奖院校 新的提案尚处于角逐阶段,而本计划的第二波可能也会是最后一波中有五个新的院校获奖:受益于其强大的公共与私立研究基础(空间,航空,经济等)的图卢兹大学群;各自拥有法国的科学大学之一的艾克斯马赛大学群、埃克松省大学群、索邦大学(巴黎二大,四大和六大)和巴黎西岱联合大学(巴黎三大,五大,七大,十三大,巴黎政治大学)。洛林大学,格勒大学群提案,都和由法国高等教育研究群Hésam(巴黎埃萨姆联合大学)提出的计划一样没有摘取这项荣誉,纵使他包含了巴黎一大、国立高等工艺职业培训学院(CNAM)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等知名高校。同样让人遗憾的是里昂-圣埃蒂安大项目也被弃之一旁,即使与格勒一样拥有巨大的公共和私立科学潜力,在参选时也会受挫。

作为补偿,总理弗朗索瓦着重指出里昂圣埃蒂安和巴黎赛萨姆联合大学的提案“质量也都很高”而且非常相近。“我们尊重之前已经定下来的规则,也尊重评审团的决定。但是我会让RenéRicol 和Laurent Wauquiez见见这些项目负责人,看看怎么通过其他的信贷来资助他们,因为这些项目对于国家都是有用的。”弗朗索瓦·非永说道。 十二项卓越标准 为了让这些大型群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并且体现出出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创兴能力,由欧洲大学协会主席Jean-Marc Rapp主持的评审团基于12项卓越标准对这些提案做出了选择,其中一半的标准是基于院校的教育研究水平,国际开放程度,与企业界的合作战略等;另一半则是基于其管理水平,管理方针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些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过于严苛的工作方式可能会让各大学(拥有研究能力)、大学校(习惯于企业界合作,在项目中作为收款方,并且是国际性的)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这些获奖的提案会催生出新的研究机构,也常常会带来大学的合并重组。评审团关注的是项目负责人发展和跟进切实有效的科学战略和科学政策的能力。毫无疑问,管理水平被认为是格勒提案的不足之一。至于赛萨姆项目(Hésam),如果说今天没有当选让他们感到很失望的话,弗朗索瓦声明要通过其他经济资助来继续这一项目,该算是对这一主要由人文社会科学发起的原创方案的安慰吧。 捐款之后会再确定,但是应该允许获选项目每年获益大约2500万欧元用于改进他们的科学政策。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 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20xx年修订)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规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教学管理,提高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卓越班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努力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 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第四条卓越班学生在第六学期末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硕卓越班),未获得推免资格的卓越班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卓越班)。 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

训练。 本硕卓越班:本硕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X(“X”工程类卓越班为3年,法律类卓越班为2年)”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实践能力训练和硕士公共基础课程学习,X年为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阶段。 第五条学院应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简称“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应高于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学校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学院应制定科学、先进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要体现“三个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重、强化基础与注重个性并重。 卓越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实现“三个一”,即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年(不少于32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经历。 第七条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 学生本科阶段修读产学合作共同开发工程实践类(法律实务类)课程学分总数应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的1/3。本科阶段课程中至少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一定年限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

同济大学创新学分认定细则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学分认定细则 (2013年5月3日) 为促进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简称电信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贯彻落实学校《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2012年5月修订经主管校长批准)》(附件1)的基础上,特制定电信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学分认定细则。 一、学分认定范围 学校认定范围以外的竞赛、学术论文、电信学院创新基地相关项目、企业实习实践、参与创新性科技活动及课题研究成果等。 成果应能够体现同济大学所倡导的卓越人才培养精神,且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必须归属于同济大学。 二、学分认定办法 电信学院的本科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下表项目之一并取得及格及以上认定成绩者,可获得2学分。

三、学分及成绩认定流程 1、电信学院分别在每年5月底和12月底进行两次学分认定; 2、学生在规定时间前提交学分认定资料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 项目成绩认定表”(见附表1,简称成绩认定表),交指导教师初审并给出建议成绩; 3、班主任汇总相应专业学生的“成绩认定表”及建议成绩; 4、专业教学系主任(创新基地负责人)审核创新基地相关项目的学分认定并填写“成 绩认定表”中的“认定意见”; 5、所有认定材料提交电信学院教务科,经学校教务处(学校认定范围)和电信学院主 管教学院长(学院认定范围)审核批准后,由电信学院教务科负责成绩录入及材料 存档备案。 附表: 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项目成绩认定表 附件: 1、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2012年5月修订经主管校长批准)》 2、同济大学校级认定竞赛一览表 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认定竞赛一览表 (本学分认定细则由电信学院教务科负责解释,从2010级学生开始实施。)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5月

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文献综述

国外卓越教师内涵与培养文献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总体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由此一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人才呼吁卓越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培养卓越教师”逐渐成为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也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广泛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旨在了解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当下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将目前的已有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国外各个国家有关卓越教师计划的建立与发展,这里主要介绍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卓越教师计划的发展历程;第二,收集国外学者关于卓越教师的内涵理解与把握,旨在分析各个国家在国外卓越教师内涵理解上的异同点;第三,主要是分析国外各个国家对于卓越教师培养途径的选择。 一、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 1999 年,澳大利亚政府创建《21 世纪教师》( 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计划,意在提高澳大利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努力追求教育的卓越及公平,使学生的学习成就得到提高。2001 年,新加坡出台《教师事业发展计划》( Teachers’ careerdevelopment plan),旨在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也为新加坡教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保证。2007 年,日本颁布《教育职员正法》( Staffeducation amendment act),以法律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要求,旨在提高教师必要的资质和能力,使教师能够习得最新的知识及技能,做到自信、自豪地从教,从而赢得社会的尊敬和信赖。(李贵安,2016)2011 年,英国出台《培养我们下一代的卓越教师》( Training our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计划,规定中小学为优秀教师设置卓越教师岗位,并大力拓展卓越教师在校内发挥作用的空间。2012年,联邦德国实施了“卓越教师教育计划”( Excellent teacherscheme),旨在激励大学教师改革教育方式,推动教师的州际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师教育质量。2014 年,美国教育部启动“让所有人拥有优秀教育者”( Excellent educators for all initiative) 项目,为那些最需要优质教学的学生配备能力卓越的校长和教师。(马毅飞,王颖华,2014;逯长春,2013)

东南大学卓越大学伙伴计划

东南大学卓越大学伙伴计划 ——东南大学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 对外开放工作若干意见》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我校办学历史和教育传统,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根本,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东南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以院系为主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及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优秀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提升我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为我校争先进位、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大学在内的特色大学和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学科发展拓展空间,促进我校参与重大国际事务,扩大我校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师生往来,抓住时机,引进国际化优秀人才。 二、建设目标 卓越大学伙伴是指与国(境)外总体实力和影响力在国际上居于前列的一流大学、在相关学科具有显赫地位的高水平大学、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和地理战略意义的特色大学、以及与我校具有悠久合作关系的既有姊妹院校。 通过实施卓越大学伙伴计划,发掘现有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空间,构建符合我校特色、顺应国家发展需求的跨境大学合作网络,逐步实现国际化资源整合、过程实施、质量管控的制度化和体系化,为学校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伙伴关系将以学者、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纽带,由校际(或学校授权的院系级)正式合作文件予以界定,按照开展全面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实施联合培养和科研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特设项目合作的联盟伙伴关系、以及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姊妹院校关系等不同层次,编织定位清晰、目的明确的伙伴网络,进行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估,使伙伴网络成为创新信息共享模式与改革资源整合、利用和管理机制的抓手,

德国的“卓越计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德国的“卓越计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朱佳妮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员助理教授 电子邮箱:zhujiani@https://www.sodocs.net/doc/888334794.html, “辉煌历史”VS.“表现平庸” 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如建于1379年的埃尔福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rfurt)、建于1386年的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 University)、建于1388年的科隆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ologne)。19世纪末,德国超越英国和法国,一举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物理、数学、化学和工程等许多科研领域都聚集了最杰出的研究人员。大量年轻人不远万里赴德国追求最高深的知识。 然而,今天当人们谈及哪所大学声望最高时,在哈佛(Harvard)、斯坦福(Stanford)、牛津(Oxford)或剑桥(Cambridge)等一列“大名鼎鼎”的院校中,可能很难会立刻想起德国的任何一所大学。德国的大学在全球排名上的表现似乎也佐证了这个现象,例如其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这三个最有影响力、最受关注的国际大学排名中的表现并不出众。尽管三个排名指标各异,但它们呈现了相似的结果。换句话说,与英美两国的兄弟院校相比,几乎没有几所德国的大学能够在世界大学排名中跻身百强。在过去的五年中,德国大学获得的最高名次是201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的第43名,而在整个百强名单中仅占六席。 “坚持平等”VS.“追求卓越” 与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模式不同,德国没有类似“常春藤”的概念。德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体制一样,所有的大学都遵循同等的教育质量的原则。因此,德国的大学之间历来仅有建校历史或规模大小的差异,不存在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同时,德国实行联邦制,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是公立的,学校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因此,理论上说,这些大学是平均主义的,即所有的大学地位平等,因此应该被平等对待。然而,由于缺乏竞争,这种等量拨款的平均主义体制不能激励大学的雄心壮志,也不能让它们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大学。其导致的结果之一是,德国的大学要么缺乏额外的财政资源,要么没有足够的动力追求卓越。此外,由于上述历史原因,任何追求卓越的意图或者只资助精英大学的方式都常常被视为禁忌。鉴于此,前教育和研究部长埃德尔加德?布尔曼(Edelgard Bulmahn)在首次提出该计划的时候,曾引发了德国科学界和政治界的激烈辩论。 “卓越计划”:重构德国高等教育版图在这一背景下,德国于2005年启动了“卓越计划”(Excellence Initiative)第一期,目的是发展德国大学的卓越成就和加强科学 83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现就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二、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1. 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针对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教师。 2.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3. 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 4. 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5. 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适应新时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一批富有爱心、素质优良、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 三、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

同济大学创新学分认定办法

同济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细则 为促进医学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在同济大学文件《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同教[2012]81号)基础上,根据医学院具体情况制定如下管理细则。 一、医学院创新能力与拓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蔡巧玲 副组长:徐纪平,徐磊 组员:李觉,彭鲁英,曹金凤,杨翠香,蒋欣,朱雯晴,苏娜,王光花,忻耀群,于宏,李小艳,杨文卓,李莹,周晓,周倩 二、认定规则 1. 认定类型分为学校认定和学院认定; 2. 学校认定范围包括获校内外各类竞赛奖、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及课题研究成果等,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活动和成绩详表1; 3. 学院认定范围包括校级、院级医学专业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活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项目、与大学生创新相关的课程等,见表2。 二、认定标准 1. 各类竞赛获奖(包括学校认定和学院认定) (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全国赛特等奖或一等奖记6学分、二等奖记5学分、三等奖记4学分、校内选拔赛获奖记2学分; (2)在临床技能大赛全国赛一等奖记6学分、二等奖记5学分、三等奖记4学分;华东地区比赛一等奖记5学分、二等奖记4学分、三等奖记3学分;校内选拔赛三等及三等以上记2学分,参赛者记2学分; (3)马来西亚国际生理竞赛等国际级学科竞赛,参照国家级执行;马来西亚国际生理竞赛校内选拔赛三等奖及以上记2学分; (4)其他行业类、地区性学科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记2学分; (5)医学院学科竞赛/医学院专业英语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记1学分。 注:1. 参加同一竞赛按照所获得最高奖项获得学分,集体参赛的所有学 生均可获得相同的成绩和学分; 2. 以上所有项目的学分认定申请应由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签字审核。 2. 学术论文

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摘要: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针对地方普通高校在具体实施中发现的课程整合、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主要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及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卓越工程师的成功培养。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地方高校;课程;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而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重大计划。合肥学院是国家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10所地方普通高校之一,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四个专业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 一、“卓越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卓越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改革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整合。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大学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桥梁[1],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虽然多数“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从2010年开始就已着手依据卓越工程师培

养标准进行课程整合,但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打破原有课程体系,重构新的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不仅受到教师的抵触,还有来自有关规定和文件的约束。因此,课程整合的程度难以完全体现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不符。教育部针对“卓越计划”启动的首次阶段检查,即是对试点高校课程整合情况的检查,结果超过半数的专业未能合格,足以说明课程整合的难度。 2.校企联合培养。企业掌握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具有真实的工程实践条件和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就难以满足产业界对人才的要求。然而目前,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在安全生产、学生人身安全、保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顾虑,往往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 “卓越计划”的关键是企业阶段的实践学习能否取得实效。但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和利益是什么?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接收学生到企业学习?是实施“卓越计划”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此外,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的组织落实、政策支撑力度、企业阶段培养方案的具体程度与可操作性等,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3.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这是基本条件。然而原有的高校教师选择标准和政策不利于引导教师工程素质和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

我校正式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我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学校日前正式启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为学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从2010年起,在我校办学基础好、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专业中试办“陶行知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陶行知班”)。就读“陶行知班”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选拔,符合选拔条件的本科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校按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举办“陶行知班”的学院进行选拔、教务处审批的程序进行。 为贯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学生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陶行知班”的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切实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一流的课程资源。各“陶行知班”学生将在开办专业的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享受以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五个一流”标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要求的课程资源。同时,“陶行知班”学生还能选择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类别具有针对性的高水平选修课程。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各“陶行知班”将在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不同实践环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锻炼机会,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

北京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北京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保障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北京科技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第一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由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是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 第二条 秉承我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办学传统,以“实践和创新”为特色,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懂管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满足国家钢铁工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行业领袖。 第三条 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潜能与兴趣,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二、专业范围与规模 第四条 首批选择冶金工程专业的钢铁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冶金机械、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采矿工程四个专业方向,按照“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培养。其中钢铁冶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冶金机械三个专业方向每年分别招生60人,采矿工程专业方向每年招生20人。在培养机制体制成熟后,逐步扩大专业范围和学生规模。 三、培养模式 第五条 培养模式由本科生教育和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组成。采用“2+2+2.5”的分段统筹培养方式,根据“卓越计划”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培养。 第六条 本科生教育阶段,学生第1-2学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和工程基础教育;第3-4学年,主要进行工程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第8学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以企业项目为背景的本科毕业设计(论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080801) 一、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2013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形成了培养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技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四个层次(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基础、工程应用和扩展专题讲座)为主的分层式、模块化课程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学科平台。 自动化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包括了许多学科,其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在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注重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联合实践训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掌握自动化工程专业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