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临床药理学复习指南

临床药理学复习指南

临床药理学复习指南
临床药理学复习指南

临床药理学复习指南(04级药理+临床)

一、概论及临床试验

安慰剂(placebo):本身并无药理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效应,如镇痛、镇静等,作为阴性对照。可用于、疼痛、溃疡病、高血压、心绞痛等慢性病。急、重病人、儿童和有特效药者不用安慰剂。

双盲法(double blind):临床研究的实验方法。实验中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及受试者均不知道病人接受的药物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只有主持研究的人保留用药名单,以备必要时采取措施保障病人的安全。双盲实验要求被试药及对照药在剂型、外观一致色、香、味等方面尽量一致。双盲法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病人及医务人员主观偏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临床试验分四期:Ⅰ期:主要为正常人healthy volunteers;Ⅱ-Ⅳ:病人patients

I 期临床试验

目的: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II期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象:健康志愿者

基本原则:1、Tolerance人体耐受性试验;

2、Pharmacokinetics药代动力学试验:在健康志愿者进行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测定

II期临床试验

目的:确定药物疗效适应症和副作用,对该药安全有效性做出初步评价。

对象:病人

基本原则:4R: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representative, replication, randomization, rationality)

四项原则: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对照(control);随机(randomization);双盲和安慰剂(double blind, placebo)III期临床试验

II期的延续,扩大的临床试验,要求在多个中心进行(不少于3个),可不用盲法。一般要求300例。

目的:在较大范围内(多中心)评价新药,明确有效性和安全性。

IV期临床试验

即上市后临床试验,又称上市后监测。

目的:进一步考察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发现发生率较低的不良反应。

包括:1、扩大临床试验范围

2、特殊对象临床试验

3、补充临床试验

二、血浆药物浓度及监测的临床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TDM)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近三十年来形成的临床医学分支,是临床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的: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季度兴建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意义:给药方案个体化。

在什么情况下,那些药物需要TDM:

1、毒性大,血药浓度与药效或毒性反应关系密切的药物

2、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大,或呈非线性清除的药物

3、在某些病理状态下

4、合并用药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

6、中毒症状与疾病本身症状不易区别的药物

三、临床药物动力学基础

药物动力学(又称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体内过程,即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临床药物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将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处置的动力学过程。

1、一级速率(first-order rate)

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以恒定的百分率转运或转化。dc/dt=-Kc,积分后得:c=c0e-Kt,c0为初始血浆药物浓度,K 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2、零级速率(zero-order rate)

药物得消除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二与体内药物浓度无关。公式:dc/dt=-K0,积分后得:c=c0-K0t,K0为零级消除速率常数

四、药物处置及转化(这部分好像没有说,可能是我没听清,麻烦大家自己总结一下吧)

五、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tics)

单基因遗传

由一对等位基因(allele)变异而产生的遗传改变。大多数药物反应的差异都受单基因调控。

单基因遗传按孟德尔德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传递,可分成纯合子和杂合子等不同的基因型。

特点:

家族性强

在人群中分布特点呈不连续的多峰曲线。如异烟肼

多基因遗传

由位于一个或多个染色体上的二或二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共同决定遗传特性。

特点:

⑴每对基因的作用都较小,多个基因的作用迭加后呈现明显的后果;

⑵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

⑶数对基因排列组合较单基因远为复杂,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故表现千差万别。

⑷人群分布呈正态分布虽有家族性,并不按孟德尔规律传递。

药物代谢的遗传多样性(对药动学的影响)

羟化反应的遗传变异:异奎胍的4位羟化反应,S-美芬妥因(MP)羟化代谢的遗传多态性

乙酰化反应的遗传变异:快乙酰化者,慢乙酰化者

药物反应的遗传多样性

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遗传缺陷(新书

P134)

如右图所示:

GSH:保护多种细胞蛋白质及酶系中的-SH的氧化,从

而稳定细胞膜防止溶血。

Hb.Fe3+:红细胞稳定性减少,脆性增加,出现急性溶

血反应。

此缺陷为X-联不完全显性遗传。

六、妊娠期用药

着床前期虽对药物高度敏感,但如受到药物损害严重,可造成极早期的流产,不必过分忧虑。

在受孕后的3~12周左右,是胚胎、胎儿各器官处于高度分化、迅速发育阶段,此期用药可能导致某些系统和器官畸形。

妊娠12周内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故此期用药应特别慎重。

用药与致畸的关系

畸形主要发生在器官形成期妊娠4个月以后,胎儿绝大多数器官已形成,药物致畸的敏感性降低;

对尚未分化完全的器官(如生殖系统)仍有可能受损;

神经系统在整个妊娠期间持续分化、发育,故药物的影响一直存在。

有些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不表现在新生儿期,而是在若干年后才显示出来。如孕妇服用乙烯雌酚致青春期少

女阴道腺癌。

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

美国FDA 于1979年,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及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将药物分为A 、B 、C 、D 、X 五类。 A 类: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未见对胎儿有损害,是最安全的一类,如青霉素钠。 B 类:动物实验显示对胎仔有危害,但临床研究未能证实或无临床验证资料。多种临床常用药属此类,如红霉素、磺胺类、地高辛、氯苯那敏等。 C 类: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胎仔有致畸或杀胚胎的作用,但在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如硫酸庆大霉素、氯霉素、盐酸异丙嗪等。

D 类:临床有资料表明对胎儿有危害,但治疗孕妇疾病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权衡利弊后再应用,如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链霉素等。

X 类: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妊娠期禁用的药物。 七、老年人用药 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心血管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1、老年人每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动脉顺应性下降,总外周阻力上升,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

2、对缺氧、儿茶酚胺等刺激的反应明显下降,对β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反应性均降低,应用降压药、利尿药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3、老年人肝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衰退,血管发生退行性病变,止血反应减弱,对肝素和口服抗凝血药物非常敏感、一般治疗剂量可引起持久血凝障碍,并有自发性内出血的危险。 神经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1、老年人脑萎缩,脑神经细胞数目减少,脑血流量降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减退。

2、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时间显著地长于年轻人,呼吸更易抑制;

3、中枢抑制性降压药利血平或氯丙嗪、抗组胺药及皮质激素等引起明显的精神抑郁和自杀倾向;

4、氨基苷类抗生素、依他尼酸易致听力损害等。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1、老年人各种激素受体数量的改变,导致对药物反应性的差别。

2、更年期后适当补充性激素可缓解机体的不适症状和防止骨质疏松。但不宜大量长期使用。

3、老年人对胰岛素和葡萄糖的耐受力下降,大脑对低血糖的耐受力亦差,使用胰岛素,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或昏迷。

4、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减弱,当无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剂量可稍增加或疗程适当延长,以防感染复发。

八、疾病对药物作用的改变

1、药物经肾排泄的两个基本因素 A :药物本身的性质 脂溶性。

B :肾排泄功能-内源性肌酐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Creatine Clearance, CLcr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一定体积血浆中的肌酐完全清除的血浆体积数。 内源性肌酐清除率是反映药物排泄的肾功能指标。 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

Scr=L

/mol L /mol 血肌酐μ尿肌酐μ×尿量/每分钟,Ccr ×1.73m 2/m 2

正常值:80-120ml/min

>40岁Ccr 每年下降1ml/min >70岁正常值为正常值60% 2、内源性肌酐清除率的推算 下列公式可近似计算CLcr:

⑴ 粗略计算 男性病人:Clcr =100/Ccr-12

女性病人:Clcr =80/Ccr-12 Ccr 位肌酐浓度 ⑵ 考虑体重和年龄

男性病人: CLcr=W(29.3-0.203Y)/14.4Ccr ,女性病人: CLcr=0.8CLcr(男) W :体重;Y :年龄

3、肾功能低下时,剂量调节因子的计算 ⑴查表法 (2)计算法 剂量调节因子=

1

)1(1

+-Kf F

F :原形药物排泄百分率

Kf :相对肾功能估计——测得内源性肌酐清除率÷120ml/min 3、肾衰时剂量调节的前提(什么条件下进行剂量调节) ⑴ 原形药物经肾排泄≥50% ⑵ CLcr ≤50%正常值

⑶ 药物的治疗指数小,剂量反应曲线较陡者 4、剂量调节因子的应用 肾功能低下时调节剂量的步骤 ⑴ 先确定肾功能正常者的剂量

⑵ 查出该药的原形药物或活性代谢物由肾排泄的百分比 ⑶ 估计病人的相对肾功能

⑷ 求得肾功能低下时剂量调节因子(A) ⑸ 如剂量不变,可改变给药间隔。

5、肝脏功能下降,出现严重的代谢障碍。

①药物代谢及排泄;②胆汁分泌;③糖代谢;④蛋白质合成;⑤血液循环;⑥凝血功能 6、肝病对药物代谢影响的两种学说:

⑴ 有病肝细胞学说:使高、低清除率药物的药酶活性均降低;对低萃取率药物清除率影响明显;对高萃取率药物影响较小。

⑵ 存在完整肝细胞学说:肝细胞总量减少,但肝功能正常,血流灌注也正常;高萃取率药物萃取率下降。 7、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损害肝脏的药物有两类:①剂量依赖性的药物对肝细胞的毒性;②变态反应性肝病变。 九、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drug abuse ):

广义的药物滥用是指不合理应用药物。

狭义的药物滥用指的是与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无关的反复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特性(或称依赖潜能)的药物,用药者采用自身给药的方式,导致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造成精神紊乱和出现一系列异常行为。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物质依赖性substance dependence ):

“药物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者为了避免由于停药所引起的严重身体不适和痛苦。”

P178:指在具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这些特殊的精神或身体状态表现为欲求定期或不间断的反复用药,以体验用药后的心理效应,或避免由于停用药物所引起的严重身体不适和痛苦。这种状态有时伴有对该种滥用药物的耐受性。

可分为: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 ),又称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交叉依赖性(cross-dependence)。

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

定义: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

特点:①对药物不同作用的耐受程度并非完全相同(如吗啡)。②具有可逆性。③交叉耐受性——化学结构或作用机制类似的药物。

药物依赖性常同时伴有对该药的耐受性。

不良反应:与药物的治疗用途无关的,能够引起病人不适的药物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毒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toxic effect)与副作用(side effect)。前者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是可以预知的,也是可以避免的不良反应。后者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和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十、糖尿病

1、糖尿病类型

①Ⅰ型糖尿病;②Ⅱ型糖尿病;③妊娠糖尿病;④特异型糖尿病

2、胰岛素抵抗

指在较高的胰岛素浓度下,胰岛素执行其生物作用的能力下降。

在存在有胰岛素抵抗的个体中,为了代偿胰岛素生物作用的缺陷,胰岛素分泌异常地升高;在发生胰岛素抵抗时,只有较高水平的胰岛素才能恰当地刺激葡萄糖向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进行转运,并且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但是,在这些个体中,血浆葡萄糖水平将不可避免地升高,最终将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抵抗经常伴随着较多的其它异常,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此外胰岛素抵抗还多伴随着久坐的生活方式。

分子生物学上的异常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如胰岛素受体表达的降低;信号传导途径的异常。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突变也将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但是发生此类情况的患者数量有限。

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糖尿病是慢性病,应采用综合治疗原则,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治疗的目的就是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范围,纠正代谢紊乱,防止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突然,年龄多在30岁以下,常发生酮症,依赖胰岛素治疗;

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缓慢,年龄多在30岁以上,临床症状不明显,少见酮症发生,约有20%~30%病人需要胰岛素治疗,并同时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和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

4、胰岛素

胰岛素(insulin)由β细胞分泌,分子量56000,酸性蛋白质,51个氨基酸,由A、B二条多肽组成,其间通过两个二硫键以共价相联。

药用胰岛素由猪、牛胰腺提取,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目前可通过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

[作用机理]

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已知胰岛素受体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是由2个α亚单位(125000)和2个β亚单位(90000)所组成,当胰岛素与其受体α亚单位结合后,β亚基自身磷酸化,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迅速引起胞内其他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启动了磷酸化连锁反应。胰岛素受体激酶被激活后通过第二信使如磷脂肌醇系统等产生细胞效应。

[药动学]

口服无效,被消化酶破坏。

皮下注射,吸收快、代谢快,t1/2为9min,但作用可以维持数小时。

肝和肾代谢,组织中的胰岛素经胰岛素酶和谷胱甘肽胰岛素脱氨酶灭活。

[临床应用]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

(2) 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

经饮食控制和久服口服降血糖药无效,或各种急性或严重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性高血糖高渗性昏迷,严重的心、肝、肾、脑及眼的并发症。

(3) 继发性糖尿病,如垂体性糖尿病

胰岛素的制剂很多,其溶解度主要取决于它的物理状态,锌含量和缓冲液的性质,根据其作用的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类。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常见,为胰岛素过量所致。

症状:饥饿感、头晕、出汗、心跳、烦躁、惊烦甚至昏迷。

为了防止低血糖症的严重后果,应随时准备糖食,严重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

(2)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一般反应轻微而短暂。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偶可引起休克,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脱敏疗法,严重反应者应中断胰岛素治疗。杂质所致,近几年来应用高纯度制剂或人用胰岛素,很少发生上述反应。

十一、平喘药

1、分类;

(1)支气管舒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茶碱类;M胆碱受体阻断药。

(2)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肥大细胞细胞膜稳定药;炎症介质抑制剂。

2、肾上腺皮质激素:

代表药: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氟尼缩松(flunisolide);布地萘德(budesonide,布地松)

药理作用:抗炎,抗过敏,抗渗漏,松弛气道平滑肌

临床应用:支气管哮喘(一线治疗药物),哮喘持续状态或危重发作,依赖激素治疗的支气管哮喘

不良反应:鹅口疮,声音嘶哑Array 3、为什么此类药物采用吸入给药:

吸入给药方式为肺部吸收,吸收的速度很快,不亚于静脉注

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肺部吸收面积巨大。肺由气管、支气

管、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组成。肺泡囊的数目估计达

3~4亿,总表面积可达70~100m2,为体表面积的25倍。肺

泡囊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所构成,这些细胞紧靠着致密的毛细

血管网(毛细血管总表面积约为90m2,且血流量大),细胞

壁或毛细血管壁的厚度只有0.5~1μm,因此肺泡囊是气体与

血液进行快速扩散交换的部位,药物到达肺泡囊即可迅速吸

收显效。

十二、抗消化性溃疡药

1、抗酸分泌药物的要求:

理想的抗酸药应该是作用迅速持久、不吸收、不产气、不引起腹泻或便秘,对粘膜及溃疡面有保护、收敛作用。单一药物很难达到这些要求,故常用复方制剂。常用的抗酸药有氢氧化镁、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氢钠等。

2、H2受体阻断药

西咪替丁第一代

雷尼替丁第二代

法莫替丁第三代

【临床应用】

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更好。

【不良反应】

⑴一般性:偶有便秘、腹泻、腹胀及头痛、皮疹、瘙痒等。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

弱。

⑵长期服用西米替丁可有抗雄激素样作用,可引起阳萎、性欲消失及乳房发育,可能与其抑制二氢睾丸素与雄性素受体相结合及增加血液雌二醇浓度有关。

【药物相互作用】

西米替丁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活性,抑制华法林、苯妥英钠、茶碱、苯巴比妥、安定、普萘洛尔等代谢。合用时,应调整这些药物剂量。雷尼替丁这一作用很弱,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对其无影响。

3、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拌托拉唑(pantoprazole)和雷贝拉唑(rabeprazole)。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可延长苯妥英钠、地西拌、华法林消除。

十三、抗感染药物

1、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 化疗)

定义: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

包括:抗微生物药(antimicrobial drug),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 drug),抗癌药(anticancer drug)

2、突变耐药性(固有耐药):染色体遗传基因介导的耐药性,是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比较稳定,其产生和消失与药物接触无关。

3、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获得耐药):是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改变代谢途径而产生的抵抗抗生素不被杀灭的能力,所带的耐药基因通过转化、转导、接合及易位,在微生物间传播。几乎所有致病菌均可具有耐药质粒,对临床更具有重要意义。

质粒:是存在于胞浆中的环状双螺旋结构的DNA,携带具有遗传功能的基因成分,包括耐药基因。

4、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靶位

5、耐药性产生机理

⑴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①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头孢呋新酶、金属β内酰胺酶(可由质粒介导,能快速传播);

几乎所有G-菌均可产生某些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

②氯霉素乙酰转移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G-杆菌等产生,质粒所控制;

③氨基苷钝化酶:基本均由G-产生,多由质粒所控制。

⑵细菌改变细胞外膜的通透性:细菌细胞壁的屏障作用,阻止药物进入细菌抵达作用靶位。

机理:外膜的屏障作用与外膜(out membranes)的porin蛋白有关。

Porin蛋白组成充满水的传送通道;亲水性溶质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易通过通道进入菌体;细菌改变外膜porin蛋白组成功数量而改变其通透性而产生耐药性。

porin蛋白1a的通透性>1b的通透性5~6倍

传送膜通道:1a成份>1b成份,通道开放;1b成份>1a成份,通道关闭。

⑶改变靶位蛋白

细菌靶位蛋白的功能:维持细菌正常形态与功能。药物与其结合后,影响了细菌的形态、功能、分裂繁殖等,使细菌溶解死亡,发挥其抗菌作用。

当靶位蛋白与抗生素的亲和力降低,或靶位蛋白数量发生改变,则药物不能与其结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i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

机理:

①1个或数个PBPs对抗生素的亲和力降低;

②产生敏感菌所没有的新PBP(如PBP2’)

A其与抗生素亲和力极低;

B具有其它高亲和力的PBPs的功能,当其它高亲和力PBPs与抗生素结合时,PBP2’可取代其功能而使细菌不被抗生素杀灭。

⑷改变代谢途径:对磺胺敏感的细菌可改变叶酸代谢途径

①产生较多的对氨苯甲酸(PABA)或二氢叶酸合成酶;

②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

6、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①病原学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药敏试验;

②按照患者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

A新生儿

肝脏酶系发育不全,某些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

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能力较弱,游离血浓较高;

肾小球滤过率较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排泄较慢,t1/2延长;

B老年人血浆白蛋白较低,肾功能亦减退,与青壮年相比,相同剂量时血浓较高, t1/2延长,用药量宜小,并根据肾功能情况予以调整。

C孕妇:肝脏易受药物损害。四环素→肝脂肪变性;链霉素、卡那霉素→可能使胎儿听神经受损;

D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在体内蓄积而产生毒性。

肝功降低:避免使用主要经肝代谢和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肾功降低:根据t1/2决定给药间隔时间。

③严格控制或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宜用;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

短期发热:病毒、肿瘤、肝炎、风湿病等。

抗感染药不是解热药。

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尽量避免。

④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静脉应用的配伍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影响疗效(杀菌药与抑菌药)体内过程、毒副作用(头孢+氨基糖苷类)等。

配伍禁忌:使溶液变色、混浊或影响活性等。

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⑴无关作用: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

⑵累加作用:联合的结果相当于相加的总和。

⑶协同作用:合用结果好于累加。

⑷拮抗作用:合用结果较其中较强者差。

8、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

按照药物的作用性质,通常可以将抗菌药物分成四类:

A繁殖期杀菌剂(快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

B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苷类;

C快速抑菌剂(繁殖期抑菌剂),如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四环素类等;

D慢效抑菌剂,也称静止期抑菌剂,如磺胺类。

⑴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这类组合是最佳组合,可起到抗菌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前者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利于后者进入菌体内。如青霉素和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肠球菌心内膜炎。

⑵繁殖期杀菌剂+繁殖期抑菌剂:这种组合应作一定的分析。一般情况下不这样使用,因为此二类药物联合,可能产生拮抗,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的。如流行性脑膜炎单用青霉素疗效不佳时,加用氯霉素则可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再如,当院内感染是由于医用装置(如呼吸机的应用、静脉导管或气管插管等)所引起细菌的生物被膜病,则可先用14员或15员大环的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去穿透细菌生物膜,再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或β-内酰胺类则可达到好的杀菌效力。

⑶静止期杀菌剂+繁殖期抑菌剂:该种联合则应先用繁殖期抑菌剂,再用静止期杀菌剂,方可收到二药相加或协同的疗效,否则只能起单一静止期杀菌剂作用。

⑷繁殖期抑菌剂+静止期抑菌剂:其作用也可起到累加的效果。

⑸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抑菌剂:联合用药的效果则要看给药的顺序。如先给繁殖期杀菌剂,再给静止期抑菌剂,则二者联合用药为无关。但顺序反之,则可明显降低繁殖期杀菌剂的疗效。

⑹慢效抑菌剂和繁殖期杀菌剂:联合使用可能出现无关作用,但在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时,青霉素和磺胺药合用可提高疗效。

9、联合疗法的协同机理

⑴作用于同一机理的不同环节

序贯阻断:磺胺药与TMP,使病原体的叶酸代谢受到序贯阻断。

作用于不同结合点:氮卓脒青霉素→PBP2,其它青霉素→PBP3

⑵细胞外膜渗透性改变

细胞壁渗透性改变

青霉素→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

氨基糖苷类→易于进入细胞

细胞膜渗透性改变

两性霉素B(多烯类):损伤真菌细胞膜,使其它抗菌药物易于进入。

⑶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舒巴坦抑制β内酰胺酶,可使产酶耐药菌转而呈敏感。克拉维酸+羟氨苄青霉素。

⑷抑制不同的耐药菌群

相互抑制或杀灭另一方耐药变异株,从而抑制耐药的产生或使其延迟出现。

抗结核病:对氨基水杨酸(PAS)、乙胺丁醇本身作用弱,与异烟肼,利福平合用可抑制或延缓结核菌对其的耐药性。

10、联合疗法的适应症

⑴病因不明而又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采取标本后开始联合用药,待确诊后在调整用药。

⑵单一用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如肠穿孔后的腹膜炎;创伤感染等。

⑶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

⑷较长期用药有产生耐药的可能者:如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

⑸降低毒副作用:个别毒性较强的药物,联合用药后可减少用量,从而减少毒性反应。如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利福平和四环素。

(6)一般药物不易渗入感染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联合应用时应尽可能分开使用,以免产生理化性配合禁忌,如庆大霉素与羧苄青霉素,不宜放在同一输液瓶中静滴。

11、联合用药的缺点

①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最明显的缺点是增加毒性反应的危险性。

②同类药物的联合应用,除抗菌作用相加外,毒性也是相加的。如氨基苷类中同类药物联合应用常导致耳、肾和神经肌肉阻滞毒性的增强。

③不同类别药物合用也可导致毒性的增强,如氨基苷类和头孢菌素类合用往往可导致肾毒性增强等。

④杀菌药和抑菌药合用会使抗菌作用相互拮抗,因为抑菌药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杀菌药只有在生长繁殖旺盛阶段才能充分发挥杀菌效应。

⑤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约有三分之一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

十四、抗肿瘤药物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直接作用于DNA,或影响复制与功能。

specific agent,只作用于某一期。

1、CCNSA与CCSA的作用特点

CCNSA:

(1)作用起效快,作用强,能迅速杀死

癌细胞;

(2)剂量反应曲线接近直线,杀伤能力

随剂量增加而成倍增加;在影响疗效的浓

度(C)和时限(T)关系中,C是主要因

素;

(3)宜静脉一次性大剂量给药(静脉推

注);

(4)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大。

CCSA:

(1)作用起效较慢,作用较弱,需一定时间才能发挥杀伤作用;

(2)剂量反应曲线呈渐近线,小剂量时类似直线,达到一定剂量时呈平台;在影响疗效的浓度(C)和时限(T)关系中,T是主要因素;

(3)宜缓慢滴注、肌注、口服。以维持一定时间的有效血浓;

(4)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

2、肿瘤的治疗方法:见表

十五、治疗精神神经疾病的药物

1、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综合治疗原则:生物学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或抽搐治疗);心理学治疗措施(如精神治疗或行为治疗);社会学治疗措施(如家庭治疗和环境治疗):符合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二)持续治疗原则:精神疾病多系慢性疾病,其治疗与康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应有长期治疗计划。包括急性或亚急性精神障碍;在症状缓解后的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等,都需要持续的医疗帮助。

(三)治疗个体化原则:每个患者的生理情况、心理素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即使诊断相同,也要因人而异。为每一具体患者制订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合理应用精神药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用熟悉的精神药物;②合适的剂量;③合适的疗程;④尽量单一用药;⑤决定更换药物慎重;⑥新药应用要慎重。

3、癫痫的一般治疗原则

①生活应有规律,避免过劳、睡眠不足、情绪激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②避免从事在发作时可能受到伤害的职业和运动。

③除发作过于频繁或有明显精神障碍外,应让患者继续学习或工作。

4、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

①病因治疗:脑内占位性病变等进行手术;低血糖等代谢紊乱予以纠正;Vit B6缺乏予以补充。

②药物治疗:

(1)早期治疗:治疗越早越好。

以下情况可暂缓给药:

首次发作,有明显环境因素,脑电图正常;

每次发作间隔大于12个月以上者。

(2)药物的选择:根据发作类型来选择疗效高、毒性小、价格低廉的药物。

(3)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单一用药为宜,疗效可行,便于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可减少慢性中毒。

联合用药:单一用药治疗增量后效果不满意时;确认为难治性癫痫、非典型小发作、婴儿痉挛以及混合性发作用。合并用药一般限于两种,最好不超过3种药物;避免使用两种化学结构类同、药理作用相同(如苯巴比妥和扑痫酮)、毒副作用相似的药物(如氯硝地泮和苯巴比妥)

(4)药物剂量的调整及使用方法:从低剂量开始,耐受后再缓慢加量,直至完全控制发作或产生毒性反应;药物达显效时间一般为1~2周;由于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差异,故需TDM;当药量增加至有效浓度上限仍无效时,则应更换新药。

(5)换药原则:当某种药物经过一定时间应用(不少于1~2个月)确认无效;毒性反应明显时。逐步替换:达到稳定血浓度所需的时间一般为半衰期的5~7倍,至少有3~7天作为过渡时间。切忌突然停药和更换药物,否则会使癫痫发作加频,甚至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6)减量或停药原则:原发性大发作和简单部分性发作,在完全控制2~5年后;失神小发作在完全控制1年后可考虑停药;复杂部分性发作多需长期或终身服药;脑电图异常无改善或脑部病变处于活跃期不停药;青春期应持续至青春后再考虑停药。停药过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不少于1年;失神发作不少于6个月。如有复发,则需恢复原药量。停药前应缓慢减量,病程越长,剂量越大,用药越多,减量越要缓慢。

5、帕金森氏症的一般治疗原则

①运动:多做主动运动,尽量继续工作,加强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以防止忧郁和记忆力减退的过早出现;

②饮食:早、中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晚上以蛋白质为主。高蛋白饮食影响左旋多巴的吸收和疗效;需多吃蔬菜、水果或蜂蜜等,避免刺激性食物、烟、酒等;

③长期服药:必需长期服药才能减轻症状;

④不能超量给药:不能超量给药,否则会造成副作用增加。

6、帕金森氏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①最小剂量,最佳效果: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通常以增加至既无副作用出现而症状改善约80%左右,或在获得最佳疗效后将剂量减少15~20%为宜。长期以此剂量作为长期维持剂量。

②早期若只有动作徐缓或轻度震颤、又不影响日常活动时,则暂延缓治疗。早期轻症病例一般以1种药物治疗为宜,对于晚期或重症病例也可以2种及多种药物并用。

③长期服药过程,虽然剂量不变,也会产生疗效减低或症状波动现象,故需根据症状改变程度及副作用等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药效波动可调整口服药的次数和剂量,药效减低时,可加用其他抗PD药物。

④对药物反应和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需因人而异。

⑤长期服用药物,突然停药会导致症状急剧恶化加重;出现一般副作用时,应逐渐减量或加服其他抗帕金森病药。

简答题只答大点,有很多东西不用背,理解即可。

制作:RAY

2007-7-9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学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范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25721 药学工作总结范文 Pharmaceutical work summary 2

药学工作总结范文 xx年临床药学室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临床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成绩、不足与明年工作计划向院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制定了工作制度及年度工作目标 年初制定了《xxxx医院临床药学室各项工作职责与制度》并装订成书,同时制定了xxxx年年度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实行月工作小结。使之做到工作制度化、运作程序化、职责明确化。 二、坚持下临床科室制度化 坚持下临床科室服务制度化,为医生、护士及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实行每日临床科室交班查房制,每周院内科室大查房,每月处方点评用药分析,每季临床药讯编辑出版。做到各项工作形成程序化、条理化、制度化。 三、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年初调整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xx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目标管理细则。每季度以药讯形式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予以及时通报。7月份邀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王志主任来我院做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学术报告讲座,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全年临床药学室上报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药品不良反应50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4例,新的不良反应7例。使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仅在数量上圆满完成,而且在上报质量上有所提升,获市药监局领导好评。同时制定了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对发生于我院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时提出警戒,做出分析。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通告各临床科室,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前应做皮试,同时避免同复方丹参等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四、做好院内大查房记录 xxxx年通过下临床科室,对科室重点、危重、疑难病人不合理用药在院内大查房时进行点评,分析指出用药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个别争议问题单独与科主任、临床医师私下交流、沟通,达到大家意见统一,求得相互理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全年来书写了内一科、内二科、肿瘤科、普外科、骨外科、针灸科、妇儿科、肛肠科查房记录,并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 五、加强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处罚力度 临床药学室每月抽查住院病历30份及门诊、住院处方各600张,对我院医嘱、处方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每月点评一次,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同时制定了《xxxx医院处方点评制度》、《xxxx医院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不严格规范执行处方的正确书写、配伍禁忌用药、超剂量用药、无适应证用药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在院周会上予以通报,并予以一定经济处罚,处罚到个人。其旨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六、开展专题用药分析

循证药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循证药学:(作为循证医学在药学领域的延伸,其意义为以证据为基础的药学,即遵循证据的药学,是贯穿药学研究和实践决策方法之一,核心是如何寻找证据)是指临床药师通过系统地搜集文献、评价药物研究证据(文献),获得药物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评估其在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中的作用,并以此作出临床药物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和过程 循证药学的核心内容:如何寻找证据,分析证据和运用证据,以做出科学合理的用药 循证药学的应用领域: 1.新药准入:循证的系统评价可以评价药品研发背景,优化药物剂量研究的流程,对于早期药物研究中下一阶段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是否为最佳非常必要。 2.药物疗效评价:药物疗效分析往往需要大样本试验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系统评价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料,综合大量小样本的 RCT,得出高效的统计结果。 3.合理用药:运用循证方法不仅可以干预不合理用药,判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分析多种药物的联用对某种疾病的疗效是否优于单一药物的疗效。应用循证药学评价方法进行药物应用评价研究,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物信息,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4.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 ADR:循证药学的系统评价综合分析上市后药物临床研究证据,进行大样本多中心 RCT 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其结果被公认为药物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最佳证据。5 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经济学把用药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在等同的地位,循证药学要求临床治疗应考虑成本—效果的证据,为临床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证据,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出成本效果和最小的经济负担。 学习循证药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能排斥传统医学2.不能使用陈旧过期的证据3.不是一门难以实践的医学4.不是“食谱”医学5.不仅限于 RCT 和 Meta 分析6.尚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循证医学(EBM)(就是慎重、准确、合理地使用当今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循证医学的核心:临床研究证据、临床实践、患者价值观的结合 核心思想: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科学的最佳证据 最佳证据:双盲的随机对照研究 RCT 作为“金标准” 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基础:医生(循证医学实践的主体)病人(循证医学实践服务的主体)最佳证据(实践循证医学的,“武器” 来源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医疗环境(循证医学实践都要在具体的医疗环境下推行) 四大最好的证据来源:1.循证医学杂志 2.Clinical Evidence 3.Cochrance Library4.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发表的 ACPJC 副刊

临床药理学重点

名解:(√甲班考得) ※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得描述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得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得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得关系。 ※√生物利用度:就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得一种度量。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得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得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得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与消除半衰期。 √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得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得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得阴性对照物。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就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得DNA序列多态性,就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得一种,占所有多态性得90%以上 √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与保健得目得,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得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得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与身体得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得严重危害。 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得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得一种现象。 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得反复循环过程。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得药物得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得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情况,目得就是确定试验药物得疗效与安全信息。 TDM:治疗药物监测,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她体液中得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得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TI:治疗指数,药物得LD50/ED50得比值叫做该药得治疗指数,就是衡量药物安全性得一个指标。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得亲与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得作用。其与受体结合就是可逆得。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得方式与亲与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得效应,在有其她强得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得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得作用。 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得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得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 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2、药动学研究3、毒理学研究4、临床试验5、药物相互作用 √新药得临床分期 1.I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得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得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得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得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II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得延续,扩大得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与安全性。 4.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得不良反应。 ※TDM得临床指征 1.药物得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得血药浓度差异得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得药物,如茶碱;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得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得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得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长期服药得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得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得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得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得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

临床药理学重点总结

临床药理重点总结 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及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及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及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4、临床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5、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 ②对进行监督及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7、临床试验的常用方法:对照、随机、盲法试验、安慰剂。 8、临床药理学试验遵循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

照。 9、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科学 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 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 药安全 ③通过医疗及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 病人的治疗 10、我国临床试验分四期: ⑴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象:健康人 ⑵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对象:靶疾病的患者 ⑶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多中心临床试验单位应在临床药理基地中选择,一般不少于3个,每个中心病例数不少于20例。各项要求及期相似,但一般不要求双盲。 ⑷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

临床药理学重点

名解:(V甲班考的) ※ 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度量。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的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V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 V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的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的阴性对照物。 V 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是人类 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多态性的90%以上 V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目的,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的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的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的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的严重危害。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 ※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信息。 TDM :治疗药物监测,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 TI :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ED50 的比值叫做该药的治疗指数,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V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其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方式与亲和力与受体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在与受体结合后只产生弱的效应,在有其他强的激动剂时又妨碍了强激动剂的作用,起到了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A 型不良反应: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以预测,通常与计量有关,停药或减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 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问答(包含简答与问答) 简述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 2.药动学研究 3.毒理学研究 4.临床试验 5.药物相互作用 V新药的临床分期 1.I 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的药动学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 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III 期临床试验:II 期临床试验的延续,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 4.IV 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罕见的不良反应。 ※ TDM 的临床指征 1.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如茶碱;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茶碱)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长期服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相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 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 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24.对照试验:是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结果,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安慰剂 25.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等 26.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包括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B型不良反应分为遗产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 27.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其潜伏期长,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机制不清楚。 28.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药理活性而作为临床试验中阴性对照的物质 29.安慰剂效应:尽管安慰剂其本身无药理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安慰剂可产生治疗作用,如镇痛、镇静等 30.给药个体化:通过测量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 3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又称治疗窗,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应以此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避免毒副反应 32.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33.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 34.盲法试验:让医生和病人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受试者的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 35.双盲试验:凡是医生与病人同时接受的盲法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36.单盲试验:医生知道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是随机选择对照的

(医疗药品)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复习题覃

一、选择题 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D A、作用强弱; B、吸收快慢;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消除速度; E、以上都不是 2.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A A、药物吸收缓慢: B、药物分布减小: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力上升: D、代谢无变化 3.决定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参数是C ACmax;BTmax;CAUC:DCl;ET1/2 4.Fisg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不包括:C A.随机; B.对照; C.盲法; D.重复 5.II期临床试验设计符合的“四性原则”不包括:(D) A.代表性B.重复性C.随机性D.双盲性E.合理性 6.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指标不包括:(B) A.CmaxB.T1/2C.AUCD.Tmax 7.药物临床试验中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有:(D) A.GCP+伦理委员会B.知情同意书+GCP C.SOP+QC+GCPD.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 E.SOP+GCP. 8.下列关于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B.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C.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下降D.肝微粒体酶活性变化不大

9.妊娠期内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是:(B) A.妊娠半个月以内B.妊娠3周至12周 C.妊娠4~9个月D.妊娠9个月以后 10.按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胎仔有致畸或杀胚胎的作用,但在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的为:(C) A.A类B.B类C.C类D.X类 11.下列不属于乳母禁用的药物是:(D) A.甲硝唑B.甲氨蝶呤C.环磷酰胺D.头孢菌素类 12.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案是:(C) A、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 B、氨茶碱+麻黄碱: C、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 13.沙丁胺醇目前推荐给药方式:(A) A、气雾吸入: B、口服: C、静注: D、静滴 14.下列关于药物相互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有益的治疗作用 B.药物相互作用只会导致有害的不良反应 C.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动学环节 D.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效学环节 15.以下哪种药物对胎儿致畸作用,不表现在新生儿期,而是在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B)。 A.氯霉素; B.已烯雌酚; C.卡那霉素; D.苯妥英钠 16.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B)

41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概念: 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 性 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主要任务: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效学研究,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 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 评价有效性、安全性;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 5、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 定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注意:一般所谓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药在人体内相遇而产生的不良反 应。临床药理学的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上市后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概念: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临床试验方法学临床试验中影响试验结果三种因素:①疾病本身的变异性;②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或应用其他药物; ③病人和研究者的偏因,即主观性。临床药理学试验中也必须遵循“重复、随机、对照”三项基本原则。 TDM: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检测病人

化学类核心期刊种类

国内化学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吉林省长春市柳条路13- 2 号(130061) 2 分析化学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09 号(130022) 3 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零陵路345 号(200032) 4 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北京大学化学楼(100871) 5 化学通报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所(100080) 6 应用化学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09 号(130022) 7 中国科学.B 辑,化学中国科学院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 号(100707) 8 色谱中国化学会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161 号(116012) 9 催化学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省大连市100 信箱(116011) 10 有机化学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枫林路345 号(200032) 11 高分子学报中国化学会北京2709 信箱(100080)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国光学会光谱学委员会、冶金部钢铁研究院总部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 号(100081) 13 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南京大学(210008)

14 化学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0026)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四川省化学化工应用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610064) 16 中国稀土学报中国稀土学会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7 结构化学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西河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50002) 18 分析试验室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北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9 化学试剂化工部化学试剂科技情报中心站北京市235 信箱(100022)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学会理化检验分会上海市邯郸路99 号(200437) 21 分子催化中国化学会兰州天水路236 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730000) 22 分析测试学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广州先烈中路100 号(510070) 23 分析科学学报武汉大学等武汉大学化学学院(4300727) 药学类核心期刊 1 药学学报 2 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4 药物分析杂志 5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6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药理学通报 8 中国抗生素杂志 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1 中国新药杂志12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3 中国药房14 中国现代应

临床药理学题库有答案

临床药理学试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E. 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药效学研究 B.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C. 毒理学研究 D. 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E. 以上都是 3. 临床药理学试验中必须遵循Fish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A.随机、对照、盲法B.重复、对照、盲法C.均衡、盲法、随机 D.均衡、对照、盲法E.重复、均衡、随机 4.正确的描述是() A. 安慰剂在临床药理研究中无实际的意义 B. 临床试验中应设立双盲法 C. 临床试验中的单盲法指对医生保密,对病人不保密 D. 安慰剂在试验中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E. 新药的随机对照试验都必须使用安慰剂 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是() A. 给药方案的调整及进行TDM B. 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观察ADR C. 进行TDM和观察ADR D. 测定生物利用度及ADR E. 测定生物利用度,进行TDM和

观察ADR 6.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药效学 B. 药动学 C. 毒理学 D. 剂型改造 E. 药物相互作用 7.安慰剂可用于以下场合,但不包括( ) A. 用于某些作用较弱或专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的阴性对照药 B. 用于治疗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可获得疗效 C. 已证明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病人,可作为间歇治疗期用药 D. 其它一些证实不需用药的病人,如坚持要求用药者 E. 危重、急性病人 8.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A. 新药的毒副反应 B. 新药的疗效 C. 新药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D. 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 E.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9.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是() B. 病人的精神状态 C. 肝、肾功能状态 D. 药物血浆蛋白率高低 E. 肾小球滤过率高低 10.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整理

西藏大学12级护理本科班雷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其目的是:确定药物在作用部位能否达到安全有效的浓度。 4.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②研究开发新药;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6.药理学实验方法:①实验药理学方法;②实验治疗学方法;③临床药理学方法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8.药理效应: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一定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差异性。 选择性产生的原因:①药物分布不均匀;②组织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③由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根本原因)。 选择性的意义:①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副作用少,应用范围窄;②选择性低,针对性弱,副作用多,应用范围广。 10.治疗效果(疗效):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 11.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2.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13.祖国医学提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为临床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14.首关消除: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15.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16.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生物利用度:是表示药物经血管外给药活性成分到达体内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的一种量度,它是用于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参数。 18.不良反应:药物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按其性质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停药反应。三致反应包括致畸胎、致癌与致突变,均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19.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20.效价:某一物质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可用理化方法检测,也可用生物检测方法测定;或生物制品活性(数量)高低的标志,通常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 21.最大效应(效能):是指药物分子引起生理反应的能力,不同药物引起的反应不同,准确地说应称为内在效能或内在活性。药物的效能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和药理作用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在线投稿须知操作指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网络在线投稿须知 一、期刊简介 本刊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与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及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是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临床药理学高级学术刊物。在办刊中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意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刊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研、教学培训、药物评价、药物治疗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宜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政策和规定;面向临床指导新药评价与临床合理用药,以提高我国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水平;促进新药的发展,保障人民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发展我国临床药理学做出贡献。 刊名:《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英文: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编辑单位:《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邮政编码:100083;电子邮件:zglcylxzz@https://www.sodocs.net/doc/889074795.html,;国际刊号:1001-6821;国内刊号:11-2220/R;期刊种

类:双月刊。 二、刊载内容 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 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动态。 3新药介绍及评价。 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合理用药咨询。 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 6新药审评信息。 7有关新药研究的方针、政策、管理。 三、栏目设置 研究论著及方法、综述、专题讲座和讨论、合理用药、新药介绍与评价、新

临床药理学考试重点汇集

1,消除速率过程包括哪几种?1,一级动力学过程2,零级动力学过程 2,半衰期(t1/2)与消除速率常数(Ke)的公式换算:t1/2=0.693/Ke 3,竞争性拮抗药对受体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在应用一定剂量的拮抗药,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4,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 5,I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6,胎盘对药物的转运方式包括哪几种? 1,被动转运 2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转运) 3,胞饮作用 4,膜孔转运 7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分为哪几类致畸药?A类,B类,C类,D类,X类 A 有人类为对照组证明对胎儿无危险。 B 在动物实验中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动物实验证明对胎儿中曾显示有不利影响,但在人类对照组中无此作用。 C 对动物和人类无恰当的研究,或者动物实验对胎儿不利,但对人类又无可利用的有价值数据。 D 已有证据证明该药物对胎儿有危险,但在妊娠期是否用此药应权衡其利弊。 X 已证明妊娠期用此药其危险性明显大于任何有利之处。 8 M:P的含义:药物在乳汁中与血浆中浓度的比值,可反映药物向乳汁中转运的量。 9,氯霉素是引起灰婴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10,治疗新生儿惊厥常用药物:1,地西绊(首选)2,苯妥英钠3,苯巴比妥 11,(选择/填空)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褐色心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变化:老年性食管 12,A型药物不良反应与 B型不良反应分别包括哪些? A型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效应,停药综合征 B型不良反应: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药物变态反应 13,药物引起的特殊毒性有哪些?致癌作用,致畸作用 14,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1,体外 2,药动学方面 3,药效学方面 15,酸碱性对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滤液酸性时,酸性药物大部分不解离呈脂溶性状态,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碱性药物则相反。16,各型癫痫的首选药物是什么?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是治疗大发作的首选药物乙琥胺是防治小发作的首选药物广谱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17 抗精神药物按化学结构分为: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硫杂蒽类及其他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18,抗抑郁药有哪几类,有哪些代表性药物? 1 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郁药:丙米嗪 2,选择性NE再摄取抑郁药:马普替林,阿莫沙平 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郁药:氟西汀 4,单胺氧化酶抑郁药:吗氯贝胺 19,心绞痛有哪几类药物:硝酸酯类,B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药 20,心肌耗氧量决定因素:心室壁张力,心率,心肌收缩力 2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缓解心衰的机制:有效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水钠储留,增加输出量,同时扩张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心肌血液灌注,改善受损心功能。 22,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 巨幼红细胞贫血:补充叶酸,辅以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补充维生素B12,辅以叶酸 23,抗凝血药包括:抗凝血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血小板药 24,口服降糖药分为:1,促胰岛素分泌剂 2,胰岛素增敏剂 3,延缓葡萄糖吸收药物 25,甲状腺危象的药物治疗方法:碘化物加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复方碘溶液首次服2-4ML,以后每4H服用1-2ML,缓解后停药。

临床药理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临床药理学研究有助于发现新药的作用特点和开发更有价值的新品种。临床药理学信息有助于药物的个体化治疗。临床药理学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用药。开展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促进中药剂型的改良、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临床药动学研究:研究药物在正常人与患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新药 的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研究。(生物等效性:两种不同制剂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二、临床药效学研究:研究药物对人体(包括老、幼、正常人与病人)生理与生化功能的影响 和临床效应,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目的: 1.确定治疗剂量,以得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少的副作用。2.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三、药物安全性研究:内容:新药的临床试验、毒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新药Ⅰ~Ⅳ期临床试验均以安全性研究为重要内容。 毒理学研究:在研究药物疗效时同时观察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观察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增强或减弱),特别注意要防止产生有害的不良反应。目的:充分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寻找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途径和方法,保障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一、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 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二、市场药物再评价: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 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四、教学与培训: 五、技术咨询服务: 新药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是在健康志愿者中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耐受性试验:确定最小初试剂量、最大试验剂量。药动学研究:单次给药、多次给药、进食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人体内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