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西平出山初级中学陈宏丽

教学设计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从知识能力要求方面,学会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依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要求,精心设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在知识和能力维度上紧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知识能力目标安排教学,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训练到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减化教学环节,让学生活动充分,思维得到锻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上,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园林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说明文,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教学可以点到为止。说明文相对枯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多活动,多自主探究,采取小组学习竞争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度安排一些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城历史悠久,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这些园林集中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巧夺天工,争奇竞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十几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苏州乃至中国的骄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州园林中的一些图片吧!(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欣赏完后,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苏州园林艺术的感受。

顺势导入:现在让我们一块领略著名小说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

(板书课题)

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的赏析,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4、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

先请同学介绍作者,然后多媒体展示: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曾任中小学教师十余年。1922年起,先后任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校教授,以及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等职。文学研究会发起

人之一,主编《诗》月刊、《小说月报》等。抗战时期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解放战争时期,站在民主运动的前列。解放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全国人大常委等职。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童话作家,著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三、预习检查.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 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然后展示答案,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引导学生订正。)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谈感受)

2、思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思考: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有条理地介

绍苏州园林的。

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

角度:

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有条理地介绍的。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讨文章内容。

(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2、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朗读后思考并讨论)

交流后明确:

1.“标本”。

2.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二)阅读课文二到六自然段,合作学习两个问题。

1 、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 、课文第2 自然段中的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 、结合七、八、九三个自然段内容,说说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

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学生朗读课文二到六自然段,思考并分组讨论。)

交流后明确:

1.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四个“讲究”的次序不能调换次序,因为四个“讲究”的内容和后面三、

四、五、六自然段的内容一一对应,极好地领起了下文相关内容,从而突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完美的图画。

(1)展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有关图片,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a.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讨论、明确:.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

b.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讨论、明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c.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

(2)展示“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关图片,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问题:

a.苏州园林中假山是如何堆叠的?池沼是如何配合的?

b.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讨论、明确:a.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照应)

b.“……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3)展示“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有关图片,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a.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b.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c.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讨论、明确:a.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

b.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c.“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4) 展示“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有关图片,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问题:

a.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b.这样安排的效果怎样?

讨论、明确:a. 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b.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三)结合七、八、九三个自然段内容,说说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生自读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思考并分组讨论。)

交流后明确:讲究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讲究色彩的搭配

(分别展示各部分内容的图片,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角落的布置

阶砌旁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是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2.园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3.色彩的调配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泥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四)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明确: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

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六、浏览课文,找出本文所使用到的说明方法

(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所使用到的说明方法,小组内交流。)生在班内交流后,师补充:

a.作比较:

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

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

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b.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c. 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d.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七、品语言,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1、说出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3)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生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思考并交流。)

交流后明确: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3)“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2、小结语言特点

准确、生动、周密、精炼

3、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又使语言达到了

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的要求。

八、收获盘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

1、明确对象的特征

2、理清说明的顺序

3、分析说明的方法

4、品味说明的语言

即为十五字: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

九、布置作业:

1、小作文

题目:《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字数为150字。

2、课外阅读叶圣陶的其它文学作品,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用心体会精细周密的观察是写说明文最重要的基本功的道理,培养通过观察把握事物特征及其内在规律的习惯能力。在合作探究方面,设计精当问题,抓住课文重点难点。

如说明的特征,结构,顺序,语言,方法等等。先由学生发言,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指导。从内容与方法两方面进行解惑。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合作探究的过程是温馨的,愉快的。面对问题,当突破了一个个堡垒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愉悦,荡漾在师生心中,弥漫在教室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