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一条规定:“幼儿园必须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关于生理卫生的重要性,大家都很理解。至于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却被许多人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就是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内容。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活动,并容易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教育帮助,从中获得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呢?

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每一天的问候做起。即教师每天与幼儿见面时,要以满腔热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幼儿问早、问好,从而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好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当幼儿刚入小班不久,我就试着从多渠道去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结果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还会跟

别班老师问好。但是由于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就渐渐差了,有些幼儿对问候流于形式,有些幼儿甚至对教师的问候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使幼儿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每天当我见到幼儿来园或走进教室时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先向他们问好,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向我问好,而且脸上的表情和情绪总是跟老师那么相仿。就这样,日复一日,幼儿每天一进园,就能置身于愉快的环境气氛中,产生了欢乐的情绪。

2、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心、抚爱是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照顾不周,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而如果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他,小朋友骂他,有人抢了他的玩具……,也同样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时刻关心抚爱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幼儿发生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关心幼儿的冷暖,及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在幼儿表现不愉快时就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者道歉,以消除幼儿受欺凌的不良情绪。

3、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实践证明,教师对周边人的良好态度和情感能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师同家长或其他来园参观学习的客人进行友好的招呼、轻松愉快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一条规定:“幼儿园必须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关于生理卫生的重要性,大家都很理解。至于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却被许多人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就是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内容。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活动,并容易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教育帮助,从中获得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呢? 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每一天的问候做起。即教师每天与幼儿见面时,要以满腔热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幼儿问早、问好,从而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好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当幼儿刚入小班不久,我就试着从多渠道去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结果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还会跟

别班老师问好。但是由于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就渐渐差了,有些幼儿对问候流于形式,有些幼儿甚至对教师的问候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使幼儿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每天当我见到幼儿来园或走进教室时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先向他们问好,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向我问好,而且脸上的表情和情绪总是跟老师那么相仿。就这样,日复一日,幼儿每天一进园,就能置身于愉快的环境气氛中,产生了欢乐的情绪。 2、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心、抚爱是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照顾不周,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而如果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他,小朋友骂他,有人抢了他的玩具……,也同样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时刻关心抚爱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幼儿发生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关心幼儿的冷暖,及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在幼儿表现不愉快时就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者道歉,以消除幼儿受欺凌的不良情绪。 3、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实践证明,教师对周边人的良好态度和情感能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师同家长或其他来园参观学习的客人进行友好的招呼、轻松愉快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德育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德育 “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试论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文章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期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更应该重视与加强道德启蒙教育。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进行幼儿德育,要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注重幼儿养成教育;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关键词:情感共鸣养成教育德育网络道德主体 诺贝尔摇篮幼儿园创始人谢庆总爱讲这样一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首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幼儿园。幼儿园阶段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这一步没迈好,后面的学校德育教育就会陷入被动的“纠错”泥潭。健全的基本人格品质和健康地体格同等重要,是幼教工作者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抓好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江泽民同志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后,使我越来越深地感觉到,德育要从幼儿抓起,做好幼儿的德育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文明乐群,健

康成长!”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东方、尤其是中国,德育成为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现实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神圣尊严、有丰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的人。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的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一、注重幼儿情感教育。 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千万不要小看讲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幼儿并能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在带班组织幼儿时,每天我都会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而每次讲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儿分享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如给幼儿讲《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

儿童情绪管理的意义与策略复习过程

儿童情绪管理的意义 与策略

儿童情绪管理的意义与策略 袁宗金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儿童因为受不了课业压力或者无法处理感情问题而走上绝路,这反映儿童缺乏情绪表达与管理的能。儿童的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地以完全尊重的态度理解儿童情感的时候,儿童生活才被真正重视。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长大后的情绪认知及情绪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儿童情绪管理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儿童情绪管理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儿童情绪管理意义策略 长久以来,社会重视学历文凭,造成教师只重视认知教育,父母只关心儿童的智能发展与学业成就,往往忽略儿童情绪管理的发展。然而情绪会影响认知学习与行为表现,当教师与父母发现儿童有低成就现象或行为问题时,才会注意到情绪问题,等到这个时候再来做补救性的治疗,显得被动、消极,而且费时又费力。通过情绪教育指导学生如何表达并尊重他人的感觉,建设性疏导情绪,做好情绪管理,可以避免情绪失控,培养学生负责任与自我实现的正向态度。 一、儿童情绪管理的意义 1、儿童的情绪 情绪(emotion)是什么呢?根据张春兴的定义: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己所能体验,但不易为其所

控制,它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进作用,并导致其生理与行为的变化。情绪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Sullivan强调早期亲子关系对纪律及儿童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儿童对自己的看法大都来自别人对儿童的看法。别人给儿童的反馈,包括对儿童行为的态度,都能形成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所谓“好我”、“坏我”都隐藏儿童的情绪。“好我”带来愉悦的感觉,“坏我”则令儿童感到痛苦与没有安全感。 班杜拉(Bandura)以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儿童情绪,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会使用认知历程来表征事件、期待未来、选择行为,以及和别人沟通;儿童的信念、目标和能力都会影响儿童对环境的反应,且儿童的许多行为包括情绪行为是经由观察学习而来的。(注:郑婉敏.幼儿的情绪发展与辅导[J].台中师范学院学报,1999,(11).) 儿童的情绪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只会哭和笑到种种高级社会情感的产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 (1)从情绪的表现形式来看——由外显到内隐。个体情绪的表现从明显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敛的情绪表现发展。 (2)从情绪控制能力来看——由冲动到自制。个体情绪的发展是从毫无控制的表现,到有一定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 (3)从引起情绪的刺激来看——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最初是由具体的某个刺激与直接作用于个体才能引起情绪,以后则可以通过言语、表象、行为、社会评价及自我评价等因素引起情绪。

浅谈智障儿童的教育和培养

科教文化 浅谈智障儿童的教育和培养 郭昱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智障儿童是指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或障碍的儿童。在智商或心理发展上都比正常儿童迟缓,从而导致认识能力、自控能力差,分析、批判能力低,如果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引导,智障儿童很容易受人挑唆与 诱骗,易模仿电影、 电视中对少年儿童不利的镜头,做出越轨等不可预见行为。因此如何对待智障儿童, 如何开展教育,对于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良好品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1智障儿童的特质在智障儿童教育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的特质,才能找出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从五个方面对智障儿童特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学习方面:学习能力有限,记忆力较差,持续性较短,应用能力较低,抽象思维欠缺,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情方面: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 他们,便会很开心,很满足。沟通方面: 表达能力比较差,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通常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行为方面:有些智障儿童行为怪异,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的态度与期望有关。 2智障儿童教育的误区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对智障儿童教育方法往往欠妥当,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 2.1悲观失望,养而不教。家家都期盼生一个健康健全的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人皆有之,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孩子更好的心态也是人皆有之。可当自己家里生了一个智力不健全的孩子,往往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失去信心和耐心,认为健全的孩子都不一定能成材,何况一个傻孩子?因此产生养而不教的现象。 2.2自卑自闭,不愿交流。智障儿童的家长大多不能做到心态平和。有的认为自己家生了一个傻孩子是家门不幸、脸面无光。因此产生自卑和自闭心理,羞于带孩子出门,家长的心态成了禁锢孩子的巢臼,使本来就智力不健全的孩子远离同龄孩子、远离人群,人为的把孩子的心灵孤立起来。 2.3心烦意乱,急于求成。智障孩子干傻事甚至破坏性的事的现象很常见,个别家长总以为傻孩子没什么羞耻,忽略了智障儿童一样拥有自尊心,往往是训斥孩子,特别是在心情烦躁时,甚至是说些挖苦或羞辱孩子的气话,偶有烦心事,就对孩子进行语言伤害。 2.4培养不足,溺爱有余。有的家长认为智障儿童很可怜,来到这个世上不容易,从内心深处就没指望孩子能做什么,甚至以为让孩子自己学做点事儿,是对孩子的发难或是多此一举,觉得不缺孩子吃喝穿用,照顾好一切,就是对得起他了,往往是事事代替包办,因此孩子往往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人。 2.5圈养看管,放任自流。学校(幼儿园)对智障儿童一般是不接收,即使勉强接收,一般也是以看管好了,别出什么意外事故为要点,形成了家长送来,学校(幼儿园)接着,保证孩子别出事儿,家长就满意。这种圈养式看管的模式,形成了智障儿童教育的误区甚至盲区。 3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对策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方法上,进行了多方研究,总结了一些对策:3.1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不应该歧视,不能有埋怨情绪,一定要树立起信心,用对待正常儿童数倍的耐心来对待他们,要坚信教育优于忽视,放宽时间长度,给予耐心和持续不断的教育,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2恪守实际,方法灵活。由于智障孩子的智能比较低下,所以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都比正常的孩子差,因此,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应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 孩子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3.3正面教育,因势利导。智障儿童也有自尊心,父母和老师不应以蔑视的态度对待他们,而要耐心地、细致地对待。让他们经常去参加一些游 戏活动,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会独立生活能力。当他们做得好时,适当的给他们表扬及奖励,要知道赞美与奖赏是一种有效的力量。 但是,也要记住,不适时或过度的赞美将使儿童感到虚伪,甚至厌恶,一定要真诚的赞美。 3.4要求合理,水到渠成。一般说,儿童在他的能力足以承担的情况 下,才愿意试着去学习,太困难的要求只会使儿童感到失败、 颓丧,聪明的父母应避免使儿童陷于困境。如果一个儿童对某一件事表示毫无兴趣并断然拒绝时,父母就要想到这件事对他可能太困难了,因此,不要强迫他去做,否则是有害无益的。 3.5典型示范,事半功倍。具体的示范才是最好的教导方式,父母和老 师的热心帮助将使儿童比较容易地完成一件事情。 例如,学拿筷子或学抹桌椅时,要多次反复地亲自做给他们看,并从旁指导。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应是“让我们一起做做看“,而不是命令式的“你要做这、做那”。 3.6创造环境,激发潜力。智障儿与同伴交往会受到限制,家长和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和正常儿童交往玩耍,在与同伴交往中模仿学习正确的行为举止,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品质。家长和老师要参与指导,让孩子懂得分享食物和快乐,学会自控,帮助他人,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4智障儿童教育中注意的重点问题智障儿童虽然不多,但毕竟也是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得到适合的教育,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心爱护。在教育过程中有些问题必须重点把握。 4.1社会重视,不离不弃。智障儿童和他们的家人是一个弱势而又相对封闭的小群体,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支持。社会生存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智障儿童的康复和能否享有正常的社会生活。整个社会要形成关心和尊重弱智群体的氛围,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完整的社会人格,更好的享受美好生活,活得更有尊严。 4.2多方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和家长之间要经常沟通,对智障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一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让孩子真正觉得,在家里和在学校,只要他们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学会。对待智 障孩子,教师应用博大的胸怀、 仁厚的胸襟、真挚的爱心去教导他们,并适时听取家长意见,并及时加以改进,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智障孩子才有学习和劳动的热情,才会更加进步。 4.3直面挑战,提高能力。智障儿童教育相对比较复杂和困难,即是新课题,也是新挑战。要求教育者要提高相应业务素质,拓宽知识领域,学习和掌握正常儿童教育以外的知识和本领,承担起教育智障儿童的重任。 4.4循序渐进,完善措施。智障儿童教育要有章可循、有案可备,形成长效机制,应从教育、法规、社会、家庭等多层次着眼,明确目标、方法、标准、 权责关系,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研究,让各方面都有认可和遵循的东西,而不是凭个人的主观意愿去说、去做、去评价好与坏。智障儿童教育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持续性的工作。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其所能,用最大的爱心和耐心来对待,使其在这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中快乐、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正,李文玉清.心理辅导个案示例与启迪[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3-102. [2]汤盛钦.特殊教育的实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1-72. 作者简介:郭昱(198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在读硕士,现主要从事德育教育学习和研究。 摘要:根据多年研究,从智障儿童的特质、教育误区、教育方法等方面入手,简要阐述了智障儿童培养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并 指出了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智障儿童;教育误区;教育方法161··

总结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总结: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总结: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情绪是什么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是人对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反映。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体验到多种多样的情绪,比如,快乐、忧愁、高兴、悲伤、惬意、焦虑、喜悦、失望、难过等等。有些情绪让我们轻松愉快地面对生活,有些情绪又会让我们悲观消沉,我们一般将前者称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将后者称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的人会养成不良性格,引发一些身心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神经症或精神病。相反,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形成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的性格特征等等。孩子们一样会体验到这些情绪,一样会出现喜、怒、哀、惧等行为表现。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情绪环境。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气氛的感染。因此在家庭应该注意保持和谐的气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的情绪的发展。设想一下,一个家庭都是难过、忧愁、悲伤的情绪氛围,能培养出快乐、高兴、喜悦等积极情绪的幼儿吗答案:不可能! 二、成人情绪自控的榜样示范。 成人榜样示范对幼儿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幼儿时期都是以模仿为主,主要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动作等去认识所谓成人的世界。因此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幼儿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成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若总是喜怒无常,让幼儿无所适从,情绪也随着您的情绪变得不稳定。所以请家长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积极鼓励和引导。 1.正面肯定和鼓励。 许多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不行!”、“太笨了!”、“没出息!”。经常处于这些负面影响下,孩子情绪消极,久而久之也没有了活动热情。例如,有个小朋友平时不爱说话,有一天他主动发言,教师表扬了他。回到家,妈妈也表扬了他并且及时给与了鼓励,他非常高兴。从此以后,这个小朋友发言越来越大胆,越来越积极了。 2.耐心倾听幼儿说话。 耐心倾听幼儿说话,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十分重要。幼儿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向亲人诉说,可是大部分成人往往由于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倾听幼儿说话。有的成人也许认为幼儿说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还有的成人就总是询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老师教什么了”,本身幼儿的存储知识的时间久短(短时记忆),需要一个参照物,幼儿才能想起了今天老师教什么了。成人这样突然一问,更让幼儿无从回答问题。渐渐也让幼儿失去跟你们交流说话的兴趣。这些都会使幼儿感受到压抑,感受到孤独,因而情绪不佳。所以正是这些原因,有的幼儿会出现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成人的注意。相反如果你们在接宝宝回家的第一句话说:“今天开心吗今天跟哪个好朋友一起做游戏了呀今天中午都吃什么好吃了啊”相信这样去与幼儿交流的话,幼儿更愿意与您交流说话。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幼儿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的暗示。例如,有个家长在外面总是对自己的孩子加以肯定,说:“我家宝宝上幼儿园从来不哭。”她的孩子果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相反,有的家长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我就宝宝总是爱哭”,从而这种暗示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消极情绪。

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浅谈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 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初级时期,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较弱,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情绪情感在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更有其重要的作用。 1、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专门的研究表明:情绪的体验是由皮下中枢的神经兴奋和在植物性神经系统中所产生的生理过程决定的。皮下中枢对大脑两半球皮层也发生积极的影响,它是大脑两半球力量的源泉。情绪过程在人的有机体中能引起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心脏———血管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不仅对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暂时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2、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积极的情绪情感不但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哈洛克曾用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促进其智力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其求知欲、智力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我们对一些参加过音乐、舞蹈、电子琴、小提琴、美术等兴趣班的幼儿进行学习效果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凡在各兴趣班中学习效果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幼儿均为课堂中受教师表扬鼓励最多的幼儿。由此可见,积极的情绪情感的确是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3、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特别是学前期,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情绪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份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初步萌发了道德、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学前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之幼儿总是受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作为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就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映出情绪情感的特征。因而,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 二、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 既然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幼儿身心、智力、个性等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格外重视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感,而将焦虑、漠然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情感。 在幼儿期消极情绪情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我们在幼儿活动时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幼儿玩了玩具后不收拾、看完后的书到处乱放、掉了饭菜不擦拭干净、随地丢垃圾等,这些情形既反映出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养成自我服务意识及自我负责的习惯,缺乏责任心这一让幼儿终生受益的良好品质。 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特别是当今充满竟争的时代,责任心就更加重要,假如每个人都欠缺责任感,做事顾前不顾后,都按自己的喜好行事,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可是责任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个人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的,责任心的培养不像教孩子数数、背儿歌那样立竿见影,而应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让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责任心,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及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建议教师培养幼儿责任心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就地取材、随机培养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好习惯。如:让小班的幼儿自己收拾玩具就是培养孩子具有责任心的重要举措之一;老师可以把收拾玩具当作游戏,满怀热情地教他们如何摆放玩具。如“方块积木排在这儿”,“小汽车停在车库里”,“把洋娃娃送回到她自己家里”。这样就渐渐养成了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对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培养责任心的机会就更多了;如:让幼儿学会叠被子、衣服、系鞋带、种植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二、创造条件、有意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活动的场所,相对于社会的缩影,我们利用幼儿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有意加强对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如:做“值日生”、“礼仪小天使”、更可以把责任心的培养贯穿在游戏中,如:“老鹰捉小鸡里面的鸡妈妈”等。幼儿在担任角色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发现自身的价值,使幼儿产生欣喜和鼓舞,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三、言传身教、熏染培养

小班幼儿的情绪培养

.精品文档. 小班幼儿的情绪培养 小班幼儿的情绪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情绪表达传递自己的情绪体验,然而,情绪表达很容易受主观意志控制,人们的情绪表达与人们的真实体验往往是不一致的。在情绪表现规则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表现规则,知道面部表情和内心状态可以不一致,一些幼儿知道表达消极情绪会带消极的后果,并且认识到不同的人际背景会有不同的后果。一些研究发现,在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掌握和使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早地掌握和使用情绪表现规则,并且在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更多地使用面部表情,而男孩则用行为表达。但此时幼儿对情绪表现规则的使用不是有意的、有策略的。幼儿最初出现的掩饰情绪的行为是模仿或父母教导的结果。 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他们常因种种原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由情绪支配着一切活动,小朋友只有在良好情绪下的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由于孩子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他们的情绪时好、时坏、时惊、时喜、时优、时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一分析,稳定孩子的情绪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需要。新《刚要》告诉

我们,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以孩子发展为本、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使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但在探索和实践中往往不如人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千差万别的,时常因为情绪不好而不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我们必须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育和顺利的开展活动,帮助孩子从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变外因转为内在的动力,给孩子们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呈现孩子的主体地位,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时常细心观察、耐心教育,确保幼儿每天保持愉快的情绪。针对孩子的复杂情绪,我们进行了总结归类,并运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幼儿的情绪表现 1、积极而愉快 每天早上幼儿园时总有大部分的孩子面带微笑,有礼貌的和老师与同伴打招呼,如有的还会把开心的事说给别人听,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在伙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2、恐惧和担忧 一些交往能力差的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面对有攻击性行为或不良习惯的幼儿,他们往往胆小怕事,表现出一种恐惧、担忧的情绪,在活动中不是很积极,给人以退让的感觉。 3、依赖和害怕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的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生成”的活动,还是培养激发幼儿间接兴趣“预设”的活动,都是受幼儿欢迎的,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能适应于幼儿发展的活动。如何发现与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就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参与活动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 1、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的看法。 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有一次,过端午节,有一个孩子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红蛋,于是几个孩子都围上去,讨论着“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红蛋呢?我妈妈都没有给我煮红蛋,我家的蛋不是红色的?”孩

子们讨论着,此时教师正忙着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区活动,结果大部分孩子被彩蛋迷住了,哪有什么兴趣去分区活动中玩。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就嚷嚷 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当孩子讨论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时,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如旋转红蛋看蛋的转速与生蛋的转速有什么不同?教孩子比较鉴别,并启发孩子们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蛋的生熟呢?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蛋是从哪来的?蛋有什么作用?鸡妈妈怎样孵小鸡?”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落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那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良好情绪行为资料讲解

关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良好情绪行为” 问题的讨论 10级学前四班第四小组 成员:李曲 1005404010 甘瑶 1005404019 朱双越 1005404023 肖叶平 1005404024 阳丹丹 1005404027 吴诗琪 1005404030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良好情绪行为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活动,对其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重视、加强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 我们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和良好情绪行为呢? 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我们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环境,软硬环境都适宜 1、营造整洁有序、合理协调的活动环境 对幼儿而言,环境是会说话的。当他们看到五彩的玩具,夸张的墙饰,美丽的区角时,幼儿便知道可以在这里快乐地玩耍;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小书架、小椅子时幼儿就知道应该安静地看书……在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幼儿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幼儿园内外环境的布置应注重幼儿的情趣,为幼儿营造整洁、和谐的环境。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

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 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注意物质环境的安全,而且更应当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生活环境, 有助于幼儿形成轻松愉快的态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首先, 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一方面, 幼儿模仿性强, 成人的情绪对幼儿有感染作用, 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的情绪就愉悦不起来。另一方面, 幼儿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活泼的孩子, 吃喝拉撒睡事事都要操心,弹唱跳画说样样都要会教, 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园内的互评、家长的高期望值以及自身面临的继续教育、教育教研与评级晋升等问题, 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容易表现出急躁、情绪易变、偏激、动辄训斥等不良情绪, 这些都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紧张, 使他们产生无助感和压迫感。如果幼儿经常处于这样的情境中, 就很难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 教师自身的情绪调节非常重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充满热情的言语和鼓励期待的目光, 来面对繁杂的一日保教活动, 这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观察, 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 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 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 我们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以关怀、理解、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儿

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养成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912661144.html, 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养成教育 作者:许子芳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7期 摘要: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在生活当中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并进行调整和反思。将日常生活作为培养幼儿的主要载体,高效地开展幼儿教育。本文对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在一日教育中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养成教育 教师在对幼儿展开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一日生活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以生活活动为载体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活动中要重视随机教育 幼儿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幼儿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要重视幼儿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的情绪变化。幼儿的精力集中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其记忆还是思维、想象力等都会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非常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当幼儿的兴趣被某件事物吸引,他们的思维便会产生非常大的活跃度,在他们的头脑当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并且用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语言也会非常的生动,很容易接受教师传递的思想与知识点内容,这时便可以有效地开展随机教育。 因此,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幼儿的规则意识展开培养,同时还要加强随机教育。以儿歌和童谣、童话故事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能够非常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例如,在午睡时,教师在帮助小班和托班幼儿脱下衣服之后,如果将幼儿的衣服随便放置,那么当幼儿起床之后便会出现非常多的穿错衣服的现象。家长发现后也只能来到园中询问具体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在脱下幼儿衣物时,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衣服展开观察,记住自己衣服的特征。并且要培养幼儿叠衣服的习惯。教师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带有童趣的形象作为工具,使用语言示范的方式:“一只袖子盖上来、两只袖子盖上来……”随着教师的儿歌,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叠衣服,之后将叠好的衣服放到床脚。这样便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生活中融入游戏,游戏中渗透知识 在幼儿一日教育中,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一种方式。在同样的活动中,教师若是能将其换成游戏的方式,幼儿会积极的进行参与,不但活动积极性有提升,相应的活动效率也会增高,能又快又好的吸收所学知识。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川宜宾高县庆符镇瓜芦小学校严增敏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它需要具有“开拓性”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只是幼儿教育的一项工作要求,更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的需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他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所以,为孩子提供触摸、摆弄、拆装等等动手的机会,并重视对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培育出美丽的创新之花,坚实地做好“扎根”工作。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中,我坚持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良好的动手环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首先,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动力。一般来说,幼儿最喜欢的就是游戏,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操作与实践的机会,例如“过家家”的游戏,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劳动,给孩子洗衣服、洗脸,培养孩子勤劳,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编织、绣花、织毛衣等各种小制作自然地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孩子们常常在特设环境中通过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总之,在各种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会玩的孩子更聪明,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良好的动手能力决定了孩子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今后竞争的成败。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证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但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幼儿动手能力差,做事让人不放心,让他们做事惹麻烦,还不如全包下来,长此以往,幼儿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重。生活自理能力差,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很难适应生活、立足于社会。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幼儿们力所能及的。如拿东西、发筷子、整理玩具,扣扣子等,我们都应积极鼓励他们去做,要变“圈养”为“放养”,变限制为引导。如遇到一些难度较高的动手活动,我们就应教一些方法、技能后再具体指导幼儿反复练习,

如何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如何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所谓积极情绪,就是那些愉快、欢喜、满意等良好的情绪。心理学研究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进消化,使幼儿食欲增强。而且,当幼儿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精神饱满,积极地参与各种体能活动,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因此说,积极情绪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很有利。 同时,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幼儿的思维会变得活跃起来,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显示出创造性思维成果,幼儿也会在他情绪积极时按老师要求做事,长期保持积极情绪,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就成为我们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培养: 一、老师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 情绪有其很强的感染性。在课堂上,当老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面对全班幼儿时,孩子们也个个抬头挺胸、神气十足,每一句和蔼的问话都会得到孩子们响亮的回答,教师和孩子们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二、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不同环境中人们会有不同的情绪,为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我

们要努力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院子、教室的布置要整洁,活泼。墙上图画色彩鲜艳,主题鲜明,追求自然美。教室的桌椅摆放要合理,摆设成幼儿喜欢的样式,可设置图书角,玩具角,卫生角,红花评比角,故事角等。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愉快的心境中投入地游戏,学知识。另外,教师可组织幼儿听音乐进行律动,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自由律动,模仿音乐中描述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走路的姿势等。让幼儿处在一种活泼,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常把好的文学作品读给幼儿听,并简单地配以场景布置,让幼儿在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充分理解作品内容,感受其美,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多给幼儿表扬和鼓励。 这是对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肯定。通过表扬,鼓励,能使幼儿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受成功的快乐。有研究指出,幼儿晚期最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喜欢让别人表扬他,这是因为他们受了表扬后,体验到了那种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这种积极情绪的支配下,他会更加努力,希望再一次获得那种快乐。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根据每位幼儿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每发现他一点小小的进步,就给他一次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使幼儿不断产生积极情绪。

幼儿园养成教育

幼儿园养成教育 篇一:浅谈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 浅谈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 “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性子野、习惯差”的特点突出,这给幼儿养成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下面本人结合幼教实际,谈谈在探索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幼儿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单纯教人知识的“教人”往往只需要讲究“教”的方法和艺术就行了,而“育人”就不同了,“育人”除了要讲究育人的方法和艺术,更要重视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每个人成长中需要呵护和培育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需要教师倾注爱心。对幼儿拥有了爱心,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行带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做幼儿思想工作过程中,细心的呵护、温馨的话语,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启迪着孩子的心灵,净化着孩子的灵魂,开启着孩子理想的心扉,从而使老师成为名副其实的

“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老师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前提。 通过老师的关心和呵护,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吃饭时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老师要想办法哄幼儿,然后细心交流和鼓励;有的幼儿不慎大小便在身上,老师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可以说,老师是幼儿生活上的“母亲”,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心目中的行为榜样,久而久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也就逐步养成,这就是幼儿教育的规律。 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有秩序、有规矩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涯的基础。孔子说“少成若本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本、最主要的课程。对一个幼儿园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教育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育质量。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常规显得多么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并有许多诸如随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抢玩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1)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注意是大家所熟悉的心理现象,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幼儿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选择性的反映,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使幼儿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注意可以使幼儿发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为应付外来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准备,从而能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道:“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智慧的阳光才能播洒孩子的心田。因此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对其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从兴趣入手,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无论是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都会注意力集中,很投入、很专注,幼儿也是如此。“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即使是疲倦和辛劳,也会心情愉快兴致勃勃,当遇到困难时,也决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如:在区角活动中,冬冬对智力拼图特别感兴趣(智力拼图属益智玩具,具有开发智力发展幼儿逻辑思维功能,是富有挑战性游戏),在操作智力拼图过程中,多次因遇到困难被迫终止,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反复拆拼,每当解决一个困难时他都会开心的笑一笑,对于身边的小朋友则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见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有密切关系,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授孩子知识时,应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的游戏教学。如在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掌握数概念或学习几何形体时,我们除了使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外,还可采取游戏等幼儿感兴趣的方法,比如通过“学做机器人”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兴趣同时逐渐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 二、从活动入手,发展孩子的注意力。 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发展幼儿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培养幼儿有意注意,首先应使幼儿明确

幼儿园学前教育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doc

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 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 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积极,情绪反应适应度.安定愉快的情绪是幼儿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而愤怒,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可使幼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长期郁积还会导致病变.因此,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经常让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应是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为幼儿营造安全,接纳,尊重的心理环境 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要求.只有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这是幼儿成功调控自我情绪的基础.如果幼儿经常处于挫折情景中,他很难产生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所以,在幼儿园,教师都要以关怀,理解,接纳,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使每个孩子有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喜欢我”.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在玩‘小兔找家’的游戏时,小豆豆不能跟小朋友一起去采蘑菇,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走到小豆豆跟前鼓励他,让他大胆的和其他幼儿一样参加游戏.老师和他一起采蘑菇,并把采到的蘑菇分给他.这时小豆豆笑了!当游戏重新开始时,他就能够和其他幼儿一样,主动参加游戏.教师与幼儿交往时,应尽可能减少事务性,指令性的互动,代之以情感性,交流共享的互动.如:当幼儿想对老师讲述某件事情时,教师可以蹲下来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幼

儿,用鼓励的言语支持幼儿的表达,这样会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言行受到了老师的重视.例如:甜甜在玩‘大皮球’的游戏时,因为没有被‘打气’,而闷闷不乐.教师注意到他的情绪后,马上走过来,摸着他的头关切的问:“你怎麽了?甜甜.”甜甜嘟噜道,“我没被‘打气’!”老师立刻明白了:甜甜是因为没有被‘打气’而不高兴,于是教师对其他幼儿说,“甜甜一直没有被‘打气’,他不高兴了,该怎麽办呢?”这时有的幼儿说,“我们重玩一次,都给甜甜‘打气’!”于是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也为甜甜这个‘大皮球’打了气.甜甜笑了!孩子们高兴的跳了起来.教师在这次师生活动中,时刻认真的关注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努力理解幼儿的心理感受,为每个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幼儿玩得高兴,玩得开心. 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是幼儿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条件,尊重幼儿,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从中获得成功感,这样幼儿才会产生持久的愉快情绪体验.如: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许多教师经历了从过去独自布置环境到探索让幼儿参与布置,直至现在尝试如何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发展的转变过程,也因此发现在环境创设中每一次角色的交换都使幼儿高兴不已.如在参加了一次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商量,布置娃娃家的活动后,孩子们围着教师说,“老师,这是我们玩的最高兴的一次.”孩子们的欢乐来自于他,他们拥有了实现自我价值,体验自主创造的机会. 二,提高幼儿觉察自身情绪变化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