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校科研管理方案#精选.

高校科研管理方案#精选.

高校科研管理方案#精选.
高校科研管理方案#精选.

3 我校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方案设计

3.1 我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能

图2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图

我校科研管理组织机构主要是科技处,其组织结构包括科研科、开发科、成果科、军工科、办公室和专利中心。

表1 **大学科研管理机构职能

3.2 我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结构调整建议

3.2.1 我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必要性与原则性

1.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发展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和社会给大学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科技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均对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任务与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周济部长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高等学校特别是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又是人才汇聚的战略高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所有这些均要求象我校这类研究型大学都要具有承载重要使命的、运载机制灵活、执行力度有力的科研管理体系。

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机遇和艰巨任务,目前科技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科研力量分散,科研缺少长期性的、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目标,科研整合程度低,“单兵作战”、“作坊经营”;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难,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能得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等,已开始不能适应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有的甚至成为障碍,进行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

2.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原则性。

第一,目标明确原则,就是要利于形成“构筑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的科技体制与政策环境。

第二,高效运转原则,就是要有效整合学校科研力量,打破传统建制,鼓励交叉、辅助新兴,放眼世界,集中力量搞科技创新与突破。

第三,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国家重点行业乃至世界相关行业前沿领域,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整合人才,放大科研体量,筑巢引凤,尽快形成科研团队集团化新局面。

第四、强化服务原则。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加大科研成果的转移与孵化,加大对行业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加大对自身科技服务品牌的持续塑造,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3.2.2 我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目的、任务与职能

根据要把我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整合学校科技资源,推动校内以科研为主的科研机构和队伍的迅速发展,扩充并集中学校研究力量,使学校科技工作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持续提高,最终实现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一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整合优化科技管理职能和业务流程,抓大放小,全面提高学校科技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二要建设一批专职科研机构。通过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批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在内的具有我校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职研究机构和团队,从而提高承接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促进学科交叉与创新,培育和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三要建设一支专职科研队伍。通过人事、财务、科研条件等各方面制订和完善各项专门政策,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进一步强化团队合作,全面扩大学校的科研力量。四要通过上述措施,全面构建我校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我校的科研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实现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学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机构调整的主要职能包括:一要全面负责学校的科技管理工作;二要在做好学校目前已有的各类科研机构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科研为主的科研机构(简称“专职科研机构”)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三要配合学校人事管理部门,做好学校专职科研队伍的人员聘用、考核、岗位聘任等管理工作。

3.3 我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措施

3.3.1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传统的科研管理为控制管理,往往由组织来决定研究者的分工,属被动管理,不利于科研积极性的发挥。为此,在科研管理中必须引进科学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个研究者个人的积极性。大部分高校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都有相应的奖励办法。但它们主要集中于对科研成果的奖励上。科研工作投入大、过程缺少有效的量化考核办法,教师为科研所付出的劳动难以计入工作量。尤其是,一些科研项目具有较大的探索性、创新性,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研究风险较大,研究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这种现状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受到抑制,科研项目实施质量下降。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激发研究者的内在动力,显著提高研究成果的完成率、课题立项产出率等。高等院校要本着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的根本原则,结合本校实

际,从目标激励、管理激励、协作激励、竞争激励、团队激励等方面设置全面的激励措施,适当加大奖励力度。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分子的职业特点、文化心理,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奖励,不仅重视物质奖励,更要注重精神奖励。

以往高校科研人员都隶属于某一个院系,一边从事科研一边从事教学,没有过多地自由参与其他部门的科研活动。应该通过制度设计所,让科研人员成为独立于专业甚至学科之外的独立体,不仅可以自己进行一些基础研究,也可以主动或被聘请参加一些本部门或外部门的科研活动,在该科研活动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3.3.2 强化课题组管理及其体制建设

科研课题组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单元,是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核心,课题组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取得成功。因此,任何轻视或削弱课题组地位的认识和做法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害的。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课题制的有关精神,课题由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负责人对完成项目承担法律责任。但是,长期以来,科研项目管理实行的是重大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基金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所有项目按照省部或厅、校、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体制,而对课题组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课题组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之间的权力、责任、利益没有明确界定,课题组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课题组凝聚力差、随意性大,使许多课题不能够按计划完成,甚至导致项目中止。在问题上,很多高等院校都在进行探索,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3.3 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

科研评价是我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1)评价科研定位。我校科研要在国家、地方创新体系中找准定位。我校作为研究型高校要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骨干力量和国家创新系统中的核心力量之一。

(2)评价数据库。我校要有一套结构合理、逻辑关系严密、科学完整的科研管理数据库,以取得科学、准确的统计结果。要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使之能动态、连续、可控制地揭示统计数据的变化规律。要加强统计方法的研究,建立合理的评价分析模型,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使统计结论真正为科研管理决策服务。

(3)评价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中,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学位点等的确认,学科群、科研团队及梯队等的建成都是高校科研学科效益

的体现。我校可以用学科建设的成就来检验评价科研工作的质量和实力水平。

(4)评价科研成果及转化。我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将科研成果纳入科研人员的业绩评定体系中,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实行科研成果转化的多元化投入,促进政府、企业、社会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需求。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则是评价高校科研工作对国家、区域贡献的重要指标。应该把我校的科研优势与特色作为科技园区发展方向和重点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我校科研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以科研目标为导向,突出教师的科研需求,营造诚信宽松的科研氛围,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真正为建设名副其实的研究型大学发挥重要作用。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