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1、品种:一般指具有一些容易识别和人们所需要的性状,而且是可以稳定遗传的动物群体。通常把封闭群动物称为品种,如新西兰白兔、KM小鼠等。

2、品系:实验动物学上把基因高度纯合的动物称为品系动物,通常指近交系、突变系动物

3、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的连续全同胞交配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4、重组近交系: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列组动物。祖系: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

5、同源突变近交系: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即是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离出的近交系亚系,与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发生突变的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的基因,而其它位点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6、同源导入近交系:通过基因导入的方法将一个目的基因导入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一个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基因不同。

7、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亦称为远交群

8、杂交群: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系动物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由两个无关的近交系杂交繁殖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F1代动物。实验动物学所说的杂交群通常是杂交F1代动物

9、普通级动物:是微生物控制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带有动物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

10、清洁动物:除不带有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应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必须来源于SPF动物或无菌动物

11、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除一级、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排除有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以及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

12、无菌动物:动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以目前手段尚不能检测出来

13、悉生动物:已知菌动物,将已知菌植入无菌动物的体内,因植入菌类数量不同可分为单菌、双菌或多菌动物。悉生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

3、根据国标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分为哪几种动物?按照微生物控制分为哪四类动物?

从遗传观点讲,实验动物应是遗传限定的动物,根据基因的纯合程度实验动物可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相同基因型:近交系普通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分离近交系、重组近交系

不同基因型:杂交群:杂交F1代

封闭群(远交群):远交种、突变种

4、请你简述近交系动物有哪些特点及其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特点:遗传基因位点的纯合性、遗传组成的同源性、遗传组成的独特性、长期的遗传稳定性、遗传组成的可分辨性、表型的一致性、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生活力下降、国际分布广泛、背景资料、生产饲养成本高、应用、节省样本量

应用:组织细胞或肿瘤移植实验:个体间相容性一致

隐性纯合基因的暴露,获得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某些品系自发或诱发肿瘤,成为肿瘤病因学,肿瘤药理学模型。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分析不同的遗传组成对某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5、近交系动物与杂交群F1动物有何异同点?

近交系动物:群体内必须严格按照全同胞交配方式进行,保持近交系群体的遗传均一性不遭到破坏和防止遗传漂变。

已经育成的近交系不得与其他品系杂交。

近交系有特异的遗传特性,适用于特定的研究,保种过程中不许产生更多亚系。

近交繁殖力低,选择繁殖力高的,淘汰繁殖力低的家系。

对个体进行详细记录,如近交代数、双亲编号、出生日期等。

杂交F1代动物:杂交F1代动物的亲本必须是近交系动物,按实验的要求进行计划杂交,杂交的子代只能作实验用,不能作为种用,如果要生产杂交F1代动物,只能维持两个亲本近交系的存在。作为亲本品系近交系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实验研究对杂交F1代遗传组成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可以选择遗传上差异较大的品系进行杂交以提高杂交优势的程度。

6、近交系包括几种类型?举例说明常用的三种近交系动物?

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分离近交系、重组近交系

AKR—AK、 BALB/c--C 、C3H--C3、C57BL—B、C57BL/6--B6 C57BL/10--B10、DBA/1--D1、DBA/2--D2 7、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有哪些?

封闭群动物(远交种)的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用于人类遗传学研究、药物筛选、毒物试验,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的鉴定等方面。

封闭群动物(远交种)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饲养繁殖不需详细的谱系记录,易于管理,广泛用于教学、预试验和一般实验。

封闭群动物的突变种携带的突变基因通常可导致动物某些方面的异常,成为生理学、胚胎学和医学研究的模型。如高血压大鼠。

8、杂交群动物的特点有哪些?

遗传和表型的一致性:广泛用于营养、药物、病原和激素的生物学评价。

基因型一致:可接受个体间、亲本品系细胞、组织、器官、肿瘤移植,用于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研究。

杂交优势:适用于携带保存某些有害基因和长时间的慢性致死实验,可作为代乳动物,卵、胚胎、卵巢移植的受体。

国际分布广泛:实验结果便于国际上进行重复和交流。

某些疾病研究的模型

干细胞、移植免疫、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细胞动力学研究

实验动物学中所说的杂交群一代(F1)有何特点?

杂交群“F1”与一般遗传学上所谓F1不同。一般的F1因为其亲本是杂种,故其本质上也是杂种,其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杂交群“F1”从遗传型来看是杂合体,但表现型一致,这是由于它们的亲本都是近交系动物。所以杂交群“F1”不仅具有杂交优势,生命力强,繁殖旺盛,同时其个体与个体之间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及两个亲本的特征,用于实验重复性及稳定性等同于近交系动物。但杂交群“F1”不能用来继续繁殖,因为子二代(F2)会繁盛遗传上的性状分离。

单选题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1、根据微生物控制程度来划分,实验动物分为哪几类及其区别。

定义、饲养环境、应用

2、无菌动物的特点、无菌动物应用于哪些方面?

一般特征:与普通动物相比,无菌动物早期体重增长速度较慢,性成熟期稍晚,产仔数较少,但幼仔成活

1.微生态方面: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某些疾病的病原研究、病毒病研究、细菌学研究、真菌感染、原虫感染

2. 在肿瘤学、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无菌动物血中无特异性抗体,很适合于各种免疫现象的研究。

3. 毒理和药理学研究药物或其它物质的毒理作用常常与肠道细菌代谢产物有关,如正常豚鼠对青霉素敏感,而无菌动物则无此反应,研究证明,青霉素过敏是肠道菌代谢过程引起的过敏。

4. 在放射医学中的研究无菌动物用于研究放射的生物学效应,将放射引起的症状与感染引起的症状加以区分。

5. 在营养、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营养:VB、VK

代谢:无菌动物脂肪含量高于普通动物,并且缺乏脂肪酸,为胆固醇代谢和微生物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6. 在老年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无菌动物的寿命较普通动物长,微生物因素与机体的老化有关,在研究抗衰老方面具有突破。

7. 无菌动物在宇航研究中的应用

宇航科学研究已离不开无菌动物,用飞船将无菌动物带到太空或其它星球上暴露一段时间,再带回地球

上研究,以保护地球免受地球外微生物的的侵入。

8. 无菌动物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已证明,许多心血管疾病与机体的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而肠道微生物直接影响胆固醇代谢。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能分解胆汁酸,胆酸的7a-脱羟基作用使胆汁酸在肠道中的再吸收减少,排出增加,从而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许多试验都证实了微生物在调节胆固醇水平方面及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利用悉生动物研究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胆汁酸代谢的关系为控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3、悉生动物已知菌动物,将已知菌植入无菌动物的体内,因植入菌类数量不同可分为单菌、双菌或多菌动物。悉生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

4、洁净动物来源、包括哪些动物?

洁净动物通常是指来源于剖腹产、实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饲养于空气净化系统设施内的动物,主要包括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5、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制度有什么特殊性?

实验动物卫生防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平时的预防措施

1)饲养人员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规程和卫生防疫汇报。

2)饲养人员不得接触非本场的实验动物,防止野禽、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侵入场内。

3)严格遵守卫生消毒制度,降低环境设施中的病原体含量。严绷头脑中的消毒观念,万万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敷衍了事。

4)不从疫区引进实验动物。

5)饲料、垫料的存放环境应干燥、通风,饲料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6)不同种类,不同品系、不同年龄的动物应分开饲养,防止交叉感染,严防饲养人员串岗。

7)外来购买或领用实验动物者不能进入饲养室。

8)定期检疫,发现情况及时按有关规定处理。

9)如发现疾病,及时诊断,及时采取措施,或隔离,或淘汰。

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1)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作好预防工作。

2)迅速隔离患病动物,污染的环境和器具紧急消毒,正在进行实验的动物应停止实验观察或淘汰。

3)若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如鼠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应采取封锁等综合性措施。划定封锁区域,并坚决执行封锁制度。

4)病死或淘汰的动物应采取焚烧等综合性措施合理处理,及时处理传染源,切断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5)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和防疫部门。

3、消毒措施 1)预防性消毒: 2)随时消毒: 3)终末消毒

4、隔离措施

隔离的目的:控制传染源,防止健康动物继续受到传染,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隔离患病动物和可疑感染的动物是防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简述动物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关联性.

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也称传染来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行经的途径。易感动物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容易受感染的动物群。

关联性是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互相配合,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就不会发生,流行也不会形成。当流行过程已经形成,若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告终止。

《中国药典》2020版—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实验动物分为生物制品生产用实验动物和检定用实验动物。生产用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实验动物,检定用动物则是用于生物制品检定的实验动物。 本通则是对生物制品生产用和检定用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 学的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动物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 按照实验动物携带微生物与寄生虫情况进行等级分类,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实验动物。 普通级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CV) animal]系指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和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 清洁级实验动物[clean (CL)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和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菌级实验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指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SPF 鸡胚是指由SPF 鸡所产的受精卵,在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条件下,经孵化后所生成的鸡胚。 疫苗生产与检定应采用适宜级别的实验动物,具体应符合相关各

论的要求。 二、检测要求 1、外观要求实验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 2、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常用实验动物检测要求见表1-8。必须检测项目,在日常检查时必须定期检测;必要时检测项目,在供应商评估或者怀疑有感染时进行检查,根据需要而定。 3、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频率一般不少于 3 个月。 表 1 生物制品生产用、检定用小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 Hantavirus (HV) Ectromelia Virus (Ect.) 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仙台病毒 Sendai Virus (SV) 小鼠肺炎病毒 Pneumonia Virus of Mice 呼肠孤病毒Ⅲ型Reovirus type Ⅲ (Reo 小鼠细小病毒 Minute Virus of Mice 脑脊髓病毒Theiler ’

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 1、小鼠 喜欢群居,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雌雄性小鼠交配后10~12小时,在雌性小鼠阴道口会形成白色的阴道栓 主要解剖学特性 消化系统:食管内壁有角质化鳞状上皮,利于灌胃;有胆囊;胰腺分散,色淡红,似脂肪组织。 生殖系统:雌性小鼠为双子宫型,呈“Y”形,卵巢不予腹腔相通,无宫外孕。 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身造血。 皮肤无汗腺。 小鼠常用品种、品系 1. 近交系小鼠 C3H:1975年从美国引进,野生色毛; ? C57BL/6:1975年从日本引进,黑色毛; ? BALB/c:Bagg1913年获得小鼠白化株,经近亲繁殖20代以上育成,毛色为白色; ? DBA:分为DBA/1和DBA/2两个品系,1977年由美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毛色均为浅灰色。 2、封闭群小鼠 ①KM小鼠:我国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种小鼠,白色,抗病、适应力强,繁殖、成活率高。 ②ICR: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其显著特点是繁殖

力强。 ③LACA :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白色。其实是小鼠改名而成。 ④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白色,繁殖力强,幼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3、突变系 1、裸鼠:第11对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导致无毛裸体、无胸腺 2、SCID小鼠:第16对染色体上的Scid隐性基因突变基因导致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 3、快速老化模型小鼠:4~6月龄以前与普通小鼠的生长一样,4~6月龄以后迅速出现老化症状。如心、肺、脑、皮肤等器官老化,出现骨质疏松和老化淀粉样变。侏儒症:比正常小鼠体型小,缺少生长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于内分泌研究。小鼠在医学、生物学的应用 1、重组近交系小鼠将双亲品系的基因自由组合和重组产生一系列的子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依据,用作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的研究 2、提供自然的动物模型 2、大鼠染色体数2n=42 喜独居,喜啃咬,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对新环境适应力强,但对环境刺激、炎症反应敏感。强烈噪音可引起食仔或抽搐;湿度低于40%易发生环尾巴症。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易接受通过正负强化进行的多种感觉指令的训练雌性2.5月龄达到性成熟,具有产后发情、产后妊娠的特点。寿命2.5~3年。解剖学特征

遗传学(详细)

申明:以下资料是个人总结,仅供参考,不懂的还是得去看看书,那些难理解的,通过做计算题来帮助理解,遗传会有一些计算题,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希望大家不要把资料给农学091班以外的同学,否则就不说了。 第一章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2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物种 3遗传+变异+人工选择=品种 4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状遗传”(环境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5达尔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泛生学说:存在泛生粒形成生殖细胞,进入器官发生作用,表现遗传) 6魏斯曼种质连续论:(环境影响体质,体质由种质产生,种质是世代连绵不绝的) 第二章 1细胞是生物体机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使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单位,借以调节和维持细胞内微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3细胞骨架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形态和运动,并使细胞器在细胞内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4线粒体含有DNA,RNA和核糖体,具有独立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5叶绿体含有DNA,RNA和核糖体等,能够合成蛋白质,并且能够分裂增殖,还可以发生白化突变。 6他们具半复制能力。 7尚未分裂的核中,通过碱性染料染色较深的纤细网状物质即为染色质。 8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不同的形态表现,染色体是核中最重要而稳定的成分,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一定的数目,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9每个染色体有一个着丝粒,和有其分成的长臂和短臂,着丝点处(主缢痕),断臂处(次缢痕)具组成核仁的特殊功能。次缢痕具末端圆形或长形的突出体,即随体,与识别有关。染色体包括V型,L型,棒状以及粒状染色体。 10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的染色体的形态进行分析称为染色体组分析或核型分析。 11形态和结构基因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形态和所含基因位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 12形态结构不同的各队染色体之间,互成非同源染色体。 13维持生长的三个前提:1细胞体积的增加;2遗传物质的复制;3一种保证遗

遗传学 名词解释

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之外的其他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 3、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构成一个细胞周期 4、二价体:减数分裂偶线期,每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 5、交换(互换):联会复合体形成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的部位发生断裂、重接的现象 6、交叉端化: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的现象 7、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总量 8、配子发生:产生成熟配子或孢子的整个过程 9、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在植物界,一个合子(2n)发育成一个二倍体个体的过程 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进一步进行生殖形成一个配子体,并产生配子的过程 10、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时代(2n)与产生配子的世代(n)相互交替的现象 1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12、性对性状: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相对差异的一对性状 13、杂交:不同遗传型的个体进行有性交配 14、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F1所表现出的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 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的性状为隐形性状 15、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同一基因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16、基因型: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肉眼看不到的,通过杂交试验测定 表现型:生物所表现的性状,肉眼可见,可以用物理、化学方法测定 17、纯合体:体细胞所含控制某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等位基因)是相同的个体 杂合体:体细胞所含控制某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等位基因)是不同的个体 18、纯系: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一群个体 19、完全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其亲本之一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的表型 20、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基因型为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 回交:F1个体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 21、携带者:携带有害性基因,但其表现被正常显性等位基因掩盖的杂合体 22、多因一效:指某性状在代谢上由很多基因决定 一因多效:指一个基因可影响若干性状的现象 23、表现度:基因表达的变异方式之一,是指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外显率: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之一,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例 24、致死基因:生物体中具有致死作用的基因 25、隐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只在纯合体时表现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1、品种:一般指具有一些容易识别和人们所需要的性状,而且是可以稳定遗传的动物群体。通常把封闭群动物称为品种,如新西兰白兔、KM小鼠等。 2、品系:实验动物学上把基因高度纯合的动物称为品系动物,通常指近交系、突变系动物 3、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的连续全同胞交配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4、重组近交系: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列组动物。祖系: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 5、同源突变近交系: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即是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离出的近交系亚系,与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发生突变的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的基因,而其它位点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6、同源导入近交系:通过基因导入的方法将一个目的基因导入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一个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基因不同。 7、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亦称为远交群 8、杂交群: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系动物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由两个无关的近交系杂交繁殖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F1代动物。实验动物学所说的杂交群通常是杂交F1代动物 9、普通级动物:是微生物控制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带有动物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 10、清洁动物:除不带有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应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必须来源于SPF动物或无菌动物 11、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除一级、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排除有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以及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 12、无菌动物:动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以目前手段尚不能检测出来 13、悉生动物:已知菌动物,将已知菌植入无菌动物的体内,因植入菌类数量不同可分为单菌、双菌或多菌动物。悉生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 3、根据国标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分为哪几种动物?按照微生物控制分为哪四类动物? 从遗传观点讲,实验动物应是遗传限定的动物,根据基因的纯合程度实验动物可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相同基因型:近交系普通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分离近交系、重组近交系 不同基因型:杂交群:杂交F1代 封闭群(远交群):远交种、突变种 类 通 物 洁 物 物 菌 物 生 物 4、请你简述近交系动物有哪些特点及其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遗传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期,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具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结构的的杆状体。 (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各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体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同源染色体这些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它含

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

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请简述科技部、卫生部实验动物的管理政策。 3、简述21世纪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 4、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5、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意义。 6、简述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 7、简述国际上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模式。 第三章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8、请举例说明常用的近交系大、小鼠和远交系动物。 9、举例说明常用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用途。 10、比较小型猪与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点,举例说明我国目前的小型猪品种及其应用价值。 11、简述一般情况下大型和小型实验动物的环境饲养条件。 第四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12、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13、简述遗传性和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14、举例说明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缺陷型动物模型。 15、简述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用途。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16、简述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7、简述药物毒性试验时,选择实验动物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医学课题动物实验的设计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18、简述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9、简述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环境、技术因素。 第七章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学要求 20、什么是动物福利?国际普遍认可的“满足动物需求的五项标准”是什么? 21、实验动物福利的内涵有哪些?简述3R原则。 22、结合工作实际,说明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善待实验动物。 第八章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 23、举例说明实验动物中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及传染病。 24、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简述动物实验的安全防护内容。 25、简述如何进行动物实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第九章医学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26、简述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内容。 27、从下列三题中选择两题回答。 (1)举例说明3种动物注射给药途径 (2)举例说明3种动物采血实验方法 (3)举例说明3种种动物安乐死方法 28、动物实验麻醉剂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动物麻醉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十章医学动物实验申请与相关要求 29、简述申请开展动物实验的单位资质条件和人员条件。 30、简述医学科研课题或项目申报、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要求。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实验动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引起的常见过敏反应 病症症状体征 接触性荨麻 疹 发红、皮肤发痒、隆起肿块、凸起的局限性红斑损伤 过敏性结膜炎打喷嚏、发痒、流清鼻涕、鼻充血结膜充血、化学因素病、流 眼泪 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发痒、流鼻涕、鼻充血鼻粘膜苍白或水肿、流鼻涕气喘症咳嗽、气喘、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声减弱、呼吸时相延长 或者气喘、可逆气流闭塞、 导气管高反应性 过敏症全身性瘙痒、红疹、眼睑水肿、吞 咽困难、呼吸短促、眩晕、晕厥、 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潮红、疹块、血管水肿、喘鸣、气喘、低血压

常见的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易感动物危害和国内流行情况 出血热病毒人、犬、小鼠隐性感染,长期排毒;急性感染,造成人和动物死亡,实 验人员易于感染 狂犬病毒犬、猫、猴、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散发出现 口蹄疫病毒牛、猪、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传播快 伪狂犬毒犬、猫、人皮肤剧痒、发热,脑脊髓炎、神经炎、我国多种动物发 生过本病 麻疹病毒猴、人同人麻疹,并发巨细胞性肺炎,我国猴群中抗体阳性率为 46.77% 猴痘病毒猴、人、松鼠皮疹,严重者死亡。我国猴群抗体阳性率为3.74%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豚鼠、仓鼠、人人畜共患,垂直传播,人感染表现流感症状和脑膜炎。普 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3% 沙门氏菌人和所有动物急性爆发型:发病急,死亡快;恶急性型:腹泻、肠炎; 慢性型:隐性感染,长期带菌 志贺氏菌猴、人消化道感染,急性型高热、呕吐、脓血便,慢性型有菌痢 史,间歇发作,部分长期带菌 布氏杆菌猪、犬、人、羊生殖道感染为主,流产,阴道排污秽分泌物;睾丸炎,丧 失生育能力 丹毒杆菌猪、人、小鼠人感染后称“类丹毒”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 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 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 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 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 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 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7、泌尿系统药物: 利尿、抗利尿药:雄性大鼠或犬为好。 8、内分泌系统药物: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遗传: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细胞:生物有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染色体: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指间期核聚缩程度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质。 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核型分析:在细胞遗传学上,可根据染色体的长度、找着丝点的位置、长短臂之比(臂比)、次缢痕的位置、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予以分类和编号,这种队生物细胞核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约200bp的DNA超螺旋、由H2A/H2B/H3/H4各2分子构成的蛋白质八聚体。 受精:也称作配子融合,指生殖细胞(配子)结合的过程。 双受精:被子植物中两个精核中的一个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发育成种子的胚

。而另一个与2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的过程。 花粉直感(胚乳直感):指胚乳(3n)性状受精核影响二人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果实直感(种皮直感):是指种皮或果皮组织爱(2n)在发育过程中受花粉影响而表现副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胚乳直感和果实直感在表现方式上相似,但两者却有本质上的区别。胚乳直感是受精的结果,而果实直感却不是受精的结果。 生活周期:个体发育全过程或称生活史。 世代交替:在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生物中,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无性时代和一个有性世代,二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 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偶线期出现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但有能形成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 性状: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的性状。 等位基因:遗传学中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完全显性:F1所表现的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复等位基因:遗传学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复等位基因。 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变形的结果。类型: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积加作用:

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名词解释 1. 基因连锁: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系在一起遗传倾向的现象。其原因是控制两个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造成基因连锁。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连锁基因的定位和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等。 2. 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3. 完全连锁遗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不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F1只产生两种亲型配子、其自交或测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均为亲本组合。 4. 不完全连锁遗传 (部分连锁):F1可产生多种配子,后代出现新性状的组合,但新组合较理论数为少。 5.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6. 性染色体:指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7. 常染色体:指除了性染色体之外的各对染色体。 8. 连锁相:指两个显性(或隐性)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如果两个显(隐)性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称为相偶相;如果两个显(隐)性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称为相斥相。 9. 性连锁: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雌、雄体共有的性染色体(X或Z染色体)上,因而该性状的表现与该性染色体动态相联系,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其原因是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雌、雄体共有的性染色体(X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因而该性状的表现与该性染色体动态相联系。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明确性染色体上所带的连锁基因、构建性染色体连锁图谱、早期鉴别畜禽或蚕的性别等。 10. 伴性遗传:由于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伴,这一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11. 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是指由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12. 从性遗传或称性影响遗传:不X及Y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它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了解常用的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范围,对组织实施实验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确立了实验研究题目及目标后,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对进行必要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将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动物用途简介如下: 一、家兔 家兔品种很多,目前我国实验用的家兔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中国本兔又称白家兔,毛色多为纯白,红眼睛,是我国长育的一种品种,成年兔体重1.5~3.5 kg。 2.青紫兰兔(山羊青兔或金基拉兔)毛色银灰色,成年兔体重2.5~3.5 kg. 3.大耳白兔(日本大耳白兔)毛色纯白,红眼睛,两耳长大,血管清晰,便于静脉注射和采血,成年兔体重4~5 kg. 家兔常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各项实验中,如直接记录呼吸、血压、泌尿调节、减压神经放电、膈神经放电、观察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了解心电图的变化、中枢神经兴奋药实验、药物对肠平滑肌的影响、药物中毒及解毒,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失血、出血性休克、DIC、肺癌、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心律失常、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动脉高血压、肺水肿、肝炎、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肾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比较敏感,也常用于研究发热、解热药和检查致热源等。 二、小白鼠: 小白鼠能用于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多种癌、肉瘤、白血病、多种传染病、慢性气管炎、心室纤颤等。 小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小白鼠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动物,价格低廉,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因而只要符合实验要求,应尽量采用。它特别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容易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如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安全实验,用于药物的效价比较及抗癌药的研究等。小白鼠也适用于避孕药的实验。 2.小白鼠对许多疾病有易感性,因而适用于研究下列疾病。如血吸虫病、疟疾、流感、脑炎等病。小白鼠的纯种品系很多,每系有其独特性,对某些疾病易感。如C1HA系,对癌瘤敏感,C5a系则抗癌;因此,纯系小白鼠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 3.当研究指标主要是观察组织学,特别是观察电镜下的结构时,应用小白鼠的器官较小,可节省人力、物力。如用于研究慢性气管炎时肺的变化。 4.小白鼠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应用于复制神经官能症模型。 5.小白鼠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差,不耐冷热,经不起饥饱,比较娇嫩;因此,做实验时要耐心细致,动作要轻,不然会干扰实验结果。 三、大白鼠: 大白鼠常用于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休克、DIC、胆固醇、肉芽肿、心肌梗塞、肝炎、肾性高血压、各种肿瘤等。 大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大白鼠与小白鼠相似,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适合于需要大量动物,而当小白鼠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如:不对称亚硝酸胺口服和胃肠道外给药,能诱发大白鼠食道癌,而在小白鼠则很少引起食道癌;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大白鼠较为适合。

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教材2章,5-8%) (一) 名词解释: 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它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2.染色体核型:指某个物种或个体的分裂相细胞内所含有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数目特征的排列类型。 3.染色体带型:是指经过酸碱盐酶等处理所获得的染色体臂、着丝粒区域等有特殊条纹特征类型的染色体核型。 4.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5.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6.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 7.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8.染色体: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的在细胞分裂期的形态结构。(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9.姐妹染色单体:是二价体中同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质复制所得。 10.非姐妹染色单体:是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教材4章,12-15%) (一) 名词解释: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3.等位基因(allele) 与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叫等位基因。 4.复等位基因指一个群体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能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总称。 5.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与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而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或共同类型称作不完全显性,包括中间、共、镶嵌三种类型。 6.镶嵌显性: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不同位置互为显隐性表现出来。 7.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8.杂交、自交:杂交指通过不同遗传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9.测交: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10.回交:是指将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 11.基因型(genotype):基因型也称遗传型,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组成,个体从亲本获得的全部基因组合,性状发育的内因。 12.表现型(phenotype):是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13.一因多效(pleiotropism):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14.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15.显性与隐性: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即 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

遗传学基本概念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大小、形态、结构及功能相同的染色称体为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性细胞中所有成单的染色体相互间大小、形态、结构及功能都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细胞分裂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所经历的过程。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分裂期(G1→S→G2→M)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实现的,而个体细胞数目的增加又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完成的。 减数分裂:复制一次,分裂两次。(前期I [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中期I后期I末期I前期II中期II后期II末期II) 粗线期体现连锁互换规律,中期I体现独立分配规律,后期I分离定律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是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机制之一1.减数分裂保证了有性生殖的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2.减数分裂是生物产生形状变异的一条重要途径(①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入同一子细胞,使子细胞遗传组成具有多样性,做中岛之后带个体的形状表现发生差异②前期I的粗线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增加了子细胞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变异) 二价体:联会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二价体包含四条染色单体,称四合体或四联体 二分体和四分体:末期I和末期II分别形成二分体和四分体 同配生殖:指两种相互结合的配子在形态、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等方面相同 异配生殖:个体产生的两种配子,形态结构相同、但大小不同 卵式生殖:个体产生的两性配子有着明显的分化,在形态、大小、结构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双受精:被子植物中,一个精核与卵细胞融合为合子,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乳 直感现象:种子的胚乳由于受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出父本的某些形状,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种子的果皮或种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出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或种皮直感。(胚乳直感是受精的结果,而果实直感不是受精的结果) 无融合生殖:指不经过雌雄配子的融合而产生下一代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和单性结实[不属于生殖过程]) 2孟德尔遗传规律 等位基因:体细胞内成堆的基因 表型:生物体的具体性状表现 测交:被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 制度 1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1997年12月11日科技部 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文件 关于印发<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国科学院: 为了贯彻落实<科研条件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质量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地方、部门的实际, 认真贯彻 落实。 2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 ,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执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可依次执行行业或地方标准。 第三条全国实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研究、保种、繁育、饲养、供应、使用、检测以及动物实验等一切与实验动物有关的领域和单位。 第二章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 第五条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的维持,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建立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目的,在于科学地保护和管理中国实验动物资源,实现种质保证。 3

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引进、收集和保存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研究实验动物保种新技术;培育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标准的实验动物种子。 第六条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是一个网络体系,由各具体品种的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共同组成。 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从有条件的单位择优建立。这些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①长期从事实验动物保种工作; ②有较强的实验动物研究技术力量和基础条件; ③有合格的实验动物繁育设施和检测仪器; ④有突出的实验动物保种技术和研究成果。 第七条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申请、审批,按照以下程序执行。 凡经多数专家推荐的、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单位,均可填写<国家 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申请书>并附相关资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或行业主管部门,报国家科委。 国家科委接受申请后,组织专家组,对申请单位进行考察和评审。评审结果报国家科委批准后,即为实验动物种子中心。 4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及绪论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及绪论 实验动物绪论及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考试题单位名称: 姓名: 考试日期: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验动物是指(),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A: 自然生存 B: 经人工饲育 C: 野生 D: 人工捕获 2、科技部在《科研条件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 到 2010 年基本普及()实验动物。 A: 普通级 B: 清洁级 C: SPF 级 D: 无菌级 3、在新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中,实验用犬、猴的微生物质量等级界定为()。 A: 1/ 16

普通级和清洁级 B: 普通级和 SPF 级 C: 清洁级和 SPF 级 D: 普通级和无菌级 4、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A: 公务员 B: 科技人员 C: 行政管理人员 D: 干部 5、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A: 3 年 B: 5 年 C: 1 年 D2: 年 6、实验动物工作单位从国外进口实验动物原种,必须向()指定的保种、育种和监控单位登记。 A: 国家质量监督局 B: 卫生部 C: 科学技术部 D: 国务院相关部门 7、新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增加了对()的微生物学监测项目。

---------------------------------------------------------------最新资料推荐------------------------------------------------------ A: 犬和鸡 B: 兔和鸡 C: 犬和猴 D: 犬和猫 8、在封闭群的繁殖中,要求每代近交系数上升不超过()。 A: 3% B: 2. 5% C: 2% D: 1% 9、 2019 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对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作了新的设定,其中取消了实验大、小鼠()。 A: 普通级 B: 清洁级 C: SPF 级 D: 无菌级 10、 2019 年新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规定的实验动物环境和设施增定了()指标。 A: 空气洁净度 B: 噪音大小 C: 3/ 16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 反应规:指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中所显示出的表型变化围,即基因型决定着个体对这种或那种环境条件的反应。 表现度: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外显率:指一定基因型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预期表型的比例,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表型模写:指环境改变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会类似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 不完全显性:又称半显性,其特点是杂合子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 镶嵌显性:特点是在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上分别表现出双亲的表型。 并显性:特点是在后代个体的同一组织同一空间表现了双亲各自的特点。 致死基因:指能使携带者个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互补作用: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独立的等位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着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或者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 积加作用:是指由几个非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着某一性状的表现,并且每一个基因都只有部分的作用,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重叠作用:是指多对非等位基因的显性基因只要存在任何一个,都能表现出同样的表型,只有当显性基因都不存在时,才表现出另一种表型。 修饰基因:有些基因本身并不控制生物性状的表型,但它可以影响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这些基因称为修饰基因。 上位效应:是指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作用于一对性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遮盖作用,随着后者不同而不同的现象。起遮盖作用的如果是受显性基因的控制,则称为显性上位效应,如果起遮盖作用的是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则称为隐性上位效应。 染色体作图:研究连锁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距离通常要分析减数分裂的产物,采用测交方法可以通过表型直接检测出基因交换类型。常用的方法有两点测交和三点测交。 基因组图谱:可以分为四类,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基因图谱。 遗传图谱:通过遗传重组所得到的基因和遗传标记在具体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图称为连锁图谱或遗传图谱。 物理图谱:是利用限制性切酶将染色体切成片段,再根据重叠序列确定片段间连接顺序以及遗传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的图谱。 序列图谱:DNA序列分析技术是一个包括制备DNA片段化、碱基分析及DNA信息翻译的多阶段的过程。通过测序得到的基因组图谱为序列图谱。 基因图谱:是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 遗传重组获取外源遗传物质途径: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 转化:细菌通过细胞膜摄取周围环境中DNA片段,并通过重组将其整合到自身染色体中的过程,称为转化。 接合:是指通过雄性供体细胞和雌性受体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使遗传物质从由供体传递到受体细胞,并发生遗传重组的现象和过程。 F因子:某些品系的供体性质是由一个性因子和致育因子所决定的,一般用F来代表,简称F因子。 F’因子:形成部分染色体DNA与F因子的DNA形成的杂合环,或是带有部分染色体DNA的F因子,称为F’因子。 性导:以F’因子为媒介,将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物质导入受体细胞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成为性导。 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把某一细菌的DNA转移到另一细菌,并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的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并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细菌细胞中。

实验动物遗传学

实验动物遗传学 ?第一节遗传学分类 ?第二节近交系动物 ?第三节封闭群动物 ?第四节杂交F1代动物 ?第五节遗传质量监测 ?从遗传学角度讲,实验动物应是具有明确遗传背景并受严格遗传控制的,属于遗传限定性动物。 ?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与反应特性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不同遗传背景与反应性的实验动物,对同一刺激有时可引出不同质和量的反应。 一、动物的生物学分类方法 ?一切动物的分类都离不开传统的生物学分类法则。 ?每一种实验动物都可以在传统分类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大鼠为例,它属于: 脊索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 —鼠科—大家鼠属—大家鼠种 ?动物分类学中,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而实验动物学中把同一种动物中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动物分成不同的品种(stock)、品系(strain)。 ?品种、品系的概念超出了一般动物学分类的概念,它们才是实验动

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四、作为品种、品系的条件 ?1. 相似的外貌特征 同一品系或品种具有相同的外貌特征,如毛色。 但不同品系、品种的动物也有外貌相似的。 ?2.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一个品系、品种存在的基础,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在一些动物身上发现了所需要的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定向选择,将这些特性保留下来,成为今天为数众多的品系、品种。每个品系、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 例如A品系,在经产鼠中高发乳腺肿瘤,对致癌物质敏感,易产生肺癌,老年鼠多有肾脏病变;AKR品系自发淋巴细胞白血病(60%-90%);ICR品种繁殖能力强。 ?3.稳定的遗传性能 作为一个品系,不仅要有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更重要的是要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即在品系、品种自群繁殖时,能将其特性稳定地传给后代。换言之,就是一个品系、品种必须具有一定的育种价值。 ?4.共同的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 ?任何品系、品种都可追溯到其共同的祖先,并由此分支经选育而成,其遗传结构也应是独特的。 ?例如,KM小鼠Glo-l位点为a基因,为单一型,而NIH小鼠在该基因呈多态分布,a、b型基因频率分别为67%和33%。如果将上述两个品种建立基因概貌就发现它们在基因概貌上的差异,而品种内这种差异是有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