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巧遇诗人艾青和作家李又然

巧遇诗人艾青和作家李又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811992618.html,

巧遇诗人艾青和作家李又然

作者:董贻正薛传钊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3期

在有一段时间里,接触较多的文艺界人士就是诗人艾青和作家李又然同志。他们俩既是同乡又是同学,长期在一起。在广西土改时,他们俩又分在一起,所以两人总是形影不离。在麻子畲第一次我和他们相遇时,艾青劈头便问我是否认识薛传谋和薛传廉。我很惊讶他们怎么会认识我大哥和大姐的。话匣子就这样打开了。原来,大概是在1938—1941年间,他们和我大哥、大姐都在当时作为抗日大后方的广西桂林工作过,我大哥传谋是从上海、太行山、武汉转到桂林,在夏衍领导下的《救亡日报》社里工作。而我大姐传廉当时还是一个高中学生,由于大哥的关系,让她在课余时参加一些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宣传工作。我大姐在演剧方面有一点天赋和爱好,尽管她从未接受这方面的训练,但她是个胆大敢于实践、记忆力又强的女学生。一些“大厚本”的话剧,什么《蜕变》《日出》等,她都敢演。在马路边上,也敢站在人群中扯着嗓子演讲一番。因而她在那个小城里名声在外。这样,在当时文艺界工作的朋友都会彼此相识。当他们第一次看见我时,觉得脸有些熟,似曾相识,当打听到我的名字之后,他们就立刻想起我哥和姐来,毕竟一家人的长相总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谁也没想到会在邕宁地区土改工作中,认识了薛家“传”字辈最小的妹妹。当时艾青、李又然大约比我要年长20岁。在我心目中,像对待长辈那样尊敬他们,或许是由于这种相识的背景,他们也十分关心我。

艾青和李又然同志工作的村子离麻子畲并不远,隔不了多长时间,他们总要到团部或中队部开个会或研究一些工作,一般在开完会或晚饭后,总有一点自由活动的休息时间,他们就会叫我一块去散步。傍晚时刻,我们喜欢沿着邕江江岸漫步,欣赏着日落的美景,凝望着变幻莫测、多姿多彩的晚霞。邕江并不是很知名,然而对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讲,她的一切让我们感到很亲切,很满足,很富有诗情画意。邕江的两岸长满了茂密的深绿色的大树和野草,江水不算很清,流速也不湍急。而星星点点的小船、竹筏子,一串串的拖船,不停地在江面上浮动,由远而近,由近而远……顺着蜿蜒曲折的邕江,缓缓地消逝在朦胧无边的晚霞之中。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流连忘返的风景画!

我们偶然也会在太阳还没有落山、一天工作又比较劳累的情况下,来到村边找一棵遮阳的大树,身靠树干,席地而坐,松弛一下连日的疲劳。有时还能看到远处的牛群,慢吞吞地走上回栏的小道,沿路还不停地摇着尾巴,嘴里还在不停地咀嚼着。牛群中还有一些可爱有趣的小牛犊,在母牛周围蹭了又蹭,真是一幅别具风格的景致。我们凝视着这一切极平凡而又充满田园气息的自然美。就在那一瞬间,艾青同志很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拍纸本,一支铅笔在他手中很快地转动着。他只用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那只“会笑”的小牛犊,十分传神。我原来只知道他是一位知名的大诗人,怎么也不曾料到他会有那么深的速写功底!他们便淡淡地讲述了过去在浙江、在法国学画的片断;也会谈起他们两人在法国相处的艰苦岁月。有时也不免讲到他们一块在延安的点点滴滴,叙述十分平淡、谦逊,但可窥见他们不平淡的奋斗经历。最后,自然还提到了艾青的“艾”字的来历。原来他本姓蒋,名海澄,浙江人,但他对蒋氏家族十分反感,加上浙江还出了一个蒋介石,因而气不打一处来。一怒之下,就在“蒋”字上的草头下打了一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