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课题培训之: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教育课题培训之: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教育课题培训之: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教育课题培训之: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教育课题培训之: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例1

有关概念的界定

(1)工学交替: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实行的学生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践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教育。根据当前工学交替的实际运行状况,可作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学交替是指无论学生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长短,只要二者交替进行就视为工学交替,即超过一个“工—学”交替循环周期;狭义的工学交替是指学校存在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在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轮流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

(2)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目的的教学,这一定义采用了内涵定义的方法,就其外延而言,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高职的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和情境性等显著特征。

(3)实践教学体系: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摘自课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例2

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它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有效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第二,有效教学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和基础的;第三,有效教学是以提供或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核心的;第四,有效教学是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间的结合点为学习内容的;第五,有效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评价标准的。

探究教学是指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

究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

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也可以说案例教学是教师采用教学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活动将地理课程标准中区域地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串连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区域图景。

――摘自课题“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例3

概念的界定

(一)环境教育

在教育学分支学科中,环境教育归属于学科教育学范畴,而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教育又属于环境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环境教育从学科定位上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相关文献显示,最早界定环境教育是在197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在美国内华达州召开的“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环境教育是

一个认识价值、澄清概念的过程,目的是发展一定的态度和技能,这是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必须的因素。环境教育还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问题做出决策,对本身的行为准则作出自我约定[16]。.1969年,美国通过了《环境教育法》,该法律对环境教育进行了如下定义:“环境教育是指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教育过程,包括人口、污染、自然分布和消耗、保护、运输、技术、经济效果及城市和农村计划同整个人类环境的关系[1]。”

197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环境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通过的《贝尔格莱德宪章》指出,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新模式,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机会以获取保护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以塑造对环境友好的行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其目的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当地环境现实,它涉及普通的和专业的、校内的和校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17]。

1977年,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也对环境教育的定义进行了探讨,认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它涉及普通的、专业的、校内和校外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18]。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中也定义了环境教育:“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19]。”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环境教育的内涵必定会变得更加丰富,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会变得逐渐深刻。本研究认为,对于中学而言,环境教育是通过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获得环保技能,养成环保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对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此认识之上,可以在传统教育中,将校园环境作为教育资源,更可以将其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开发利用,并借鉴环境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提升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水平。(二)绿色学校

一般认为,“绿色学校”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EEE)于

1994年提出的一项全欧“绿色学校计划”(Eco-school),这一项目是一个环境教育国际项目。尽管参与该项目的欧洲各国学校所使用的称谓并不一致,如爱尔兰称“绿色学校”,德国称“环境学校”,葡萄牙称“生态学校”等等,但是其内涵是相同的[20]。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撰写的《绿色学校指南》,绿色学校(Green School)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21]

本研究认为,创建“绿色学校”要从学校整体出发,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校园环境管理活动,使师生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师生环境素养,提高学校的环境教育水平和办学水平。

(三)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初期主要是针对环境污染控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而开展起来的。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环境管理范畴已扩大到社会各个相关领域,内容不仅包括环境污染控制,也涉及生态保护等,其措施更加广泛和全面。[22]在环境科学中,一般将环境管理定义为:“环境管理是指按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介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23]。”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开展工作,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北京大学的叶文虎教授将环境管理定义为,“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内容。”[24]

本研究认为,环境管理是政府有关部门采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和科学技术等多种手段,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决策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法案来调整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校园环境管理

迄今为止,国内外仅有少数研究者对校园环境管理的概念进行过探讨。在我

国,校园环境管理与社会环境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学校教育功能的特殊性,使校园环境管理在概念与方法上具有独特性。因此,校园环境管理是:学校通过实施节约资源、控制污染等措施,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到各项环境保护活动之中,使学校持续改进校园环境,并达到提高学生环境素养的教育目标。学校开展校园环境管理,并不是排斥环境教育的课堂渗透、研究性学习、环境宣传活动等学校擅长开展的活动,而是为学校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25]

本研究认为,校园环境管理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制定环境政策、采取多种手段防治污染和节约资源、开展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和重视校园环境安全卫生为主要内容,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这些内容与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组织和实施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以规范师生的环境行为,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从而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它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多个层次、多个过程中,强调对资源、环境、生态和安全的管理。具体包括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校园环境管理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环境绩效和环境意识的评估等内容。本研究特别探讨的是将校园环境管理内容作为农村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资源,寻求二者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摘自“基于校园环境管理的广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研究”

例4

理论依据

1.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以工程系统为主、以热力学系统为主、以生物和经济系统为主的三个演化阶段1。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以下简称 CAS)理论是第三代系统科学理论,它把系统元素看成是活的、主动的、具有自身利益和目标、能够积累经验和学习的,管理模式为机制设计和委托代理,该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组织的复杂现象和解决组织的复杂问题2,这对于人们认识、理解、控制、管理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教育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蕴含着许多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又具备自组织功能,更是复杂适应性组织,科研自组织也是其中之一。教育系统中的科研自组织的开放性决定了其结构、形态、行为的复杂性。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方法论方面的一个进步3,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该理论,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观察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理路,提高科研管理的效度。

2.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理论

近20多年以来,非线性科学、非平衡系统的研究得到巨大进展,人们开始了解非线性、非平衡的概念,诸如突变、分支、自组织、混沌、分形等。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系统理论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I. Prigogine)先生等人于1985年创立。自组织现象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出现一种新的、稳定的、内部充满活力的结构。教育系统不免也在深度剖析之列。

结合协同学理论,自组织形成的条件有:(1)系统必须开放(2)远离平衡态(3)非线性相互作用(4)涨落现象,具备了以上4个条件系统将会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信息和能量,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协同学在科学领域里所获得的关于集体行为的知识,也为教育管理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3.关于分权组织的理论

分权组织的理论是对目前集权化、等级制的组织形态的批判。目前在企业界逐渐引起瞩目的海星组织理论4和混序组织理论5,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分

[1] 张丹松,牛文学.基于CAS理论的供应链系统分析[J].物流科技.2005,(09):61-64

[2] 许萍,刘洪.复杂适应系统观的组织变革—提升企业环境适应力的途径[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7,(06):22-28

[3] 金吾伦.从复杂性的观点看学习型组织[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

学.2004,(07):29-34

[4] (美)奥瑞?布來福曼等.海星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

[5] (美)霍克.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1

权组织对集权化、等级制的工业时代的组织模式的挑战6。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从形成伊始就不是集权化和等级制的,而是如海星组织或混序组织那样的平等的、分权的。分权的组织理论在指导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组织建设方面,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4.虚拟团队的理论7

借助网络技术已经可以使身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美国科普耐克等提出了虚拟团队的90/10法则(科普耐克,2003),强调了虚拟团队的成功90%取决于人,10%取决于技术。也有人从其它的方面,如生态视角等对虚拟团队进行了理论分析(周跃良等,2006),这些关于虚拟团队的理论对于把网络技术作为重要的团队沟通和协作工具的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5.团队角色理论

团队角色理论是英国组织行为学家贝尔宾提出的一个分析团队角色和团队合作的一个理论模型。他认为在团队中人有两种角色,一是职能角色,二是团队角色。他认为一个团队里包括九种团队角色并且必须包括这九种团队角色,以实现团队角色的互补。其理论在企业界被广泛运用,取得了较好的口碑。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同样存在角色互补的问题,团队角色理论为本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技术路线。

――摘自课题“校际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策略研究”例5

理论依据

1.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角色和意义的双重建构,强调通过学习者角

[6] 吴向东.麦克卢汉,维基百科与课标制定[EB/OL].[2009-07-03]

https://www.sodocs.net/doc/8a12820347.html,/post/724.html.

[7] (美)科普耐克等.虚拟团队理论与案例,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2

色的重构和一定方式的协作,使学习者在与同伴的交流协商中形成正确的知识概念,然后由外而内地内化到个体的知识结构中,实现前概念向正确概念的转变。该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依据,它解释了普遍存在的“伪协作”会造成学生学习低效的根本原因,也为我们如何设计协作学习任务指明了方向。2.支架学习理论

为了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建构主义者借用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概念形象地提出了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即教师为学生搭建一定的脚手架,使学生在其适当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这一理论为本课题中如何设计独立学习任务支架和协作学习任务支架提供了支持,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大大地减少了盲目性,在适当的支架引导下开展整体数学思考。

3.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教学论》中提出了数学的建模思想,就是把所考察的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简称MM方法)。本研究中所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广义上的概念,指一切数学概念、原理、公式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建模思想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思想方法,该理论是本课题探究诸多协作学习策略的落脚点,使协作学习更具实效。

4.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准则。

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1

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意义不只是学习本身,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质量。合作学习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方式,它集听、说、想、做与探究、比较、反思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于一体。在聋校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人们对聋生潜在能力存在的误解,在聋校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教师讲、聋生看的教学模式。聋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师的预先设计和安排进行,聋生缺乏主动探索的活动。聋生的学习以个体学习为主,缺乏合作性,聋生之间的交流不足。受聋生听觉障碍的影响,在聋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多数停留在独立学习水平上,聋生同伴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这种状况进而也影响到了聋生合作性的培养。这也与教师主导、聋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关。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里,聋生之间不仅存在着沟通方面的困难,而且也无法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聋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相互启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研究的内容 1、聋校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2、确定明确的合作主题及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的行动研究。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建构。 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等方面)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2012年9月——10月)阅读美梅雷迪斯.D.高尔《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2012年11月----2013年1月)阅读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每周阅读一个章节 3、(2013年2月----3月)阅读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2013年4月----2013年5月) 阅读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5、(2013年6月----8月)阅读夏俊生《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精编WORD版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 (限3000字内) 1.1核心概念的界定 "优化合作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 moving mosaic)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令狐采学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完整版)关于课题概念的界定

关于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概念界定就是对课题的关键词做一个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概念或词语我们看起来很熟悉,但要说出确切的意思又说不清楚。概念界定就是要把这些看起来熟悉又说不清楚的词语说清楚,讲明白。课题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不仅对于课题的清晰表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课题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研究者对所研究课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话,那这个课题就无法研究,因为,科学性是选题与研究的基本前提。因而,做研究要实实在在地把课题研究涉及到概念、术语弄懂弄透。 (1)界定的内容 ①研究范围的界定 对研究总体范围的界定既关系到研究对象(研究样本)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课题名称如果没有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限制的话,在研究计划里就要做一个界定。例如:“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这里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学段上分,学生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从区域上分,学生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等;从性别上分,有男生和女生,等等。到底研究哪一类型的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②模糊概念的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概念,内涵不清楚,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些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定义。例如“学困生”这个概念,由于有多种解释,就必须加以界定。在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研究计划中,主持人对“学困生”作了如下的界定:“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又长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学生”。一般来说,给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对概念的界定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自圆其说。 ③关键词的界定 一般情况下,关键词的涵义都很明确,无须解释。例如“高一学生”。但有些关键词的涵义不是很明晰或有多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研究的需要加以界定。把关键词界定清楚,可以使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研究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内容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 (限3000字内) 核心概念的界定 "优化合作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 moving mosaic)

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内从"合作教学"概念出发进行的教研不少,有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试验",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但是在合作教研方面,严格地依据"教研"概念进行的合作教研的系统教研尚不多,多数教学合作的探究主要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并且着眼点主要是课堂,而对教研本身,如教研活动、拟定教学计划、教材教法研究、备课等是否可以打破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采取合作的形式,以期形成学校合作教研体系和合作教研的操作系统缺少系统的研究。基于国内外对合作教研的现状,我们认为系统地开展优化合作教研具有教育价值。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合作教研的优化模式为校本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实现教师个人素质发展与群体智慧提升间的平衡,让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实践,在共同分享、提高中实现专业发展,是体现和增长教师生命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改变青年教师的工作氛围、幼儿园的文化结构,真正形成"学习化组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效果,促进孩子的发展,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年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是深化教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头戏"。关照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培育群体合作精神,有利于青年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助于良好学校文化的建设。 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目的

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目的、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1、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它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2、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我认为: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应包括:主动预习课文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练习的习惯等一系列好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步骤、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1、通过预习,学生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培养小学生高年级学生主动预习的兴趣,提高质疑能力。 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4、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 二、拟定的研究步骤: 1、学习、查阅有关资料,拟定可行性实施方案、措施(2008.12——2009.3) 2、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预习能力的培养方案(2009.4 ——2009.5) 3、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研究案例分析)(2009.6——2009.9) 4、研究总结(撰写研究结果报告)(2009.11)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行为指标:中年级进行预习能力与行为习惯关系的研究;高年级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与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中年级:1、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 2、上课能专心听讲,自觉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3、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觉得学习不难; 4、每天能将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查找; 5、针对预习时的疑难能主动和同学探讨、交流。 高年级:1、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提高质疑能力;

最新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资料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 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 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 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就是把一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组成一个大整体,重新编排,层层梯进。 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是指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是指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及时充实、整合、生成学习素材,使之具有互动性,将数学知识或生活情境、活动有机统整,引领孩子们与大脑中原有的“图式”联结起来,并在探索中循着自己的思维“舞步”,让情感、思维与技能同构共生。 ㈢着眼问题 例如在《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中,对核心概念“规范草稿”的定义是从草稿本身的属性出发设计的。 规范草稿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大,书写习惯差,使用效率低,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规范草稿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好草稿书写格式,规范好草稿的书写内容,规范好草稿的使用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学习习惯。 ㈣着眼指标 比如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提高阅读效率”,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从阅读效益的指标中生发出来的。 提高阅读效益 提高童话教学的阅读效率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学习童话时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指导、督促、评价、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多读、多讲、多写、多演童话故事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㈤着眼文献

课题申报模板:3436-基于共生教育理念下的共生德育建设的实践研究

基于共生教育理念下的共生德育建设的实践研究 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文中也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就必须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 时代的发展呼唤着人类的共生核心素养,我们每个人追求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共生,还要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另一方面,学校践行全纳教育历经三个阶段: 2002.5—2007.7年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进行探索; 2007.8—2012.7针对农民工子女就读进行研究; 2012.8—2016.6进行全纳教育理念下师生心本发展实践研究。 共生教育是对我校自2002年以来开展全纳教育实践研究的深入思考和传承,也是学校历史办学理念的拓展和延伸。我们希望在共生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共生德育建设的实践,建构具有共生氛围的校园文化,打造具有共生效应的德育活动,开发具有共生特质的德育课程,探索个性化的德育评价体系。 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共生 “共”字在甲骨文中是双手捧住,意为:双手共同努力托起一个东西。再说“共”,可以说这个东西一定是非常珍视,非常神圣,非常重要的东西。 其次,是“生”,在甲骨文中写作“ ”,底下一横代表了大地,“生”字是指土里冒出的小芽。非常的形象,是新生的东西。代表了新的生命。 “共生”本是生物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其生物学本义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结成相互有利的关系。 2、共生教育 共生教育是促进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教育内容、过程、关系、方式、目标、体制的总和,构建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工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生教育的核心在于构建内部共生与外部共生及其相互间的互利共生教育关系,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 共生教育要构建人文、科学、思维的知识共生体。共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民主政治的教育,使学生生理、心理、情感、知识、能力、价值得到过程性和系统性的培养,成为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大爱情怀、创造能力、社会责任、敬畏规则、幸福生活的现代人。 3、共生德育 共生德育就是通过老师、学生、学校、社会、家庭等德育共生因子动态组合,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共生共长的关系,培育学生的德性成长。 同时,共生德育是以共生为核心主张,以文化生根为底色,以当下生活为场域,以儿童情感为纽带,以和谐生态为师生关系要义,以生动有趣为德育活动要求,通过创设和优化具有文化意蕴和内涵的生活,充分发挥儿童生活的濡染、浸润、启迪、诱导、整合、弥散、激励等巨大功能,促进儿童的道德生命成长。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4000字内)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互动”,也叫交互(Interaction),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和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缺乏互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的力量或“给养”就难以发挥。 2、“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3、“互动交往”教学方式:以集体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同伴、文本课程等之间的对话,在互动中分享经验、融通视界、建构知识的意义,沟通彼此的理解,提升生命的境界,形成富有人情味的教与学活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本课题从对作文教学互动策略的研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的研究、数学课堂师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的研究三个方面入手,强调学校里互动教学的构建,努力从各方面实施三个子课题的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本课题,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提高。 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对有关理论书籍的学习及对国内外有关互动教学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们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继而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3、座谈研究法 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结合学习的体会,谈谈他们的认识,指出互动交往教学方式中还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有效的教学方法。 4、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 5、个案研究法通过课堂中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小组学习中的某个具体环节,深入研究影响小组学习中

基于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界定

基于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研究 (一)课题的概念与界定: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 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 18 个基本要点。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 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 合作学习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 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 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 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 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 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 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 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本课题的研究仅限于盘锦市盘山县吴家学校小学部全体学生。本课题以盘锦市 “分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发展 小学生核心素养。采用观察法、文献调查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研 究。

群文阅读核心概念界定教案资料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群文阅读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在此之前,日本的“群书阅读”、港台的“多文本阅读”、江浙的多篇课文的教学、多本书的阅读可作为“群文阅读”的源流。树人教育研究院通过缜密论证,开行业先河,在国内首次系统深入的建构起“群文阅读”的理论体系。 2.群文阅读:由树人教育研究院专家论证后明确提出“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构建。狭义的群文阅读是指一种教学方式。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某个议题选择若干篇符合教学需要的一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学生通过对多个文本的体验、思考、讨论来构建意义,实现学生阅读力的提高。 本研究所指的群文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谈了三点:意义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意义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三:努力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儿童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精读教学的模式,让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赵镜中教授概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教学。“群文阅读”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阅读理念,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

省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与课程开发研究

附件4: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Array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课题负责人 责任单位 填表日期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1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认可所填写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着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1.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12.成果达到约定要求。课题成果专着、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我省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幸福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区域推进研究 1.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学生数控制在30人左右的教学单位中,以个别教学、合作学习以及全纳性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班额缩减带来的师生互动频次、时间空间等方面优势,面向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2.幸福每一个 “幸福每一个”是本市基于10年小班化研究和发展所提出的小班化教学主张,其核心是“幸福”,关键是“每一个”,包含两层含义:让每一个学生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幸福的体验、感受应当伴随教育的全过程。我们认为儿童阶段的幸福,其特征是健康、快乐、自主、适性发展,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儿童创造幸福的学习生活。小班化教学更有条件以“幸福每一个”的策略、方法、手段,满足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的需要。因此“幸福每一个”应当成为小班化教学恪守的核心价值观,并由此规定小班化教学发展的实践取向。 3.区域推进 “区域推进”是本市小班化教学研究和发展的整体策略,即全市教育各层面主体(各部门)在明确本市基础教育以推进小班化教学加快实现“增长教育优质资源,实现教育高位均衡”的战略目标基础上,相互间协调互促: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政策支持,业务指导部门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实验学校力行教学实践创新,共同推动区域小班化教学实践不断深入发展,最终实现“幸福每一个”的目标。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研究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有两个:问题解决,教师发展共同体。 关于“问题解决”,一般认为这是一个数学概念,主要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益兴盛的国际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与实践,提倡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培养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中的“问题解决”,引自上述数学概念,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的标志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革命,这场革命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计算机的介入,使得数学科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有效教学是近年来在新课改下出现的名词,是教育领域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意指教学的科学性,即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在我国,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或个人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而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于近期才兴起,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探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实验小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实施“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浙江省建德市启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系列研究活动。山东省瑞发学校研究后总结出了《高效课堂六大特征》。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我们拟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通过调查研讨、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教学进行科学性优化,并进行实践性检验,最终探究出一套凸显实效性的科学教学方案. 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①对我校进行现状调查, ②对调查材料进行研讨分析, 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究出一套凸

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最为关键的词语是“阅读”与“方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以语文课程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阅读教学有效方法是研究和实践一套适合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学生激发积极性,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研究现状述评: 长期以来,很多教育专家在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不断地探索,尤其是在语文教学领域,对阅读教学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马笑霞教授在阅读认知的理论上,从心理学的角度肯定了阅读的重要性……。当今,从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人士很多,他们普遍认为,语文教学还一直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师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接受记忆的存储器,教与学双方都没有了阅读的快乐和兴趣。近年来,语文学科教学研究领域对以往的阅读教学不断反思,深入探索,成果较多,例如,苏立康教授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和《中学语文教学法》对阅读教学很有研究,北京教科院王俊英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实验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提出了一些“阅读学习”的新理念。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学生终身学习更离不开阅读。所以,阅读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成绩还比较落后,比如,九年级的学生还存在大面积语文能力低下的现象,他们的知识面窄,见解浅显,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较差。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即便是成绩偶尔较好,也是题海战术的结果,语文教师普遍反映阅读教学是束缚语文教学的瓶颈。因此,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的作用不言而喻。选此课题,我们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研究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突破束缚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瓶颈因素。大幅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课堂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脱钩,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甚至零效率教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参与过程。为了学生长远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而采用的理想教学。 本课题正是基于对教师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来的。从目前课题组掌握的资料看:国内外对课堂无效教学行为虽有一些研究,但农村高中化学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甚少,且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成熟的改进办法,还不能从根本上纠正当前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无效的教学行为。 化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课堂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促进教育公平,对于转变农村化学教师教学行为,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要求是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人们也都知道“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于是,各种教学方式成为许多老师追求的时尚。教师在一节课上往往将这几种方法和盘托给学生,学生难以安静独立的去阅读文本、思考、感悟,如最常见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是,有的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小组的分配等方面缺乏合理安排,致使许多合作学习呈无序、无效状态。

课题实施方案

陕西省2016—2017年度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实践研究子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前,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好像走了样。褚宏启教授说:“现在教育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片面发展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学生发展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相对而言,我们的孩子睡眠都不足,身体发展受到损害;精神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些在考试中考不出来,教师不重视。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和能力,中国孩子高分低能现象比较突出。”进入21世纪的课改十年以后,从理念到实践基础教育做了大胆尝试,教育界审视走过的路,2011年又进一步完善课标,很快六年转瞬即逝。这六年,各地从学校到教育行政部门,从家长到校外培训机构,课改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社会发展到当下,未来生活愈来愈不确定,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生命必须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现实一方面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家长的焦虑包括课外辅导机构(比如学而思)都成了孩子生命的绞索;另一方面却是各种炮制出来新概念新名词满天飞,教育越发浮躁。 究其原因我们因为走的太远,却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这就要求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思考:我们到底要实现怎样的教育目的?在不确定的未来社会发展现状面前,应该培养哪些恒常不变的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设置课程,再去

选择教材,再去设置教法。 因此,本课题研究试图解决教育“不忘初心”的问题。在核心素养基本教育目标的引领下,梳理和反思我们十多年课改的探索,科学构建新时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评价系统,让核心素养在学校在课堂落地生根,形成教育新的生长点。 同时作为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就是要从学校层面研究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新常态”,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给我们怎样的“大视导”。因此,我们将继续以我校大爱教育课程建设和评价体系作科学的理论回归和实践探索,使之更加完善,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不可多得的教育品牌。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三、国内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现状。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我们主要介绍几个代表性国际

教育课题培训之: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教育课题培训之: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样例 例1 有关概念的界定 (1)工学交替: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实行的学生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践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教育。根据当前工学交替的实际运行状况,可作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学交替是指无论学生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长短,只要二者交替进行就视为工学交替,即超过一个“工—学”交替循环周期;狭义的工学交替是指学校存在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在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轮流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 (2)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目的的教学,这一定义采用了内涵定义的方法,就其外延而言,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高职的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和情境性等显著特征。

(3)实践教学体系: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摘自课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例2 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它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有效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第二,有效教学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和基础的;第三,有效教学是以提供或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核心的;第四,有效教学是以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间的结合点为学习内容的;第五,有效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评价标准的。 探究教学是指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勺写法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 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 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 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 提高阅读效率”就是 关键词组。再如《以 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 课题中的 规 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 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 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 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 确保课堂整体 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 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 ⑴生长点是什么?学生的 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 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 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 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 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 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 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就是把一二年级“ 10(以内加减法”组成一个大整体,重新编排,层层梯进。 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是指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是指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及时充实、整合、生成学习素材,使之具有互动性,将数学知识或生活情境、活动有机统整,引领孩子们与大脑中原有的图式”联结起来,并在探索中循着自己的思维舞步”让情感、思维与技能同构共生。 ㈢着眼问题 例如在《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中,对核心概念规范草稿”的定义是从草稿本身的属性出发设计的。 规范草稿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大,书写习惯差,使用效率低,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规范草稿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好草稿书写格式,规范好草稿的书写内容,规范好草稿的使用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学习习惯。 ㈣着眼指标 比如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提高阅读效率”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从阅读效益的指标中生发出来的。 提高阅读效益 提高童话教学的阅读效率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学习童话时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指导、督促、评价、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多读、多讲、多写、多演童话故事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㈤着眼文献 比如在《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解读及培养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自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