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言与身份

语言与身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112591301.html,

语言与身份

作者:左冲袁梦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2期

【摘要】山苏是云南省6个人口较少、经济特困民族支系之一。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山苏人在经济和教育上的扶贫与帮助,以及普通话和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很多山苏人开始学习普通话。普通话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山苏人的民族认同和母语保持带来相对的影响,如何在双语教育中让学生学会普通话的同时又能拥有积极的民族身份认同值得政府和学校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山苏人民族身份民族语言语言保持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云南特少民族山苏双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J095。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3-01

一、民族身份与认同

在英文中,认同和身份的表达均为“identity”,但由于不同学者对身份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身份”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Hall (1996) 认为身份是个体不断认同本民族历史、语言和文化的过程,即来自于个体社会价值和人生经验的自我认知。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交往而被创造出来的。Block(2009)综合各学科观点指出,身份是个体在社会情景中,有意识的、不断编写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个体的所想、所为、所说在服饰、体态和语言上的一种投射,是一种建立在有共享的历史、祖先、信念、惯例、语言和宗教基础上的自我概念。Block将身份划分为少数民族身份,民族身份,社会等级身份等。少数民族身份(ethnic identity)指个体对自己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对自己民族的评价和了解(Phinney, 1990)。

人们在获得语言身份的同时还会获得文化身份(culture identities)。文化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为个体受到新文化或主流文化的影响而改变。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语言背后承载的是文化,而文化则是语言的灵魂所在。在一定程度上,个体语言习得的过程也就是个体文化移入(acculturation)、获得新文化身份的过程。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在接受和

融入目的语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才能算是真正习得了第二语言。

二、山苏基本概况

山苏是彝族支系之一,在旧时也被称为“车苏”、“扯苏”(佘孟良,1990)。它是云南省6个人口较少、经济特困民族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元江、峨山三个民族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