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据模型设计要点

数据模型设计要点

数据模型设计要点
数据模型设计要点

数据模型设计要点

目录

1. 数据模型设计的输入 (4)

2. 数据模型设计必须的几个阶段 (4)

2.1.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Conceptual Data Model) (5)

2.2.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Logical Data Model) (6)

2.2.1. 设计式要求 (7)

2.2.1.1. 第一式 (7)

2.2.1.2. 第二式 (7)

2.2.1.3. 第三式 (8)

2.2.1.4. 逆第三式 (9)

2.2.2. 其他要求 (10)

2.2.2.1. 数据类型定义 (10)

2.2.2.2. 实体名称定义 (10)

2.2.2.3. 主键定义 (10)

2.2.2.4. 实体关系定义 (10)

2.2.2.5. 数据量估算 (11)

2.2.2.6. 索引定义 (11)

2.3. 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 (11)

2.3.1. 物理库设计 (12)

2.3.1.1. 数据库Server设计 (12)

2.3.1.2. 表空间设计 (12)

2.3.1.3. 用户及权限设计 (12)

2.3.2. 物理表设计 (13)

2.3.2.1. 数据类型设计 (13)

2.3.2.2. 存储设计 (13)

2.3.2.3. 主外键设计 (13)

2.3.2.4. 索引设计 (13)

2.3.2.5. 生成建表语句 (14)

3. 数据模型设计相关工具软件 (14)

4. 数据模型设计的产出及规格要求 (14)

4.1.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14)

4.2.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14)

4.3.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15)

1.数据模型设计的输入

传统的瀑布型的开发模型下,其特点是需求驱动。相应的,数据模型设计的必要输入为需求分析阶段的产出,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分析说明书)、数据字典。

分析型应用由于其需求不易迅速全面予以明确,所以适合用螺旋式开发模型,逐步迭代。但由于分析型应用是数据驱动,所以数据模型的设计要求更高,需要根据业务和数据的实际情况,进行快速全面分析,并有充分的管理思维,才能设计出比较理想的数据模型。其输入就不仅限于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型下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数据字典,而是要从业务层面分析各个现有业务实体,以管理思维的角度,进行必要的抽象、归纳和挖掘,结合未来管理需要,明确潜在业务实体,以及各业务实体之间的关系,最终予以设计实现。

2.数据模型设计必须的几个阶段

无论是瀑布模型还是螺旋模型,数据模型的设计都必须经历概念数据模型设计、逻辑数据模型设计和物理数据模型设计三个阶段。

其中,概念数据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是提取概念实体并分析其关系,这是最关键的工作,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质量;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各逻辑实体的属性、主键、索引以及各实体之间的关系,此部分与物理数据库无关;物理数据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具体的物理数据库平台进行存储设计。

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单向的,而是可以反向调整。假设后面的阶段发现有问题,可以转到上一阶段进行必要的修改后继续进行。但一定不能不管前一阶段的结果,放任自流地进

行后面阶段的工作。

2.1.概念数据模型设计(Conceptual Data Model)

本阶段的任务是对业务领域的各概念实体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过程。该过程以分析概念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目标,而不是以细化概念实体的各项属性为目标。

该阶段工作非常重要,是进行其他阶段工作的基础。

各概念实体的提取一般以业务领域或者需求中提到的“业务名词”为线索,但不应该需求中提到什么名词就在模型中设计什么实体,更不应该需求中没有提到某些名词之间的关系,模型中就根本不考虑对应实体之间的关系。概念模型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以概念实体为线索,对需求分析结果进行测试的过程。需求分析工作的质量好不好,在此工作中基本能得到初步验证。

概念模型设计过程中提取的概念实体,可能比业务领域中的多,也可能比业务领域中的少,关键看归纳和抽象的粒度。并且,这些概念实体最终不一定都需要以物理表的方式体现在数据库设计中。完全是为了能够从“概念”层面把实体以及其关系看清楚为目的。

比如一个OCRM系统中提到“营销方案”、“营销团队”、“营销任务”、“年度营销任务”、“日常营销任务”等名词,据此可以提取出以下业务实体和实体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_1

Relationship_2

Relationship_3

Relationship_4

年度营销任务

日常营销任务(例行)

计划营销任务

营销方案

营销团队

虽然用户可能没有提出日常营销任务是否需要营销方案,但通过分析,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所以可以在设计概念模型时,可以将日常营销任务与营销方案的关系设置为1-0,1。这样,即便是未来发生需求的变化,数据模型也可以迅速提供支持。

2.2.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Logical Data Model )

此阶段开始关注概念实体的各项属性。

该阶段还不必更多考虑实现时的物理数据库方面的要求。

设计逻辑数据模型时,需注意参考必要的设计式要求。常用的设计式简单列举其要点并举例如下(以学生选课为例):

2.2.1.设计式要求

2.2.1.1.第一式

目的:实现属性的原子性——属性不可再分,属性不能重复;

不符合第一式的设计:

符合第一式的设计:

2.2.1.2.第二式

目的:实现属性的完全依赖——属性唯一依赖于主键,不能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

基于第一式结果进行修改,使其符合第二式:1)定义SNO+CNO为主键;2)将不完全依赖这个主键的属性剥离到独立的表中;

新创建学生表:

新创建教师表:

新创建课程表:

2.2.1.

3.第三式

目的:消除传递依赖。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

基于第二式结果进行修改,将涉及传递依赖的属性也剥离出去,使其符合第三式:

学生表:

教师表:

课程表:

新创建成绩表:

由上例子可以看出,为使设计成本和收益达到平衡,具体使用时不可能全部符合第三式,一般大部分表能够符合第二式就可以。

2.2.1.4.逆第三式

特别在统计分析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过程中,还会有针对性的特别进行大量的“逆第三式”的处理。

在传统的OLTP系统中,同样也也会存在逆第三式的处理。

典型的例子是核心业务系统中的交易流水表。之前该表一般设计为只记录经办柜员的柜员号,但后来随着交易量大幅增加,为提高查询效率,后来在新的核心业务系统设计中,一般把柜员名称冗余在此表中。

在数据分析应用中,这种情况就更多了,只要设计比较清晰,并购清楚知道哪些字段是冗余过来的,并且与来源表的数据类型严格保持一致即可。

2.2.2.其他要求

2.2.2.1.数据类型定义

逻辑数据模型中需明确数据类型和精度,对使用较多的数据类型,必要时可定义Domain来进行元数据的统一。

2.2.2.2.实体名称定义

需明确逻辑实体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需建立必要的命名规。

2.2.2.

3.主键定义

需明确定义各逻辑实体的主键和唯一索引。

从之前各式的目的和使用描述来看,定义主键和唯一索引是必须的过程,否则谈不上进行第二、第三式处理。

尽量采用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做为主键,至少为其指定唯一索引。

物理设计时,根据效率等各方面要求进行取舍,决定到底是用有业务含义的属性做为主键还是用无业务含义的序列号字段做主键。

2.2.2.4.实体关系定义

逻辑数据模型中需明确各逻辑实体之间的关系。该工作是概念数据模型设计工作的延续,还是以业务领域的业务实体间的关系为线索对关联关系进行细化定义,而不是无原则

地乱去分析,或者从程序查询角度分析,甚至仅从数据加工处理角度分析。

该工作包括两层含义:

1)定义逻辑实体之间的关联类型

明确定义各表之间的关联关系:1-1、1-多,多-1,多-多。

假设存在孤立,毫无关联的表,则需仔细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性。

2)定义逻辑实体之间的主外键对照关系

具体进行物理设计时可斟酌是否真正以外键的式实现,但此阶段必须先定义,否则极易出现该关联的字段数据类型不一致,至少会造成关联查询的问题。

2.2.2.5.数据量估算

分析各逻辑实体的存储量和每日记录增长量。

2.2.2.6.索引定义

设计逻辑实体的目的就是为了查询,所以为提高查询效率,为逻辑实体指定索引是必须的设计步骤。

在此阶段,可基于各表的使用特点为其指定索引,指定的索引如果是组合索引,需明确其字段顺序。

由于索引的设置方法与最终物理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有关,所以也可将索引定义的工作移到物理设计时再进行。

2.3.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是在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使用的物理数据库平台,

对物理实体的存储特性进行特别设计,同时包括对索引的优化工作。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需进行的工作分别描述如下。

2.3.1.物理库设计

2.3.1.1.数据库Server设计

数据库server的标识。

是独立server还是共用server,是独立instance还是共用instance。

数据库必须进行哪些特殊设置:需修改哪些数据库级参数,哪些instance级参数,哪些session级参数。可能的参数包括:查询堆参数、共享存参数、优化级别、锁个数、buffer size、buffer number,等等。

如果手工修改,需给出操作手册;如果程序修改,需提供程序。

2.3.1.2.表空间设计

数据库涉及哪些表空间(tablespace/dbs),其用途如何?

每个表空间由哪些物理文件(Datafile/Chunk)组成?其大小,所属用户/用户组,权限,操作系统绝对路径如何?

系统默认临时表空间为哪个?

索引表空间应该与数据表空间分别使用不同的硬盘。

如何创建表空间,手工方式下需提供操作手册;程序方式下需提供程序。

2.3.1.3.用户及权限设计

数据库中设计哪些用户?其权限如何,密码如何,密码是否存在定期修改的要求?

如何创建用户,手工方式下需提供操作手册;程序方式下需提供程序。

2.3.2.物理表设计

2.3.2.1.数据类型设计

明确定义各物理实体属性字段的数据类型,同类的数据类型可考虑在数据库平台中建立必要的Domain或别名,以进行统一。

将数据类型固定在几个有限的取值围,避免随便定义新的类型或新的精度。

2.3.2.2.存储设计

设计物理表存储在哪个表空间。

设计物理表的初始化块和后续块大小。

根据需要,对物理表进行分区设计。

根据修改动作的多少,为物理表设计适合的水位线(WaterMark),以减少存储碎片的产生。

2.3.2.3.主外键设计

定义物理表的主键,若是组合主键,定义字段的先后顺序。

定义表的外键。

2.3.2.4.索引设计

设计需要的索引,若是组合索引,定义字段的先后顺序。

若设计了索引数据表空间,将索引定义到该空间。

为提高查询效率,可为单个表设计多个索引。

2.3.2.5.生成建表语句

物理设计完成,需生成建表语句。

3.数据模型设计相关工具软件

数据模型设计相关的工具软件很多,选择余地很大,但工具再强大,也需要人去用,工具本身并不能帮助进行数据模型设计,甚至在方法不当的情况下还会起反作用。

需明确工具的使用规,以最终统一和提高产出工件的标准化和质量。

工具需要与文档描述相结合。可充分使用工具软件的文档生成功能以生成必要的文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订,以集中对设计进行说明。

4.数据模型设计的产出及规格要求

4.1.概念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说明书》:说明提取出的实体,并解释其含义。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文件》:着重说明实体间关系。

建议以文字为主描述实体,以图为主描述实体关系。

4.2.逻辑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说明书》:说明提取出的实体,并解释其含义;描述属性含义及取值围、约束等信息,并描述主键和唯一索引。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文件》:着重说明实体间关系。

建议以文字为主描述实体,以图为主描述实体关系。

4.3.物理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及程序》:说明数据库层面的设计结果,包括server、参数、用户及权限。包括必要的程序或者操作手册。

《表空间设计说明书及程序》:说明表空间层面的设计结果。包括必要的程序或者操作手册。

《数据库表设计说明书及程序》:说明数据库表的设计结果。包括必要的程序或者操作手册。

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

2.5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 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的设计151: .概念模型设计; .逻辑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设计; 下面就从这三个层面分别介绍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 2.5.1概念模型设计 进行概念模型设计所要完成的工作是: <1>界定系统边界 <2>确定主要的主题域及其内容 概念模型设计的成果是,在原有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较为稳固的概念模型。因为数据仓库是对原有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集成和重组而形成的数据集合,所以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设计,首先要对原有数据库系统加以分析理解,看在原有的数据库系统中“有什么”、“怎样组织的”和“如何分布的”等,然后再来考虑应当如何建立数据仓库系统的概念模型。一方面,通过原有的数据库的设计文档以及在数据字典中的数据库关系模式,可以对企业现有的数据库中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是面向企业全局建立的,它为集成来自各个面向应用的数据库的数据提供了统一的概念视图。 概念模型的设计是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的设计,因此建立概念模型时不用考虑具体技术条件的限制。 1.界定系统的边界 数据仓库是面向决策分析的数据库,我们无法在数据仓库设计的最初就得到详细而明确的需求,但是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需求还是摆在了设计人员的面前: . 要做的决策类型有哪些? . 决策者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 . 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 要得到这些信息需要包含原有数据库系统的哪些部分的数据? 这样,我们可以划定一个当前的大致的系统边界,集中精力进行最需要的部分的开发。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界定系统边界的工作也可以看作是数据仓库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因为它将决策者的数据分析的需求用系统边界的定义形式反映出来。 2,确定主要的主题域 在这一步中,要确定系统所包含的主题域,然后对每个主题域的内

UB接口EM设计方案完整版

U B接口E M设计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接口E M C设计方案 一、接口概述 USB通用串行总线(英文: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是连接外部装置的一个串口汇流排标准,在计算机上使用广泛,但也可以用在机顶盒和游戏机上,补充标准On-The-Go(OTG)使其能够用于在便携装置之间直接交换资料。USB接口的电磁兼容性能关系到设备稳定行与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赛盛技术应用电磁兼容设计平台(EDP)软件从接口原理图、结构设计,线缆设计三个方面来设计接口的EMC设计方案 二、接口电路原理图的EMC设计 本方案由电磁兼容设计平台(EDP)软件自动生成 1. USB 接口防静电设计 图1 USB 接口防静电设计 接口电路设计概述: 本方案从EMC原理上,进行了相关的抑制干扰和抗敏感度的设计;从设计层次解决EMC问题。 电路EMC设计说明: (1) 电路滤波设计要点: L1为共模滤波电感,用于滤除差分信号上的共模干扰; L2为滤波磁珠,用于滤除为电源上的干扰; C1、C2为电源滤波电容,滤除电源上的干扰。 L1共模电感阻抗选择范围为60Ω/100MHz ~120Ω/100MHz,典型值选取90Ω /100MHz; L2磁珠阻抗范围为100Ω/100MHz ~1000Ω/100MHz,典型值选取600Ω /100MHz ;磁珠在选取时通流量应符合电路电流的要求,磁珠推荐使用电源用磁珠; C1、C2两个电容在取值时要相差100倍,典型值为10uF、;小电容用滤除电源上的高频干扰,大电容用于滤除电源线上的纹波干扰; C3为接口地和数字地之间的跨接电容,典型取值为1000pF,耐压要求达到2KV以上,C3容值可根据测试情况进行调整; (2)电路防护设计要点 D1、D2和D3组成USB接口防护电路,能快速泄放静电干扰,防止在热拔插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干扰能量对电路进行冲击,导致内部电路工作异常。 D1、D2、D3选用TVS,TVS反向关断电压为5V;TVS管的结电容对信号传输频率有一定的影响,的TVS结电容要求小于5pF。 接口电路设计备注: 如果设备为金属外壳,同时单板可以独立的划分出接口地,那么金属外壳与接口地直接电气连接,且单板地与接口地通过1000pF电容相连; 如果设备为非金属外壳,那么接口地PGND与单板地GND直接电气连接。 三、连接器设计

数据库设计文档模板

图书管理系统 数据库设计文档 1152795 毕明瑜 1152737 钱鹏 1152736 徐云帆 1152667 吴辰 092796 蔡旭远 102995 冯智超 1252973 于航 1252859 尹巧 1253011 胡亦成 1252990 魏印文

目录 1.图书管理系统数据需求 (1) 1.1 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数据需求 (2) 1.2 组织结构 (3) 2.概念设计 (4) 2.1 总体E-R图 (4) 2.2 图书管理系统模块E-R图 (5) 3.逻辑设计 (9) 3.1 表的设计 (9) 3.1.1user表 (10) 3.2 数据库关系图 (11) 附录A.图表索引 (13)

1.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需求 通过建立一个基于C/S系统的图书管理系统,使得图书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也方便了读者的借阅。应用C#编程,实现对数据库信息的管理。系统应用符合图书馆信息管理及处理的规定,满足图书管理员对图书及借阅信息进行管理的需求,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使用、安全等要求。系统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组合和修改,又便于参与技术人员补充和维护。 数据字典: 数据流编号: D01 数据流名称:读者信息简述:读者信息 数据流来源:读者借阅后,管理员将读者信息输入计算机。 数据流去向:图书管理模块。读者信息将存入数据库(读者信息表)。数据项组成:读者姓名+学号+专业 数据流编号: D02 数据流名称:图书信息简述:图书信息 数据流来源:新书到馆后,管理员将图书信息输入计算机。 数据流去向:图书管理模块。读者信息将存入数据库(图书信息表)。 数据项组成:图书编码+图书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Price 单价+出版日期+购买数量 数据流编号: D03 数据流名称:读者情况简述:读者情况 数据流来源:图书被借阅后,计算机将读者信息返回给管理员。数据流去向:管理员。 数据项组成:已借图书+已借数量+续借次数 数据流编号: D04 数据流名称:图书情况简述:图书情况 数据流来源:图书被借阅后,计算机将图书信息返回给管理员。数据流去向:管理员。 数据项组成:书名+是否被借+已借次数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设计 1.1.1对接式 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式以web service式进行。 系统接口标准: 本系统采用SOA体系架构,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实现各业务子系统间、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因此SOA体系标准就是我们采用的接口核心标准。主要包括: 服务目录标准:服务目录API接口格式参考以及关于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指导规,对于W3C UDDI v2 API结构规,采取UDDI v2的API的模型,定义UDDI的查询和发布服务接口,定制基于Java和SOAP的访问接口。除了基于SOAP1.2的Web Service 接口式,对于基于消息的接口采用JMS或者MQ的式。 交换标准:基于服务的交换,采用HTTP/HTTPS作为传输协议,而其消息体存放基于SOAP1.2协议的SOAP消息格式。SOAP的消息体包括服务数据以及服务操作,服务数据和服务操作采用WSDL进行描述。 Web服务标准:用WSDL描述业务服务,将WSDL发布到UDDI用以设计/创建服务,SOAP/HTTP服务遵循WS-I Basic Profile 1.0,利用J2EE Session EJBs实现新的业务服务,根据需求提供SOAP/HTTP or JMS and RMI/IIOP接口。 业务流程标准:使用没有扩展的标准的BPEL4WS,对于业务流程以SOAP服务形式进行访问,业务流程之间的调用通过SOAP。 数据交换安全:与外部系统对接需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通过IP白、SSL认证等式保证集成互访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数据交换标准:制定适合双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人工重复录入的工作。 1.1.2接口规性设计 系统平台中的接口众多,依赖关系复杂,通过接口交换的数据与接口调用必须遵循统一的接口模型进行设计。接口模型除了遵循工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标准,实现接口

数据库技术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库技术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1.2建设目标及建设容 第二章、需求分析 1.3功能要求 1.3.1数据采集整合 通过数据采集、加工、整合服务,进行整理后,汇入统一的系统数据库存储。其处理过程可监控,可回溯,可重新采集。系统详细记录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整合规则,提供编辑处理。 数据采集主要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1. 文档:采集存储各种文件、预案; 2. 视频:采集存储各种演戏视频。 3. 地图:采集存储各种地图数据。 1.3.2数据查询应用 在数据采集与数据整合基础之上,根据用户权限提供定制的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和报表功能,可定制信息的展示容,具体的详细页,这些功能只需分配给某具体用户,即可直接使用。支持查询条件,能够准确、快速地对地图、文档、视频等容进行查询。

系统能提供强大的搜库功能,用户输入一定条件后,系统可在整个数据库中找出符合条件的数据。 系统既能够实现简单的指定查询功能,又能够实现复杂的条件组合查询功能,既可实现精确查询,又可实现模糊查询。 利用现有采购的地理信息软件,建立地理信息关联数据库,结合大队的工作方法,实现人、地、物、事、组织五要素的关联,实现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 1.3.3系统统一日志 日志是指系统或软件生成的记录,通常采用字符形式或标准记录形式。本系统中的各种操作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日志信息,这些信息要存放到数据库中,作为整个系统的统一日志的一部分。 统一日志的功能包括日志的统一存取、分析查询、集中管理和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 统一日志服务的统一存取功能为系统提供统一的日志存取接口。该接口利用消息传输服务将各应用的日志统一存放到数据库中。为系统管理员对系统有效的管理查询提供方便,同时简化了软件的日志操作流程。 统一日志服务提供统一的日志查询接口,支持多种方式和快速的日志查询功能。通过按不同方式的日志查询结果,可以利用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统一日志服务提供统一的集中管理,通过集中管理,实现日志的导出、删除(经认证授权的管理员才可以执行删除操作)等日志管理功能。该功能可在系统管理席位上为管理人员提供日志管理功能。 1.3.4用户权限管理 具体分析系统的实际需求,具有相同应用需求的用户归入角色进行管理,由系统管理员对角色统一分配权限,即根据不同角色的应用需求将系统功能进行分配。

系统数据库设计文档模板

版本信息记录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概述 (4) 2.1数据库环境 (4) 2.2命名规则 (4) 2.3使用它的程序 (4) 3物理设计 (4) 3.1标识符 (4) 3.2物理文件 (5) 3.3表空间设计 (5) 3.3.1表空间1 (5) 3.3.2表空间2 (5) 4结构设计 (5) 4.1实体关系 (5) 4.2实体说明 (6) 4.3实体设计 (6) 4.3.1数据表1 (6) 4.3.2数据表2 (7) 4.4序列实体 (7) 4.4.1序列1 (7) 4.4.2序列2 (8) 4.5视图实体 (8) 4.5.1视图1 (8) 4.5.2视图2 (8) 4.6存储过程实体 (8) 4.6.1存储过程1 (8) 4.6.2存储过程2 (8) 5安全设计 (8) 6备注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系统数据库设计文档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注: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全文统一。 1.2 背景 a.[待开发数据库的名称和使用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表1.1 术语定义表 1.4 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 A.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或相关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取得这些文件的来源。

MES系统与ERP接口设计解决方案文件

智慧工厂 一、方案概述 塔网智慧工厂的构建基于公司的TN技术平台,方案设计结合精益制造、TOC 瓶颈理论、工业物联网、自动化、设备改造、移动互联网,实现工厂的流程优化、并通过系统、自动化的方式将优化后的生产流程有效固化,并在PC端和手机端进行直观的展示。 二、智慧工厂方案设计的原则: 1、方案设计考虑企业现状与整个工厂生产中的价值链环节,分步骤的逐步实施 2、方案设计确保符合精益智能柔性化配套的辅助工具、夹具、载具和合理的物 流配送方式 3、方案设计确保各工位自动化设备配置的合理性,从流程上根本降低成本 4、方案设计确保停机时间短、有效生产时间长,发生异常反应迅速的精益智能 柔性生产线 5、方案设计确保具有拉动式生产模式的,可降低库存运转的精益智能柔性线 6、方案设计确保与现有的MES、ERP等信息系统进行深度融合,确保信息流的速度和高效的控制 三、智慧工厂设计参与人员 1、精益、TOC专家,在行业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2、自动化行业专家;在行业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3、机械设计专家:在行业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4、信息化专家:在行业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四、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1、方案设计的主要目标 2、系统功能的整体框架 3、产线布局(包括流水线设计、工位布局) 4、自动化产线改造设计 5、设备改造方案 6、物流系统框架 7、辅助工装夹具设计 8、规划步骤与项目风险 机械装备 1、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特点: 机械、设备制造业是个非常有特色的行业,其行业特色是:大部分为标准化产品、部分产品为根据客户订单定做,产品型号不多、但组成产品所需的零件可能非常多、部分产品零件的工序非常多且加工难度高、材料种类少并常常通用、订单批次多、订单批量少、关键机器的产能和工人熟练度主要决定订单的交期。其原料是以钢材为主。 其产品一般经过:车、铣、磨、电火花、焊接、抛光、热处理、镀钛、镀铬、品 检等几十道工序。 2、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系统对接设计方案

系统对接设计 1.1.1 3、7、3 对接方式 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方式以web service方式进行。 系统接口标准: 本系统采用SOA体系架构,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实现各业务子系统间、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集成,因此SOA体系标准就就是我们采用的接口核心标准。主要包括: 服务目录标准:服务目录API接口格式参考国家以及关于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指导规范,对于W3C UDDI v2 API结构规范,采取UDDI v2 的API的模型,定义UDDI的查询与发布服务接口,定制基于Java与SOAP的访问接口。除了基于SOAP1、2的Web Service接口方式,对于基于消息的接口采用JMS或者MQ的方式。 交换标准:基于服务的交换,采用HTTP/HTTPS作为传输协议,而其消息体存放基于SOAP1、2协议的SOAP消息格式。SOAP的消息体包括服务数据以及服务操作,服务数据与服务操作采用WSDL进行描述。 Web服务标准:用WSDL描述业务服务,将WSDL发布到UDDI用以设计/创建服务,SOAP/HTTP服务遵循WS-I Basic Profile 1、0,利用J2EE Session EJBs 实现新的业务服务,根据需求提供SOAP/HTTP or JMS and RMI/IIOP接口。 业务流程标准:使用没有扩展的标准的BPEL4WS,对于业务流程以SOAP服务形式进行访问,业务流程之间的调用通过SOAP。 数据交换安全:与外部系统对接需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通过IP白名单、SSL认证等方式保证集成互访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数据交换标准:制定适合双方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人工重复录入的工作。 1.1.2 3、3、8接口规范性设计 系统平台中的接口众多,依赖关系复杂,通过接口交换的数据与接口调用必须遵循统一的接口模型进行设计。接口模型除了遵循工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

数据库设计文档

学院 ~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 ) 电子技术系 !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 实习地点

# / 数据库设计文档 一、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数据流图、数据词典和功能分析) 系统应具有售票、查询、管理和维护等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对车次的更改、票价的变动及调度功能,票价的修改可以通过修改运价来进行,车次调度可通过对发车时刻表的修改来进行,维护功能即可对表进行修改。 1、功能需求 经过分析后确定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 (1)、售票功能 ①销售车票 ②预订车票 ③退票 (2)、查询功能 ①— ②车次查询 ③时刻表查询 ④售票情况查询 (3)、调度功能 ①运价修改 ②~ ③车辆修改 ④终点站修改 ⑤车次修改 (4)、维护功能 ①车票表修改 ②— ③预订车票表修改 ④退票表修改

⑤密码修改 (5)、统计功能 ①售票统计 ②¥ ③报表打印 2、数据流图 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确定系统的数据主要是运价、车次、终点站名、发车时间和车票,对数据的操作主要有运价修改、车次修改、终点站修改、发车时间修改、售票及打印,可以确定系统的处理逻辑和流程,得到如下所示的系统数据流图。 ) 3、数据字典: 经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数据流条目: 车次表=车辆编号+车型+座位数 终点站名表=站名+里程 运价表=车型+运价 { 发车时刻表=车次+车辆编号+站名+发车时间+检票口

已售车票表=票号+乘车日期+车次+站名+发车时间+票价+全半价+工号+退票否 预订车票表=预订号+乘车日期+车次+站名+发车时间+车型+票价+客户名称+订票数量退票表=票号+退票时间+票价+应退款 售票员编号=工号+姓名 ) 车辆编号=6{数字}6 车次=4{字符}5 车型=1{字符}8 座位数=2{数字}2 检票口=1{数字}2 ` 站名=1{字符}10 里程=1{数字}5 运价=1{数字}6 发车时间={时间} 乘车日期={日期} , 票号=7{数字}7 票价=1{数字}5 全半价=2{字符}2 退票否={T|F} 预订号=4{数字}4 % 客户名称=6{字符}20 订票数量=1{数字}2 退票时间={日期时间} 应退款=1{数字}5 工号=3{字符}3 》 姓名=4{字符}8 二、数据逻辑结构设计(E-R图、关系模式和数据库结构) 1、E—R图

数据库模型设计

数据库模型设计连载(1~6) 最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把自己所从事的数据库模型设计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想法付诸文字,算是对此前工作的一个总结,今天终于开始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两本书——《数据模型资源手册卷一》、《数据模型资源手册卷二》,国内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文译本,很多同行可能都已看过,我本人也看过。 看过之后深受启发,同时也感到两点美中不足: 1、这两部书的成书时间较早,且原作内容是基于美国企业的业务需求而建,有些最新的行业信息及“中 国特色”的东西没有收录。 2、书中原作者所使用的设计符号是作者专用的,而对于目前国内数据库模型设计的专业人员来说, ER图或者PowerDesigner中的CDM、PDM图更容易理解和沟通。 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希望每天能抽出2个小时,结合上面提到的两部书的内容、PowerDesigner 的PDM模型以及本人相关工作经验,在这里做一个数据库模型设计的连载。本连载计划用120天的时间 撰写完毕。 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将头脑里的无形信息落实到文字上、有效避免遗忘,另一方面更加希望抛砖引玉,在与同行们沟通交流之后对我自己也是个促进和提高,对其他同行也起到各借鉴的作用。望广大同行们不吝赐教,大家一起来推动数据库模型设计的资源共享计划。 什么是模式? 连载之1 原创:胖子刘(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谢谢。) 什么是模式?简单说来,模式类似于定式,就是遇到反复出现的同一问题时所固定使用的解决方案。下围棋的朋友可能对“定式”这个词比较熟悉,定式包含着下棋时做遇到的各种情况下的下法、急所、手筋及死活等基本原理,例如星定式、小目定式、边定式等等,定式懂的越多,围棋下的越好。 那么是不是数据库设计模式懂得越多,设计工作越完美呢?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在我这里,各位朋友 所能看到的数据库设计模式只有四种。 为什么只有四种而不是更多? 不时有那句话吗:“浓缩的都是精华”! 在后面的文章中,您会陆续看到浩浩荡荡的设计实例连篇累牍,却都是利用这四种基本模式设计出来的。《易传·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设计模式不必多,只要掌握其中关键的几个,再结合实际的业务需求,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模型就可以 推导出来。 下面让我们来逐一介绍这四种主要设计模式——

系统对接设计方案

系统对接设计 1.1.1 3.7.3 对接方式 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方式以web service方式进行。 系统接口标准: 本系统采用SOA体系架构,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实现各业务子系统间、 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因此SOA体系标准就是我们采用的接口核心标准。主要包括: 服务目录标准:服务目录API接口格式参考国家以及关于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指导规范, 对于W3C UDDI v2 API结构规范,采取UDDI v2 的API的模型,定义UDDI的查询和发布服务接口,定制基于Java和SOAP的访问接口。除了基于SOAP1.2的Web Service接口方式,对于基于消息的接口采用JMS或者MQ的方式。 交换标准:基于服务的交换,采用HTTP/HTTPS作为传输协议,而其消息体存放基于 SOAP1.2协议的SOAP消息格式。SOAP的消息体包括服务数据以及服务操作,服务数据和服务操作采用WSDL进行描述。 Web服务标准:用WSDL描述业务服务,将WSDL发布到UDDI用以设计/创建服务,SOAP/HTTP服务遵循WS-I Basic Profile 1.0,利用J2EE Session EJBs 实现新的业务服务,根据需求提供SOAP/HTTP or JMS and RMI/IIOP接口。 业务流程标准:使用没有扩展的标准的BPEL4WS,对于业务流程以SOAP服务形式进行访问,业务流程之间的调用通过SOAP。 数据交换安全:与外部系统对接需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通过IP白名单、SSL认证等方式保证集成互访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数据交换标准:制定适合双方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人工重复录入的工作。 1.1.2 3.3.8接口规范性设计 系统平台中的接口众多,依赖关系复杂,通过接口交换的数据与接口调用必须遵循统一的接口模型进行设计。接口模型除了遵循工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

数据库设计文档(样例)

XXXXX系统-X班X组 第I页共15页XXXX系统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文档信息: 文档名称“传输网管数据统一自动备份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描述该文档描述传输网络统一自动备份系统的详细功能定义。所有设计人 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其他团队成员都应该以该文档作为产品 的功能定义,并衍生出其他文档。 负责人谢亚龙张亚宾 状态 1.1版 文档变更历史: 时间版本号修改人章节描述 2008-11-7 1.0 所有章节创建初稿 2008-12-19 1.1 部分改动对数据中部分做了修改 文档路径: 审核结果: 审核人审核时间意见签名档备注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5) 1.3定义 (5) 1.4参考资料 (6) 2数据库物理模型 (7) 2.1整体设计 (7) 2.2角色与权限管理 (7) 2.3消息管理 (9) 2.4用户信息 (10) 2.5分站信息表 (12) 2.6备份计划 (13) 2.7备份文件 (14)

1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数据库技术。对一个企业来说,数据的安全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如何更加安全的保护这些数据,是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 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和提高数据的持续可用性,企业要从RAID保护、冗余结构、数据备份、故障预警等多方面考虑。对于关键业务应用,如电信计费系统、银行营业系统等,则要采用异地数据备份的保护措施。应该说,异地自动备份是数据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的最高保护级别。数据存放在一个地方总存在风险,况且人为的逻辑错误也有可能破坏数据,因而,可以采用高性能、完善的备份系统,将数据拷贝下来,存放到价廉的存储介质上,这是数据安全的基本保证。企业最常使用的备份介质包括:磁盘、光盘塔和磁带库等。同时,在系统或应用出现故障时,为了保证本地业务的不中断运行,主机集群是一个较好的方案。 现在,随着企业对数据可用性认识的加深,关键业务不允许出现哪怕是1%的灾难威胁,因而,异地数据备份已成为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地容灾系统提供一个远程的应用备份现场,能有效地防止因本地毁灭性灾难(地震、火灾、水灾等)引起的数据丢失,预防场地问题带来的数据不可用性。这些场地问题包括:电力中断、电信中断、自然灾难和场地迁移等。作为企业的关键业务,任何原因造成的业务中断都将影响其经济收入,降低市场分额,丢失客户,甚至造成企业破产。数据自动统一备份系统将这种“场地”故障造成的数据不可用性减到最小。当灾难发生时,自动备份系统能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和业务的连续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传输网管自动统一备份这么一个系统就显得及其重要,及时对重要数据的备份能把企业的损失将到最小,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的最终目标。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制是为了让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开发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定义所要开发的“传输网管数据统一自动备份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目标,包括对功能的规定和性能的要求,指出预期的系统用户、系统的运行环境以及对用户操作的约定,使之成为整个项目中软件产品开发设计与实现的根据,也是软件产品的测试和验收的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讲解

一、新建概念数据模型 1)选择File-->New,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选择CDM模型(即概念数据模型)建立模型。 2)完成概念数据模型的创建。以下图示,对当前的工作空间进行简单介绍。(以后再更详细说明).

3)选择新增的CDM模型,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属性项,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在“General”标签里可以输入所建模型的名称、代码、描述、创建者、版本以及默认的图表等等信息。在“Notes”标签里可以输入相关描述及说明信息。当然再有更多的标签,可以点击 按钮,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解释。?牯?尾 二、创建新实体 1)在CDM的图形窗口中,单击工具选项版上的Entity工具,再单击图形窗口的空白处,在单击的位置就出现一个实体符号。点击Pointer工具或右击鼠标,释放Entitiy工具。如图所示

2)双击刚创建的实体符号,打开下列图标窗口,在此窗口“General”标签中可以输入实体的名称、代码、描述等信 息。. 三、添加实体属性 1)在上述窗口的“Attribute”选项标签上可以添加属性,如下图所示。

注意: 数据项中的“添加属性”和“重用已有数据项”这两项功能与模型中Data Item的Unique code 和Allow reuse选项有关。 P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主标识符;D列表示该属性是否在图形窗口中显示;M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强制的,即该列是否为空值。 如果一个实体属性为强制的,那么,这个属性在每条记录中都必须被赋值,不能为空。 2)在上图所示窗口中,点击插入属性按钮,弹出属性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设计 1.1.1对接方式 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方式以web service方式进行。 系统接口标准: 本系统采用SOA体系架构,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实现各业务子系统间、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因此SOA体系标准就是我们采用的接口核心标准。主要包括: 服务目录标准:服务目录API接口格式参考国家以及关于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指导规范,对于W3C UDDI v2 API结构规范,采取UDDI v2的API的模型,定义UDDI 的查询和发布服务接口,定制基于Java和SOAP的访问接口。除了基于SOAP1.2的Web Service接口方式,对于基于消息的接口采用JMS或者MQ的方式。 交换标准:基于服务的交换,采用HTTP/HTTPS作为传输协议,而其消息体存放基于SOAP1.2协议的SOAP消息格式。SOAP的消息体包括服务数据以及服务操作,服务数据和服务操作采用WSDL进行描述。 Web服务标准:用WSDL描述业务服务,将WSDL发布到UDDI用以设计/创建服务,SOAP/HTTP服务遵循WS-I Basic Profile 1.0,利用J2EE Session EJBs实现新的业务服务,根据需求提供SOAP/HTTP or JMS and RMI/IIOP接口。 业务流程标准:使用没有扩展的标准的BPEL4WS,对于业务流程以SOAP服务形式进行访问,业务流程之间的调用通过SOAP。 数据交换安全:与外部系统对接需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通过IP白名单、SSL 认证等方式保证集成互访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数据交换标准:制定适合双方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人工重复录入的工作。 1.1.2接口规范性设计 系统平台中的接口众多,依赖关系复杂,通过接口交换的数据与接口调用必须遵循统一的接口模型进行设计。接口模型除了遵循工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标准,实现接口规范定义的功能外,需要从数据管理、完整性管理、接口安全、接口的访问效率、性能以及可扩展性多个方面设计接口规格。 1.1. 2.1接口定义约定 客户端与系统平台以及系统平台间的接口消息协议采用基于HTTP协议的REST风格接口实现,协议栈如图4-2所示。 图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接口消息协议栈示意图系统在http协议中传输的应用数据采用具有自解释、自包含特征的JSON数据格式,通过配置数据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实现组件来实现通信数据包的编码和解码。 在接口协议中,包含接口的版本信息,通过协议版本约束服务功能规范,支持服务平台间接口协作的升级和扩展。一个服务提供者可通过版本区别同时支持多个版本的客户端,从而使得组件服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根据实际的需要,独立演进,降低系统升级的复杂度,保证系统具备灵活的扩展和持续演进的能力。

内部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内部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二○○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设计方案简介 本设计方案是为内部管理程序开发而编写的,它包括了系统可行性研究,系统模块设计,模块的具体流程设计,一些需要进一步讨论或者研究的问题,需要的资料与硬件,数据表的定义等。但它没有包含关于编码的更多主题。例如编码的约定,注解的格式等。尽管这些问题对于实现这个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因为是设计方案它没有被包括在其中。 整个设计方案的大致目录如下: 一.内部管理系统项目方案(第2页-第20页) 1.项目开发背景(第2页) 2.项目可行性研究(第2页-第6页) 3.系统的大致模块划分(第6页-第18页) 3.1 市场部(第6页-第17页) 3.1.1 系统登陆模块(第8页)

3.1.2 系统设置模块(第8页) 3.1.3 事件添加模块(第8页-第9页) 3.1.4 事件查找编辑(第9页-第11页) 3.1.5 事件参数设置(第11页) 3.1.6 事件跟踪模块(第11页-第13页) 3.1.7 人事基本管理(第13页) 3.1.8 部门参数设置(第14页) 3.1.9 资料票据管理(第14页-第15页) 3.1.10 业务收入统计(第15页) 3.1.11 工资参数设置(第15页) 3.1.12 员工工资管理(第15页-第16页) 3.1.13 数据加密备份模块(第16页) 3.1.14 数据库管理模块(第16页-第17页) 3.2 网管部(第17页) 3.3 制作部(第17页-第18页) 4.数据流图(第19页-第20页) 4.1 市场部业务数据流图(第19页) 4.2 市场部工资数据流图(第20页) 二.内部管理系统所需资料(第21页) 三.内部管理系统所需硬件(第22页) 四.数据库设计(第23页-第25页) 1.上层数据库设计(第23页) 2.市场部数据库设计(第24页-第25页) 五.项目工作量估算(第26页) 内部管理系统项目方案 一.项目开发背景 为了提高公司内部管理的效率,所以需要编制一套完整的用于公司内部管理的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可以在整个公司范围内使用,做到了公司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技术方面: 整个系统属于一个规模比较大的MIS系统。尽管其在组织关系上存在着很大的复杂性,繁琐性,不确定性,但是就整个系统的技术构成上来看,它还是属于一个数据库应用类的系统。 其基本操作还是对存在数据库进行添加、删除、查找、编辑等。所以就单纯的数据库应用来看,暂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问题。 2.经济方面: 由于系统对公司的正常运行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必须要设置单独的服务器来运行这个系统。又考虑到所有计算机硬件软件都是存在出错可能的(具体到这个系统,由于其需要不间 断的运行,所以其出错的可能就会变得更大),因此整个系统应该考虑使用双机热备份技术。 使用两台服务器同时运行,一个为主一个作备份,这样可以避免服务器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又考虑到这个系统是为公司内部服务的,而且数据库设置和调试时候都必须要直接使用服务器,所以应该将服务器设置在公司内部。纵观整个系统需要的硬件,我们认为整个项目的投资将可 能是比较巨大的。这方面,提请公司再作详细讨论。 3.法律方面: 整个系统由于是自行开发,自行使用,所以系统本身不存在法律上的版权争议。在服务器

数据模型设计要点

数据模型设计要点

目录 1.数据模型设计的输入4 2.数据模型设计必须的几个阶段4 2.1.概念数据模型设计(Conceptual Data Model) (5) 2.2.逻辑数据模型设计(Logical Data Model) (6) 2.2.1.设计范式要求 7 2.2.1.1.第一范式 7 2.2.1.2.第二范式 7 2.2.1. 3.第三范式 8 2.2.1.4.逆第三范式 9 2.2.2.其他要求 10 2.2.2.1.数据类型定义 10 2.2.2.2.实体名称定义 10 2.2.2. 3.主键定义 10 2.2.2.4.实体关系定义 10 2.2.2.5.数据量估算 11 2.2.2.6.索引定义 11 2.3.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 (12) 2.3.1.物理库设计 12 2.3.1.1.数据库Server设计 12 2.3.1.2.表空间设计 12 2.3.1.3.用户及权限设计 13 2.3.2.物理表设计 13

2.3.2.1.数据类型设计 13 2.3.2.2.存储设计 13 2.3.2.3.主外键设计 13 2.3.2.4.索引设计 14 2.3.2.5.生成建表语句 14 3.数据模型设计相关工具软件14 4.数据模型设计的产出及规格要求14 4.1.概念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14) 4.2.逻辑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15) 4.3.物理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15)

1.数据模型设计的输入 传统的瀑布型的开发模型下,其特点是需求驱动。相应的,数据模型设计的必要输入为需求分析阶段的产出,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分析说明书)、数据字典。 分析型应用由于其需求不易迅速全面予以明确,所以适合用螺旋式开发模型,逐步迭代。但由于分析型应用是数据驱动,所以数据模型的设计要求更高,需要根据业务和数据的实际情况,进行快速全面分析,并有充分的管理思维,才能设计出比较理想的数据模型。其输入就不仅限于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型下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数据字典,而是要从业务层面分析各个现有业务实体,以管理思维的角度,进行必要的抽象、归纳和挖掘,结合未来管理需要,明确潜在业务实体,以及各业务实体之间的关系,最终予以设计实现。 2.数据模型设计必须的几个阶段 无论是瀑布模型还是螺旋模型,数据模型的设计都必须经历概念数据模型设计、逻辑数据模型设计和物理数据模型设计三个阶段。 其中,概念数据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是提取概念实体并分析其关系,这是最关键的工作,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质量;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各逻辑实体的属性、主键、索引以及各实体之间的关系,此部分与物理数据库无关;物理数据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具体的物理数据库平台进行存储设计。 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单向的,而是可以反向调整。假设后面的阶段发现有问题,可以转到上一阶段进行必要的修改后继续进行。但一定不能不管前一阶段的结果,放任自流地进行后面阶段的工作。 2.1.概念数据模型设计(Conceptual Data Model) 本阶段的任务是对业务领域的各概念实体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过程。该过程以分析概念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目标,而不是以细化概念实体的各项属性为目标。 该阶段工作非常重要,是进行其他阶段工作的基础。

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接口设计方案

荆州普爱康复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接口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医疗保险定点接口医院的医保信息系统的与院内HIS 系统的接口设计方案。 引言 为了更好的加快金保工程医保信息系统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制定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院内HIS 系统与医保系统的对接接口。医保接口做为连接医疗保险与诸多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桥梁,医保接口方案采用了联机、脱机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社保卡全部采用Memory 卡. 一、总体设计 1、软件体系结构 医保接口系统主要由医保交易、社保卡交易、圈存、数据传输等子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4、数据传输 3、圈存 1、医保交易 2、社保卡交易 2、系统运行体系 医保接口系统主要由医保接口交易、社保卡交易、圈存系统、数据传输系统、

数据库系统组成。 读卡 医保接口动态库 医保接口WEB 应 用 社保中心数据 库 社保卡交易医保业务处理 医保交易 社保中心数据库服务器 社保中心应用服务器 医院客户端医院客户端医院客户端 医保接口动态库 医保接口 交易应用 联机方案 脱机方案

社保中心数据库服务器 社保中心应用服务器 医院客户端医院客户端医院客户端 医保前置机 医保前置机 医保前置机 数据传输服务器 圈存服务器医保接口动态库 数据传输系统 圈存系统 脱机方案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服务端为UNIX ,客户端为WINDOWS2000以上; 应用服务器:WEBLOGIC8以上版本; 数据库:ORACLE10.2; 4、技术路线 联机时: 由医保接口动态库通过向医保接口WEB 应用发送HTTP 请求进行交易;医保接口的事务提交则由医保接口WEB 应用管理;所有业务均通过交易体现。 脱机时: 由医保接口动态库通过OCI 接口,向数据库发送数据操作请求,医保接口的事务提交是用接口内部来实现的,它需要HIS 有医保前置机,所有业务均通过交易体现, 与联机方式的交易格式是相同的。 脱机/联机时: 在中心网络畅通时使用联机交易, 在网络不通时走脱机模式,在读卡和登记两个交易判断是否联机,并返回给HIS 联机标识,之后的业务(费用录入)需要按照这个联机标识,建议只在不使用医保基金的业务才使用脱

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原创)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与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是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三个主要步骤。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conceptu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概念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了最终用户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它以数据类的方式描述企业级的数据需求,数据类代表了在业务环境中自然聚集成的几个主要类别数据。 概念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重要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数据模型中不包括实体的属性,也不用定义实体的主键。这是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的主要区别。 概念数据模型的目标是统一业务概念,作为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确定不同实体之间的最高层次的关系。 在有些数据模型的设计过程中,概念数据模型是和逻辑数据模型合在一起进行设计的。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logic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逻辑数据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逻辑数据模型是根据业务规则确定的,关于业务对象、业务对象的数据项及业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基本蓝图。 逻辑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所有的实体和关系,确定每个实体的属性,定义每个实体的主键,指定实体的外键,需要进行范式化处理。 逻辑数据模型的目标是尽可能详细的描述数据,但并不考虑数据在物理上如何来实现。 逻辑数据建模不仅会影响数据库设计的方向,还间接影响最终数据库的性能和管理。如果在实现逻辑数据模型时投入得足够多,那么在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就可以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physic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物理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是在逻辑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具体的技术实现因素,进行数据库体系结构设计,真正实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放。 物理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确定所有的表和列,定义外键用于确定表之间的关系,基于用户的需求可能进行发范式化等内容。在物理实现上的考虑,可能会导致物理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有较大的不同。

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方案措施

内部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方案二○○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设计方案简介 本设计方案是为内部管理程序开发而编写的,它包括了系统可行性研究,系统模块设计,模块的具体流程设计,一些需要进一步讨论或者研究的问题,需要的资料与硬件,数据表的定义等。但它没有包含关于编码的更多主题。例如编码的约定,注解的格式等。尽管这些问题对于实现这个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因为是设计方案它没有被包括在其中。 整个设计方案的大致目录如下: 一.内部管理系统项目方案(第2页-第20页) 1.项目开发背景(第2页) 2.项目可行性研究(第2页-第6页) 3.系统的大致模块划分(第6页-第18页) 3.1 市场部(第6页-第17页) 3.1.1 系统登陆模块(第8页) 3.1.2 系统设置模块(第8页) 3.1.3 事件添加模块(第8页-第9页) 3.1.4 事件查找编辑(第9页-第11页) 3.1.5 事件参数设置(第11页) 3.1.6 事件跟踪模块(第11页-第13页) 3.1.7 人事基本管理(第13页) 3.1.8 部门参数设置(第14页) 3.1.9 资料票据管理(第14页-第15页) 3.1.10 业务收入统计(第15页) 3.1.11 工资参数设置(第15页) 3.1.12 员工工资管理(第15页-第16页) 3.1.13 数据加密备份模块(第16页) 3.1.14 数据库管理模块(第16页-第17页) 3.2 网管部(第17页) 3.3 制作部(第17页-第18页) 4.数据流图(第19页-第20页) 4.1 市场部业务数据流图(第19页) 4.2 市场部工资数据流图(第20页) 二.内部管理系统所需资料(第21页) 三.内部管理系统所需硬件(第22页) 四.数据库设计(第23页-第25页) 1.上层数据库设计(第23页) 2.市场部数据库设计(第24页-第25页) 五.项目工作量估算(第2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