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

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

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
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研究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边界的

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关联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2.层序:(Sequence)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

和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3.I型层序边界面:一个区域型不整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

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即I型层序界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由海平面相对下降产生。4.II型层序边界面: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在沉

积滨线坡折带处未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5.I型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6.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7.沉积滨线坡折带:(Depositional shoreline break)陆架剖面上的一个位置,是沉积作用活动的

地形坡折,在此坡折向陆方向,沉积表面接近基准面,而向海方向沉积表面低于基准面。

8.陆棚坡折带:(Shelf-break)大陆架与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

9.体系域:(Systems tract)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

10.低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LST) I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沉积最老的体系域,

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慢上升时期形成的。在具陆棚坡折的深水盆地的沉积背景中,低位体系域是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和海平面相对上升时形成的低位前积楔状体以及河流深切谷充填物组成的。低位体系域以初次海泛面为顶界,其上为海进体系域。

11.海进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简称T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中部的体系域,

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与构造沉降共同产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由一系列向陆推进的退积准层序组成,沉积作用缓慢。海侵体系域顶部与具有下超特征的最大海泛面(MFS)相对应。顶部沉积物以沉积慢、分布广、富含有机质和非常薄的海相泥岩沉积的为凝缩段特征。

12.高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HST):是I型和II型层序上部的体系域,是海

平面由相对上升转变为相对下降时期形成的,沉积物供给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因此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者多个准层序组。

13.陆架边缘体系域(Shelf-margin systems tract,简称SMST):是与II型层序边界伴生的下部体

系域,以一个或者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陆架边缘体系域由陆架和斜坡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组成,它们以层序边界为底部边界、由海进面为顶部边界的加积型或前积型准层序组构成。

14.海泛面:(Marine flooding surface)是一个新老地层的分界面,穿过这个界面会有证据表明水

深的突然增加。

15.首次海泛面:(First flooding surface)I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即响应于首次

越过陆棚坡折带的第一个滨岸上超对应的界面,也是低位与海侵体系域的屋里界面。

16.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是层序中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体系

域的顶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体系域下超,它以从退积式准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缩层伴生。

17.准层序:(Parasequence)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的面为界的、由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

组构成的相对整和序列。

18.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s)由成因相关的、一套准层序构成的、具特征堆砌样式的一

种地层序列。

19.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是指可供沉积物潜在的堆积空间(Jerrey,1989),是全球海平面

变化和构造沉降的综合表现,并受控于沉积背景的基准面变化,或者海平面升降和构造沉降的函数。

20.凝缩层:(Condensed setion)沉积速率很慢、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源物质的半

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21.并进型沉积:在正常的富含海水的陆棚环境,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当较慢,足以使得碳酸盐的

产率与可容空间的增长保持同步,其沉积以前积式或加积式颗粒碳酸盐岩沉积准层序为特征,并且只含少量海底胶结物,这种沉积方式为并进型沉积。

22.追补型沉积:在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快、水体性质不适宜碳酸盐岩产生情况下,碳酸盐岩的沉

积速率明显低于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多由分布较广的泥晶碳酸盐岩组成。

二.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1.海平面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

海平面变化是形成以不整合面以及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成因相关的沉积层序的根本原因。层序地层学可以成为建立全球性地层对比的手段。

2.四个变量控制了地层单元几何形态和岩性

一个层序中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和岩性由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速率和气候等四个基本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沉降提供了可供沉积物沉积的可容空间,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地层和岩相分布模式,沉积物供给速率控制了沉积物的充填过程和盆地古水深变化,气候控制了沉积物类型以及沉积物的沉积数量。实际上,一个沉积层序和地层叠置样式常受四个基本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图示并说明三种准层序组序列特征:

(1)进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积物沉积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较年轻的准层序依次向盆地中央方向推进。尽管进积准层序组中的每个准层序都是在一个向上粒度变粗、水体变浅的沉积序列,但是对于整个进积式准层序组来说,在盆地的某一个位置,自下而上,砂岩厚度不断增大,泥岩厚度不断减薄,砂泥比值加大,总体上构成一个向上水体变浅的准层序堆砌样式。

(2)退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积物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年轻的准层序依次向陆方向推进。尽管每个准层序都是进积作用的产物,但就整个退积式准层序组垂向序列而言,自下而上,砂岩单层厚度减薄,泥岩厚度增大,砂泥比值降低,沉积水体向上变深,整体构成水体向上变深的准层序堆砌样式。

(3)加积式准层序是在沉积物沉积速率基本等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是形成的,所以相邻的准层序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岩相侧向移动。对于整个加积式准层序组垂向序列而言,砂泥岩沉积厚度和砂泥比值没有明显变化,整个构成每个准层序沉积水深基本不变的地层堆砌样式。

四.对比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I型层序与具台地边缘碳酸盐岩I型层序之间的特征:

于大陆斜坡中部或底部的重力流沉积体,它是在全球海平面下降晚期或上升早期形成的。

②沉积特征:

斜坡扇可沉积于盆底扇之上,也可沉积在比盆底扇更近源的地方,其顶被低位前积楔状体下超。斜坡扇可以与盆底扇同期沉积,也可与低位前积楔状体同期沉积。由于斜坡扇形成时,陆棚上河流下侵趋于停止,粗粒物质往往优先充填在深切谷内,因此斜坡扇粒度和砂泥比均比盆底扇沉积物更细更低。典型的斜坡扇呈开阔裙边状,以发育有堤活动水道和溢岸席状韵律浊积砂为沉积特征。

3.低位前积楔状体(Lowstand prograding wedge)

①概念及形成:

在海平面相对上升期间形成的,由进积到加积准层序组构成的楔状体,它主要位于陆棚坡折向海一侧,并上超在先前层序的斜坡上。

②沉积特征:

楔状体的近源部分有深切谷充填沉积物及其在陆棚或陆坡上伴生的沉积物组。远源部分由厚层富泥的楔状体前积单元组成,在低位前积楔状体早期沉积物中可包含有互层的薄层的浊积岩。随着海平面的相对上升,河流砂体的连通性降低,而煤层、越岸页岩、泻湖相以及三角洲沉积物不断发育。

4.深切谷(Incised valley)

①概念及形成:

是指因海平面下降、河流向盆地扩展并侵蚀下伏地层的深切河流体系及其充填物。在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期,陆棚因暴露受到河流体系的侵蚀形成深切谷地并构成沉积物的搬运通道。

②沉积特征:

在低位体系域形成期,因海平面突然下降,深切谷可与下伏陆棚泥岩呈突变接触,并且具有典型的电测曲线响应,这种垂向不同环境成因的、缺少过渡相的相变接触关系是在海平面相对下降期间,沉积相向盆地方向迁移造成的。

六.图示并说明不能确定首次湖泛面的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

在某些坳陷型盆地中,由于缺少地形坡度的明显变化以及缺乏确定初次湖泛面的其它

标志,只能在该类盆地中确定出最大湖泛面,该类盆地中的一个层序划分成水进和水退体系域或称为湖侵和湖退体系域。

关键是在确定层序边界的基础上,确定最大湖泛面的位置。

一般来说,与最大湖泛面对应的凝缩层常是由质纯、粒细、色暗的深水环境沉积物构成的,它富含有机质和生物,化石,发育页理或季节纹理,可见自生黄铁矿等矿物。在地震剖面上,它不仅对应于滨岸最远的向陆上超点,而且向盆地中央方向具有明显的下超反射结构。在测井曲线上,凝缩层表现出高伽马值泥岩等。水进体系域底界为层序边界,顶界为最大湖泛面,以湖泊水体不断扩张为特征;水退体系域底界为最大湖泛面,顶界为层序边界,以湖泊水体不断收缩为特征。

七.简述碳酸盐岩I型层序边界标志--古岩溶的特征

①古岩溶面常是不规则的,纵向起伏几十至几百米。岩溶地貌常表现为岩溶斜坡和岩溶凹地;

②地表岩溶主要特征为古土壤的紫红色泥岩,灰绿色铝土质泥岩以及覆盖的角砾灰岩、角砾白云岩。风化壳顶部的岩溶角砾岩往往成分单一,分选和磨圆差。碎屑灰岩的碎屑如鲕粒、生物碎屑常被溶解形成铸模孔;

③岩溶存在明显的分带性,自上而下可分为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和深部缓流岩溶带;

④岩溶面和岩溶带中出现各种岩溶刻痕和溶洞,如细溶沟、阶状溶坑、起伏几十米至几百米的夷平面、落水洞,溶洞以及均一的中小型蜂窝状溶孔洞等;

⑤溶孔内可充填不规则层状且分选差的角砾岩、泥岩或白云质泥的示底沉积、溶洞内氧化铁粘土和石英粉砂,以及淡水淋滤形成的淡水方解石和自云岩;

⑥钙质壳,溶解后扩大的并可被粘土充填的解理,分布广泛的选择性溶解孔隙;

⑦岩溶地层具有明显的电测响应,如明显的低电阻率、相对较高的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较明显的扩径、杂乱的地层倾角模式和典型的成像测并响应;

⑧古岩溶面响应于起伏较明显的不规则地震反射,古岩溶带常对应明显低速异常带。

⑨古岩溶面上下地层产状、古生物组合、微量元素及地化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别。

八.阁下认为目前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难题是么子?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么子样来?

(1)我认为,目前我国层序地层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陆相沉积沉积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是什么?不同控制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②如何厘定陆相层序的级别和精细确定形成层序的地质年代?

③在沉积范围远小于海相盆地,并且缺乏陆棚坡折带的陆相盆地中,如何确定层序边界面及层序边界类型、体系域类型及空间展布?

④对于冲积扇、河流以及沙漠等几乎不受海(湖)平面影响的陆相沉积地层,如何寻找并确定其基准面?

⑤如何区别反映自旋回变化和异旋回变化的沉积模式?

(2)今后工作中应开展一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加强对与海外完全隔离的陆相盆地及与外海曾经发生过联系的近海内陆盆地的层序

地层学基本理论研究,建立相应的基准面变化曲线;

②建立适用中国地质特征的不同构造背景、不同古地理环境、不同岩石类型的层序地层模式;

③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剖面,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新的“层型”;

④研究不同级次的构造运动、不同级次的沉积时间等“噪声”对全球海平面(或基准面)升降曲线的影响及其排除方法;

⑤通过艰苦的努力,建立自己的全国统一地层表;

⑥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油气藏预测系统工程;

⑦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层序及地震地层工作规范。

九.叙述利用钻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步骤

①进行关键井岩性序列、沉积旋回和沉积相研究,并建立岩性及其序列与电测曲线的响

应关系。

②依据风化壳、底砾岩、古土壤、生物化石的断带和岩性、沉积相的垂向突变以及地层产状的不一致性确定层序边界,并进行多井层序边界对比,通过古生物组合和同位素测年等方法,确定层序的年代,建立盆地覆盖区年代地层框架。

③识别不同级别的界面,包括不整合面、海泛面与侵蚀面,最大海泛面或湖泛面,确定体系域类型。

④通过测井资料的时频分析,确定层序旋回周期的规律,探讨形成层序的主控因素。

⑤建立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实现地质资料与测井资料的沟通。

⑥识别关键井岩相序列。

⑦建立多井关键对比沉积层序剖面。

⑧通过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详细分析,编绘单井和多井层序地层综合分析图以及以层序或

体系域为作图单元的地层等厚图、沉积相图,为确定有利的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分布区作准备。

⑨建立岩性序列、沉积相类型、层序和体系域与地震反射之间的响应关系,为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分析作好准备。

⑩预测有利的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分布。

转换面的概念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

第15卷第2期2008年3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 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5No.2M ar.2008 收稿日期:2007-09-15;修回日期:2007-11-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2078) 作者简介:王红亮(1971)),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储层及层序地层研究工作。E -mail:w h l4321@sohu 1com /转换面0的概念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 王红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Wang H ong liang S ch ool of E nerg y Re sour ces ,Ch ina Univ e rsity of Ge osciences (Be ij ing ),Beij ing 100083,Ch ina Wang Hongliang.Concept of /Turnaround Surface 0and its signif icance to sequence stratigraphy.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8,15(2):035-042 Abstract:It is t he basic view of t raditio nal sequence stratigr aphy (V ail sequence)to t ake unconform ity as se -quence bo undary.Fo r hig h -frequency sequence ana lysis,it is obvio usly limited if only taking unco nfo rmit y as sequence boundar y due to the co nt inuit y of sedimentary pro cess,limitatio ns of unconfor mity distributio n and u -nifo rmity is not a rig or ous isochronous sur face.So /T ur nar ound Surface 0is int roduced to hig h -r eso lutio n se -quence stratigr aphy./T urnaro und Sur face 0has tw o implicatio ns:o ne is turnar ound surface o f base -lev el rise and base -level fa ll,the other is turnaround sur face o f sedimentat ion due t o base -level r ise and base -lev el fa ll.T urnaro und sur face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t ypes:o ne is base -level fall to base -lev el rise turnaround sur face,which are usually present ed as unco nformity,top -lap sur face and pro gr adat ion to r et rog radatio n tur nar ound sur face ;ano ther is base -lev el rise to base -level fall turnaro und surface,w hich ar e usually pr esented as flo oding sur face.T he implicat ions of all these surfaces ar e discussed in detail.T he pr esentatio n of /T ur nar ound Sur -face 0is of sig nificance to high -fr equency sequence (4th and 5th or der sequence)divisio n,w hich pro mo te the applicatio n o f sequence str atig raphy in o il and gas ex plor at ion and develo pment.A case study is fr om delta to turbidite depositional system o f 3rd member o f Shahejie F ormat ion,Bo xing sub -depression o f Jiy ang sag.T hro ug h recog nitio n of turnaround sur face,fo ur larg e -sca le cy cles and eig ht intermediate -scale cycles ar e div id -ed in 3rd member of Shahejie F or matio n.Based o n above division and cor relation of wells and seismics,the higher resolution sequence framew ork is fo rmed. Key words:turnaround surface;base -level;unco nfo rmity;sequence st ratig ra phy 摘 要:不整合面作为层序界面,是经典层序地层学派的基本观点,对沉积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高频层序分析而言,由于三维空间中沉积作用的连续性、不整合面分布的局限性,以及不整合面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等时面。因此以不整合面作为层序界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此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中,引入了/转换面0的概念。转换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基准面由上升变为下降或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换,一是由于基准面的升降转换所引起的沉积作用的转换。转换面可分为两大类,基准面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换面,包括不整合面、顶超面及进积与退积转换面;基准面由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换面,主要为洪泛面。作者探讨了顶超面、进积与退积作用的转换面和洪泛面的特征及层序意义。/转换面0概念的提出对高频层序(如四级、五级层序)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层序地层理论与分析方法能更有效地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

《油矿地质学》思考题

《油矿地质学》思考题 第1章钻井地质 1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钻井类别有哪些?各类井如何编排? 2探井地质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什么是定向井?定向井有哪些类型? 4.定向井井身参数包括哪些?其内涵是什么?如何根据井斜数据确定定向井轨迹? 5.定向井与直井地质设汁有何异同? 6.何谓补心高度与补心海拔? 7.井深、垂深、海拔深度有何差别? 8地质录井有哪些方法? 9.什么是钻时录井?如何应用钻时曲线判断岩性? 10.什么是岩心录井?有哪些取心方法?它们各有何特点? 11.岩心出筒后如何整理、丈量和编号? 12.什么是岩心归位?其基本原则有哪些? 13.岩心观察与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4.岩心含油级别分为哪几级? 15.什么是岩屑录井?如何判别真假岩屑? 1G什么是岩屑迟到时间?如何计算岩屑迟到时间? 17荧光录井的原理是什么? 18.荧光级别的内涵是什么? 19.什么是气测录井?如何根据气测录井资料判别油气层? 20.钻井液的类型有哪些?钻遇油、气、水层时钻井液性能通常有哪些变化? 21.什么是油气上窜速度‘2如何求取? 22.什么是综合录井?其在油气钻探中的作用是什么? 23.什么是地化录井? 24套管类型包括哪几类? 2}完井方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2G.完井报告中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和图件? 第2章地层测试 1.什么是钻柱测试?其与电缆测试有何差别? 2.压力控制测试器与多流测试器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3.多流测试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钻柱测试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5.女日何从压力卡片中识别和读取不同测试阶段的压力? 6.如何应用DST压力钡l试资料确定地层流动参数? 7.如何应用DST压力测试资料确定断层距离? 8.如何应用DST压力测试资料估算原始地层压力? 第3章地层对比

层序地层学

教学内容提要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Van Wagonar et. Al, 1988)代表了地质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一种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岩层系的新方法,是油气、煤、铀等矿产勘查与盆地地质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层序地层学来源于地震地层学,但这并不意味可以不加任何改动地将其标准模式搬入地震解释中,必须注意地震剖面和地质剖面的差异。 地震地层学(Seismic Stratigraphy)是1975年在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确定的(P. R. Vail, 1977)。 一.现代地层学的启示 地质学已经诞生近200年。它的诞生起源于人们对成层沉积岩的观察,并从而产生地质学的核心——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矿床学以及种种为找寻矿产资源或者为解决国计民生中重大课题的应用科学(如测井、勘探地球物理学等),就是在这个古老的地层学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20世纪以来,地球科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早年毕业的大学生们还会记得,地层学是相当乏味的。它的中心任务是按照业已成文的地层术语规范,机械地对地层进行描述、对比、划分、作图。无数的地区性命名,大量的地方性运动,把长于记忆的学生搞得疲惫不堪,甚至一些地层的命名人,在经过一段的闲置后,对自己的命名也感到生疏。地层学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少数地层学家甚至宁愿说自己是沉积学家。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间,地层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部分地层学家会同沉积学家,开始冲破了单纯的文牍式地描述地层的旧习,致力于研究地层的成因。结果发现,现今看到的基本地层单位,都是由一些三角洲、扇体、河道、碳酸盐岩台地、礁、滩、沼泽、潮坪等沉积体组成的。它们在空间上,组合成有一定规律的沉积体系,这些沉积体系又组合成有一定分布规律的体系域。地层层序就是由一定类型的体系域构成的。而在纵向上,地层层序又以某种周期性的方式重复叠置着,像框架与砖石一样,构筑成完整的地层记录。这些最新研究成果不但把地层学从描述阶段推向成因地层学的新高度,而且为深入探索油气以及其它与沉积现象有关的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分布规律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海面变化的启示——地震地层学诞生 现代的地层学,已经从岩性的描述,进入对其成因的追溯与分析,而沉积模式的研究以及沉积体的成因解释,则导致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特别是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关的沉积体系的建立。 近三十年来,反射地震勘探的仪器设备,从光点记录,经过模拟磁带记录,发展到数字磁带记录,并利用瞬时浮点增益,可以无畸变地将反射纵波记录下来。野外观测方法中,广泛使用共深点(common depth point)技术采集,使有效信号得到极大的加强。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反射地震资料的处理,使用包括反褶积(deconvolution)在内的各种数字滤波,可以将未畸变的反射地震信息显示出来。从而,反射地震勘探的发展已经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用来进行地质解释的信息,不再单纯是研究构造的运动地震学参数,同时还应利用与地层或岩性

《中国地质》2012级考试 - 副本

山东科技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地质学》考试试卷 一、请论述历史构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差异与联系。按照历史地质学的观点地质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中国可以划分为哪些构造单元? 答:(1)①历史构造学说即槽台学说,是十九世纪以来流行的关于地壳构造单元及演化规律的理论。槽台学说有两个主要论点:一是地壳构造单元有二,即地槽区和地台区,前者属于活动区,后者属于相对稳定区,后者是由前者转化而来的;二是地壳的演化历程有两个阶段,即地槽阶段和地台阶段。 地槽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比较活跃,构造不均一的地区,它是一狭长的低洼地带,长达几千公里,宽有几百公里,在它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下沉和进行沉积,同时盖有一层不太厚的海水。由于地槽不断下沉,沉积物也就不断加厚,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结果也就形成了巨厚的地层。在一面下沉一面沉积的过程中,地槽就逐渐扩大了,到达了一定的限度后,地槽内就产生了许多裂隙,这些裂隙就像伤口一样切穿了整个沉积地层,里面喷出了火热的岩浆,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 经过了长期的下沉和沉积以后,就到了第二阶段。这是地槽某些地区又开始向上隆起了。同时,岩层发生了剧烈的褶皱,大海变成了高山,而且岩浆也就乘机而入。形成了方圆几百公里的侵入体,原来

在初期的松散的堆积物,经过了强烈的褶皱和岩浆侵入现在也变得比较密实了,有时还会发生强烈的变质作用。原来比较活动而下沉和上升都很剧烈的地区,现在也变成了一个比较坚硬而且不易活动的刚性地带了。 经过了造山运动之后,地槽趋于稳定,从活动到稳定称之为一个旋回,这种旋回可以重复若干次。 地台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地区,它的上升和下降运动一般都不大。在组成上,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下部叫做基底层,一般是寒武纪前的变质岩组成,而且由于经过强烈的褶皱和变质作用变得很坚硬。在其上,覆盖着由沉积岩组成的表层叫做盖层。基底上没有沉积岩覆盖即使有也非常薄,它的面积比较大,称之为地盾。与地盾不同,在陆台上还有一些相当低凹的地区,这些地区有时比海平面还低,所以在它上面就沉积了一些陆相和海相的沉积物,它的面积很宽广,叫做地台。 ②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据这一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板块以每年1-10cm的速度在移动。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层序地层学读书报告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学号:2006120061 姓名:李晓辉 院系:能源学院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学号:2006120061 姓名:李晓辉 层序地层学是一门新兴的石油地质学科,层序地层学的出现代表了地质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一种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岩层系的新方法,是油气、煤、铀等矿产勘查与盆地地质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层序地层学来源于地震地层学,以下简介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地震地层学:地层的描述科学,通过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分析技术,在正常顺序下,岩层(和其它共生者体)的形状、排列、分布、年代顺序、划分以及有关岩石可以具有的任一成全部特征,成分和性质的关系。包括成因、组成、环境、年代、历史、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以及不可胜数的其它岩层特征。 地震反射面:只有沉积表面(包括不整合面)是空间中连续的具有波阻抗差的界面。是追随地层沉积表面的年代地层界面,而不是岩性地层界面。 削蚀(削截、侵蚀):层序的顶部反射终止,既可以是下伏倾斜地层的顶部与上覆水平地层间的反射终止,也可以是水平地层的顶部与上覆地层沉积初期侵蚀河床底面间的终止。 顶超:下伏原始倾斜层序的顶部与由无沉积作用的上界面形成的终止观象。它通常以很小的角度,逐步收敛于上覆层底面反射上。 上超:层序的底部逆原始倾斜面逐层终止。 下超:层序的底部颗原始倾斜面,向下倾方向终止。 地震层序分级: 超层序:从水域最大到最小时期沉积的地层层序。它往往是区域性的,并包括几个层序。据Vail等分析,大部分超层序是在海面相对变化的二级周期(超周期)期间沉积的。 层序:是超层序中的次一级地层单元,水域相对扩大和缩小,它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亚层序:层序中最小一级地层单元,它可以是局部的或三角洲的一个朵叶。 海面变化的定义 水深:指在任一给定时刻和地点,水面和水底间的距离。 全球海面变化:海面和一个固定基准点(通常指地心)间测量到的海面变化。其变化成因只有两种:洋盆体积变化(如洋中脊扩张)和海水体积变化(如冰川消融)。 相对海面变化:海面和一个局部的运动基准点——沉积基底或早期地层表面——间测量到的海面变化。 上超点法:一种利用地震剖面中反射界面上超点的转移幅度研究海平面升降的半定量方法。地震相:相是一定岩层生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及其物质表现的总和,地震相可以理解为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 振幅:振幅是质点离开它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振幅直接与波阻抗差有关,波阻抗差高,则振幅强;波阻抗差低,则振幅弱。 连续性:指同相轴连续的范围。连续性直接与地层本身的连续性有关,连续性愈大,沉积的能量变化愈低,沉积条件就愈是与相对低的能量级变化有关。 波形排列:指的是同相轴排列的形状,它反映互相接近的地层间的沉积环境,如果波形排列在横向上变化不大或变化缓慢,说明地层变化不大,常常出现在低能沉积环境中。如果波形排列变化迅速,说明地层变化迅速,常出现在高能环境中。 视频率:频率表示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而视频率指的是地震时间剖面中反射同相轴呈现的频率。 地震相单元的外部几何形态:

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题

《层序地层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低水位体系域P50-2 (2)下切谷 (3)T-R层序 (4)新增可容空间 (5)进积式准层序组:(6)密集段 (7)高水位体系域 (8)整合 (9)I型层序 (10)层序地层学 (11)准层序 (12)敞流湖盆(13)可容空间(14)不整合 (15)层序 (16)Ⅱ型层序(17)陆架边缘体系域(18)绝对海平面(19)湖侵体系域(20)体系域 (21)海浸-海退旋回(22)海泛面 (23)基准面 (24)凝聚(缩)层 二、填空题 1.层序地层学中主要有四个控制变量,它们控制了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沉积作用和岩性, 它们是:,,,。 2.当海平面相对上升并且低速物源供应时,形成海侵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底界 为,顶界为,其准层序组多 为。 3.层序是所组成,其顶、底界 为。 4.I型层序边界是在海平面期间形成,在地震剖面上可见明显的反 射结构;具有等地表暴露标志。 5.海平面的相对上升或下降控制了新增可容空间的变化,海平面相对上升, 可容空 间,相反可容空间。 6.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因素有;;; 等。

7.低水位体系域的下界为,上界为下一个。低水位体系域 则由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构成。 8.在典型的向上变粗准层序中,由下而上,岩层组变厚,砂岩颗粒变,砂 岩、泥岩比例;在向上变细的准层序中,由下而上,岩层组变薄,砂岩颗 粒变,砂岩、泥岩比例。 9.根据沉积速率与新增空间速率之比,可将准层序组中的准层序叠加模式分为、 和三种类型。准层序组的形成条件为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空 间。 10.依据粒度变化,准层序的类型有及;在典型的中, 岩层组变厚,砂岩颗粒变粗,砂岩、泥岩比例向上增加。 11.陆架坡折边缘型盆地发育一个理想的型层序,具有、和 体系域。 12.低水位体系域发育, 和。 13.层序地层学发展简史可以划分为,, 等3个阶段。 14.地震地层学应用反射波的终止或消失现象划分层序。反映层序底界的反射终止现象有 和;反映层序顶界的反射终止现象有、。 15.高水位体系域的下界为,上界为下一个层序的边界。早期的高水位体系 域通常由一个准层序组所组成,晚期的高水位体系域则由一个或多个 准层序组构成。 16.基准面是一个抽象的动态平衡面,在此面以上沉积物,在此面以 下;在该面附近沉积物。海洋环境的基准面就 是,陆相湖盆中的沉积基准面大致相当于。 17.湖侵体系域的底界为,顶界为。湖侵体系域通常由一个或多个 准层序组构成。 18.I型层序由体系域、体系域和体系域所组成;其下伏边界 为及其对应的整合,即层序边界。 19.根据盆地的几何形态可以将盆地划分出两种类 型: , 。

层序地层学--考试资料

层序地层学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联系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层序: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体系域: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是一个三维沉积单元,体系域的边界可是层序的边界面、最大海泛面、首次海泛面。 准层序: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的面为界、由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序列。在层序的特定位置,准层序上下边界可与层序边界一致。 首次海泛面:Ⅰ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即响应于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第一个滨岸上超对应的界面,也是低位与海侵体系域的物理界面。 凝缩层:沉积速率极慢、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Ⅰ型层序:底部以Ⅰ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Ⅰ型或Ⅱ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类型。 陆棚坡折带:陆架向海盆方向坡度陡然增加的地方。 低位体系域:Ⅰ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沉积最老的体系域,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慢上升时期形成的。并进型沉积:常出现于正常的富含海水的陆棚环境,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对较慢,足以使得碳酸盐的产率与可容空间的增加保持同步,其沉积以前积式或加积式颗粒碳酸盐岩沉积准层序为特征,并且只含极少的海底胶结物。 二、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1)海平面升降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 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地震地层学的理论基础,即海平面升降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海平面相对变化是形成以不整合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成因相关的沉积层序的根本原因。 (2)4个基本变量控制了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和岩性。 这四个基本变量是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速率和气候变化,其中构造沉降提供了可供沉积物沉积的可容空间,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地层和岩相的分布模式,沉积物供给速率控制沉积物的充填过程和盆地古水深的变化,气候控制沉积物类型以及沉积物的沉积数量。一般说来,前三者控制沉积盆地的几何形态,沉降速率和海平面升降变化综合控制沉积物可容空间的变化。 三、图示并说明三种准层序组序列特征 进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积物沉积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较年轻的准层序依次向盆地方向进积,形成向上砂岩厚度增大、泥岩厚度减薄、砂泥比值加大、水体变浅的准层序堆砌样式。常为HST和LST的前积楔状体的沉积特征。 退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较年轻的准层序依次向陆方向退却,尽管每个准层序都是进积作用的产物,但就整体而言,退积式准层序组显示出向上水体变深、单层砂岩减薄、泥岩加厚、砂泥比值降低的特征。常为TST的特征。 加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降速率基本等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时形成的,相邻准层序之间未发生明显的侧向移动,自下而上,水体深度、砂泥岩厚度和砂泥比值基本保持不变。常为HST早期和陆架边缘体系域的沉积响应。 四、对比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Ⅰ型层序与具台地边缘的碳酸盐岩Ⅰ型层序之间的特征(含成因、边界特征、体系域构成及LST、TST、HST特征、主控因素) 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Ⅰ型层序界面是在全球海平面下降速率大于盆地沉降速率时产生的,它响应于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其上下地层岩性、沉积相和地层产状可以发生很大变化,具有陆上暴露标志和河流回春作用形成的深切谷。随着相对海平面下降,河流深切作用不断向盆地中央推进,形成了岩相向盆地中央方向的迁移特征。 具台地边缘的碳酸盐岩Ⅰ型层序界面是在海平面迅速下降且速率大于碳酸盐岩台地或滩边缘盆地沉降速率、海平面位置低于台地或滩边缘时形成的,以台地或滩的暴露和侵蚀、斜坡前缘侵蚀、区域性淡水透镜体向海方向的运动以及上覆地层上超、海岸上超向下迁移为特征。 这两类层序都包含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这三个体系域。 具陆棚坡折的碎屑岩Ⅰ型层序中,LST的底为Ⅰ型不整合界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其顶为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初次海泛面,它经常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状体组成。TST的底界为首次海泛面,顶界为最大海泛面,它由一系列较薄层的、不断向陆呈阶梯状后退的准层序组构成,当海泛面达到最大时形成薄层富含古生物化石、以低沉积速率沉积的凝缩层。HST广泛分布于陆棚之上,下部以加积式准层序组的叠置样式向陆上超于层序边界之上,向海方向下

工程地质思考题及答案

一:分析三大岩的成因、矿物成分、结构及构造特征,并比较其不同之处。 1岩浆岩成因: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向地表上升过程中,由于热量散失逐渐经过分异等作用冷凝而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形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岩浆的侵入形成侵入岩,另一种是火山的喷出形成喷出岩。 岩浆岩矿物成分:1浅色矿物如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等。2)深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岩浆岩结构:全晶质结构(等粒结构似斑状结构),半晶质结构(斑状结构),非晶质结构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2沉积岩成因:岩石、矿物在内外力作用下破碎成碎屑物质后,经水流、风吹和冰川等的搬运,堆积在大陆低洼地带或海洋,再经胶结、压密等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沉积岩矿物成分(1)碎屑物质。(2)粘土矿物(3)化学沉积矿物(4)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沉积岩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沉积岩构造:层理构造。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3变质岩成因: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岩矿物成分(1)原生矿物(2)变质矿物 变质岩结构:变质岩的结构与岩浆岩类似,以结晶结构为主; 变质岩构造: 片理构造(板状构造片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 块状构造 二:1.简述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 内因:1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单矿岩比复矿岩耐风化.矿物的硬度大,岩石抗压强度高。矿物的相对密度大,岩石相对密度也大,岩石抗压强度高.深色矿物的抗风化能力要比浅色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差.在岩浆岩中酸性岩比基性岩的抗化学风化能力高;沉积岩抗风化能力要比岩浆岩和变质岩高。2 结构、构造等:结晶结构的岩石孔隙度小,吸水率低。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小,弹性模量大,抗压强度高,细晶岩石的强度要高于同成分的粗晶岩石的强度,胶结连结3.片理构造、流纹构造等影响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层理、节理、裂隙和各种成因的孔隙,使岩石结构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或破坏,从而使岩石的强度和透水性在不同方向上发生明显的差异; 外因:即由来自岩石外部的客观因素,如气候环境、风化作用、水文特性等。 2.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的特征是什么?野外如何识别?断层构造对工程有何影响? ○1褶曲的基本形态向斜和背斜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形态,其中心部位(即核部)岩层较老,翼部岩层较新,呈相背倾斜。?向斜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形态,其核部岩层较新,翼部岩层较老,呈相向倾斜。 .野外识别褶曲构造的方法穿越法 :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解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追索法: 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的方法。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追索观察便于查明褶曲延伸的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穿越法和追索法,不仅是野外观察识别褶曲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野外观察和研究其它地质构造现象的一种基本方法。通常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的原则. ○2断层:正断层:一般规模不大,断层线较平直,断层面倾角常大于45度。逆断层:一般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断层。平移断层:倾角大,断层面近直立,断层线较平直。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1-8讲

第一讲绪论 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课件P23+P29) 2、为什么说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应用,越来越能够把地球构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课本P1) 3、研究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有哪些?请举一至二个与生产实践有关的例子。(课件P33) 4、简述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何谓“倒序法”?(课件P44) 5、构造研究涉及哪四个方面问题?哪方面的研究是基础?(课件P53) 6、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要求得到哪些能力训练?(课件P54) 答: 1.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各种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各部分岩石(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变形(包括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2.技术的引入,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到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或多成因,多类型的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研究的广阔领域。 3.(一)理论意义: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二)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1)指导找矿(2)水文地质(3)工程地质(4)地震预报(5)环境地质 4.无法实验再现——“将今论古”(“倒序法”) 5.“三学一史”: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构造动力学、构造演化史。 几何学研究是基础,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方法,演化历史是目标。 6.(1)观察构造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强。 (2)分辨构造的能力:掌握各类构造的基本特点和识别标志。 (3)分析构造的能力:用倒序法分析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形成环境、变形条件和变形机制。 (4)处理构造的能力:对所收集的各种构造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从不同层次、不同机制、不同世代、不同环境、不同体制等方面分类构造,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格架、构造序列和演化模式。 第二讲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1.层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如何识别?(课本P3-P4上) 2.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的沉积岩层原生构造有哪些?如何判断?(课件P12-P31) 3. 软沉积物变形的主要类型与形成机理?(课本P8-P9)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沉积学的发展整体上经历了从萌芽到蓬勃发展,再到现今的储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派生学科发展阶段。这期间,沉积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服务于油气和其他沉积矿产的勘探和开发。到目前为止,针对层序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已比较系统、成熟。但在层序内部体系域划分、裂谷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研究及层序地层控制因素分析等方面仍然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才能使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更精细。 1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基础是地震地层学与沉积相模式的结合。层序的概念最初由Sloss(1948)提出,当时将层序作为一种以不整合面为边界的地层单位。但层序地层学的真正发展阶段是在P. R. Vail, R. M. Mitchum, J.B.Sangree1977年发表了地震地层学专著之后,层序的概念定义为“一套相对整合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序列,其顶底以不整合或与这些不整合可对比的整合为界”,并将海平面升降变化作为层序形成与演化的主导因素。1987年Vail和Wagoner等在AAPG上发表的文章首次明确了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开始了层序地层学理论系统化阶段,提出了体系域等一系列新概念,建立了层序内部的地层分布规律和成因联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层序地层学理论出现了多个分支学派,丰富发展了理论,也扩展了应用领域。 层序地层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已发展为与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及地震资料相结合的综合阶段,并且已从在理论上有争议的模型演化成一种在实践上可采纳的方法(蒋录全,1995)。 1.1 国内外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之初是以海相层序地层为基础的,国外应用较多的有三种海相层序概念模式,发展至今,理论上形成了Vail层序地层学、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Galloway成因层序地层学三大主流派系。沉积层序与成因层序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层序界面的不同,沉积层序以不整合和与该不整合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强调海平面变化是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作用;成因层序是以最大海侵

地层学试题(工程班)

地层学试题(工程班)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地层学标准化石年代地层单位标志层地层三定律地层单位相对比定律准层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地层学研究的意义? 2.试述事件地层学中的主要地质事件及其特点 3层序地层学有哪些特点? 4基本层序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5冰川事件的地层学意义 6. 事件界线的概念 三、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地层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您认为地学研究内容有哪些重要变化? 2.地质事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地层学:研究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环境条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标准化石:进化系统上演变速率快、迁移能力强、生理表征标志明显而具有更大的生物地层学价值的化石通常指定为标准化石。 年代地层单位: 是指一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所有成层或非成层的综合岩石体。标志层:是指一层或一组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

地层三定律:地质学基本规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根据岩层空间几何位置的上 下叠置关系,可以判定岩层形成时间的早晚。 相对比定律:由德国学者Walther与1894年提出,“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 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准层序: 即重复的、向上变浅的地层单元。准层序是层序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由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面所限定的、有成因联系的一组相对整合的层或层组序列。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地层学研究的意义? (1) 地层学研究(确定地层形成顺序、建立地层系统)是任何地区区域地质工作的基础; (2) 任何地质图件最基础的地质要素就是地层系统及其分布特征; (3) 地层充填序列的研究是沉积古地理与盆地形成、区域地壳演化历史等研究的基础; (4)许多重要的沉积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沉积铁矿等本身就是地层的构成部分; (5)全球年代地层学研究还是编制地球地质年代表的最重要的基础。 层序地层学有哪些特点? 1. 科学性: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海平面变化、物源供应、构造运动及气候变 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年代地层格架,并在这个等时的年代地层格架中 分析地层分布型式,查清沉积体系和相的空间配置关系,建立三维沉积模式。 2. 预测性:基于建立的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格架内预测地层的分布、寻找高效勘探 目标。 3. 定量性: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范围是地球发展史上的时间域和空间域,它以计算机技 术及测试分析技术为手段,能够利用地震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多种动力学参数作定量分析。 4. 综合性:层序地层学是一门跨越多门学科(地球物理学、地层学、地球化学、古生 物学、矿物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盆地分析、计算机技术、现代测试分析技术等)的综合性学科 基本层序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岩石学课后思考题全解

答案不全,望请大家用红色补充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 矿物:就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造岩矿物: 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 O、Si、Al、Fe、Ca、Mg、Na、K。含量最高的:O 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 石英:柱状晶型;高硬度;无解理;断口具有油脂光泽等 钾长石:常见肉红色;卡式双晶;两组完全解理夹角90度;硬度高等 斜长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常具有聚片双晶;两组完全解理不正交;硬度高等 普通角闪石:常见浅、深绿色或黑色;长柱状;两组解理夹角近56度;断口近菱形等 普通辉石:常见黑绿色或黑色;短柱状或粒状;两组解理夹角近90度,硬度高等 橄榄石:常见橄榄绿色;粒状;常见贝壳状断口;硬度高等 黑云母:常见黑色、褐黑色、绿黑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白云母:常见无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方解石:常见白色;菱形体解理;硬度3;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等 白云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菱形解理;晶面常完全呈马鞍形;块体遇冷稀盐酸不起泡,但其粉末遇冷稀盐酸起泡等 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 岩石是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他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及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比较多,挑自己喜欢的背哈)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一、层序地层学简述 1.1 什么是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通过对地震、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研究在构造运动、海面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等因素控制下,造成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及其与地层层序、层序内部不同级次单位的划分、分布规律;研究其相互之间的成因联系、界面特征和相带分布。以建立更精确的全球性地层年代对比、定量解释地层沉积史和更科学地进行油藏以及其他沉积矿产的钻前预测。 1.2 层序地层学的提出 层序的基本概念在18世纪晚期即已提出;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地质学家威尔(Vail)等,在研究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于1965年提出第一代的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和地震地层学基本原理,引发震撼,并于1977年出版书籍《地震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1987年,美国哈克(Haq)、威尔(Vail)等,在总结各项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代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并系统地提出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与概念。《层序地层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层序地层学进入成熟和蓬勃发展阶段。

1.3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基本层序:层序是由不整合面或其对应的整合面限定的一组相对整合的、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序列(Mitchum等,1977)。 2、体系域:由小层序和组成层序的次级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小层序组形成的同期沉积体系的联合体称为沉积体系域。体系域的解释是建立在小层序堆叠型式、与层序的位置关系和层序边界类型的基础上。 3、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一个分隔年轻的和年老的地层的界面,穿过此面水深明显增加。 4、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海平面指一个固定的基准面点,从地心到海表面的测量值。 5、密集段或凝缩层:密集段是薄的海相地层单位,由远洋到半远洋沉积物组成,以极低的沉积速度为特征。在地震剖面上,通常由高水位体系域的前积斜层的底面来证实,每个斜层都下超到下伏的海进和低水位体系域上。因此,下超面通常是密集段存在的一个很好标志。在露头剖面中和测井曲线上,下超面被用来定义一个与密集相伴生的、在无沉积作用或者沉积作用极缓慢时期形成的一个面。海平面与沉降作用相结合的协同作用,产生一个大的、区域广泛分布的密集段。 概念的内容还有很多,在这里不再赘述。

2016年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

2016年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 系所名称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招生总数85人。 系所说明其中推荐免试生64人左右。不提供往年试题。 招生专业:地质学(石油地质学)(070921)人数:6 研究方向01.含油气盆地构造 02.油气地球物理 03.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 04.油气储层地质 05.油气地球化学 06.油气田勘探与开发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④中构造地质学基础、石油地质学、含油气盆地沉积学,三门任选一门。此外,报考本专业的考生还可选考我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任一组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04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 4818构造地质学基础、822石油地质学、824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热烈欢迎申请和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推荐免试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申请与材料 教育部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8b16834992.html,/tm),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盛世清北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 取得推荐学校推免资格及名额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方可申请。申请者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在系统中注册和填写基本信息,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接受复试确认和待录取确认等环节。

此外,申请者还须按照我校的相关具体要求进行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办法》(网址: https://www.sodocs.net/doc/8b16834992.html,/zsxx/sszs/tjms/)。 (二)、初审与复试 1、各院系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对申请材料初审后,通知通过初审的申请者来我校参加复试。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盛世清北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具体差额比例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源状况自行确定。 3、选拔办法由各院系根据其学科特点制定,笔试或面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选拔办法一经公布不得随意更改。 4、推免生的综合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 (三)、待录取与公示 1、院系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向拟接收的申请者发送待录取通知,请申请者在院系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确认是否接受待录取。若在规定时间内未确认,则视为放弃。 2、我校不再另行向接收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硕士生和直博生)发送接收函。 3、2014年10月25日前,院系在网上公示待录取名单。推免生可登录院系网站查询公示名单,或在研究生院硕士、博士招生网页的“录取信息”查询。若有疑问,可于公示期内向院系提出,各院系予以及时答复。 (四)、复审与录取 在正式发出录取通知书之前,我校将对获得待录取资格的推免生,按照我校有关要求进行资格复审,未通过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 二、报名考试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盛世清北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