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高考地理常考的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

2020高考地理常考的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

2020高考地理常考的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
2020高考地理常考的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

【备考干货】2020高考地理常考的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理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具有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学习的重点,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等是我们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但是你知道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园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信息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等都是什么意思吗?虽然这些在地理课本上没有见到过,但它们都是非常有特色农业地域类型哦,快来涨知识!

1、【蓝色农业】

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

在当今人口膨胀,资源、土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感到单纯依靠陆地农业将不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向陆地以外寻求新的食物来源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行动目标,其中,以发展海洋动植物的人工养殖为主要活动的蓝色农业成为了首选。实施“蓝色农业”计划,开发、保护海洋,将有利于缓解人类的资源压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2、【白色农业】

指的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白色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因为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称之为“白色农业”。这种工业型新农业,其生产潜力巨大。“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即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兽)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是实现“人畜分粮”目标的物质基础。

3、【绿色农业】

传统绿色农业是指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植物种植,它从人类历史新石器时期产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

现代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以绿色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的产业。

它具有开放性(即充分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和物质投入来保障较高的生产能力,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持续性(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性(即在追求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标准化的特点。

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统称为“三色农业”。

4、【订单农业】

即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或订单形式的农业生产。主要是指农户与企业(公司)或中间组织在农产品产前以订单的形式就农产品种植、养殖或加工等签订合同,企业(公司)中间组织(包括农技部门、专业市场、网络(会议)、经纪人、经济组织、合作社、协会、基地等)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农户和农产品产后按合同约定向中间组织、企业(公司)交付标准物的农业经营模式。订单农业的产业模型中包括集中模型、小产业模型、多成分模型、非正式模型和媒介模型五种。

5、【园艺农业】

原先指的是我国古代集约种植蔬菜等,为了防盗和野兽,田地周围建土壁为园。现在指栽培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果树、花卉、观赏树木等的农业类型。为了保持蔬菜的新鲜,大城市(市场)附近发展了集约栽培蔬菜的近郊园艺农业。其中最集约的是大城市近郊的玻璃温室的蔬菜栽培。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利用远离市场地区的温暖的气候条件,发展了蔬菜、花卉的促成栽培;或者有效利用远离市场地区的冷凉气候发展蔬菜、花卉等的抑制栽培;为了提高水果的品质,在远离市场的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果树栽培等的园艺农业,也称为远郊农业或者输送农业。

近郊园艺农业主要分布于城市密度高的西北欧,北美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等地区,远郊园艺农业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南部、太平洋沿岸、日本的高冷地和西南的温暖地区等。

6、【休闲观光农业】

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与旅游业相互延伸渗透形成的一种具有休闲、娱乐、求知功能的新型生态、文化旅游形式农业。我国台湾省又将观光农业称为休闲农业。

它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为主题,将农业生产、田园风光和农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满足了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的旅游者的逃避大城市喧嚣、拥挤的气氛,释放快节奏工作生活高度紧张的心灵,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薄境界心理需求。观光农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郊区。发展观光农业对于改变旅游结构单一性,适应“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有重要的意义。

7、【信息农业】

是指在全面掌握和综合分析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数字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和实施农业生产的过程。这是一个以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为特色的农业信息过程。以色列的滴灌农业也可归为此类。

信息农业具有宏观决策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资源临测管理信息化、农业科研教育信息网络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交易网络化、和劳动生产率高、资源产出率高、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高等特征。

8、【立体农业】

基于山地(水体)不同空间位置的光、热、水、肥等的差异,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行种植、栽培、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方式。如基塘、菜

园、花园、庭院的立体种养等;林地的株间、行间混交和带状、块状混交等;水体的混养、层养、套养、兼养等均属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一般把立体农业划分为三种类型。即①空间多层利用型: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②食物链循环利用型:根据生物间营养供求关系,选择适当物种结构,使之组成食物链,从而促进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使农业生物间得以循环利用;③复合立体利用型:上两种类型的组合,既有垂直空间的多层利用,生物间又构成食物链,互补互惠。

立体农业以中国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等最为典型,具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特点。

9、【循环农业】

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0、【生态农业】

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1、【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我国著名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就是典型的河谷农业区。

12、【绿洲农业】

亦称为“绿洲灌溉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呈孤岛状、带状或环状分布于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带等局部有水源灌溉区的农业。有些处在于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之下,以我国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最为普遍。多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局部地区亦可种植水稻。

13、【迁移农业】

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种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一般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掉(或是把较大的树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然后将枯树焚烧用作肥料,最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

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新的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被废弃的土地就依靠自然植被的演替的力量使地力慢慢地恢复,这一般需要10~2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如果农民们周围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这样,火烧后留下的灰分营养就逐步减少,维持生长的年限就不断缩短,更替的速度就更快。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农民们只好迁往他处。

在过去这种农业分布比较广泛。如今在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还能见到,是由一些土著部族中进行着的一种农业耕作类型。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式的。我国称这种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它生动而又形象地表述了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44 分) 如图示意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四种代表性农业地域 类型的农业结构及商品率情况。读图完成1~2 题。 1.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属于丙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水利工程量大B.劳动力投入多 C.专业化程度高D.生产规模小 解析:1.D 2.C 第1 题,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种植业为主,且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并重,且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乙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但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丙农业地域类型畜牧业比重高,且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丁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且商品率高,为商品谷物农业。第2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大牧场放牧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且商品率高。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投入多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2018·西安八校联考)读图,完成3~4 题。

3.若甲图中x 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y 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则与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的是()

B .② C .③ D .④ 4.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 ( ) A .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 B .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 C .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 D .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 解析:3.C 4.D 第 3 题,根据经纬度定位可知,乙图中的农业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 故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这类农业商品率高,采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农业人口密 度小,根据甲图坐标轴的含义可判断出, ③符合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第 4 题,我国的商 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乙图中阴影区域也大量种植玉米; 美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机械化水平、商品率等都高于我国;美国的农场多为家庭经营, 而我国以国有农场为主。 读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 (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 ) 5.图中 a 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C .混合农业 6.图中 a 、b 、c 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 ) A .美国 C .澳大利亚 解析: 5.A 6.A 第 5 题,由图可以判断, a 高温多雨,为季风水田农业; b 年均温较 低,年降水量少,为商品谷物农业; c 范围广,气温、年降水量差别大,为乳畜业。第 6 题, 美国国土面积大,跨纬度广,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以上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均有分布。 (2018·东阳模拟 )读某国一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配置图,完成 7~8题。 A .① ) B .商品谷物农业 D .乳畜业 B .巴西 D .日本 与热

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也称水田农业或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①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充足(或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②地势较为低平;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较丰富;⑤旱、涝灾害频繁。 2.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存在问题:①小农经营(或生产规模小);②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土地资源退化(或土地肥力下降)。 3.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④兴修水利;⑤培育良种;⑥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立体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①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充足;②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③生物资源丰富;④水资源丰富;⑤红壤分布面积广。 2.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 3.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封山育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④改良土壤;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⑥兴修水利。 三、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①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较好;②地势较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水源不足;⑤旱、涝灾害频繁;⑥多风沙和盐碱地。 2.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土地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 3.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④发展喷灌,滴灌技术;⑤加强水资源管理(或合理开采地下水);⑥退耕还林还草;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灌溉农业(也属于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 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养成分的积累;③地势较平坦;④土壤肥沃;⑤有黄河水(或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⑥气候干旱,降水不足;⑦多风沙和盐碱地。 2.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土地次生盐碱化和沙漠化。 3.解决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④发展喷灌,滴灌技术;⑤退耕还林还草;⑥加强水资源管理;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五、商品谷物农业(也属于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①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雨热同季;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地势平坦开阔;④土壤肥沃;⑤灌溉水源较丰富;⑥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归纳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一、自然条件: 有利: (1)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 (3)土壤: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4)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不利: (1)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多水灾和旱灾 (2)地形:多位于河网稠密地区,地形较破碎,不利于开展大型机械化耕作应对措施:兴修水利,调节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二、社会条件: 有利: (1)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单产高 (2)人口稠密,粮食消费量大 (3)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居民主要食粮是稻米 不利: (1)人多地少,不利于大规模经营和机械化耕作。 (2)经济较落后,科技水平较低(但注意日本与泰国是属于例外) 商品谷物农业 一、自然区位(条件) 有利: 1、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气候温和,降水在400—800毫米,适合谷物(小麦和玉米)的生长。 2、地形:地形平坦开阔连片,利于机械化作业 3、水源:临近河湖或地下水丰富,灌溉水源较稳定充足 4、土壤:土壤较肥沃,土层较厚。(特别是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深厚) 不利:气候降水季节不均匀,需要合理用水,兴修水利,确保灌溉水源。 二、社会条件 有利: 1、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经营 2、农业科技水平高 3、工业基础好,能为农业提供机械等设备 4、交通:或铁路成网,或河湖,交通便利,利于产品外运 5、国际市场广阔 不利:

1、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大牧场放牧业 一、自然区位(条件) 有利: 1、气候:气候适宜牧草生长,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 2、水源:河湖较少,需注意合理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不利: 降水较少或季节分配不均,需要合理开采地下水,确保人畜饮用水。 二、社会区位(条件) 有利: 1、地广人稀,地价低廉,规模大; 2、邻近或有铁路与海港相联,运输便利; 3、科技投入大,重视育种与疾病防治研究,水平高 不利: 地广人稀,依赖外地市场。 乳畜业 一、自然区位(条件) 1、气候:或气候温和湿润,如西欧,利于牧草生长;或邻近人工饲料供应地,饲料供应充足稳定; 2、水源:水源供应稳定 二、社会区位(条件) 1、人口稠密,地价高,规模小 2、经济发达,城市与人口稠密,乳制品需求大 3、有完善的公路运输网,运输便利快捷 4、科技水平高,投入大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华北鱼塘-台田模式的优点,以及它解决了哪些问题?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有哪些好处? 课堂练习1:[2013·四川卷]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12分) 课堂练习2: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 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 7 6 5 4 3 2 1 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44% 34% 12% 10%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选修地理

高一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资料讲解

即墨四中高一地理导学案——农业地域类型 出题人:高一地理组时间:2015.5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难点:对比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考查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常用的几种农业类型(补充介绍) (1)亚洲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区位因素:自然条件 1、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气候区。大部 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充沛,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2、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 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土壤:人工改良的水稻土,土壤肥沃 4、水源: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原因 1、劳动力: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力强度大, 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人均耕地: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3、生产习惯:由于历史的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4、食物偏好 (2)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 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 北国营农场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 优势 自然因素: a)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b)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 大黑土区之一) c)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 河提供灌溉水源) d)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a)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b)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c)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d) 交通: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潘帕斯草原发展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区位优势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 阿根廷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大打机井,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农业地域类型整理

重点、难点 1. 重点:几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典型区的区位优势 2. 难点:会分析区域的区位优势 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

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 一、水稻种植业 1、主要分布地区:东南亚、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发展水稻原因 ①有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 ②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该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③水稻单产高可以缓解该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④有悠久的种植水稻的历史 3、水稻田分布:多集中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三角洲地区 4、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见下表)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①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②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③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④水利工程量大 水旱灾难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⑤科技水平低 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二、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新西兰、南非:养羊 2、原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 (2)发展条件: 气候暖和,草类繁茂(优良天然牧草)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 距海港近(促进牧场商品经营)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阿根廷牧牛飞速发展) (3)促进放牧业发展措施: 培育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三、商品谷物农业 1、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的国营农场

2019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试题

2019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埃及尼罗河下游地区,图示同纬度其他地区为沙漠,故甲地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的主要原因是有尼罗河作为灌溉水源。 答案:C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2~4题。 2.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3.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4.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解析:由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热量、水分条件关系图分析,a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因此判断为水稻种植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c为乳畜业,其分布范围广,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都有分布。

答案:2.A 3.C 4.A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甲)和农业产值构成图(乙),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农业既有小麦种植也有畜牧业,所以属于混合农业。 答案:C 6.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解析: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混合农业的特点。 答案:B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7~9题。 7.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解析:①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最低,投入大量劳动力,故A正确。 答案:A 8.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②地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故为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属于混合农业区。答案:D 9.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③地为大牧场放牧业,可通过建设高质量人工草场提高载畜量。 答案:C 经过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据此回答10~11题。 10.甲点位于(37°N,118°E),其所属的自然带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学习资料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 1.水稻种植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3.种植园农业: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美国南部以及萨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混合农业: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6.乳畜业: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一、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二、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解决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三、种植园农业 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专题练习

农业地域类型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A.茶叶B.玉米 C.稻米D.天然橡胶 2.图示地区种植这种农作物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A.土地面积广阔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气候终年高温多雨D.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是中南半岛,其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旱季和雨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D.市场需求 4.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 ①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②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③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④乙、丙两地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牛奶产量降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在阶段Ⅰ,牛奶基地都在各个城市附近,主要是由于牛奶不宜运输和不宜储存,要求生产基地与市场靠近布局。第4题,阶段Ⅱ,甲基地牛奶供应甲、乙、丙三城市,主要是甲地牛奶竞争力强,同时交通运输、冷藏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甲地区牛奶拓展市场。 (2015·北京海淀期末)下图表示的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5~7题。 5.四个平原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传统农业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6.关于四个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面积广阔,水源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丙——草场茂密,光照不足 D.丁——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7.关于四个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粮食商品率高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D.丁——市场适应性强 【答案】 5.A 6.B 7.D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 1.下面是近四年五套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分布比较表

2.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分析 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四年的常考点主要侧重于对大气、水、地壳地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几年来,难度较小、易得分的知识点集中在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五套题中只出现两组选择题,值得注意。四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年年高考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试要求。 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如2016年全国三卷考查上海市及周边的人口问题,给学生一种十分接近、现实的感觉。不仅为问题设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快递业也出现在高考试卷,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终身有用。 试题命题素材科学严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凸显学科特色。如体现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2013年4-6题“地膜覆盖”材料;通过文字表述形式呈现,让考生极大丰富了想象,走出教材,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趣味性,充分、准确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2015年四川卷地理和2016年全国卷地理的区别 试卷结构差异:2015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选择题共12个,每个4分,总分达到48分。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一个中

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评分细则每点两分,学生可以看分答点,比较好把握。选修内容没有单独命题,融合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2016年全国卷,选择题11个,每个4分,总分是44分。主观题必做题2道,考查必修1、2、3的知识。选做题3选1,考查选修的知识,每题10分。评分细则中,每点分值不一样,1分2分3分不等,学生做题时比较难把握。 知识侧重点考查差异: 2016年地理高考选择题侧重考查人文地理知识考查,不居于教材,命题灵活,材料多来源于生活,试题难度较大。2015年四川卷考查自然地理知识为重,但侧重于地理原理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小。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2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2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8分) 1. (2分) (2016高三上·吉安期中) 下图为某地年内气温折线图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该地适宜发展 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 季风水田农业 B . 乳畜业 C . 商品谷物农业 D . 热带种植园农业 2. (2分)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等地域类型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A .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其发展的优势条件 B .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是其发展的基础 C . 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是其生产的保证 D . 投入资金和技术多、商品率高的商品性农业 3. (2分) (2014高一下·资阳期末) 大洋洲的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我国最大的奶粉来源国.2013年上半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达37万吨,占我国进口奶粉总量的83%.从乳业整个纵向产业链上来看,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环节的投入比为75:15:10.而利润比则为10:35:5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新西兰乳畜业发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新西兰地形以平原为主,面积广大 ②新西兰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③新西兰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多雾,日照少 ④新西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消费乳制品的习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针对材料中我国乳业的情况,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 继续保持新西兰居我国进口第一的势头 B . 加大我国奶牛养殖的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C . 加快构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一体化的养殖体系 D . 加强质量监控,提升监管水平,及时更新生鲜乳收购标准 4. (2分) (2018高一下·无锡期中)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气候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 季风水田农业 B . 商品谷物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大总结 -李太娟_最新修正版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1.水稻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故又称为季风水田农业。通过考古发现,中国在河姆渡时期就有水稻种植的记录,可见亚洲重视水稻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分布上看,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丰富的地区,此外,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主要有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区,这些气候都有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特点。 而水稻从生长习性来看,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大量水分。 ②人口:分布在亚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世界上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是人口最密集的地 区)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故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布局在这里,可以利用这里的大量劳动力。且该地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很大,水稻单产量高,正好可以满足更多人的粮食需求。 ③地形: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在平原区往往在河口三角洲和河流两岸),地势相对平坦便于水田管理,排灌方便。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为低山丘陵种植水稻要开发梯田。且该地区土壤肥沃(人们培育出特色的水稻土)适宜种植水稻。 总结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比较平坦的地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拓展】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大的国家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印度可耕地面积超过中国。出口最多的是泰国。 (2)特点: ①小农经营。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对于耕作投入的财力物力较少,机械化水平低,属于粗放型农业。

措施:集约化,现在很多农民已经将土地转租出去,且城市化使耕地越来越少,集约化势在必行。 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得稻谷的产量比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的总产量不大。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受推崇,超级稻每公顷一万多千克。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米到部分作为自用,出售的有限。因而要控制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③机械化水平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且水田不适合机械生产。小农经营地块少,插秧机有所 应用,但是主要依靠劳动力。亚洲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日本。 ④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的基础。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级变化大,旱涝频发对水稻生产 的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⑤科技水平低,主要靠传统经验。 2.大牧场放牧业 对象:畜牧业用途:商品型 (1)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美、阿、巴——牧牛业;奥、南非、新——牧羊业

高中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重点强化卷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64490060】 1.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2.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A.化肥、农药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D.灌溉水源、大棚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关系密切。第2题,该地人类活动对农业投入较为明显的是灌溉水源和大棚生产。 【答案】 1.A 2.D 下图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H市的某优质荔枝采摘区,据图回答下题。 3.广东荔枝产量有“大小年”之分,大年和小年的产量有时相差几倍乃至

几十倍。近些年,广东荔枝种植的大小年差别越来越小,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少,有利于荔枝的稳产 B.荔枝的市场需求稳定,农民扩大荔枝的生产面积 C.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进步,克服过去完全“看天吃饭”的做法 D.虫害不再隔年发生,保证了荔枝的稳产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荔枝产量的稳定,是种植管理技术进步的结果,C正确。 【答案】 C 下图是某地种植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在距城市20~60 km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 A.X B.Y C.Z D.X、Y、Z 5.影响Y农产品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 C.土壤D.地形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距城市20~60千米范围内,X农产品的利润位于其他两种农产品之上,利润最高。第5题,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Y农产品的利润急剧下降,说明市场为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 4.A 5.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高中地理必修2:专题二 常见农业地域类型

专题二常见农业地域类型1.常见农业地域类型比较

2.常见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1)根据气候判断 ①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需兴修水利,工程量大。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丰富,热量、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干旱区可以通过解决灌溉问题发展优质农产品,如温带水果、棉花等的生产,因而多为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半干旱区可利用天然牧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根据分布判断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明显,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下图是美国的农

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判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直接根据其分布即可判断:A为大牧场放牧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 (3)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商品率判断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如下面农场中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其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4)根据存在问题判断 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生产中的问题也不相同,反映出地域差异和自身生产特点,因此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判断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例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问题就是“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5)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判断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 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 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A、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B、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 E、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A、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B、单产高,商品率低 C、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D、水利工程量大 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2、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三、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1)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作物:小麦、玉米(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A、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交通运输便利 C、市场广阔 D、地广人稀 E、机械化程度高 F、农业科学技术先进(3)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四.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及生产对象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美国和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以养羊为主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A、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地价低 C、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五、乳畜业 (1)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2)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A、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B、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3)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六、立体农业 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地理的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及产地和区位优势)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 迁移农业(特点: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简单、不断迁移) 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常年炎热多雨,植被茂密。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人力为动力,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无固定土地,迁移种植。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如东南亚的某些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式的。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用这种方式种植的作物各地并不相同,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迁移农业的耕作十分粗放。在一片土地上种的作物的品种不一,种植的方式杂乱无章,不成垄也不成行,作物长的有高有矮,看上去是一种落后现象,其实也是对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热带雨林雨量大,雨点密集。混杂种植,作物高矮不齐,高的植株遮盖和保护了下面低矮和脆弱的植株,多层植物又逐层地阻止了热带暴雨对作物及对地面的袭击和冲刷。另一方面,多种作物混杂,成熟的时间各不相同,可供食用的时间先后交错,避免了储存粮食的困难。但是这种耕作方式是种上以后,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然生长。由于不向土地施肥,经过二三年或三四年,土地的养分除了作物吸收,雨水冲刷和细菌快速分解,使由焚烧植被留下的灰分营养元素消耗,每块土地仅能耕种0—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如果农民们周围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这样,火烧后留下的灰分营养就逐步减少,维持生长的年限就不断缩短,更替的速度就更快。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农民们就只好迁往他处。

上海高中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农业地域类型

高三地理复习训练:农业地域类型 [2019山东青岛二中期末]下图为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01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可能是() 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水平高 C.市场适应性强D.水利工程量大 02据图判断,乙、丙两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为() A.气候温和湿润B.土壤肥沃 C.机械化水平高D.接近消费市场 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区产品种类以作物为主,商品率低且劳动力投入多,最可能是季风水田农业。四个选项中,只有水利工程量大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是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市场适应性强是混合农业的典型特点。第2题,据图可知,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机械化水平都较高;商品谷物农业不一定接近消费市场;土壤肥沃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2019甘肃兰州二诊]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下面的A图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量与乳牛草料需求量关系图,B图为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3~4题。 A B 03A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乳牛大量繁殖 B.降水偏少 C.鲜草供应偏多 D.气温偏低

04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A.地形的种类 B.雨量的多少 C.市场的距离 D.奶牛的数量 答案:3.D 4.C解析:第3题,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牧草成长量不能满足乳牛草料需求量,主要原因是牧草成长慢,看B图就会发现,7、8、9月该地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多、光照不足,所以牧草成长慢,草料不足。故选D项。第4题,新西兰人口较少,对乳制品的需求量有限,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这就需要远距离运输,为了使产品适合长途运输,就得生产不易变质的乳制品,所以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市场的距离。所以C项正确。 [2019福建漳州期末]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回答5~6题。 05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凉爽干燥 B.终年温和湿润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终年高温多雨 06该岛沿海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热带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 答案:5.D 6.A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太平洋,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D项正确。第6题,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故A项正确。[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下图为非洲尼日利亚略图, L湖为内陆淡水湖。读图,回答7~8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