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Linux内核移植到mini2440上出现串口启动信息的过过程

Linux内核移植到mini2440上出现串口启动信息的过过程

Linux内核移植到mini2440上出现串口启动信息的过过程
Linux内核移植到mini2440上出现串口启动信息的过过程

Linux内核移植到mini2440上出现串口启动信息的过过程

1、修改顶层目录的Makefile

查找CROSS_COMPILE,将该变量的值更改为“arm-linux-”(编译工具链的前缀),同时将该变量上面的arch变量的值设为arm,

2、在顶层目录下执行如下命令:

cp arch/arm/configs/s3c2410_deconfig .config

3、克隆板子

在目录arch/arm/mach-s3c2440下面,执行如下命令:

cp mach-smdk2440.c mach-bt2440.c

将mach-bt2440.c中的s3c24xx_init_clocks的参数设为12000000;

修改:

在目录arch/arm/mach-s3c2440目录下面,在Makefile中增加:

在该目录下,在Kconfig中增加

在文件arch/arm/tools/mach-types中增加

在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S中修改:

执行make uImage,

将生成的uImage复制到tftp服务器的共享目录,

在开发板的串口控制终端上uboot命令介面下,执行如下命令:tftp 0x30007fc0 ip:uImage

Bootm 0x30007fc0

这时就会看到linux内核的启动信息!!

实验四Linux内核移植实验

合肥学院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2013- 2014第二学期) 专业: 实验项目:实验四 Linux内核移植实验 实验时间: 2014 年 5 月 12 实验成员: _____ 指导老师:干开峰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2014年4月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嵌入式Linux的内核相关代码分布情况。 2、掌握Linux内核移植过程。 3、学会编译和测试Linux内核。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了解Linux2.6.32代码结构,基于S3C2440处理器,完成Linux2.6.32内核移植,并完成编译和在目标开发板上测试通过。 三、实验步骤 1、使用光盘自带源码默认配置Linux内核 ⑴在光盘linux文件夹中找到linux-2.6.32.2-mini2440.tar.gz源码文件。 输入命令:#tar –jxvf linux-2.6.32.2-mini2440-20110413.tar对其进行解压。 ⑵执行以下命令来使用缺省配置文件config_x35 输入命令#cp config_mini2440_x35 .config;(注意:x35后面有个空格,然后有个“.”开头的 config ) 然后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但是会出现出现缺少ncurses libraries的错误,如下图所示: 解决办法:输入sudo 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 命令进行在线安装ncurses libraries服务。

安装好之后在make menuconfig一下就会出现如下图所示。 ⑶配置内核界面,不用做任何更改,在主菜单里选择退出,并选“Yes”保存设置返回到刚命令行界面,生成相应配置的头文件。 编译内核: #make clean #make zImage 在执行#make zImage命令时会出现如下错误: 错误:arch/arm/mach-s3c2440/mach-mini2440.c:156: error: unknown field 'sets' specified in initializer 通过网上查找资料 于是在自己的mach-mini2440.c中加入 #include

linux启动过程

Linux系统启动过程分析 by 王斌斌 binbinwang118@https://www.sodocs.net/doc/8f13524487.html, Linux系统启动过程分析 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实际上是控制权移交的过程。Linux 系统启动包含四个主要的阶段:BIOS initialization, boot loader, kernel initialization, and init startup.见下图: 阶段一、BIOS initialization,主要功能如下: 1.Peripherals detected 2.Boot device selected 3.First sector of boot device read and executed 系统上电开机后,主板BIOS(Basic Input / Output System)运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代码,检测系统外围关键设备(如:CPU、内存、显卡、I/O、键盘鼠标等)。硬件配置信息及一些用户配置参数存储在主板的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上(一般64字节),实际上就是主板上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由主板上的电池供电,系统掉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执行POST代码对系统外围关键设备检测通过后,系统启动自举程序,根据我们在BIOS中设置的启动顺序搜索启动驱动器(比如的硬盘、光驱、网络服务器等)。选择合适的启动器,比如通常情况下的硬盘设备,BIOS会读取硬盘设备的第一个扇区(MBR,512字节),并执行其中的代码。实际上这里BIOS并不关心启动设备第一个扇区中是什么内容,它只是负责读取该扇区内容、并执行,BIOS的任务就完成了。此后将系统启动的控制权移交到MBR部分的代码。 注:在我们的现行系统中,大多关键设备都是连在主板上的。因此主板BIOS提供了一个操作系统(软件)和系统外围关键设备(硬件)最底级别的接口,在这个阶段,检测系统外围关键设备是否准备好,以供操作系 “” 统使用。 阶段二、Boot Loader 关于Boot Loader,简单的说就是启动操作系统的程序,如grub,lilo,也可以将boot loader本身看成一个小系统。 The BIOS invokes the boot loader in one of two ways: 1.It pass control to an initial program loader (IPL) installed within a driver's Master Boot Record (MBR) 2.It passes control to another boot loader, which passes control to an IPL installed within a partition's boot sector. In either case, the IPL must exist within a very small space, no larger than 446 bytes. Therefore, the IPL for GRUB is merely a first stage, whose sole task is to locate and load a second stage boot loader, which does most of the work to boot the system. There are two possible ways to configure boot loaders: Primary boot loader: Install the first stage of your Linux boot loader into the MBR. The boot loader must be configure to pass control to any other desired operating systems. Secondary boot loader: Install the first stage of your Linux boot loader into the boot sector of some partition. Another boot loader must be installed into the MBR, and configured to pass control to your Linux boot loader. 假设Boot Loader 为grub (grub-0.97),其引导系统的过程如下: grub 分为stage1 (stage1_5) stage2两个阶段。stage1 可以看成是initial program loaderI(IPL),而stage2则实现了grub 的主要功能,包括对特定文件系统的支持(如ext2,ext3,reiserfs等),grub自己的shell,以及内部程序(如:kernrl,initrd,root )等。

linux操作系统内核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内核实验报告 篇一: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XX 年 05月 16 日 实验一在LINUX下获取帮助、Shell实用功能实验目的: 1、掌握字符界面下关机及重启的命令。 2、掌握LINUX下获取帮助信息的命令:man、help。 3、掌握LINUX中Shell的实用功能,命令行自动补全,命令历史记录,命令的排列、替 换与别名,管道及输入输出重定向。 实验内容: 1、使用shutdown命令设定在30分钟之后关闭计算机。 2、使用命令“cat /etc/cron.daliy”设置为别名named,然后再取消别名。 3、使用echo命令和输出重定向创建文本文件/root/nn,内容是hello,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内容为word。 4、使用管道方式分页显示/var目录下的内容。 5、使用cat显示文件/etc/passwd和/etc/shadow,只有正确显示第一个文件时才显示第二个文件。 实验步骤及结果:

1. 用shutdown命令安全关闭系统,先开机在图形界面中右击鼠标选中新建终端选项中输入 命令 Shutdown -h 30 2、使用命令alias将/etc/cron.daliy文件设置为别名named,左边是要设置的名称右边是要更改的文件。查看目录下的内容,只要在终端输入命令即可。取消更改的名称用命令unalias命令:在命令后输入要取消的名称,再输入名称。 3.输入命令将文件内容HELLO重定向创建文本文件/root/nn,然后用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内容为word。步骤与输入内容HELLO一样,然后用命令显示文件的全部内容。 4.使用命令ls /etc显示/etc目录下的内容,命令是分页显示。“|”是管道符号,它可以将多个命令输出信息当作某个命令的输入。 5 实验二文件和目录操作命令 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下文件和目录的操作命令,如pwd、cd、ls、touch、mkdir、rmdir、cp、 mv、rm等。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详解(顶嵌)

内核移植阶段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为众多应用程序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访问的一部分软件,这种访问是有限的,并且内核决定一个程序在什么时候对某部分硬件操作多长时间。直接对硬件操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内核通常提供一种硬件抽象的方法来完成这些操作。硬件抽象隐藏了复杂性,为应用软件和硬件提供了一套简洁,统一的接口,使程序设计更为简单。 内核和用户界面共同为用户提供了操作计算机的方便方式。也就是我们在windows下看到的操作系统了。由于内核的源码提供了非常广泛的硬件支持,通用性很好,所以移植起来就方便了许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针对我们要移植的对象,对内核源码进行相应的配置,如果出现内核源码中不支持的硬件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添加相应的驱动程序了。 一.移植准备 1. 目标板 我们还是选用之前bootloader移植选用的开发板参数请参考上文的地址: https://www.sodocs.net/doc/8f13524487.html,/thread-80832-5-1.html。bootloader移植准备。 2. 内核源码 这里我们选用比较新的内核源码版本linux-2.6.25.8,他的下载地址是 ftp://https://www.sodocs.net/doc/8f13524487.html,/pub/linux/kernel/v2.6/linux-2.6.25.8.tar.bz2。 3. 烧写工具 我们选用网口进行烧写这就需要内核在才裁剪的时候要对网卡进行支持 4. 知识储备 要进行内核裁剪不可缺少的是要对内核源码的目录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这里进 行简单介绍。 (1)arch/: arch子目录包括了所有和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它的每一个子 目录都代表一种支持的体系结构,例如i386就是关于intel cpu及与之相兼容体 系结构的子目录。PC机一般都基于此目录。 (2)block/:部分块设备驱动程序。 (3)crypto:常用加密和散列算法(如AES、SHA等),还有一些压缩和CRC校验 算法。 (4) documentation/:文档目录,没有内核代码,只是一套有用的文档。 (5) drivers/:放置系统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每种驱动程序又各占用一个子目 录:如,/block 下为块设备驱动程序,比如ide(ide.c)。 (6)fs/:所有的文件系统代码和各种类型的文件操作代码,它的每一个子目录支持 一个文件系统, 例如fat和ext2。

linux内核启动 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linux内核启动+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第一部分:汇编部分 Linux启动之 linux-rk3288-tchip/kernel/arch/arm/boot/compressed/ head.S分析这段代码是linux boot后执行的第一个程序,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解压内核,然后跳转到相关执行地址。这部分代码在做驱动开发时不需要改动,但分析其执行流程对是理解android的第一步 开头有一段宏定义这是gnu arm汇编的宏定义。关于GUN 的汇编和其他编译器,在指令语法上有很大差别,具体可查询相关GUN汇编语法了解 另外此段代码必须不能包括重定位部分。因为这时一开始必须要立即运行的。所谓重定位,比如当编译时某个文件用到外部符号是用动态链接库的方式,那么该文件生成的目标文件将包含重定位信息,在加载时需要重定位该符号,否则执行时将因找不到地址而出错 #ifdef DEBUG//开始是调试用,主要是一些打印输出函数,不用关心 #if defined(CONFIG_DEBUG_ICEDCC)

……具体代码略 #endif 宏定义结束之后定义了一个段, .section ".start", #alloc, #execinstr 这个段的段名是 .start,#alloc表示Section contains allocated data, #execinstr表示Section contains executable instructions. 生成最终映像时,这段代码会放在最开头 .align start: .type start,#function /*.type指定start这个符号是函数类型*/ .rept 8 mov r0, r0 //将此命令重复8次,相当于nop,这里是为中断向量保存空间 .endr b 1f .word 0x016f2818 @ Magic numbers to help the loader

linux内核编译和生成makefile文件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一、实验题目 1.编译linux内核 2.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为project工程自动生成Makefile,并测试 3.在内核中添加一个模块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些命令提示符,也里了解一些linux系统的操作。 2.练习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自动生成Makefile,使同学们了解Makefile的生成原理,熟悉linux编程开发环境 三、实验要求 1使用静态库编译链接swap.c,同时使用动态库编译链接myadd.c。可运行程序生成在src/main目录下。 2要求独立完成,按时提交 四、设计思路和流程图(如:包括主要数据结构及其说明、测试数据的设计及测试结果分析) 1.Makefile的流程图: 2.内核的编译基本操作 1.在ubuntu环境下获取内核源码 2.解压内核源码用命令符:tar xvf linux- 3.18.12.tar.xz 3.配置内核特性:make allnoconfig 4.编译内核:make 5.安装内核:make install

6.测试:cat/boot/grub/grub.conf 7.重启系统:sudo reboot,看是否成功的安装上了内核 8.详情及结构见附录 3.生成makefile文件: 1.用老师给的projec里的main.c函数。 2.需要使用automake和autoconf两个工具,所以用命令符:sudo apt-get install autoconf 进行安装。 3.进入主函数所在目录执行命令:autoscan,这时会在目录下生成两个文件 autoscan.log和configure.scan,将configure.Scan改名为configure.ac,同时用gedit打开,打开后文件修改后的如下: # -*- Autoconf -*- # Process this file with autoconf to produce a configure script. AC_PREREQ([2.69]) AC_INIT([FULL-PACKAGE-NAME], [VERSION], [BUG-REPORT-ADDRESS]) AC_CONFIG_SRCDIR([main.c]) AC_CONFIG_HEADERS([config.h]) AM_INIT_AUTOMAKE(main,1.0) # Checks for programs. AC_PROG_CC # Checks for libraries. # Checks for header files. # Checks for typedefs, structures, and compiler characteristics. # Checks for library functions. AC_OUTPUT(Makefile) 4.新建Makefile文件,如下: AUTOMAKE_OPTIONS=foreign bin_PROGRAMS=main first_SOURCES=main.c 5.运行命令aclocal 命令成功之后,在目录下会产生aclocal.m4和autom4te.cache两个文件。 6.运行命令autoheader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h.in这个新文件。 7.运行命令autoconf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ure这个新文件。 8.运行命令automake --add-missing输出结果为: Configure.ac:11:installing./compile’ Configure.ac:8:installing ‘.install-sh’ Configure.ac:8:installing ‘./missing’ Makefile.am:installing ‘./decomp’ 9.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depcomp,install-sh和missing这三个新文件和执行下一步的Makefile.in文件。 10.运行命令./configure就可以自动生成Makefile。 4.添加内核模块

02--基于ARM9的Linux2.6内核移植

基于ARM9的Linux2.6内核移植 姓名 系别、专业 导师姓名、职称 完成时间

目录 摘要................................................... I ABSTARCT................................................ II 1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2嵌入式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3论文的主要工作 (4) 2 嵌入式 Linux系统构成和软件开发环境 (5) 2.1嵌入式Linux系统的体系结构 (5) 2.2嵌入式Linux系统硬件平台 (5) 2.3嵌入式Linux开发软件平台建立 (7) 2.4本章小结 (11) 3 嵌入式Linux的引导BootLoader程序 (12) 3.1 BootLoader概述 (12) 3.2 NAND Flash和NOR Flash的区别 (13) 3.3本章小结 (19) 4 Linux内核的编译、移植 (20) 4.1 Linux2.6内核的新特性简介 (20) 4.2 Linux内核启动流程 (20) 4.3内核移植的实现 (21) 4.4 MTD内核分区 (23) 4.5配置、编译内核 (24) 4.6本章小结 (26) 5 文件系统制作 (27) 5.1 yaffs文件系统简介 (27) 5.2 内核支持YAFFS文件系统 (27) 5.3本章小结 (30) 6测试 (31) 6.1简单测试方法的介绍 (31) 6.2编写简单C程序测试移植的系统 (31) 6.3在开发板执行测试程序 (32)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转) linux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是由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组成的 为什么要划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答:有关CPU体系结构,各处理器可以有多种模式,而LInux这样的划分是考虑到系统的 安全性,比如X86可以有4种模式RING0~RING3 RING0特权模式给LINUX内核空间RING3给用户空间 linux内核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内核由SCI(System Call Interface)系统调用接口、PM(Process Management)进程管理、MM(Memory Management)内存管理、Arch、 VFS(Virtual File Systerm)虚拟文件系统、NS(Network Stack)网络协议栈、DD(Device Drivers)设备驱动 linux 内核源代码 linux内核源代码是如何组成或目录结构? 答:arc目录存放一些与CPU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其中第个CPU子目录以分解boot,mm,kerner等子目录 block目录部分块设备驱动代码 crypto目录加密、压缩、CRC校验算法 documentation 内核文档 drivers 设备驱动 fs 存放各种文件系统的实现代码 include 内核所需要的头文件。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入在include/linux子目录下,与平台相关的头文件则放在相应的子目录中 init 内核初始化代码 ipc 进程间通信的实现代码 kernel Linux大多数关键的核心功能者是在这个目录实现(程序调度,进程控制,模块化) lib 库文件代码 mm 与平台无关的内存管理,与平台相关的放在相应的arch/CPU目录net 各种网络协议的实现代码,注意而不是驱动 samples 内核编程的范例 scripts 配置内核的脚本 security SElinux的模块 sound 音频设备的驱动程序 usr cpip命令实现程序 virt 内核虚拟机 内核配置与编译 一、清除 make clean 删除编译文件但保留配置文件

linux grub 引导启动过程详解

linux grub 引导启动过程详解 2008-01-08 17:18 这几天看了很多文档,算是对linux的启动过程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 网上有很多文章谈到这方面的内容,但总觉得没有一篇完全的解析linux启动的 细节,下面是我小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东东.这个是完整的linux启动过程, 不涉及内核,但是我觉得比较详细哦. (由于本人比较懒,这一段是从网上抄的) 机器加电启动后,BIOS开始检测系统参数,如内存的大小,日期和时间,磁盘 设备以及这些磁盘设备用来引导的顺序,通常情况下,BIOS都是被配置成首先检查 软驱或者光驱(或两者都检查),然后再尝试从硬盘引导。如果在这些可移动的设 备中,没有找到可引导的介质,那么BIOS通常是转向第一块硬盘最初的几个扇区, 寻找用于装载操作系统的指令。装载操作系统的这个程序就是boot loader. linux里面的boot loader通常是lilo或者grub,从Red Hat Linux 7.2起,GRUB(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取代LILO成为了默认的启动装载程序。那么启动的时候grub是如何被载入的呢 grub有几个重要的文件,stage1,stage2,有的时候需要stage1.5.这些文件一般都 在/boot/grub文件夹下面.grub被载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装载基本的引导装载程序(stage1),stage1很小,网上说是512字节,但是在我的系统上用du -b /boot/grub/stage1 显示的是1024个字节,不知道是不是grub版本不同的缘故还是我理解有误.stage1通常位于主引导扇区里面,对于硬盘就是MBR了,stage1的主要功能就是装载第二引导程序(stage2).这主要是归结于在主引导扇区中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其他东西了,我用的是grub 0.93,stage2文件的大小是107520 bit. 2. 装载第二引导装载程序(stage2),这第二引导装载程序实际上是引出更高级的功能, 以允许用户装载入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在GRUB中,这步是让用户显示一个菜单或是输入命令。由于stage2很大,所以它一般位于文件系统之中(通常是boot所在的根 分区). 上面还提到了stage1.5这个文件,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你到/boot/grub目录下看看, fat_stage_1.5 e2fs_stage_1.5 xfs_stage_1.5等等,很容易猜想stage1.5和文件系统 有关系.有时候基本引导装载程序(stage1)不能识别stage2所在的文件系统分区,那么这 时候就需要stage1.5来连接stage1和stage2了.因此对于不同的文件系统就会有不同的stage1.5.但是对于grub 0.93好像stage1.5并不是很重要,因为我试过了,在没有stage1.5 的情况下, 我把stage1安装在软盘的引导扇区内,然后把stage2放在格式化成ext2或者fat格式的软盘内,启动的时候照常引导,并不需要e2fs_stage_1.5或者fat_stage_1.5. 下面是我的试验: #mkfs.ext2 /dev/fd0 #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 #cd /mnt/floppy #mkdir boot #cd boot #mkdir grub (以上三步可用mkdir -p boot/grub命令完成) #cd grub #cp /boot/grub/{stage1,stage2,grub.conf} ./ #cd; umount /mnt/floppy

Linux内核移植开发手册

江苏中科龙梦科技有限公司 Linux内核移植开发手册 修 订 记 录 项 次 修订日期 版 本修订內容修订者审 核 1 2009‐02‐04 0.1 初版发行陶宏亮, 胡洪兵 2 2009‐11‐20 0.2 删除一些 多余文字 陶宏亮, 胡洪兵

DISCLAIMER THIS DOCUMENTATION IS PROVIDED FOR USE WITH LEMOTE PRODUCTS. NO LICENSE TO LEMOTE PROPERTY RIGHTS IS GRANTED. LEMOTE ASSUMES NO LIABILITY, PROVIDES NO WARRANTY EITHER EXPRESSED OR IMPLIED RELATING TO THE USAGE, 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FRINGEMENT EXCEPT AS PROVIDED FOR BY LEMOT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SALE. LEMOTE PRODUCTS ARE NOT DESIGNED FOR AND SHOULD NOT BE USED IN ANY MEDICAL OR LIFE SUSTAINING OR SUPPORTING EQUIPMENT. ALL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SHOULD BE TREATED AS PRELIMINARY. LEMOTE MAY MAKE CHANGES TO THIS DOCUMENT WITHOUT NOTICE. ANYONE RELYING ON THIS DOCUMENTATION SHOULD CONTACT LEMOTE FOR THE CURRENT DOCUMENTATION AND ERRATA. JIANGSU LEMOT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MITED MENGLAN INDUSTRIAL PARK,YUSHAN,CHANGSH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Tel: 0512‐52308661 Fax: 0512‐52308688 Http: //https://www.sodocs.net/doc/8f13524487.html,

Linux启动过程详解

深入浅出:Linux的启动流程刨析 Linux的启动过程,是一个Linuxer必须要熟练掌握的。通过系统的启动过程,可以更深入的理解Linux,假如Linux系统出问题的话,可以通过启动过程来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而且,在掌握了Linux的启动流程后,还可以借助宿主机来打造自己的Linux。 下面是我画的一张简单的Linux启动流程图 在了解启动流程之前,我们应该先知道系统的几个重要脚本和配置文件,他们对应的路径为: 1、/sbin/init 2、/etc/inittab 3、/etc/rc.d/rc.sysinit 4、/etc/rc.d/rcN.d //这是几个文件夹N代表数字1,2,3,4.. 5、/etc/fstab 1、关于/sbin/init与/etc/inittab 关于/sbin/init ,它是一个二进制可执行文件,为系统的初始化程序,而/etc/inittab是它的配置文件,我们可以通过/etc/inittab来一睹它的功能,里面的内容是一种固定的文本格式,id:runlevels:action:process 我们来通过它的内容来学习它之前,先了解写运行级别的分类(0-6): 0:关机half

1:单用户模式singel user 2:多用户模式multi user ,不提供nfs服务without nfs 3:完全多用户字符模式full multiuser text mod 4:系统预留officially undefined 5:图形登录界面graphical login 6:重启reboot id:3:initdefault: //这里定义linux的启动时的运行级别,可以看到我的主机的启动级别是3 # System initialization.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紧接着,运行系统第一个脚本/etc/rc.d/rc/sysinit //它的action:sysyinit指的是定义系统初始化过程 l0:0:wait:/etc/rc.d/rc 0 l1:1:wait:/etc/rc.d/rc 1 l2:2:wait:/etc/rc.d/rc 2 //然后就是加载服务了,他们被定义在/etc/rc.d/rcN.d l3:3:wait:/etc/rc.d/rc 3 //action:waite 这个进程在在对应级别启动一次,知道它结束为止,我的系统启动级别为3,所有执行rc 3对应的服务 l4:4:wait:/etc/rc.d/rc 4 l5:5:wait:/etc/rc.d/rc 5 l6:6:wait:/etc/rc.d/rc 6 ca::ctrlaltdel:/sbin/shutdown -t3 -r now //这里定义了一个组合快捷键,熟悉吧,没错就是重启,你可以把它注释掉不用 pf::powerfail:/sbin/shutdown -f -h +2 "Power Failure; System Shutting Down"//这里定义了ups电源,powerfail 指的是如果突然断电,它对应的process命令是,提示用户系统电源失效,将要关机,提醒用户把数据都存储好 pr:12345:powerokwait:/sbin/shutdown -c "Power Restored; Shutdown Cancelled"//这里的action,powerokwaite,指的是系统恢复供电,关机取消...

 1: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1 //开启终端,在系统准备工作做好后,就会启动出6个终端,tty1~6 mingetyy就是终端的执行命令 2: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2 //可以看到他们对应的级别是2345,你也可以注释

linux内核启动时几个关键地址

linux内核启动时几个关键地址 1、名词解释 ZTEXTADDR 解压代码运行的开始地址。没有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之分,因为此时MMU处于关闭状态。这个地址不一定时RAM的地址,可以是支持读写寻址的flash等存储中介。 ZRELADDR 内核启动在RAM中的物理地址。压缩的内核映像被解压到这个地址,然后执行。 This is the address where the decompressed kernel will be written, and eventually executed. The following constraint must be valid: __virt_to_phys(TEXTADDR) == ZRELADDR The initial part of the kernel is carefully coded to be position independent. TEXTADDR 内核启动的虚拟地址,与ZRELADDR相对应。一般内核启动的虚拟地址为RAM的第一个bank地址加上0x8000。 TEXTADDR = PAGE_OFFSET + TEXTOFFST Virtual start address of kernel, normally PAGE_OFFSET + 0x8000.This is where the kernel image ends up. With the latest kernels, it must be located at 32768 bytes into a 128MB region. Previous kernels placed a restriction of 256MB here. TEXT_OFFSET 内核偏移地址,即内核起始位置相对于内存起始位置的偏移,对于相对于物理内存还是相对于虚拟内存都是一样的结果。在arch/arm/makefile中设定。 PHYS_OFFSET RAM第一个bank的物理起始地址,即物理内存的起始地址。 Physical start address of the first bank of RAM. PAGE_OFFSET RAM第一个bank的虚拟起始地址,即内核虚拟地址空间的起始地址。 2、小结 从上面分析可知道,linux内核被bootloader拷贝到RAM后,解压代码从ZTEXTADDR开始运行(这段代码是与位置无关的PIC)。内核被解压缩到ZREALADDR处,也就是内核启动的物理地址处。相应地,内核启动的虚拟地址被设定为TEXTADDR,满足如下条件: TEXTADDR = PAGE_OFFSET + TEXT_OFFSET 内核启动的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满足入下条件: ZRELADDR == virt_to_phys(PAGE_OFFSET + TEXT_OFFSET)= virt_to_phys(TEXTADDR) 假定开发板为smdk2410,则有: 内核启动的虚拟地址 TEXTADDR = 0xC0008000 内核启动的物理地址 ZRELADDR = 0x30008000 如果直接从flash中启动还需要设置ZTEXTADDR地址。

基于Linux内核编程的实验报告(Linux内核分析实验报告)

基于Linux内核编程的实验报告(Linux内核分析实验 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基于Linux内核编程的实验报告(Linux内核分析实验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基于,Linux,内核,编程,实验,报告,分析,,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Linux内核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文件系统实验 实验目的:linux文件系统使用虚拟文件系统VFs作为内核文件子系统。可以安装多种 不同形式的文件系统在其中共存并协同工作。VFs对用户提供了统一的文件访问接口。本实验的要求是 (1)编写一个get_FAT_boot函数,通过系统调用或动态模块调用它可以提 取和显示出FAT文件系统盘的引导扇区信息。这些信息的格式定义在内核文件的fat_boot_sector结构体中。函数可通过系统调用或动态模块调用。 (2)编写一个get_FAT_dir函数,通过系统调用或动态模块调用它可以 返回FAT文件系统的当 前目录表,从中找出和统计空闲的目录项(文件名以0x00打头的为从未使用过目录项,以0xe5打头的为已删除的目录项),将这些空闲的目录项集中调整到目录表的前部。这些信息的格式定义在内核文件的msdos_dir_entry结构体中。 硬件环境:内存1g以上 软件环境:Linux(ubuntu)2-6实验步骤: 一:实验原理: 以实验4为蓝本,在优盘中编译并加载模块,启动测试程序,查

/proc/mydir/myfile的文件内容。从优盘得到fat文件系统的内容存在msdos_sb_info结构中,然后得到msdos_sb_info结构相应的属性值,得到实验一的数据。实验二中,得到fat文件系统第一个扇区的十六个文件信息。然后按照文件名头文字的比较方法,应用归并排序的方法,将头文件是0x00和0xe5的文件调到前面,其他的文件调到后面 二:主要数据结构说明: (1)超级块对象: 数据结构说明:一个已经安装的文件系统的安装点由超级块对象代表。 structsuper_block{... conststructsuper_operations*s_op;} (2)索引i节点对象 数据结构说明:索引i节点对象包含了内核要操作的文件的全部控制信息,对应着打开文件的i节点表。structinode{ conststructinode_operations*i_op;...} (3)目录项对象 数据结构说明:录项对象代表了文件路径名的各个部分,目录文件名和普 通文件名都属于目录项对象。structdentry{

简析linux内核的内核执行流程图

简析linux核的执行流程 ----从bootsect.s到main.c(核版本0.11)Linux启动的第一阶段(从开机到main.c) 3个任务: A、启动BIOS,准备实模式下的中断向量表和中断服务程序。 B、从启动盘加载操作系统程序到存。 C、为执行32的main函数做过渡准备。 存变化如下: ①、0xFE000到0xFFFFF是BIOS启动块,其中上电后第一条指令在0xFFFF0。 ②、而后0x00000到0x003FF总共1KB存放中断向量表,而接下去的地址到0x004FF共256B存放BIOS数据,从0x0E05B 开始的约8KB的存中存放中断服务程序。 ③、利用BIOS中断0x19h把硬盘的第一扇区bootsect.s的代码加载到存中,即0x07c00处,后转到该处执行。 ④、将bootsect.s的代码复制到0x90000处。 ⑤、利用中断0x13h将setup.s程序加载到存0x90200处。 ⑥、再将剩余的约240个扇区的容加载到0x10000~0x2EFFF 处。 ⑦、开始转到setup.s处执行,第一件事就利用BIOS提供的中断服务程序从设备上获取核运行的所需系统数据并存在0x90000的地址处,这时将原来bootsect.s的代码覆盖得只剩2Byte的空间。

⑧、关中断并将系统代码复制到0x00000处,将原来放在这里的中断向量表与BIOS数据区覆盖掉,地址围是 0x00000~0x1EFFF。同时制作两表与两寄存器。 ⑨开地址线A20,寻址空间达到4GB,后对8259重新编程,改变中断号。 ⑩、转到head.s(大小是25K+184B)执行,执行该程序完后是这样的: 0x00000~0x04FFF:页目录与4个页表,每一项是4KB,共20KB;0x05000~0x05400:共1KB的空间是软盘缓冲区; 0x05401~0x054b8:共184B没用; 0x054b9~0x05cb8:共2KB的空间存中断描述符表; 0x05cb9~0x064b8:共2KB的空间存全局描述符表; 之后就是main函数的代码了! 第二阶段、从main.c函数到系统准备完毕阶段。 第一步:创建进程0,并让进程0具备在32位保护模式下载主机中的运算能力。流程是: 复制根设备和硬盘参数表(main.c中的102、110、111行) 物理存规划格局(main.c的112行~126行,其中有 rd_init函数定义在kernel/ramdisk.c中,此函数用于虚拟盘初始化;而mem_init函数是用于存管理结构初始化,定义在mem/memory.c中,该函数页面使用

linux实验报告(编译内核)

湖北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网络实用技术 开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徐婕 学生姓名骆婧 学生学号20112211042100 70 专业班级计科一班 学生年级2011级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构建与启动Linux内核的方法;掌握用户程序如何利用系统调用与操作系统内核实现通信的方法,加深对系统调用机制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如何向操作系统内核增加新的系统调用的方法,以扩展操作系统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 1.Linux环境下的C或者C++编译和调试工具的使用 2.向Linux内核增加新的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功能为打印出自己的学号和 姓名信息。 3.Linux新内核的编译、安装和配置。 4.编写应用程序以测试新的系统调用并输出测试结果。 三、实验步骤 第一步:解压文件 1.下载linux-3.13.3.tar.xz压缩包。 2.在Ubantu系统下,解压该文件,解压之后得到linux- 3.13.3文件包 # tar –xf linux-3.13.3.tar.xz 3.将解压后的文件包复制到/usr/src # cp linux3.13.3 /usr/src 第二步:修改源程序,增加系统调用 1.gedit /usr/src/linux-3-13.3/kernel/sys.c (增加系统调用,使用面向内核的 打印函数printk打印姓名学号) 使用gedit命令,可以直接在文档编辑器中直接修改。修改好后按保存关闭文档编辑器。 在开头加入头文件: #include 在末尾加入函数 asmlinkage int sys_mycall(void) { printk(KERN_ALERT "My name is XXXX!My studentid is XXXXXXX\n"); return 1; } 2.gedit /usr/src/linux-3-1 3.3/arch/x86/include/asm/syscalls.h 在倒数第二行后插入 asmlinkage int sys_mycall(voi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