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30例临床分析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30例临床分析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30例临床分析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30例临床分析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30例临床分析

矫黎东宋旸陆慧王宪玲丁岩卫华王向波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NB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NB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3:7,平均年龄为43岁。既往有明确布氏杆菌病史者6例,有牛羊或其奶制品接触史者24例。伴有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表现者29例,伴脊髓损害者20例,伴听神经损害者18例,这些均为NB的常见临床表现。29例患者的脑脊液化验白细胞数升高[ (10 ~599)×106/L],30例蛋白水平升高(0.5 ~4.0 g/L),29例葡萄糖水平下降(0.8 ~2.6 mmol/L)。17例患者的头颅MRI显示有白质病变。大部分患者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及头孢曲松3种药物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NB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多样,以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最为多见,脊髓损害和听神经损害也很常见。来自布氏杆菌病流行区的患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需考虑与NB相鉴别。

布鲁杆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回顾性研究

Neurobrucello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30 casesJiao Lidong Song YangLu HuiWang Xianling Ding YanWei HuaWang Xiangba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urobrucellosis and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The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30 cases with neurobrucellosis were summari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23 men, seven women in this group of cases. The mean age was 43 years. There were six cases with definite history of brucellosis, 24 with exposure history of cattle and sheep or their diary products. Brucella blood 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 were all positive in 30 cases. Meningitis or meningoencephalitis (29 cases), spinal cord lesion (20 cases) and auditory nerve's damage (18 cases) were the most common forms of neurobrucellosis in these patients. In the cerebral spinal fluid inspection tests, there were 29 cases with increasing leukocyte ( ( 10 -599) × 106/L), 30 cases with elevated protein (0. 5-4.0 g/L), 29 cases with decreased glucose (0. 8 -2. 6 mmol/L)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There were 17 cases with white matter lesion on cranial magnetic imaging. The combinations of doxycycline,rifampin and ceftriaxone sodium were given to most cases. The prognosis was good in most cases.Conclusions Neurobrucellosis is not unusual clinically,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which varies greatly. The most common form is meningitis or meningoencephalitis, whereas spinal cord damage and hearing damage are also common. Patients who come from epidemic area and develop unexplained neurological symptoms should be screened and distinguished with neurobrucellosis.

Brucellosi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Retrospective studies

10. 3760/cma. j. issn. 1006-7876. 2017.09. 008

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 1 ] Alavi SM, Alavi L.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in recent twenty years [ J]. Caspian J Intern Med,

2013, 4(2) : 636-641.

@@[2] Buzgan T, Karahocagil MK, Irmak H, et 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in 1028 cases of brucellosis: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 J ]. Int J 

Infect Dis, 2010, 14 (6) : e469-478. DOI: 10. 1016/j. ijid.

2009.06. 031.

@@[ 3 ] Kizilkilic O, Calli C. Neurobrucellosis[ J ]. Neuroimaging Clin N 

Am, 2011, 21 (4) : 927-937. DOI: 10. 1016/j. nic. 2011.07.

008.

@@[4] Bodur H, Erbay A, Akinci E, et al. Neurobrucellosis in an 

endemic area of brucellosis [ J ]. Scand J Infect Dis, 2003, 35万方数据

( 2 ) : 94-97.

@@[5] Haji-Abdolbagi M, Rasooli-Nejad M, Jafari S,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in neurobrucellosis: review of 31 cases [ J ]. Arch lran Med, 2008, 11(1): 21-25. DOI: 08111/AIM. 007.@@[ 6] Dean AS, Crump L, Greter H, et 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brucell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J ]. PLoS Negl Trop Dis, 2012, 6 (12) : e1929. DOI: 10. 1371/ journal. pntd. 0001929.

@@[7] Jiao LD, Chu CB, Kumar CJ,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of Nonacute Neurobrucellosis[ J ]. Chin Med J, 2015, 128(13) : 1831-1833. DOI: 10.4103/0366-6999.159362.@@[ 8 ] Kesav P, Modi M, Singla V, et al. Kaleidoscopic presentation of neurobrucellosis[J]. J Neurol Sci, 2013, 331 (1-2): 165-167. DOI: 10. 1016/j. jns. 2013.05. 026.

@@[9] Karsen H, Tekin KS, Duygu F, et al. Review of 17 cases of neurobrucellosis :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Arch Iran Med, 2012, 15(8) : 491-494. DOI:

012158/AIM. 0010.

@@[ 10]宋秀娟,许艳秋,檀国军,等.复发性布氏杆菌病合并脊髓炎 性脱髓鞘病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528- 529. DOI: 10.3760/cma.j. issn. 1006-7876.2015.06. 020.@@[11]王勤周,宋晓莲,王胜军,等.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 型布氏杆菌病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 (10): 898-899. DOI: 10. 3760/cma.j.issn. 1006- 7876. 2015.10. 017.

@@[12] Gul HC, Erdem H, Bek S. Overview of neurabrucellosis: a pooled analysis of 187 cases[J]. Int J Infect Dis, 2009, 13(6) : e339-343. DOI: 10. l016/j. ijid. 2009.02. 015.

@@[13] Ozkavukcu E, Tuncay Z, Sel(c)uk F, et al. An unusual case of neurobrucellosis presenting with unilateral abducens nerve palsy: clinical and MRI findings[ J]. Diagn Interv Radiol, 2009, 15 (4) : 236-238. DOI : 10.4261/1305-3825. DIR. 1604-07.1.@@[14] l(s)(t)kay S, Y(u)laz K, (O)lmez A. Neurobrucellosis developing unilateral 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 [ J ]. Am J Emerg Med, 2012, 30(9): 2085. e5-7. DOI: 10. 1016/j. ajem. 2011. 12.

004.

@@[15] Nas K, Tasdemir N, Cakmak E, et al. Cervical intramedullary granuloma of Brucell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Eur Spine J, 2007, 16 Suppl 3 : 255-259. DOI: 10. 1007/ s00586-006-0252-3.

@@[16] Jabbour RA, Tabbarah Z. Neurobrucellosis presenting with hearing loss, gait disturbances and diffuse white matter disease on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 [ J ]. J Med Liban, 2011, 59(2) : 105-108.

@@[17] Vinod P, Singh MK, Garg RK, et al. Extensive meningoencephalitis, retrobulbar neuritis and pulmonary involvement in a patient of neurobrucellosis [ J ]. Neurol India, 2007, 55(2) : 157-159.

@@[18] Bekta(s) O, Ozdemir H, Yllmaz A, et al. An unusual case of neurobrucellosis presenting as demyelination disorder[ J ]. Turk J Pediatr, 2013, 55(2) : 210-213.

@@[ 19] Obiako OR, Ogoina D, Danbauchi SS, et al. Neurobrucellosi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Niger J Clin Pract, 2010, 13(3) : 347-350.

@@[ 20 ] Guven T, Ugurlu K, Ergonul O, et al. Neurobrucellosis :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features [ J ]. Clin Infect Dis, 2013, 56 ( 10 ) : 1407-1412. DOI: 10. 1093/cid/cit072.

@@[ 21 ] Alavi SM, Alavi L.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in recent twenty years [ J ]. Caspian J Intern Med, 2013, 4(2) : 636-641.

2017-02-05 

万方数据

白塞病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白塞病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白塞病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疾病,口腔、眼、生殖器及皮肤为本病的好发部位,也可出现多系统改变。 一、白塞病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病程中有医生观察和记录到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眼炎、生殖器溃疡以及特征性皮肤损害,如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痤疮样皮疹,另外出现大血管或神经系统损害高度提示白塞病的诊断。 2.实验室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异常。活动期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HLA-B51为易感抗原,其在白塞病患者中阳性率57%~88%,与眼、消化道病变相关。 3.针刺反应试验(Pathergytest) 用20号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约0.5cm沿纵向稍作捻转后退出,24~48小时后局部出现直径>2mm的毛囊炎样小红点或脓疱疹样改变为阳性。此试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阳性率约60%~78%。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4.特殊检查 a.神经白塞病常有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轻度升高。 b.脑CT及磁共振(MRI)检查对脑、脑干及脊髓病变有一定帮助。 c.急性期MRI的检查敏感性高达96.5%,可以发现在脑干、脑室旁白质和基底节处的增高信号。慢性期行MRI检查应注意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MRI可用于神经白塞病诊断及治疗效果随访观察。 d.胃肠钡剂造影及内窥镜检查、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有助诊断病变部位及范围。 e.肺X线片可表现为单或双侧大小不一的弥漫性渗出或圆形结节状阴影,肺梗塞时可表现为肺门周围的密度增高的模糊影。高分辨的CT或肺血管造影、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均有助于肺部病变诊断。 二、诊断标准

维生素B12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疗效观察

维生素B12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单用多西环素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两组治疗后均好转,在发热和头痛的治疗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乏力、骨关节痛、脑膜刺激征、手足麻木、面瘫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B12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维生素B12;多西环素;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疗效观察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关节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过程[1]。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改善,牛羊肉的需求量增加,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布氏杆菌病由牧区向非牧区转移,且呈小范围、点状、分散的形式流行,有向非职业人群扩散的趋势[2]。布氏杆菌可通过直接感染及内毒素作用造成神经系统损伤[3]。针对神经系统损伤,近期研究显示,维生素B12对于神经细胞存在保护作用,能够增加细胞的生长代谢,减少细胞死亡[4]。多西环素是目前治疗布氏杆菌病最有效的药物,且副作用小,适用于任何年龄段。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维生素B12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5例患者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6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9~63岁,平均3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流行病学接触史:患者有密切接触野生动物、家畜、畜产品等病史,或生活在疫区,接触发病动物;(2)有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3)脑脊液改变早期类似病毒性脑膜炎,后期类似于结核性脑膜炎;(4)脑脊液布氏杆菌抗体阳性,从患者血、脊髓或脑脊液中分离出布氏杆菌,或者血清学凝集试验效价>1:160;(5)经过抗布氏杆菌治疗后病情好转;(6)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外。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维生素B12 1000 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每日

白塞病的治疗方案以及原则介绍

白塞病的治疗方案以及原则介绍 *导读:白塞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是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疾病,起发病后主要体现症状为:口腔溃疡,眼炎等症状居多,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是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疾病,起发病后主要体现症状为:口腔溃疡,眼炎等症状居多,白塞病的患者还需要在饮食上面加以注意,在生活方面要有规律,注意自身卫生习惯,避免长期加班等,那么,白塞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呢? 本病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根治办法。多种药物均有效,但停药后大多易复发。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现有症状,防治重要脏器损害,减缓疾病进展。 *1、家庭治疗 1)外敷:选干地龙10条,吴茱萸1.8克,共研末,和面粉少许,用醋调成糊状,敷两足心包扎,日两次。 2)蛋液:鸡蛋壳10克,延胡荣3克,共研细末。日2次,每次3克。 3)足部按摩:区双足肺区、肾区、下焦区。用平疚平泻法,每日一次。 *2、一般治疗:重症病例卧床休息,保持口腔、外阴、皮肤、眼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

*3、局部用药:①口腔溃疡:龙胆紫或锡类散等,如四环素250mg(1片)溶于水中,含漱2 分钟后咽下;0.02%~0.2%洗必泰液、1%硼酸液含漱。②阴部溃疡:抗生素软膏,如0.1%醋酸氟羟泼尼松软膏、四环素软膏局部涂药;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③眼结合膜炎: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如0.5%醋酸氢化可的松滴眼液滴眼。 *4、全身治疗 ⑴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发热、关节炎、结节红斑,如布洛芬、消炎痛、阿司匹林、奈普生、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等。 ⑵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征:①严重的眼部病变;②伴有中枢神经病变急性发作;③全身中毒症状严重、高热;④大动脉炎; ⑤严重口腔、外阴溃疡,关节症状;方法:泼尼松30~60mg/d,神经白塞病为60~100mg/d,病情控制后减量,用10mg/d维持量。 ⑶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疗效差或重症白塞病时加用,如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累时。①秋水仙碱:对有关节病变及结节性红斑者可能有效,有时对口腔溃疡者也有一定疗效;②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静脉滴注;③苯丁酸氮芥:50~100mg/d口服,病情缓解后递减至2~4mg/d维持。④环孢菌素A和-干扰素。 ⑷抗凝剂:用于合并血栓病变,如链激酶、尿激酶、阿司匹林及潘生丁等。

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史堡丛遑遁生苤查垫!!生鱼旦筮!』鲞箜§塑£h纽I基h!H幽!吐』女盟垫!!,yQ!:!£盟Q:§ 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概述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是一种非 炎症性自身免疫病,l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 (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 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上述 症状可以单独或多个共同存在。 APS可分为原发性APS和继发性APS,继发性APS多见 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类风湿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 病(悉尼标准建议不用原发性和继发性APS这一概念,但目 前的文献多仍沿用此分类)。此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恶性APS (catastrophicAPS),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造成 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原发性AP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 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索有关。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病 比率为1:9,女性中位年龄为30岁。 2临床表现 2.1动、静脉血栓形成:APS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 累血管的种类、部位和大小,可以表现为单一或多个血管累 及,见表1。APS的静脉血栓形成比动脉血栓形成多见。静脉 血栓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此外还可见于肾脏、肝脏和 视网膜。动脉血栓多见于脑部及上肢,还可累及肾脏、肠系膜 及冠状动脉等部位。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致局部水肿,肢体 动脉血栓会弓l起缺血性坏疽,年轻人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应排除原发性APS可能。 2.2产科表现:胎盘血管的血栓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可引起 习惯性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滞或死胎。典型的 APS流产常发生于妊娠lO周以后,但亦可发生得更早,这与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v,aCL)的滴度无关。APS 孕妇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发生先兆子痫,亦可伴有 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即HELLP综合征。 2.3血小板减少:是APS的另一重要表现。 2.4APS相关的肾病:主要表现为肾动脉血栓/狭窄、肾脏缺 血坏死、肾性高血压、肾静脉的血栓、微血管的闭塞性肾病和 相关的终末期肾病统称为APS相关的肾病。 2.5其他:80%的患者有网状青斑,心脏瓣膜病变是晚期出 现的临床表现,严重者需要做瓣膜置换术。此外,APS相关的 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偏头痛、舞蹈病、癫痫、吉兰一巴雷综合征、 一过性球麻痹等,缺血性骨坏死极少见。 3实验室检查 3.1aPL的血清学检查 DOI:10.37601cma.J.issn.1007-7480.2011.06.012 ?407? ?诊治指南?表1AlaS血栓的临床表现 3.1.1狼疮抗凝物(LA):LA是一种lgG/IgM型免疫球蛋白。作用于凝血酶原复合物(Xa、Va、Ca2+及磷脂)以及Tenase复合体(因子IXa、Via、Caz+及磷脂),在体外能延长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的时间。因此检测LA是一种功能试验,有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I')、白陶土凝集时间 (KCT)和蛇毒试验,其中以KCT和蛇毒试验较敏感。3.1.2acL:目前标准化的榆测方法是以心磷脂为抗原的间 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国际上对I如和I州型的aCL的检测结果的表述单位为GPL(1斗咖l纯化的IgG型aCL的结合抗原活性)和MPL(1¨加nl纯化的IgM型aCL的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改变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改 变 摘要目的观察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改变。方法选择16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为病例组,16 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脑脊液ADA、NSE水平。观察病例组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收集9例病例组患者血及脑脊液ADA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收集15例病例组患者血及脑脊液NSE数据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8例脑脊液压力>180 mm H2O(1 mm H2O=0.0098 kPa=9.8 Pa),8例正常。9例病例组患者血ADA水平为(13.90±9.35)U/L,与对照组的(9.39±3.89)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脑脊液ADA水平为(18.38±8.94)U/L,高于對照组的(2.96±1.14)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病例组患者血NSE水平为(12.84±4.31)ng/ml,与对照组的(10.57±2.85)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脑脊液NSE水平为(47.97±22.09)ng/ml,高于对照组的(11.62±2.9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和广泛的临床综合征给明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非疫区医生容易漏诊误诊。如临床工作中遇到类似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表现,脑脊液ADA、NSE增高且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时应重点排查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关键词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病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7%~10.0%,病死率为0~7%。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没有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常规、影像学检查也没有特征性改变,脑脊液检出或培养出布氏杆菌是诊断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金标准,但耗时且检出率不到20%[1]。脑脊液检查是神经型布氏杆菌病重要检查手段,观察脑脊液ADA、NSE对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提示及鉴别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巴彦淖尔市医院及北京301医院住院治疗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16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11 例,女5 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44±13.98)岁。另选择16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3~66 岁,平均年龄(49.37± 10.0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组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诊断标准;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③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相关临床表现;④脑脊液检查疾病早期类似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轻度增高,蛋白轻度增高,葡萄糖和氯化物正常,后期类似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数仍以淋巴细胞为主且中度增高,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⑤病原菌检测:从患者血、骨髓、脑脊液中分离出布氏杆

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及文献复习

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及文献复习 摘要为提高对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对1例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报道。患者有可疑布氏杆菌接触史,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等,可确诊为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经系统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随访1个月无复发。布氏杆菌病累及神经系统,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无特殊表现,不明原因神经系统损害时应考虑到本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农民,主因双下肢无力半月,加重伴双上肢无力3 d 于2016年9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腰骶部疼痛,当时尚可独立行走但感费力,上肢持物正常,无头晕、头痛,无言语不清,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未经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3 d出现双上肢无力,持物困难,下肢无法站立,活动时腰骶部疼痛加剧,夜间出汗較多。 自发病以来排尿费力,大便困难。入院前4个月起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每次持续3~4 d,伴多汗、乏力。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1年。家中无饲养牛羊史,有多次食用不熟牛羊肉及奶制品史,无结核及传染病接触史。 内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阳性体征。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高级皮层共能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0.3 cm,光敏,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侧听力正常;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偏低,四肢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双侧Hoffmann征(+);深浅感觉正常,无明显感觉平面;颈软,克氏征(-),布氏征(-)。 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感染疾病筛查、自身免疫、肿瘤标志物、甲功无异常。血常规:血小板65×109/L↓,白细胞10.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1.7%↑;C反应蛋白:43.3 mg/L↑。骨髓穿刺:①血小板减少症;②骨髓感染倾向。2次血培养:疑似布鲁菌属。布氏杆菌血清凝集实验为1∶160(+)。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180 mm H2O (1 mm H2O=0.0098 kPa=9.8 Pa),常规:白细胞(WBC)15×106/L (0~5×106/L),以白细胞为主,生化:糖、氯化物、蛋白均正常,细胞学未见明显异常。

布氏杆菌病与乳制品生产

布氏杆菌属(Bruc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布氏杆菌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部分地区曾有流行,现已基本控制。布氏杆菌也是帝国主义者列为失能性生物战剂之一。布氏杆菌属分为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氏杆菌6个种,20个生物型。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vis)、猪(Br.suis)三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 病理 布氏杆菌感染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

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 生物学性状 本菌属初次分离培养时多呈小球杆状,毒力菌株有菲薄的微荚膜,经传代培养渐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为严格需氧菌。牛布氏杆菌在初次分离时,需在5~10%CO2环境中才能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的pH6.6~7.1,营养要求高,生长时需硫胺素,烟草酸和生物素,泛酸钙等,实验室常用肝浸液培养基或改良厚氏培养基。此菌生缓慢,培养48小时后才出现透明的小菌落,鸡胚培养也能生长。 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对链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等均敏感。 布氏杆菌具有二种抗原成份:A(牛布氏杆菌主要抗原成份)和M(羊布氏杆菌主要抗原成份)。二种抗原在各种菌中含量不同,牛布氏杆菌(Am)含a 抗原多,含M抗原少。羊布氏杆菌(aM)含M抗原多,而含A抗原少。可利用凝集吸收试验制备出单因子血清~~单价A或M血清,供菌种鉴定之用。 牛布氏杆菌病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发生于怀孕第5~8个月,产出死胎或软弱犊牛。流产时除表现分娩征象外,常有生殖道发炎症状,阴道粘膜发生粟粒大小的红色结节,流出灰白色粘性分泌物。胎衣往往滞留,流产后持续排出恶露,呈污灰色或棕红色,可持续2~3周。常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大多数母牛只流产1次。公牛常发生睾丸炎或关节炎、滑膜囊炎,有时可见阴茎红肿,睾丸和附睾肿大。 二、病理变化 常见的病变是妊娠母牛的子宫与胎膜病变变化较突出。子宫绒毛膜间隙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绒毛膜因充血呈紫红色,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污灰色脓液。胎膜因水肿而肥厚,呈胶样浸润,表面覆以纤维素和浓汁。流产胎儿主要呈败血症变化,脾与淋巴结肿大,肝脏中有坏死灶,肺常见支气管肺炎,胃肠膀胱的浆膜下可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公牛主要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被膜与浆膜层粘连,切面可见到坏死灶或化浓灶。阴茎红肿,其粘膜上有时可见小而硬的结节。 三、实验室检验 用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检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方法:将被检血清与布鲁氏菌虎红平板抗原各0.03毫升滴于玻璃板上混匀,在室温下4~10分钟呈现结果,出现凝集现象为阳性反应,完全不凝集的为阴性。受检血

白塞病的基本概念

白塞病的基本概念 管剑龙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疾病。1937年土耳其Beh?et医师描述了一组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本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主要集中在东亚、中东、地中海各国,与古丝绸之路地域巧合,故有学者称之为丝绸之路病。据资料报道其发病率:土耳其为420/10万,日本为13.6/10万,美国为6.6/10万,我国黑龙江为0.11%,宁夏回族自治区为0.12%,但国内尚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在中国,白塞病是全葡萄球膜炎的首要病因,失明致残率较高;另一些患者消化道溃疡发生率较高,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肠瘘、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患者多数起病缓慢,主要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除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外,还可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各系统症状出现先后不一,出现首发症状至符合诊断标准,往往延迟6~7年。无疑对白塞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造成困难。 白塞病缺乏特异性实验室化验和检查,诊断依靠临床症状。分类标准繁多,患者和医师困惑。目前广泛采用1990年国际分类标准和1987年日本修订分类标准。 1990年国际分类标准,包括:(1)反复口腔溃疡;(2)外生殖器溃疡;(3)眼部病变;(4)皮肤损害;(5)皮肤针刺反应阳性。具有反复口腔溃疡外加4项中2项及可诊断。 国际无统一治疗指南,部分药物应用缺乏循征依据。治疗总原则:1.仅有皮肤黏膜受累,可局部用药;2.眼部病变尤其是后(全)葡萄球膜炎,视网膜炎、黄斑变性需球旁注射激素和(或)全身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3.难治性皮肤黏膜损害、重要器官受累需应用全身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可联合生物制剂。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手术治疗。 皮肤黏膜病变

36例白塞病回顾性临床分析

36例白塞病回顾性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 36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性别分组探讨男性和女性白塞 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异同。结果白塞病首发症状以口腔溃疡最为多见(66.7%)。白塞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94%),外阴生殖器溃 疡(81%),毛囊炎(61%),结节性红斑(53%),内脏受累并不少见,依次为消化道、眼、中大血管、心脏等。眼部受累男性多于女性,而且较重,其他临床表现 无性别差异。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明显的疗效。结论白 塞病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多个系统,易被误诊。除眼部受累外,其他临床表现 无性别差异。应对所有病例筛查结核感染的可能。治疗上对活动期、病情重者应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关键词】白塞病诊断治疗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为 常见临床表现的风湿免疫病,可以引起多脏器受累,经常被忽略诊断。本文通过 对36例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男性和女性BD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异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检索2004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我院风湿科住院诊断BD的患者,取资 料完整的36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发病年龄4~47岁,平 均发病年龄26.72+11.9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依据1990年国际白塞病研究组织制 定的白塞病诊断标准[1]。 1.2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资料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36例BD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男性:女性0.636:1。首发症状以口 腔溃疡最为多见,有14例,另有10例患者首发症状包括口腔溃疡。以外阴生殖 器溃疡为首发表现者14例(38.8%)。其他首发临床表现还有发热、扁桃体炎、 肺栓塞、皮肤痤疮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肢痛等。他们从发病至确诊BD的时间 差数月至数年、数十年不等。最短的1例病史3月。最长的1例为25岁男性, 因发热,腹痛就诊,仔细询问病史,4岁起反复口腔、外阴溃疡发作,并有结节 性红斑,间断眼部充血,针刺试验阳性,进而诊断BD。分析男性和女性两组BD 患者临床特点的不同(如表一)。可见,除眼部受累外,两组在皮肤及内脏受累 方面无明显差异。这组资料,1例男性出现心脏受累,无1例神经系统受累。 表一:男女BD肤黏膜及脏器受累阳性率比较 2.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者21例(58.3%),血沉增快者27例(75%),C反 应蛋白增高者31例(86.1%),ANA阳性2例,均为弱阳性,滴度1:40,抗ENA多肽均阴性,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增高11例(30.5%),肝肾功能基 本正常。 2.3 治疗及疗效

白塞病双眼损害一例临床病例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813642700.html, 白塞病双眼损害一例临床病例报告 作者:刘晓天 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5期 【摘要】目的探讨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一例典型白塞病伴眼部损害病例共同分析学习。结果患者有口腔、外生殖器溃疡、眼炎等白塞病典型表现,经激素、免 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有效。结论积极治疗白塞病,预防其眼部病变导致的不可逆视力下降。 【关键词】白塞病眼炎病例 白塞病,也称贝赫切特病(Behcet disease,BD),以口腔和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并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部分患者因眼炎而有视力障碍。现就我院收治的一例白塞病患者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0岁,工人,主因“反复结节红斑,多发溃疡6年,双眼视物模糊4月,加重一周”入院。 1.1 现病史:200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结节红斑,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后间断出现反复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及双下肢结节红斑,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白塞病”。规律服用强的松及免疫抑制剂,效佳。2015年12 月20日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后,上述症状加重。4月22日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考虑“右眼玻璃体积血,左眼颞上方静脉阻塞”。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病程中无口干、眼干、牙齿块状脱落,无面部红斑、脱发、光过敏及双手遇冷变白变紫,无腰背痛、足跟痛及腹股沟区痛,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均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1.2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对“来氟米特”过敏。 1.3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未到过疫区,无有害及放射物接触史,吸烟2年,1包/天,无冶游史;23岁结婚,生育1子,配偶体健;无与患者类似疾病,无家族遗传倾向疾病。 1.4 体格检查 T:36.5℃ P:72次/分 R:20次/分 Bp:111/70mm 皮肤黏膜:色泽正常,双下肢皮肤黏膜粗糙,散在多处片状紫黑色皮疹,无皮下出血点,无瘢痕,无肿胀,无蜘蛛痣及肝掌。

EULAR 关于白塞病的指南

欧洲抗风湿联盟关于白塞病治疗的建议 1.有眼后极受累的炎性眼病的白塞病患者应使用包括硫唑嘌呤和全身激素在内 的治疗方案。 2.如果白塞病患者有严重眼部疾病(定义是:在10/10尺度下视力降低2行或/和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血管炎或黄斑受累),建议使用环孢素A或类克联合硫唑嘌呤和激素,也可使用α-干扰素联合或不联合激素治疗。 3. 尚无肯定证据来指导白塞病大血管受累的治疗。对于有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白塞病患者,推荐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或环孢素A。 有肺动脉或外周动脉瘤的白塞病,推荐使用环磷酰胺和激素。 4.相类似的是,尚无对照资料或非对照资料提示,使用抗凝疗法、抗血小板或抗纤溶药治疗白塞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损害后作为抗凝治疗会带来好处。 5.无循证医学证据提示白塞病胃肠道受累有有效治疗方法。在进行手术前(除 急诊外),应尝试使用药物如柳氮磺吡啶、激素、硫唑嘌呤、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及反应停。 6. 在多数白塞病患者,关节炎能使用秋水仙碱治疗。 7. 无对照资料指导白塞病中枢神经受累治疗。对于脑实质受累,应尝试的药物包括激素、α-干扰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于脑硬膜窦血栓形成,推荐使用激素。 8.环孢素A不用于合并中枢神经受累的白塞病患者,除非有眼内炎症。 9.白塞病皮肤和粘膜受累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医生和患者所认为的严重程度。粘膜皮肤受累的治疗应根据同时存在的其他损害情况。仅有口腔和外生殖溃疡的一线治疗是局部措施(如局部激素)。痤疮样损害常仅因影响美容受到关注,因此,对于寻常型痤疮用局部措施即可。当出现明显的结节红斑损害时,应使用秋水仙碱。白塞病的小腿溃疡可能有多种原因,治疗应该有计划性,对于耐受患者,可使用硫唑嘌呤、α-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 附原文: 1.Any patient with BD and inflammatory eye disease affecting the posterior segment should be on a treatment regime that includes azathioprine and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2. If the patient has severe eye disease defined as > 2 lines of drop in visual acuity on

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

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发病原因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非凡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 症状表现 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烧为其特点,发烧约2~3周,继之1~2周无烧期,以后再发烧。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有时全身症状消退后,才出现局部症状。腰椎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少数病人于髂窝处可扪及脓肿包块;也可产生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病人可伴有其它多处的关节病变。但大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段,骶椎或骶髂关节者。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本病有“自愈”趋势,但历时较长。未接受治疗者复发率约占6%~10%。 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 主要为抗菌药物治疗及对症疗法。急性期最有效药物为四环素,0.25~0.5g/次,天天四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停一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必要时可以加用链霉素。TMP-SMZ也可选用,对于关节症状顽固,变态反应强的较重症例可以考虑特异性菌苗疗法。关节有积液时,可抽出液体,内注链霉素0.2g;对有脊柱炎病例可加用脱敏疗法。此外应卧床休息,或用石膏床或支具固定,有利于肌肉的痉挛缓解,减轻疼痛。若因脓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者,应及时进行探查术,根据病变行脓肿切开引流及病灶的清除术,脊髓的减压术,椎板减压成形术,脊椎融合术等。关节病变疼痛者可行适当外固定,以利减轻症状及维持功能位,加强未受累的关节功能的锻炼。骨病变有“自愈”趋势,但需时较长,经上述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中枢神经系统布氏杆菌病的表现_诊断和治疗

偏头痛等位发作 Basser曾报道过一种4岁以下儿童的发作性疾患,称为良性阵发性眩晕;表现为完全正常的儿童突然出现恐慌,抱着父母或醉酒样摇晃,面色苍白,常有呕吐。随访研究这些病人大多数发展成偏头痛。所谓前庭性美尼尔病也可能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Harker随访了38例诊断为前庭性美尼尔病病人,结果发现仅有8例发展成美尼尔病,其余大多数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标准。 钙通道基因突变及其他偏头痛综合征 随着FH M和发作性共济失调22异常电阈钙通道基因的发现,其它钙通道基因的突变已被作为其它偏头痛综合征、特别是基底动脉性偏头痛的候选基因。钙通道在其传导性和闸门机制中显著不同。大多数神经元有不同功能和药理特征的几种亚型。有缺陷的钙通道可解释偏头痛发作性抑制传播时细胞外钾离子的局部集结,钙进入神经元,钾被排出。由于内耳离子通道对保持富含钾的内淋巴及神经元的兴奋是关键性的,脑和内耳共有的缺陷的离子通道可导致可逆性毛细胞除极化,从而引起听觉和前庭症状。头痛可能是这种代谢异常的最终表现。 (王学峰摘 沈鼎烈校) 079 帕金森病病因的新线索 [英]/Stone M …∥Science121998,280122031 帕金森病(PD)的病因不明。目前一个日本研究小组似乎已经发现了导致PD发病的重大线索。该小组在去年报道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基因,命名为Parkin。这一基因突变造成了一种罕见的PD遗传方式,并可能为研究PD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 Parkin蛋白的结构与细胞中的蛋白降解结构相关联,由此推测具有异常Parkin蛋白的细胞可能会导致毒性蛋白的积累。这一发现非常重要。是否非遗传性PD同样存在Parkin基因的缺陷?为了寻找这一新基因,他们研究了一种多在青少年期发病的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少年型PD(AR2J P)。 几年前,该小组将AR2J P基因定位在第6号染色体的长臂。在最近的研究中,他们应用定位克隆的方法来定位Parkin。它是一个巨基因,有500000多个核苷酸,是已知的仅次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的第二大致病基因,它在黑质活性极高。但因有大片段的丢失,在AR2J P病人的脑中可能不具有生理功能。 不久该小组发现,Parkin蛋白是目前所知最奇特的蛋白,其结构有一部分象ubiquitin。它运送有缺陷的或者是已失活的蛋白到蛋白体,再将其分解。Parkin蛋白中ubiquitin样结构的缺陷可能会破坏蛋白的降解,导致毒性蛋白的积累。Parkin蛋白中也有一个锌指结构,这一结构通常存在于调节基因表达的蛋白中。 Parkin的发现可能有助于揭示更为常见的非遗传性PD的病因。在这类病人的黑质细胞间散布着lewy体(嗜酸性包涵体)积聚蛋白,但AR2J P病人并不存在lewy体。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并不能排除其中的关联。在非遗传性P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环境因素可能改变着Parkin的形态。 (王 建摘 刘焯霖校) 080 中枢神经系统布氏杆菌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英]/Akdeniz H…∥J Infect121998,36 (3)12297~3011 布氏杆菌病的神经系统表现是常见的,但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则属罕见。作者报告了5 (男3,女2)例神经布氏杆菌病。3例为布氏杆菌脑膜脑炎,1例为多神经根神经炎和1例脊髓炎并面神经麻痹。5例病人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①从血、骨髓或脑脊液(CSF)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和/或标准凝集试验阳性,和/或C oomb 试验阳性滴度(≥1∶160,并随着症状出现其滴度呈4倍增高);②CSF布氏杆菌抗体阳性;③CSF分析显示淋巴细胞和蛋白含量升高,而CSF和血浆葡萄糖比率降低。5例均有暴露于感染可能的来源病史,其中3例具有脑膜脑炎的特征,有明显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其中1例EEG呈灶性慢波,1例累及外展神经,椎间盘明显缩小,并伴有慢性脊柱炎。排除结核杆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介及综合防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以下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以奶牛生殖器官、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等为主要特征,对奶牛养殖影响巨大。同时,奶牛布病可以通过病牛传给人类,从而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应引起广大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 布氏杆菌,即布鲁氏杆菌,是一组小的、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球形球杆形或短杆状的细菌。布氏杆菌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最为常发,而且能传染给人。布氏杆菌分牛型、羊型和猪型,各种布氏杆菌对家畜及人都有致病性,其中,以羊型布氏杆菌对人的致病性最强,危害性最大。 布氏杆菌对热、各种常用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都很敏感,对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但对低温和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阳光直射数分钟,最长4h即可杀死该菌。布氏杆菌对热非常敏感,湿热60℃ 15~30min 即可杀死该菌。在0.1%新洁尔灭和2%来苏儿中可存活时间为30s和1~3min.布氏杆菌对四环素最敏感,其次是链霉素和土霉素。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系统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当牛采食了被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乳汁,接触了污染的环境、土壤、用具、粪便、分泌物,以及屠宰过程中对废弃物、血水、皮肉等处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感染。由公牛与病母牛或病公牛与母牛配种,或在人工助产输精过程中消毒不严,以及人工输精使生殖道损伤而造成的感染发病尤为常见。人类主要是在缺乏消毒及防护条件下进行接产、护理病畜,或饮用了未经消毒的牛乳而感染,具有全身性感染和处于菌血症期的病畜,其肉及内脏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可使加工人员受到感染。 二、奶牛布氏杆菌病 奶牛布病是由牛型布氏杆菌侵染奶牛而引起的传染病,不但影响奶牛的生产力,而且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奶牛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其皮毛、乳汁、尿液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为病牛接生进行感染。而且从事屠宰病畜、挤奶等工作的人员均可经过皮肤破损处感染细菌,也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结膜、性器官黏膜感染。我国是布病感染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年来,布病感染率竟在逐年上升,情况不容乐观。

白塞病

白塞病 【概述】 白塞病(Bechet’s disease, BD)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为一系统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中枢神经及大血管受累者预后不佳。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链球菌、结核菌感染,以及免疫遗传因素(HLA-B51)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约半数患者抗人口腔粘膜抗体阳性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存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CD4+/CD8+比例倒置,CD45RA+细胞缺乏,淋巴细胞自分泌TNF-α、IL-6、IL-8以及IL-1β可溶性IL-2受体增加,均表明本病有自体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与其他血管炎疾病不同,它累及全身各大、中、小血管,其中以静脉受累最多。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血管周围淋巴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壁可有IgG、IgM和C3沉积,大静脉血栓形成,大动脉由于变性、坏死而形成的血管瘤。血管炎有渗出和增生两种病变,渗出性改变为血管腔出血,管壁水肿,内皮细胞肿胀,纤维蛋白沉积等,增生性病变是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增生,管壁增厚,有时有肉芽肿形成。 本病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被称为丝绸之路病。我国发病率无确切资料,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发病高峰年龄为16~40岁。我国以女性居多,男性患者血管、神经系统及眼受累较女性多且病情重。 【临床表现】 本病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但多种临床表现较少同时出现,有时须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相继出现。 1、口腔溃疡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类似口疮性口炎的复发性、疼痛性口腔溃疡(Aphthous ulceration,阿弗他溃疡),多数患者以此征为首发症状。溃疡可以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多位于舌缘、颊、唇、软腭、咽、扁桃体等处。可为单发,也可成批出现,米粒或黄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深浅不一,底部有黄色覆盖物,周围为一边缘清晰的红晕伴有疼痛。约1~2周可自行消退不留疤痕。重症者溃疡深大愈合慢,偶可遗有疤痕。复发性口腔溃疡为本病的最基本必备症状。 2、生殖器溃疡 约75%患者出现生殖器溃疡,病变与口腔溃疡基本相似。但出现次数少。溃疡深大,疼痛剧、愈合慢。受累部位为外阴、阴道、肛周、宫颈、阴囊、阴茎等处。阴道溃疡可无疼痛仅有分泌物增多。有患者可因溃疡深而致大出血或阴囊静脉壁坏死破裂出血。 3、眼炎 约50%左右的病人受累。眼炎可以在起病后数月甚至几年后出现。眼部病变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飞蚊症和头痛等。通常表现为慢性、复发性、进行性病程,双眼均可累及,眼受累致盲率可达25%,是本症致残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眼部病变为色素膜炎(uveitis)。眼球其余各组织均可受累。角膜炎、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乳头炎、坏死性视网膜血管炎、眼底出血等。前房积脓是色素膜炎的最严重形式。色素膜炎及视网膜血管炎为眼损害的特征性表现。此外可有晶状体出血或萎缩、青光眼、视网膜脱落。单独视盘水肿提示脑静脉血栓、颅内病变可导致视野缺损。4、皮肤病变 皮损发病率高,可达80%,表现多种多样,有结节性红斑、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多形红斑、环行红斑、坏死性结核疹样损害、大疱性坏死性血管炎、Sweet病样皮损、脓皮病等。一个患者可有一种以上的皮损。而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这主要临床特征。本病易复发,容易转为慢性。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为病畜,包括:羊、猪,其中羊为主要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狗、鹿、 马、骆驼等亦可为传染源。病原存在于病畜的皮毛、胎盘、羊水、尿液中,其中乳汁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人传人虽有可能,但极少发生。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如(接产、挤奶、屠宰等);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染菌标本; 加工畜产品等通过粘膜的接触感染人体。消化道传播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水和肉类而感染。其他还可经呼吸道粘膜、眼结膜、性器官粘膜进入人体。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各型间有交叉免疫。 【发病机制】 侵入人体的布氏菌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在此大量繁殖成为原发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细菌释放内毒素和其他物质,导致毒血症的出现。细菌随血流播散全身各部位(主要是肝、脾、骨髓和肾等处)进一步繁殖,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布氏杆菌寄生于单核-巨噬胞内,不易被清除导致病毒反复发作和难以根治。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或数月(3日至数月)。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一)、急性期大多缓慢起病,少数突然发病。 1、发热热型不一,以不规则多见,典型的波浪热已不多见。 2、多汗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无论患者发热与否,常有明显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 虚脱。 3、关节疼痛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 4、神经系统症状以神经痛多见,常有坐骨神经痛和腰骶神经痛。 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等。 6、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大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有10%以上复发。 (二)、慢性期 病程长于一年者为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的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可存在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表现为运动受限、关节屈曲畸形、强直和肌肉萎缩。此外还有精神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血沉增快,部分患者有血 小板减少。 2、细菌培养:为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3、血清学检查(布氏) 4、特异性核酸检测检测布氏杆菌DNA,能快速、准确作出诊断。 5、皮内试验阴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和水分。 2、病原治疗采用联合给药及多疗程治疗方法,以减少复发。 ①、利福平+多西环素 ②、利福平+链霉素 ③、复方磺胺甲恶唑片 ④、四环素+链霉素 ⑤、喹诺酮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