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改革

第30卷 第4期2015年7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l.30No.4Jul.2015

doi:10.16299/j.1009?6116.2015.04.001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改革

李 实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摘 要:文章阐述了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难题,提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三中国收入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趋势,同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愈发严重三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居高不下二垄断部门的畸高收入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别待遇二腐败官员以权谋私行为不仅扩大收入差距,也带来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并且给我国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重点是努力消除收入分配不公,而解决之道是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进行必要的政治体制改革三

关键词:收入差距;分配格局;收入分配改革;分配不公

中图分类号:F202;F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5)04??0001??06

收稿日期:2015??0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研究”(11JZD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

金项目 提高居民收入份额的政策研究”(2012CXQT11)三

作者简介:李 实(1956 ),男,江苏徐州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

配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收入分配二发展经济学三

一二引 言

过去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大发展时期,也是大变革的时期三在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1-3]三一方面,收入分配过程中政府的管制力不断地消退,而市场的决定机制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超出政府管控之外,不受到市场决定的影响因素也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其结果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城乡之间二地区之间二不同人群组之间收入差距都有不同程度地扩大[4-6]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变得愈发严重三这主要表现为户籍制度的约束和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的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垄断行业和企业变得越来越强势导致的行业之间的工资分配不公,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经济活动和政府官员的肆意贪腐行为导致社会的分配不公三

收入差距扩大并不只是存在于我国,在过去三十年中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7]三经合组织[8]近期出版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对15个OECD 国家的收

入差距变化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在20世纪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14个国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出现了上升,平均上升幅度为14%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15个国家中9个国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出现了上升,只是上升幅度有所减缓三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及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产生的背后原因相同于其他国家,更不意味着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具有必然性和正当性三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收入差距缩小的情况,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巴西三在上个世纪末,巴西是一个世界少数几个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之一,而在过去十多年中,巴西的收入差距下降较为明显三根据已有文献,巴西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1997年高达0.6,到

2009年下降为0.54[9]三除了巴西之外,在拉丁美洲的其他国家(如阿根廷二墨西哥),在21世纪初始的十年中收入差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四

1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4期

降[10]三这意味着即使在一些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收入差距缩小也是可以做到的,这些国家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上做出的各种努力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

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其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却是惊人的三可以说,在过去30年间,我国从一个平均主义国家逐步转变为一个高度不平等的国家[11]三

诸多文献表明,过大的收入差距会给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三在收入分配过大时,居民消费需求会不足,进而带来效率低下,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三这会带来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无力积累人力资本,导致他们长期陷入贫困陷阱,带来社会阶层的固化三它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易于引发社会矛盾三尤为重要的是,虽然严重的收入分配问题表现为结果的不平等,但它会导致公共政策和再分配政策失去作用[12],从而难以建立一个机会公平的社会制度和分配机制三

在看待收入分配问题上,我们需要区分收入差距与收入分配不公两个不同的概念三前者是一个实证的概念,是指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差别的大小三它不涉及对收入差距合理性和公平性的判断三它也是可测量的,例如采用最常用的基尼系数三不过,基尼系数的高低只是表明相对收入差距的高低,并不能作为收入分配状态是否合理的判断依据[13]三收入分配不公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是指分配过程或分配结果的不公平三它背后隐含着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它是带着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收入分配过程或分配结果进行评判三当然,由于价值判断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而一个社会在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判断上自然会出现分歧三但是,这并不否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会形成一种主流的价值判断,或称为被社会认可的 普世价值”三比如,当今中国主流的价值观仍不能认同腐败带来的收入差距是一种合理的现象三

二、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三从收入差距的变化上看,收入差距经历了缓慢扩大二快速扩大和相对稳定三个时期三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三由于农村改革进入初期阶段,而城市改革仍处于准备阶段三农村收入分配制度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城镇收入分配制度基本上仍维持着计划经济的模式三这一时期的收入差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但是扩大幅度并不显著三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1985年的

0.19,八年间上升了3个百分点;同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幅度要高一些,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0.21上升到0.26,八年中上升了5个百分点[6]三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中期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社会体制发生急剧转型,收入分配制度和机制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从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快速扩大,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变得日益凸现三在大约20年的时期中,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1985年的0.19上升到2005年的0.34;同期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0.26上升到0.38,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0.38上升到0.46[6]三第三个时期是201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年三这期间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再分配政策,尤其表现在提高农民收入和缓解农村贫困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有效缓解了收入分配差距的继续扩大三同时,近两年反腐力度不断加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三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几年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降至0.47以下,而2008年为0.49三不过,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而且财富分配差距不断扩大[14],会进一步影响收入差距,所以暂时还不能认为中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三

在未来几年,中国收入差距是否还将保持不断缩小的势头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三鉴于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中存在着高收入群体样本比例偏低的问题,它给出的全国收入差距的估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低估[15]三显然,被低估的基尼系数难以反映真实的收入差距变化趋势①三因此,短期内出现的收入差距小幅缩小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不宜过度解读,更不能认为长期下降趋势已经开始三考虑到低估的问题,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应该不低于0.5三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我

四2四

第30卷 第4期李 实: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改革

国的收入差距水平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的国家之一三联合国开发署出版的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列出了111个国家近期的基尼系数,其中基尼系数超过0.5的国家仅17个,占全部样本国家的15%[16]三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一直以来存在一些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它们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三首先,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0 2009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从2.78上升至3.33,大幅扩大三2009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是历史最高水平三虽然随后几年这一比例出现小幅下降,但由于统计调查中获取的农村居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低估,而城镇住户样本中缺失了很多高收入样本户,相应居民收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三所以,城乡收入差距在3倍以上的结果基本可信,其他的一些相关指标也能够支撑这一看法三从本质上说,目前我国城乡居民过大的收入差距是一种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三其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是有现存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影响三从历史角度看,过去长期实施的不公平经济发展战略是导致目前城乡巨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三而从体制角度看,多种不公平的公共服务政策和社会管理制度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持续[17-18]三同时,对农民身份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也是原因之一三

其次,垄断行业收入过高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三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行业间职工工资差距还很小,工资最高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只是比平均工资高30%三但2000年以后,差距出现了较大扩大,具体表现在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平均水平增长较快三目前,垄断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比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高出3~4倍三应该看到,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该行业高管的过高薪酬分不开的,特别在过去十年中这些行业高管薪酬出现快速增长[19]三

再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造成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花样繁多的退休金制度带来了老年人退休收入的巨大差异②三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的报告显示[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放的养老金很低,政府或企业提供的养老金非常高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720元,城镇及其他居民养老保

险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1200元,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金的中位数为每年18000元,政府或

事业机构的养老金的中位数最高,为每年24000

元,达到新农合养老金中位数的33倍多三近几年

农村正在推进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一件值得肯定

的事情,但是养老保障水平仍远低于城镇水平三

最后,腐败及腐败带来的分配不公问题仍不

可小觑,权力寻租和腐败收入会进一步扩大收入

分配差距三已有的经验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观

点[20]三中国的腐败大多是属于权钱交易,基本上是发生在有权有钱的人群之中三同时,腐败活动

会破坏社会公平分配规则,对社会分配不公的影

响比较恶劣,损害了社会对政府公权力的公信力,

从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风险三近两年党和政府

加大了反腐力度,从暴露出来的腐败案件来看,贪

腐的数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它对社会公平观念

的冲击也就可想而知了三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几个难点

当前全社会已经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收入

分配制度必须加以改革,否则国家的经济发展过

程和社会稳定局面将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三然

而,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

这是一项长期二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三当前中国收

入分配制度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问题三

第一,如何持续地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并使

其收入增速超过高收入人群?在过去几年中,根

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全国收入差距的缩小主要来

自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

长,农村中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超过了非贫困

地区三然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短期性三

三种短期因素分别是:一是农产品价格的过快上

涨使得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民有了更快的收入增

长;二是非熟练劳动力(主要是农民工)工资的较

快上升来自于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大量

投资,并非持久性增长;三是低收入人均收入增加

的重要来源是转移性收入的大幅增加,这离不开

过去几年政府财政收入保持着的超高速增长[18]三现在看来,上述三种短期因素很难成为长期因素三而且,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区间下移,经济结构发生更大改变,再加上能源消耗和环境约束的硬化,这对收入分配会产生什么影

四3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4期

响是不得而知的三从一些相关文献来看,经济增

长速度下滑不利于就业增加,不利于低收入人群

收入增加,而经济结构不断资本密集化和技术密

集化也不利于非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增长,

而在环境整治过程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那些劳动

密集型企业和非技术工人的就业[21]三因此,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收入分配影响存在风险,需要有充

分的估计三

第二,如何扩大中产阶层的规模?社会的发

展实践表明,理想的社会收入分布是 橄榄型”分

布,即中等收入规模较大,富人和穷人都相对较

小三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中产

阶层的扩大,简称 扩中”三但 扩中”是长期发展

的结果,短期的政府调控政策只能发挥有限作用三 扩中”的顺利推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三主要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以及低技能劳动力为主的就业结构向高技能劳动力为主的就业结构的转变三对于我国经济来说,这些转变是长期过程,并非短期能够完成的三二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三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意味着入学率要超过50%,同时不损失高等教育的质量,并尽可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三为了实现上述两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高等教育制度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三第三,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调节高收入?对于此问题,首先应准确认识 什么是高收入”三高收入可以分为合理性的高收入和不合理性的高收入三由于产生原因不同,对应的政策措施也应有差异三对于不合理性的高收入,需要改革政治制度从根本上予以消除[20]三而合理性的高收入一般来自合法途径,透明度相对较高,应予以保护,并采用科学的税收制度予以调节三例如个税制度就是有效调节收入差距的政策工具之一三不过,我国个税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虽然高收入人群缴纳的个税绝对数额相对较高,但其所得税税率却并不是很高[22]三在个税制度之外,绝大多数间接税都没有调节收入差距的能力,甚至还扩大了收入差距三因为在现行税制下,间接税更容易转嫁给低收入人群[23-24],使得他们的间接税税率相对较高三根据相关研究,一般认为直接税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间接税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25]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直接税的占比过低,间接税占比过高,导致整体税制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效果较差三

第四,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如何消除特殊利益人群和部门的阻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在长期内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离不开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变革三然而,一旦生产要素格局发生改变,势必会威胁在旧制度下获得高额回报的利益人群和部门三这些人群和部门很可能利用自身影响力拖延改革进程,抵制不利于自身部门利益的改革措施[26]三需要警醒的是,特殊利益部门和人群的强势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僵化会相互强化,使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度变得愈来愈大[27]三

四、寻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政府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进展三特别在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减少农村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政府财政资金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向贫困地区倾斜,带来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了农村非贫困地区,农村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超过了一般居民收入增长,从而带来了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三虽然这种变化只是出现在一段不长的时期,但是这种变化是值得肯定的三还有,在经济增长和政府扶贫政策的双重作用下,过去几年中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数量是惊人的三根据可比的数据估算,在2010 2014年期间,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大约7000万三这样一种减贫速度在其他国家是很难出现的三在农村贫困减少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可以起到多重收入再分配效应三比如,迄今为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已经基本覆盖了全体农村居民,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二看病贵的问题,也缓解了农村中普遍存在的 因病致贫”问题三又比如,农村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新农保)的实施,对于缓解农村老年贫困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三再比如,这几年农村最低保

四4四

第30卷 第4期李 实: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改革

障制度(低保)的受益人群都在5200万左右,虽然一些地方还没有达到 应保尽保”的程度,但是它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和缓解贫困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三

应该看到,上述政府做出的各种努力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整体目标还相差甚远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三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首先认识到其复杂性二长期性和艰巨性三因此需要从全局出发,以有效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从根本上消除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为根本目标,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改革方案,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具有可行性二实效性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政策体系三由于我国经济已开始进入新常态,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不要设置过高的目标,不要期望在短期内使得收入差距有大幅度缩小,改革重心应首先放在消除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三生产要素市场化变革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三由于政府部门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干预较为强烈,容易出现要素价格扭曲二市场垄断二市场分隔二身份歧视等问题,再加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问题三由于生产要素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最为根本二最为有效的制度因素三因此,打破垄断二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是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其中完善资本市场二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三根据国外相关国家的经验,科学完善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三对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言,同样需要一个更为完善的体制环境三前文提到的诸多难点问题,很大程度都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密切相关三虽然对于合理性的收入分配可以采用一定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措施予以调节三但实际效果仍然不够,具体政策的落实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三而对于不合理性的收入分配问题,例如寻租二腐败和垄断收入,必须依赖于一定程度的政治体制改革,并建立更为高效廉洁的政府系统和公开透明的运作体制三总的来说,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收入再分配的问题,还关系着政治二经济二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尤其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三

注 释:

①根据李实二罗楚亮(2011)的估算,由于城镇高收入样本偏低造成了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低估了5个百分点左右三

②根据李实等(2013)的估算,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1988年的0.22上升为2007年的0.30三

参考文献:

[1]赵人伟,李实,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李实,罗楚亮,史泰丽.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和贫困问题[M]∥李实,佐藤宏,史泰丽.中国收入差距变动分析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3]李实,赵人伟,高霞.中国离退休人员收入分配中的横向与纵向失衡分析[J].金融研究,2013(2):1-18.

[4]史泰丽,岳希明,古斯塔夫森,等.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分析[M]∥李实,史泰丽,古斯塔夫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HARLS项目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线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3.

[6]张东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7]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收入分配相关理论研究及国际比较[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12.

[8]OECD OCDE.Divided we stand:why inequality keeps rising[R].Paris:OECD Publishing,2011.

[9]Ferreira De Souza.Poverty,inequality and social policies in Brazil,1995 2009[Z].Institute for Applied E?conomic Research(IPEA)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clusive Growth,Working Paper,2012.

[10]López?Calva L F,Lustig N.Explaining the decline in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technological change,educa?tional upgrading,and democracy[Z].Declining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a decade of progress,Working Paper,2010.

[11]李实,赵人伟,高霞.中国离退休人员收入分配中的横向与纵向失衡分析[J].金融研究,2013(2): 1-18.

[12]Vandemoortele J.Inequality and Gresham’s Law the bad drives out the good[Z].Background paper prepared for the UN Country Team in China,Working Ppaer,2013.

[13]甘犁,尹志超,贾男,等.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四5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4期

[14]李实,万海远,谢宇.中国居民财产差距的扩大趋势[Z].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工作论文,2014.

[15]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 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J].经济研究, 2011(4):68-79.

[16]李婷,李实.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难题二挑战与出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5):32-43.

[17]杨修娜,李实.农民工住房的现状二影响因素及需求规模估算[Z].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工作论文,2013.

[18]李实,杨穗.养老金收入与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11(3):26-33.

[19]岳希明,李实,史泰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2010(3):77-93.

[20]陈宗胜,周云波.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2001(4): 14-23.

[21]Sandholtz W,Koetzle W.Accounting for corrup?tion:economic structure,democratic norms,and trade[Z].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emocracy,Working Paper,1998.

[22]徐建炜,马光荣,李实.个人所得税改善中国收入分配了吗 基于对1997 2011年微观数据的动态评估[J].中国社会科学,2013(6):53-71.

[23]聂海峰,岳希明.间接税归宿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3(1):287-312.

[24]岳希明,张斌,徐静.中国税制的收入分配效应测度[J].中国社会科学,2014(6):96-117.

[25]Immervoll H,Richardson L.Redistribution policy and inequality reduction in OECD countries:what has changed in two decades?[Z].IZA Discussion Paper,2011.

[26]Treisman D.The causes of corruption:a cross?n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0,76(3): 399-457.

[27]过勇.中国转轨期腐败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评论,2008(1):63-77.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hina

LI Sh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elaborated the main featur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presented suggestions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reform.Chinese income inequality has risen,and the problem of un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s increasingly serious.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maining high,the monopoly sectors having extremely high income,social security systems treating people differently,corrupt officials abusing power for their own interests not only widen income gap,but also bring more serious un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which adversely affect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long?term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hould focus on efforts to eliminate un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along with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political reform.

Key Words:income gap;distribution pattern;reform of income distribution;unfair distribution

(本文责编 王 轶)四6四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是》

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一)以劳动者报酬为代表的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在近期的相关研究中,住户部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在以收入法核算的GDP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其所占比重在1995-2006年期间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②即便是进行了某种调整的计算,也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张车伟,2009)。而从再分配收入的分配格局出发,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达到9个百分点(常兴华等)。由于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的分类由原来的劳动者报酬转变为营业盈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数据的不可比性,使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估计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对1996-2007年的劳动者报酬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初步的估算,总体判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了大约9.3个百分点,其中3.3个百分点是由于就业非正规化造成原属于劳动者报酬的自雇者营业盈余被纳入企业营业盈余之中,而其他6个百分点则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报酬下降。③ 从收入法GDP出发,在劳动者报酬下降的同时,政府的生产税收入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占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营业盈余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2.4个百分点的上升来自正规企业的营业盈余,而其余3.3个百分点的上升则来自于自雇者营业盈

余的变动。 受其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多数年份中,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这一现象也间接证实了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下降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将自我雇佣者的营业盈余扣除之后,OECD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大约为45%,而拉丁美洲国家占比大约为35%。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约为40%,但考虑到我国劳动者报酬中已经包括了企业社会保障缴款,因而与对方可比的我国劳动者净报酬所占比重应与拉美国家的情况相对更为接近。 从历史的视角看,英美两国在1860-1940年间,包括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和资本家的劳动收入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分别为77.5%和66.5%。而我国当前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水平估计大体在46%左右,则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同样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在改革前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且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都曾出现过缩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而随后的差距扩大过程则持续时间更长。总体而言,城乡内部以及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则几乎一直处于扩大的过程中。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和原因是什么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看法。 答: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 ——这种收入分配差距体现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例如在个人收入问题、行业收入问题、城乡收入问题、地区收入问题等。首先在个人收入方面,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同,使得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学成后具有先进的知识,因而收入自然会较处经济落后地区的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高,所以这就导致社会中个人收入方面的不均衡;其次在行业方面,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利用其先天优越的生产条件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相比较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自然会导致行业间的收入不均。还有一些垄断企业的不当行为及与政府间的“合作”。例如虽然国企进行了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但还没有真正的实现政企分开,就使得政府不能很好的实行其监管职能;再者由于城乡发展不同步,并且城市中大多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活动,而农村则以第一产业为主,这也就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还有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不同,就又存在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如我国东部凭借其沿海的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广泛进行对外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促使东部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与之相反的西部地区地处偏远,水资源缺乏,致使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相对落后,此外还有政府常给予东部地区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使得东西部发展极为不均,收入自然而然会出现极大差距的现象。 2、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目前收入分配的积极因素是,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这些积极因素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和问题,突出的是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二是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不大,与中央关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要求尚且还有偏差。我国城镇居民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格局还远远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其它要素参与分配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比重。 3、收入分配不规范。 ——收入分配行为不规范、包括工资支付不规范、工资提取不规范,分配行为不规范等等。一是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集团;三是腐败愈演愈烈,不合法的高收入会带来反面的示范作用。非法经营、寻租活动带来的高收入会严重挫伤合法权营者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人们守法经营的意愿,诱使更多的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疏通、行贿等寻租活动来增加个人利益,阻碍了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使经济运行长期处于紊乱,低效的状态。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团体。这些共同作用使得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伍湘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收入分配政策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演变收入差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连年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了居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广大居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及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和“土地改革”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础上,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低工资、多就业”和“劳动致富”的收入分配政策。195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底,我国就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城市,建立了以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包括少量个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绝大多数就业居民变成了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或集体企业职工,其收入完全被纳入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体系和级别中。当然,还有大量的隐性收入和福利,并且毫无失业的后顾之忧。在农村,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个体农民,经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的成员,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兼顾平等的分配体制。社员在集体经济内部,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和有限的社会保障。 1、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是在改革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1949年9月,政协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以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高利贷,但是允许雇工和借贷自由;在城市,除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外,对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如厂方不得随意解雇工人、克扣工资),工人的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协商解决。1952年8月政务院批准的《关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在线作业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在线作业1.第1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责任政府建构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归责原则基础上的()制。 A.首长负责 B.政府问责 C.行政监督 D.引咎辞职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下列不是政府的本质特性是是()。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社会性 D.自律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 B.组织、经济 C.系统、体制 D.政府、市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下列关于地方的专有权力不正确说法的是( )。 A.地方教育事业 B.维护社会治安 C.地方财产管理 D.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8.第8题 法制的核心是()。 A.依法办事 B.依法行政 C.依章办事 D.依章行政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9题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 B.组织、经济 C.系统、体制 D.政府、市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0.第10题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1.第11题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2.第12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与改革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收入也提高了许多,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城乡居民间差距、地区间差距等等现状使得关于中国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话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收入差距问题从各方面分析其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字:中国收入差距,现状,原因,解决方法 正文: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一口气公布了过去十年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整体运行在0.4的水平线以上,其中在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随后逐步回落。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4。 (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同一家公司中,不同的职位其收入也不尽相同,老总是豪宅靓车都有了,有的人却只能精打细算着全家花,甚至有的人都拿不出给家里的钱。“被高平均”现象突出,七成以上人收入在平均线下。问卷调查中,个人年收入平均达到了5.31万元,标准差为9.02万元,超过了均值,这是因为有部分人的收入偏离均值较大。调查发现,居民收入分布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并且越往收入高的一端越小,这是因为中高收入比例偏低。其中53.8%的人收入在3万元及以下,73.9%的人收入在5万

元以及以下,即七成以上人并没达到这个平均线,平均收入的 5.31万元确实是“被高平均”了。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计局2008年资料显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城镇居民,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若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差距上。198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1.8﹕1.18﹕1,1990年扩大为1.9﹕1.17﹕1,2002年东 2 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进一步扩大为2.63﹕1.26﹕1。这说明1990年的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地区差距比1980年分别扩大了5.9%和5.6%,2002年比1990年又分别扩大了28.4%和38.4%。而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2﹕1﹕0.86。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 (四)行业、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行业间收入差距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而且工资增长过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3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工资水平的2.12倍;2002年增至2.99倍,2005年增至4.88倍,而国际

浅谈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议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编整知识点之一,值得学习!下载后此处可编辑删除! 浅谈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议 一、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工程大国而非工程强国 从总体上,可以充分肯定地说,我国已经是工程大国。目前我国 几乎同时拥有世界最大的工程和最多的工程量,如有最大量的建 设工地,有最大量的年在建和年竣工的建筑面积,每年消耗最大 量的建筑材料,拿钢铁和水泥这两种最主要的建材来说,2004年我们就消耗了世界钢铁的27%,消耗世界水泥总量的40%以上,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水泥生产第一大国,水泥产量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2004年产量更是达到了近1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近一半,预计今后的需求,将占全球一半以上。此外,在一些具体的工程 领域中,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工程量上的世界第一位置,例如,在 当今世界拥有的40多万座水坝中,我国有86000多座,居世界第一;又如隧道及地下工程,作为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 工程,近20多年来快速发展,截至2003年,我国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领域已建成隧道近万座,总延长达到6000多公里,目前每年仍新增300公里,建成规模及数量已名列前茅,因此目前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大国。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在建工程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许多工程规 模大、周期长,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像西气东输、南 水北调、三峡工程等,更是举世瞩目。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 像我国这样同时在建这么多的大型工程。甚至我们的工程技术人 员的总数(1000万) 和工程师总数(210万)也位居世界首位。从这些方面足见我们是世界工程量最大的国家。另外,从工程在国内

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过大不仅有悖于我国“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收入分配分配格局政策及建议社会保障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在改革进程中也伴随着一些消极因素,其中收入差距较大是全社会反应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有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4;2007年,中国总体基尼系数大约为0.48~0.49,均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水平。这说明,中国的收入分配非常不平等,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有悖于我国“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标,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一提到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估计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愈加明显。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前我国的居民收入现状。 (1)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我国行业工资差距存在的问题确实值得研究:行业间工资平均差距过大,对极端条件下、高危工作补贴过低,垄断拉高工资等。 平均行业差距过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按细分行业看,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是最低的畜牧业的15.93倍。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方面的结论是,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确比较大,细分行业的15倍差距基本是历史峰值。 政策偏差拉低收入。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加剧了社会贫富的分化和不公,这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综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 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 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 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 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 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 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 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年至今)两个阶段。 ~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下降到,下降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下降到(见表)。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 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年超过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年达到。其中,城 镇居民基尼系数为,农村居民为,分别比年提高和(见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 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年的扩大到年的,绝对差距已经超过万元。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年,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职工实际工资分别增长倍、倍和 倍;行业门类间的工资差距由年的倍,扩大到年的倍;年证券和纺织两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 资之比达到创记录的倍。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放缓,~年,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分别增 长和,明显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的增幅。 .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特别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社会 影响恶劣。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王小鲁的一项研究表明,加上隐性收入后,年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 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从统计显示的倍扩大到倍。主要是企业家、个体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医生、教师、文艺工作者以及部分公职人员存在大量隐性收入。这些收入主要来自公共 资金的流失、银行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收费、行政许可中的寻租、土地收益流失、垄 断收益等。 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交通现状问题】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交通现状问题】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 现状与改进措施 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进程的不断完善,交通情况也不断地得到发展,那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又有怎样的改进措施呢?文章各从三个方面谈了看法。 关键词:交通工程现状措施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进程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交通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交通工程的建设速度,把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高速、科学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我国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成为交通体系与交通自动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1.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自从古代我国就发明了马车,而且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所以,我国古代的交通工程是闻名于世的。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1980年上海市才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 虽然我国对公路交通工程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对交通工

程的规划、管理、设计、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制造、施工规范;在高速公路监控、通信、收费系统与实施方面,对控制方式、收费制式、设备的布置、管理的软件及少量硬件设备的开发等已经达到了实用阶段,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还存在许多的不走之处,主要表现在: 1.1由于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对起步晚,在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上没有相对严格的标准。在交通工程的设计初始就未对现场地势进行认真勘测,易出现设计脱离现场实际的现象。在按设计图纸施工完成后,才发现其弊端,而必须对其重新变更施工,就会相应的增加工程量而且在部分工程中发现,交通工程的设计标准完全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交通工程的使用价值。 1.2在交通工程的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不科学的弊端。交通工程是全人类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它的使用状况是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全的,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交通工程的经营部门与管理部门不能协作统一,致使交通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例如,高速公路经营部门目前正在建设一套主要用于收费、养护、路政工作的电子监控设备,但是由于归属部门不统一,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设施的重复建设也会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 1.3交通工程设施没有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交通设施是保证交通畅通安全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只要具有了良好的交通设施就会保证交通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交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

如何切好蛋糕? ——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意见思考在中国一路发展的道路上,长期存在着难以克服并改革任务艰巨的众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近些年来的收入分配问题无疑被摆在了最为迫在眉睫的核心地位。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明显地表现为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首先是两个比重偏低: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其次是分配关系不合理,表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再次是分配秩序不规范,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少用人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另外事业单位和某些国有企业制度外发放的收入多,津贴补贴名目繁杂、渠道混乱。 日益严峻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而导致种种危害性,如: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发社会矛盾;不公的收入分配制度长期以往会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物价不断被推高;消费外流,抑制内需。 寻因才能究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那么,导致此类问题日益严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一是深层次问题的制约。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体制乃至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着分配问题的解决。二是利益团体的制约。某些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长,与其他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形成了很大差距,存在依靠权利、垄断地位、人员身份区分等手段获得的不合理收入。三是收入分配政策措施不健全、有关方面配合不得力的制约。 综合以上分析的原因,可以总结出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重新梳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路。即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整变化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一个高层次、广视角的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建设社会诚信制度等为依托,做好四方面衔接,即在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中促进增加社会财富;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资本等要素市场交换行为中规范分配行为和秩序,通过标本兼治来逐步解决分配领域的三大问题。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论坛?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袁经勇 (东华工程公司,合肥 230024)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之综述,为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教育与培训作者为东华工程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为使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了解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特综合编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1 何为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是指为创造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活动。这里的“临时”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始点和终点,而“唯一”是指其产品或服务在一些识别方法上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 而项目和管理则是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项目管理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如启始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来完成项目管理。 2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与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 BM 、ABB 、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 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等等。 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项目管理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项目管理专家们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3 项目管理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 ociation ,缩写为IPMA )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属非 盈利性组织。1967年由其主持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会议,项目管理从那时起即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断发展。其主要成员是各国的项目管理协会,目前,有28个国家组织为其正式成员,代表着世界2万多名会 员,正式成员组织中的个人成员可自动地成为该协会的个人会员。IPMA 负责协调国际间具有共性的项目管理的需求,并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培训和教育、标准和认证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缩 写为PMI ),成立于1969年,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负责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学术交流、教育程序和专业认证等服务。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现有会员已超过7万。 ?8?化工建设工程 2001年第23卷第3期

中国行政改革历程

一、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与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一直进行着行政改革的实践。自1949年到现在,我国行政改革的进程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保持传统体制的行政改革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这一阶段的改革本质是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需要来建构政府体制,是对传统行政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式的改造。第二阶段是重塑政府体制的行政改革阶段(从1978年至今)。这一阶段行政改革本质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需要,尤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进行的重塑政府体制的改革。下面就第二阶段的行政改革历程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1982年的行政改革 从1978年至1981年,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恢复了过去撤并的行政机构,并增设了一些新的机构。国务院部门迅速膨胀起来,至1981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了建国以来机构设置的最高峰。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曰益突出。与此同时,过去遗留下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干部队伍老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1982年开始,中央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 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在中央,按干部“四化”方针选拔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减少副职,裁并政府工作部门;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终身制,开始建立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下放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人事管理权限。在地方,各级政府主要推行了调整领导班子、精简机构、紧缩人员编制等改革。除此之外,地、市、州政府积极试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农村基层政府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建立乡人民政府。 1982年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方针,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了宪法。这一阶段的改革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为此后的行政改革积累了经验,对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但由于这次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机构林立、职能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 (二)1988年的行政改革 从1988年开始,国务院开始进行又一轮的行政改革。这次行政改革做了精心准备,制定了包括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五年目标的改革目标体系。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革的重点是同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将国务院部委一级机构由45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22个调整为19个; 办事机构由4个调整为5个;人员编制在原有5万余人的基础上,裁减了7900余人。 1988年改革的主要成果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的改革思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初步理顺了党政关系、政企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各部门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由于1988年机构改革开始不久,中国经济即转入治理整顿时期,改革的深入进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地方政府未进行改革,中央政府有些部门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上仍习惯于沿用行政命令和直接管理的手段,强调部门利益,政府职能转变进展缓慢,管理方式未发生根本转变。 (三)1993年的行政改革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从199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重要的行政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大的要求,这一阶段的行政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宗旨,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政企分开。其具体要求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理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拉大。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收入差距的实例,出现在统计数据里,呈现在日常生活中。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此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所谓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借要素所有权,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中基本的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二、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 (一)差距拉大,贫富分化。 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出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差距在不断地拉大。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9,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二)财产集中度越来越强,居民家庭财产差别越来越大。

在中国的行业之中,房地产、矿产、证券行业成为暴力行业,财产越来越集中到了少数富人的手中。 (三)收入结构不合理。 虽然,社会财富集中到了房地产、矿产、证券这种暴利行业之中,但是我国的收入结构却呈现出了一种“倒丁字型”——高收入到中等收入阶层的分布形成一条竖线,而低收入阶层下面是一条长横线。 (四)收入分配不规范。 1.工资支付不规范,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 象。 2.工资提取不规范,实行工效挂钩企业的计划外,基数外提取 工资的现象较普遍。 3.部分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超过工资总额4%的标准进入,变 相提高收入。 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务消费”随意性太强,缺乏合理有度 的约束。 5.整体收入结构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①工资收入结构不合 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 工资内。②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不大,与中央关于“允 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要求尚有 差距。 三、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危害 (一)贫富差距扩大,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篇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中国行政改革的理念。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这体现出一种理

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2)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共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反映出政府高层越来越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3)中国行政改革的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4)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三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四是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中国行政改革的特点。一是着重优化组织结构,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会计113 马娇 11 从我高中至今学到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及通过上网图书馆等查阅各种资料,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看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调节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除城乡和地区差距外,最为突出的就是行业差距,即垄断行业和普通行业的收入差距。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考虑到住房、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因此,如何调节行业收入差距,尤其是垄断行业差距过大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虽然国资委等部门对这个问题作了不少制度规范,但这种体制内的规范显然与真实意义上的制度规范相差甚远,无法解决体制外的差距问题。 其次是如何调整个人所得税。财税体制改革是目前最难推动的问题,而个人所得税改革更是改革中难上加难的。由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现金流模式,造成工薪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负过重,而高收入阶层反而缴纳的税收较少,使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产生了逆向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环节中的杠杆作用,也成为当前一个关键性的焦点,但从现有条件而言,短期内要作出大的变动非常困难。 最后是如何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目前我国收入结构呈倒T字形,上部是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的人群,底部是大量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者,调节收入分配改革,最基本的是要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今年以来,虽然许多地方都已经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与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显然相去甚远。按照国际惯例,最低工资应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但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2009年各省会城市的最低工资多数只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0%。因此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仅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依旧是杯水车薪。 上课老师讲到,根据有关权威人士的判断,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那么,我国的基尼系数拉大问题与什么有关呢?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 我认为首先是政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差距悬殊扩大作为当前影响社会安定、影响改革和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来对待。 要缩小基尼系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整顿市场秩序,取缔非法收入。现在相当多的非法之徒钻体制的空子,在流通及经济领域大发不义之财,专干那些违法乱纪的事。二是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发展,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建设加大了工程管理人才需求量。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该方面培养远达不到社会实际需求。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我国高校工程管理学科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其建设中暴露问题的探究,提出促进其学科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建议现阶段,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相对较为低下,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故本文旨在探究其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基础上,对其教育现状和建设中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探讨其有效发展措施,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高质量工程管理人才,并促进学科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通过对我国工程专业的教学年限、内容等环节的分析,可将工程管理学科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属于经济类或管理类教学范畴;二是纳入建筑类与土木工程类教学范畴。此外,也有极少数院校将其单纯当作院系开展教学。而就办学层次来说,工程管理涉及在职培训、专本及研究生等各方面教学。不过,虽然各院校办学体系存在差异,但其均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为最终办学目的。同时从课 程体系分析,大部分高校皆开设了经济、管理、法律与技术这四个课程,且在工程管理专业则设置了工程项目、国际工程、物业及透析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经营五门课程。二、工程管理学科建设中暴露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我国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影响严重,而其最主要的问题即课程体系缺乏特色,结构生硬松散,实践教学环境不合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就课程体系设置来说过于一成不变,无论是学生采访或网络上的资料,土木工程专业较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具优势,这无疑背离其专业的核心特色,致使其处于尴尬局面。其次,就结构生硬松散来说,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更侧重学生能力培养,却忽略其四门课程间的必然联系,这完全背离其专业需要综合建立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初衷,不利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专业性人才培养。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没能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再加上缺少资金技术的支撑,无法提供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