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探索过程,体验并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1、从学生已有经验引入,激发情感。

整数的大小比较是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也可以称之为经验,通过对8、80、800的大小比较,发现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有相应的变化,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有变化吗?让学生来进行大胆的猜想,以次来引出例1。这样做既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与整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进行对比做了有效的铺垫。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性质的推导过程中,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还有学法的指导,“猜想、验证、归纳、应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把这种数学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务必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创设更多的探索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投入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学时,让学生尝试例题,在尝试的基础上结合比较法、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小学性质,并自觉进行应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思考、比较、分析,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反思3

小数的性质这一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是很大,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为主线进行教学的,在学生理解了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0.1=0.10?”学生一:0.1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一,0.10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十,因为十分之一等于百分之十,所以0.1等于十分之一;学生二:因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10个0.01就是一个0.1;学生三:如果我在这两个小数的后面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单位元,那么这两个小数都表示1角所以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体会深刻:

一、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总结

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数学是培养一个学生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学科,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联系旧知,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验证猜测。这是让我感到很欣慰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强调让学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希望学生从课堂中学会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径。

二、让学生学会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其实学生能理解这道题的意思,但是却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用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家的想法,在课堂上我常常要问的就是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在日积月累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们常常说:在数学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力永远指的是某种活动的能力,培养数学能力就要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练习来进行,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培养不出能力来的。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能力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具有心理过程的个性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和形成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让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情感上有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反思2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一、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能动的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小学生。本节课我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教材重组。我这样来设计:

0.1米=1/10 米=1分米

0.10米=10/100 米=10厘米

0.100米= 100/1000米=100毫米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1分米、0.1 米、0.10米、0.100米时渗透了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1米= 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时,渗透了等量替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

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等等这些话。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①、判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较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练习中对下节课的延伸。

本节课有几点不足:

①、实验验证与性质归纳有点脱节。

②、概念的解读,还不够到位。如:在解读“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时,没有明确这句话为什么错?有些混淆不清。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1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一、我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一些整数,然后,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二、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三、学数学,并不仅仅单纯是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把它延伸到课外,升华到生活中去,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既巩固了新知,有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五年级《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注:本节课是我在____年上的一堂评比课,____年参加调动时又抽到了本节教材的说课,以下是我对本节课进行说课时主要教学流程的简单回顾。 (一)激——存疑激思,投石激浪。 1、谈话导入 ____年北京要举行奥运会了,老师五一期间赶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去北京旅游,想不想随老师一起去看看那里的风光? 2、感知分类 课件出示数据: (1)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2)天坛中心“天心石”四周有厚约0.9米的围墙。 (3)长城城墙平均高7.8米,最高达14米,顶宽5.8米。 让学生试读这些数,并分类 3、揭示课题 小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意义是怎样的?今天就来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探——自主探究,发现意义。 1、小数的产生。 刚才的“0.9米”是什么意思?大概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生:1米不到 出示米尺,得出: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意义。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0.9米是几分米?怎么想的?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它是其中的9份。 板书:9分米= 米=0.9米 0.9这个一位小数你是怎么在米尺上找到的? 生:先找到对应的分数,再想出小数。 再在米尺上找一找其它的一位小数(汇报并适当板书几个) 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师:看来小数与分数很有联系。 (2)深入探究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小组活动:(4人小组一把米尺) 出示要求: a、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占它的多少?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 b、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占它的多少?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2.使学生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认识小数并理解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1.我们都学过那些数?举例说明。(整数、分数) 2.你还见过那些数?(小数) 3.你在那里见过?(学生举例,教师可以适当出示:如出租车的计价牌、商场的价签等。) 4.你对小数还有那些了解?你想知道有关小数的那些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小数的意义,产生,与整数、分数的关系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产生. ①口算:10÷10=1÷10= 100÷10=1÷100= 1000÷10=1÷1000=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两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②学生活动:分组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利用直尺) 教师提问:从测量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①根据图意,填出对应的分数. ()米()米()米()米 ②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分米,是()米; 这样的3份是()分米,是()米. ③教师指出:1分米=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米,也可以写成0.3米. ④教师提问:你能将刚才填写的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小数吗? (米=0.5米;米=0.9米)

⑤教师小结: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⑥教师提问:0.2米表示什么?0.8米呢?你再说两个一位小数,并说出他们的意义。 (2)认识两位小数. 猜一猜:你能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吗? ①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厘米,是()米;这样的7份是()厘米,是()米. 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教师出示的习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并板书:1厘米=米=0.01米;7厘米=米=0.07米.) ③教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认识三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后,教师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的,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明确:1米是千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 (板书:1毫米,米,0.001米) 教师提问:8毫米是千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13毫米呢? (板书:8毫米,米,0.008米13毫米,米,0.013米) 教师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照这样分下去,还可得到米写成0.0001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上星期我到杨溪完小听了《小数的性质》一课,有些想法想与大家交流。 片段描述: 1、例1:请学生分别画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师:你有什么发现---生:一样长。 2、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师:你有什么发现?-----生:== 3、从==你有什么想法?---生:0是没有用的---师:哪儿的0是没有用?生:小数部分---小数的右面----小数点的后面----末尾。 4、出示例2:比较与的大小并说理。

生1、加个元---老师引导用计数单位与画线段图证明。 感想: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强调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这种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令我们有些青年教师也汗颜。当然我听后也感到有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容易产生的问题,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作些讨论: 1、知识教学需要一步到位吗?从片段3我感觉老师试图让学生科学地提示“小数末尾”这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而对学生生成的鲜活但不怎么规范没有好好地加以把握与利用,我觉得很可惜。如果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说法,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只有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它的大小才不变这一性质,我认为更能突出本课的重点。其实我们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让学生一步到位理解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应该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学生动态生成的真实但不全面的认知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只要合理利用一定会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有多大?老师在片段1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提供了宝贵的感性材料。但我们也感觉到这个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广大一线教师过于保守,没有“无限相信自己的学生”,生怕学生探究不出来。但从片段4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能力自主解决的。如果给予学生再多一点探究的空间,如果小数的意义学生有探究的经验我也相信学生还能用线段图、方格图甚至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去发现、去证明的。所以真正的自主探究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更重要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五一中心小学王娜 《小数的意义》这节课是在三年级学生已有的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真正学习小数的开始,所以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上完课之后,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有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教参、教学目标的研读不够深入。在小数的产生部分凭着自己的主观因素,认为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小数,忽视了教材对于小数产生的编写意图,对于本节课来讲,学生不知道小数是因为需要而产生,没有产生浓厚的探索小数的兴趣,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教参、课标等,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读透、读懂教材,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 2、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自己引导得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够相信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我在教学中要学会耐心得“等一等”。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朝着这一方向前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思考,乐意去思考。教师少说,学生多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在平常的教学中,以更高的姿态去要求自己,不断的反思与努力,始终铭记每一节成功的课堂背后,都有太多的付出与努力。 3、教学语言缺少感情色彩,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以致没有激励学生的学

习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4、在巩固练习设计中,最后一题有涉及到后面没有讲到的内容,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课堂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 通过上述思考,以后一定会在我的教学准备中认真的分析教材,把我的思考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我相信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提高,我的课堂效率也一定会上一个台阶。

小数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学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2-33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小数的意义”问题2、容分析: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分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3、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

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使10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教学难点: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1、猜数游戏: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请大家猜一猜学生猜猜老师的身高,教师板书身高163厘米、1米63厘米教师:现在如果老师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应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实际测量中,总会遇到像这样不能够用整数来表示的情况,下面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用米尺来测量我们教室中的这讲台桌的高度和这课桌桌面的长度2、实践体验预设生:当我们在测量时得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再一次认识小数二、借助直观、迁移推理1、借助直观模型,引导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①出示米尺课件:教材P32例1图片②教师直观描述引导思考师: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dm,用米做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师:用分数表示是1m,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10师:如果是3dm、7dm,用m作单位,用分数和小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参加人:数学组教师 主持人:王艳玲 内容: 主持人:本学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存在的困惑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创新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小殷老师针对我们活动主题上了一堂课,请大家结合我组研究实际,对《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提出修改建议。 王艳玲:听了殷老师《小数的认识》这节课,首先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教材: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许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注重扎实,有效。 课堂上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以至于在找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后来的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学生虽能讲出,但应该指出是这样规定的,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把元角分和长度融合在一起,在价格中就安排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然后针对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长度单位中可以这样或者为什么应该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其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帮助解释,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针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安排了相对应的练习,殷老师让学生说出分数再说出小数,说出小数再说出分数,如果这个练习做过后,我想对本节课难点的突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在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

《小数的意义》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案例及反思 城东小学吴惠斌 一、教学背景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是由于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出生活与小数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的情感为什么疏远概念课我以什么方式提起学生的兴趣 2、寻找理解小数意义的生活和知识两个切入点,找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程度。 3、思考《小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重点,如何突破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 4、怎么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小数意义的价值。 三、教学案例 步骤一:情境导入,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我们来做一个“请你跟我做”

的游戏。这是张老师最近上网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小黑板) 1、青年歌手刘和刚在今年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获得了分的好成绩. 2、团团圆圆的体重现在大约有千克. 3、今年的水果可贵了.每千克苹果卖到了元. 师提问:信息中的数据是什么数(小数)板书:小数 你怎么知道是小数(每个数中间都有一个小数点) 你们能把这样小数读一读吗(小数点前面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后从左到右依次读出各数字。) 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到小数吗(大部分学生不会知道) 没关系,一起来开展一项活动就会明白的。 (一)请各小组拿出米尺量一量身边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二)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 (二)揭示课题:是呀,在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就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的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共9篇)

篇一: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韩秀元 今天有幸听了邬杰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我认为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数学课,首先教师能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这一理念为统帅,整节课所有的课件简单而朴实,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思考,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专业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消费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扮演的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这一角色。 纵观这节课,肖老师简约的设计、简单的方法,简练的语言,达到了教学的最大效果。尤其是很多出彩的地方更是让我们值得借鉴。 1、新知、旧知链接巧妙 先让学生出示一条绳子,让学生上台测量,得出数据2米10厘米,要求把数据2米10厘米更改为“米”做单位,得出2.1米,其间的0.1该如何表示,继而课件出示米尺,让学生猜、找、表示出0.1米,整个流程环环相扣,紧凑而流畅,切入点快而准,尤其是绳子的长度更是教师课前精心预设好的,足见教者的智慧,可见,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生成。 2、探究深入、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邬老师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如“由0.1想到0.9,0.2想到0.8这是对应思想的渗透”,1里面有几个0.1这是包含思想的渗透,这一渗透为后继学习“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索味道; 可贵的是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 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渗透抽象化的方法,去掉单位名称,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篇二:小数的意义评课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三河市第四小学杜国静 今天非常有幸聆听了张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这节课。《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学生虽然对小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而张老师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抓住了旧知的生长点,水到渠成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1\10米=0.1米这样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掌握,张老师巧妙的利用这一点,通过丰富的类似1\10米=0.1米这样的数据材料,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得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接着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等等,层层剥笋般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的设计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巧”。亮点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张老师改变传统的用教材教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教材

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30~32的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 练习五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练习,在巩固小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小数大小的直观感觉。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1元=( )角=( )分 1米=( )厘米=( )毫米 2. 读一读,说说它表示什么。 (1)单人课桌的长是0.5米,宽是0.4米; (2)一块橡皮0.3元,一支铅笔0.7元; 想一想:读小数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二、课堂助学 (一)初步感知意义 1.出示例1 1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 写成小数是多少米?3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填一填。 1分米= )( )( 米=( )米 3分米=) ( ) (米=( )米 2. 和同桌说说怎样想的,再写一写 3.全班交流,追问:这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0.1,0.3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二)自主探究 认识两位小数 (1)想一想: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是几分之几米?

(2)说一说: 1米=( )厘米,1厘米是1米的 100 1 ,所以1厘米= ) () (米。 100 1 米写成小数是( )米,读作:( )。 (3)填一填: 7厘米是1米的 )( )( ,7厘米= ) ( ) ( 米,写成小数是( )米。读作:( ) 11厘米是1米的 )( )( ,11厘米= ) ( ) ( 米,写成小数是( )米。读作:( ) (4)这里为什么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呢?两位小数怎样读呢? (三)概括意义 1.抽象概括出一、两位小数的意义。 (1)出示: 0.7元 0.02元 0.9元 0.68元 0.6 0.92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小数的实际意义,找一找上面哪个小数能与左边的图对应?哪个小数能与右边的图对应?为什么? (2)出示: 0.7 0.02 0.9 0.68 0.6 0.06 0.8 0.92

小数的意义 评课稿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张秀霞 今天有幸听了吴正宪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我认为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数学课,首先教师能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这一理念为统帅,整节课所有的课件简单而朴实,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思考,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专业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消费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扮演的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这一角色。 纵观这节课,肖老师简约的设计、简单的方法,简练的语言,达到了教学的最大效果。尤其是很多出彩的地方更是让我们值得借鉴。 1、新知、旧知链接巧妙 先让学生出示一条绳子,让学生上台测量,得出数据2米10厘米,要求把数据2米10厘米更改为“米”做单位,得出2.1米,其间的0.1该如何表示,继而课件出示米尺,让学生猜、找、表示出0.1米,整个流程环环相扣,紧凑而流畅,切入点快而准,尤其是绳子的长度更是教师课前精心预设好的,足见教者的智慧,可见,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生成。

2、探究深入、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邬老师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如“由0.1想到0.9,0.2想到0.8这是对应思想的渗透”,1里面有几个0.1这是包含思想的渗透,这一渗透为后继学习“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索味道; 可贵的是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渗透抽象化的方法,去掉单位名称,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核心素养点:推理能力、抽象思维、模型思维。 学科素养点: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善于反思。 思维严谨主要体现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 德育渗透点:感受数学学习的严谨,了解古人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是“利用特定单位测量的过程中遇到不能用整数数据表示时就产生了小数”,从“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开始,准确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达绳子的长度,学生理解,但如果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学生在理解方面还是有困难的。因此,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产生的意义。

张奠宙教授说过,“小数的本质在于‘位置计数法’的拓展,而不在十分之几的表述。小数是将个、十、百、千等不断扩大的位置计数方式,朝着另一个方向(‘不断缩小’的位置计数方式)加以延伸,即增加了十分位、百分位等新位置,使之成为更为完善的一种位置计数制度。”因此,本节课以十进制作纽带,从已有的整数拓展到小数,紧紧抓住整数与小数的连接点,让学生感受结构化的数学。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3.学情分析 学生一年级学习人民币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小数,进而又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了小数,这些都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而且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能够迁移到理解小数的意义上。搜集各个版本的“小数地意义和性质”的教材,关注点都在与十进分数联系的建构上。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画一画的方法解释小数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0.01……为后续学习三位小数及计数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思考、探究中理解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直观图形理解小数的意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 义》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知识为明线,以数学思想为暗线的教学过程: 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上课伊始,通过播放教师测量情境,让学生感知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然后我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给这些小数分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并检测学生对小数的认知程度。 2.在数形结合中自主探究小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究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在汇报交流中逐渐明晰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意义借助分数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

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运用迁移的方法去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小数?(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小数,你能把这些小数分一分类吗?(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2.导入新课。 师:展示学生分类的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根据同学们这种分类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了解小数的产生。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

——数形结合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兴国县良村中心小学罗瑞菁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50-51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教学设想】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的立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使学生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通过一系列练习巩固认识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经历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的探究过程。 2.理解小数是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 3.掌握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既小数产生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

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概括和 推理能力。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用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与它们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初步认识,迁移导入 1.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小数在三年级时已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 出示几个小数,学生进行辨认,复习已有的小数知识。 提出质疑:为什么还要学习小数的意义 解释名词“意义”:①表示什么②价值(板书)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小数进一步探究意义作铺垫 二、数形结合表示小数,探究新知 1.平均分十份表示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体,我们用整数1来表示,老师将它平均分成10份像 什么(一片一片的) (2)其中这一片是多少引入分数1/10。如果要用小数来表示呢 引导得出1/10可以用表示,反过来说表示1/10。 (3)及时练习表示2/10,表示3/10。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数点后有一位数的小 数。得出一位小数。并教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4)抽象概括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设计意图] 作为概念教学,需要凸显它的内涵与外延。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小数具体化、形象化,并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位小数表示多大。 2.平均分一百份表示两位小数 (1)提出猜想:有一位小数那会不会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先研究两 位小数,两位小数应平均分几份,怎么分像什么(一条一条的) (2)其中的一条是多少引入分数1/100。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优选.

追本溯源,于深处明理 ——“小数的意义”教学思考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学生学习有关概念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备课前就在苦思冥想,到底该怎么引导。是常规保险一点,教师多讲点,这样学生少走点歪路,还是多放手一些,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索。后来,我有幸从课程资源中听到罗鸣亮老师的一节课,这节课罗老师别出心裁,非常有趣地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昂。 在学习名师经验的基础上,我选择了四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一课,备课的过程,经过苗主任的指导和数学组老师的帮助,教学设计反复修改,课堂多次打磨。尽管最后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收获和成长。回顾本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猜”中思考,兴趣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一开始就出示了一个信封,让学生猜测正方形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数来表,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期待而且又感到很亲切,让课堂气氛放轻松点。 课堂在小数0.88的猜测过程中达到高潮,学生在思考中质疑、交流,引发学生对“平均分成10份,不能清楚地表示涂色部分”,引出平均分成100份,体会两位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以生为本,营造自学探究氛围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

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借助多媒体出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后,设计了学生涂一涂,自己举例表示出这样的小数,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设计有层次的操作单,鼓励小老师当讲台前分享交流,这样的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迁移,促进归纳和推理 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上我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在教学三位小数的意义时,让学生试着大胆推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那试着推导三位小数应该表示多少呢?接着老师出示课件,电脑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524份怎样表示。学生很容易的得出结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先猜想、再验证,既渗透了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组图片——生活中的小数,使学生意识到在自己周围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小数的应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时,学生不知道怎么交流,应该是前面一位小数的学习还是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不牢,所以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出现困难。另外,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修水汇源爱心学校---冷芬木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主题:《小数的意义》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进一步认识小数,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会很浓。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体会抽象和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抽象、推理等活动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 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通过自学,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通过数数的活动,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涂色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感知 1,数数, 师出示课件11个正方形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 2,让学生说一说两个1所表示的意义,并明白10个1是10,10个10是100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1,学习一位小数

《小数的意义》观课报告

听了曹老师《小数的意义》一课,我感觉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整个课堂贯穿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的理念,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课堂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把握到位,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学效果理想,纵观整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课的开始,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小数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引起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数,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曹老师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列举的小数中,先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老师用自己准备的平均分成10份的纸条米尺,引导学生学生明确0.1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而明确一位小数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两位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意义,他采用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学习,然后我运用平均分成1000份的纸米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曹老师还渗透了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如“由0.1想到0.9,0.2想到0.8这是对应思想的渗透”,1里面有几个0.1这是包含思想的渗透,整个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索味道。 3、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实效 本节课中充分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练习设计由易到难,梯度性强,针对性强。 巩固练习是一节课不可缺少个重要环节,是反应孩子一节课学习下来的状况,更是反馈他们在这节课的收获信息,往往被老师忽视,多数老师时常随意的出一些只满足于巩固新课的基本练习。而本节课习题的呈现,不单单是模仿例题的基本练习、不单是最简单的应用练习、更多的是把孩子思维引向深处的拓展练习,形式多样,层次性、梯度性强,道道经典,让人耳目一新。 不足之处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课堂上学生小组讨论的有点少。 总之,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授课老师创设情境的能力,对教材把握的程度,老师灵活运用教材,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独特的思维方式、完善的表达程序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下一步我将向各位老师学习,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力求自己的课堂让每个孩子更喜欢。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牛场小学罗成娟这一单元包括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平时在讲题的时候,我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 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0.1。 2、小数的性质(1): 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数点的后面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 2.4=2.40,不能写成2.4=2.04 3、小数的性质(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

相联系的。 归纳为: 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10倍=小数×10 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小数×100 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10 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100 4、求小数的近似数: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改写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余都要写上。一个是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般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如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精确到十分之一),原则是看保留位的右边一位“四舍五入”。如:把30476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两位小数3047640=304.764万≈304.76万这类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数数字写对了,却忘了添上“万”或“亿”。我们班也有部分同学把改写和求近似数混淆,不容易找到小数点的位置,得出近似值几乎都省略了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 5、生活中的小数: 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如: 2.05吨=(2050)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 470厘米=(4.7)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 3.04米=(3)米(4)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

最新人教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2、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得道理,有机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概括小数的意义,认识其计数单位和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与小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老师刚才买了一本笔记本,猜一猜,我花了多少钱? 2、猜一猜,老师的身高多少米? 3、猜一猜自制数位表的长和宽是多少? 怎么验证咱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你们有什么办法?(量一量) 二、合作探究 活动1、测量数位表的长——认识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测量纸的长,同学发现什么了?(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如果想得到准确的结果,你觉得可以怎样办? 学生思考、交流方法: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 这样的1份、2份、7份是多长?以米做单位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 再来测量数位表的长是多少?(0.6米)为什么是0.6米? 这是我们刚才得到的几组小数和分数,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十分之几的数我们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 我们再回到这个图,现在涂色部分是0.9,也就是9个0.1,如果再添一份是多少? 1里面有几个0.1? 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了吗?一位小数都可以看做几个0.1(引导学生说) 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活动2.测量宽——研究两位小数 测量宽是多少?又发现得不到准确的结果,怎么办?(再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份、8份是多长?以米做单位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 测量宽是多少?(0.36)0.36里有多少0.01? 活动3.自主测量课本的长和宽——发现三位小数 同桌合作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测量记录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