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1.1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

(完整版)1.1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

(完整版)1.1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
(完整版)1.1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甲骨文是考古工作者了解商周时期文化历史的重要物证。文字刻在甲骨上说明信息具有( )特征。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共享性

D、价值性

2、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共享

B、信息可以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C、某信息被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D、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

B、电视中某产品广告

C、石油

D、各班各科成绩

4、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

5、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的是( )

A、时效性

B、不可增值性

C、可传递、共享性

D、载体依附性

6、下列叙述中,(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信息的价值总是永恒不变的

7、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_________。

A、可开发、存储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可压缩

D、可处理、再生

8、将几幅看似无关的旧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片,这体现了信息是( )

A、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B、可以共享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时效性的

9、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B、天气预报、军事情报等信息会因时间的推移失去原有的价值,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0、下列有关对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B、交通信号同时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

C、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可以体现信息的价值性

D、身边的信息总是体现信息的不完全性

11、网络上的信息被大家下载和利用,此事例不能说明信息具有( )

A、价值性

B、正确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12、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能够不需要载体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事件永久状态

1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信息可以同时依附于多种载体

B、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某些信息可以不用依附于载体

D、电波是信息的一种载体

14、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府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时效性

B、可传递性

C、可伪性

D、价值性

15、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某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

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交通信号能同时被许多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17、以下不属于信息范畴的是()

A、考试成绩

B、天气预报

C、书籍

D、股票价格

18、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网络就是信息

B、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

C、一本书就是信息

D、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

19、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上课的铃声

B、收到的开会通知书

C、电视里播放的汽车跌价消息

D、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

20、信息的传递一般依附于某种载体。我国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来指挥战斗,这时信息传递所依附的载体是()。

A、文字

B、声音

C、图形

D、图像

21、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依附于载体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所传达的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22、下列属于信息的是()。

A、电脑

B、VCD光盘

C、报纸

D、CCTV播出的广告

23、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的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促进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4、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25、下列关于信息价值与安全,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只有在其被使用后才会实现其价值

B、有些信息价值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C、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应坚决制止青少年上网

D、为了保护信息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法律手段等对其进行保护

二、连线题

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A 信息时效性 E 中国田径110M栏刘翔取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B 信息价值相对性 F 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C 信息真伪性H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D 信息传递性G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三、判断题

1.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出价值。( )

2.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处。( )

3.因特网上有取之不尽的各类信息资源,它们都是真实、有益的。( )

4.在网络上,言论是自由的,所以任何信息都可以发布到因特网中,不受任何约束。( )

5.人们上网看到自己需要的文件(如:音乐、程序软件、试题等),都应该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里保存好,而且不需要理会文件的知识产权以及合法性问题。( )

6.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伪信息,只有通过认真地筛选和判别,才能避免真假混杂。( )

7.因特网是近代文明社会高科技的产物,所以因特网上的所有一切都是高度文明和真实的。( )

四、完善表格

根据自己一天活动所接触到的信息,填写表格进一步理解信息的概念。

五、辨析题

1.“所有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2.通过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说明信息的价值。

3.你认为实现信息安全的办法有哪些?你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

答案:

1、B

2、B

3、C

4、C

5、B

6、D

7、B

8、C

9、C 10、D 11、B 12、B 13、C 14、A 15、D 16、B 17、C 18、B 19、D20、B21、D22、D23、C24、C25、C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孙冬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技术及其特征》 一、说教材 《信息技术及其特征》,这课是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的编排。所有这一切都围绕信息而展开,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此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为后面围绕信息的一切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仅由老师讲,学生会觉得枯燥,所以我采用教师引导下举出现象,学生进行探讨,归纳获得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与同学们进行补充,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即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习惯。 (说重难点及三维目标)本节的重、难点是信息的一般特征,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丰富多彩的信息,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发现身边多种多样的信息及他们的共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并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二、说学生 我任教年级是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法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因此我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参考了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

第一章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2.情感目标: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什么是信息 2、掌握什么是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信息概念的理解 2、正确分析信息的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信息 1、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 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学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学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学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学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教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2、在做了上述讨论后,再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信息?回到信息的定义上,并说明信息定义的多样性,明确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个要素。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学生回答) 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但是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载体依附的特性。同时大家要特别注意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经验。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因此对于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于多种不同的载体之上。 2、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学生回答)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3、显示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父亲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信息的时效性) 4、一个面包分给大家吃,分的人越多,每人吃的越少:而一句赞美的话说给大家听,听的人越多,快乐的人也越多。以此来讲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是可以无限复制的,鼓励大家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话。(信息的共享性) 5、诸葛亮的空城计。(图片)要求学生简单讲述。(信息的真伪性) 6、提出问题:信息还具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信息的传递性等等) 7、课堂练习: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A 信息时效性 E 中国田径110M 栏刘翔取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B 信息价值性 F 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C 信息真伪性H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D 信息传递性G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三、总结: 1、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信息及特征》巩固训练题

---------------------------------------------------------------最新资料推荐------------------------------------------------------ 《信息及特征》巩固训练题 《信息及其特征》巩固训练题 1. 信息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 如果人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湮没。 因此对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辩证分析。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 A 2. 分析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A 3. 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都进行鉴别和评价。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 A 4. 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是相同的。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 B 5. 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1/ 7

】 A 6. 从教育部获悉,全国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从 2019 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版课程标准,这一信息来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A 7. 从教育部获悉,全国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从 2005 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的课程标准,这一信息来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 ) A.对 B.错【正确答案: 】 A 8. 张勇打电话查询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为自己出远门旅行做好相关准备,这主要是从信息的( )进行考虑。 A.时效性 B.价值取向 C.来源 D.实用性【正确答案: 】 A 9. 小明的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中奖信息,他是否应该回电话询问相关事宜。 ( ) A.是 B.否【正确答案:】 B 10. 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这说明要从( )进行慎重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A.信息的价值取向 B.信息的价值性 C.信息的来源 D.信息的时效性【正确答案: 】 C 11. 同一信息对有的人有用,对有的人无用,这说明( )。 A.信息具有时效性 B.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C.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D.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正确答案:】 D 12. 小小很喜欢书法。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的特征(11)》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信息的特征》是青岛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 单元第1 课的内容。在教材的组织结构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继的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学生的素养为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也就是说本教材的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信息进行扩展的。那么什么是信息及其特征,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实际的联系。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有关信息的基础性内容,了解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门课程的学习作好积极的准备。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授的是: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应该让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理解信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学生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5、重点难点:

1.1信息及其特征1 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演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及生活中的例子的形式以及小游戏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结合例子理解,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对信息及它特征是说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丰富多彩的信息 老: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而这个游戏也是跟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有关的,游戏规则是:需要四名同学到讲台上来,需要做什么呢?他们需要根据老师所说出来的信息,在黑板上也相应的画出来,而前提条件是要在闭着眼睛的情况下去画出来,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呢? 提问:这个游戏说明什么?是不是需要在老师说出的前提下,他们才能在黑板上才可以相应的画出来,那这整个过程体现了什么?是不是体现了,信息之间的交流,这是不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信息交流,所以,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能够感受到信息的存在,除了这个游戏,我们还有哪些可以感受到信息的存在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

1.1__信息及其特征_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甲骨文是考古工作者了解商周时期文化历史的重要物证。文字刻在甲骨上说明信息具有( )特征。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共享性 D、价值性 2、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共享 B、信息可以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C、某信息被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D、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 B、电视中某产品广告 C、石油 D、各班各科成绩 4、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 5、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的是( ) A、时效性 B、不可增值性 C、可传递、共享性 D、载体依附性 6、下列叙述中,(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信息的价值总是永恒不变的 7、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_________。 A、可开发、存储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可压缩 D、可处理、再生 8、将几幅看似无关的旧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片,这体现了信息是( ) A、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B、可以共享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时效性的 9、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B、天气预报、军事情报等信息会因时间的推移失去原有的价值,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信息及其特征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信息的特征等内容。了解性的知识较多,比如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对于学生理解信息,解释信息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例子,认识和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生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②学生对信息的定义有基本的认识。 ③能够能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1、信息的定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1、对信息的定义的理解;

信息技术试讲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试讲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举例说出身边存在的信息。 2. 学会判断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建立起对信息及其特征的感性认识,不断提高自己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举例身边已有的信息,逐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增加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举例说出身边的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 能够根据描述正确判断出体现出信息哪方面的特征。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开展“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游戏的规则如下: 第一步:闭上眼睛,听指令进行操作。不许说话、不许提问; 第二步: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白纸,将纸对折、再对折; 第三步:将右上角撕掉,放在口袋里,剩下的旋转180°。再将左上角撕掉,也放在口袋里; 第四步:睁开眼睛展开手上的纸,用双手举起,相互对比一下。 预测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出现,就此学生会提出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不确定性多造成的。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 重复游戏,总结信息的作用 重新开展上述游戏,此次欢迎大家随时提问,教师将一一回答。 预测游戏中,学生的问题如下: 问题1:是横向对折还是纵向对折?(横向对折) 问题2:开口朝上还是朝下?(朝上) 问题3:右上角和左上角分别撕成什么形状?大小是多少?(大约2厘米的正方形) 问题4: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顺时针) 预测大多数同学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请少数结果有偏差的学生归纳总结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具体是什么?(没有听清楚,信息传递偏差导致结果有错误)进而得出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 (二)梨子为媒,探究信息的本质 拿出梨子,提出问题: 问题1:“这是什么?”(梨子) 问题2:“根据什么判断是梨子”(通过观察物质的形状、颜色、经验等) 问题3:能吃吗?(学生拿在手上观察、感觉一下,回答能,还没有变坏) 归纳总结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为了让加深大家对信息定义的全面性了解,请大家打开学习网站领略信息学大师们的定义一、定义二。此后,在信息的定义三里,提交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三)思维拓展,深入挖掘特征 请同学们借助教材和视频资料自学信息的特征,自学结束后采取以竞赛问答的模式检测学习效果。 问题1:APEC会议的议题可以通过看视频、看报纸、听广播等多种形式获取,体现出来信息的什么特征?(载体依附性) 问题2:萧伯纳的苹果交换理论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问题3:小明于五一黄金周后的第二天前往某电影院购买打折电影票,结果被告知此活动仅限在五一黄金周内有效,过后无效,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列举更多体现信息不同特征的实例。(扬名千里、真假难辨、一传十十传百、红灯停绿灯行) 环节四: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做总结,并引导学生谈收获、交流经验与心得。 五、板书设计

信息及特征练习题1.1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C )A.价值性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D ) A.价值性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D )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 C.时效性 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8. 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 B A. 书 B. 文字 C. 光盘 D. 网络 9. 下列选项,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A. 报上登载"神七成功进行出舱活动"的消息 B.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 C. 电视中播出的奥运会各国金牌数 D. 高中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成绩 10、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电视机就是一种信息 B、一本书就是信息 C、网络就是信息 D、报上登载的招聘广告是信息

11.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准备聘他为相国。秦国原相国非常嫉妒,大进谗言。秦王听信馋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这体现了信息具有 C A. 时效性 B. 载体依附性 C. 可伪性 D. 共享性 12. 张爱玲在香港求学期间学业优秀,是班上最有希望被送往英国深造的学生,但战火烧掉了香港大学全部的文件记录,也因此毁了她的前途。这说明信息具有:(多选) C,B,A A. 价值性 B. 时效性 C. 载体依附性 D. 共享性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课标要求】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课标分析】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得到大家公认的关于信息的概念。对于课标中提出的“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我的理解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信息重要性与普遍性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对有关事例是否属于“信息”进行识别与判断,能够对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很好地理解并能列举相关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普遍性,信息的三个流行的定义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畏难情绪,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过深的纠缠“信息”的概念与定义,而是通过丰富的信息实例,来丰富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然后学生自己通过对相关感性认识进行归纳,并建构起自己对“信息”的认知。 另外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相关的上机操作内容。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应该是来自不同初中学校的高一新生,他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形式主要采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的分组采用的是异质分组。 2.本节课内容基本是描述性的知识介绍与现实事例的判别,没有相关的操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因此课堂中用到的信息事例,力争做到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真对高一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都有一种渴望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心理,我在设计每项探究活动时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此过程我会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维度 (1)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在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的基础上,对是否属于“信息”能正确地进行识别与判断。 (2)能描述信息的特征,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2.过程与方法维度 学生在对大量信息事例占有的基础上,去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去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去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信息的特征的举例说明,来进一步的加深对信息的特征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学生通过对息事例的列举及信息特征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的重要性的认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练习题一含答案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考试试题(必修部分)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A.依附性B.共享性C.价值性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 A.价值性B.可伪性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14、武王伐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特征 A、可传递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的特征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11复习

1. 直流采样与交流采样的区别是什么?P14 直流采样方式电路简单,但无法得到交流量的香味、序分量、谐波含量等细致表达交流数据特点的量。而交流采样方式电路较复杂,且需要有数据计算程序功能,但数据采集完整,并且一个电路可同时对多路数据进行采集。交流采样方式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 2. 电能数据采集的特点是什么? 3. 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P16 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采用Rogowski 线圈电流传感器原理。Rogowski 线圈为一空心环形线圈,二次绕组缠绕在非磁性骨架上,被测电流垂直穿过线圈中心,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以得到线圈输出电压为:dt HdI dt DSdI e //0=-=μ Rogowski 线圈电流互感器没有铁芯,因此没有非线性影响,如饱和等问题,故可以测量从数安到数十千安的电流,且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 但Rogowski 线圈的输出电压正比于电流对时间的导数,必须积分后才可以还原电流波形,线圈电感小,二次输出电压信号很小。 4. 光学电流互感器(OCT )的工作原理与特点。P16-17 光学电流互感器采用法拉第磁光效应原理构成。法拉第磁光效应是指光的偏振面因受到外加磁场的作用而产生旋转的现象。如果磁场的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平行,线性偏振光通过置于磁场中的法拉第旋光材料后,出射线性偏振光与入射线性偏振光的偏振面将产生旋转角。 OCT 具有不受电磁干扰、不饱和、测量范围大、有效频带宽、体积小、质量轻及便于数字传输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特别是超高压电网中。但OCT 的测量精度易受到外界环境(稳定、震动)的影响,限制了其应用。 5. 交流采样中的中间电流变换器的作用是什么?P22 将0~5A 的电流信号变换成较小的电流后使之在电阻R 上形成峰值为0~5V 的交流电压信号。 6. 交流采样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滤波?P23 1、模拟式滤波(RC 滤波) 2、低通滤波 3、非递归滤波 7. 举例说明标度变换中标注小数点标志位的方法与作用。(P27) F1,F2代表小数标志,N1N2代表移位标志,应使标度变换系数K 具有11位的有效位。,但在某些场合S/D 所得的系数K 并不具有11位有效位,因此需要预先对S/D 进行处理。 8. 举例说明标度变换中标注移位标志位的方法与作用。(P27) F1,F2代表小数标志,N1N2代表移位标志,应使标度变换系数K 具有11位的有效

1.1信息及其特征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教师节祝福语】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信息的含义。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信息及其特征练习

《信息及其特征》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真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都是一成不变的;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2、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网上登载的文章《我们如 何应对入世》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阅读。这都说明信息具有()的特征。 A)传递性B)变换性C)共享性D)时效性 3、“刘翔12’88夺冠,破尘封13年世界纪录。”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 南北,体现了信息的。() ①传递性②共享性③时效性④真伪性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4、下列()属于信息。 A.报纸B.教科书C.因特网D.新闻内容 5、关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D.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二、判断题(请在菜单中点“插入——特殊符号——数学符号——选择√,×”) 6、虚假的情报不是信息。() 7、信息经过人的思考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8、信息的传递,必须依附于载体。() 9、文件可以共享,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10、新闻报道、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科技成果、一幅图画、一个动作等都属信 息。() 三、讨论题 每2人为一组,从下述参考选题中选择一项或多项作为研究题目,从生活、经济、战争等领域中搜集与此题目有关的典型例子,通过分析和概括,深入了解信息的某种特征。 参考选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例如:田忌赛马故事。 ●真假难辨。 例如: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故事。 ●老黄历看不得。 例如: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一传十,十传百。

创新示范卷(十一)

创新示范卷(十一)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4.安徽合肥高三模拟)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回答1~2题。 1.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 是 (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大气污染 [解析]材料中提到该地位于江南丘陵地区,江南地区降永较 多,且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主要是以秸秆和薪柴为主,秸 秆和薪柴的使用会直接导致该地植被的破坏,从而带来水土流 失。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1.B 2.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 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 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 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解析] 该县农村秸秆主要作为生蔼燃料燃烧,使用效率低,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故选项D 正确。 [答案]2.D [2014.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三] 分析安徽省三大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及耕地数据表,回答3~4题。 3.表中的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流域,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黄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 B.淮河流域、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 C.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 D.海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黄河、海河及珠江都不流经安徽省。故选B 项。 [答案] 3.B 4.从表中的数据看,①流域的主要资源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耕地锐减 C.矿产枯竭 D.淡水短缺 [解析]通过对图表的解读可看出①流域水资源量与耕地面积不相匹配,地多水步,故水资源短缺。故选D 项。 [答案] 4.D [2013.高考全国大纲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回答5~7题。 5.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 .重金属盐 B .氮、磷营养物 C .固体废弃物 D .泄漏的石油 6.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 .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 .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7.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 .赤道附近 B .大洋中部 C .中、低纬近海 D .高纬近海 [解析]5.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B 项正确。6.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同时,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赤潮的暴发,C 项正确。7.赤道附近海城降水量大且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限.A 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氮、磷污染物影响很小,不易发生赤潮,B 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既有温度条件,又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赤湖多发,C 项正确;南纬近海水温低,不易发生赤潮,D 项正确。 [答案] 5.B 6.C 7.C [2014.衡水检测]甲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地的土壤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乙图为该地生态农业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是( ) A .用材林和薪炭林分布不合理 B .村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容易产生水灾 C .水田面积过大 D .果林面积大 9.分析乙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能源主要是秸秆 B.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 C.农业生产属于生态农业 D.土壤容易产生板结现象 [解析] 8.甲图所示的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9.根据乙图可以看出谈区城农业生产为生态农业。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教科版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第二,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章节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一学生所接触的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本堂课是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但有的学生可能并未接触过信息技术课,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所以要照顾个别同学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应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 使用媒 体资源 PPT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要点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依次给出几张张图片问学生可以从图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信息无处不在,引出课 题

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班级_____姓名____ 1、在我国古代,使用“鸣金收兵”来传递信息,此时信息传递所依附的媒体是( )。 A、声音 B、图像 C、文字 D、空气 2、社会发展至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有()。 A、信息、知识、经济 B、物质、能源、信息 C、通讯、材料、信息 D、工业、农业、轻工业 3、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具有( )。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4、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信息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 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相互传递信息。 C. 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 同一条信息对所有人都有价值。 5、广东气象台2006年5月14日发布台风“珍珠”警报,并要求台山到汕头一带需重点防范,迅速做好防御台风的工作,从而将人员、财物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以上消息最能体现出信息的( )。 A. 时效性、价值性 B. 可存储、可转换 C. 独立性、广泛性 D. 增值性、共享性 6、"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个人手中还是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个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 A. 共享性 B. 时效性 C. 多样性 D. 发散性 7、《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人家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命丧尽”的下场。这说明信息具有()。 A. 共享性B. 时效性C. 真伪性D. 价值相对性8.气象台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布了台风“珍珠”将要登陆的消息,使得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体现了信息的()。 ①时效性②载体依附性③价值性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9.得知小曼被困的消息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施救,使小曼得以及时获救。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时效性 B.共享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压缩性 D.信息是一种物质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范畴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