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备课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备课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备课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备课

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一元二次方程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知识点分析

四、教学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五、教学措施:

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 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课时

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4. 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1课时

6、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课时

7、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课时

回顾与复习2课时

考试与讲评2课时

总计14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教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知识与技能】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问题2: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你能设出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教学说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忆、思考的情境,又是本课一种很自然的引入,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你能通过观察下列方程得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1)(100-2x)(50-2x)=3600 (2)(x+6)2+72=102 【教学说明】 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后交流小组的结论,可以发现上述方程都不是所学过的方程,特点是两边都是整式,且整式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结论】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这种形式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的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出的两个方程的特点; (2)让学生类比前面复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3)强调定义中体现的3个特征: ①整式;②一元;③2次. 【教学说明】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1)x2+1/x-5=0(2)x2-3xy+7=0 (3)=4(4)m3-2m+3=0 x2-5=0(6)ax2-bx=4 (5) 2 解答:(5) 2.已知方程(m+2)x2+(m+1)x-m=0,当m满足_______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满足_______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当m+2=0,即m=-2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2≠0,即m≠

《一元二次方程》教材分析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材分析 北京八中刘颖 一. 本章的主要内容: 1. 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实际问题. 2. 本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二. 中考考试要求: (2012年) 三. 课程学习目标 1. 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求解其中的未知数为背景,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 根据化归的思想, 抓住―降次‖这一基本策略, 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

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有条件时可选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拓展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 3. 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作用, 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四.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五.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 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22.1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7课时)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数学活动与小结…………………(2课时)

六. 内容安排 22.1 节以实际问题为背景, 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并提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会出现不唯一的情况. 这些概念是全章后续内容的基础. 22.2节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其中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 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本章之前的方程都是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是首次出现的高于一次的方程.解二次方程的基本策略是将其转化为一次方程, 这就是―降次‖. 本节首先通过解比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引导学生认识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然后讨论比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对比一边为完全平方形式的方程, 使学生认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具体方法; 有了配方法作基础, 再讨论如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 a≠), 就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0 ax bx c 的求根公式, 于是有了直接利用公式的公式法, 并引出用判别式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本节在公式法后讨论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这种解法要使方程的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 另一边为0, 再分别令每个一次因式为0. 这几种解法都是依降次的思想, 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 只是具体的降次手段有所不同. 本节最后增加了选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认识, 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22.3节安排了3个探究内容, 结合实际问题, 分别讨论传播问题、增长率问题和几何图形面积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与许多实际问题都有联系, 本节不是按照实际问题的类型分类和选材的, 而是选取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际问题来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方程模型, 重点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以方程形式进行表示, 这种数学建模思想的体现与前面有关方程的各章是一致的, 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新的发展, 数学模型由一次方程或可

单元备课 九上第3章 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备课九上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 临清市京华中学齐欣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2、任务分析 本章设计了较多的数学活动(实验、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等),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本章渗透了方程、转化、分类等数学思想,应当使学生领会这些方法思想的重要性及作用。本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已经初步地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且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经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另外,九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意识,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但思考问题不全面。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方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会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这一章中的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学生姓名:闫鹏飞郭 新 教师姓名:李双虎授课日期:7月27日授课科目:数学授课时间:8:30 第几课时:第十八课时 本 次 授 课 内 容 及 授 课 目 标 (教师填写)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 ──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 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教学过程: 1、1、)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 少? 2、)如图,如果 AC CB AB AC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3、)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3、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 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 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5、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 二次方程.

新航线一线教师授课表 备注:请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并签字确认,我们将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调整 学生签字: 学习管理师签字: 6、配方: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 2+12x+ =(x+6)2 (2)x 2―12x+ =(x ― )2 (3)x 2+8x+ =(x+ )2 从上可知:常数项配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7、:解方程:x 2+8x ―9=0 8、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 ,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 2,?上口宽比 渠深多2m ,渠底比渠深多0.4m .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 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作 业 课 后 单元测试题1----8 思考题1 学生 评语

一元二次方程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作好准备. 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在本章得到进一步渗透和巩固. 二.课时安排: 17.1 一元二次方程 2课时 17.2 降次 9课时 17.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单元内容分析 17.1 一元二次方程 本单元分两课时,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并提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两个,通常几次方程就有几个根. ⒈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一次方程、方程组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函数的基本知识,进一步观察和探索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实际问题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会将一个整式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指出二次项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及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准确的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⒉学法点拨: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书中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 用文字叙述形式给出的.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关键注意三点:整式、一个未知数、 最高次数为2。 ◆对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时,一定注意“a≠0”这一条件。 ◆把一个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时应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 方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注意:①当a是负值时,一般转化为正数; ②多给出b=0或c=0或b、c同时为0的例子。如:

一元二次方程中考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专项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中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实数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 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的学习,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二)考纲要求、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在经1会用直接开平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历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 2、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3、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数学思考:过让学生经历将多种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通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问题解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一题多解等过程,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以及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转化思想方法的运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可选择引针对九年级学生复习时的知识结 构和心理特征,教法分析:导探索归纳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总体感知—分类探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布置作业五部分。课堂小结—解决—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采用自主探索、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式,让学生思考问题,回顾和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教学过程夯实基础(一)、考点知识梳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考点1这样的整式方程,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____ ,只含有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复习目标:(辅导时各位老师要学生掌握的点,每节课可以视情况巩固两点) ⑴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⑵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⑶会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⑷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⑸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⑹了解数学解题中的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整体思想. 二. 基础知识回顾 1. 方程中只含有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这样的______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_____ __()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7x-3=2x2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 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有 ⑴_________;⑵________;⑶?_________;?⑷?求根公式法,?求根公式是______________. 3.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__,当_______时,它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__时,它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时,?它没有实数根.例如: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⑴x(5x+21)=20 ⑵x2+9=6x ⑶x2-3x=-5 4. 设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_,x1·x2=______. 例如:方程x2+3x-11=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__;x1·x2=_______. 5. 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_,?x1·x2=________. 三. 重点讲解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对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题目,要充分考虑定义的三个(强调是三个)特点,即①是整式方程(重点强调);②化简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2.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再考虑用公式法. (通过教材课后习题的演练,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利用十字相乘法解方程时二次项系数时常不是一,而有些学生十字相乘法中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一的题目会无所适从,不妨多加练习,但厦门近三年的中考中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题目) 3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的根的判别式正反都成立.利用其可以 ⑴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有根,有两个根,有两个不同的根分别代表⊿的取值范围); ⑵根据参系数的性质确定根的范围(有两正根,两负根,一根正一根负,只有一个根大于某常数); 针对只有一个根大于某一常数的题型举例如下: ⑶解与根有关的证明题(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某一恒等式证明). 举例如下: 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应用很多:⑴已知方程的一根,不解方程求另一根及参系数;⑵已知方程,求含有两根对称式的代数式的值及有关未知数系数;⑶已知方程两根,求作以方程两根或其代数式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5. 能够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能够发现、提出日常生活、生产或其他学科中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地用语言表述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一元二次方程全教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内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先以一个设计人体雕像的实际问题作为开篇,并在第一节又给出两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方程,并引导学生思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在这个过程,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仅用这些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元二次方程这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七、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学学习过简易方程,上初中后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 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课本问题2 分析: 1.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全部比赛场数是多少?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如何用含x 的 代数式表示全部比赛场数? 整理所列方程后观察: 1.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各是多少? 2.下列方程中和上题的方程有共同特点的方程有哪些? 4x+3=0;0422=-+x x ;042=-+y x ;0350752=+-x x ;0621=-+x x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备课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则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教材分析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从数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才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本章知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通过本章学习不但可以学生的方程思想和建模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 )学生抓不准相等关 系;( 2 )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 )学生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住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四、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 =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情感与价值观: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并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的意识五、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找出等量关系,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措施: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45分钟效益。 3、.在教学中多注重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预见性。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七、课时分配: 3.1从算式到方程-----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2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6课时 小结与复习----------------------------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集体备课记录

完善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 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本节课在抓住主要目标,用活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就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探讨。

一、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06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一些教师常用教材的章前图或者行程问题情景导入,但章前图过于平淡且较难,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本次课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质是列一元一次方程x+(x+1)+(x+7)+(x+8)=任意框出的四个日期的和,x是第一个日期,这是本次课的第一个变化。】 二、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3)A、B两地相距18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车得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经过t小时相遇,则=180 生:(1)2x-3=5(2)2(a+a-5)=36(3)30t+1.5(30t)=180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这又是一个变化,从小学已有知识出发,提前给出方程的概念,避免课堂中的逻辑矛盾,同时为学习列方程打下基础。】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

一元二次方程组教案

5.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教学思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理解。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个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例:下例哪些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 2(1)35(2)16(3) 32(4)6(5) 3x x y x x xy x π=+==+==+ 注 : 一元:一个未知数 一次: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 整式:分母中不含字母 2.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x=5是方程3x+5=20的解吗?为什么? 3.方程2x+y=8是一元一次方程吗?若不是,那又什么呢? (二)新课讲授 1、老牛与小马 分析:审题 A :数量问题 B : 2= -小马老牛 C :设老牛驮了x 个包裹, 小马驮了 y 个包裹。 )(小马 老牛121-=+

想一想 2x y -= 12(1)x y +=- 上面所列方程各含有几个未知数? 2个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次数是1 二元一次方程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判断点:1、未知数几个? 2个 判断点:2、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几次? 1次 判断点:3、整式 分母中不含未知数 练一练: 1.请判断下列各方程中,哪些是二元一次 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1390; 232120; (3)20 1(4)315347; 62100. x y x y xy y x y a b x +-=-+=+=-=-=+= 2.如果方程12231m m n 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 =___________,n =______________ . 做一做 6,2x y ==适合方程 8x y +=吗?5,3x y ==呢? 4,4x y ==呢?你还能找到其他 x,y 的值适合方程8x y += 吗?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例如: 6,2x y ==是方程8x y +=的一个解,记作6,2.x y =??=? 练一练: 1.在下列四组数值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31x y -=的解? (A ) 2,3.x y =??=? (B ) 4,1.x y =??=? (C )10,3.x y =??=? (D )5,2.x y =-??=-?

统编人教A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数学《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1课时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学 习目标核心素养 1.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重点). 2.能根据“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难点). 通过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1)ax2+bx+c>0(a≠0). (2)ax2+bx+c≥0(a≠0). (3)ax2+bx+c<0(a≠0). (4)ax2+bx+c≤0(a≠0). 思考1:不等式x2-y2>0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吗? 提示:此不等式含有两个变量,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可知不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使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其解的集合,称为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思考2:类比“方程x2=1的解集是{1,-1},解集中的每一个元素均可使

等式成立”.不等式x 2>1的解集及其含义是什么? 提示:不等式x 2>1的解集为{x |x <-1或x >1},该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不等式的解,即不等式的每一个解均使不等式成立. 4.三个“二次”的关系 设 y =ax 2+bx +c (a >0),方程ax 2+bx +c =0的判别式Δ=b 2-4ac 判别式 Δ>0 Δ=0 Δ<0 解不等式y >0或y <0的步骤 求方程y =0的解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 数根x 1,x 2(x 1<x 2) 有两个相等的实 数根x 1=x 2=- b 2a 没有 实数根 画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 得等的集不式解 y >0 {x |x <x 1_或x >x 2} ??? x ? ???? ?x ≠-b 2a R y <0 {x |x 1<x <x 2} ? ? 思考3:若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条件? 提示: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可知,若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x -1>0的解集为R ,则? ???? a >0,1+4a <0,解得a ∈?,所以不存在a 使不等式ax 2+x -1>0的解集为R . 1.不等式3+5x -2x 2≤0的解集为( ) A.?????? ??? ?x ??? x >3或x <-12 B.? ????? ????x ??? -1 2≤x ≤3 C.?????? ??? ?x ? ?? x ≥3或x ≤-1 2 D .R

第22章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备课 一、单元名称:二次函数 二、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这章主要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原来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初步知识。本章采用由简入繁的方式对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尤其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加入了函数的平移,从而对函数的图像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问题中,要求了三种形式,而且对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要求的也非常具体。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中,也与旧教材有鲜明的对比。在这一节中,一直采用探究的形式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和二次函数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二次函数的应用部分,教材中大胆采用了前几年的部分中考题,让人感到紧跟中考方向。另外,从题目的难度看,虽然比旧教材的题目减少了,但是题目的难度却有增无减,这给教师的教和同学们的学都是一个大的考验。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学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难点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二次函数的应用题。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探究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并理解二次函数的应 用之广泛。 五、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本章主要采用讨论探索和类比学习的方法,对教材内容让学生先学后教,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先对基本的题目进行自学、讨论,然后总结规律,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选用班班通媒体辅助教学。 六、单元课时安排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课时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课时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 3课时 小结 1课时 第二十二章单元测试题选讲 2课时

集体备课纪录_二元一次方程组(优选.)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集体备课发言稿 发言人张树兴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得合理性。 3.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4.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二、设计思路 在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解法和应用等。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因此,本章的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感受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也将有助于巩固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 在总体设计思路上,强调建模思想,关注知识的形成于应用过程。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首先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建立有关方程并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然后探索其各种解法,并在现实情境中加以应用,确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力求淡化其技巧和具体步骤,而注重揭示其本质思想——消元,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在题材的选择上,教科书注意到了现实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既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内容,又增加了一些更具现实性的问题,同时还注意到了问题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特别是与上一章“一次函数”的联系,还有,部分学生已经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欲望。 对于方程(组)的图像解法视不同情况灵活安排。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图象法; 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几种数学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反逻辑性的师生主动法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的活动,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注重利用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教学内容 1.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 3.因式分解的探究及其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3.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 重点: 1.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 2.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3.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与关键: 1.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的推导. 3.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对方程左侧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x2-8x+7=0 (2)x2+4x+1=0 老师点评:我们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解:(1)x2-8x+(-4)2+7-(-4)2=0 (x-4)2=9 x-4=±3即x1=7,x2=1 (2)x2+4x=-1 x2+4x+22=-1+22 (x+2)2=3即x+2

x12,x2-2 二、探索新知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例:解下列方程: (1)x2=2 (2)4x2-1=0 分析:第1题直接用开平方法解;第2题可先将-1移项,再两边同时除以4化为x2=a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之. 例:解下列方程: (1)x2+6x+5=0 (2)2x2+6x-2=0 (3)(1+x)2+2(1+x)-4=0 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 解:(1)移项,得:x2+6x=-5 配方:x2+6x+32=-5+32(x+3)2=4 由此可得:x+3=±2,即x1=-1,x2=-5 (2)移项,得:2x2+6x=-2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3x=-1 配方x2+3x+(3 2 )2=-1+( 3 2 )2(x+ 3 2 )2= 5 4 由此可得x+3 2 =± 2 ,即x1= 2 - 3 2 ,x2=- 2 - 3 2 (3)去括号,整理得:x2+4x-1=0 移项,得x2+4x=1 配方,得(x+2)2=5 x+2x12,x22 三、应用拓展 用配方法解方程(6x+7)2(3x+4)(x+1)=6 分析:因为如果展开(6x+7)2,那么方程就变得很复杂,如果把(6x+7)看为一个数y,那 么(6x+7)2=y2,其它的3x+4=1 2 (6x+7)+ 1 2 ,x+1= 1 6 (6x+7)- 1 6 ,因此,方程就转化为y的方程, 像这样的转化,我们把它称为换元法.解:设6x+7=y 则3x+4=1 2 y+ 1 2 ,x+1= 1 6 y- 1 6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讲课教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分数:100分 班别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1.若方程013)2(||=+++mx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2±=m B .m =2 C .m = —2 D .2±≠m 2.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6x +2k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92 B .k <92 C .k ≥92 D .k >92 3.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分别为x 1=3、x 2=1,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x 2+3x +4=0 B.x 2+4x -3=0 C.x 2-4x +3=0 D. x 2+3x -4=0 4.一元二次方程(m -2)x 2-4mx +2m -6=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等于 ( ) A. -6 B.1 C. 2 D. -6或1 5.已知m ,n 是方程x 2-2x -1=0的两根,且(7m 2-14m +a)(3n 2-6n -7)=8,则a 的值等于 ( ) A .-5 B.5 C.-9 D.9 6.已知代数式3-x 与-x 2+3x 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 的值是( ) A .-1或3 B .1或-3 C .1或3 D .-1和-3 7.一元二次方程x 2+3x -4=0的解是 ( ). A .x 1=1,x 2=-4 B .x 1=-1,x 2=4 C .x 1=-1,x 2=-4 D .x 1=1,x 2=4 8.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三边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 2-16x +60=0的一个实数根,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24 B .24或58 C .48 D .5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