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国高考政治试题汇编(11月 第二期)O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全国高考政治试题汇编(11月 第二期)O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全国高考政治试题汇编(11月 第二期)O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全国高考政治试题汇编(11月 第二期)O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O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3.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从中可以看出

①植物能够有目的的创造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

②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植物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符合自然规律,

④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知识点】N2 O4 O1本题考查联系观、规律。

【答案】 D 解析:①表述错误,植物的行为不具有“目的性”;②表述错误,材料中体现了其需要的外部因素:阳光、水分、氧气等。

【思路点拨】注意把握材料主旨,结合排误法。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2.3D 打印参照的是打印技术原理,能够将计算机设计出的物体直接打印出实物。3D打印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复杂度,能够制造出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奇异结构,拓展了设计人员的想象空间。该技术将对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和消费电子产品等核心产业的革新有巨大推动作用。然而,3D打印是材质一层层堆积形成的,每一层都有厚度,这决定了它的精度难以企及传统的剪裁制造方法。材料说明()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和思维的进步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④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知识点】O3 O4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A解析:材料中体现3D技术的优缺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表现,因此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答案A正确。

【思路点拨】对同一事物进行优缺点评价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2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家风源自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我国古代人大多以家族聚居,家族在代际传承中持守一种较为恒定的价值理念,并在这种坚持中形成了整个家族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家风。在古代,家风构成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影响和决定了他一生的品性。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因此,

家风成为社会风气的调节器,被官家所推崇褒扬。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社会条件与封建中国截然不同,人口的高速流动早就瓦解了当初的所谓“家庭”,家庭单位相对变小,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批判的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1)是否重拾“家风”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表明你的态度并阐述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谈谈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家风。(10分)

(3)好的家风标准引发人们纷纷讨论。你认为评判好的家风应该坚持什么标准?(4分)I2 J2 O2 O3 O4 P2(1)【知识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解析】本问比较开放,选择本身无所谓对错。但是考生要注意的是,理论论述必须是对选择的支撑。如果考生选择了重拾家风,可以从运用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回答;如果选择不应该重拾家风,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还可以从文化继承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答案一:应重拾家风。(1分)家风作为一种文化,对家庭成员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良好家风能传承恒定价值理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分)家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良好家风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5分)

答案二:不应重拾家风。(1分)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流动和家庭关系的改变,传统家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6分)家风文化以家庭为中心,与现代公共精神相背离,传统家风中腐朽、消极的内容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5分)

【思路点拨】是否重拾家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根据自己的不同选择选取不同的知识阐释理由。选择重拾家风,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上表明理由。选择不应重拾家风,可以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传统文化的作用角度回答。

(2)【知识点】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解析】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考生在回答时,可以从从发展的观点说明要推动家风的与时俱进;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也可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说明;也可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说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分为二的对待传统家风,甄别传统家风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3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家风,对传统家风中的合理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3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家风,给家风注入时代精神和内涵。(3分)反对孤立、静止、片面观点对待家风。(1分)【思路点拨】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怎样对待家风,需要回答措施,根据提出的措施对应分析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可以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回答如何对待和发展家风。

(3)【知识点】本题考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析】对于家风的标准问题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好的的家风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时代的要求、应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坚持家庭与社会的统一,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好的家风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时代的要求。(2分)应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坚持家庭与社会的统一。(2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可酌情

第九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第九章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一、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人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 (1)在人与动物的区别层次上来看,人的本质表现为劳动。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就是人的劳动。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两大类,它是人们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而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或几种社会关系,它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范围内,所以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也都受着所处的历史时代制约和影响而打上时代的烙印。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什么抽象的,一般的。 (二)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其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它是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方面 自然属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们对社会结合的依赖性,是人与人相互制约的社会特性。 人的社会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人类共生关系中的依存性; 2、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 3、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 4、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 二、人的价值 (一)人的价值的两重性 价值表示客体对于主体的关系和意义。人的各种需要,使得能够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事物成为价值客体,人成为价值主体;另一方面,在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使得人同时成为满足他人需要或社会需要的价值客体。(二)实践是人的价值的基础 实践活动的创造性,创造了人对世界的价值关系。 1、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实践是社会生活和人的本质的基础; 3、成功的实践活动,是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的创造性活动。(三)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通过创造性活动满足自己的需要。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必背知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必背知识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特征: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意义: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A 尊重书本知识,但不迷信;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B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 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因)理论依据: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1)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2)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 (3)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亡和灭亡。 ●内涵: ①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存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

新的。 本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知识拓展】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肯定与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进其灭亡的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2.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关系: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②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方法论要求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破旧) (2)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新)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依靠科技创新) 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依靠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依靠实践创新)(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创新的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谁在创新

高考政治真题汇编价值观人生观

1、(2008江苏政治卷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 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 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2、(不定项(2008广东政治卷34.为了适应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 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分”的政府组织结构和 体制机制。这表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态 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 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 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回答20~21题。 3、(2008山东卷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 同心声”表明测站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投身实践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奉献社会 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4、(2008山东卷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 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 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08四川延考卷31.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时,人们常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强调的是 ①金奖、银奖,并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②获得夸奖和口碑,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08天津卷25.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肖志国由一个儿时捕捉萤火虫、怀揣无限遐想 的孩子,历经求学苦读、艰辛探索,研发出第一代性能 稳定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成为发光材料专家。他的发 明被誉为世界自发光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这给我们的启 示是 A.现实是理想的必然结果 B.现实是理想的发展方 向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D.理想在奋斗中变为现 实 7、(2008天津卷3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 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 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 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 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 历史性变化。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命 运变化的缩影。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 积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 权益,2007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 ⑴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 的理解。(8分 8、(2008重庆卷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 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人在实践中不断使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丰富发展,进而在此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进步,人与社会相互和谐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正确把握两者的规律,对于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不断实现小康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不断在两者和谐良好的循环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 1.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认识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本质规定,主要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束缚,从而在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诸多方面所获得的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列宁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会做一切工作的人”。 在社会发展的问题上,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把衡量社会发展或进步的视角放在单纯的社会财富和经济增长上,认为财富增长了,国家就富强了,人民的生活就提高了,就是所谓“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另一种观点就是“满足基本需求”论,认为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就是社会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衡量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尺度,不仅包括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应包括满足与人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关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条件,如民族的独立、社会民主化程度、人政治自由和安全等内容。 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既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也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脱离社会的全面发展去谈人的全面的发展,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谈。但是人与社会不是直接的同一关系,在人的活动中产生的社会组织一旦形成就获得相对稳定的独立性。因此两者的发展不能直接等同。 2.1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作为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系,作为包含一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的有机整体,构成了人类及其个体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社会的发展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法治和文化的进步最终都要集中到人这个社会的核心要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3)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目标导航: 1.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3.创新的社会作用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问题导学: 1.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含义及方法论要求 (2)辩证法否定的特点是什么?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什么? 2.辩证法的本质及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3.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探究: 1.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比较 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 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 留”,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 否定。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的割裂,主张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和联 系的关系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分歧一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 分歧二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 分歧三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想一想:有哪些哲学原理要求具有创新精神? 四、误区警示: 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抛弃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创新。 4.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5.凡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6.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 五、疑难解析: 七、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 ) A 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 D )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3.种子发育成为植物是( B ) A事物量变的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4.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是(C ) 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B看到洗澡水脏了,就把它连同盆中的小孩一起倒掉 C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D青少年学生要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就必须和旧的东西彻底决裂 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6.郑板桥有诗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寓意是( C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C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A )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得到加强 ②应促进经济转型,实现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③应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更多的管理和服务 ④应鼓励企业创新,实现经济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需要道德进行规范 ④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的竞争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假设甲乙两国生产啤酒和面包的成本如表2(货币单位:元)。 假定两国的计价货币相同,商品质量无差异,两国间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不可流动,忽略两国间的运输成本,且不考虑其 他因素,以下判断合理的是 A.乙国出口啤酒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面包 B.乙国出口面包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啤酒 C.两国无需贸易,因为甲国生产成本都比乙国低 D.乙国从甲国进口啤酒和面包 15.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的电子支付因 其便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假如这些电子支付能够减 少货币的需求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传导过程合理的 是

①消费增加②利率水平下降③投资增加④国民收入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①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举措 ②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的法律保障 ③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观念的重要途径 ④社会群众监督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着力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的“去行政化”。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权力边界 ②促进社会组织自主自律发展并逐步脱离政府 ③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激发社会活力 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重构社会管理模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该文件提出,到2030年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等。这说明 ①中国对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②联合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处于领导地位 ③中国主动承担了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主体责任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 (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卷·34)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6·北京卷·26)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3.(2016·江苏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4.(2016·江苏卷·2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6·江苏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

论微生物的发展与人类的社会进步

论微生物的发展与人类的社会进步 徐萌 中文摘要:微生物自发现以来一直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微生物打着交道。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在维系着自然界的生物链及新陈代谢和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环境污染和生物工程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一些因微生物而导致的传染病还是让人们一筹莫展。只有最大限度的了解微生物与环境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益处,才能趋利避害,使微生物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 关键词:微生物发展双刃剑医药卫生环境污染发展前景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microbial social progress XuM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lass life science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Abstract: microbes have been found since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close, in the human life of the production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we ever-present and microbes dealt with. It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and can not only to benefit human can also bring mankind devastating disaster. Microbes in the food chain and support of the natural world metabolism and agriculture, industry, medicine and heal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etc are of great contribution, but some for microbial in infectious disease or let people bewildered. Only the maximum understand microorganism and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balance to the human benefits, to avoid disadvantages, make microbes can play a greater utility. Keywords: microbial medicine health double-edged swor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pollu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1、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体积微小(小于1nm)、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泛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分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型微生物【1】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 (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6.00) 1.下列属于社会发展道路统一性的有 ( ) A.某些国家和民族可以跨越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 B.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其社会形态发展中往往会表现出共性√ C.社会发展道路会有暂时的曲折,甚至覆灭 D.不同社会形态往往会出现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情况 [注释]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指不同国家发展道路中的共性和普遍性。因此,正确选项为B。 2.人的本质是 ( ) A.人的生理特性 B.阶级关系 C.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总和√ D.体现人类独特性的理性、智慧 [注释]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其次,人的本质取决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只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再次,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正确选项为C。 3.社会形态是指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注释] 社会形态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生产方式。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上层建筑。因此,正确选项为B。 4.在欧洲历史上,某些原始部落,跨越了奴隶制阶段而直接建立起封建制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充分证明( ) A.社会历史各阶段的发展具有统一”陛 B.各种社会形态都必然是具体的、现实的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具确’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 [注释] 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共性、普遍性,表现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要大体上经过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但某些落后的部落、民族在先进民族的影响下有可能跨越某些社会形态,这种现象体现的不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而是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因此,正确选项为D。 5.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由王国是指 ( ) A.人们完全摆脱了必然性支配的状态 B.人们成为自然界和自身主人的状态√ 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的状态 D.永远不能实现的状态 [注释] 自由王国是指人类的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充分地认识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规律,成为自然社会和自身主人的状态。真正的自由王国仪仅是指高级共产主义及以后的社会形态。因此,正确选项为B。 6.下列选项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发展特点的是 ( ) A.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 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C.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物的独立性的阶段 D.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 [注释]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的突出代表,因此,正确选项为B。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政治试题: 12.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侧重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作用逐渐下降。2019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 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得到加强 ②应促进经济转型,实现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③应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更多的管理和服务 ④应鼓励企业创新,实现经济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浏览器存在漏洞,可能泄露用户信息,因此采用弹窗方式予以提醒,被乙公司以诋毁商誉、不正当竞争为由诉至法院。2019年12月,市知识产权法院终审宣判认定,甲公司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属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负相关法律责任。案例表明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需要道德进行规范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引导 ④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的竞争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假设甲乙两国生产啤酒和面包的成本如表2(货币单页1 第 位:元)。 假定两国的计价货币相同,商品质量无差异,两国间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不可流动,忽略两国间的运输成本,且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判断合理的是 A.乙国出口啤酒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面包 B.乙国出口面包到甲国,并从甲国进口啤酒 C.两国无需贸易,因为甲国生产成本都比乙国低 D.乙国从甲国进口啤酒和面包 15.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的电子支付因其便捷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假如这些电子支付能够减少货币的需求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传导过程合理的是 ①消费增加②利率水平下降③投资增加④国民收入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16.2019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选举或者 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

2012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经济生活)

12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一、选择题 1、(12年新课标)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2安徽卷)图1 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 (X)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12安徽卷)读表1,假定其他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 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 50% 40万 B. 50% 80万 C. 100% 80万 D. 200% 160万 4、(12北京卷)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9所示, 由此可以推断出 A.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 B.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C.商品2在生产企业利润上升 D.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 5、(12北京卷)近年来,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 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 ①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②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 ③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④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6、(12山东卷)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 品的企业普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2017-2019)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化与生活(学生版)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2019年高考真题】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9·北京卷)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2019·北京卷)清扫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区劳动,果蔬种植、木工制作、机床操作等学农学工实践,“医生”“博物馆讲解员”等职业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同学们在不一样的学习中收获成长。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 ①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②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推动社会分工的细化 ④树立正确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9·江苏卷)“清早起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 2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人类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动态和环境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养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坏和能量流动,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力及其如何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进行反应。依靠科学可以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才能解决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才能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2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过程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因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物质循环过程,造成某个点上的失调而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破坏是其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

————————————————————————————————作者:————————————————————————————————日期: 2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3年5月,某地一次性清退了10 2名不合格党员。这项决定源于该地近年来探索建立的以“半年一分析、一年一评议、两年一登记”为主要内容的党员队伍纯洁机制,该机制旨在通过疏通不合格党员的正常退出机制来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是()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辩证的 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④不可忽视事物的外部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预测,2012年下半年将有超过80个城市和运营商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到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有望突破400个。回答2~3题。 2.城市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出现的“第四次发展浪潮”。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城市运行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城市智慧化() A.是目前城市自我发展的最佳模式B.是实现城市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是城市自我否定和提升的过程D.其发展总是呈现上升趋势 3.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以往的城市发展模式,我们应() ①全面肯定、全部继承②有所克服,有所保留③全面摒弃,坚持创新④辩证看待,坚持“扬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这里的“疑”,我们理解为() 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的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②现存事物是必然灭亡的,我们不应讨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③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应包含着对事物的否定的理解④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态度 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③ 5.在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视野。而对这种“思维定势”的有意识破除,则可能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 A.要求我们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B.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C.说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就能提出、解决新问题 3 / 12

三年(2017-2019)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 知识点13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word版

三年(2017-2019)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 知识点13: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 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2、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①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 ③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 ④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4、下列选项与漫画《心病》的哲学寓意最贴切的是( ) A.杯弓蛇影 B.对症下药 C.患得患失 D.白日做梦

5、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论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一)

论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一) 摘要]科技进步一方面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二者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科技进步对人的发展具有多重效应,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要发挥科技进步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避免和克服其负面影响,需要寻求有效途径以实现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科技进步;人的发展;良性互动 科学是人类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关于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利用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活动及所形成的方法和手段。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密切联系,二者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尽管科学和技术各有特点,但它们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及其成果,都是人类自身能力的体现。科学技术一旦产生又反过来对人类发展产生影响。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关联,并且随着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远,科技进步与人及人类命运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类能力和智慧的增长,人的发展也需要科技进步提供力量。但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制约人类发展的异化因素。考察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联系,探究科技进步给人类发展造成异化的原因,寻求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 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其实践活动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人作为社会化的理性存在物,当其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感到自然匮乏,不能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时候,人们则按照人特有的方式即理性的方式利用外部自然物和自然力,实现自己的欲望,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理性活动的成果就是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起点越来越高,人类现实需求的范围和层次亦随之不断拓展和提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更多的要求,人类理性活动的科学技术含量也日益提高。作为人类理性活动的成果,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是在这样一个人类不断超越现实,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类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是科学技术得以进步的不竭的动力。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见证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科技进步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能力发展的结果,因而反映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曾经把作为科技成果的机器看作“是由人类的手所创造的人类头脑的器官”和“物化智力”。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包含着科学技术成果的“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心理学”。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每一次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给人类准备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手段。正是科学的理性、务实求真精神使人类摆脱宗教神学的枷锁,开始人类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正是科学技术的第一次革命使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进入到机器工业化时代,从此人类文明大踏步的前进。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的发现发明都对人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造成冲击,引发变革。 科技进步作为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成果,在本质上和人的发展是一致的,二者相互促进。但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们是探索和利用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轨道;另一方面又是一项社会化的活动,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诸如社会制度、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等影响。由于人的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局限性,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向度认识不全面,对客观规律的把握不充分,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后果认识和控制不足,对人类活动成果的分配利用的制度建立不健全,导致科学技术在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的发展上表现出多重效应,这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