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版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精选)

新版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精选)

新版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精选)
新版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精选)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申请精华)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黑龙江省)(53N附近) 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4N附近) 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省)(约135E) ⑷、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新疆)(约73E) 3、中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均采用北京时间。 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⑴、四个近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平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⑶、两个海峡:台湾海峡(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⑷、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5、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完整)深圳市初中生物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①②③④塑料袋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深圳市初中生物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生物部分(满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内的结构各有不同的功能,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能进入细胞,而一些有害的物质却被阻挡在外,这些都归功于() A.细胞壁的保护作用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细胞质的作用D.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2.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A.鼓膜B.内耳C.听神经D.听觉中枢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 A.细胞壁B.叶绿体C.线粒体D.细胞质 4.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二字,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形应该是下列哪种情况() A B C D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物部分 6.在食物链“水草→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中汞中毒最深的生物是() A.水草B.蜻蜓的幼虫C.小鱼D.大鱼 7.我们生活中做面包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种子的哪一结构?()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 8.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和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分别是() A.伸长区和成熟区B.分生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成熟区和伸长区 9.若想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③和④ 10.右图实验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 A.水B.光 C.氧气D.无机盐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鲁教版修改稿)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 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 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 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影响生物: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 又绿江南岸。 ④生物依赖环境:鱼离不开水 7、生态系统 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最少的是营养级别最高的。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是单向流动的、逐渐减少。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的光能, 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 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 种动态的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 限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该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 量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⑥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常见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 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 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专题二生物与细胞 9、显微镜的应用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画 图。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镜筒下降时,眼睛 一定要看着物镜;镜筒上升时,眼睛注视目镜。转动细准 焦螺旋,物像更清晰。 ④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需要弱光 时可选择平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 ⑤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数目越少,体积 越大,视野越暗)观察材料要求薄而透明 (1)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_小;镜头越短,放大的倍 数越_大_。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_大_;镜头越短,放大的倍数 越小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⑥玻片移动方向和物像所在方向一致。 对光时,应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 当观察到的物象不清晰,要使物象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 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 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 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0、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1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核酸 等和无机物,如水和无机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细胞 的活动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细胞核。细 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 片段叫基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 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仅植物具有)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 胞利用。(所有生物)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水、糖分等。其中的液体是细胞液 细胞质:可流动,并与外界交换物质 1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 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 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 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明显变化)。 1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6、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 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作用)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17、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八大)系统 →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 1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 子(属于生殖器官)。 19、病毒的个体非常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 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生 活在活细胞中,因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 菌病毒(噬菌体) 专题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 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 合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22、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 叶的分化。(大气中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 根为假根。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检测空气污染程度而指示 植物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且具有 疏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满江红。古代的蕨类植 物形成煤。 23、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必修2 人文地理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

重点中学中考资源整理 初中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按章节单元整理,中考必备

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 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会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上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4、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15、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18、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0、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2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人教版)2018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复习课程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汇总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 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至日:南半球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 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 、地幔2900km 、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突然消失 出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一、细胞与遗传变异 (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 1、生物的特征: 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 ⑶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 (1)植物细胞: ①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 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转换器); 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①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③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④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⑤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 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正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

2020年初中生物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提纲(全套)

2020年初中生物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 提纲(全套)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初二生物会考复习知识要点(全)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1.运动的形成:①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其作用是支持、保护和运动; a.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 Ⅰ.骨膜中的成骨细胞对骨的修复与长粗有关,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 Ⅱ.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及骨松质内,骨髓幼年时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为黄骨髓,无造血功能,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恢复造血功能;在骨松质内终身都有红骨髓; Ⅲ.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长长有关; c.骨连结: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Ⅰ.关节软骨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摩擦,增加了关节的灵活性,Ⅱ.关节囊的连接作用和关节周围的韧带增加了关节的牢固性。 d.骨骼:人体骨骼有206块骨构成,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 e.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构成,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三大类群,有参与运动,维持体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功能; ②运动的形成: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骨骼肌收缩受神经系统协调和控制,能量来源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7、动物的行为:指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动物的行为,如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出气味等;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①分类:动物行为分为:a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本能的行为,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b后天学习行为——由后天的生活经验、经历的积累、自身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即通过学习而来的),如语言,鹦鹉学舌、猴子投篮、小狗做算术等; ②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a取食行为;b领域行为动物用气味、姿态、鸣叫等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域的行为;如狗撒尿;c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之间;d防御行为动物为保护自己、防御敌害,更好的生存而进行的行为,如保护色可隐蔽自己(变色龙)或警告敌人(招潮蟹);e繁殖行为动物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的两性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抚育后代的行为f节律行为有周期性的行为,如公鸡打鸣,鸟迁徙;g社群行为聚居的动物;蜜蜂、蚂蚁、猴子、狒狒等。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会考)地理基础知识总结 地月 太阳系 1、天体及主要类型银河其他行星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总星系系其他恒星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河外星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 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 耀斑(色球)③ 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自西向东(北逆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除极点都是 15从赤道向两 南顺)秒每小时极递减 公转自西向东(北逆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 9约 1度每天近日点最快 南顺)分10秒远日点最慢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最大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昼夜长短分布: 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南半球 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 地震波传播介质通过莫霍界面通过古登堡界面岩石圈厚度大于 纵波 P固液气明显加快突然下降地壳厚度 横波 S固体明显加快突然消失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地幔 2900km、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地理、生物试题(2014.5)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第Ⅱ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本试题共16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 效。 2.第Ⅰ卷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理部分(1~25题) ●走进地球 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这是到目前为止,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所发现的人类能够生存的唯一星球。据图1完成1~2题。

1. 人们说地球是“水的行星”。运用图中数据算出地球上陆地 与海洋的面积之比是 A. 39:61 B. 19:81 C. 31:69 D. 29:71 2. 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地球表面分 布着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 C.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 D. 北极周围是 大陆,南极周围却是海洋 3. 有“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世界屋脊之称”,这里是 A.亚马孙平原B.青藏高原 C.刚果盆地 D.巴西高原 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交替②经度不同的地区时间的差异③四季变化 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最详细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知识(一)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 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輕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薛、蕨类和种子輕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数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琪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门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 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白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

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地理复习提纲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复习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 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 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 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 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 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 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 植物)。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 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