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32006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Psych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及化工相关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8月26日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是在心理学和安全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的心理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预防事故的措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安全心理学的起源、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安全心理学的作用等知识;

2.掌握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难点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等;

3.熟悉安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理论等指导安全领域中的工作。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事故与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生物节律与事故、职务分析、职业禁忌等基本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事故倾向性理论、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和Y理论和期望理论等基本理论,熟悉疲劳的检测方法、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适应性方法、信号检测论方法、心理物理量表法等基本方法。

3.基本技能:了解士气和人际关系、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等基本机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

可以结合相关事故案例,并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演示。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

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安全工程概论》等课程基础上学习。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对习题课的要求:掌握生物节律与事故、事故倾向性理论等基本知识。同时,随课程学习进度,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重点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①平时成绩(作业、出勤等)占总成绩的20%;②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安全心理学》,邵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为安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安全与心理特征、生产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和激励与安全生产,生物节律与事故、事故倾向性理论和生活事件与事故。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够掌握心理学和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以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

四、大纲内容

第1部分绪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安全心理学概述(2学时)

具体内容:

(1)安全心理学的起源

(2)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安全心理学的作用

第1.2部分安全生理与心理(2学时)

具体内容:

(1)人-机-环系统

(2)安全生理

(3)安全心理

重点:

安全心理学的起源、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机-环系统难点:

安全生理、安全心理

第2部分安全与心理特征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事故及事故的产生(2学时)

具体内容:

(1)事故与安全

(2)事故的影响因素

第2.2部分人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2学时)

具体内容:

(1)生物节律与事故

(2)事故倾向性理论

(3)生活事件与事故

第2.3部分心理特征与安全(2学时)

具体内容:

(1)心理过程与安全的影响

(2)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3)个性心理与安全

重点:

事故的影响因素、生物节律与事故、事故倾向性理论

难点:

心理过程与安全的影响

第3部分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2学时)

具体内容:

(1)作业疲劳的概述

(2)疲劳的检测方法

(3)疲劳的预防

第3.2部分应激(2学时)

具体内容:

(1)应激的概念

(2)应激源

第3.3部分职业适应性(2学时)

具体内容:

(1)职业适应性的概述

(2)职务分析

(3)职业禁忌

重点:

疲劳的检测方法、应激的概念、应激源

难点:

职务分析、职业禁忌

第4部分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生产环境的采光、照明与安全(2学时)

具体内容:

(1)与生产环境照明设计有关的视觉机能特点

(2)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原则

第4.2部分生产环境的色彩与安全(2学时)

具体内容:

(1)色彩的意义

(2)生产环境中色彩的应用

第4.3部分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2学时)

具体内容:

(1)生产环境的噪声与安全

(2)生产环境的振动与安全

第4.4部分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2学时)

具体内容:

(1)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

(2)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

(3)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重点:

与生产环境照明设计有关的视觉机能特点、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原则、生产环境中色彩的应用

难点:

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第5部分激励与安全生产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5.1部分激励概述(2学时)

具体内容:

(1)激励的基本特征

(2)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和Y理论和期望理论等。

第5.2部分激励与安全生产(2学时)

具体内容:

(1)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原则

(2)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与安全生产

(3)士气和人际关系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第5.3部分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2学时)

具体内容:

(1)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的意义

(2)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的应用

重点:

激励的基本特征、要层次理论、X理论和Y理论和期望理论、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的应用难点:

士气和人际关系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第6部分安全心理学实验简介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6.1部分心理实验概述(2学时)

具体内容:

(1)心理实验的概念

(2)心理实验的类型和心理实验的程序

第6.2部分乙炔站(2学时)

具体内容:

(1)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

(2)适应性方法

(3)信号检测论方法

(4)心理物理量表法

重点:

心理实验的类型、心理实验的程序、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

难点:

心理物理量表法

编写人:李德顺

张敏革

王奕

审核人:崔岳峰

批准人:赵平

安全文化与安全心理学关系(标准版)

安全文化与安全心理学关系 (标准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安全文化与安全心理学关系(标准版)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行为的因素,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组织目标。它的研究对象是探讨人的行为表现和发展的规律,以提高对人的行为预测以及激发、引导和控制能力。 "行为科学"正式定名于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有关组织中人类行为的理论研讨会上。50年代以后,行为科学才真正发展起来。此后,福特基金会成立了"行为科学部门"(人类行为研究基金会);1952年,建立了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56年,在美国出版了第一期行为科学杂志。至此,行为科学在美国的管理学界风行起来,无论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有了

长足的发展。 关于人的需要和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H·马斯洛(AbrahanH.Maslow)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它把人类的各种各样的需要分成五种不同的需要,并按其优先次序,排成阶梯式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需要、归属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在1959年与别人合著出版的《工作激励因素》和1966年出版的《工作和人性》两本著作中,提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简称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200名工程师和会计人员进行访问谈话,了解他们在什么条件下感到工作满意,什么条件下感到不满意。他调查的结果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称之为激励因素;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称之为保健因素或称维持因素;保健因素不能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预防职

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 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有: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②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等。 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人的因素有疲劳、情绪波动、不注意、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物的因素如设备发生故障、仪器失灵以及工作条件不良等。物的因素之所以导致事故,又与人的管理不善、维护不良等有关。因此,在人和物这两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大量的。在生产越来越自动化的情况下,人的劳动由具体操作向感知判断转换,由技能向技术转换,由动向静转换,人的因素就更显得突出。据研究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人的因素在苏联约占60~90%;在日本要占70%。美国的汽车交通事故90%是由人的差错造成的。美国三厘岛核电站的事故也主要由操作人员的差错造成。 对事故肇事者个人因素,包括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的研究表明,智力与事故的发生率并不呈负相关关系。智力高者在从事较为一般的工作时有时也会发生事故;而智力低者在从事智力要求较低的工作时,发生事故的情况并不多。年

龄与事故的发生却有明显的联系,很多工种中的事故多发生在年轻工人身上。如在交通事故中,约70%的事故发生在30岁以下的司机身上。情绪因素与工伤事故发生率的关系表明:工人愉快和满足时工伤事故发生率低,愤怒、受挫、忧虑时工伤事故发生率较高。 从人的因素出发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时,有两种理论较为流行,一种是事故倾向理论,另一种是生物节律理论。 事故倾向理论假设,事故总是由少数几个人造成的,这几个容易出事故的人,不管工作情境如何,也不管干什么工作,总要出事故。研究也确实表明,50%的事故是由10%的人造成的。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易出事故者。这一理论颇有吸引力。因为,根据这一理论,只要对易出事故的人加以分析,发现他们个性的共同特征,然后把这些共同的个性特征作为标准,就可以预测出易出事故者。这就为减少事故提供了依据。然而对这一理论持反对看法的人也很多。反对者认为,事故倾向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人不是时时处处都易发生事故。有些人做某种工作容易发生事故,而做另一种工作并不发生事故。一个人过去的事故记录并不能作为预测此人将来是否出事故的依据。事故倾向理论者曾以3万次交通事故的分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持反对观点的人则对这些统计数字重新加以分析,他们把这些事故分成前三年和后三年发生的,并对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个时期的事故并不是同一批人造成的。那些在第一时期被认为是具有易出事故个性特征的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部门,各种安全立法纷纷出台,安全手段及安全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在不断完善中。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一个法制化的新时代。 尽管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先让我们看一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吧:2002年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工矿企业死亡14924人;2003年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工矿企业死亡17351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部分地区的事故总量、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1—6月在各类事故中共死亡63735人,工矿企业死亡7189人。特别是“10.20”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48人,更是举国震惊。由此看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的人数还是有可能跟前两年一样,突破13万人。 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 一般企业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特别是实行“项目施工法”、“分包管理法”的企业,具有“一次性”、“分散性”、“流动性”和“临时性”等特点。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必然会有各种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所有参加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的人员,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可能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酿成事故,所以,研究安全心理学是该引起注意和重视了。 那么,专门进行安全心理问题研究的安全心理学是什么呢?研究安全心理学对安全生产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呢?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