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针灸骨度分寸的方法附歌决

针灸骨度分寸的方法附歌决

针灸骨度分寸的方法附歌决
针灸骨度分寸的方法附歌决

准确找穴位的方法

中医教科书上的穴位准确找法,即“骨度分寸法”,教给大家怎样快速准确找到需要的穴位。

腧穴(穴位)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

(1)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2)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

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3)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

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

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可能有些读者朋友看了图示和表格,还是不太明白怎样找穴位。我们以手上调治心脏的内关

穴为例,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上2寸,而从肘横纹到腕横纹总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处。又比如三阴交,在在足内踝上3寸。而从足内踝到髌骨下方(膝盖骨下方)总共为13寸。从足内踝开始第一个4分之3段,就是三阴交的准确位置。再比如关元在脐下3寸,从肚脐眼到耻骨最高点总共是5寸,5寸的一半再往下一点就是关元穴。如此慢慢熟悉,大家都能成为快速找到穴位的自我保健医生了。

针灸骨度分寸歌头部分寸有何难,

发发12,印发3,印大18,大发3,头维之间横9寸,乳突耳后9寸连。

胸腹胁部看周全,先说8寸两乳间,天突胸剑歧为9,5寸脐至耻上缘,腋顶章门取12,8寸胸剑歧脐间。

背腰唯后正中线,

肩胛内缘只横3,

另有8寸是哪里?

后正中线肩峰缘。

肘腕横纹有12,

肘横9寸腋后前。

下肢(腘)横纹先看,相约16外踝尖,

臀沟14转19,

胫髁踝尖只13。

特定穴歌诀速记

特定穴歌诀速记 《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公孙内关胃心胸; 临泣胆经连带脉, 阳维目锐外关逢。临泣外关目锐眦; 后溪督脉内眦颈,

申脉阳跷络亦通。后溪申脉内眦颈; 列缺任脉行肺系, 阴跷照海膈喉咙。列缺照海膈肺喉。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气会膻中脉太渊。 《十六郄穴歌》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列,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 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 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面肌针 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灸骨度分寸的方法附歌决

准确找穴位的方法 中医教科书上的穴位准确找法,即“骨度分寸法”,教给大家怎样快速准确找到需要的穴位。 腧穴(穴位)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 (1)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

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2)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

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3)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

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

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九版《针灸学》必背

一、经脉循行原文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口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9 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足少阴肾经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一、偏头痛: (1)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以足厥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二、落枕: (1)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3)配穴: 1 风寒袭络(风池、合谷) 2 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 3 肩痛(肩髃、外关) 4 背痛(天宗) 三、中风(中经络): (1)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3)配穴: 1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2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3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 4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 5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 6 口角喎斜(颊车、地仓) 7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8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 9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10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 11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12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13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 中风(中脏腑): (1)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 (3)配穴:1 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2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 四、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喘习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 实证: (1)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3)配穴: 1 风寒(风门) 2 风热(大椎、曲池) 3 痰热(丰隆) 4 喘甚(天突) 虚证: (1)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手太阴、足少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3)配穴:1 肺气虚(气海) 2 肾气虚(阴谷、关元) 五、呕吐: (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胰腺炎) (1)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2)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3)配穴: 1 寒吐(上脘、胃俞) 2 热吐(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3 食滞(梁门、天枢) 4 痰饮(膻中、丰隆) 5 肝气犯胃(阳陵泉、太冲) 6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 7 腹胀(天枢) 8 肠鸣(脾俞、大肠俞) 9 泛酸干呕(公孙) 六、泄泻: (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 急性…(1)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3)配穴:1 寒湿(神阙) 2 湿热(内庭)

常用骨度分寸表Thetableofstandardsfor

常用骨度分寸表 The table of standards for 部位起止点折量 ( 寸) 度量法说明 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 直 如前发际不明,从眉心至大椎穴可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可作3寸, 大 椎穴至后发际可作3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9 横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9 横 胸腹部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 直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6寸(天 突 穴至璇玑穴可作1寸;璇玑穴至中庭穴,各穴间可作1.6寸计算) 歧骨至脐中8 直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 联 合上缘) 5 直 两乳头之间8 横 胸腹部取穴横寸,可根据两乳头间的距离折量,女性可用锁骨中线代 替 背腰部大椎以下至尾骶21椎直 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标志作为定位依据肩胛骨内缘至脊椎 3 横 身侧部 腋以下至季胁12 直季胁指第十一肋端下方 季胁以下至髀枢9 直髀枢指股骨大转子高点 上肢部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 肘横纹9 直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骨度分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 直 下肢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 廉 18 直内辅骨上指股骨内侧髁 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13 直内辅骨下指胫骨内侧髁 髀枢至膝中19 直 膝中的水平线,前平膝盖下缘,后平腘横纹,屈膝时可平犊鼻穴臀横纹至膝中14 直 膝中至外踝尖16 直内踝尖指内踝向内的凸起处 外踝尖至足底 3 直外踝尖指外踝向外的凸起处

手太阴肺经腧穴 Acupoints on the lung meridian of 穴名国际标准 穴名定位主治刺灸法备注 中府LU1 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 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咳嗽,气喘,喉痹,胸中烦闷, 胸痛 向外斜刺或平 刺0.5~0.8 寸,不可向内深 刺,以免伤及内 脏。可灸 云门LU2 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 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 中线6寸 咳嗽,气喘,胸中烦热,胸痛, 喉 痹,瘿气,肋间神经痛,肩臂痛 向外斜刺0.5~ 0.8寸,不可向 内深刺,以免伤 及肺脏。可灸 天府LU3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腱桡侧 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咳嗽,气喘,吐血,鼻衄,瘿气, 肩及上肢内侧疼痛 直刺0.5~1.0 寸。可灸 侠白LU4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 腋前 纹头下4寸处或肘横纹上5寸处 上臂内侧痛,咳嗽,气喘,鼻衄 直刺0.5~1.0 寸。可灸 尺泽LU5 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 腱的桡侧缘 咳嗽,咯血、潮热,咽喉肿痛, 胸部胀满,气喘,小儿惊风, 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丹毒 直刺0.5~1.0 寸或点刺出 血。可灸 合穴 孔最LU6 前臂掌面桡侧,当太渊穴与尺泽 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 肘臂 挛痛,痔疾,热病无汗,头痛 直刺0.5~1.0 寸。可灸郄穴 列缺LU7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侧掌取穴,当肱桡肌与拇长展 肌之间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半身不 遂,牙痛,鼻衄,口 ,偏正 头痛,惊痫,项强 向上斜刺0.3~ 0.5寸。可 灸 络穴;八脉 交会穴,通 任脉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 部位起止点骨度度量说明 头部前两额头角(头维)之间9寸横寸头钱部横向 胸腹部 天突(胸骨上窝)至歧骨 (胸剑联合) 9寸 直寸 1.胸部与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 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寸6分 2.“天突”指穴名的部位 歧骨(胸剑联合中点)至 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 合上缘) 8寸 两乳头之间8寸横寸 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根据两乳头 之间的距离折量。女性可用左右缺 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两乳头之间 的横寸 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腋前皱襞) 至肘横纹 9寸 直寸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 (背)横纹 12寸 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 上髁上缘 18寸 直寸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 尖 13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 直寸 1.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2.“膝 中”的水平线:前面相当于犊鼻穴, 后面相当于委中穴 股骨内上髁上缘至胫骨 内侧髁下 3寸 胭横纹到外踝尖16寸 骨度分寸法(后面观) 部位起止点骨度度量说明 头部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9寸衡寸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寸衡寸背部腧穴根据脊椎定穴。一般临床取 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7(胸)椎,髂嵴 相当第16椎(第4腰椎棘突)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下肢 臀沟至腘横纹14寸 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 部位起止点骨度度量说明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直寸头部纵向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寸直寸头前部纵向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 发际正中 3寸直寸后项部纵向眉间(印堂)至第7颈椎棘突 下(大椎) 18寸直寸头部纵向 侧胸部腋以下至季胁12寸直寸下肢腘横纹到外踝尖16寸直寸

常用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法Array(前面观) 骨度分寸法 (后面观) 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针灸学速记歌诀备课讲稿

针灸学速记歌诀

考研针灸学速记歌诀 第一部分经络总论 详见中医基础部分的论述(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藏)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第二部分腧穴总论 腧穴的概念,分类,治疗作用,主治规律,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 第三部分治疗总论 一.针灸治疗原则的含义及应用举例 1.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4.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三、处方选穴规律 1、近部选穴 2、远部选穴 3、辨证对症选穴 四、常用配穴方法 1、按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 2、按部位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徐氏《针灸大全》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五、特定穴 (一)五输穴 1、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

2、阴井木,阳井金(阴井荥输经合木火土金水,阳井荥输经合金水木火土) 3、《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井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井穴急救,荥穴热病,输穴肢节酸痛五脏病,井穴气喘咳嗽,合穴六腑病。 五输穴歌 井荥输经合五穴,系由肢端向肘膝, 按其脉气小到大,第一所出为井穴, 二溜为荥三注输,所行为经入为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手太阴肺经】 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手阳明大肠经】 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足阳明胃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足太阴脾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手少阴心经】 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足少阴肾经】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少厥阴心包经】 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手少阳三焦经】 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足少阳胆经】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足厥阴肝经】 (二)原穴、络穴 十二原穴歌 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过止处, 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

常用骨度分寸表精选文档

常用骨度分寸表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

骨度分寸法(后面观)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 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

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十二经循行及特定穴歌诀

十二经脉循行 LU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LI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ST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SP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HT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SI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BL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KI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PC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SJ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拙。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GB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拙,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LR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忼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十二经脉原文和特定穴歌诀-本学期必背内容

《灵枢·经脉》十二经脉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特定穴歌诀

一、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少商井木)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商阳井金)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厉兑井金)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隐白井木)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冲井木)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少泽井金)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至阴井金)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遗;(涌泉井木)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中冲井木)关冲腋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找;(关冲井金)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窍阴井金)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大敦井木) 二、十二原穴歌 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过止处,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胱京骨,心包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三、十五络穴歌 肺络列缺偏大肠,胃络丰隆脾公孙,心络通里小支正,膀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四、十六郄孔 肺郄孔最大温溜, 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 膀胱京门肾水泉。心包郄门焦会宗, 肝郄中都胆外丘。阴维筑宾阳阳交,阴跷交信阳跗阳。 五、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阴维内关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六、下合穴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七、背俞穴歌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气海大肠六,七八关元小肠分。十九膀胱贰中膂,贰一椎下膀胱俞。 八、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石门包膻中。 九、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筋绝骨阳陵泉。骨会大杼气膻中,血会膈俞脉太渊。 十、交会穴 十一、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十二、 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同厥阴,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须分明。十四、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针灸学速记歌诀

考研针灸学速记歌诀 第一部分经络总论 详见中医基础部分的论述(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藏)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第二部分腧穴总论 腧穴的概念,分类,治疗作用,主治规律,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 第三部分治疗总论 一.针灸治疗原则的含义及应用举例 1.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4.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三、处方选穴规律 1、近部选穴 2、远部选穴 3、辨证对症选穴 四、常用配穴方法 1、按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 2、按部位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徐氏《针灸大全》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五、特定穴 (一)五输穴 1、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 2、阴井木,阳井金(阴井荥输经合木火土金水,阳井荥输经合金水木火土) 3、《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井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井穴急救,荥穴热病,输穴肢节酸痛五脏病,井穴气喘咳嗽,合穴六腑病。 五输穴歌 井荥输经合五穴,系由肢端向肘膝, 按其脉气小到大,第一所出为井穴, 二溜为荥三注输,所行为经入为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手太阴肺经】 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手阳明大肠经】 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足阳明胃经】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一、偏头痛 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手足少阳、足厥阴及局部穴。 主穴:率谷、阿是穴、风池,外关,太冲,足临泣。 (阿率在关外吹着风冲我哭泣) 配穴:肝阳上亢:百会,行间。痰湿偏盛:中脘,丰隆。瘀血阻络:血海,膈腧。 二、落枕 治法:疏经活络,调和气血。局部阿是穴和手太阳,足少阳。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天柱。(老公是天柱) 配穴:督脉、太阳经:后溪,昆仑。少阳经:外关,肩井。风寒袭络:风池,合谷。气滞血瘀:内关,合谷。肩痛:肩髃。背痛:天宗。 三、中风 中经络治法:疏通经络,醒脑调神。督脉,手厥阴,足太阴。 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关中三尺泉水) 配穴: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风池。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气海,血海,足三里。阴虚风动:太溪,风池。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解溪。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肘部:曲泽,腕部:大陵,膝部:曲泉,踝部:太溪。足内翻:丘墟透照海。足外翻:太溪,中封。足下垂:解溪。口角歪斜: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语言謇涩:廉泉,通里,哑门。吞咽困难:廉泉,金津,玉液。 中脏腑治法:闭证,平肝息风,醒脑开窍,督脉,手厥阴,十二井穴。脱证:回阳固脱,任脉。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 配穴: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关元,气海,神阙。 (闭证:十二井百水冲河内。脱证:百水缺元气。) 四、哮喘 实证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手太阴及相应背腧穴。 主穴:列缺,尺泽,定喘,肺俞,中府(列缺尺泽定肺中) 配穴:风寒外袭:风门,合谷。痰热阻肺:丰隆,曲池。喘甚:天突。 虚证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相应背俞穴,手太阴,足少阴。 主穴:肺俞,肾俞,太溪,太渊,膏肓,定喘,足三里。(叔叔太太病入膏肓了,定要去三里外看看) 配穴:肺气虚:气海。肾气虚:关元。 五、呕吐 治法:和胃理气,降逆止呕。胃的募穴,足阳明,手厥阴。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关中三里胃) 配穴:寒邪客胃:上脘,公孙。热邪内蕴:商阳,内庭,金津,玉液。饮食停滞:梁门,天枢。肝气犯胃:肝俞,太冲。痰饮内停:丰隆,膻中。脾胃虚寒:脾俞,神阙。 六、泄泻 急性泄泻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足阳明,足太阴。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天上落泉水) 配穴:寒湿内盛:神阙。肠腑湿热:内庭,曲池。食滞肠胃:中脘。泻下脓血:曲池,三阴交,内庭。 慢性泄泻治法: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任脉,足阳明,足太阴。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公孙天神住三里) 配穴:脾气虚弱:脾俞,太白。肾阳虚衰:肾俞,关元。肝气乘脾:肝俞,太冲。久泻虚陷:百会。 七、痛经 实证治法: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任脉,足太阴。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骨度分寸Array法(前面观) 骨度分寸法(后面 观)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 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九版针灸学必背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九版《针灸学》必背一、经脉循行原文 肺经手太阴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

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经手阳明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胃经足阳明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口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

出其端。 脾经足太阴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1 心经手少阴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9 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 指之内,出其端。

特定穴歌诀(最新)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络穴歌 肺为列缺阳明偏历,丰隆公孙胃络与脾,小肠与心支正通里,飞扬大钟膀胱肾系,心包三焦内外关立,蠡沟光明肝胆相依,长强鸠尾督任二奇,脾之大络大包为期。 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简化版) 公孙内关胃心胸,临泣外关目锐逢,后溪申脉内眦颈,列缺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歌 筋会阳陵髓绝骨,脉会太渊骨大杼,腑会中脘脏章门,气会膻中血膈俞。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是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经属地机;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背俞穴分寸歌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膈俞,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六气海大肠,十八小肠十九胱。 督脉背腰部穴分寸歌 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腰俞当,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中枢穴下藏,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

特定穴歌诀

第二部分:特定穴歌 一、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二、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心包内关焦外关,公孙丰隆脾胃祥。 胆络光明肝蠡沟,肾络大钟膀飞扬,脾之大络为大包,任脉鸠尾督长强。 三、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脉太渊,气会膻中血膈俞,骨会大杼髓绝骨。 四、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四、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五、十二背俞穴歌——————————肺厥心肝胆脾胃,三焦肾大小膀胱。 六、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中府肺,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 胆经曰月肝期门,脾募章门胃中脘,三焦石门包中寻。 七、下合穴歌———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三焦委中阳,三里阳陵胃胆详。 八、十六郄穴歌 肺大孔最温溜取,胃郄梁丘脾地机。小肠养老心阴郄,膀肾金门水泉立。 心包郄门焦会宗,肝胆中都外丘须。二跷跗阳与交信,二维阳交筑宾毕。 九、《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穴经;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十、《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九、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 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 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马丹阳十二穴———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