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研究——基于X市中小学的调查分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研究——基于X市中小学的调查分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研究——基于X市中小学的调查分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研究——基于X市中小学的调查分析

 2017年5月当代教育与文化

Nov .2017 第9卷第3期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Culture Vol 畅9No 畅3 

[收稿日期]2017‐04‐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 880040)

[作者简介]郝琦蕾(1968—),女,山西临汾人,教育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教师教

育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研究

———基于X 市中小学的调查分析

郝琦蕾,温倩玉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山西中部X 市467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形式主要是:课前教学准备和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常用计算机技能已基本掌握,网页制作等技能有待培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龄、学历、学段有一定关系。从低教龄组到高教龄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致呈现出“强-弱”的表现;不同学历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明显比其他学历的教师强;不同学段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初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明显强于高中教师。[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 650;G 635畅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7)03‐0042‐05

枟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的意见枠以及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枠,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教师培训工作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导

[1]

信息技术能力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需重视并践行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2]

。提高中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是实现高效教学的

需要。

一、相关研究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的研究,杨建军等(2012)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赣南地区576名农村教师,认为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方式备课,极少数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理想,专业水平较高的项目如网页制作和图形处理鲜有人掌握,大部分教师不利用网络交流教学问题。

[3]

石琴等(2011)调查了湖北

省英山县76名农村中学教师,认为教师迫于工作的需要被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4]

张屹等(2015)调查了华中

地区4个省份的414名教师,认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优于转变学习方式的能

力。[5]吴军其等(2016)指出,一些中小学教师不

重视素质教育,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只是摆设或形式。学习新技术并利用新技术改变教学实践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6]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的设计

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参考相关资料自编枟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调查问卷枠,问卷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即“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情况”(维度1)、“网络应用情况”(维度2)和“计算机技能”(维度3)。问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单选题多为李克特五个量表题,每题5个选项,分别赋值5、4、3、2、1分,得分高表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问卷的个人信息部分主要涉及教师五方面的信息:性别、学历、教龄、职称、所在学段。

(二)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X 市10

4万方数据

所中小学的467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包括3所高中的223名教师,3所初中的135名教师,4所小学的109名教师。从任教学科看,样本中各科教师均有涉及,主科教师占60畅39%,其它学科教师比例较小。从学段来看,高中教师占47畅75%,初中教师占28畅91%,小学教师占23畅34%,各学段均有涉及。

(三)资料分析

问卷采用集体施测,教师匿名作答,统一收回。共发出600份问卷,回收530份,其中有效问卷467份,有效率为88畅11%。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采用SPSS 19畅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

如图1所示,大多数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83畅08%)。创设教学情境(65畅25%),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占11畅99%,替代自己上课的占10畅49%。总的来说,多数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持积极的态度,大多能认识到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更有32畅76%的教师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图1 教师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

(二

)教师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图2 教师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47畅54%的教师经常用,35畅55%的教师有时用,偶尔用的教师占15畅20%,从来不用的占1畅71%。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已成为多数教师辅助教学的手段。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情况1.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情况

表1 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情况

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方面人数百分比排序搜集、管理资料30064畅24%1备课、编写教案29062畅10%2课件制作26456畅53%3教学演示24853畅10%4指导学生活动23650畅54%5写教研论文、总结等

140

29畅98%

从表1可看出,超过半数的教师经常应用计算机搜集、管理资料(64畅24%),备课、编写教案(62畅10%),进行课件制作(56畅53%)、教学演示(53畅10%)以及指导学生活动(50畅54%)。可见,超过50%的教师经常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中,近年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2.教师应用网络的情况

表2 教师使用网络的情况

使用网络的方面人数百分比排序查找、下载资料36678畅37%1和学生交流25855畅25%2收发电子邮件

24051畅39%3个人扩大信息量及娱乐23850畅96%4借助网络进行教学

227

48畅61%

从表2可看出,教师经常应用网络查找、下载资料(78畅37%)、与学生交流(55畅25%)、收发电子邮件(51畅39%)以及扩大个人信息量和娱乐(50畅96%)。相比较而言,较少借助网络进行教学(48畅61%),这可能与被调查教师所在学校信息化

硬件设备条件有关,有的学校硬件水平不达标,也可能与教师观念和信息技能水平有关。

3.计算机基本技能情况

表3 教师计算机基本技能现状(未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技能人数百分比排序网页制作13829畅55%1网络检索5611畅99%2课件制作316畅64%3Excel 表格制作等

306畅42%4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24畅71%5Windows 操作系统

143畅00%6Word /WPS 文字处理

12

2畅57%

从表3可看出,关于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网页制作(29畅55%)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其次是网络检索(11畅99%)。Window s 操作系统(3畅00%)、Word /WPS 文字处理(2畅57%)、

4万方数据

Powerpoint演示文稿(4畅71%)、Excel表格制作等(6畅42%)、课件制作(6畅64%),可见,以上几项基本技能仅个别教师存在问题。总体上看,大多数教师对于常用的计算机技能已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只是网络技能方面有待培训加强。

(四)不同教龄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1.不同教龄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总体及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教龄信息完整的被试(467人)分为5组,对每组教师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情况、应用因特网的能力、计算机基本技能三个维度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

表4 不同教龄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教龄总体维度1维度2维度31-3年(52)平均值79畅3127畅9821畅6729畅653-5年(49)平均值77畅4328畅9421畅1627畅336-10年(121)平均值75畅2127畅8320畅1227畅2711-19年(164)平均值73畅7927畅2719畅8726畅6520年以上(81)平均值70畅4126畅6319畅1224畅65

总计(467)平均值74畅5727畅5620畅1426畅87

从表4可看出,就信息技术能力总体而言,教龄1-3年的教师得分均值最高(79畅31),教龄20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得分均值最低(70畅41)。教龄3-5年的教师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得分均值最高(28畅94),该教龄段的教师更多地应用计算机于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因特网方面和计算机技能方面,教龄1-3年教师得分均值都最高,该教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较强,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是因为教师教龄较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渐弱,学习新技术的心力不足,很难改变习惯的教学方式。而教龄1-3年教师,年龄较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大学阶段学习了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水平较高。

2.不同教龄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推断性统计分析

为检验各教龄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总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图5所示,教龄1-3年的教师与教龄11-19年教师、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均值都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11-19年组和20年以上教龄组;教龄3-5年组与20年以上组教师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教龄20年以上教师的平均得分,其他教龄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

表5 多重比较检验(Ga mes‐Howell)

总体1-3年3-5年6-10年11-19年20年以上1-3年1畅8794畅0935畅521倡8畅900倡3-5年2畅2143畅6427畅021倡

6-10年1畅4284畅807

11-19年3畅379

20年以上

注:倡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畅05。

不同教龄组教师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方面的差异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教龄组教师在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方面的得分均值并没有显著差异(P=0畅247>0畅05)。不同教龄组教师应用因特网情况的差异统计分析:经多重比较检验发现,1-3年教龄组与11-19年教龄组和20年以上教龄组的教师在该维度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且分别高于这两组;3-5年教龄组与20年以上教龄组教师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20年以上教龄组,其他教龄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不同教龄组教师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差异分析:经多重比较,1-3年教龄组教师与其余各组教师得分均值都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其余4个教龄组教师,教龄因素影响教师计算机基本技能水平。

(五)不同学历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1.不同学历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总体及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6 不同学历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学 历总体维度1维度2维度3中师(26)平均值68畅2326畅4618畅5023畅27专科(54)平均值72畅3927畅4619畅3525畅57本科(358)平均值74畅8427畅5320畅2627畅05研究生(29)平均值80畅9729畅1021畅6230畅24总计(467)平均值74畅5727畅5620畅1426畅87

从表6可看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各个维度的得分均值都最高,学历为中师(或高中)的教师各维度得分均值都最低。调查数据显示,从低学历到高学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呈现出“由弱渐强”的表现,学历越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也越强。原因分析,研究生阶段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而本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比专科学校更加规范和受重视程度高。

2.不同学历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推断性统计分析

不同学历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总体的差异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P=0畅003<0畅05,

44

万方数据

不同学历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多重比较分析,研究生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历组与中师学历组教师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中师学历组,其余各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不同学历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各维度的差异分析:不同学历组教师在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方面得分均值没有显著差异(P=0畅421>0畅05)。不同学历组教师在应用因特网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畅020<0畅05),经多重比较发现,研究生组与中师、专科学历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历组与中师学历组教师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中师学历组,本科组与专科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畅000<0畅05,不同学历组教师在计算机基本技能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六)不同学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1.不同学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7 不同学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总体及

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所在学段总体维度1维度2维度3高中(223)平均值72畅8426畅3519畅7526畅74初中(135)平均值75畅5328畅1920畅3726畅98小学(109)平均值76畅9029畅2420畅6627畅00总计(467)平均值74畅5727畅5620畅1426畅87

从表7可看出,就信息技术能力总体而言,小学教师平均得分最高(76畅90),高中教师平均得分最低(72畅84)。在各维度,小学教师平均得分都最高,高中教师得分都最低。据此认为,高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较弱,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究其原因,可能是小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师教学负担不重,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学习新技术并尝试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且相比高中教师更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高中教师可能更多时间用于应试教育。

2.不同学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推断性统计分析

不同学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总体的差异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畅023<0畅05,不同学段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检验发现,小学教师与高中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得分均值高于高中教师,其他各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

不同学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各维度的差异分析:经多重比较发现,不同学段教师在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方面,初中教师、小学教师分别与高中教师的得分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得分均值无显著差异,相对而言,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更多地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中。不同学段组教师在应用因特网方面与计算机基本技能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所调查X市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形式:半数以上的教师常应用计算机于相关教学活动中,常用网络于查找和下载资料、与学生交流等,教师进行网络教学的比例较低。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常用的计算机技能已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只是网页制作等技能有待培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教龄、学历、学段有一定关系。就教龄而言,新入职教师(1-3年、3-5年)信息技术能力明显强于20年以上教师,从低教龄组到高教龄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大致呈现出“强-弱”的表现;就学历而言,不同学历组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明显强于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和中师学历的教师;就学段分布来看,不同学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明显强于高中教师。

(二)对策与建议

1.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团队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培训队伍,由培训理论的教师、技术指导教师、学科教学论专家、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组成培训团队,制定管理制度,规范培训行为[7],各尽所能,通力协作,高效地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2.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是高质量教师培训的前提。需要了解不同教师群体信息技术培训需求,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教师的学习需要,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不能只培训信息技术理论,也不能单纯停留在操作层面,应结合学科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6]。

3.探索多元化的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直接影响培训效果。采用多元化的培训形式,才能满足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坚持校内培

54

万方数据

训与校际协作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个人反思与团队研讨相结合等原则[8]。

4.提高校本培训效率

作好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和实施措施,精心策划与组织。同时立足学校条件,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实现信息化与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最佳结合。可通过专家讲座、实践观摩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切磋交流,充分发挥高学历年轻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骨干作用,学和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实效性[9]。

5.引导教师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与实践

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强调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要求教师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实践与研究,使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Z].北京:教育部,2014:1-7.

[2] 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N].中国教育报,2016‐09‐14(9).

[3] 杨建军,焦中明.赣南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7-11.

[4] 石琴,陈冠玉.农村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分析———以湖北省英山县农村中学教师为例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6):4-6.

[5] 张屹,马静思,周平红,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

2015,(1):104-110.

[6] 吴军其,罗攀,沈红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6,

(1):123-128.

[7] 张志越.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38-41.

[8] 陈向明,王志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调查:现状、问题与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

(4):11-19.

[9] 王朝辉,王淑芳,田地.基于Web理论体系的网络教育教师培训[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

(3):95-97.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T echnology Capability among T eachers f rom Primary and Junior M iddle School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of X City

HAO Qi‐lei,WEN Qian‐y u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Shanxi,041004,PRC)

[Abstract]T 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CT capability of467teachers from primary and j unior middle schools in X city,w hich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Shanxi Province.T he results show that forms of ICT application mainly include:p re‐class preparation and assisted teaching.M ost of the teachers have basically mastered the common computer skills,but other skills like webpage making need to be improved through teacher training.Teachers摧ICT capacity related to their seniority,academic q ualifications and teaching stages.As for seniority,there is a dow nward trend in teachers摧ICT capacity from young teachers to elder teachers;as for academic qualifications,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ICT capacity among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for teachers with a master or doctor degree have much greater ICT capability than those with a bachelor degree;as for teaching stages,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stages and teachers摧ICT capability,for ICT capability of teachers from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is obviously stronger than teachers from high schools.In the end,the paper gives advice on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teachers form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ICT capacity

(责任编辑 陈育/校对 云月)64

万方数据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

五、研修活动及容 (一)研修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2016——2017学年)陶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陶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如下: 培训阶段主要目标任务预期成果

第一阶段(2周)研修 学员选学确定研修主题并选择相应 的课程 学员明确任务 第二阶段(8周) 研修与实践 选学课程 提升教师组织和参与校本 研修的能力;提升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按研修主题 和活动计划完成相应任务。 网络校本混合研修 开展学用结合活动 第三阶段(2周)资源建设 整合资源生成性资源分类梳理后,作 为学校资源和区域资源建 设的补充。 建设资源 优化资源 第四阶段(2周)成果总结 社区研修汇集成果 1.总结交流能力提升过程与 成果;优秀成果作为区域教 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补充。 2.利用自主研修的常态化和 优质资源等共享机制,促进 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提速。 校本研修机制建立 五、研修活动及内容 (一)研修内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 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 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 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上表所列五项研修任务的具体活动安排见下表: 活动一:研修准备 任务方式时间预期成果 1.参加平台的诊断测评,完成测试题目 2.结合诊断测评报告,完成个人反思并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3.完成项目导学课程自主学习 工作坊研 讨 1周 1.形成完整的学员个 人信息 2.工作坊研修计划 活动二: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任务方式时间预期成果 1.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支撑专业发展”模块课程 2.参与“技术支持专业发展”案例分享,并自主学习 工作坊研 讨 2周 工作坊集体成果:“技 术 支持专业发展”案例故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能力测评在线测评参考答案1

1.概念联系的建立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2.学科教学资源本地化二次开发指在卫星教学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由当地教育工作者结合本地或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所接收的资源进行重组、开发和利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3.“百宝箱”中放置中间层的信封要锁定。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4.资料、工具型教学软件不仅提供某种教学功能或某类教学资料,而且还反映具体的教学过程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5.实物展台进行操作训练比传统教学效果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6.部分整合是信息技术与教学中的部分环节相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始阶段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7.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学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评定学生等级上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8.只有以教育认知理论为支撑,才能将个人的物理学习空间和网络学习空间有机地融合起来,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https://www.sodocs.net/doc/8d15590564.html,MS是一个机遇学习设计理念的教学管理系统。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0.在ipad的APP store中只可购买应用程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1.教师应改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由“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2.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3.防护罩也是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4.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主要有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辩论、操作、实验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5.互联网的出现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人与人的互动方式,但却没有改变教育的形式与本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6.区域学科教师工作坊的成员来一组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7.教师的专业性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单位:九间房镇中心校本部 活动 时间 2017年3月29日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主题PowerPoint2003专题培训1 主讲人张娜 参加 对象 全校教师学时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对象的添加:制作演示文稿,添加对象是最常见的操作。 1、新建幻灯片 默认情况下,启动PowerPoint2003时,系统新建一份空白演示文稿,并新建1张幻灯片。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法,在当前演示文稿中添加新的幻灯片: 方法一:快捷键法。按“Ctrl+M”组合键,即可快速添加1张空白幻灯片。 方法二:回车键法。在“普通视图”下,将鼠标定在左侧的窗格中,然后按下回车键(“Enter”),同样可以快速插入一张新的空白幻灯片。 方法三:命令法。执行“插入→新幻灯片”命令,也可以新增一张空白幻灯片。

活动反思 与建议许多老师希望在今后能讲讲关于课件素材的简单处理的内容,如声音的录制剪切、视频的下载、剪切、图片的简单处理。 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单位:九间房镇中心校本部 活动 时间 2017年4月18日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主题PowerPoint2003专题培训2 主讲人张娜 参加 对象 全校教师学时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插入视频 我们可以将视频文件添加到演示文稿中,来增加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 ①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命令,打开“插入影片”对话框。 ②定位到需要插入视频文件所在的文件夹,选中相应的视频文件,然后按下“确定”按钮。 注意:演示文稿支持avi、wmv、mpg等格式视频文件。 ③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根据需要选择“是”或“否”选项返回,即可将声音文件插入到当前幻灯片中。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 篇 引导语:在某些事情我们会有所体会,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 1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专家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表示Windows文件大小的单位中,最大的是() A.GB B. KB C. MB D. B 2、下列文件扩展名中,属于图像文件的是() A. .txt B. .swf C. .jpg D. .doc 3、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 A.显示器B.CPUC.存储器D.光盘 4、下列不属于 ...信息传递方式的是( )。 A. 听音乐 B. 谈话 C. 看书 D. 思考 5、下列有关文件夹与文件的述说,说法正确的是() A. 文件里面可包含文件夹 B. 文件与文件夹没有区别 C. 文件夹用来分门别类地存放文件 D. 文件夹与文件的图标一样 6、如果要从网页中下载以下不同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视频: (1)在播放画面上点击鼠标 右键;

(2)选择“下载”。 B. 图片: (1)在图片上点击鼠标 右键; (2)选择“图片另存为”。 C. 音频: (1)在具有链接功能 的歌曲名称上点击鼠标 右键; (2)选择“目标另存 为”。 D. 文字: (1)在网页上选中文字; (2)在选中的文字上点击鼠标右 键,选择“复制”; (3)打开一个Word文件; (4)在Word文件中点击鼠标右 键,选择“粘贴”。 7、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如果想一次选定多个分散的文件或文件夹,正确的操作是()

A.按住Ctrl键,用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B.按住Ctrl键,用鼠标左键逐个选取 C.按住Shift键,用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D.按住Shift键,用鼠标左键逐个选取 8、在Word中,不能进行的字体格式设置是() A.文字的旋转 B. 文字的下划线 C. 文字的颜色 D. 文字的缩放 9、以下关于计算机病毒不正确的说法是( )。 A.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 B. 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C. 计算机病毒能危害人类健康 D.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 10、操作系统是用来()计算机的所有硬件和软件。 A. 运行 B. 启动 C. 控制和管理 D. 输入和输出 二、判断题: (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正确标“T”错误标“F”,每题2分) 1、计算机中的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 2、自从发明了计算机,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3、在使用Word软件编辑文字时,“先选定,后操作”是基本的操作 方法。() 4、在同一个磁盘中不能有两个文件的文件名相同。() 5、使用全文搜索引擎时,用户不必输入搜索关键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马婷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

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测试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测试题(A) 一、从Windows桌面,启动设备应用软件并进行使用前的定位。(2分) 二、导入Windows桌面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文件夹,选择“考试.PPT”。 1.插入一张空白PPT,插入文本框,使用手写功能,输入“学科”、“单位”及“姓名”。(2分) 2.使用笔形批注功能对PPT中的知识重点进行批注,和使用擦除工具进行删除。(4分) 三、在课件制作中,使用页面技能。包括新建、放大、漫游、插入纹理线技能。(4分) 四、在课件PPT中,熟练使用设备两侧的资源库、翻页、书写及橡皮快捷图标。 1、在“资源库”中选择插入“地球仪”。使用幕布功 能展示。(4分) 2、在桌面“素材”文件中,插入一个声音文件。(2分) 3、使用“智能笔”功能,在PPT中,画出一个规则圆形,并填充成红色。使用聚光灯展示。(6分) 五、课件制作兼顾整体美观,颜色搭配,熟练使用调色板功能,对PPT首页更改背景色。(2分) 六、保存在D盘下“成绩”文件夹,命名成“姓名.PPT”类型。(4分)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测试题(B) 一、从Windows桌面,启动设备应用软件并进行使用前的定位。(2分) 二、导入Windows桌面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文件夹,选择“考试.PPT”。 1.插入一张空白PPT,插入文本框,使用手写功能,输入“学科”、“单位”及“姓名”。(2分) 2. 使用笔形批注功能对PPT中的知识重点进行批注,和使用擦除工具进行删除。(4分) 三、在课件制作中,使用页面技能。包括新建、缩小、拖动、插入纹理线技能。(4分) 四、在课件PPT中,熟练使用设备两侧的资源库、翻页、书写及橡皮快捷图标。 1.在“资源库”中选择插入“中国地图”。使用聚光灯展示。(4分) 2.在桌面“素材”文件中,插入一个视频文件。(2分) 3.使用“智能笔”功能,在PPT中,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填充成蓝色。使用幕布功能展示。(6分) 五、课件制作兼顾整体美观,颜色搭配,熟练使用调色板功能,对PPT首页更改背景色。(2分) 六、保存在D盘下“成绩”文件夹,命名成“姓名.PPT”类型。 (4分)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技术熟练阶段。主要的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 1、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

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范文 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 1/ 15

试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一) 1.多媒体技术具有控制和传输多媒体电子邮件、电视会议等视频传输功能。 ()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应更加将重心放在如何将媒体展现的淋漓极致 A. 正确 B. 错误答案:B

3.在课堂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应每节课尽量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性,而不用管本课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A. 正确 B. 错误答案:B 4.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被重视并融入学校文化中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5.HTML 和文本文件不能直接在线编辑 A. 正确 B. 错误答案:B 3/ 15

6.综合性复习是一个不断总结提炼、积累丰富、逐步完善、吸收内化的过程。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7.问题分析阶段是充分体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阶段。 A. 正确 B. 错误答案:B 8.一项明确的任务需要通过定义目的、阐明目标、展示范例来确立。 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要为学生制定计划提供支架。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9.幻灯片母版设置可以起到的作用是统一设置整套幻灯片的标志图片或多媒体元素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10.专题学习网站的网上自我评价系统是指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新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并将其设计成基础性强、覆盖面广、难度适宜的题库,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A. 正确 B. 错误答案:A 11.在 Excel 中,如当错误值为“#div/0!”时,则表明此单元格的输入公式中存在着除数为 0 的错误,当错误值为“#VALUE!”时,则表明此单元格的输入公式中存在着数据类型错误。 A. 正确 5/ 15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d15590564.html,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作者:史鹏越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第09期 笔者以北京市通州区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研究论文为样本,构建分析框架,量化统计各维度指标,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一、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通州区整体的教育发展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而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注入通州,高标准、高定位是通州教育的新标签。教育信息化为通州教育腾飞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通州区目前紧抓“互联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整合融合项目,而能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服务教育教学过程,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需要转变。怎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活动,并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命题。 二、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一)分析框架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评判,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政策文件。2014年5月27日,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指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与发展性要求,基本能力围绕技术促进教师的教展开,发展性能力围绕技术促进学生的学展开。 笔者将借鉴此能力标准,并结合通州区目前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关注点,形成框架,具体分析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便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二)分析样本 已有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反映了教师的主观意愿,但对教师的客观教学场景反映不足,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能力的体现不够。本研究选取教师的教学论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本分析教学场景,总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笔者随机选取了全区4所幼儿园、6所小学、3所中学教师的教学论文,总计117篇,除去抄袭、雷同、主题不符论文外,有效样本82篇。样本论文的选题均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内容基于實际课堂教学情境,反映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遂宁中学吴俊(编辑整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于2014年5月27日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 要求。其中,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能力自评I II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 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注: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 堂教学,I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红色区域代表不合格,黄色区域代表合格;绿色区域代表优秀。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查看详细解释 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水平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水平技术 素养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待提高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 间。 5. 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待提高计划与准备1.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 2.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

2018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18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 培训研修总结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对口支援临夏州项目(2018-2020)。通过几个月天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现将一期培训总结如下: 一、课程学习与研修收获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 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全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 东风小学 2016年3月1日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录 一、培训计划 二、培训教案 三、活动记录 四、培训总结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经研究决定,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提高培训。 二、目的要求 1、、能使用电子信箱、进入百度云平台。 2、微课制作和智慧课课堂平台使用。 3、完善自己账号国家教育的资源库。 三、培训教师和地点: 蔡静玲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四、培训时间: 从2016年3月1日开始每月一次,时间为周三下午。3月份班任学习月份科任学习。 五、参加对象: 全员教师培训 六、培训容: 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的容: 1、微课宝使用 2、智慧课堂平台使用 七、培训方式:

1、示讲授与动手操练相结合。 2、集中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3、自主探索与协作研讨相结合。 八、培训要求与考核办法 1、严格考勤制度。参训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 2、辅导教师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3、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制作一节微课和平台习题容。 4、完善自己账号国家教育的资源库。

微课培训教案 培训教师:蔡静玲 微课视频制作培训方案 1 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精美的视频配上悦耳的音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通过容的可视化及精美的制作,目的是最佳效果,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2 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3 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4 微课的表现形式 微课可以是一种策略课程,但是小策略,解决教学大问题;或是一种反思课程,通过小的细节,引发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或是一个故事课程,小故事中启迪教育实践;或是电影课程,从视听盛宴中了解世界;或是经典阅读,从经典故事中启迪大智慧;或是学科课程,让课堂增加视听元素;或是学生课程,让学生参与经典享受;或是家长课程,让家长吸纳高端教育。 5 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6 微课制作标准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解惑而非授业。 (2)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3)受众定位明确:是针对什么年龄段。

如何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如何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是: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师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适应新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深刻变革。 一、为何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和手段、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用信息化带动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 目前教师在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方面发展很不平衡,多数教师对计算机基本技术缺乏了解或者掌握程度偏低,还不能或不擅长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之中,限制了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的步伐。 因此,探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加快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加大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成了每个学校的共识。教学者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身临其境,进行教学实践,改革传统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大接受信息容量,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