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学说史重难点分析

经济学说史重难点分析

经济学说史重难点分析
经济学说史重难点分析

经济学说史重难点分析(转)

(注:红色标记为较重要的。)

绪论

要求一般性了解,知道经济学说史的发展脉络。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学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一般性了解,考试时不会涉及。

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这一章比较重要,要掌握重商主义产生的条件,重商主义的观点,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及它们的差别,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以及重商主义的局限性。

名词解释: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科尔培尔。

论述题: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思想?

试析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院的经济学说史考研题考查的重点内容基本上是稳定的,但同一内容常在不同的题型中出现,答题时要根据题型的不同适当的增减答题内容。如重商主义若是名词解释,则只需要答出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其他方面一两句话带过即可;但若是论述题,就要答出重商主义产生的条件,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内容及不同,代表人物以及重商主义的局限性。)

第二篇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说

本篇内容是整个经济学说史的核心内容,基本上每年都有大题涉及本篇,一定要熟练掌握,尤以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为重。

第三章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的重点是配第的经济理论,包括,《赋税论》,方法论(马克思对其的评价),价值理论(他对科学价值理论的贡献及不足),分配理论(对工资地租

以及利息和土地价格的论述,这些方面他也有创造性的贡献),货币理论。此外还包括马克思对配第的评价(政治经济学之父),配第理论产生的时代条件。

本章还有的内容是洛克,诺思,休谟,凡德林特及斯图亚特,匿名作者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立所做出的贡献,重点要掌握它们比前人进步的地方和科学部分的内容。

论述题:试论述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

第四章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要掌握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重点是他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了解坎蒂隆的经济理论。

名词解释:布阿吉尔布尔

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重农学派的内容比较重要,包括魁奈,自然秩序(及局限性),“纯产品”学说,阶级结构,资本理论(年预付和原预付),《经济表》,马克思对经济表的评价及其缺陷,魁奈的政策主张,杜尔哥,杜尔哥的理论(对阶级的划分,工资,把纯产品的生产与劳动联系起来)。重点为纯产品学说和《经济表》。

名词解释:纯产品学说,杜尔哥,重农学派

论述题:简述魁奈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

第六章亚当.斯密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本章的内容包括斯密,《国富论》(基本思想与结构),方法论(个人利己主义,二重性),价值理论(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价值有三种收入构成,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值而波动),分工交换和货币学说(混淆手工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把交换看成是分工的原由),三个阶级学说(根据三种收入形式划分三个阶级),三种收入学说(两种工资论,工资的变动与财富的生产相联系,两种利润论,四种地租定义),生产劳动资本和社会再生产的学说(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关于资本的一般观点,斯密教条,总收入

和纯收入),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自由放任原则和国际分工论,国家政策和赋税原则)。

斯密的整个经济学说都比较重要,尤其是他的价值学说,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学说,斯密教条等在经院的往届试题中已被反复考过很多回,所以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名词解释:国富论,斯密教条

论述题:论述斯密的价值学说。

论述斯密的三种收入学说。

回答这样的论述题不但要答上其学说的内容,还要对其学说进行评价,包括其科学的一面和错误的一面,这样答案才算完整。

第七章大卫.李嘉图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本章的内容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思想内容结构),社会观(边沁的功利主义,揭示说明了阶级之间的经济对立),方法论(从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出发来考察其他经济范畴,两个任务,非历史主义观点),价值学说(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混同价值和生产价格),分配学说(工资学说,利润学说,地租学说),自由贸易学说(对外贸易和利润率,比较成本学说),货币学说(货币数量论及评价)积累和再生产学说(否认普遍生产危机的可能性)。

李嘉图经济学说的核心是他的分配理论,他对工资地租和利润的论述以及工资地租和利润相对立的学说,考试时经常涉及。此外他的价值理论及价值理论的两个矛盾(价值规律和利润规律的矛盾,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比较成本学说也比较重要。

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比较成本学说,货币数量论

论述题:论述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李嘉图是怎样揭示工资地租和利润之间的对立的?

论述李嘉图的价值学说。

论述李嘉图价值学说中的两大矛盾。

第三篇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本篇的重点应放在西斯蒙第及其经济学说上,属于一般重点。蒲鲁东的经济

学说了解即可。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西斯蒙第是法国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创始人。列宁把他的经济学说称为经济浪漫主义。

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包括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为人类谋福利的理论,收入的分配问题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试验方法),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论证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理想社会(宗法制和行会原则应用到资本主义社会)。

本章的重点是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收入决定生产,产品由去年的收入购买,当今年的生产超过了去年的收入,就会发生收入不足,部分产品得不到实现。又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也就是消费不足,所以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局限性(不了解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性质,不了解这种矛盾只从属于资本之一社会的基本矛盾)。

论述题:论述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

第九章蒲鲁东的经济学说

本章的内容只需要一般性了解。了解其作品《贫困的哲学》。

第四篇十九世纪上半期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其演变中经过了两个基本的阶段: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者都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然而由于历史的不同,它们有如下区别:第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有其阶级局限性,但仍不失为资本主义实际情况的研究者;庸俗经济学家为其阶级利益而替资本主义辩护,抹煞其矛盾,粉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第二,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同,庸俗政治经济学不去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而只限于描述从经济现象表面所见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马克思指出:“庸俗经济学则只限于把资产阶级生产当事人关于它们自己的最美好

世界的陈腐而字符的看法加以系统化,赋以学究气味,并且宣布为永恒的真理。”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庸俗经济学也就有意识地越来越成为辩护轮的经济学。”

庸俗政治经济学早期的代表是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以及后来的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注释”和“通俗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式,寻求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新方法。代表为英国西尼尔的理论。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后,一方面出现了以法国巴师夏和美国凯里为代表的企图证明资产阶级社会各个阶级利益一致的调和论;另一方面出现了以英国约翰.穆勒为代表的折衷主义经济理论。在德国则产生了所谓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学派。

第十章法国和英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本章的重点为萨伊的经济理论。

本章的内容包括对萨伊的评价(庸俗化),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研究财富,试验科学,否认历史性阶级性,三分法及评价),效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劳动资本和自然是生产的三要素,转到生产费用论供求论,评价),分配论(三要素是价值的源泉,三位一体公式,工资是工人生产的价值,利息是对于资本的效用或使用所付的租金,企业主收入是对企业家事业心,才干和冒险的报酬,地租来自“土地的生产性服务”,又认为地租是地主“实行节约和发挥智慧”的结果),销售论(供给创造需求,否认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四个结论,萨伊定律,评价)。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两个前提,三个见解,贫民自身是贫困的原因,工资完全取决于工人的人口数量。评价,决定社会发展的不是人口,而是社会生产方式),一般“经济理论”(高额地租是一个国家富足农产品丰富和土地肥沃的证明,利润由交换中产生,“不生产的消费者”的存在使利润的实现成为可能,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扩大刺激不生产阶级的消费)。

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对李嘉图经济学说中的两个矛盾的庸俗化解释,最终造成了李嘉图学说的没落和瓦解。

名词解释:效用价值论,三分法,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定律

论述题:论述萨伊的经济理论。

第十一章十九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本章包括西尼尔,约翰.穆勒,凯里,巴师夏的经济学说,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西尼尔的“节欲论”(效用是能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或避免痛苦的能力,价值由三因素构成,供给受三种手段制约,“劳动”是工人放弃自己的安乐和休息所作的牺牲,资本是资本家的牺牲。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节制的报酬。最后一小时论,评论,辩护性)。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折衷主义,反对经济规律永恒不变的观点,财富的分配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评价,把分配规律与生产规律割裂起来,把商品分为三类),巴师夏的经济学说主要是经济和谐论(社会就是交换,价值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价值即服务的尺度就是服务提供者所作的努力和服务接受者所节省的努力,劳动就是努力紧张,社会上的一切收入都只是历史的别名。否认工资和利润的对立,把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说成是相互交换的两种服务的关系,是和谐的)

历史学派是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但同英法庸俗政治经济学比较起来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英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对于国家的态度基本上是站在自由放任的立场上,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则极力宣扬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除了为资产阶级辩护外,还力图把封建制度及其残余理想化。第三,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有极为明显的沙文主义色彩。德国历史学派借口各个民族经济都有自己的特点,否认科学政治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

历史学派的内容包括先驱者李斯特及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利斯特认为不存在政治经济学,而只存在国民经济学,力图证明政治经济学应当探讨的是本民族经济发展的条件,而不是普遍的理论概括。李斯特提出了生产力理论,为了培育德国的生产力,应当忍受暂时的牺牲,“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提出了生产发展阶段学说(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应保护关税,过度到第五阶段,同英国争霸,向世界扩张。后来历史学派采纳了李斯特的一系列“理论”,第一,关于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道路的科学;第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缺点是所谓“世界主义”;第三,在研究经济

现象和经济政策时,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公式。方法论,主张摒弃抽象演绎法,提出历史研究。罗雪尔:“我们的课题可以说是社会经济或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评价(马克思:教授式的折衷主义空谈)。希尔德布兰德把经济发展划分为三阶段(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评价(不是根据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是根据交换形式来划分社会经济形态)。

美国的资产阶级和德国的资产阶级一样,在整个十九世纪时期不断进行斗争,来反对英国所奉行的和来自英国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贸易原则。凯里是美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的阶级利益调和论的创始人,代表作《社会科学原理》,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费用,而是由再生产费用决定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的工资不仅绝对的而且相对的增加了。

名词解释:约翰.穆勒,西尼尔,经济和谐论,李斯特

论述题:论述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第五篇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

第十二章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

本章包括傅立叶和圣西门的经济观点。

第十三章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

本章的内容包括欧文的经济观点和以李嘉图学说为基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观点。

本篇的内容只需一般性了解,考试一般不会涉及。

第六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近三年考题没有涉及,要一般性了解。

第十四章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创始人

第十五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革命

第十六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不发展

第七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庸俗政治经济学和修正主义经济学说

第十七章德国新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

新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方法:把庸俗的历史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的根本方法,完全抛弃经济理论。他们常说他们的方法是“历史统计方法”,而旧历史学派是“历史生理方法”,企图以数量表达的形式为他们的方法披上科学的外衣。

基本观点:第一,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第三,宣扬国家的“超阶级性”,鼓吹资产阶级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是新历史学派学说的最突出特点。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讲坛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

以凡勃伦为首的制度学派和克拉克为首的所谓美国理论学派,是美国庸俗经济学的两个主要流派。

制度经济学是历史学派的庸俗历史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庸俗进化论和美国十九世纪末的“职能主义”的心理学的混合物。凡勃伦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物的发展一样,也是一个过程。以“过程”的概念和“正常”的概念相对立,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是制度的发展过程。制度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社会习惯是逐渐形成的,所以制度本身有一个历史进化的过程。强调经济学是一门进化论的科学。凡勃伦用本能代替理智来解释人类一切的经济活动,本能是天赋的、不变的。因而受本能决定的制度的本质也是不变地,而变化的只能是制度的具体形式。

凡勃伦队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改良主义方案。人类经济生活中有两个制度,一个是生产技术,一个是私有财产制度,前者以“工艺”本能为基础,后者以“获取”本能为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凡勃伦强调“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的矛盾,并且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由这一矛盾产生。评价:以“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的矛盾偷换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之间的矛盾。

论述题:论述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经济观点。

论述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观点。

第十八章边际学派

七十年代后期边际学派的发展形成两个支流:一个支流是以心理学为分析基础的心理学派,一个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梳理学派。前者以奥地利学派代表,后者以杰文斯和瓦尔拉、帕累托为首的瑞士洛桑学派为代表。

奥地利学派的抽象演绎法:反对历史学派,以抽象演绎法和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相对立,企图以彻底的主观主义更新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看作只是研究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奥地利学派抽象演绎法的特点:第一,把个人从社会和历史中抽象出来,个人经济是第一性的、本原的,社会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第二,唯心主义的心理分析。经济研究的就是快乐与痛苦的关系。他们把政治经济学完全从属于心理学,甚至公开宣称政治经济学是实用心理学。评价:抽象掉社会生产关系,否认了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历史性。生产不仅供给物质以满足需求,并且也创造了需求。

边际效用价值论:用主观评价来解释价值,把价值变为纯粹心理的现象。一切价值都只表示某种关系,价值可以分为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奥地利学派把价值归结为主观价值,宣称效用是价值的来源。价值的成立必须效用性和稀少性相结合,价值以稀少性为前提。“决定物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

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维塞尔的归算论:消费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边际效用,生产资料的价值则由它所制造出来的直接供消费的产品的价值所派生出来

的。

价格理论:不是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决定了商品价格,市场价格决定了谁能够成为购买者。供求均衡不过表明价值和价格的一致。

时差利息论: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和利率的高低,都取决于人们的对于等量的统一产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不同。把利息、利润、地租都变为心理和自然的产物,把生产过程说成为一种自然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数理经济学派以数字概念、符号、方程、图线等应用于政治经济学,声称要使政治经济学成为和自然科学一样的一门准确的科学。包括杰文斯的最后效用

程度价值论,瓦尔拉斯和纯粹经济学(把经济学分为三个部分,纯粹经济学,社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约翰.贝茨.克拉克:克拉克是边际学派在美国的首要代表。首次提出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把传统经济学中的资本生产力论和边际效用论相结合,说明财富的分配。认为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都是级差收入,同土地收入地租是完全相似的,可以看作是租金的两个类型。利润属于动态经济范畴,是由于发明创造等原因产生的。

名词解释:时差利息论,边际效用论,克拉克

第十九章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马歇尔为新古典学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最大特点是折衷。《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同时还吸收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合流)。

方法论:即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采纳历史主义的描述法。提出所谓“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把数量关系分析法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把均衡的概念引入经济分析当中,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经济现象。

价格理论:马歇尔的价格论即他的价值论。他认为需求和供给两者都是价值决定的因素,两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

分配论: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土地、资本和组织。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它们的均衡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准地租:投在固定资产上的资本的收入叫做准地租。“自由”资本的利息和这种准地租只是程度上差别的问题,没有本质的差别。工资中,存在一个超过正常工资的额外收入,这个收入也属于生产者剩余或者地租的性质。马歇尔认为利润有一个正常率,但它最终是以特异的天赋才能作为决定个人利润大小的因素。

名词解释:《经济学原理》,准地租

论述题:试论马歇尔经济学说的特点。

经济思想史笔记

经济思想史笔记 一、重商主义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早期重商主义: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孟克列钦 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柯尔贝尔 三、特征: 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其次,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的。 二、代表人物:威廉?配第 三、特征: 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他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 四、影响: 他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第一次论述了地租(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对后来李嘉图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见解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配第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他的理论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所有的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由于路易十四时期柯尔贝尔推行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处于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法国整个国民经济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

重商主义:一方面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性商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在英国为首的西欧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期出现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及经济政策的总称。 萨伊“三分法”:最先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为了经济学的内容划分和体系的构建尊定了基础。 “戈森第二定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知道最后达到饱和状态;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或次一可能加量的效用程度。随着一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最后效用程度是逐渐减少的。价值的大小就是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的大小,即边际效用的大小。 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对以后的政治经济学影响甚大。 代用原则: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使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其他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用.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1)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2)对生产的态度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生产→重工主义。(3)对货币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把货币看做贮藏手段,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开始把货币看做货币资本以及在运动中自我增值的手段,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⑴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会创造财富。坚决反对重商主义。⑵把“自然秩序”的学说作为整个学说的基础。他们认为凡是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都会健康发展,反之,违反自然秩序社会就会处于病态。⑶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封建外观,重农学派的学说虽然在本质上看是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但从表面上看却有着一块封建招牌,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封建阶级的代言人,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的身上。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1)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有它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2)工人及其家属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3)给劳动者高工资。主张“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以及答案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被认为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和统计学创始人的是(),福利经济学之父是(),提出创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2、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理论是(),科斯论证了企业本质,并提出了()的概念,亚当?斯密在1176年完成《国富论》,它的基本思想是()。 3、亚当?斯密提出了四大赋税原则分别是()、()、()、()。 4、萨伊定律是指(),凯恩斯定律是指()。 1)中。2 3 4 D、拉弗 5、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 A、罗宾逊 B、萨缪尔森 C、卢卡斯 D、拉弗 6、亚当?斯密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中心思想是()。 A.政府管制 B.自由放任 C.宏观调控 D.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7、古希腊思想家中谁区分了“经济”和“货殖”的不同()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色诺芬 D.苏格拉底 8、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在文献中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的着作是() A.《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9、魁奈认为,纯产品是() A.商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B.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C.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C. 1 2 3 4 5 6 7 8 9 ? 1 2 3 4 1 2、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点是什么?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威廉?配弟、庇古、熊彼特; 2、均衡价格论、交易成本、经济自由; 3、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4、供给会自行制造需求、需求会自行创造供给; 5、享乐递减定律、享乐均等定律、享乐扩充定律;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第一章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1、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经济思想: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商业存在有必要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1、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 2、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认为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产业思想: 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商业是必要的。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济思想 1、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 2、思想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他还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

矛盾。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 斗”。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阿奎那的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其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六、恩格斯根据异教的阶级内容,把异教分为城市市民异教(温和派)和农民平民异教(激进派)。 1、城市市民异教:主要代表在意大利和德国是阿尔诺德,在英国是约翰·威克利夫,在捷克是胡斯。 2、农民平民异教: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博尔、在捷克有杰士卡、在德国有闵采尔。 3、.尼科尔·奥雷斯姆: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

经济学说史笔记[1]

1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 答: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点是关于“货殖”问题的分析,认为社会财富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有用物总和的财富,另一种是作为货币积累的财富。为获取有用物即使用价值这种财富的经济活动属于“家庭管理”(即经济),这种经济活动是自然的。而无限制的追求货币财富的活动,称为“货殖”,是反自然的。他还从分析商品用不同用途来证明“货殖”的反自然性质。按他的说法,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两种用途,即使用和交换。前一个用途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后一个用途不是物品所固有的,因为物品不是为了交换才制造的。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思想是,揭示了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交换是由于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等一性或者说等同性,至于这种等同的东西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只说到各种商品都可以还原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货币使各种商品成为相等并可互相交换。 2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两个发展阶段。 基本思想:第一,认为只有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金银多寡才是一国是否富强的标准,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实行,都是为了或得金银货币。 第二,认为顺差的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来源。发展顺差贸易,就要使出口大于进口。 第三,要发展顺差贸易,国家就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利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发展阶段:两个阶段,大约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16世纪下半时到17世纪下半叶为晚期。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通过贸易来增加金银财富,但对如何通过贸易来增加金银财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尽量少进口,最好不进口。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应当允许货币输出,以扩大对外贸易,但对外贸易中应保持顺差,保证有更多货币流回本国。 3“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古典经济学的划分时期,经济学家有种种不同看法。从生产成本角度说明商品价值并基本上主张经济自由的经济学家都划入古典学派队伍。古典经济学在英国大致从亚当斯密开始,到约翰穆勒结束。 4怎样理解“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 对于价值由什么决定的问题,古典经济学基本上从生产或供给角度加以认识,认为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从成本消耗看,任何一件产品生产都要消耗劳动,资本和自然要素。 在古典经济学形成时初期,由于机器还未出现,因此,经济学只重视劳动和自然因素,正如配第所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由于当时土地比较充裕,因此经济学家讨论价值决定时,其本上都从劳动耗费来认识价值决定。 5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主张经济自由,重视农业。重农主义的基本理念是所谓“自然秩序”。 在符合自然秩序要求的健康社会中,真正的财富并非如重商主义所言的货币,而是为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魁奈认为,只有用于农业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其他各行各业中资本都是不生产的。他还根据生产资本在纯产品生产过程中循环和周转的不同方式,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原预付”和“年预付”。 主张实行单一地租税。魁奈认为,“纯产品”是以地租形式为土地所有者获得的。 6什么是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斯密在讨论商品交换价值时,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物品的效用,是使用价值。物品购买另一物品的能力,是交换价值。 利润论也是二重的。一方面,他由劳动价值论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另一方面,他又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出发,认为利润和工资一样是资本家生活资料的正当来源,是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是资本的自然报酬。

经济学说史_试题选择简答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C )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C )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D )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B )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 )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D )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C )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16、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并是利润一部分的经济学家是(C ) A、威廉?配第 B 、亚当?斯密 C、约瑟夫?马西 D、约翰?洛克 17、以下学者中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观点的是( B ) A、大卫?休谟 B、范德林特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18、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 D ) A、历史演绎法 B、抽象演绎法 C、经验归纳法 D、历史归纳法

经济学说史论文---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一、托马斯?孟的生平及著作 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托马斯?孟于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一书,这本书经过改写,在他死后即1664年由其儿子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书名出版,这是一部重商主义最著名的著作。托马斯孟出生于伦敦一个手工业兼商人家庭,自幼丧父,继父为一名富商,是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托马斯孟年轻是即入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托马斯孟写作该书是为了驳斥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从事与印度等地的掠夺性贸易,于1600年成立,也是英国对外贸易中最早争得国家商业特许的公司之一。国家允许该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这种特许与早期重商主义原则想抵触,遭到许多人的责难和攻击。托马斯孟的这本书是针对早期重商主义者谴责东印度公司在对外贸易中输出的大量货币而写的,为了替他的公司辩护,他在书中阐述了他的贸易差额论的原理。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认为它代表了重商主义体系对于自己原有体系的自我脱离,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二、托马斯?孟的主要观点 第一,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超,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他把国内贸易看成是财富的相互转让,并不能使国家致富,而对外贸易才有助于财富的增加。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贸易顺差,使货币不断流入本国;如果相反,进口超过出口,出现了贸易逆差,货币财富就会外流。 第二,他反对早期早期重商主义的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取消货币输出的法令。他说:“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输出货币恰恰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他还举例了意大利和法国的例子,说明在这些国家,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出口,但是由于遵守了贸易差额的原则,货币仍然流回了本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必须把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流通中去,使输出货币成为流入更多货币的手段,而不是把货币保存起来,这不仅会使货币增多,而且在国内保存大量的货币会引起物价的高涨。 第三,他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其中包括: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限制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以增强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业,扩大对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的贸易;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实时保护关税的政策等等。托马斯孟认为增加本国商品的输出和减少外国商品的消费是保证国家增加财富的特殊手段。为了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而要多使用本国商品。她提出,出口的商品要用自己的船只运输,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他主张要把英国变成准备向外国输出商品的货栈,然后再将这些货物运到需要的地方去,这样可以增加航运、贸易、现金和关税的收入。他还热衷于发展同遥远的殖民地国家,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因为在同在这些国家的贸易中,英国获得了特别大的好处,他公开承认,英国人是靠亚洲人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economy)提出了“经济”这一概念,其含义是家政管理 ·《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经济着作。 1、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最好的职业。 2、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 3、考察了社会分工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一)分工思想 1、如何进行社会分工取决于天性。 2、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二)主张“共产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学者 2、区分小商业与大商业 (1)小商业:从物物交换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而后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目的是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2)亚里士多德对货殖和高利贷持否定的态度 (3)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4、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是商品成为同类的或相等的,使商品具有等一性。 第二节古罗马经济思想 一、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克优斯·贾图 二、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奥古斯丁 1、提倡生产劳动,认为劳动就是祈祷。 2、奥古斯丁首先提出“公平价格”的思想:指某时期内部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经院学派) 1、主要着作:《神学大全》 2、思想特点:调停神学教条和经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西斯蒙第 一、地位: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二、历史背景:建立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 三、在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1.资本和收入 ①人们的消费只能通过交换来实现。他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前提出发,论证了资本和收入。 ②资本和收入之间的区别就是社会繁荣的基础。一旦生产不能和收入交换,生产就会陷于停顿。 ③他虽采取了三种财富源泉(土地、资本、劳动)产生三种收入(地租、利润、工资)的说法,但他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在他看来,土地和资本都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发挥作用。工资不代表劳动的绝对量,只代表维持前一年工人生活的生活资料。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他同样把地租同工资对立起来,把它看做是工人劳动产品的扣除。 2.生产与消费 ①生产以消费为前提,生产应该服从消费;不过,在商品经济中,生产服从消费的原则转化为供给服从于需求。在这种生产与消费关系中,收入与支出是重要环节。 ②绝对的消费指资本家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从量上说,国民收入调节国民开支,支出决定了消费,国民开支在消费基金里吸收全部生产。因为消费是由支出,或最终是由收入决定的,所以,消费决定生产也可以看作是收入决定生产。 3.经济危机理论 ①西斯蒙第的主要伟绩: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 ②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生产无限的扩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劳动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实现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西斯蒙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家 强调国民“National” 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地位: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二、经济学说: 1.世界主义经济学和政治学 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以世界主义的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的或国家的经济学。而他的国家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2.生产力理论 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他把“国民生产力”分成四种类型:(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物的生产力。根据李斯特的

经济学说史_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等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但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 2古典经济学? 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3重农主义?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4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5戈森定律? 戈森定律是以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命名的边际效用价值,其内容就是欲望与享受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是现代“效用论”的基础。戈森认为: 1.人类为满足欲望和享乐,需不断增加消费次数,而享乐因随消费的增加而递减,享乐为零时,消费就应停止,如再增加,则成为负数,使享乐变为痛苦。2.假如有人在几种享乐之间有选择自由而无充分享受的时间,则不论这几种享乐起初的绝对量如何不同,要取得最大的享乐总量,必须在他们之间依次消费其享乐量(个量)最大者,直到各种欲望之数量(个量)彼此相等为止3.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情况下,要取得更多的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6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是指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马歇尔用商品的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认为均衡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而需求价格的决定和供给价格的决定有很大的区别,他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提出均衡价格论,指出在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产量和价格也同时达到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是由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是由商品的均衡价格衡量的观点,这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7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理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相对抗. 认为利息相对现在财物和未来财物的主观评价的差额。从需求的角度.认为同样数量的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价值时间差的存在使放弃现在换取未来价值必须给予利息补偿。从供给的角度看,利息主要来源于迂回生产的多产性,即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但耗费的时间较长,利息就是这种时间的间隔。(他的理论基础是:不同时期的需要与资力不同,对将来欲望及其满足手段的评价较低;现在财富比将来财富具有技术优越性。庞巴维克的理论所依据的都是主观价值论,比较简单和粗陋,只分析利率形成的表象。) 8新历史学派?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欧洲 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概述 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主要是资本主义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要产生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他们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商品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有关于经济方面的论点和学说在各个著作中开始出现。 古希腊和古罗马关于商品、货币和市场的思想萌芽的共同点: (一)都是维护奴隶制的自然经济。 (二)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对社会分工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三)对商品、货币都做了初步分析。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 (二)有大量的小生产者,商品和货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三)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已经出现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已经出现,商品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也已经出现,所以这种条件的产生为早期的经济思想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具体说来,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开始形成奴隶制国家。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各个

城邦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差异。以雅典和斯巴达城邦最为出名,在公元前431—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战胜了雅典,这使整个古希腊社会发生了一个急剧的变化,但是社会的特点还是奴隶主占主导地位,而奴隶处于被压役、剥削、统治的地位,所以奴隶主的目的是想办法论证奴隶社会的自然性和重要性,所以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名的代表人物,如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著作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但最主要的贡献是《经济论》这一著作。因为《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这一词,现在英文中的economy一词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色诺芬提出的“经济”一词的意思是“家庭管理”。因为奴隶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奴隶主庄园,所以对于奴隶主来讲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更好的管理奴隶和庄园。 除此之外,色诺芬还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论述国家的税收和财政问题,如对分工、价格、财富问题的分析。 (二)色诺芬关于经济的观点 1.财富观和价值观。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以笛子为例,认为笛子对于会吹笛子的人是财富,但是对于不会吹笛子的人来说就不是财富,只有把它卖掉才是财富。由此可以看出,色诺芬已经知道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 2.对农业的重视。他在《经济论》中反复论证了农业的好处和重要性。他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了,其他的商业才能得到发展,他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最适

经济学说史试题

1、如何看待重农学派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2、简述魁奈的“经济表” 3、斯密的三个阶级、三种收入学说评述 4、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利益说、比较利益说 5、试论李嘉图地租理论及其意义 注:五道题目中任选四题作答,每题25分。 课后答案 1、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其功绩主要表现在两个要点上:第一,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工具、原料等);第二,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并且一般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重农学派的学说的两个重要特点:“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封建主义外貌和资本主义实质的矛盾 四、重农主义经济学说 一、理论来源: 重农主义学派继承和发展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借鉴了重农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布阿吉尔贝尔的一些见解和原理,创立了比较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魁奈杜尔阁

三、特征: (一)重农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秩序”观念,指出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都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自然秩序”:指出:“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 (二)重农主义学说是具有封建外观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 (三)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大力提倡经济自由,为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四、影响: (一)重农主义者的“自然秩序”思想给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任务。 (二)魁奈的等价交换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交换是等价的,那么财富的源泉就不可能在流通领域,这不仅击中了重商主义的要害,而且使他把自己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了生产领域,为他首次系统地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提供了可能。 (三)魁奈的纯产品理论为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奠定了基础。 (四)魁奈的资本理论中把资本和生产直接联系起来,抓住了生产资本,这样也就抓住了资本具有决定意义的形态,从而为从生产领域探寻资本的作用和意义,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开辟了道路。 (五)魁奈的《经济表》的科学成就对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的创立有重要的批判继承意义。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一、理论来源: 他继承和发展了英国自配第以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先建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三、特征: (一)他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二)他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从经济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

经济学说史全部重点教学提纲

经济学说史全部重点

经济学说史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平价格: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1)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2)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 (3)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3、比例价格:比例价格是指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要使一切产品都按比例价格交换。 4、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5、斯密的教条: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由三个收入的全数或其中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三种收入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 6、相对工资理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段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 7、再生产理论:收入虽从再生产中产生,但生产本身不是收入,生产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获得这一名称,才能具有这种性质。所以,不是生产决定收入,而恰恰是收入决定生产,收入通过消费决定了生产。

8、有效需求不足:因为商品不都是和商品交换的,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这些交换之间未必是平衡的,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着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9、萨伊定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10、工资基金理论: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人数的比例。最低工资的规定,不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由于工资基金的数量是一定的,因而总会有一部分失业工人存在,除了增加用于雇佣劳动的总基金数量以外,工资率是不能上升的。 11、生产力理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得多,它不仅可以使原有价值得到保存,而且可以使已经消耗掉的价值得到补偿和增殖。 12、戈森定律:两个规律。第一个被称为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随着需求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得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第二个被称为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它是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是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他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