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临床疾病严重度评价标准

临床疾病严重度评价标准

临床疾病严重度评价标准
临床疾病严重度评价标准

临床疾病严重度评价标准

作者:刘丹红陈平徐勇勇【摘要】研制病情严重度评价标准在医学临床和医院管理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评价方法,提出了建立危重度评价系统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APACHE 疾病严重度指数评价标准化

Standard in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diseases Liu Danhong, Chen Ping, Xu Yongyong, The Hea lth Statistical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Abstract】 Developing a system of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diseases is significant in cl inical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major methods of severity assessment available worldwide and domestically.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provide their point of view i n establishing such a system.

【Key Words】 APACHE Severity of Illness Index Evaluation standardization

医院信息中对于疾病的基本描述包括两方面,一是疾病种类,一是疾病严重度。疾病的描述也像其他信息一样需要标准化,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关于疾病的种类,我国已经在国际疾病分类ICD-9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标准(GB/T14396),并已逐步推广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疾病信息的收集、交流和相关研究工作。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用轻、中、重或一般、急、危等词语来描述显然过于模糊和主观,所以有必要研制一套科学的病情评价标准。

一、建立病情严重度评价标准的意义

准确描述病情严重度在医学临床和医院管理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判断病人预后:通过评价疾病的严重度,对病人面临的死亡或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性做出适时的估计,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治过程和可能的后果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2. 指导临床实践:不同的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临床干预措施,评价病情可以指导临床治疗;而且通过病情的动态观察,还可以评价某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比较不同疗法的优劣。

3. 提高医疗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的医疗质量可能是不同的,但即使是同样的医疗水平,危重病人的死亡概率也要高于一般病人,仅用治愈率、病死率等指标度量医疗质量的差别是不合理的,只有对疾病的危重程度有了明确的界定,才能使医疗产出的评价具有可比性。

4. 提高效率评价的可比性:不同严重度的疾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强度不同,在评价医疗服务效率时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而不考虑病人的危重程度,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医院效率的评价必须在病情标准化这个前提下进行。

二、医学临床对于病情的评价

临床医生经常要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判断,明确疾病进展的阶段,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临床实践。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病种往往有不同的病情判定方法和表示方法,有些称为分期、有些称为分型,目的都是反映疾病的负担程度、预后、医疗服务强度和资源需求强度。常见慢性病的病情表达方法多种多样,如糖尿病的临床分期、冠心病的五种临床类型、高血压的分期、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Killip分级、恶性肿瘤的TNM分期等[1]。临床上疾病严重度的评价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也最权威的是危重疾病严重度评分。常用的有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或I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III ,简称APACHE II或II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评分方法(acute respirative distress syndrom e score,简称ARDS Score);多系统功能不全评分方法(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score,简称MODS Score);昏迷程度评分方法(Glasgow coma scale,简称 GCS);病死率预测方法(mortality prediction model;简称MPM);小儿死亡危险性评分方法(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简称P RIMS);简明急性生理功能评分方法(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简称SAPS)。对创伤外科病人,还可以采用简明损伤程度计分(abbreviated injury severity, 简称AIS)、创伤计分(trauma scor e,简称TS)、损伤程度评价方法(injury severity score,简称ISS)、创伤患者存活概率预测方法(tr auma injury severity score,简称TRISS)和创伤严重程度特征评价方法(a severity characterizatio n of trauma,简称ASCOT)等评价损伤程度和预测死亡概率。其中以APACHE系统应用最为广泛[2]。

APACHE评分系统:是一种评定各类危重病患者,尤其是ICU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的较为科学、客观、可信的体系。通过对患者入ICU时病情的判定及病死率的预测,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的动态评定,为提高医疗质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以及确定最佳的出院时机或继续治疗的时间提供了客观科学的根据。

APACHE原形(即APACHE I)是Knaus等于1981年提出的,由两部分—反映急性疾病严重程度的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和患病前的慢性健康状况(CPS)评价组成。APS是于患者入ICU的前32小时内,记录其3 4项生理学参数值,每项参数的分值0—4分,各项参数分值之和即为APS。CPS是指患者入ICU前3—6个月的健康状态,以字母表示:A—健康,无功能障碍;B—导致轻至中度活动受限的慢性疾病;C—症状严重但不限制活动的慢性疾病;D—导致活动严重受限,如卧床不起或需住院的疾病。APS与CPS组合在一起即为APACHE I的总分值,其范围为0—A 至128—D。APACHEII于1985年提出,由APS、年龄和CPS三部分组成,将APACHE I中的34项生理指标减为12项参数,年龄分值0—6分,CPS0—5分。APACHEII的总分值0—71分。1991年产生的APACHEIII评分包括年龄0—24分及CPS 4—23分,APS 0—252分(17项生理指标),总分0—299分。也给出了患者死亡危险性预计公式。APACHE系统以客观急性生理学参数为依据,同时考虑了年龄及慢性健康状况对病情的影响,设计科学、合理,使用简便,易于掌握,可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定量的评价,分值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死亡概率越大。[3]

三、基于质量和效率管理的病情严重度评价方法

国际上反映病情的病人分类系统有十余种,除最初产生于临床医学界的APACHE等系统外,近20年来,以评价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的严重度评价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及其家族成员:DRGs是一种产生于美国的、基于诊断的疾病分类系统,分类时采用了主要诊断、次要诊断、主要手术、伴随病、年龄、新生儿体重、昏迷时间、是否死亡等8个因素[4],同一组合内的病人在住院日等医疗资源消耗指标上具有相似性。关于该分类系统在病情方面的同质性曾有过很多讨论。在DRGs以后的改良方案中,如R-DRGs , S-DRGs , AP-DR Gs , APR-DRGs , APS-DRGs、AIM等,都对伴随病做重新认定,并且给每个伴随病一个严重度等级(分为4

个或5个严重度等级),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地反映病情严重度。

2. 病人管理分类(Patient Management Categories, PMC):PMC与DRGs一样,使用出院总结数据,用诊断编码(有时用到手术、年龄、性别等变量)将病例划分为约1000个组。这种分类其特色在于分类时根据主要诊断设计了应该使用的临床干预措施(称为病人管理通径),这个过程中专家发挥了主要作用。PM C因此被认为更适合于医疗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

3. 计算机病情指数(Computerized severity Index, CSI):前身是疾病严重度指数(Severity of Ill ness Index, SOII)。CSI 是在150多位临床专家的参与下研制的一种复杂的严重度表达系统。包括基于诊断的、基于就诊专业的、基于年龄的分类指标和加权系统,可对所有患者,包括住院、门诊、疗养和康复病人做出严重度评价,可用于预测所有依赖于严重度的医疗产出,如某病的死亡率、费用、住院日等。严重度调节因素决定于ICD-9-CM编码的疾病诊断、病人的年龄和病人所在的保健部门。2100个表示严重度的指标都是客观的临床发现,包括症状和体症,如体温、血压,实验室检查值、放射检查所见等。根据每个指标异常程度的不同分为4个级别,分别表示正常或轻微的病症、中等病症、严重病症和极易导致死亡或器官功能衰竭的疾病。病人的每种疾患都根据其每个症状和体症的严重度级别(从1至4)及病人的年龄和评分时段内所在的科室,通过复杂的加权运算来确定一个严重度得分。确定患有多种疾病的病人的严重度最后得分时,CSI系统还考虑了各种疾病及其严重度之间的互相作用。指标值的选择主要依据临床专家、文献和教科书的判断。所以,严重度的表达不受历史数据的影响,也与某个特定的疾病的结局无关。用CSI确定严重度需要哪些数据要视具体的诊断、年龄和就诊部门而定。现有约19000个疾病编码和2350 0个与之相关的临床指征,已经形成了2200个严重度评分。CSI可用于任何时段的严重度评价。与其它病人分类系统相比,它对各种产出都有较强的预测能力[5]。

4. 疾病分期(Disease Staging):是一种表达疾病严重度的专家系统,目前已经分级的疾病有420多种,每种病分成4个阶段,表示疾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预后也越来越差。做法是首先选择能包含大多数出院病例的大约400个常见病种,然后由专家组依据基本诊断,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情况、出院情况、伴随病等对每种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4级,最后由病案管理专家将临床专家的严重度分级翻译成相对应的ICD-9编码。由此形成的计算机软件可以从出院汇总数据中自动读取病人的主、次要诊断,并结合手术操作、性别及出院时是否死亡等记录,将病人分入420中疾病中的一类,并确定疾病分期等级[6]。

5. 疾病严重度分类系统(Medical Illness Severity Grouping System, MedisGroups):该系统与 APA CHE类似,根据病人的原始数据如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及主要的临床检查、检验结果做严重度评价,评分计算与诊断无关。APACHE主要用于重症监护(ICU)病人死亡危险的评价,而MedisGroups则试图将危险评分扩展至所有病人。

上述病情评价方法在美国等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认可和应用,在评价医疗质量和费用时,通常被作为风险调节的一种手段。

6. 病种病例分型:该方法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病情评价方法,它将住院病例按病情轻重分为A、B、C、D四型,分别表示单纯普通病例、单纯急症病例、复杂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例等4个严重度水平。方法是以住院患者为观察单位,经过专家评判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筛选指标后,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病种病例分型的判别函数方程,经过反复修改,最后由计算机模拟系统给每个病例一个严重度分型。严重度分型与诊断、治疗无关。该评价方法已被用于病例质量费用的综合评价[7]。

正确评价病情严重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医院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只有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为了对质量和效率有一个公平的评价,就必须对医院的服务对象—患者的病情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因此,研制病情严重度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看,科学的病情评价体系应该是基于诊断的,同时考虑到临床症状和体症、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分类体系。应用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大样本病例数据和现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临床专家的经验判断,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疾病严重度评价标准是目前医院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李宗明,主编. 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8-734.

2. 江学成. 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临床应用和意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195-197.

3. 梁建业. 危重病患者病情评定法—APACHE系统的研究进展.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52-56.

4. 阎玉霞,徐勇勇.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法的探讨. 中国医院统计,2001,8:131-132.

5. Gonnella JS, Hornbrook MC, Louis DZ: Staging of Disease. JAMA 1984; 251:637-644.

6. The National Casemix Office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roup: Severity Scoring Systems:

a Preliminary Review. NHS Executive, 1993.

7. 傅征,王耀宗,王文中,等.病例分型概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389-391.

传染病风险评估

传染病风险评估 受人口流动、自然环境恶化、水源地污染、粗放式畜牧养殖、加工、流通管理模式以及季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后一段时期,需重点防范以下几类传染病类。 一、食(水)源性疾病进入流行高峰季节,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学校、餐饮单位是 高发场所,学生、旅游人员是高发人群。 二、手足口病流行强度高于去年,报告发病数较去年同期上升86.67%,存在爆发的 风险,托幼机构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区是重点防控区域。建议:(1)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加强晨检、日常消毒等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制度和医院感染控制的落实,并进一步加强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2)加强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宣教和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病例早期就诊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三、布鲁氏菌病远远高于往年同期,病例多为输入性病例,主要为从事羊养殖、屠宰、 羊羔接生人员,发病年龄以35-65岁主。建议:(1)卫生计生部门与农业部门加强沟通,从而及时获知动物疫情信息;(2)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防护意识,促使重点人群早诊早治,并规范进行病例管理,降低危害程度。(3)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理,并做好风险沟通。 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我市疫情上升幅度较 大,较去年同期上升275%,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丘陵地区,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55岁以上年龄为主。建议:(1)开展各级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2)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积极、广泛地宣传疾病防治和蜱等媒介昆虫的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最基本的预防常识从而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3)做好媒介控制工作,降低传播媒介密度。应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环境清理,必要时采取灭杀蜱等措施,降低生产、生活环境中蜱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 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精神疾病相关概念 精神疾病(或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传统概念中的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与精神发育迟滞。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生物医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还原论,即认为所有疾病均可线性地还原到某一病因或发病机制。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人们将那些“有明确病因的”,“有组织形态改变或明确发病机制的”疾病归于器质性疾病,而将那些未能找到肯定的病因和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疾病归于功能性疾病。然而,新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类不但是生物学的人,同时还是心理的人和社会的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在内的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中某一因素为主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一般认为,功能性疾病患者遗传到的是亲代的易感素质,不但包括同种疾病的易患趋向,也包括病理心理和生理素质。 2.理化生物性因素 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等,以及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均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例: 梅毒螺旋体如进入脑内可致神经梅毒→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如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 3.素质因素 (1)心理素质:是气质和在其背景上形成的性格,其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或易感的心理素质,在有 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下,易于出现精神障碍。例: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易患精神分裂症。 (2)生理素质 4.机体的功能状态 本身不是发病原因,但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使疾病发生。 儿童神经症,青年期的癔症,经前期紧张与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更年期神经症与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等的发生,与不同性别,年龄的特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因素:指个性,认知与价值系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2.社会因素:指政治与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常见与健康有关心理社会因素是外在的生活事件和内在的需要受挫与动机冲突。 三.精神疾病的分类(郝伟.精神病学。2001) (一)概述 必要性: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生尚未找到明确的主要原因,其中既有遗传与素质因素作为远因或素质性因素,又有生物性或社会,心理因素作为近因或促发因素,以及当时削弱了的功能状态或诱发因素。这是由大脑本身的复杂性和外界环境的复杂性两方面决定的。这决定了精神疾病分类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

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5.临床类型 (1)偏执型分裂症(F20.0)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 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3)紧张型分裂症(F20.2)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 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 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 1.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20/20.0/20.1/20.2/20.3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 2.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且既往治疗为非难治性。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含血型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

18种疾病风险评估问卷(男)

慢病风险评估(男) 一、家族遗传史(多选) 疾病名称祖父母父母叔舅姑姨兄弟姐妹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事故□□□□中风□□□□肥胖□□□□痛风□□□□糖尿病□□□□偏头痛□□□□抑郁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大肠癌/结肠癌□□□□胃癌□□□□前列腺癌□□□□其它恶性肿□□□□ 二、健康状况(单选) 如果已治愈填写“曾经患过”;如果尚未治愈请填写“目前患有” 高血压□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冠心病□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

既往上消化道病史(胃炎、胃息肉、十二指肠溃疡等) □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胃溃疡□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胃癌□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慢性腹泻□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结肠息肉□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结肠癌□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直肠癌□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便秘□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血吸虫病□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痔疮□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肝炎□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脂肪肝□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支气管哮喘□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肺癌□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肺炎□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I型糖尿病□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II型糖尿病□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患有代谢综合征□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周围血管疾病(CVD)□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

过敏性鼻炎□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过敏性哮喘□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鼻咽癌□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尖锐湿疣和/或生殖器疱疹□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青霉素过敏□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前列腺炎□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前列腺增生□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其他心脏病:□左心室肥大□心房颤动□心绞痛□心肌梗死□其他 □从未患过□曾经患过□目前患有 三、饮食习惯(食物摄入) 1、您平均每天吃多少主食(米、面、杂粮等)?(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5∽8两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2、您平均每天吃多少新鲜蔬菜?(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6两∽1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3、您平均每天吃多少水果?(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水果4∽8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4、您平均每天饮水量是多少?(推荐成年人每天饮水量8~10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毫升 5、您平均每周吃多少蛋类?(推荐成人每周蛋类的摄入量为3~7个鸡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 6、您平均每周饮多少绿茶?(成人每周饮用绿茶适宜量为7~20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毫升(1矿泉水瓶为600毫升)

十八种重点疾病名称及ICD10 编码: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 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 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 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 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 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 伴有.0-.2,.4-.6 亚目编码,K29.0,K92.2 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风险管理】健康与疾病的风险评估

附:《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个体调查表(问卷)》 健康与疾病风险评估个体调查问卷 进行问卷数据或回答以前期望您先仔细阅读“声明” 声明:您所提供的健康资料属于您的个人隐私,其所涉及的内容只限于我公司对您的健康评估使用。收到后我们将予以封存并对您的资料负责。并向您做以下承诺: 1)若今后不再涉及您的健康资料,我们将请按您提供的地址完整归还; 2)在没有取得您本人的书面同意前,我们不会将您提供的健康资料全部或部分地予以复制、传递给他人、影印、泄露或散布给他人; 3)下列要求是个体比较完整的健康资料,不可能每项都具备,也不要求被调查人都做到,仅希望尽最大范围提供以前做过的,以使我们为您作的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报告更有价值; 4)《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报告》至今依旧为参考所用,不能作为您唯一的健康活动依据。 5)在回答每一部分数据时,先阅读一下每一部分说明。 6)我们所设计的调查报告会紧随生命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会有不断的修正,希望接受调查的个体能使用最新版的调查问卷;我们并会在收到您填写的调查问卷后的20天内向你提供《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部分、基础数据 第二部分、传统体质调查 第三部分、中医藏像调查 第四部分、心理与人格评定 第五部分、个体周围因素的调查 第六部分、已患疾病的调查 第七部分、疾病易感基因检测结果调查 第八部分、常规体检结果的调查 第九部分、特殊方法诊断的结果调查 第十部分、个人特殊疑问的调查 第一部分、基础数据 1,姓名 2,性别 3,出生时间 4,长期生活地区 5,出生后5年内生活的地方 6,青春期生活的地方 7,目前身高: 8,体重以及体重变化表: 第二部分、传统体质调查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2.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E.CC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 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E.CCMD-3 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 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 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

-第12部分:中西医诊断病名对照表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第一章传染病类、时行病类(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疾病类、流行性疾病类) 1、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2、感冒(普通感冒) 3、麻疹(麻疹) 4、风疹或风痧(风疹) 5、水痘(水痘) 6、白喉(白喉) 7、百日咳(百日咳) 8、烂喉丹痧(猩红热) 9、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0、肝热病(急性病毒性肝炎) 11、肝瘟(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 12、痢疾(细菌性痢疾) 13、湿阻或伤湿(湿阻) 14、湿温或湿瘟(肠伤寒副伤寒) 15、疫斑热(流行性出血热) 16、温毒发斑或瘟毒发斑(斑疹伤寒) 17、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 18、疟疾(疟疾) 第二章寄生虫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寄生虫疾病类) 1、赤虫病或扁虫病(姜片虫病) 2、肺虫病或吸虫病(肺虫病或吸虫病) 3、寸白虫病(绦虫病) 4、囊虫病(囊虫病) 5、包虫病(包虫病) 6、丝虫病(丝虫病) 7、黄胖病或黄肿病(钩虫病) 8、蛔虫病(蛔虫病) 9、蛲虫病(蛲虫病) 10、鞭虫病(鞭虫病) 11、肝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12、蛊虫病(血吸虫病) 第三章脑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神经系统疾病类)

1、痫病(原发性癫痫或继发性癫痫) 2、癫病(抑郁症单纯型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3、狂病(躁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4、癫狂病(躁狂抑郁型或混合型情感性精神障碍) 5、多寐(发作性睡病) 6、不寐(神经性失眠) 7、卑惵(神经衰弱症反应性抑郁症恐怖症) 8,神劳(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征) 9、脏躁(癔病性激情发作更年期综合征或抑郁症) 10、百合病(病后神经功能紊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出血中风(出血性脑血管病) 12、缺血中风(缺血性脑血管病) 13、风痱或喑痱(中风后遗症) 14、厥头痛或真头痛(高血压脑病) 15、风厥(过敏性休克) 16、气厥或郁厥(癔病性昏厥) 17、血厥或脉厥(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 18、痰厥(痰阻性晕厥) 19、冷厥或寒厥或阴厥(冻僵) 20、酒厥(急性酒精中毒) 21、尸厥(植物状态去大脑皮质状态) 22、中恶(神经精神性昏厥) 23、脑痨(结核性脑膜炎脑内结核瘤) 24、脑瘤(颅内良性或恶性肿瘤) 25、脑络痹(脑动脉硬化症) 26、脑萎(弥漫性大脑萎缩症脑叶萎缩症) 27、痴呆(先天性痴呆继发性痴呆老年性痴呆) 28、颤病(震颤麻痹) 29、口僻(面神经麻痹) 30、头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31、面风痛(三叉神经痛) 32、颅脑痈(脑脓肿) 33、脑鸣(神经性脑鸣) 34、晕动病(晕车症) 35、头部内伤(颅内血肿脑震荡) 第四章心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类) 1、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2、心衰(心力衰竭) 3、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心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5、心悸(心律失常)

临床路径标准模板.doc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806)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 (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2年ACC/AHA与2006年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短暂的胸痛(<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缓解。 2.心电图变化: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0.1mV,胸痛缓解后ST段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T或I、肌酸激酶CK、CKMB)不升高。 4.临床症状稳定在1个月以上。 5.中医症候诊断:胸痛、胸闷。 ①寒疑心脉: 症候:卒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感寒痛甚,心悸气短, 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②气滞心胸: 症候: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 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③痰浊闭阻: 症候: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④瘀血痹阻: 症候: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 ⑤心气不足: 症候: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 懒言,面色觥白,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或结代。 ⑥心阴亏损: 症候: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隐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古红少泽,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疾病诊断的书写与主要诊断选择

疾病诊断的书写与主要诊断选择 一、疾病诊断的填写 1.医师对填写疾病诊断的责任 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诊断名称进行的,也就是说疾病诊断名称是分类的基础,没有诊断名称就没有疾病分类,诊断名称填写不好,疾病编码也必然好不了。因此,临床医师填写诊断是疾病分类工作一个关键步骤。 疾病诊断由医师负责填写,这是毫无疑问的。各级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书写都负有责任,经治医师负责诊断填写,是直接责任人。上级医师对青年医师负有严格要求和指导的责任,科主任负有检查、审修的责任。 2.疾病诊断的构成 传统的疾病诊断书写方式是按病因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和临床表现顺序。现在的实际情况比较混乱,大多数情况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在填写诊断名称,但也有不这样填写的。 例1: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前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性贫血 肾性骨病 例2:心功能Ⅲ级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上述两个例子医师先强调的是心功能和肾功能,然后再按传统方式记录,这样的填写方式在一些大型医院已不难见到。从疾病分类方面考虑,我们更欢迎的是传统的填写方式,因为疾病分类主要也是强调病因分类,对于并非由于病因诊断而住院的病人,疾病分类还有相应的主要诊断选择规则。不管疾病诊断采用何种填写方式,疾病诊断的完整性是最为重要的,根据ICD的编码情况,影响疾病编码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病因+病理+部位+临床表现 这就说明疾病诊断的构成应包括这些成分,但并不是每一个疾病诊断都必须含有这些成分。病理只是对肿瘤形态学和肾病综合征分类有影响,换言之,对于一般的诊断就不必含有病理诊断。对于病因不清、部位不确定的诊断或者全身性的表现,有时单一个临床表现也可以作为诊断名称,例如:腹痛,发热。一般的疾病诊断都含有的成分是部位+临床表现,例如:脑膜炎,脊柱前凸。这两个主要成分称之为核心成分。有些诊断还包括病因+部位+临床表现三个部分,例如:结核性胸膜炎,肠病毒性脑脊髓炎。医师在填写诊断名称时,一定要尽量将上述的成分描述清楚,不能只写类似“心肌梗死”这样的诊断,因为“急性”、“慢性”“复发性”、“透壁性”、“心内膜下”和具体的部位都直接影响编码的结果。当然,在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心肌梗死”也是可以编码的,只是编码的特异性

传染病风险评估(4)

传染病风险评估记录表 评估场所:XXX有限公司 工厂活动概述:生产加工、食堂、住宿等 评估人员: 一、水源性及食源性疾病 传染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 生场所 预防措施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 起,传染源是病 人或带菌者。 经水、食物、苍 蝇及日常生活 接触而传播 大众普遍易 感 食物加工、烹 饪及餐饮过 程,及日常工 作生活中 (1)提供清洁的水 源和食物; (2)食品加工过程 注意卫生管控,防止 蚊虫苍蝇等害虫。 (3)教育员工注意 个人卫生,勤洗手和 清洁 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 引起 经过粪-口途径 传播,被污染的 食物或水、日常 生活接触是常 见的传播方式, 铁别是水生贝 类是流行爆发 的主要传播方 式 集体单位发 病率较高 食物加工、烹 饪及餐饮过 程,及日常工 作生活中 (1)提供清洁的水源 和食物; (2)食品加工过程注 意卫生管控,防止蚊 虫苍蝇等害虫。 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 生,勤洗手和清洁 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 的,痢疾病人及 带菌者是传染 源。 病原菌随病人 粪便排除,直接 或通过苍蝇污 染食物、生活用 品或手。 儿童及中青 年发病几率 高 食物加工、烹 饪及餐饮过 程,及日常工 作生活中 (1)提供清洁的水源 和食物; (2)食品加工过程注 意卫生管控,防止蚊 虫苍蝇等害虫。 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 生,勤洗手和清洁 二、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疾病 传染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 生场所 预防措施 急性呼吸道 感染可由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等各种 病原引起 通过含有病毒 的飞沫、雾滴, 或经污染的用 具进行传播。 人员密集区 域工作人员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加强通风设 施;对咳嗽发烧等员 工适当隔离。

临床疗效标准名称大全

文献评价点8:疗效标准来源 1.比较方式: 把1285篇临床文献中的记录的疗效标准来源进行统计。 2.检索范围: 1997年—2006年中国中医药期刊临床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 3.比较结果: 1997年—2006年中国中医药期刊临床文献数据库中含溃疡性结肠炎主题词的临床文献1285篇,记载疗效标准来源的临床文献468篇;其中核心期刊209篇,记载疗效标准来源的临床文献87篇。 表25:全部1285篇文献疗效标准来源统计表 序号(所占比例由高到低) 疗效标准来源所占比 例1 所占比 例2 3效标准》,太原,1993年。 5.14% 5.03 5 1987年。 2.02% 1.98% 7 放军总后卫生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75 1.09% 1.07% 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上制定的疗效标准》,临汾,1992年9月 1.01%0.9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年。0.62%0.61% 1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4,127-136 。 0.47%0.46% 18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0.39%0.38%

211991年。0.31%0.30% 23及治疗标准》,1987年0.31%0.30% 27学技术出版社,1993,9:1030.23% 0.23% 31 药政局,1993年。 0.23% 0.23% 34社,1998.1250~1251。0.16% 0.15% 36 军医出版社,1987。 0.16% 0.15% 37《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10版,陈可冀,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713。 0.16% 0.15% 39 判断标准. 0.16% 0.15% 40 41 病杂志,1998,8(3):42。 0.16% 0.15% 43社,1993年。0.16% 0.15% 44《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朱文峰,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 0.16% 0.15% 45《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疗效观察》,佟玉芳,天津中 医.1999.16(2):26. 0.08% 0.08% 47 理协会,1999:57 0.08% 0.08% 48《常见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断标准》 50 药出版社,1999,300-301. 0.08% 0.08% 52 准》,1992年9月。 0.08% 0.08%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表

表1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男)第一步:评分 年齡(:岁)得分 35-39 0 40-44 1 45-49 2 50-54 3 55-59 4 收:缩压(mmHg)得分 <1 20 -2 120- 0 130 - 1 140- 2 160- 5 >180 8 总胆固fi?(iinnol/L) 得分 <5.20 0 N5.20 1 体重盾数(kg/m2) 得分 <240 24?1 >2S 2 第二步鲁求和 吸烟得分否0 是2糖尿病得分 否0 是 1 年龄平均危险杀低危晞 35?39 L.0 0.3 40-14 1.4 0.4 45-49 1.9 0.5 50-54 2.60.7 55?59 3.6 1.0 10年ICVD绝対危险参考标准 总分 10 年ICVD 危险(%) W J 03 0 0.5 1 0.6 2 0.8 3 1.1 4 1.5 5 f) 2.1 2.9 7 3.9 8 5.4 9 7.3 10 9.7 11 12.8 12 16.8 13 21.7 14 27.7 15 35.3 16 443 >17 N52.6 第三步:绝疋危险

无糖尿満 BM>28 BMK24 (TCM5. 20mol/L) 不吸烟 吸烟 SBP mmHg (TC<5. 20mol/L) 不吸烟 吸烟 180 ? 160?179 140?159 130?139 120?129 <120 180? 160?丄79 140?159 130?139 120?129 <120 180? 160?179 140?159 130?139 120?129 <120 69 ? gg S ? 69 ? S S ? 9 6 守?g 寸 寸 T § 6 m ? 69 ? s S ?09 寸年於(岁) 中危僦极低危 很局施高危 绝对危险底 >40 20?10- 5?<5 (%)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得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得制定,就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得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得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得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得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得影响以及新药研制、 临床评估与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得目得 疾病分类学得目得就是把种类繁多得不同疾病按各自得特点与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得分类就是将纷繁复杂得精神现象,根据拟定得标准加以分门别类得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得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得转归。?二、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分类就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得方法.疾病分类得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就是医学各科所遵循得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得精神障碍病例得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得病例则病因不明。因此精神障碍得诊断与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得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主要就是依据症状表现。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得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得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得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得对症治疗。?三、精神障碍得诊断标准 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得诊断指标,不同得医师对同一疾病得理解与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得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与难以解释,这一直就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得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定统一得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就是将疾病得症状按照不同得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得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与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就是最基本得,又分必备症状与伴随症状。下面以我国目前得精神分裂症得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得意义. (一)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1.反复出现得言语性幻听; 2.明显得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得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得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得意志减退或缺乏.?(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三)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与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得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得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得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得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四、多轴诊断 所谓多轴诊断就是指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得一种诊断方式。1975年Rutter首先提出儿童精神障碍得多轴诊断,Ottessen提出四轴诊断,即症状学、严重程度、病程、病因(躯体得、心理得、多种因素、原因未明)诊断精神障碍.在DSM系统中,从DSM-III开始使用多轴诊断,目前使用得DSM-IV共有5个轴,分别为:?轴I:临床障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目标、方案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 ①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临床路径小组 组长:张志华 副组长:高胜东陈志奎郑丽辉 成员:段雄夏建云冯凤萍汤运红李英明沛沛江俊霞周钊 2.临床医生职责:

疾病出院主要诊断

疾病诊断的书写与主要诊断选择 江城县人民医院 一、疾病诊断的填写 1.医师对填写疾病诊断的责任 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诊断名称进行的,也就是说疾病诊断名称是分类的基础,没有诊断名称就没有疾病分类,诊断名称填写不好,疾病编码也必然好不了。因此,临床医师填写诊断是疾病分类工作一个关键步骤。 疾病诊断由医师负责填写,这是毫无疑问的。各级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书写都负有责任,经治医师负责诊断填写,是直接责任人。上级医师对青年医师负有严格要求和指导的责任,科主任负有检查、审修的责任。 2.疾病诊断的构成 传统的疾病诊断书写方式是按病因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和临床表现顺序。现在的实际情况比较混乱,大多数情况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在填写诊断名称,但也有不这样填写的。 例1: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前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性贫血 肾性骨病 例2:心功能Ⅲ级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上述两个例子医师先强调的是心功能和肾功能,然后再按传统方式记录,这样的填写方式在一些大型医院已不难见到。从疾病分类方面考虑,我们更欢迎的是传统的填写方式,因为疾病分类主要也是强调病因分类,对于并非由于病因诊断而住院的病人,疾病分类还有相应的主要诊断选择规则。不管疾病诊断采用何种填写方式,疾病诊断的完整性是最为重要的,根据ICD的编码情况,影响疾病编码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病因+病理+部位+临床表现 这就说明疾病诊断的构成应包括这些成分,但并不是每一个疾病诊断都必须含有这些成分。病理只是对肿瘤形态学和肾病综合征分类有影响,换言之,对于一般的诊断就不必含有病理诊断。对于病因不清、部位不确定的诊断或者全身性的表现,有时单一个临床表现也可以作为诊断名称,例如:腹痛,发热。一般的疾病诊断都含有的成分是部位+临床表现,例如:脑膜炎,脊柱前凸。这两个主要成分称之为核心成分。有些诊断还包括病因+部位+临床表现三个部分,例如:结核性胸膜炎,肠病毒性脑脊髓炎。医师在填写诊断名称时,一定要尽量将上述的成分描述清楚,不能只写类似“心肌梗死”这样的诊断,因为“急性”、“慢

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ppraisal, 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 这种分析过程目的在于估计特定时间发生的可能性,而不在于做出明确的诊断。健康风险评估师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的量化评估。包括健康状态、未来患病/死亡危险、量化评估3个关键词。 种类与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健康风险评估可进行多种分类。如,按应用的领域区分,健康风险评估可分为:1)临床评估,包括体检、门诊、入院、治疗评估等;2)健康过程及结果评估,包括健康状态评估、患病危险性评估、疾病并发症评估及预后评估等;3)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评估,包括膳食、运动等的习惯评估;4)公共卫生监测与人群健康评估,从人群的角度进行环境、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的健康评估。 从评估功能的角度,常见的健康风险评估种类及方法如下: (一)一般健康风险评估 即前面所述,通过问卷、危险度计算和评估报告3个基本模块进行的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ppraisal, HRA)。 (二)疾病风险评估 疾病风险评估的目的区别于一般的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风险评估指的是对特定疾病患病风险的评估(disease specific health assessment)。 其主要目的有: 1. 筛查出患有制定疾病的个体,引入需求管理或疾病管理。 2. 测量医生和患者良好临床实践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3. 测量特定干预措施所达到的健康结果。 4. 测量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一般健康风险评估的特点对于疾病风险评估一样适用。另外,疾病风险评估还有具有以下特点: 1. 注重评估客观临床(如生化试验)指标对未来特定疾病发生危险性。 2. 流行病研究成果是其评估的主要依据和科学基础。 3. 评估模型运用严谨的统计学方法和手段。 4. 适用于医院或体检中心、健康/人寿保险中的核保与精算。 (三)疾病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策略 疾病风险评估作为健康风险评估的一个主要类型,与健康管理措施有着密切的联系。某种程度上说,疾病风险评估起着监看管理分流器的作用,通过疾病风险评估可以人群进行分类,对处于不同类型和等级的个人或人权实施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实现有效的全人群健康管理。 疾病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同前面特点中所述,疾病风险评估的方法直接源于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对以往流行病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及循证医学是最主要的方法。前者包括生存分析法、寿命表分析法等,后者包括Meta分析、合成分析法(synthesis analysis)等。 疾病风险评估的步骤: 从大的方面来说,疾病风险评估主要有以下4个步骤: 第一,选择要预测的疾病; 第二,不断发现并确定与该疾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 第三,应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建立疾病风险预测模型;

04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 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 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