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韩国首尔清溪川修复工程报告

韩国首尔清溪川修复工程报告

韩国汉城市清溪川河道环境生态恢复工程简介

韩国汉城市清溪川河道环境生态恢复工程简介 ——曹征齐、郭军,2004年6月 清溪川(Cheonggyecheon)是一条自东向西穿越韩国汉城市中心的一条古老的河道。自朝鲜王朝(1392—1910年)于1394年由开城迁都汉城起,伴随着该城市600余年的发展,这条古老的河道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过欢乐、繁荣与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过辛酸与痛苦。在长达600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清溪川经历过多次改造,每次改造的目的均不同。今日的汉城人民正以一个全新的理念和巨大的投资彻底改造和建设清溪川,还她以真面貌,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清溪川。通过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72届年会展览会上的展板介绍对该工程有了初步了解,在与有关人员了解后知道还有一个介绍该工程的展览馆,便引起了我们参观的欲望。借5月20日晚韩国大坝委员会主席、第72届国际大坝委员会组委会主席宴请 我水利部索丽生副部长之即,我们提出了 参观的要求,并得到了精心的安排。次日 恰为国际大坝委员会执行会议,只需各国 家委员会主席或秘书长的官员参会,我们 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该工程的展 览馆,收集到了一些关于该工程的资料, 借此向国内同行介绍,也是参加国际大坝 会议年会中的一个意外收获。 清溪川的历史 在汉城成为朝鲜时代(1392-1910年)初期,清溪川在洪水季节 经常泛滥,而在枯水期由于缺水造成河道污染,因此将河道填平就 一直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Taejong 国王反对这种违背 自然的做法,在他继任的11年后(1411年)倡导修建跨河桥梁,Gwang 石桥就是那时建设的一座具有时代影响的桥。在Sejong 王时代,经 常对清溪川进行清淤,又建起了Supyo 桥,在河中心建有一个水尺。从那时起,人们能够观测到这条河水位的变化,并由此能够进行必 18世纪的汉城水系图 汉江 清溪川 水尺

国内外水污染实例分析

国内外水污染实例分析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国内外水污染实例分析 摘要本报告简要分析了国内外水污染事件,包括泰晤士河水污染事件和首尔清溪川水污染事件等五大国外水污染实例。简要描述了其污染原因和治理方法等。有的事件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分析该事件来得出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方法。有的事件是水污染长期积累而爆发的污染事件,通过分析该事件来得出治理国内水污染的方式,增强国家治理水污染的信心。 引言联合国于1997年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地区性的水危机预示全球性危机的到来。”全世界水环境污染异常严重,全球污水排放量已达1-2×1012m3/a,每年有500-10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至今距1997年的警告已接近20年,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是难以避免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控制水污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下面几个经典案例将告诉我们,只要人们认真负责的对待这些问题,水污染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的。 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企业必须申

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着,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泰晤士水务公司近20%的员工从事研究工作,为治理技术研发、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泰晤士河水务公司经济独立、自主权较大,其引入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仅

国内外水污染实例分析

国内外水污染实例分析 摘要本报告简要分析了国内外水污染事件,包括泰晤士河水污染事件和首尔清溪川水污染事件等五大国外水污染实例。简要描述了其污染原因和治理方法等。有的事件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分析该事件来得出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方法。有的事件是水污染长期积累而爆发的污染事件,通过分析该事件来得出治理国内水污染的方式,增强国家治理水污染的信心。 引言联合国于1997年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地区性的水危机预示全球性危机的到来。”全世界水环境污染异常严重,全球污水排放量已达1-2×1012m3/a,每年有500-10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至今距1997年的警告已接近20年,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是难以避免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控制水污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下面几个经典案例将告诉我们,只要人们认真负责的对待这些问题,水污染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的。 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企业必须

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著,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泰晤士水务公司近20%的员工从事研究工作,为治理技术研发、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泰晤士河水务公司经济独立、自主权较大,其引入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仅

国外治理水污染案例

国外治理水污染案例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

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著,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泰晤士水务公司近20%的员工从事研究工作,为治理技术研发、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泰晤士河水务公司经济独立、自主权较大,其引入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仅1987—1988年,总收入就高达6亿英镑,其中日常支出4亿英镑,上交盈利2亿英镑,既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又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治理效果 泰晤士河水质逐步改善,20世纪70年代,重新出现鱼类并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无脊椎动物达到350多种,鱼类达到100多种,包括鲑鱼、鳟鱼、三文鱼等名贵鱼种。目前,泰晤士河水质完全恢复到了工业化前的状态。 湖南常德,这个仅有600万人口的城市,在城市规模上并不引人注意,但该市丰富的水资源,却让人第一眼就印象深刻。常德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虽然它的经济并不发达,但其丰富的水资源蕴藏让它在中国城市中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关系到人们的

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

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 一、背景介绍 1.1清溪川区位 清溪川位于首尔市钟路区,周边历史文化古迹众多、著名商业网点众多,交通便捷。清溪川西接汉江入海,是首尔市水系的组成部分。 1.2清溪川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沿革 1.2.1作为开放性的城市内河 清溪川最早被称为“开川”,是600多年前的朝鲜王朝时,国王为排除由首尔周围山上流下并汇集在市区内的积水而下令挖掘的一条疏水内河,后来改名为“清溪川”,成为一条深深影响首尔市民生活和生计的河流。但是,清溪川在洪水季节也会经常泛滥,因此,朝鲜历代国王都很重视河道的疏通清理工作和防洪工程的建设。 1.2.2被覆盖作为城市道路 在朝鲜王朝时代晚期,许多卖掉 了农田的农民涌向首尔成为城市贫 民。在清溪川两岸就居住了大量的贫 民,他们在河边搭起了许多简易的棚 户,清溪川沿岸居住环境越来越差。 此外,水患一直是困扰着清溪川附近 居民的一个大问题,而且在枯水期清 溪川还会由于缺水造成河道污染。日 益严重的污染使得清溪川成了垃圾、 污水、贫民窟和贫穷的象征。 当时,人们认为解决清溪川问题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覆盖河道。1937-1942年日本统治时期,清溪川在历史上第一次被覆盖;1958年伴随着首尔市的重建,清溪川覆盖工程又重新上马,到1978年的20年时间里,覆盖工程完成,清溪川在没有经过治理的情况下被水泥板所覆盖。 1.2.3道路上修建高架桥 197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飞,首尔政府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提高城市中 心区的道路通行能力,在被覆盖的清溪川上又修建了高架桥,桥长5.8km,宽16m,是一条4车道双向专用汽车道,成为横贯首尔东西的交通主干道,日均交通流量达到16万多,被认为是韩国城市现代化的象征。由于交通便利,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清溪川周边地区很快就成为城市工业及服务业中心。

韩国自由行攻略(超全版)

韩国自由行攻略(2012,4) 在飞机上填好入境表格,飞机着陆之后,按照指示到达入境柜台,交入境登记卡跟护照就ok了。然后提取行李,在出口交海关物品申报单就可以直接离开了,申报单在桌上,有很多种语言,选择其一即可。 租用电话和买交通卡都在出关后的大厅里,机场大厅很大,找到!标志的地方可以咨询。 一般国际到港都是到仁川机场的,从那边到市区有几种方法: 1. 乘坐机场豪华客车(费用10000-14000)(110分钟) 可以查询仁川机场的网站,有中文版的,可以查询从机场到你所在的酒店的位置的车的班次以及费用。但是巴士相对乘坐的时间较长。而且晚上貌似到八点就没什么大巴了。 2. 地铁(约70分钟) 仁川机场到市区的地铁经过几个大站,例如金浦机场,弘大入口等,到终点站的首尔站要53分钟,全程票价3800W,另外再加上在市区转地铁到住的地方(一般1000W)。时间比较短,而且还算是比较舒适,所以也很多人选用这种方式。我们当时就是地铁走的。地铁从早上5点到晚上12点都有班次,还是比较便利的。同样,可以在仁川机场的网站上查询班次以及到站。 另外,在同样这个地铁入口,有个仁川机场——首尔站的直通地铁(类似直通的轻轨),票价是13300韩元。时间貌似半小时就可以到达,省一半时间咯~ 景点一览: [德寿宫] 最美的石墙,可以拍照留念。 【光华门】 交通:地铁——Line5 Line5:光华门(世宗文化会馆)站,2号口出来。就可以看到李舜臣将军和世宗大王像(SJ2010年的国内综艺取景处)就是光华门广场。 【景福宫】(休息日周二) 交通:地铁——Line3,Line5 Line5:光华门站下,2号口出,歩行10分钟。一直往前走通过光华门就是景福宫。 Line3:景福宮站下,5号口出,歩行5分钟。 价格:大人(19~64岁) 3000W,青少年(7~18岁) 1500W,6岁以下免费。持景福宮入场券,可免费参观国立古宮博物馆与国立民俗博物馆。 营业时间:3~10月 / 09:00~18:00(入场至17:00) ;11月~2月 / 09:00~17:00(入场至16:00) ;5~8月周末/假日19:00 外语服务:英- 11:00,13:30,15:30 ;日- 10:00,12:30,14:30 ;中- 10:30,13:00,15:00 导览出发地点:兴礼门内景福宫咨询处前所需时间 1小时~1小时30分;中文预约02-723-4268。 守门将交代式:时间 10:00 ~ 16:00 (3月~6月 / 9月~11月 10:00~15:00 整点时刻守门将换岗) 地点在景福宮光化门和兴礼门广场。

韩国清溪川复原工程

韩国清溪川复原工程 1.清溪川背景介绍 1.1地理位置 清溪川发源于韩国首尔西北部的仁王山、北岳的南边山脚、南山的北部山脚,在土城中央汇合,由西到东贯穿首尔市中心并与中浪川汇合后流往韩国最大的河流汉江。清溪川全长10. 92km,流域总面积达50. 92km2 ,最大宽度80m,被复兴改造的部分为5.84km。 1.2历史沿革 其历史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生活河川阶段(公元15 世纪~20 世纪初) :主要担负城市排污能。 衰败阶段(20 世纪30 年代~50 年代) :由于战乱的影响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清溪川河道遭受严重污染,使得其一度被废弃。 被覆盖阶段(20 世纪50 年代~2002 年) :韩政府采用“覆盖”方式解决污染问题,并于1967 年在覆盖物上修建高架道路。 重生阶段(2003 年至今) : 拆除高架道路,恢复原有自然河流,重建城市生态环境。 1.3清溪川水资源染污的背景及恶化的环境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战后为了维持生计而流窜的难民,开始聚集在清溪川周边并定居下来。居民在清溪川周边也开始搭建许多脏乱简陋的木板房,排放的生活污水使清溪川迅速被污染。清溪川已成为经历过殖民统治和战争后代表一个国家穷困及肮脏的贫民区的象征。无论从卫生还是城市景观方面,如果把清溪川放置不管的话,就不可能期待首尔市更好的发展。在韩国当时的经济状况下,解决清溪川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覆盖”工程。以1955 年覆盖光通桥上流约136m为开始,1958年清溪川正式开始被全面覆盖( 1958年5月-1961年12月,从光桥到清溪6 家东大门运动场; 1965年-1967年,从清溪6家到清溪8家新建栋; 1970年-1977年,从清溪8家到新答铁桥被覆盖。1967 年8月15日到1971年8月15日,利用整4年的时间,建成了从光桥到马场栋的总长度达5.6km、宽达16m的清溪高架道路。 清溪川被覆盖之后约过了40 年后,也就是清溪高架道路建成后约过了30 年的2002 年,清溪川已成为城市产业的中心地,道路两侧密集了工具商、照明店、鞋商会、服装店、旧书店、小摊市场等大大小小的商家。覆盖道路和高架道路上每天通行数十万的车辆。但被覆盖后的清溪川并没有成为首尔的模范象征,而成为首尔市中心最繁杂的地方,这使清溪川周边更加落后,被认为是破坏首尔市形象的根源。 2复原概述 2.1高架的安全隐患 清溪川覆盖道路与高架桥建成后已经历30 年至40 年左右的岁月,过去有限的技术加上建筑物本身的老化已经无法通过现在的安全考验,再加上覆盖在清溪川河底下的重度污染,产生的沼气不断腐蚀清溪川高架桥。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整建清溪川,首先可以解除清溪川覆盖道路及高架桥带来的安全隐患,给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 2.2复原规划 复原河川:河道长度较长,分为三段处理,并且赋予不同主题,由西向东分别对应的主题为历史、现在、未来。 2) 复原历史遗迹 对遗物留存可能性高的区域及堆积层保存完好区段的勘探调查, 并采取保持原状处理方式。对于复原方案,征求如市政府,市民委员会,文化财产方面专家,市民团体等各方面意见后再确定。 3) 桥梁设计:桥梁是清溪川的特色,复原后的清溪川遍布了22 座桥,分为人行桥和人车混

“死而复生”的清溪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815706440.html, “死而复生”的清溪川 作者:郑秀亮 来源:《环境》2016年第05期 河涌整治,技术路线大同小异,关键问题在于机制的建立,即治理的责任有没有落实,资金能不能得到保障,如果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整治工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韩国首尔的闹市里,一条自然河道横贯其间,潺潺流水静静地流淌,各种花草树木装点着沿河两岸,飞鸟翱翔、鱼儿畅游。沿河的文物、建筑等景观,向人们诉说着韩国的过去和未来。这条河就是清溪川,是首尔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张漂亮名片。 令人称奇的是,清溪川曾经是一条臭水沟,一度被覆盖了四十多年,上面建起了马路、架起了高架桥。2003年开始,韩国政府以巨大的决心,对清溪川进行揭盖修复,历经多年整 治,曾经深埋地下的河流恢复了清秀怡人的面貌,成为国际上一个治水的先进典范。4月10日,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召开的中韩环境治理交流会上,首尔研究院研究员金英兰专门对清溪川的治理经验进行介绍,与广东省的环保专家共同探讨河涌整治的科学化道路。 清溪川的重生 清溪川是一条由西向东流经首尔市的河流,最终汇入汉江。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溪川的河床多被污泥和垃圾所覆盖。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溪川旁开始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加上商业密布,大量污水排放到河里,进一步加剧了清溪川的污染,河水开始发黑发臭,令市民们苦不堪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为疏导首尔东西的交通,同时改善环境,清溪川开始进行掩盖。1967年,被覆盖的清溪川上开始建设清溪高架路。高架路建成之后,清溪川周边盖起了现代 化的楼房,道路两旁则聚集着形形色色的小商铺。污水横流的清溪川被彻底地埋在了地面之下,人们告别了污染、恶臭与脏乱,但再也看不见活生生流淌着的清溪川。 进入21世纪,清溪川掩盖建筑物的内部出现龟裂等安全问题,导致维护管理的费用持续增加,每年需要20亿韩元。首尔政府曾打算进行全面维修,但是工程预算需要1000亿韩元。“在征求多方意见之后,政府决定选择河川修复的方式,恢复清溪川的自然面貌。”首尔研究院高级研究院金英兰提到,权衡利弊之后,韩国政府最终选择了生态修复的道路。 2003年7月,清溪川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整治工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拆除高架桥, 作为交通重点区域,政府采取了相应的交通疏导以及限制措施,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倡导原来习惯自驾车出行的首尔市民乘公交出行,顺利化解了交通难题。

11回顾清溪川复原的过程_上_

回顾清溪川复原的过程(上) 赵匡权 一 星点回忆点燃的篝火 1991年的夏天,一位老教授皱着眉头看着车窗外,横跨头顶的清溪高架道路、热气升腾的柏油路以及来往于周围店铺的脚夫,一副混乱的图景映入眼帘。原本就是酷暑难耐,仿佛令人窒息,这些景象更使人头昏目眩。 “人们还记得那下面曾经流过清澈之水吗?” 老教授在1950年的大学时代,经常出入于乙支路三街和钟路六街等清溪川一带,度过了年轻的时光。现在突然怀念起当时川边的风景,在广桥上见到朋友们,一起沿着清溪川散步,讨论历史和文化。 毕业之后在女高任教期间,每当看到清溪川上被铺盖上的水泥路,仿佛美好的回忆也被覆盖住,惋惜的心情是沉重的。而且,看到用太祖后妃姜氏墓的石头做成的广桥和以造型美观闻名的来往水桥也被埋没在这水泥路下,感到心痛不已。难道因为他是专攻历史的人,才如此备感遗憾吗?他经常沉浸在能再次看到清溪川水流的梦想之中。 “请听我说!拆除清溪川上的水泥路,让它重新流出清水怎么样啊?” 老教授突然对坐在旁边的年轻教授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想到这奇怪的提问引来出乎意外的新鲜回答。 “很好啊,复原清溪川从技术上是完全可以的。” 老教授的两耳顿时竖起来,原来刚刚给出痛快答复的人恰好是在加拿大学完“水处理”专业已经回国的这方面的专家。在那瞬间两个人的眼睛里映出的不是复杂的水泥路段,而是清澈的水流。 意气相投的两位教授从此开始了唤醒梦中的清溪川原来面貌的工作。这两人就是历史上点燃复原清溪川篝火的主人公:延世大学史学系李熙德教授和延世大学环境工学系卢秀洪教授。 二 “给清溪川注入新的生命力” 与李熙德教授对话之后不断思考清溪川复原的卢秀洪教授,曾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度过研究之年。那时他观察了渥太华的骄傲———里多运河。位于市中心的运河以及与周边协调的水边景致,使渥太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毋庸置疑,如果清溪川得以复原的话,清澈的汉江和周边被美丽群山环绕的首尔,能成为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世界性的都市。 1997年,从加拿大结束研究工作回国的卢秀洪教授,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技术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利用最新的土木技术和水处理技术,完全可以克服复原清溪川的技术难题。但是重新

六个不可不知的滨水景观案例

【鲑鱼溪流公园】 鲑鱼溪流是在2002年才出现在史丹利公园内的一道景观,不仅为大马哈鱼回游产卵提供了场所,其本身也具有非凡的生态意义。鲑鱼溪流设计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为公园的游客展现这一自然过程,让他们不仅欣赏到城市中心溪流的美丽风景,而且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座连接水族馆和马尔金露天剧场,史丹利公园观景亭和温哥华水族馆之间的人行桥。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将公园游客引至桥上,向他们讲解溪流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性。 溪流顺流而下,与咸水湖Seining湖交汇。 人造堰将溪流的咸水部分与再循环利用的淡水区分开来。而这些圆木就将它巧妙地遮蔽了起来。 Seining池当中的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抽出以集中回游产卵的鲑鱼。 观景台可以让学校的孩子们和游客更好地观赏鲑鱼。 Seining池下方的溪流建设旨在保护回游的鲑鱼,帮助它们回到池中产卵。 不同的溪岸和河床环境为的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更自然的栖息地。 设计强调了城市公园环境和溪流边重建自然环境之间的强烈对照。 溪流上两座横跨的人行桥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提示公众对于鱼类栖息地的关注。规划图清晰地表明了温哥华水族馆和煤港海岸之间的联系。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和Kallang河道修复】 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ABC计划),除了改造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可持续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 加冷河-碧山公园是ABC方案下的旗舰项目之一。该项目占地62公顷,花费4500万欧元,于2012年2月建成。由于公园需要翻新,公园旁边的加冷河混凝土渠道需要升级来满足由于城市化发展而增加的雨水径流的排放, 因此这些计划被综合在一起,进行此项重建工程。该设计获得了2012新加坡游憩场地设计奖,和2012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设计项目奖。 【重建方案】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

威海市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 “一个城市,有了一条河,顿时变得与众不同……” “任何一个能解决水问题的人将只得授予两次诺贝尔奖金——一次为和平一次为科学”-约翰.F.肯尼迪 题记 一、前言 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后现代城市改造运动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人们开始反思那些曾经被他们忽略的空间与场所,特别河道作为地表最主要现象之一的大地景观,成了城市内垃圾污水集中的沟壑;在环保意识开始增强的今天,河道在城市中的生态和景观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良好的水体资源成了大到一个城市,小到具体的开发的地段最炙手可热的景观卖点,滨水景观改造与利用成了城市运动的一个主题。 威海是一个三面沿海,背对青山的美丽山水城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向往,许多人定居、工作在这座宜居滨海小城;而由于市内几条河流未形成城市的景观廊道,与城市整体的风貌相脱节,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使之周边植被良好,恢复河水自然的生态功能,为当地市民创造更舒适优美的沿河开放空间并提供更多的生态、经济效益,成为本次项目的主要任务,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设计师的基本责任、是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二、景观设计理念 除了有着严格的城市河道控制法规及防污效果外,成功的河道景观整治都基于周密的规划和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本次河道设计的理念为; 2.1 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的河”;

打造自然生态河道堤岸,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恢复与生态的系统设计,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及景观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原有的河堤改造成为水体、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具有可持续生态循环,趋于自然状态的河道,是一种新的河道治理理念。在河道治理方面,相对与以往的人工混凝土筑砌的河道来说,生态河道具有“增强水体自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多重生态效果。 以“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先进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 采用复式断面,加大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常年布淤积,增加视觉美感,防洪治水与因造生态景观共进。 2.2 标本兼治、以水美城、控制河流污染,在此前提下开发美化河流,以河美城、以城护河,和谐共处。 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间,沿整个水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以水造景,把河流景观带融入城市景观,水、绿、空立体结合,塑威海生态水环境,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客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经管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滨水生态环境。 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间,沿整个水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强化城市设计大纲,并把握住整个沿河层面上的风格统一,防止在地块层面上各自为政的局

韩国清溪川景观改造的来龙去脉

韩国清溪川景观改造的来龙去脉

清溪川是流经汉城中心区.横贯城市东西的人工河道.起着重要的城市排水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在朝鲜时代的5O0年和近现代的百年中,清溪川是首尔的历史、文化和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首尔成为朝鲜时代(1392-1910年)初期,清溪川在洪水季节经常泛滥,而在枯水期由于缺水造成河道污染,因此将河道填平就一直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Taejong 国王反对这种违背自然的做法,在他继任的11 年后(1411 年)倡导修建跨河桥梁,Gwang石桥就是那时建设的一座具有时代影响的桥。在Sejong王时代,经常对清溪川进行清淤,又建起了Supyo 桥,在河中心建有一个水尺。从那时起,人们能够观测到这条河水位的变化,并由此能够进行必要的防洪准备。在第36 任国王Yeongio(1790 年)期间,征募了20 万人参与了该河的治理,包括拓宽河道、修建砌石护坡、将河道裁弯曲直等。自那时起,河道的形态一直保留到现在。

清溪川有14 条小支流,沿河最多曾建有86 座各类桥,但至今只有Gwang 和Supyo两座桥保留了下来。在历史上,这条河成为汉城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河中洗衣,孩童在河边玩耍,这条河又成为人们排泄污水的通道。此外,这条河桥的两岸又是人们文化活动的中心,如跨桥、在河岸举办各种团体活动、庆祝正月十五灯节等传统民间活动。在晚期的朝鲜时代,沿河两岸居住了大量的贫民,在河边搭起了简易住棚,开辟了各种民间文化市场。 在日本入侵时代,卖掉了农田的农民涌向了汉城市,在清溪川两岸搭建起了非法的棚户房。随着城市贫穷人口的增加,清溪川的污染日益加重,河两岸肆虐着疾病以及犯罪。为了抵御日本人占据河的南岸,人们在1913 年起对该河道进行了清淤和开凿了小的水道。

图1 整治前的清溪川图2 整治后的清溪川

生态水利学在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初探 孙小磊,郑国栋,李虎成,顾立忠,宫鹏杰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10) 摘要:文章开篇简述了城市河道的作用,引出生态水利学概念,简述了几例生态水利工程学应用案 例,提出了在城市河道中提高河道空间异质性;实现雨污分流,构建生态水网工程;运用生态措施治 理和保护城市河道3条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水利;城市河道;生态修复;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为城市的生活和生产就近提供水源,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基地,丰富城市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为市民提供文体娱乐与亲近自然的空间。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便直接排入河道,城市河道遭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后形成的农田径流,畜禽养殖排放的废水、废物,是城市河道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河道的污染,不仅损害了城市形象,给河道两岸的人民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对流域内的水环境生态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威胁了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对城市污染河道进行修复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 生态水利工程学(eco-hydraulic engineering)是水利科学发展到较高级阶段出现的新兴学科,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1]。生态水利研究内容涉及水文学、水力学、水生物学、生态学、湖沼学、海洋学和沉积学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生态水利将传统水利与流域水质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为减轻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河流、湖泊水质的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提供有用的科技信息。 1 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原理 生态水利工程学关注的对象不仅是具有水文特性和水力学特性的河流,而是具有生命特性的河流生态系统。研究的河流范围从河道及其两岸的物理边界扩大到河流走廊生态系统的生态尺度边界[1]。生态水利学以水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等工程力学和生态学为基础,运用生态水利学技术手段协调人们在供水、防洪、发电、航运效益与生态系统建设的关系。生态水利涵盖了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目标,重点突出环境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目标即经济、社会、环境是一致的[2]。 生态修复水利学的技术包括以下内容:对于新建工程,提供减轻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技术方法;对于已经人工改造的河流,提供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河流健康评估技术、水库等工程设施生态调度的技术方法;提供污染水利生态修复技术等。 2 生态水利学应用实例 2.1韩国首尔市清溪川河道环境生态恢复工程 清溪川(Cheonggyecheon)是一条自东向西穿越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条古老的河道。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清溪川最主要的功能是泄洪并汇集城内的生活废水排放到汉江。为改变清溪川的环境状况,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到80年经过数次工程,清溪川变成了盖着盖子的地下河。为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上世纪70年代末,首尔市在“盖板”的河道上建成了高架路。为展现城市文

盘点国外五大治理案例

水十条:盘点国外五大治理案例 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中国水环境治理大幕开启,我们先了解国外城市水体综合治理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牛津和剑桥校际人力艇比赛在伦敦泰晤士河水道上进行。 CFP 图 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