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 分,共16 分)

1、社会保险制度

2、失业保险

3、职业康复

4、社会保险法

二、简答题(每题5 分,共30 分)

1.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所要遵循的原则。

2. 简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3. 养老保险制度财务模式有哪些?

4. 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

5.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新”的特点是什么?

6. 简述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论述题:(共40 分,每小题20 分)

1、试述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试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提前退休与养老金“黑洞”企业职工违规提前退休,不仅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而且减少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使得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雪上加霜。然而,在全国各地,企业职工提前退休现象非常普遍,已成为侵蚀养老保险金的一个“黑洞”。所谓提前退休,就是职工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退出工作岗位、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的行为。对于职工提前退休问题,国家曾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它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照顾一些企业从事特殊工种和部分因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允许其在法定退休年龄前可以办理退休,这一政策仍然有效;二是国家在20 世纪90 年代初针对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的现实,对国有工业破产企业、有压锭任务的国有纺织企业、资源性枯竭企业职工,允许在规定范围内办理提前退休,这是一项过渡时期出台的一项特殊政策。在这样一种政策背景下,一些企业为减轻自身负担而纷纷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在大量职工下岗的情况下,也想尽办法钻退休审批程序的空子,违反规定给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不可否认,对于一些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健康状况欠佳、缺乏转岗就业能力的职工,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让其提前退休,是企业在经济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举措,也是企业面对压力的一种缓冲。国务院在《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距退休年龄不足5 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可以提前退休。但有些企业却将这一规定放宽到“距退休年龄不足10 年的男性职工”,这种随意降低退休年龄和条件、扩大适用范围的做法,无疑为那些想方设法违规提前退休的人开了方便之门。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一些企业在面临困难苦无良策的条件下,把职工提前退休当成其减员增效的手段,因为企业在职工提前退休后不仅可以不再负担职工的工资,而且还可以逃避缴纳养老保险金等义务,一名职工如果提前一年退休,单位可以因此少缴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和少付工资数千元,腾出的位置还可以安排新职工,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从职工的角度来说,企业效益不好,即使有活干,收入也很难有保障,而按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规定,退休后不仅每月可从社会保险机构领到足额的养老金,而且养老金每年还能随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水涨船高”,在一些职工的心目中,养老保险无异于安全可靠的“方舟”,登上这艘“方舟”,下半辈子的生活便有了保障。由于企业与职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许多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提前退休虽然违规,却屡禁不止。按规定,在职职工都要缴养老保险费,不该提前退休的人提前退休了,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来说,他就由缴费者变成了养老金领取者,养老基金因此遭受损失,以全国平均水平计算,一个人提前退休1 年就少缴养老保险金约3 000.%,同时他还要从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养老金7 000 多元,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减收增支1 万多元;如果一个人提前退休5年,实际上就使养老基金多支出5 万多元。因此,提前退休构成了侵蚀养老基金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问题:如何解决提前退休和养老保险的“黑洞”问题?

B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对

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

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医疗保险:是指劳动者在患病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付假期和收入补偿、提供医疗

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3、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

4、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包括以基本法律形式出

现的社会保障法,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社会保障的规范,该包括具有法律

效力的关于社会保障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二、简答题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①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1 分)②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1 分)③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性;(1 分)④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强制性;(1 分)⑤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多样性;(1 分)⑥社会保障制度的刚性发展特征。(1 分)

2.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新”的特点是什么?

①在保障对象上明确要覆盖到农村居民;(1 分)②在筹资机制上,明确政府的经济责任;(1 分)

③在筹资政策上明确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1 分)

④在保障机制上,明确保障的重点;(1 分)⑤在管理体制上明确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1 分)

⑥在运作机制上明确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三者的关系。(1 分)

3.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有哪些?

①安全性原则:必须保障投资本金及时、足额收回。这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②收益性原则:即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是基金

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③流动性原则:是指基金将投资资产转变为现金的难易程度和速度。基金投资的流动性原则,要求投资基金在不发生损失或资产转让成本低于资金拆借成本的条件下可以随时变现,以满足随时可能支付的需要。(2 分)

④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三项原则是相互制约、协调和统一的。(1 分)

4. 简述我国社区的功能。

①社会整合功能:指调整或协调社会中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和纠纷,使之成

为统一的体系化的过程或者结果。②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控制就是指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以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得人们与既定社会规范保持

一致,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过程。③社会化功能: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承担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规范,以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符合社会规范,并获得社会性的过程。④社区也可能有许多负功能:如犯罪对社区的影响。⑤社区建设就在于发挥社区的正功能而抑制社区的负功能或者使得负功能转变为正功能

5. 简述缓解中国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①将反贫困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实施。②调整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将以往20 年来从沿海到西部“陡峭”的阶梯型发展战略转变为“和缓”的协调型发展战略,以达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缓解全国贫困问题的目的。③强化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国家干预,调整并规范收入分配政策。(1 分)④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论述题

1、答:社会保障制度最早产生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欧,到今天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这充分证明了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第一,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同时具备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的双重角色,劳动者遇到各种风险时,都是靠家庭成员和亲朋邻里的帮助度过难关的,这即是所谓“家庭保障”。进入社会化大生产以后,社会生产淘汰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模式,转而以大规模的工厂、农场为生产单位,劳动者离开土地聚居到城市,很多人离开了家族和家庭走向社会,这时他们再遇到各种风险时,就无法靠家庭保障了。劳动者个人的风险一旦得不到合理解决,累积之后必然给社会安定带来隐患。因此,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解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之后,自然为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创造了条件。

第二,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优胜劣汰,难免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社会公平被打破,社会矛盾

尖锐化。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帮助那些在社会竞争中失败的个

人和群体,保证他们的生存需要。

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性,经济膨胀时期,市场需求扩大,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就业;然而在经济收缩时期,企业破产增多,失业率升高,必然会让许多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事实上,无论是经济膨胀、紧缩还是正常发

展时期,由于市场经济调节的滞后性等原因,总会有破产的企业和失业的工人存在,为了安抚丧失就业机会的劳动者,避免他们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构成威胁,政府有必要构筑社会保障体制,满足其基本生活的需要。第四,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由于先天原因而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如果这部分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同样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也顺应了保证经济正常、稳定发展的要求。

2、答: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等不同,因此实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形式多样。

1、部分国家现行的医疗保险模式

(1)英国

英国是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国家。1911 年颁布《国民保险法》,其中规定,所有工资收入者都应参加医疗保险,在指定的医院就医。1944 年,英国政府提出了“国家卫生服务”的口号和建议,提出要对每个人提供广泛的医疗服务。1948年,英国通过了《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实行了对所有医疗机构的国有化,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是国家卫生工作人员。1964 年,英国颁布《国家卫生服务法》,对所有公民提供免费医疗。该法规定:凡是英国公民,无论其有多少财产,均可免费享受公立医院的医疗,患者只需付挂号费。在英国医疗总费用中,来自政府税收的费用约占79%,其他费用来自社会保险缴费、患者自己承担的医疗费用和其他收入。为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不同需要和增加医疗服务,20 世纪中期开始,英国政

府开始允许私立医院和私营保险公司为部分人提供服务。1979 年又进一步修改了私人开业行医的有关法律措施,促进了私人医院的发展。与公立医院相比,私人医院的收费往往非常昂贵。在私人医院就医的费用一般要由个人负担,如果不借助于私人医疗保险,个人是很难承担。

(2)美国

美国是实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至今没有建立面向全民的公共医疗保险体系,形成了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行的医疗保险体系,但仍有约15%的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政府举办,包括医疗照顾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少数民族免费医疗制度。美国的医疗照顾制度是根据1965 年制定的《老年医疗保险法》实施的,保险对象是65 岁以上的老人,所需资金主要来自雇主和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税中的 1.45%,医疗保险待遇分为两种:住院和疗养院康复费用;就诊和在家接受专职护士服务的康复费用。承保对象第一天的住院费用由自己负担,以后的费用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美国的医疗救助制度根据《安全法》建立起来,各州政府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条件确定贫困线,对低收入者、失业者和残疾人群等提供程度不等的、部分免费的医疗保险服务。医疗救助制度的基金来源于所得税,由预算确定支出数额。此外,美国政府还向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州的少数民族提供免费医疗保险制度,经费实行单独列支,受益者大约有100 万人。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分为非营利和营利两种,前者在税收上可以享受优惠待遇,后者不享受相关待遇。蓝盾和蓝十字是美国最大的两家非营利的民间医疗保险公司,创立于1930 年,目前,它们的覆盖对象为10700 万人。蓝盾由医生组织发起,承保范围主要是门诊服务。蓝十字由医院协会发起,承保范围主要是住院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来源是参加者缴纳的保险费,蓝盾和蓝十字的保险基金可免缴2%的保险税。蓝盾按照常规的医疗费用支付给医生,但有一个上限;蓝十字根据投保者的医疗情况向医院支付住院费用,但享有平均14%的折扣待遇。一般情况下,投保人看病不再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得克萨斯州的蓝十字和蓝盾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是:门诊的费用,蓝盾负担80%,个人负担20%,但个人全年最多负担1500 美元,超过的部分由蓝盾支付。住院的费用,第一天个人负担66 美元,以后的费用均由蓝十字负担。

(3)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德国的医疗保险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法定医疗保险的对象包括月税前收入低于法定义务标准的雇员、无固定收入的雇员配偶和子女、退休人员、失业者、自雇人员、义务兵、大学生和就业前的实行生。德国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政府不拨款。由于医疗保险实行分开管理,全国没有统一的医疗保险缴费率,费率由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收支预算自行确定,报监督机关审批后实施。目前全国的平均缴费率是13.5%,由雇主和雇员各负担一半。德国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是一种统一制度、分散管理、鼓励竞争的管理体制,分为三个层次:联邦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卫生管理,它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颁布卫生、医疗保险方面的立法和政策,对全国卫生和医疗保险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宏观调空,制定卫生防疫规划等。第二个层次是各州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对医院的监督和医生的组织,并负责对医院的规划和建设等。第三个层次是州以下一级的地方,包括市、县,共有500 个卫生局负责公共的医疗问题。德国的医生分为住院医生和诊所医生,诊所治疗和住院治疗是分开的,诊所医生必须是注册医生,病人看病首先要到诊所就医,医院不能直接接受门诊,只有诊所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转院单后,病人才能到医院治疗。

(4)芬兰

芬兰建立了议会和政府共同管理的强制性多层次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了全体公民,1999 年76%的人享受医疗保险补贴。雇主和雇员缴费建立医疗补贴基金,补贴项目包括:病假补贴、药费补贴、门诊和检查补贴、护理补贴、特殊病补贴等。对于公立医院,政府补贴其大部分医疗费用,医疗成本是私立医院的1/5-1/10;对于私立医院,政府补贴很小一部分,直接对私立医院支付;公司保健站,政府补贴50%,公司出资同私人医生和医院签订购买医疗服务的合同,对职工提供免费治疗和疾病预防。

(5)智利

在1981 年养老保险改革时,智利建立了公共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和私营医疗保险管理体系,由受益人自己选择,如果选择了公共医疗保险可以再转向私营医疗保险,一旦选择了私营医疗保险不得再转向公共医疗保险体系。其特点是政府提供了一个公立机构与私营机构平等竞争的平台,公民有选择权。公共医疗保险覆盖了70%以上的人口,被保险人要缴纳个人工资的7%,根据个人经济状况决定报销比例50%~100%;公民可以到私营医院就诊,但必须自己付费,并索取付款凭证。智利有3 个私营医疗保险公司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缴费率是个人工资的8%~9%,报销率在10%~40%;实行开放式管理的有22 家和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有13家。

(6)新加坡

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制度可分为三个层次:在全国推行的、强制性的、以帮助个人储蓄和支付医疗保险费用的保健储蓄计划;非强制性的、对大病进行保险的医保双全计划;政府拨款建立保健信托基金,以帮助贫困国民支付医疗费用的保险基金计划。1984 年,在原有的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新加坡制定了保健储蓄计划。将个人储蓄账户分为普通账户、保健账户和特别账户。从1976 年开始,将工资的6%左右计入储蓄保健账户,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和重病医疗费用。储蓄保健的缴费比例根据投保人年龄不同而不同,由雇主和雇员分摊,存入个人的保健储蓄账户。保健储蓄基金可以获得平均利息率,最低利率为2.5%,1992 年的利率说%。保健储蓄基金可用于支付本人以及家庭成员的住院和部分昂贵的门诊检查及治疗费用。为弥补保健储蓄计划的不足,1990 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医保双全计划。这是一种非强制性的低价医疗保险计划,带有社会统筹性质,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参加者支付大病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是保健储蓄账户计划的补充。它由中央公积金局从参加这项保险计划的会员账户中提取少量费用,实行社会统筹,调剂使用。重病住院的医疗费用,先按保健储蓄计划规定支付一定数额后,剩余部分再按医保双全计划,从统筹基金中支付80%。新加坡保健储蓄基金建立于1993 年,是由政府设立的救济基金,为那些无钱支付医疗费用的穷人提供一个安全网。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人可以向保健基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委员会批准和发放基金。

(7)日本

日本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就建立了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雇员健康保

险”和“国民健康保险”两大类,此外,70 岁以上老人及65-70 岁的卧床老人,属于老人保健制度的对象。日本的医疗保险经费主要来自于投保人的缴费,各个保险机构的保险费率同。1998 年,日本的平均保险费率是雇员工资收入的8.5%,雇主和雇员各担一半。医疗保险基金的赤字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在就医时,也要自己负担一部分医药费用。不同的保险医疗机构确定的保险待遇也不同。例如,雇员健康保险规定,被保险人本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本人负担医疗医疗费用的20%,其家属就医,住院时自付医疗费用到20%,门诊自付医疗费用的30%;国民健康保险规定,被保险人及其家属在门诊接受治疗时,患者本人负担医疗费用的30%,住院时本人负担医疗费用到0%。

(8)香港

香港继承了英国福利模式,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一律一天付68 元。尽管如此,香港富人还是要买商业保险。他们可以在公立医院享受免费服务,也可以到私立医院用商业保险分担医疗费。由于公立医院有政府高额补贴,服务比私立医院好、且费用高;私立医院费用低,所以消费倾向很特殊。住院去公立医院的占65%;商业保险消费者,门诊去公立医院的占20%。2、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过度膨胀、医疗能力和浪费严重以及医疗服务质量低下等方面。因此,各国普遍开始采取措施,改革各自的医疗保险制度。

(1)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从各国的医疗保险的实践看,医疗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在医疗服务行为发生后按服务项目费用多少进行补偿,是造成过去几十年各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制度原因之一。OECD 国家的卫生费用占GDP 的比重,从50 年代中期的3%-4.5%迅速攀升到2001 年的8.1%。2001 年,美国的医疗支出在1.4 万亿美元以上,人均达5035美元。综观世界各国的改革,不少国家的做法是向预付制或总额预算制转变,目的是通过预付或预算约束,促使医疗服务提供者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自觉规范医疗行为。同时,预付制也使医疗服务提供者获得了一笔相对稳定并且可以预见的周转资金。由于把这部分资金的使用、管理权交给了医院和医生,可以调动供方合理使用医疗社会保险资源的积极性,从而能达到既控制费用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为控制医疗费用,德国采取了总额预算制。德国年度医疗费用总额由疾病保险基金会联合会与保险医师联合会谈判,依前一年度医疗费用总额、物价指数、人口数、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协商年度医疗费用总额,保险医师联合会承担全部门门诊服务的责任。医院服务的费用总额也以类似方式确定。荷兰在则采用社会保险下的按人头付费制,社会保险费集中缴纳到一个全国性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下属若干个保险机构。基金会按每个保险机构登记的人数及患病风险计算人头费,拨付给各保险机构,再由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结算。法国近年来为了应对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巨额赤字,对医疗机构的收入增长幅度进行了严格控制,并按项目(住院、医生、护理、检查)把费用增长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医疗机构。

(2)管理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兴起

最初的医疗保险管理模式主要是预先储蓄和事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担,但它们都不能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和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所以,管理型医疗应需而生。管理型医疗服务提供系统希望通过积极的贯穿始终的医疗健康服务管理来控制成本。管理型健康计划伴随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也有许多不同的做法。下面就是几

种最常见的管理型医疗服务提供系统。

①健康维护组织(HMOs)

健康维护组织的出现被很多人视为管理型医疗最初的实质性尝试。健康维护组织和传统的健康计划的各种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更关注参与者的医疗保健和预防保健。它的目的在于保持参与者的健康,换而言之,它更看重健康的维持而不是疾病的治疗。由此,它大量提供医疗保健、预防保健、健康检查和免疫接种等服务。同样,经济激励和成本控制手段也与上述计划不尽相同。综合健康计划或者主要医疗保险都有前期成本共担原则并且力图阻止“过剩”的医疗使用,而健康维护组织基本不采取前期成本共担原则或者只是按照很低比例收取程序性医疗服务的费用。理论上来说,健康维护组织是通过维持计划参与者的健康状况、更有效地管理保健服务、以及控制专家转诊来控制成本的。绝大部分健康维护组织都会制定一个初级保健医师(PCP),由其负责向计划参与者提供程序性的日常医疗及保健服务,同时他还起一个“守门人”的作用,在向具体专家转诊病人时能保证合适而且费用比较经济。健康维护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独立执业者联盟

模式(IPA)就是其中一种,在这种模式下,一个健康维护组织和许多独立执业的医师或者由独立执业医师组成的协会签约,并向计划参与者提供相应服务。团体模式则是健康维护组织向某个独立的由多种专业医师组成的团体批量采购相应服务。网络模式类似于团体模式,但是有多个类似团体参与计划,提供服务。此外,另一种组织设计和提供服务的形式是员工模式的健康维护组织。这种模式下,医师不再是独立的,他们成为由健康维护组织支付薪水的员工,为计划参与者提供服务。随着许多健康维护组织的成长,各种模式之间的区别已经逐渐淡化,当前各种健康体系正在发生的戏剧性的变化之一就是各种原本独立的模式之间的聚集整合。健康维护组织提供的福利健康维护组织和其它健康计划的基本区别之一就是参与者得到服务的方式。在选择了一个健康维护组织之后,计划的参与者或其受抚养家属需要选择一个初级保健医师(PCP),由这个PCP 来提供大部分日常性医疗及保健服务。同时,这个PCP 还负责向具体专科医师转诊病人,并在必要的时候决定是否要提供特殊的医疗或保健服务。不同的健康维护组织在如何转诊病人这一点上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比如说,有些健康维护组织会提供一个各科医师组成的专家清单,然后由PCP 按照自己的判断将病人转诊到其中的某个医师处。有些健康维护组织则将PCP 的这个权利集中化,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处理转诊事务,力图提高效率。这种集约化的做法将病人转诊到相应“最优秀”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处,这些医疗服务提供者各有所长,处理某些特定疾病和伤情由独到之处,从而为病人提供福利。传统的计划并不包括医疗保健和预防保健,而这两者正是健康维护组织(以及其它管理型健康计划)提供关键服务。下列项目就是传统项目不包括的一些医疗服务:定期体检;预防性检查,以及为测试某些病的早期症状而进行的检查;产前和胎儿健康保健;预防某些疾病的免疫注射(尤其针对儿童);视力及牙科检查;成为健康俱乐部会员的费用。随着对预防保健的理解不断加深,有些州已经通过立法,要求所有的健康计划都必须提供某些预防保健服务,例如儿童的免疫注射以及对一些早期发现能够大幅度节省医疗费用的疾病的检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传统计划也必须提供法定的预防保健项目,各个不同计划提供的服务的差距趋向模糊。

②优先医疗提供组织(PPO)

优先医疗提供组织指的是一个医疗服务提供者团体(例如医院或者医师)和雇主、保险公司或者其它出资者订立合约,提供各类医疗服务。这种情况下的收费水平往往是有优惠的折扣价,因为采购的医疗服务的数量相当可观。医疗提供组织根据服务数量得到收入,但是由于协商机制的存在,价格水平低于传统计划。优先医疗提供组织提供的福利优先医疗提供组织提供的服务五花八门,总体而言,它由下面两个因素决定:组织中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能力以及优先医疗提供组织的总体规模。一个优先医疗提供组织可能是某个企业员工唯一的医疗服务的来源,也可能是雇主提供的几种选择之一。而且,一个优先医疗提供组织可能会通过网络化的工作提供诸如定点服务的医疗保健服务。

③定点服务计划(POS)

定点服务计划(POS)是另一类的管理型健康计划。它可以视为是健康维持组织(HMO)和综合主要医疗保险的混合产物。计划要么和一些医疗服务提供者签订合约,要么和一个健康管理公司签订合约,通过一些优先医疗提供组织向计划参与者提供有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对于计划参与者而言,他们可以选择POS 网络内的优先医疗提供组织来获取医疗服务,也可以自己选择网络外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但是如果他们选择了后者,按照合约,他们将负担更高的抵减额,抵减额之上费用的自付比例也将提高,也就是支付更高的治疗费用。通过参加POS 计划,参与者可以自主选择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在保证得到广覆盖的医疗保健和治疗服务的同时,依然拥有选择不在POS 网络内但自己更加信赖的医师的权利。对于那些既不愿被严格约束,又希望得到普及性服务的人来说,这种计划尤其有吸引力。对于医疗服务提供者而言,有些医院和医师不太愿意承担HMO 的风险(在PPO 模式中,保险人为每个参与者支付的费用是相同的,并不会因为提供服务的数量而有不同给付标准),而宁愿通过提供优惠的折扣价参与到诸如PPO 计划中来。然而,实际上具体的金融安排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是否面临财物风险可以由许多方面予以考察。定点服务计划实际上是一个混杂性的计划,它通过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提供从治疗到健康保健乃至预防保健等服务,同时还给予参与者选择网络外医疗服务的弹性(前提是参与者愿意为了这种弹性而承担更高比例的自付费用)。我们从规定的抵减额和自负比例的差异中就能判断某定点服务计划在这方面的弹性——可以由此判断参与者

是否被限制在其网络之内或拥有较大的选择能力。对于一个定点服务计划而言,它可能有许多不同理由来设定或严格或宽松的规定。同样,这些差异也可能随着不同的医疗科目而有所改变。比如说如果一个定点服务计划的医疗服务网络不甚成熟而存在比较弱的医疗项目(比如说是小儿科医师不足),那么计划可能本身就缺乏提供足够小儿科医疗服务的能力,因此在这方面它可以设定比较宽松的政策,允许计划参与者选择网络外的医疗服务。还有可能随着不同的医疗项目而有所不同。例如由于病情的特殊性,一个计划觉得没有必要让计划参与者一定要选择计划内的医师提供精神病治疗方面的服务。这种情况在POS 计划刚刚成立时尤为常见,因为太严格的限制往往会导致许多治疗进程的中断。实际上,许多机构把定点服务计划作为从传统补偿保险向健康维护组织过渡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把刚开始的规定制定地比较宽松,使得网络内外地费用差异比较小,之后随着网络内服务的逐渐完善,相关规定也逐渐严格,从而促使参与者更多地使用定点服务计划。

四、案例题

1.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共性

作为两种风险分担和经济保障机制,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具有如下共性:首先,它们都是基于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商业保险根据风险的可保性要求,以概率论和大数法则作为基本原理,将大量同质风险进行集中,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保险范围责任内的风险时,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对其进行经济给付或补偿。由于风险的同构型,不同风险单位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是一致的,这样对于一个被保险群体而言,其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发生的风险损失被平均分摊到了全体被保险个体身上,实现了损失的分摊和共济。社会保险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以及其特定的社会目标,精算难度比商业保险精算大的多,大数法则所发挥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但它同实现了风险的共济和分担,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短期给付的险种就充分体现了风险集中和有效分担。而对于给付期限较长的养老、伤残保险,其费用也是(或部分地)由整个被保险群体进行承担的,无疑也利用了风险集中与分散原则。第二,都进行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商业保险中,被保险人通过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交纳相应的保险费,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被保险人购买保险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其风险的转嫁程度。而社会保险项目中,被保险人的风险也部分或完全地转嫁给了社会保险系统。第三,都以给付赔偿损失或保险金给付等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这是对由于风险事故发生而给被保险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的补偿。商业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规定,对被保险人进行经济赔偿或被保险金给付。社会保险是以现金给付、实物救助和提供服务等多种方式为被保险人提供经济或生活保障。第四,充足的基金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商业保险由作为独立市场经济主体的保险公司,只有通过向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才能保障保险赔付的资金来源。社会保险资金有的来源于三方、有的来源于财政拨款,也有的来源于社会化的筹集,充足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第五,都具有为偶然性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偶然性损失是不可预知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商业保险承保的必然是偶发事故,意外事故,是可以进行风险防范和利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进行测算的,必然性损失不属于商业保险的承保范围。社会保险中的一些项目同样承担的是偶然性的突发性的风险损失补偿,如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项目。

2.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第一,目的与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实施的一项社会安全政策,其目的是保障工薪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以维护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它是非营利性的社会事业,以社会效益作为第一目标,具有鲜明的社会福利属性;商业保险是一项金融经营业,是以对投保人的损失提供相应的经济赔偿为手段,吸收大量的资金,再通过资金的经营性运行,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因此,商业保险的第一目的就是盈利,为投保人转移风险是从属于盈利目标的,其基本属性是金融企业的商业经营活动。第二,实施主体及管理的特性不同。社会保险的实施主体是国家,由政府指定专门的职能部门,依照国家制定的专门法律、法规行使管理权。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依法处罚。除了社会保险的主管机关外,还要设立管理社会保险具体业务的事业机构,这些机构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社会保险业务;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为各保险企业,其宏观管理机构一般是政府金融主管部门,但它只负责审批经营

单位,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等,不负责具体业务,其具体业务由保险企业自己承担,在保险法规的范围内,各保险企业间可以展开竞争,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是平等的民事行为主体,保险企业对被保险人承保范围之外的活动都不过问。第三,保险物件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一般是薪资收入的劳动者及其供养的家属。社会保险只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损失提供保障,而不对非工资收入损失如利润损失等提供保障。法律规定应参加保险的对象,保险人应无条件承保,应投保者也无自由选择权,必须根据有关的具体规定向指定的保险机构投保,且一个人只能向一个机构投保;不是保险范围覆盖的对象,即使自愿投保,也不能投保。当然,社会保险的被保险人亦可以同时为商业保险的被保险人;商业保险以全体国民为对象,吸纳投保人,不论是工薪劳动者还是非工薪劳动者,凡自愿投保,保险公司也认定适宜承保的,在订立保险契约交纳保费后,即可成为保险公司的被保险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都有自由选择权,是否订立保险契约完全取决于双方的意愿。被保险人也可以同时向几家商业保险公司分别投保。第四,保险人的责任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履行的社会安全义务,它的责任是保障劳动者及其供养的家属的基本生活,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最后责任的履行上,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险的财务负最终责任,一般不存在破产的问题;商业保险的责任是由保险契约予以约定的,保险人只对契约规定的责任履行义务,并以向政府金融主管部门登记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资本负有限责任。如果经营不善,负债超过资本,可申请破产,被保险人将蒙受损失。第五,保险基金的运行机制不同。从保险资金的来源看,社会保险的保险资金通常由企业(雇主),被保险人和政府共同筹集,共同负担;商业保险的保险资金来源管道单一,完全是由被保险人提供。在保险给付方面,在给付标准、给付与缴费的关系、给付额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保险受益人的资格界定等方面有所不同。另外,二者的保险金的保值增值方式也有不同。

A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险制度: 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2、养老保险: 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人保障。

3、社会福利企业: 是政府和社会以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福利项目。

4、社会保障水平: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二、简答题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①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1 分)②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1 分)③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性;(1 分)④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强制性;(1 分)⑤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多样性;(1 分)⑥社会保障制度的刚性发展特征。(1 分)

2. 简述中国农村社会救助主要措施。

①五保供养制度;(1 分)②特困户定期定量救济政策;(1 分)③临时救济措施;(1 分)④灾害救助制度;(1 分)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 分)⑥扶贫政策及其它救助性政策。(1 分)

3. 什么是相对贫困?它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①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表现出的贫困状况,它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判定贫困的。(2分)②相对贫困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贫困是相对的;(1 分)贫困是动态的;贫困的不平等性;(1 分)贫困的主观性。(1 分)

4.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有哪些?

①安全性原则:必须保障投资本金及时、足额收回。这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②收益性原则:即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是基金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2 分)

③流动性原则:是指基金将投资资产转变为现金的难易程度和速度。基金投资的流动性原则,要求投资基金在不发生损失或资产转让成本低于资金拆借成本的条件下可以随时变现,以满足随时可能支付的需要。

④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三项原则是相互制约、协调和统一的。(1 分)

5. 简述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

①社会保障范围扩大化;(2 分)②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弱化;(1 分)③社会保障基金资本化;(1 分)④社会保障产业化;(1 分)⑤社会保障多样化与一体化并存。(1 分)

三、论述题

1、答:1、世界各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浪潮。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人口老龄化趋势,是这股改革浪潮的起因和背景。截至2004年底,世界上约有70个国家或地区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中,将近20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了建立个人帐户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总括起来,各种改革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调整现收现付制度。上述70个国家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已建立的现收现付制度进行了调整性改革。改革措施包括改变退休年龄和服务年限规定,多数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或服务年限要求;改变养老金计算办法;改变养老金与物价或工资等挂钩的指数化方式;改变缴费率或缴费基数等缴费要求,朝向积累制改革的国家降低了现收现付部分的缴费率,未做朝向积累制改革的国家一般都提高了缴费率。法国、德国、挪威、丹麦等欧洲一些典型福利型国家以及中亚与非洲一些国家,主要采取了这种“微调”式改革。(2)建立个人账户制度。继1980年智利最先将现收现付制度改为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后,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等8个拉美国家也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个人账户制度。20世纪90年代,东欧转轨经济国家以及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如哈萨克斯坦等,也以不同方式

建立了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发达国家中,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也进行了尝试。

(3)建立或强化公共储备金制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建立国家储备金制度,如新西兰、爱尔兰、法国、挪威、荷兰、西班牙等国,通过征收特种资源税、划转国有资产变现收入或调整财政支出等方式,新建了国家储备基金。另一种情况是,适当提高预提缴费率或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原有应对现收现付支出需要而建立的预提公共储备金数量,如埃及、瑞典、日本、美国等国。

(4)建立或转向现收现付制度。一些非洲国家如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人口结构年轻等因素,刚刚在救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由于原公积金制度管理不善,也将其转变为现收现付制度。

上述几种改革类型不是互相排斥的。通常,建立个人账户或增加公共储备基金的国家,同时也对现收现付制度进行调整性改革。发达国家和人口年龄结构相对老化的国家,倾向于只对原有现收现付制度进行调整,英国、瑞典是特例。从建立个人账户制度的国家来看,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个人账户的设置

总的来看,个人账户的设置分为两大类,空账和实账。绝大多数国家都将个人账户设置为实账。一些国家设置了空账和实账两种账户,实账为投入运营的部分,空账为原现收现付制度下个人权益的部分,如瑞典和波兰。各国个人账户的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将职工缴费的一部分纳入个人账户进行实账运营,有的将职工缴费的全部都作为个人账户基金投入运营。取消现收现付制、建立完全个人账户制的国家,个人账户的规模一般较大,如智利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0%。保留现收现付制较多的国家,个人账户的规模一般较小,如瑞典,只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5%。

(2)个人账户的管理、投资与监管

个人账户的管理主要指行政管理,包括账户的申报、登记、记账、归档、保管、核对、注销、转移及信息发布等。有的国家将行政管理交由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并允许其收取一定费用,如拉美一些国家。有的国家则规定由政府的社保部门负责,管理成本纳入财政预算,如波兰等。个人账户的投资也分为多种情况。从投资机构设置来看,有的由基金理事会或协会作为受托人,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如波兰和澳大利亚等。有的由职工直接选择基金公司,再由基金公司对其账户基金进行直接投资,如拉美一些国家。从投资领域和投资比例来看,有的国家规定得很严,有的遵循自律原则,规定得相对较松。这和各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有直接关系,但各国这方面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个人账户的监管包括对其行政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的监管,主要是指后者。从监管内容来看,有的是进行日常的、严格的监管,有的是非日常的监管,相对较松。金融市场发达和成熟的国家采取后一种模式。从监管机构设置来看,有隶属于金融监管机构的混业监管模式,也有隶属于社会保障部或财政部的专门监管,还有的是与商业保险监管机构合一的专门监管。具体设置模式与各国的政治经济背景有关,没有规律性的趋势。

(3)转制成本的处置从现收现付制转向个人账户积累制,必然会遇到转制成本问题。各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采取对已退休人员和在职参保人员积累下的权益发放认可债券的方式,如智利等;有的采取补贴一定的现金收入的方式,如阿根廷;有的采取划转一部分国有股权的方式,如玻利维亚等;有的采取记名义账户的方式,如瑞典、波兰等;还有的采取允许职工在退休时可选择退回到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方式,如墨西哥等。具体选择哪种方式,依各国具体国情的不同而不同。总的特点是,财政状况越好,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越大,彻底明晰权益的硬性处置方式就越易被采纳。相反,则是留有余地的软性处置方式更受欢迎。

(4)改革效果

改革效果分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短期效果可从个人账户制度的参保情况和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来看。从实行了个人账户制度改革的国家来看,多数国家个人账户制度的参保人数短期内上升明显,如智利、玻利维亚、澳大利亚、墨西哥、波兰、哈萨克斯坦等。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率情况各国差异较大,与各国的金融市场发育情况和投资政策有关。上述几国都不错,如智利20年间平均回报率达到2位数,其他国家也都超过银行同期利率。长期效果要看基金长期积累情况、老年人权益保障情况以及财政负担减轻情况等,由于多数国家改革时间不长,长期效果还很难评估。

2、我国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我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已近20年,对人口老化问题给予关注,并探索解决办法也已10年有余。个人账户制度从1995年尝试引入到1997年正式建立统账结合的制度,再到2000年的辽宁试点和2004年的吉林、黑龙江试点,也历经10年左右时间,足见国家在这方面的慎重。个人账户问题实际上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转折问题,它涉及到离休、退休、在职众多人群,社会和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众多方面,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几十年时间,需要高度重视,慎重设计。具体说来,关于我国个人账户制度下一步的走向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完善问题,需要特别重视:

一是建立或做实个人账户制度本身的问题,包括:(1)个人帐户的规模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的测算。规模过小,不足以发挥保障和激励作用;规模过大,转轨资金的筹集压力过大。同时,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准备和接应能力可能不足,如何与现存帐户规模的衔接也需要考虑。(2)转制成本的处理问题。这是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需要有长远的、综合的设计方案。财政支持是不可避免的,但究竟怎么支持,需要专门研究,并一旦研究出结论,应由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并依法执行。除财政之外,制度设计上的潜力、国有资产收入的利用,以及其他渠道的开发,都需要研究。(3)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问题。统筹层次低,养老保险关系难以接续,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急需保障的人群不能加入进来,已成为影响我国劳动力合理流动、保障低收人群体基本生活.的突出问题。做实个人帐户,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优先至少是同时解决。(4)职工选择权问题。这既是职工的权利保障问题,也是降低转制成本的办法之一。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只强制新参加工作的人建立个人帐户,已参加工作或超过一定年龄的人不鼓励建立,或允许选择。我们应该汲取这一好的经验。5.监管机构问题。这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个人帐户做实后,每年流入的资金量巨大(如,即使以5个百分点做实,以2003年的工资总额计算,一年就有737亿元),且最长将存在几十年,风险很大,如果投资运营后风险更大。如何保证这些职工未来的养命钱能够安全和增值,需要高度重视,必须有相对独立的机构进行专门监管。

二是其他一些关联和基础性问题,包括:(1)个人帐户基金与全国社保基金的关系问题。个人帐户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都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而建立的基金。自2000 年建立以来,到2004 年底,全国社保基金已积累了1700 多亿元,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做实个人帐户也需要财政给以大量、长期的投入。财政同时向双方供款,还是只向一方供款,需要研究,并弄清和处理好两种基金的关系。(2)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问题。如前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多种人群,以及当前和长远的问题,而且需要精算技术支持。借鉴国际经验,应有一个跨部门的包括多方面专家在内的专门的工作小组,慎重合理地设计方案,测算相关数据,并指导、协调和监督方案的执行。

2、答:一、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

智利是拉美地区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从1924年起,就建立了疾病、养老和伤残等社会保险制度,采取传统的现收现付社会统筹缴税制的筹资模式。20世纪60年代中期,智利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由19个公共部门的退休金基金和16个私人部门的退休金、大约50个公共部门的福利机构和无数的私人机构、24个公共援助机构和7个工人补偿机构组成。另外涉及到国家审计局、劳工和社会保险部、公共卫生部、财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部门。70年代,智利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形成了一种在其他国家经常见到的模式,但是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老龄化和通货膨胀

在旧的现收现付制度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缴费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社会保障机构支付的需求,国家不断提高缴费率,但是,费率提高后仍入不敷出,于是国家不得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分析其具体原因有二:一是人口结构因素。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0 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早期智利呈现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养老金领取人数都增长很快的特征。1961~1973 年,制度覆盖人数增加了57。1%,而养老金领取人数增加了209。02%。由于在职人数和退休人数增长不均衡,缴费人数和养老金领取人数的比例下降很快,从1960 年的10。8:1 下降到1973 年的3。5:1 和1980 年的2。2:1,也就是说经过20 年时间,平均由近11 个缴费人养活一个老年人下降为 2 个缴费人养活一个老年人。二是政治经济因素。1971—1973 年间,阿连德左翼政府进行改革,在经济上改私有化为国有化,严重损害了智利中产阶级的政

治、经济利益,导致经济运行效率急剧下降。1971~1973 年,智利年均通货膨胀率高达295。5%,年均经济增长率下降至1。2%,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例上升到11。5。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智利当时处于人口老龄化和国内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双重影响,政府财政压力巨大,难以维持退休者的正常生活。(二)政府开支增大,国家财政负担沉重保障待遇水平具有刚性,很难降低,保障资金的缺口却不断增大。1975 年,有些企业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率占员工工资的51%—59%,员工个人缴费率占本人工资的15%左右,而政府对医疗和养老的财务支持加上为政府雇员交纳保险费占去政府开支的20。5%,在其他国家,通常政府直接拨款比率最多占10%左右。保障资金不足只能依靠国家财政预算和补贴来支撑,从而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政府用于养老补贴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1974 年已达32。4%,1980 年又升至35。7%。政府用于保障开支的迅速增大造成国家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1970 年为2。7%,1973 年变为11。5%,1980 年高达28%。财政赤字的增大伴随着通货膨胀,使旧有社会保障体制难以为继。

(三)基金管理效率及服务功能低下

从基金的运营层面考察,其制度管理存在明显缺陷,主要表现为基金管理上的低效率和服务的欠缺。制度建立之初,社会保障机构积累的资金投资于公共和私人的金融工具,而这些金融工具没有根据通货膨胀提供指数化。甚至当这些社会保障机构在技术上不具备信用风险评估能力的情况下,他们就将参保人的钱用于贷款,造成储备金的实际价值逐步减少。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很大的财务收支缺口。此外,社会保障组织机构数量庞大,发展也不平衡。到1979年底,在32个机构中,有95%的缴款费集中于其中的三家机构,即S。S。S。(65%)、EMPART(18%)和CANAEMPU(12%)。

(四)制度缺乏统一性

由于没有一个总体的政府政策,使得各种社会保险的方案随着地方压力和特定的政策而变动,造成管理机构林立、政策制度不一的混乱局面。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是相互分离、收益结构和水平不一的保障体系。以养老保险为例,到1978年底,智利全国已有32个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作为隶属于政府的公共部门,分别管理不同职业、不同行业的养老保险基金。各家机构的收费标准、享受条件、待遇水平等均不一致,派生出100多种养老金保险计划,它们各自覆盖特定的部门中的不同人员。各个社会保障机构在缴费率、享受条件、待遇水平、有关通货膨胀的养老金指数化办法等均不一致。这些不同导致不同的社会保障机构支付的待遇不一样。此外,这种不平等还表现在相同缴费和相同需求下的待遇水平不同。按照养老金计算方法,即使当两个人在整个工作生涯的缴费总额完全相等,缴费工资水平不断增长的那个人,得到的养老金待遇可能要超过另外一个收入一直保持不变的人,这是因为用来计发养老金的年限是指工作的最后几年的年限。例如,雇员和雇主们常常通过少报工资来降低他们应缴的税赋,直到退休前5年才会报真实的工资,因为这5年是用来计算他们最后退休金的基数。

(五)公平性不高

公平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独立工人和农村劳动力排斥在制度之外。1964年,旧制度为92%的非独立工人提供了退休金、家庭补贴、健康及生育保障,但没有为独立工人和农村劳动力提供保障;二是分配极不公平。地区部门之间的差异造成社保基金筹集与给付方面的标准不一,职工因年龄、工作时间、性别、纳税额和奖金的不同,保障水平也各有不同。1975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领取养老金人数占总数的62%,但是只获得了30%的养老金。

二、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作为拉美地区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先驱,智利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

(一)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

智利的养老金改革是举世瞩目的,所谓的智利模式是指建立个人账户,包括基本个人账户和补充个人账户。前者指个人每月要将其纳税收入的10%作为自己的养老金投入,后者在此基础上自愿增加的缴费,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务。养老金由专业化的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雇员可自由选择基金管理公司。各基金公司之间则在管理有序、服务周到、效益好、收费少等方面展开竞争,吸引顾客。政府成立养老基金监管局,负责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管,并且实

行最低养老金担保。除了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外,智利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原现收现付计划。新制度规定1983 年以来参加工作的劳动者必须建立个人账户,但是对于1983 年前参加工作的劳动者和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很多人仍然属于旧的体制,而原先的32 个养老保障管理机构的养老金计划统一由标准化研究所来管理。二是最低养老保障金制度。在个人缴费期满20 年而账户资产积累额低于法定标准的情况下,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使个人退休金达到社会最低养老金标准。三是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救助金。伤残人员及年龄超过65 岁的老年人,在收入低于最低养老

金的50%以上时,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救助养老金。四是军职人员养老金计划。为了缓解改革压力,改革之初并没有把军人包括在内,军人实行的仍是社会养老保险。

(二)建立公立与私营医疗机构分摊医疗服务的混合医疗保健制度

智利在医疗保健制度方面的改革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改革医疗管理制度,把主要为蓝领工人和穷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全国卫生服务机构与主要为白领职员和政府公务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全国职员医疗服务机构合并为统一的全国医疗服务制度;同时把公立医院的管理职责下放给所属各市政府;通过向雇员筹集和政府补贴的形式筹集国家健康保障基金,并分配给通过招标选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服务;全国医疗服务制度除了为雇员提供保障外,还为失业和低收入人员、军人和一些规模较小团体的雇员提供医疗保障。二是实行医疗保健机构的部分私有化,成立私营医疗保险公司,为中上收入的社会阶层提供新的医疗保险选择。其资金来源为参加者向保险公司支付的7%的保险税及一定比例的医药费。也就是说,改革后智利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是一个双重的保险系统。目前,参加国家健康保障基金的人约为全国人口的70%,其他30%的人参加私人医疗保险。1997年,私营医疗体系用于每个投保人的开支比公共医疗体系高出1倍,而私营医疗体系收入的医疗保险费平均要比公共医疗体系高出2。8倍。实际上,公共医疗体系为每个投保人付的医疗开支要大于收取保险费,保险靠公共财政来弥补逐年加大的经费缺口。

(三)失业救济制度到失业保险的转变

智利在1974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失业救济制度。失业救助的资金完全由国家财政解决,工人和雇主均不需缴费,该制度理论上覆盖所有劳动者,凡符合条件的失业者(失业前两年中至少就业52周,进行就业登记,能够并愿意工作,不是因个人原因失业)都可以领取失业津贴。受保人失业期间仍有资格领取家庭津贴和疾病妊娠津贴。但是,随着失业人员的增多,政府开始难以承担沉重的经济压力。2002年10月1日起,智利开始实施失业保险制度,其基本内容如下:失业保险基金由劳动者、用人机构和政府共同出资建立。职工本人和用人机构按劳动者每月工资的0。6%和1。6%的比例存入基金,而政府则每年向基金注入大约1000万美元的资金以承担劳动者工资0。8%的份额。自制度实施之日起,签约受雇的劳动者和用人机构必须依法缴纳失业保险基金,而此前受雇的劳动者则可自愿加入基金。凡参加这一制度并按规定缴纳12个月以上的基金份额的劳动者在失业后,可以在最初5个月内领取失业保险金。智利是拉丁美洲率先实施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四)雇主责任制的工伤保险制度

智利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包括雇员、政府工作人员、学生以及一些自我雇佣者。工伤保险费主要由雇主缴纳,养老金规范化协会组织和管理,政府基本不负责任。但也有一些是由雇主互助协会来组织和管理的。雇主按雇员工资总额的0。95%缴纳保费,同时,还要缴纳占工资总额6。8%的行业差别费,雇员不缴费。劳动者发生工伤时,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各项待遇。

(五)独立完整的社会救助制度

在强制性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建立、并将部分医疗保险交由私营保险公司管理后,分散的社会救助计划也从社会保险中剥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的社会救助制度。政府的社会救助金主要来源于税收,由福利标准委员会负责管理和支付。国家还通过附属于社会保障部和其他有关政府部门的各种基金和机构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多种社会计划,如属于计划与合作部的全国残疾人基金、属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全国培训与就业服务局,属于司法部的未成年人服务局等。这些基金和机构都是独立法人,各有自己的职责重点,资金来源是政府拨款和国内外捐助。主要社会救助计划有:养老救济金、统一家庭津贴、生活用水补贴、失业补贴和住房补贴。在智利的社会救助体系中,教会、私人机构等非政府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利与弊

(一)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

1、收益率较高,积累了规模巨大的养老基金资产。在过去25年期间,养老基金累计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0%,最高的收益率为1991年的29。7%。至2004年底,养老基金总额积累达到608亿美元,过去24年间养老基金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28。3%。

2、投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首先,在养老基金的投资监管上,智利政府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监管措施,例如:AFP公司的单一经营目标、资产托管要求、投资的风险评级制度以及针对每类投资工具的数量限制等方面的政策,有效地保障了养老基金的安全性。其次,在养老基金行业发展过程中,AFP公司的经营管理信息是透明的,监管当局对AFP公司的舞弊行为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并向社会予以公开。

3、对资本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过去20多年中,智利金融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1980年末金融资产占GDP的比重为65%,到2003年末已上升到217%。与此同时,养老金是智利国内定期存款和银行债券、政府债券和可抵押债券的最大投资者,是公司债券的第二大投资者(仅次于保险公司)。同时,养老基金还持有大量份额的股票投资。

4、养老金制度变革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对国内储蓄水平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来。统计表明智利国内储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从80年代占GDP的5%左右上升到2000年以来超过20%的水平。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981至2002年期间,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国内平均储蓄率增长的贡献为GDP的2。3%,占储蓄增长的47%;对投资的贡献为GDP的1。2%,占投资增长的57%。其次,对劳动就业的促进作用。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一是改革降低了养老金缴费率,减少劳动成本。因此,提高了劳动参与率;二是通过建立DC型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缴费和给付之间的关联性加强,从而激励劳动就业增加。再次,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在1981至2001年期间,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通过影响储蓄和投资、劳动力市场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为0。49个百分点,大约占到了这20年期间经济增长率的1/10。

(二)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弊端

1、较低的参保覆盖率。参加该制度的实际缴费人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并不明显,在个别年份内还呈下降趋势。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智利国内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日益加强,传统的终身雇用方式已发生改变,劳动力在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工作转换日趋频繁,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自雇人员和非正规部门的灵活就业群体。对于自雇人员来说,参加养老金计划是自愿性的,由于种种原因自雇人员的实际参保率非常低。第二,失业率对养老金计划参保率的影响。在1981年至2003年期间,智利国内人口的最低失业率处于6%以上,对失业人员来说,法律允许可以不向养老金计划缴费。第三,低收入群体和妇女参保率较低。

2、过高的成本负担。历史上智利养老基金行业的管理成本是相当高的。按照养老基金行业历史上的佣金数据估算,到2004年末,账户管理费用累计占养老金资产的比例大约为23。82%,也就是说,超过1/5的养老基金资产会被管理佣金消耗掉。目前养老基金投资制度安排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因素,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首先,养老基金行业市场竞争的不充分,不断加强的市场垄断趋势限制了管理成本的下降。其次,佣金收费价格受到政府高度管制,在操作运用上缺乏弹性手段,在目前的监管政策下,基金公司只能按工资收入对所有成员收取相同比例标准的佣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降价的灵活性。再次,已有的经验表明,参保雇员往往对各家AFPs收费价格变化的反应并不敏感。作为市场需求方,他们并未对AFPs 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降价压力。最后,AFPs行业的利润超出了合理水平。

3、严格监管带来的市场竞争问题。在过去25年中,智利针对养老基金行业发展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监管方式。目前养老基金行业出台的监管政策多达200多项条款,其中专门针对五支基金的投资限制有97项。这些监管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养老基金投资的安全性,但也是有成本的,其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限制了养老金投资范围的拓展,一系列投资限制政策使养老基金投资仅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十家大公司中。第二,市场集聚趋势加强。历史上的投资监管规则,结合规模经济方面的因素,为智利养老基金行业的市场集聚发展趋势创造了完美的条件。到2005年,市场上仅有6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3家大型公

司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以上。第三,投资表现的“羊群效应”。已有的经验表明,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在投资行为、投资资产组合以及投资绩效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雷同和模仿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羊群效应”。它说明基金管理公司并没有实施积极的投资策略,从而影响了投资绩效的提高。

4、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造成养老金收入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同年份养老金投资收益的波动会在不同人群之间产生显著的待遇差别。二是,管理费用造成一定的再分配问题。首先,早期加入养老金计划的成员会承担较高的制度启动成本;其次,由于固定佣金的存在,低收入群体相对于高收入者来说,费用负担水平较高。三是,“缴费密度”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已有的调查显示,当前雇员的平均实际“缴费密度”只有52%,也就是说,实际缴费时间只占全部应缴费时间的一半左右。总体上看,穷人、妇女、自雇人员、没有正式工作合同的人员以及受教育年限较少的人群向制度缴费的时间要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养老金收入水平差距。

四、案例题

答案要点:

从养老保险金的性质来看,它是国家和社会在劳动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

下,为了使其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而给予劳动者本人的经济帮助和社会保险。对婚

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养老保险金是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人认为养老保险金是一方的保命钱,是其基本生活保障,不宜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否则将导致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一方出现生活困难。但我们要看到,养老保险金与工

资一样,都是夫妻双方的收入,在夫妻一方退休而另一方在职工作的情况下,既然

工作一方的工资收入依法作为夫妻共同财产,那么作为对等,退休一方所得的养老

保险金显然也应该作出夫妻共同财产处理,这才是公平和合理的。正是基于此,最

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

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

安置补偿费,属于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明确了养老

保险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B2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与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

各种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的过程。

2、工伤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致残后,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工伤鉴

定机构对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的法定检验与评价。

3、职业福利:是行业和单位为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证职工一定生活质量

而提供的工资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4、社会保险法:是调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简答题

1.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

①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1 分)②保障功能;(1 分)③调节功能;(1 分)④稳定功能;(1 分)⑤互助功能。(1 分)

2. 简述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①劳动者收入的差别性,决定了各国必须举办社会保险。(2 分)②为解决劳动者就业暂时中断的生活来源

问题,需要举办社会保险。(1 分)③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比例的变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2 分)

3. 解决隐性债务的途径有哪些?

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1 分)②开辟新的税收来源;(1 分)③变现部分国有资产;(1 分)④发行特种国债进行筹资;(1 分)⑤此外,还应采取节省养老金开支的办法,如逐步提高退休年龄、规范养老金

调整机制等办法,控制养老金支出过快和不规范增长,相应减少隐性债务。(1 分)

4.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新”的特点是什么?

①在保障对象上明确要覆盖到农村居民;(1 分)②在筹资机制上,明确政府的经济责任;(1 分)③在筹资政策上明确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1 分)④在保障机制上,明确保障的重点;(0.5 分)⑤在管理体制上明确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0.5 分)⑥在运作机制上明确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三者的关系。(1 分)

5. 社会福利制度的不足之处与存在问题。

①“剩余”观念阻碍发展。(0.5 分)②职业福利过度发展(1 分)③国家、集体包办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动员不足,社区服务尚待发展。(1 分)④优惠政策不够落实。(0.5 分)⑤立法建设上的不足影响社会福利进程。(1 分)⑥资金投入不足,福利方面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 分)

6. 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基本内容。

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1 分)②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2 分)③社会保障基金的分配。(2 分)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

1、答:工业社会使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冲大的变化,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之后,工业劳动者形成了无产阶级,而工业化不仅直接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伤害风险与失业风险,而且也使农业社会里被视为个人风险的疾病医疗、养老等演变为群体性的社会风险。原来以家庭养老的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邻里照应、亲属帮助这些民间的地缘血缘互助也在居住变迁、工作更换下显得微不足道。仅靠济贫措施和慈善事业根本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建立新的安全机制与保障机制来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险的产生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应时代而生。

1.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首先,劳动者收入的差别性,决定了各国必须举办社会保险。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劳动者,他们的智力、体力和劳动技能各不相同,由此决定他们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以及他们从社会取得报酬也就业都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收入较高的劳动者生活就较富裕,积累的财富越多。收入较少的劳动者生活水平较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遇到伤残、疾病等意外发生,需要经济补偿的时候,生活富裕者可以通过自身储蓄以及购买的商业保险来解决。而对于那些收入较低的人们,因平时的生活储蓄没有或过低,事前也没有能力购买商业保险,所以,他们既不能得到来自商业保险的补偿,自身能力也无法解决困难,难于维持正常的生活。举办社会保险,以社会保险的形式组织和重新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对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使其安居乐业,做到人尽其才,是非常必要的。其次,为解决劳动者就业暂时中断的生活来源问题,需要举办社会保险。现代社会里,失业或待业时不可避免的。其原因是:第一,在社会化大生产下,企业之间优胜劣汰,被淘汰企业的劳动者就可能处于暂时失业状态。第二,产业革命和新

技术革命,使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定量的工作所需要的劳动者人数要比手工操作时代大大减少,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被自动化生产所取代的劳动者就被迫进入失业队伍。第三,生产资料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要求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当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还不能达到新工作的要求时,他们就不会被企业吸收。第四,生产本身的季节性特点,如农业工人,在农忙时,就业是相当充分的。但在农闲时,常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第五,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场机制就某些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和经济高效率。第六,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干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时,因受信息不完全性、内部性和政策执行障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公共政策失效、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寻租、腐败和政策执行障碍等一系列特有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在失灵的情况下,通过政府的干预,一

方面拉动社会需求,扩大社会供给规模,也可以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干预导致的非市场缺陷,使得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失当和低效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更加失调。第三,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比例的变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于营养、住房和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国人口1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已有60 个,预计到2010 年将增加到65 个国家和地区。根据预测2050年,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国人口2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也将达到100 个。人口老龄化国际趋势的出现,退休人员比重占在职人口比重加大,负担大量的养老金以及老年人的生活赡养都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比例变化的客观要求。

2.社会保险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首先,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生产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这是社会保险产生的最基本条件。社会保险大多由国家主本,国家的财力来源于国家凭借政权对各企业、各社会团体收缴的利税,是社会一部分剩余产品的集中。而只有在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的时期,社会剩余产品较多的情况下,国家才能直接掌握足够的物质财富和货币财富,也才有能力支付巨额社会保险给付金。其次,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工资劳动者增加,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关键条件。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力水平低下,每家每户就形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家庭成员的吃、穿、住、行乃至生、老、病、死,完全由封闭式的家庭负担,很少依赖社会力量。自农业经济转为工业经济以后,家庭作业为工厂作业所代替,小生产者人数逐渐减少,工业劳动者不断增加,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政策的制约,特别是工业化带来的工业事故、疾病、失业风险等等,常常威胁着工资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这些风险在工业化初期和工资劳动者人数不多的情况下,造成的后果不太严重。当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时,工资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并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人们必然会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向社会提出得到适当的工资报酬,基本生活数据和必要医疗服务。于是,社会保险就在这种“呼声”日益高涨的条件下产生了。

第三,政府是社会保险产生的重要条件。社会保险不能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或个别地区的力量,只要国家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调整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的能力,承担起建立相关管理和研究机构,以及配备专职和研究人员的任务。

2、答:虽然在80 年代我国的社会救济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与实际的社会需求相比,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80 年代以来的社会保障改革中,"重保险、轻救济"的思想非常严重,似乎在这方面是无所作为的,或者是不值得下太大功夫的。但是,因为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变迁突然加速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对社会变迁不适应的人就有可能跌到贫困线之下,再加上很多由于生理或心理缺陷而陷入贫困的人,所以,如今这种保障对象不周延的社会救济制度是承担不了为所有的社会成员在经济上"保底"的重任的。现在,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现行制度的不足:

(一)社会救济对象极为有限

虽然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所规定的权利是面向全体公民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仍然将救济对象主要限制在"三无对象",加上了诸如"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等限制条件。当然,在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用一个人的饭三个人吃(企业有30%的富裕人员)的办法使城市居民做到了"充分就业",而就业又与"劳动保险"紧紧相连。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更是将所有农民都囊括在内,农民的基本生活也是由集体在极低的水平上包下来了。所以,社会救济只需对劳动保险和集体保障"漏出"的极少数人提供援助就行了。但是,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今天,社会救济还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显然是不够了。在80 年代初,农村落实以"大包干"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矛盾就暴露出来,所以有了后来的扶贫工作。应该说,从思想观念上说,扶贫工作代表了一种积极的现代思潮,它与普遍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做法更为接近。如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城市的问题也暴露无遗。据1993 年底全总对全国职工生活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城市职工生活有困难约为500 万人(一说700 万人)。以采取临时应急措施的方式应付一下显然是不够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普遍救助制度的出台。其实,在一些城市,如上海、珠海等等,已经开始这样做,如重新规定了最低生活水平线,低于规定的下限的居民,可以得到

社会的帮助。但是,具体措施仍然存在问题,如规定企业职工由企业负责给予救济,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目前企业职工中的贫困者大多是由于工厂停工或开工不足发不出工资而造成的,现在又要这些经营状况艰难的企业去给他们救济,这就往往使关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二)社会救济标准仍然过低

我国的社会救济标准一贯是偏低的,改革以前,社会救济作为集体保障的补充,实际上只是政府的一点"表示"(基层民政工作者常用的一个词),80 年代初月救济标准在农村一般为3-9 元。到90 年代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虽然减少了近一半,但因原来标准太低,剩下的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又是患了"贫困顽症"的,对这部分人,扶贫措施收效不大,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还得完全靠国家和社会救助。加上城市中新出现的相对贫困问题,社会救助经费太少就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以1991 年为例,我国有城乡社会贫困户和社会孤寡病残人员共9226 万人,对他们的社会救济经费为19.5 亿元,平均每人仅得21.14 元。如以实得救济的人来计算,孤寡病残救济款12.0 亿元,得到救济的对象为348 万人,平均每人344.83 元;城乡贫困户救济款7.5 亿元,得到救济的对象估算约为3070 万人,平均每人24.43元。综上所述,除了孤寡病残救济尚能维持救济对象的温饱之外,其余各项都仅仅是象征性的道义上的支持。如果说,要在本世纪末使中国社会达到小康水平,那么,针对社会上现实的贫困现象的社会救助工作,尤其是扶贫工作还须切实加强,要尽可能地减少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的绝对贫困人口,因为我们追求的小康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小康。

(三)社会救济经费严重不足

造成社会救济标准过低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救济经费没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1979 年,我国的社会救济费用总额约为10.2 亿元,占国民收入比重为0.28%,1991 年,我国社会救济费用的绝对值虽有所增加,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却降到0.12%,比1979 年减少了将近五分之三。众所周知,80 年代是我国生活费用上涨最快的十年,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所以,社会救济经费不能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是远远不敷用的。在目前的社会救济制度中,本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许多大中城市,因为过去就业问题解决得好,民政部门的社会救济费用极少,有的在预算中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科目。80 年代实行地方财政包干,使这种情况延续下来了。所以救济工作主要靠基层社区(街道和居委会)。在农村,影响很大的扶贫工作至今在民政部门的会计和统计工作中还是一个"黑户",国家并没有专门拨款,用的是自然灾害救济款,所谓"有灾救灾,无灾扶贫"。所以,实际上农村扶贫和城市社会救济都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这当然会妨碍社会救助(救济)工作的开展。

(三)没有建立科学的贫困线

迄今为止,作为确立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础之一的贫困线如何确定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983 年前后民政部曾组织了一批人研究这个问题,但因为种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半途而废了。为了城市社会救济和农村扶贫工作的需要,民政部曾在1983 年确定了城市人均月收入50 元和农村人均年收入200 元的贫困线,但这是凭经验主观定下的。而且由此往后,这个标准再也没有改动过。从1983 年到1991年,全国的零售物价指数已经上升了87 个百分点,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幅度更大,现行的贫困标准已经越来越脱离实际。事实上,各地都已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了标准,如在珠江三角洲,贫困线已经划到600-800 元。北京市也提出了一个认定农村贫困户的标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三分之一以下的农户。但是,这些贫困线是怎样确定的,我们仍然不得而知。1994 年年初,政府在讨论扶贫问题时将农村人口的贫困标准改为年人均收入300 元,这个贫困标准从何而来,还是没有确实的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

(五)至今尚未建立失业救助

如前所述,从90 年代到下个世纪初,我国的劳动就业将受到来自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和全民单位的富裕人员精简下岗三方面的夹击,形势十分严峻。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将建立与失业保险相配套的失业救助摆上议事日程。同时,在设计我国的失业保障模式时,常常将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混为一谈,在现在的待业保险项目中,仍将失业保险金称为失业救济金。其实,失业保险和失业救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明显的区别有二:其一,失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个人交纳的保险费,而失业救助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其二,失业保险待遇水平较高,但是是有时限的;而失业救助待遇水平较低,但是是没有

时限的。解决失业问题光靠失业保险一种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待业保险津贴按目前我国的规定最多可以领取两年,而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长的失业保险津贴的领取时限了。在我国的失业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尤其是从事非技术工种(熟练工、普通工等等)的女工和老工人,要重新就业希望甚微,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只有靠社会救助。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其根源有三:一是对社会保障理论的研

究不够,常常受到现行部门分工和政策措施的束缚,不能从国情和社会需要出发,对社会保障进行宏观的和系统的研究;二是政府对社会救助(救济)不够重视,在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重保险,轻救济"的思想十分突出。政府文件中,即使提到社会救济,也是一笔带过,似乎在这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三是将社会保障改革与政府卸包袱等同起来,觉得社会救助花的是财政的钱,所以愿意维持现状,不愿意触动。如果我们真正将社会稳定看作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那么可以说,在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的10-20 年中,社会保障制度中最起码的一层安全网,即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是建立一个普遍的社会救助制度。

四、案例题

答案要点:

案例一: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该企业向职工个人征收生育保险费显然违反国家规定,应予以纠正。所以,企业撤销向职工征收生育保险费的决定;企业退还已经向职工征收的生育保险费。

案例二: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劳动部管理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应该负担邱某的生育医疗费用,并支付其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不能采取包干的办法。因而,该企业撤销生育费用包干的办法,支付邱某生育津贴1984.5 元,报销医疗费用1470 元,共计3454.5 元。

社会保障学参考答案

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任务一试题(2014) 一、判断 3 、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实物补助”方案。 A、正确 B、错误 9 、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规定,凡是工资收入每月低于200新元的雇员,一律免缴社会保障费,而由其所在企业的雇主代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 、瑞典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医疗实物补贴和医疗补贴两部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0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即确定该地区或该社会应否进行救助的关键是确定贫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是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 、英国规定劳动者一年内必须缴纳保险费26周,并且上一年度已经缴费50周,才能享受疾病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 、英国的国民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国家作为提供全体国民健康的责任主体。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8 、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合作医疗的资金应该是来源于农民个人的缴费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7 、我国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铺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 、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A、正确 B、错误 C、 二、名词解释 3 、社会保障基金 1 、慈善机构 2 、受益基准制 三、不定项选择 6 、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国家保障制 B、企业保障制 C、个人保障制 D、乡村集体保障 E、农村居民保障制 F、城市居民保障制 参考答案:A, B, D 25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为各国制定社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 A.医疗给付B.工伤津贴 C.残疾年金或补助金D.遗属津贴 2、率先建立现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该国于1905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法。 A.日本B.法国 C.德国D.英国 3、下列关于医疗保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保险 B.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实偿来实现的 C.医疗保险是自愿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D.医疗保险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合理分担费用 4、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由基金管理机构通过等方式运营。 A.购买股票B.开办企业 C.兴建公共设施D.融资借贷 5、社会救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最低保障性B.按需分配 C.权利义务单向性D.救助对象全民性 6、下列各项中,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 A.英国B.瑞典 C.芬兰D.丹麦 7、下列各项中,有关美国“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医疗照顾制度的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 B.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在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占主要地位 C.HMO开办合同医院并直接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D.蓝十字和蓝盾是美国最大的两家营利性民间医疗保险公司 8、下列有关各国养老保险金覆盖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本国所有居民。 B.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C.美国的老年、残疾、遗属保险的覆盖范围是从事有收益工作的人,包括独立劳动者。 D.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覆盖范围。 9、依据救助种类,社会救助包括。

社会保障学答案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P28页小结1)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P51页) 3、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基金。(P112页) 4、现收现付式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P95页) 5、完全积累式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照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P95页)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特征。(P4页—5页) (1)强制性。所谓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实施都是通过法律进行的。 (2)普遍性。社会保险要求社会化,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有企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 (3)福利性。所谓福利性,是指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实施社会保险完全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4)社会公平性。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分配形式具有明显的公平特征。一方面,社会保险中不能存在任何特殊阶层,同等条件下的公民所得到的保障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形成保险基金的过程中和在使用的过程中,个人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价,从而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 (5)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的保障标准是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因为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的收入稳定、生活安定,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6)互济性。社会保险通过法律的形式向全社会有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社会保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并在全社会统一用于济助被保障对象,同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可以从统一基金中相互调节。 2、简述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P29页小结5 ) 答:(1)人权保障原则;(2)公平优先原则;(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6)刚性发展。 3、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P112页 强制性、无偿性、储存性、互济性、专用性 4、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P112页小结4中)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 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而且社

社会保障学试题

社会保障学 总分:99 一、单选题(共24题,共24分) 1、反映了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给付过程中费用补偿的公平性问题,既是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也是评估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发展水平的标准的原则是()(1分) A:补偿不究过原则 B:补偿追究过失原则 C:差别费率原则 D:完整补偿原则 2、工伤保障制度的保障方式与工伤事故责任归属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对工伤事故实行绝对责任或()(1分) A:有责任补偿原则 B:雇员责任补偿原则 C:无过失补偿原则 D:有限过失补偿原则 3、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完全采用市场机制来运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都作为商品存在于保险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医院。消费者有较大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实行这种医疗制度的最为典型的国家是()(1分)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我国最早的补充医疗保险实践出现于()(1分)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5、商业医疗保险属于商业行为,是否投保及投保几份完全由投保人自主决定,别人无权干涉。它贯彻()(1分) A:国家意志原则 B:最大利润原则 C:买卖自由原则 D:最大效用原则 6、“统帐结合”的实质是把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以及()(1分) A: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 B:社会保险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 C:社会互济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

D:社会保险与家庭保障结合起来 7、《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1-5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分) A:6个月的失业保险 B:12个月的失业保险 C:14个月的失业保险 D:18个月的失业保险 8、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是()(1分)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社区性养老保险 9、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改革做法是()(1分) A:由企业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B:由国家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C:由企业和国家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D:由企业和国家负担改由国家全部负担 10、虽然现代养老保险和福利以及社会服务制度是在承认所有老年人都对社会有贡献的前提下实行的,但是在社会保障或社会待遇的实际操作上,也会区别考虑老年人的()(1分) A:历史贡献 B:实际贡献 C:特殊贡献 D:一般贡献 11、世界上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是()(1分)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2、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初创时期是()(1分) A:建国后至1954年期间 B:建国后至1955年期间 C:建国后至1956年期间 D:建国后至1957年期间 1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应该()(1分) A:继续发伤残津贴,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B:继续发伤残津贴,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C: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失业保险对象的是( ) A.国家公务员 B.希腊船员 C.长期从事短工的人 D.有固定工作的人 2.社会保障发起于19世纪的( ) A.法国 B.瑞典大 C.英国 D.美国 3.社会保险的对象为( ) A.资本家 B.官僚阶层 C.雇工阶层 D.工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于( ) A.1996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7年

5.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 ) A.最高纲领 B.特殊纲领 C.最低纲领 D.基本纲领 6.中国根据人口政策推出的奖励独生子女的措施,也带有( ) A.养老保险的性质 B.医疗保险的性质 C.失业保险的性质大的美女编辑们 D.生育保险的性质 7.普遍型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理论依据为( ) A.俾斯麦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贝弗里奇 8.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 A.投资收益 B.捐款 C.被保险人和雇主 D.贷款 9.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为( ) A.对象社会性 B.待遇平等性 C.法律强制性

D.福利性 10.职工因工伤停工医疗期间,直到医疗终结为止,工资为原工资的( ) A.100% B.70% C.80% D.50% 1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占绝大多数的为( ) A.一个政府机构统管 B.一个或若干个政府机构和一个或若干个非政府机构共同组织管理C.政府机构、地方当局和非政府组织分工管理 D.完全由非政府组织管理 12.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的为( )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瑞典 13.社保基金投资的根本原则为( ) A.流动性大 B.收益性 C.安全性 D.多元性 14.总投保费率为( ) A.个人投保费率和用人单位投保费率之和 B.个人投保费率 C.用人单位投保费率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卷

试卷( A ) 一、选择题(3X10分) 1 、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 A )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中国 2、世界上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的国家是:(C) A. 瑞典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3、下面哪些是正义缺失导致的贫困(ABCD ) A. 拖欠工资 B. 加班不发工资 C. 职业病不能认定 D. 被抢劫 4、下面哪些可以认定为工伤(ABD) A.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B.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C.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D. 患职业病 5、工伤过失责任条件下的三条抗辩理由是:(BCD) A. 故意疏忽 B. 共同过失 C. 自愿承担风险 D. 同伴责任 6、从传统农耕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转变为: (A) A. 个人养老B. 社会养老 C. 互助养老 D. 社区养老 7、以下哪些制度安排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ABCD ) A.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B.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C. 农村合作养老保险 D. 公务员退休制度 8、以下哪些是社会医疗保险中防止患者过度需求的措施(ABCD ) A. 规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起付线 B. 规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封顶线 C. 规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共付比例 D. 规定定点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 9、失业保险金领取的条件有(ABCD ) A. 参加失业保险 B.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C. 已办理失业登记 D. 有求职要求的。 10、生育保险的本质是(C) A. 化解产妇疾病风险 B. 化解产妇死亡风险 C. 化解因生育引起的财务风险 D. 化解婴儿健康风险一、名词解释(3X 5分) 1. 五保供养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术语 1、社会保障 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国家或政府为满则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强制性的社会立法建立的社会制度。 2、社会救助 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3、社会保险 国家通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对劳动者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而进行的以维持基本生活为目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团体以改善生活为目的而向全体公民提供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 5、社会优抚 国家以优待和抚恤为目的,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二、简答论述题 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人身)有什么不同? 答:两者区别主要保险在以下方面: 1)属性不同,前者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政性行为;后者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性行为。 2)对象不同,前者保障对象为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后者为全体公民。 3)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方面不同,前者是基本对等,义务是为社会提供劳动;后者为等价交换,义务是投保数额。 4)立法范畴不同,前者属于劳动法范畴;后者属于经济法范畴。 5)管理体制不同,前者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后者属于金融体制。

2、社会保障主要项目之间有何不同? 答:社会保障主要项目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之间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社会保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 1)社会稳定功能; 2)保障功能; 3)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4)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4、比较分析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 答: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主要有统筹分担式、预提分担式和部分积累式,三者优缺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社会保障学网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第一次作业 1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 2分,10题,共20分)(总分20.00) 1.( )种福利体制的的非商品化程度最强,给付最慷慨。( 2.00分) A. 合作主义福利体制 B. 社会主义福利体制 C.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D.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 2.1601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 ),这是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 法律制度,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2.00分) A. 《救困法》 B. 《济贫法》 C. 《济困法》 D. 《救贫法》 3.2010年10月( )的颁布,开始了我国用法律代替行政法规等来 管理社会保障的新阶段。(2.00分) A. 《社会保障大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 C. 《社会保险大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在(),即1883年的<<疾病社会保险法>>的制定。(2.00分)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5.社会保障原则的第一原则是()(2.00分) A. 普遍性原则 B. 正向分配原则 C. 生存保障原则 D. 选择性原则 6.1951年国家政务院通过了()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端。(2.00分) A. <<劳动保险条例 >> B. <<劳动保险法 >> C. <<劳动法典草案 >> D. <<社会保险法原则>> 7.1951年2月23日国家政务院会议通过了(),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端。(2.00分) A. 《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社会保障学模拟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卷及答案(2016春,基于网络) 试卷总分:100,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共23题,共46分) 1.(2分)建立和发展养老保险事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哪些方面重要标准()。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思想文明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2分)我国目前采取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是()。 A、现收现付制 B、完全积累制 C、部分积累制 D、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3.(2分)单一制国家多采取()管理方式的社会保障体系。 A、混合多元 B、分权管理 C、相互联动 D、集中统一 4.(2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颁布反映了最低生活保障的哪一项原则?() A、全民覆盖 B、法制化 C、最低生活保障

D、政府保障 5.(2分)以下哪项不属于生育保险特点()。 A、给付项目多 B、产前产后都应享受 C、男女均可享受 D、福利性 6.(2分)()认为,个人必须为社会工作,为公益献身,社会作为回报必须保证个人的自我实现。 A、费边社会主义 B、社会民主主义 C、新历史学派 D、新剑桥学派 7.(2分)医疗保险制度中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左右。 A、5% B、7% C、10% D、15% 8.(2分)根据(),可以将社会保障管理方式分为政府直接管理、半官方自治管理和商业保险管理三种方式。 A、政府在社会保障事务中的作用大小 B、政府在社会保障事务中的管理职责 C、政府在社会保障事务中业务范围 D、政府在社会保障事务中的运行模式

9.(2分)通过向受保者提供服务来满足其保障需求、进行保障金支付的社会保障基金支付方式叫做()。 A、提供服务 B、支付现金 C、发放物资 D、缴纳税款 10.(2分)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缴纳失业保险费。 A、1% B、2% C、3% D、4% 11.(2分)关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效率来自市场竞争”是供给学派的观点 B、货币主义认为应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对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改革 C、弗莱堡学派认为,经济的高效率和经济发展,唯有依靠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D、货币主义修正了个人主义,用新个人主义代替了旧个人主义 12.(2分)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充分就业不包括()和自愿失业。 A、摩擦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技术性失业 13.(2分)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一书,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和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 A、《福利经济学》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保障学模拟试卷(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 1、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 A )。 A、社会保险型 B、强制性储蓄型 C、福利国家型 D、国家保险型 2、中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 B ) A、劳保医疗 B、公费医疗 C、合作医疗 D、自费医疗 3、社会救助是( A ) 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B、社会个人和团体的援助 C、慈善事业的一种 D、社会保险的核心

4、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最重要的部分是( A ) A、现金援助 B、实物援助 C、劳务服务 D、以工代赈 5、一般来说,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 被认为是( A ) 。 A、绝对贫困 B、小康水平 C、勉强度日 D、富裕 6、社会保障之因此被称为”减震器”, 是因为它具有( A ) 功能。 A、稳定功能 B、调节功能 C、促进发展功能 D、互助功能 7、狭义的社会福利包括( C ) A、教育事业 B、医疗卫生事 C、残疾人福利 D、城市住房事业 8、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D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救助 9、 ( D )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 10、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C )

A、德国 B、瑞典 C、中国 D、新加坡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 共10分) 1、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主要包括( ACE ) A、预算管理 B、资金调度 C、财务监督 D、待遇给付 E、投资管理 2、”福利国家”的基本特点是(ABCDE ) A.实行所得再分配, 减轻收入分配不公 B.实行充分就业政策 C.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D.个人不缴纳社会保障费 E.依法实行社会保障 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在( ABCDE ) A、公平性 B、社会性 C、互济性 D、法制规范性 E、发展性 4、社区服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ABCE ) 。 A、多样性 B、自主性 C、社会性 D、持续发展性 E、非盈利性 5、以下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评价错误的是( BE ) A、性质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B、根本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

社会保障学试题-最新版本

社会保障学 一、不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第一次提出“社会保障”这一术语的是(B ) A德国B美国C英国D法国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ACD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ABCD )。 A.经济因素 B.道德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4.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1601年英国颁布( B )为标志。A.《伊丽莎白济贫法》 B.《济贫法》 C.《日志》 D.《基督慈善的典范》 5.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 B.英 C.法 D.美 6.( B )是西方福利的代表,将社会保障概括为国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7.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ABC ) A、公平原则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C、责任分担原则 D、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8.智利的社会保障改革后养老保险制度实行(C )模式 A、公营模式 B、公私兼营模式 C、私营模式 D、集体模式 9.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业务内容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慈善事业 10.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国家保障制B.国家——单位保障制 C.城镇单位保障制 D.农村集体保障制 1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2.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 D )。 A.权利型 B.义务型 C.权利义务择一型 D.权利义务结合型 13、我国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 B ) A、劳保医疗 B、公费医疗 C、合作医疗 D、自费医疗 14、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最重要的部分是( A ) A、现金援助 B、实物援助 C、劳务服务 D、以工代赈 15、医疗保险中的待遇水平主要体现在(ABC ) A.起付线 B.封顶线 C.报销比例 D.患者自负 E.财政补贴 16、失业的类型有:( ABCDE )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卷和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保障学试卷 (课程代码074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 A.6个月 B.12个月 C.14个月 D.18个月 2.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从保障方式来说,二者之间是 A.互助关系 B.对立关系 C.互补关系 D.替代关系 3.社会医疗保险首先要考虑的是国民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这体现了 A.强制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保障性原则 D.普遍性原则 4.现代社会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A.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B.补偿追究过失原则 C.差别费率原则 D.完整补偿原则 5.颁布世界第一部《工伤灾害赔偿保险法》是在 A.1828年的英国 B.1884年的德国 C.1948年的英国 D.1948年的法国 6.在劳动危险损失前提下发挥作用的保障制度是 A.社会保障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济 7.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行 A.企业保险 B.社会保险 C.家庭保险 D.企业保险+社会保险 8.养老保险自动发生作用是在 A.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B.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C.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D.发定范围内的老年人部分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9.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推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的退休条件是 A.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B.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5年的 C. 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D.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10.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社区性养老保险 11.日本雇佣保险制度规定,基本补助的给付期限是 A.参加保险时间在1年以下的,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是60天

2013秋社会保障学(本)期末复习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题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请同学们注意:一张A4纸只能是自己手写上你考试需要的内容。不能复印,不能打印。进入考场只能带上这张自己整理好需要内容的A4纸。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终结性考试难度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为每章的重要概念、知识点或理论,约占试卷总分的70%;掌握的内容为每章相对次要的知识点,约占试卷总分的25%;了解的内容为一些背景性的知识或不需要明确掌握的知识,约占试卷总分的5%。 试题类型包括: 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2.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二项或二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则每个选项可得1分。每小题4分,共24分) 3.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简答题(2道题,每题10分) 5.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道题,15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保障教程》(潘锦棠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和2011春启用的社会保障学考核说明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2013秋社会保障学课程期末复习题、期末辅导(文本)为重点范围进行复习。 三、答题方法说明及例题: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教材的大部分章节都有涉及。单项选择例题: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由政府为其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从而帮助他们摆脱()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 A.失业风险B.疾病风险 C.营养不良D.生存危机 答案:D 多项选择例题: 工伤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A.医疗康复B.职业康复 C.心理康复D.社会康复 填空题例题: 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保险、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优抚。 答案: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简答题:检查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这些问题一般出现在教材中阐述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的问题上。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思路清晰、条例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 简答例题: 简述社会优抚的功能。 答案要点: (1)收入损失补偿的功能; (2)褒扬奖励的功能; (3)满足社会优抚对象实际需要的功能;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员工住房福利计划的形式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将这些计划概括为三类,即现金补助、实物资助和(D )。A.服务补助 B.个人储蓄计划 C.提供公司公寓、宿舍D.购房贷款 2.能体现国家、雇主、雇员在社会保险方面责任共担原则的基金模式是(C )。 A.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 B.社会福利基金C.社会保险基金D.补充保障基金 3.下列有关政府公共预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 A.没有保值增值压力 B.体现较高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平性 C.可以积累基金 D.政府责任大 4.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烈士的标准是(A )。 A.80个月工资 B.40个月工资C.20个月工资 D.12个月工资 5.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是指(B )。 A.基金款存入银行 B.基金通过商业运作所创造的收益等于或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 C.收益应当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D.管理好基金,不让流失 6.新型福利制度的主体是(D )。 A.职业福利 B.社区服务 C.老年人福利 D.社会化福利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福利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包括财政价格补贴、民政福利和企业或单位办福利 B.没有独立运作的福利团体C.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D.就业关联制度 8.下列有关新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 A.以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为重要标志 B.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制C.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 D.统筹基金的起付线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 9.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制的计算办法为(A )。 A.RBRVS=(TW)(1+AST)(1+RPC) B.RBRVS=(TW)*(1+AST)+(1+RPC) C.RBRVS=(TW)*(1+RPC)+(1+AST)D.RBRVS=(TW)+(1+AST)+(1+RPC)

07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doc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题 (课程代码074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A】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 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 .20世纪80年代初期 2、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是【A】 A.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B.自由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C.中间道路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D.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3、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等,遗体现了【C】 A.基金的共济性 B.基金的公益性 C.基金的强制性 D.基金的共担性 4、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的优点是【D】 A.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 B.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功能 C.能够提高个人的积极性 D.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5、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是【A】 A.《疾病保险法》 B.《劳工伤害保险法》 C.《残废和老年保险法》 D.《失业保险法》 6、全民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贯彻【B】 A.选择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强制性原则 D.盈利性原则 7、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给付条件都属于【D】 A.单一型 B. 双项型 C. 结构型 D.复合型 8、多数国家对被保险人本人享受的养老金有【C】 A.最底限额 B. 最多限额 C.最高限额 D.最小限额 9、由于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瑞典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C】 A.建立之初的给付H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5岁 B.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6岁 C.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7岁 D.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8岁 10、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是国务院于1986年颁布的【B】 A.《国营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暂行规定》 B.《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 C.《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侧》 11、1978年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有关初级医疗服务的国际会议提出,实现“人人享医疗保健“目标的年份是【C】 A.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 12、医疗社会保险属于【A】 A.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B.长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2015社会保障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5社会保障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 C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A )。 A.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B.低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C.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或略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D.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3、在国际术语中,“职业伤害”一般用来代替( A ) A、工伤 B、职业病 C、工人灾害 D、因工致残 4、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C )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5、以下不属于社会福利基金的是( B ) A、老年人福利基金 B、工伤保险基金 C、教育福利基金 D、残疾人福利基金 6、军人保障是一种( C )的保障措施。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综合性 D、盈利性 7、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D )。 A、失业保险 B、工伤保险 C、医疗保险 D、养老保险 8、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 C ) A、医院定期为老年人检查 B、职业介绍 C、学历教育 D、接送孩子 9、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0、我国职工因公死亡,丧葬费是按本企业的( D ) A、六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 B、五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 C、四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 D、三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 1、新加坡实行的是( C )的社会保障模式。 A、社会保险型 B、福利国家型 C、强制储蓄型 D、国家保险型 2、(A )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道德因素 D、社会因素 3、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属于( B ) A、政府部门直接管理 B、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 C、保险公司管理 D、保险基金公司管理 4、个人不用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是(C )。 A、失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工伤保险 D、医疗保险 5、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C) A、《社会保险法》 B、《保险法》 C、《社会保障法》 D、《社会救助法》 6、狭义的医疗保险是对( C )进行保险。 A、疾病预防 B、健康维护 C、医疗费用 D、残疾死亡 7、英国1601年颁发的( B )是西方最早的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A、《国民救助法》 B、《济贫法》 C、《补充救助法》 D、《国民保险法》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 C ) 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B、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C、保障水平的公平性 D、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9、我国医疗保险的最高管理机关是( B ) A、卫生部 B、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C、全国总工会 D、民政部 10、英国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D) A、特困救助形式 B、严审受益人条件 C、本国公民享受制 D、贫困收入支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一般来讲,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ABCE ) A、政府财政拨款 B、用人单位缴费 C、劳动者个人缴费 D、社会捐助 E、基金的运营和经营收入 2、中国行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职能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有(ABC ) A、财政部 B、民政部 C、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D、教育部 E、卫生部

2016年电大社会保障学网上形考一答案

每题3分,共30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1.社会保险的承办主体是(? )选择一项: A. 国家 B. 雇员 C. 企业 D. 雇主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国家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题干 2.社会保障中最大的子项目是(? ) 选择一项: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助 D. 社会优抚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社会保险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3.00 题干 8.社会优抚有直接的政治目的,基金主要由(? )筹集。选择一项: A. 政府 B. 公众 C. 社会

D. 家属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政府 题目4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题干 4.以下是福利国家的是(? )选择一项: A. 日本 B. 芬兰 C. 苏联 D. 法国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芬兰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3.00 题干 9.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哪一年的。(? )选择一项: A. 1951 B. 1986 C. 1642 D. 1601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1601 题目6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题干 6.下列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障的原则(?) 选择一项:

A. 公平 B. 效率 C. 平等 D. 普遍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普遍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3.00 题干 7.下列哪项指标说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比较注重平等(? )选择一项: A. 缴费年限 B. 是否就业 C. 年龄 D. 工资高低 反馈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 C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A )。 A.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B.低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C.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或略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D.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3、在国际术语中,“职业伤害”一般用来代替( A ) A、工伤 B、职业病 C、工人灾害 D、因工致残 4、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C )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5、以下不属于社会福利基金的是( B ) A、老年人福利基金 B、工伤保险基金 C、教育福利基金 D、残疾人福利基金 6、军人保障是一种( C )的保障措施。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综合性 D、盈利性 7、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D )。 A、失业保险 B、工伤保险 C、医疗保险 D、养老保险 8、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 C ) A、医院定期为老年人检查 B、职业介绍 C、学历教育 D、接送孩子 9、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0、我国职工因公死亡,丧葬费是按本企业的( D ) A、六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 B、五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 C、四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 D、三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 1、新加坡实行的是( C )的社会保障模式。 A、社会保险型 B、福利国家型 C、强制储蓄型 D、国家保险型 2、(A )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道德因素 D、社会因素 3、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属于( B ) A、政府部门直接管理 B、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 C、保险公司管理 D、保险基金公司管理 4、个人不用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是(C )。 A、失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工伤保险 D、医疗保险 5、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C) A、《社会保险法》 B、《保险法》 C、《社会保障法》 D、《社会救助法》 6、狭义的医疗保险是对( C )进行保险。 A、疾病预防 B、健康维护 C、医疗费用 D、残疾死亡 7、英国1601年颁发的( B )是西方最早的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A、《国民救助法》 B、《济贫法》 C、《补充救助法》 D、《国民保险法》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 C ) 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B、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C、保障水平的公平性 D、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9、我国医疗保险的最高管理机关是( B ) A、卫生部 B、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C、全国总工会 D、民政部 10、英国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D) A、特困救助形式 B、严审受益人条件 C、本国公民享受制 D、贫困收入支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一般来讲,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ABCE ) A、政府财政拨款 B、用人单位缴费 C、劳动者个人缴费 D、社会捐助 E、基金的运营和经营收入 2、中国行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职能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有(ABC ) A、财政部 B、民政部 C、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D、教育部 E、卫生部 3、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包括(ABCDE )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市场菜篮法 2.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3.互助保障 4.慈善事业 5.贝弗里奇计划 6.福利国家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 2.简述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意义。 3.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的原因之所在?4.简述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异同。 5.简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 1.试述社会保障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效应。 2.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福利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每个30分,共30分)

材料: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发展历程: ①1993年6月至1995年5月,试点阶段 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拉开了城市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序幕; ②1995年5月至1997年8月,推广阶段 1995年5月民政部召开了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工作座谈会,号召将这项制度推向全国。截至1997年5月,全国有206个城市建立了这项制度,约占全国建制市的1/3。在这一阶段,制度的创建和推行已成为民政部门的有组织行为; ③1997年8月至1999年年底,普及阶段 1997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把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城市低保已经建立起来。截至1999年9月底,全国668个城市和1638个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低保制度; ④1999年年底至2003年年底,扩面阶段 城市低保制度在全国推开后,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应保尽保”问题,即应该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是否都享受到了低保,也就是说生活贫困的城镇居民是否有了基本依靠。为了确保“应保尽保”,我国扩大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覆盖面,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⑤2003年年底至今,完善阶段。 问题:结合材料谈谈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出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主要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