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新提纲)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新提纲)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新提纲)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新提纲)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大约有47篇,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去年的树》《卖火柴的小女孩》《两只狮子》《丑小鸭》《小白兔和小灰兔》等,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勤奋勇敢的精神。一类是动植物童话。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可以称为说理童话。如《棉花姑娘》《纸船和风筝》《七颗钻石》《小猴子下山》《巨人的花园》等。另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种童话又叫科普童话。如《我是什么》《小壁虎借尾巴》《回声》等。

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表现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

彩的故事。

1.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

2.表现方法:拟人、夸张、象征

3.想象的情节。

4.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主题

一、童话的基本特点

1.艺术幻想。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

作者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

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的典范。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

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

2.拟人、夸张、象征。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一方面,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内在特性。例如《小猫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专心的性格,和绝大多数儿童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同时,小猫爱吃鱼爱捉蜻蜓,又是猫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这篇童话通过描写一只淘气的小猫,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两意的主题。

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描写的物体会说、会做、会想,有感情。《小

壁虎借尾巴》文中的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以后,觉得“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是人的情感,它去借尾巴时说话很谦虚有礼貌,是人的行为、语言。拟人化的表现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里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丑小鸭》里的那只丑小鸭,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事情,原本丑的变美了,验证了“人不可貌像”的道理。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的意义。

3.故事情节。童话故事大多数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头有尾,故事情节完整。不少童话在叙述过程中使用反复的手法,就是相同的情节和语言往往稍加变动反复出现,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讲述。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反复出现了三次“借”,三次对话,但每次“借”的地方、对象不同,所要介绍的动物尾巴的作用也不同。第一次在河边向河里的小鱼借尾巴,小鱼不借,要用尾巴泼水。第二次在树上向地上的黄牛借尾巴,黄牛不借,要用尾巴赶蝇子。第三次在房檐下向燕子借尾巴,燕子不借,要用尾巴掌握方向。鱼是水里游的,黄牛是地上走的,燕子是天上飞的,三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也各有不同。故事反复三次,读起来却无重复罗嗦之感,反而觉得趣味无穷。童话的这种特点,便于进行复述教学。

二、童话的教学策略

(一)总体思路

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语言符号—文学形象—文学蕴含。

三个环节是:

(1)识别语言符号,学习语言,感受文学语言美;

(2)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体悟文学形象美;

(3)挖掘文学蕴含,培养思维,理解文学意蕴美。

(二)具体环节

1.学习语言。童话的语言浅显、生动,保持了口语的特点。这对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有积极作用。

(1)听说。

《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地球爷爷的手》《风娃娃》《巨人的花园》等

说比听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它让学生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

(2)朗读。

一是学生的读。

读的过程应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是教师的读。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学生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

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

朗读童话,要用接近口语的语气,速度应放慢一点,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应有的情感。

三是分角色朗读。

(3)习作。

童话的幻想趣味及情节的离奇曲折性

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设计。

一是“仿写”。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接触到不少课本里的童话故事。这为写的训练提供了模仿的机会。如可以以《小壁虎借尾巴》来仿写《小兔子借耳朵》。情节可以有所改动,但要把事情的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中上的同学就能利用掌握的知识开始自编一

些童话了。

二是“改写”。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述学习的童话,然后鼓励学生对童话进行改写。

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的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写童话。

三是“续写”。

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设计了两个想象习作练习:一是在丑小鸭被迫离家出走时,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二是在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让学生写一封报喜信。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续编童话故事。

2.再现形象。

(1)复述。

由于童话是故事类文体,又保持了口语的特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口头复述有积极作用。

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非常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口语特点。

又如《去年的树》一文中的4次对话,有情节、有想象,课堂教学时可以安排“复述”的环节。

一般认为,童话是训练学生复述能力的好文体。

(2)想象、幻想。

应该着重于童话想象、幻想性在人物、情节、环境等叙事文学要素上的反映和体现,关注童话如何通过幻想手段实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审视和评价。

以“想象”为主线展开教学:

《去年的树》中的想象

A.第一次。第一部分时,可以重点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大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

时光,为后面理解鸟儿与树分别的牵挂和经历千辛万寻找不到的悲伤情景埋下伏笔。

B.第二次。作者描写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是为了表现鸟儿寻找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再次让学生想象,鸟儿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在想象中激活了思维,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

遇到猎人的捕杀,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狂风暴雨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它寻找朋友的脚步。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小鸟对友谊和诺言的忠诚。

C.第三次。课文最后一部分,鸟儿和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的情景,引导学生第三次想象,想象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可能在想些什么?想象分别重逢,却不是原来的好朋友大树时,鸟儿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想象将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想象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演。

带有幻想性的童话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各个年级的学生对根据课本内容开展戏剧表演有强烈的兴趣。

读,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只有演,才能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故事寓意得以内化。

澳门的一位老师来大陆上课就是在课本

剧的表演中学完《去年的树》的。

《小猴子下山》的“演”:

教师先准备好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然后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

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小白兔”在“小猴子”的追赶下迅速跑回作为并摘下头饰。“小猴子”东张西望,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

童话教学切忌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

(4)辨。童话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幻想、虚构,教学时要处理好幻想与真实、

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恰当引导分清幻想、虚构部分和真实、现实部分。

如《小壁虎借尾巴》讲小壁虎想借尾巴是虚构的,写动物的对话是虚构的,写妈妈告诉小壁虎的话也是虚构的。但写小壁虎能到处爬是真实的,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是真实的,还有小鱼、黄牛、燕子等尾巴的作用也是真实的。这样,不但引导学生领悟了童话的特点,而且可以培养其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5)比。

把原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原作在成为教材文本的修改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一些具有幻想艺术特殊趣味的细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童话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

3.理解意蕴。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和寓意,使他们能通过语言透过形象认识到童话所传

达出的文学意蕴。与此同时,逐步养成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生活的习惯。

寓意理解的主要教学思路是:(1)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如《小蝌蚪找妈妈》《丑小鸭》《七颗钻石》《去年的树》《渔夫的故事》等课文。(2)从分析人物语言中揭示寓意。如《小壁虎借尾巴》《自己去吧》《酸的和甜的》《陶罐和铁罐》等课文。(3)从分析关键性的词语中揭示寓意。《酸的和甜的》《我是什么》《小鹿的玫瑰花》《巨人的花园》等课文。

(1)儿童学视野。

对寓意的理解,要从“社会学视角”转向“儿童学视野”。

《卖火柴的小女孩》结语:“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2)个性视角。

面对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础与生活经验会导致学生解读方式的不同,从而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也就不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

《两只狮子》

《三个儿子》

《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说说你是喜欢小白兔呢还是喜欢小灰兔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我喜欢小白兔,因为他自己种菜,有吃不完的菜。

生2:我也喜欢小白兔,他自己种的菜吃不完,还送给老山羊。

生3:我喜欢小白兔,他不像小灰兔那样懒惰,老向别人要菜吃。

(大多数学生都放下手,表示赞同,有几个还在举手,于是老师又叫了几个学生回答。)

生4:我喜欢小灰兔,老山羊来送白菜,小灰兔就去帮忙,他也是爱劳动的。

生5:我喜欢小灰兔,小灰兔有礼貌,老山羊送给他白菜,他说:“谢谢你”。

生6:我也喜欢小灰兔,小灰兔知道自己错了,就开始自己种菜了,他知错能改,应该表扬。

师: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优点,那我们应该喜欢谁呢?

生(齐):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白兔。

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前面三个学生都说喜欢小白兔,理由相当充分,符合编者的意图。但这位教师又叫了另外三个同学发表自己的

见解,他们都是喜欢小灰兔的,理由也充分。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优点,那我们应该喜欢谁呢?”学生齐说:“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白兔。”教师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

解和感受,还渗透了一个人生哲理:世界上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要全面去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结合分析作品,阐明民间童话、创作童话、以及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本节教学内容要点: 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提问:童话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今天来分类讨论各自的特点。

二、民间童话的特点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 再通过具体的作品,讨论在主题、形象、结构、语言方面体现的特点。 《灰姑娘》学生复述 主题:单一,通常是道德性的。 形象:类型化的性格。 结构:完美的结局,三段式、循环式、对照式 语言:通俗简洁,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三、创造童话的特点 独创性、书面性、稳固性 与民间童话对比,用具体的作品略讲 主题:多样化,淡化道德性主题,出现趣味性、知识性主题。 形象:类型化、有时代特点《大狼》 结构:结局多样化,叙事方式继承 语言:优美、书面化《丑小鸭》 四、幼儿童话的特点 (一)融入幼儿心理特征的艺术幻想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我们从童话中可以看出,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假象想象;描绘的环境往往是人世间所没有的虚幻境界;述的种种情节,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举例) 但是童话的幻想也不是任意妄为的杜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的幻想也必须根植与生活,通过幻想塑造的形象来间接反应生活。反例:不能说羊吃狼,耗子吃了猫,也不能无缘无故地说鱼在空中飞,鸟在水底游。正例:《七色花》七片花瓣的魔力是虚构的,但珍妮的愿望却是真实的。童话中的珍妮就是显示生活中那些天真、善良的孩子。《蓝色的皮鞋》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童话的幻想想要反映幼儿的心理特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联系以前的理论,我们知道,幼儿天真烂漫,生活经验少,想象也特别丰富。〈“0”的故事〉而且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泛灵观念,常常分不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语文:作文写作 教案 第二十五章 学写童话和寓言

第二十五章学写童话和寓言 学习目标 1.对童话和寓言这一写作手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能掌握童话和寓言的一些写作技巧; 3.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写出质量较高的童话和寓言。 写作指津 什么是寓言?《庄子·寓言》篇曰:“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按清人王先谦的解释就是:寄寓之言,意在于此,而寄于彼。“寓”是“寄托”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分寓体和寓意两部分,寓体就是故事,寓意就是故事中隐含的道理或者称之为说教。讲故事只是手段,用故事来说教才是目的。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虽然很简短,但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 1.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2.寓意鲜明。寓意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寓意多含有讽刺、劝诫的意味。比如《掩耳盗铃》讽刺了那些明明掩盖不了偏要设法掩盖,自己欺骗自己的愚昧小人。

3.富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寓言的作用是教育人们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正直坦率,什么是奸邪虚伪,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童话呢?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人类童话发展源远流长,古代的神话与民间故事也可算是童话的一种。人类的童话作家两大最杰出的代表都是北欧人,丹麦的安徒生和瑞典的塞尔玛·拉格霍芙。代表作品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 其实,童话与寓言有一些相似之处:故事都是假托的,往往采用动物或植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并且用借喻的手法揭示故事的主题。 近年来,寓言和童话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形象、童趣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在中考乃至高考中被少数考生所运用,这一类的文章往往能够让评卷老师耳目一新,受到青睐并获得高分乃至满分。面临中、高考的学子们,一定很想学会写作这类文章吧! 首先谈一谈怎样才能写好一则寓言?主要要注意一下两点: 一、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因为寓言主要是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所以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816108389.html,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作者:张勇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4期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应基于“儿童立场”,注意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习得学习识字、写字、阅读、讲述故事的方法,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关键词句,在精读感悟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并获得精神成长,使童话成为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和精神家园。 一、谈童话,聊故事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综上所述,所谓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象征、拟人的手法塑造形象,以适宜于儿童阅读的作品。儿童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世界的方式。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一种既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有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童话的本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童话也是儿童喜爱的。正如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从教学价值的角度来看,童话类文本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所以,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情节内容,学习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人物形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那么,童话类的课文,我们应该怎么教呢?二年级的童话故事我们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呢?我将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的教学为例,通过评析,尝试提出童话类文本教学的一些策略建议,与大家交流。《青蛙卖泥塘》是一篇充满趣味性又极具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是小学生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幻想、想象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拟人、夸张是童话常用的表现方法。童话的动人故事和优美语言,总能把人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享受“真、善、美”的熏陶。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基于“儿童立场”,我认为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兴趣、情趣和成就感。教师应通过讲述、朗读、分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故事,想象画面,感受形象,从而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验真、善、美与假、丑、恶,同时学习了语言,获得成就感。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写童话故事的技巧方法

写童话故事的技巧方法 一、了解童话的意义 童话,是一种思想形式,通过现实生活的积累,加上人类思想上的编程所结合出的虚幻。其故事当中的人物外形、特点、性格,都是设想,非真实。但所体现出的人和事、关系道理,都是生活中最现实的反应。 二、童话的特点都有什么 1.兴趣 童话在写作时需要拟化人的形象童话里的人物形象多数是虚拟的。在童话里,不管是动植物,或是其他的,都可以拟化传神般的像人一样思考、说话、做事、生活。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故事中的动物们不会说话,那小朋友们便会失去对故事的兴趣。” 2.情节 童话的情节多是奇妙神奇的,充满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写童话故事一定要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情节。由于童话创作的重点方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了之后深入其中,从中有感。 3.幻想、夸张

写童话故事就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有意夸大缩小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幻想和夸张,则是童话的两只“翅膀”,不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没有光彩;不夸张童话中的情景环节就会暗淡无光;不夸张,童话的内容就会失去锋芒;不夸张,童话的言词就会缺乏渲染力。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存在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同时应运逻辑编理而产生了那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唐的剧情。这种幻想,来源于生活,又超出生活,拥有一定基础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三、童话创作的要求和规格 好的童话都不是凭空遐想出来的,是作者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在通过想象处理,而创作出来。写童话不止需要细心和耐心,还要经过一个虚幻的想象编程,通过处理,完成“生活幻想化”。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转化为童话。 创作童话的五点要求: 第一: 在写童话时,拟人要抓住事物的形态特点,贴切动植物的形象。 第二: 在写童话时,幻想是反映生活的真实景象,所以要植根于现实表面。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 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他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 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质疑问题,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质疑。 如在讲述《雨中》时,教师先板书课题《雨中》,让学生看题并提出自己看了题之后的想法或疑问,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增进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雨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雨中有谁和谁?”“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还关心不够,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二、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这就是说,在学生的语文素质结构诸要素中,“说”是关键要素。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强化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注意发挥“听”“说”对思维、读写诸方面的带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对于这一点,我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 “真情告白”,为了做到情切语明,表意直接,不少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 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也更近。 三、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时下,课本剧像一股和畅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其艺术魅力独具特色。更以其演出形态的丰富活泼,观演关系的天然和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通过排演课本剧,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添了自信心,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每天局限在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天地相对窄小,老师每天一成不变的讲解课文的方式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排练成课本剧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作文指导】小学生童话作文写作技巧

小学生童话作文写作技巧_小学生作文指导 一、我们在写之前要弄清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丶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丶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丶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讲述的是虚拟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但它所表现的人、事、关系、道理,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二、童话都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写童话需要幻想和夸张 幻想和夸张,是童话的两只"翅膀"。幻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童话中的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没有夸张,童话的语言就会缺乏感染力。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应运而产生了那种骗子,他们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延的闹剧。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一、我们在写之前要弄清什么是童话? 第1页共6页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丶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丶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丶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讲述的是虚拟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但它所表现的人、事、关系、道理,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二、童话都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写童话需要幻想和夸张 幻想和夸张,是童话的两只"翅膀"。幻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童话中的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没有夸张,童话的语言就会缺乏感 染力。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 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应运而产生了那种骗子,他们利用一些人 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延的闹剧。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第二:写童话需要有拟人化的形象 童话里的形象,大多是拟人化的。童话中,无论是动物、植物,其他东西,都可以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做事、会生活。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你给儿童讲故事时,如果其中的鸡儿、狗儿都不会说 人话,儿童便没有兴趣。" 第三:写童话需要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的故事情节。 第2页共6页

浅谈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浅谈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灸人口的故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小学低年级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些充满童言童趣的童话故事是小学生阅读新课本的首选。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引领孩子进入童话的圣殿,亲近童话,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童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童话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想象,入情入境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象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因此,孩子们只有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依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才能进入童话那五彩斑斓的情境。 二、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品悟童话之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怎能对经典的童话有深刻的感悟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童话的语言是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的,教师只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才能较好地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1.品品读读,感悟童话语言之美 童话中简洁、流畅、生活化的语言,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童话中对话比较多,能塑造出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例如苏教版第二册《小露珠》一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学生非常爱读。教师只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读品品,感悟到童话语言之美就可以了。 2.合作表演,体验童话形象之美 一篇童话,就是一个童话剧,表演童话,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表演,需要研究课文,分角色,准备“台词”,互相配合。为了演好童话剧,学生就会认真地去读课文,积极地研究课文,并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表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童话世界,融入了童话之中,成了童话中的一员,体验到了童话形象之美,这种体验是一般的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 3.借助插图,再现童话意境之美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最感兴趣的是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他们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意境。 三、创编故事,改写情节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尤其是面对他们喜爱的作品。每当读完一篇作品。他们总会沉湎期间,回味遐想,产生许许多多的“假设”“如果”,在脑子里进行二次创作,久久“难以自发”。

幼儿童话的特点

幼儿童话的特点(一)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童话之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就是幼儿童话,它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幼儿童话具有一般童话的共性,由于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它也有自己的一些个性。 幼儿童话的特点之一是: 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幻想自然是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幼儿童话幻想内容的特殊形态在于它与现实生活中幼儿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是相互一致和协调的。 学前期是人生的幼年阶段,也是儿童的早期阶段。幼儿天真活泼,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想象发展迅速,想象内容丰富而美妙, 能想象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正如鲁迅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而且,幼儿常常区分不清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想象,带有明显的幼稚性和夸张性,它们是幼儿童话的核心和灵魂。 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狼和七只小山羊》,讲述一只狼假冒羊妈妈回家敲门,它先是把一大团粉吃下去,把自己粗糙的声音弄细嫩一点,又在脚上涂上湿面撒上白粉,把爪子弄白,终于骗开了门,把六只小羊吞进了肚里,只有顶小的一只小山羊藏在钟壳里逃脱了。这些想象正符合幼儿天真幼稚的思考。而故事最后写羊妈妈和小山羊哭着来到草地上:它们看见狼躺在树旁边打鼾。打得那么响,连树枝都动摇了,仔细端详这只狼,看见它饱满的肚皮里有东西在动弹。羊妈妈想:“啊,难道我那些被它当晚饭吃的孩子,还活着吗?”小山羊马上跑到家里拿剪刀和针线来,羊妈妈剪那坏东西的肚皮。刚剪一下子,就有一个小山羊伸出头来,它继续剪下去,六只山羊都先后跳出来,而且没有受伤。因为那坏东西很馋,把它们都是整个吞下去的。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它们拥抱着亲爱的妈妈亲吻,喜欢得手舞足蹈…… 这正表达了纯真幼儿希望善战胜恶、生命一定战胜死亡的善良、美好的意愿。 在幼儿时期,游戏是主导活动,由于幼儿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在他们的游戏活动中,往往鲜明地体现出童话式的幻想特点,而幼儿童话中的幻想

三年级人教版 童话写作讲解

童话作文指导 一、本次习作写什么呢? 小朋友,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呢?这个在我们的课本里写得十分清楚,翻开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现在,清楚了吧,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编写动物童话故事)(一)、本次习作的要求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已经知道了习作的题目,下一步要了解的就是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这一点可是很重要的哦。通过前面几次的写作,小朋友们的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次,大家也同样要把握住要求,让自己的习作更加得精彩。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具体的要求吧!从我的分析来看,大体有以下一些要求:请小朋友们注意啦,本次习作有三点要求: 1.本次习作的题材是童话。 2.本次习作内容的主人公选择是一种动物或多种动物。 3.发挥想象力,想象动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的事。 你明白了吗?! (二)、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听过《聪明的大公鸡》的故事吗?“公鸡在路上遇见了狼,狼想吃掉公鸡,假意称公鸡为‘好朋友’,还装作关心的样子问:‘你上哪去?’显然是在套近乎,同时也写出了狼的狡猾。公鸡识破了狼的诡计,并掌握了狼怕狗的弱点,声称与两只狗(在后面)去看朋友,把狼吓跑了。”还有《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滥竽充数》、《会摇尾巴的狼》……这些形式多样的故事不仅读着有趣、生动、形象,还给我们学习生活以启迪。有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了,这些故事都是童话。 是的!这些都是童话。那么童话是什么呢?了解这点很重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文章多数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来编写一些奇异、特别的故事情节。我们经常阅读的童话基本上都是属于拟人体童话,也就是童话的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例如猫、狗、鱼、虫、鸟、树、石、风…… 我们这次所要写的童话也是属于这样的童话形式。你准备选择哪一种动物或几种动物来写呢? 二、本次习作怎么写? (一)打开思路,注意方式 每当我们学习语文课本上那些精彩的童话的时候,大家的心都被深深地打动了,童话根据故事中主人公的不同,除了刚才上面说的一种拟人体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呢?

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

童话课文怎么教(下) ——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 ◎市天长小学施民贵 美女歌手韶涵一曲甜美的《隐形的翅膀》,因其通俗易懂,传唱大江南北。歌词健康,积极向上,又被当作励志歌曲。大学前校长许智宏曾经在一次晚会上带领全体北大学子同唱《隐形的翅膀》。生活需要人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没有童话的生活真的无法想像。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社会背景 人教版《语文》童话(神话)课文分布表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想像世界(安徒生童话/神话、寓言等)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社会需求。纵观人教版童话(神话)课文分布表,可见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根据学青的研究统计,人教版教材低段童话占了26.7%,中高段童话占3.9%。尽管对童话界定略有差异(包括泛童话化),但是仍然发现“当下教材中童话选文的缺陷”:一是各册教材分布不均,二是选文视野不够开阔,三是部分说教意味太浓(如《两只小狮子》《从现在开始》等),四是幻想成分总体单薄。“选文”问题这里另当别论。 (二)“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 1、儿童处在幻想关键期。 吴立岗教授在拙著《学编童话15法》“序”中说:学会编童话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首先,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学编童话故事为想象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同时也将促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其次,小学生在编童话故事时,可以冶自己美好的感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起真、善、美的标准。再次,编写童话故事也是学习作文的第一步。 2、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鹤琴先生在《“鸟言兽语的读物”应当打破吗》一文中说:“我要慎重声明的是,鸟言兽语的读物,自有它的相当地位,相当价值,我们成人是没有权力去剥夺儿童所需要的东西的,好像我们不能剥夺小孩吃奶的那一种权力一样。”所谓鸟言兽语读物,说的就是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成长,它像小孩子不可缺少的“奶”——宝贵的天然的精神食粮。 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说:“甚至数学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甚至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爱因斯坦是影响新中国的60个外国人之一,他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经典语录更是家喻户晓。居里夫人在诺贝尔获奖演讲时大声疾呼:“人类需要梦想家”,“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3、实践呼唤童话教学有效性及策略研究 童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文“幻想成分总体单薄”,二是教学“说教意味太浓”,三是“怎么教”的瓶颈在“教什么”是当下“拨乱反正”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一线教师想

童话作文之童话故事作文批改记录

童话故事作文批改记录 【篇一:-编写童话故事习作指导批改及反思】 《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设计、评讲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杨和学区北全小学张晓萍 一、习作内容:编写童话故事 二、习作类型:半命题作文 三、指导的重点: 1、童话故事中,都应有开头、经过和结尾。还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编写童话故事,要自由、大胆地想象,要善于运用人格化的手法。 3、确定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四、习作的难点: 1、童话故事中,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 3、注意提示语的合理运用。 五、课前准备:学习《字典公公家里的吵闹》这篇童话故事的写法 及表现人物时运用的提示语。 六、教学安排:2课时 七、习作指导过程: (一)、出示习作要求: 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听过多少童话、寓言故事呀!那些生动优美的 故事情节,陶冶了我们幼小的心灵,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请 你任选几种动物做主人公,编一个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 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 (二)思路指导: 一般来说,编写童话故事应该注意这些方面的要求: 1.首先,童话故事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明确的主题。 童话故事可长可短,但在每一篇童话故事中,都应有开头、经过和 结尾。还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些都应在故事里让读者领悟出来。 2.其次,编写童话故事,要自由、大胆地想象,要善于运用人格化 的手法。

我们所说的”人格化” 手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动物当人来写。另外,编写童话故事,不能违背事物的特点。例如可以写小鸭子游泳,大 白鹅游泳,但不能写小猫游泳等。 3.确定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想象一下 它们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结果又会怎样。 (三)指导学生写作 批改记录:7.编写童话故事 本次习作学生选取文具盒作为编写童话故事的道具。通过文具们的 对话,揭示了一 思想内容个道理:所有的文具都很重要,写文章时少了哪种文具都 不行。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更要正确 的对待自己的缺点与 别人的缺点,在一个集体中要友好相处。 优秀习作能够合理划分自然段,采用首尾照应的方法谋篇布局,习 作达到规定字数 篇章结构要求;中等习作能有意识地分自然段来写,学着照应开头,字数接近规定要求达到的数 量;张甲庆在老师的一再强调下终于注意到了在结尾处另起一段。 优秀习作:语言流畅,能够一气呵成,能围绕一定的中心写,文具 的对话能够结合 自身特点来写,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提示语运用比较恰当,在 童话故事中,许多孩 子敢于把拟人的手法大胆运用其中,如谢佳斌的“钢笔拄着拐杖,铅 笔张大嘴巴,胶带挺 语言文字直了腰……”;张甲庆虽然只分了两段来写,但是在人物 对话部分,写得别具一格,可见 他真的是动了脑筋,仔细思考了一番。本次习作在结构上完整的有:沙敏张龙张甲庆谢 佳兵张静茹吴凡许佳阳;习作语句比较流畅的有:沙敏张龙张甲 庆谢佳兵张静茹 沙雨婷沙佳龙蒋思源钱冉冉沈佳豪许文丽谢佳欣 本次习作在结构上完整的有:沙敏张龙张甲庆谢佳兵。习作第一 段要求设计一

童话体裁特点

童话体裁特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花鸟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情感,使它们人格化。简介:童话(fairy tale)是一种小说题材的通俗文学作品,通常是写给孩子看的。一般童话中有很多超自然人物,如会说话的动物、精灵、仙子、巨人、巫婆等。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 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道理”的意思。将深刻的道理揭示。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安徒生:1、简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2、主要作品 小说:《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教学策略 摘要:以《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例,对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进行 比较分析,感受到让孩子在童话中生活与成长是教育的责任。基于此,给出对童话类文本教学策略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同课异构童话教学策略 一、童话的教学价值在哪里 从教学价值的角度来看,童话类文本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一是童话的语言活泼,节奏明快。童话世界是美好的,因而其语言往往并不生涩沉重,而是非常明快,琅琅上口,易于传播。因此教学需要 关注童话的语言。二是童话的世界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十分美好,令人神往。所以进入童话的想象世界也至关重要。 作为儿童心理成长的精神家园,很多优秀的童话故事选编进教材,那么,童话类的课文,我们应该怎么教呢?笔者以人教版《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例,通过对比同课异构的两节课的教学差异,尝试提出童话类文本教学的一些策略建议。 二、如何整体把握童话故事 教学片段 1: 师:请同学们用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花园神奇的变化。 生:春,鲜花盛开;冬,白雪一片;春,草翠花开;冬,冰雪 覆盖。(师板书变化的词) 师:用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巨人神奇的变化。 生:先是“冷漠无情”,最后变得“热情大方”。

师:(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 1~7 自然段,想想孩子们在花园做了什么,让那里总是春意盎然?勾出描写他们的相关语句。 师:(归纳并板书)原来是“孩子们的欢笑声”,拥有这样的“魔力”。 教学片段 2: 师:好故事,要“读”出来。井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一起读童话。我走到哪里,选中哪位同学,他就为我们读一段。看谁读得最“像”! (提示学生注意语气、神态、甚至加上动作。重点指导巨人与小男孩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好巨人的三次“滚出去”,引导学生体会到巨人情绪上的变化。)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做人不能自私、要把好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 片段 1 教学重点是,抓童话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理清文章脉络,由花园和巨人的神奇变化,引出是“孩子们的欢笑声”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笔者试图通过师生互读,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力求身临其境,整体把握故事内容。通过比较发现,我们在整体把握童话内容这一环节上,都想带着孩子把童话读“薄”。不过,在呈现方式上有差别。 片段 1 让孩子们尝试“将课文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这是一种归纳的、抽象的,“往上走”的思路,它关注了这个故事的情节脉络。但是这似乎不是进入童话世界的第一把钥匙,而且也不

童话教学原则及方法

童话教学原则及方法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阅读和欣赏水平的文章。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呈现的样式有童话诗、童话散文、童话小说、童话寓言等。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编入了不少的童话,所编入的课例无不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对于儿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及塑造健全的人格,都有其它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抓好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那么,如何搞好小学童话教学呢?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学习语言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知识的传授与智力的发展相统一的问题,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向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世界教学改革的趋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坚持教学与智力发展统一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是人对事物的综合认识能力,它的下属概念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学生在学习拼音、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养成听说读写等项能力的过程中,必定要发展上述各种能力。因此,在童话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 二、注意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口头语言的运用,读写是书面语言的运用,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对于综合训练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效果尤为突出,这是由童话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决定的。 三、注意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 学科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乃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强调这一原则。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语言性阅读和文章性阅读的统一。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入手的,并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这就是披文入情。然后,再推敲这些思想内容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技巧。这两个方面都领会了,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教师要善于分析、认识教材,既要认真发掘教材内部的思想教育因素,又要发掘运用语言的特色,认识它是怎样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感人的形象、说明深刻的道理、抒发高尚的情感。童话的特点更适宜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 四、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总结过这样一条经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条经验揭示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辩证关系。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教材中的童话篇目仅仅是例子,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把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去,自行去阅读;去搜集、去编写,从而扩大学习空间。这样,学生的个性才

童话故事评语

童话故事评语: 1、你的想象力大胆、丰富,着实令人吃惊。你的童话故事加以神奇的想象,可谓“独具匠心”。 2、在你的笔下,童话故事绘声 绘色,让人觉得新鲜、有趣。老师为你叫好! 3、用孩子的语言叙事,显得自然、朴素,犹如一股清泉。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8、读后让人久久回味。 9、构思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了主题;情节也颇 具匠心,整个故事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三、结尾: 1、结尾简炼,感人。此有趣。只是如果把材料再按 一定的逻辑顺序调整一下,这篇童话会更精彩。 1、看了你的文章, 仿佛眼前流过一条小溪,清纯,可爱。用纯净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清秀脱俗的字迹透脱着你的聪明智慧,精心的构思,深邃的思索显示出你 在写作天地中正在不断成长起来。今 4、叙事条理清晰,能正确地使用动词,运用贴切的比喻,语言生动,文中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 一、开头: 1、开头不错,有进步! 2、作者自己也进入了童话世界里,描写要细致。 3、开头很活泼,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使开头显得生动。

4、加入人物形象描写,使画面生动。 5、开头直抒胸臆,点明中心。二、中间: 1、充满童趣的拟人与比喻,使文章顿生光彩。 2、这段描写读来令人感动。 3、用纯净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4、通过对话和动作,顺利地写下去,非常连贯,又 非常生动,心理和神态的描写,使文章增色不少。 5、合理想象,语言优美。 6、故事写得比较完整,如能加进几句对话,如能把 对话写得更多些,更生动些,你的文章会更好。 7、 标点符号是很重要的,你却一逗到底,真是不应该。 2、结尾同样有趣。 3、结尾呼应开头,结构完整。

童话寓言阅读童话特点

童话: 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 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特点: 篇幅大多简短; 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是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童话特点: 1.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2.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3.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

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4.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5.它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 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 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 6.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教学策略 姚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一、什么是儿童文学? 在探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教学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加以厘清和明确。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们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深入的。 1.几种对儿童文学概念的理解 观点一:五四以后流行的“儿童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织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在五四时期,这种观点是有积极历史意义的。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例如,它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因此,这种对儿童文学的理解,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带着难以避免的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性。 观点二:儿童文学专指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种说法从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的角度界定儿童文学,它虽然符合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情况,但是稍加推敲,就会发现其不严密性。今天,进入世界儿童文学宝库的许多作品,当初并非专为儿童读者创作的,如一些不专为儿童所做,但却适合儿童欣赏的诗作;诸如古典文学中的唐诗、宋词,以及现代诗中,均有许多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作品,也许创作之初并非专为儿童而写,但以“适合儿童欣赏”的观点来看,这些诗作均可以涵盖在广义的“儿童诗”范围内。再比如《西游记》,也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还有《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巨人传》、《鲁宾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最初也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具有为儿童创作文学作品的动机和愿望,而对儿童特点缺乏应有的了解,对儿童文学的艺术规律缺乏驾驭能力的话,那么作者也难以创作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来。 观点三: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儿童文学的确常常是以儿童和儿童生活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是儿童文学也常常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反过来,专门写儿童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儿童文学作品。例如,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描写的是一群流落荒岛的儿童冒险的故事,这部作品的故事层次也是儿童可以理解的,但是其内涵却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前途的忧虑,因此从整体上看,它并不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是不是写给儿童,并不是区别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文学的标志。至于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从广义上说,并不错。但是,从儿童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停留在“教育”的角度来谈儿童文学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不抓住“审美”的角度,如果不深入“艺术”的深度,那么儿童文学与一般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也没有什么区别。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被知识读物、教育读物取代。 2.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亦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和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 3.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儿童文学的读者指的是0到18岁的未成年人,这个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包括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等,因而又区分成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学阶段的儿童文学,主要指的是童年文学。 1)儿童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 心理学上把人在3岁至15岁这一阶段划分为儿童期。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进行思维的生理结构和反应机能正处在不断发展和趋向健全的变化过程中,使儿童心理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