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经济评论 2009年第3期ECONOM I C REV I E W No.3 2009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述评

邹 薇 蒋泽敏3

摘要:近年来,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银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从各个不同方

面研究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银行业结构通过影响银行在经济绩效、企业信息

收集、贷款可得性三个方面的功能影响经济增长。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没有单

一的银行业结构适合所有的国家。

关键词:银行业结构 银行集中度 经济增长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的银行系统正在进行完善风险管理、减少不良贷款、增加资本数量以及提高外国银行参与度等一系列改革。银行系统的系列改革尽管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某些先天不足,但却逐渐成为增长的动力。同时,近年来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也指出,银行(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Bencivenga和S m ith(1991)、Green wood和Jovanovic(1990)、Bencivenga和S m ith(1993)、Boyd和S m ith(1998)分析了银行通过作用于储蓄结构、信贷配给以及甄别借款人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但是银行业结构的差异是否同样影响到经济增长?关于这个问题,已有研究存在较多分歧。分歧的存在一方面由于学者们对不同的银行业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所给出的假设和解释不同,另一方面,也由于银行结构的度量、数据集差异等因素造成。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银行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进行梳理,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一、银行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

银行作为服务性机构,本身不生产产品,而是通过为其他生产性行业提供金融服务来促进经济增长。银行的主要功能则是从居民手中筹集储蓄资金并将这些资金投放到生产中,银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有五种:动员储蓄、分散风险、产生信息、分配资源以及对企业进行监督(Levine,2005)。一般而言,经济中存在两种极端的银行业结构: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的银行业结构。①但是与其他产业部门一样,现实中普遍的银行业结构属于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垄断竞争的银行业结构。

大量的研究发现,银行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Levine,2005)。但是,在不同的银行业结构下,银行发挥的作用有可能不同,从而影响银行对经济的作用。本文认为,银行业结构主要通过银行经济绩效、企业信息收集、信贷可获得性来影响经济增长。下面首先根据银行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三种途径对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地梳理。

(一)银行经济绩效

有效率的银行能为其他产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按照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垄断会降低经济的总体福利水平。在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下,银行设定更高的贷款利率,贷出数量更少的资金,扭曲实体经济部门的资源配置,阻碍企业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增加银行业的竞争可以便利贷款、降低融资成本使借款人受惠。同时,竞争增加也增强了银行部门的运行效率,使资源更有效分配,促进更高的经济增长(Freixas and Rochet,1997)。Besanko和Thakor(1992)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放松银行监管,提高银行业竞争程度后,均衡的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使企业借款者受

6313

邹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30072,电子信箱:zou wei@https://www.sodocs.net/doc/8e10240588.html,;蒋泽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430072,电子信箱:avenji m@https://www.sodocs.net/doc/8e10240588.html,。

感谢匿名评审人的有益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概念与经济学中对一般产业市场结构划分的概念是一致的。

惠,所以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将导致更高的增长率。Jayaratne 和Strahan (1996)对美国各州废除银行分支机构限制后银行系统对各州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废除银行分支机构限制是通过提高银行的效率而不是增加银行的贷款数量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他们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在于废除银行分支机构限制允许其他州的银行进入,促进了区域内银行的竞争,使那些效率低下的银行退出,增加了银行的平均效率。贾春新、夏武勇和黄张凯(2008)也认为,在中国银行间的竞争通过促进投资效率来影响经济增长。

李志赟(2002)从成本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从银行规模入手,认为金融体系中存在规模大小不一的银行,规模不同的银行提供服务的成本会有所不同。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成本优势,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开展业务,对当地中小企业的经济状况和企业家能力比较了解;同时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也使它们贷款的交易成本较低,所以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Deidda 和Fatt ouh (2005)则把不同银行业结构中银行系统提供服务的效率和成本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集中的银行业结构对经济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效应:一方面,银行体系包括不同的信贷中介机构,其中之一就是专业化的银行,它们专门处理特定部门和特定地理区域中的存贷款需求。而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异质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的信息完全不同,融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就带来了专门处理特定部门和特定区域的专业化银行在处理这些企业的贷款信息时具有专业化优势,提升了效率并促进了经济增长(专业化效应);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技术也是资本密集型的,所以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需要消耗经济资源,这样一来,银行体系的专业化水平越高,银行数目越多,消耗的经济资源就越大,如此又会阻碍资本积累(成本效应)。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两种效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在经济发展初期,专业化效应占优于成本效应,所以银行集中度的降低对经济产生一个净的正效应。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效应会变小,因此,在发达的经济中,银行集中度的降低反而会对经济产生一个净的负效应。

(二)企业信息收集

标准的产业组织理论将银行当作企业来研究,但是信息经济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银行的认识。D ia mond (1984)、Gale 和Hell w ig (1985)、Boyd 和Prescott (1986)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研究了金融中介(银行)问题,他们认为银行的出现是因为借贷中需要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对于贷款人来说收集借款人的信息需要支付成本,银行在收集信息方面拥有规模经济优势。

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只是在完全竞争的银行市场结构及完备信息的情况下成立,实际上完备信息的情形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竞争性市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借款者的信息,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标准产业组织理论对银行的解释忽视了这一重要特征,因此得出的结论也遭到了质疑。

信息不对称有事前和事后之分,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银行可以在向借款人贷款之前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甄别来克服逆向选择问题,在向借款人贷款之后通过监督借款人的行为来克服道德风险问题。

Cet orelli 和Perett o (2001)基于在不同银行业结构下银行对事前甄别的影响不同的观点,构建了一个动

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与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①其中,金融体系中的银行数量通过两

种途径影响资本积累,一是影响企业获得贷款的数量;二是影响银行收集企业信息的决策。Cet orelli 和Perett o 认为,金融体系中的银行存在两方面的竞争:从居民手中筹集储蓄和向企业家发放贷款。银行对企业家发放贷款前需要对企业家信息进行有成本的甄别,从而区分不同质量的企业家。但是在竞争的银行业结构下,银行只需通过简单地观察企业家的贷款要求是否被别的银行接纳就可以知道企业家的质量信息,即信

贷过程存在搭便车行为,弱化了对银行获取企业家信息的激励。②而银行的最优策略是以一定的概率对企业

家进行甄别。也就是说,银行垄断力对经济增长有方向相反的两种效应:一方面,较少的银行数量导致企业家可获得的贷款数量减少;另一方面,较少的银行数量又会加强银行获取企业家信息的激励。因此,最优的银行业结构是垄断竞争的。

7

31①②Cet orelli (1997)与该论文相似,但是Cet orelli (1997)只比较了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搭便车行为源于借款人不必向第一个愿意给他提供贷款的银行借贷,而可以利用有银行愿意为他提供贷款的信息再向别的银行寻求更低利率的贷款。

Detragiache、Tressel和Gup ta(2008)认为外资银行比国内银行在甄别企业的“硬信息”(比如,会计信息和担保价值)等方面更有优势,国内银行在甄别企业的“软信息”(比如,企业家能力或诚信)方面更有效率。他们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增加经济运行的效率和福利,但是在另一些条件下,外资银行只选择高利润低风险的“硬信息”企业,而那些缺乏“硬信息“的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本,导致总体信贷量下降。

Ca m inal和Matutes(1997)从银行的事后监督出发,构建了一个只考虑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关系的局部均衡模型。银行监督企业可以对企业采用的技术实施监管,但是银行的监督是有成本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监督水平下,银行垄断力的上升将提高贷款利率,更高的贷款利率一方面导致银行收紧信贷,减少每个借款人的贷款,另一方面又会增加银行对企业监督的激励,从而使更多借款人获得贷款。因此不能确定银行的垄断力是否有利于企业融资。

经济中存在大量需要贷款的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阻碍了资源有效地分配到适合的企业中去,银行却可以通过收集企业的信息,把资金投向更有效率的企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不同规模的银行在信息收集上略有不同。Stein(2002)认为大银行在收集有关企业的可以量化的“硬”信息上有比较优势;相反,中小银行在收集关系信贷等难以量化的“软”信息上有比较优势。Berger、M iller、Petersen、Rajan和Stein(2005)的研究也发现,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在处理信息方面更有优势,且更多地向小企业贷款。大银行则不愿意向信息不透明以及没有持续金融记录的企业贷款。

(三)贷款可获得性

银行最基本的功能是向企业提供贷款。资本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R i oja和Valev(2004)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资本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向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可以分为关系贷款与交易型贷款。Boot和Thakor(2000)对关系贷款的定义为:(1)在获取客户私人信息上进行投资;(2)通过与同一客户在一段时间内多次互动来评估这些投资的收益性。因此,关系贷款要求银行有专门的投资并与借款企业之间保持持续的关系。与关系贷款相对的是交易型贷款,交易型贷款只关注与一个客户的单一信贷交易或与不同客户的多次相同交易。

Petersen和Rajan(1995)用仅考虑银行-借款人之间关系的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长期信贷关系,他们的模型只考虑银行对企业借款人的关系贷款。在垄断的银行结构下,银行具有一定的垄断力,它们愿意与新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因为即便在初期银行以较低的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但银行可以通过要求分享新企业未来的收益获得补偿。但是在竞争性的银行结构下,银行反而不愿意与新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体系中,银行知道它很难与成功的新企业维系长期的信贷关系。因为一旦新企业通过初期融资使企业获得发展后,会向其他融资成本更低的银行借贷。所以,他们指出银行竞争的增加会导致关系贷款的减少。Boyd和De N icol o(2005)也认为,银行业集中度的增加会相应地增加银行面临的风险,所以银行更关心对借款人的监督和与借款人之间的长期信贷关系;相反,激烈的银行竞争使银行缺乏激励来监督企业和维系关系贷款。

与Petersen和Rajan只考虑关系贷款不同,Boot和Thakor(2000)同时考虑了银行对借款人提供的关系贷款和交易贷款,并得出与Petersen和Rajan截然不同的结论。Boot和Thakor认为银行从事关系贷款和交易贷款。银行对企业的借贷面临两类竞争,一是银行内部竞争,二是资本市场竞争。经济中分别有高、中、低质量的三类借款人,对于银行来说,只向高质量的借款人提供交易贷款,向中、低质量的借款人提供交易贷款和关系贷款。银行间竞争对银行从交易贷款和关系贷款中获得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银行间竞争对借贷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竞争的增加使银行从企业中抽取的垄断租金下降,银行会减少对企业提供的关系贷款。另一方面,竞争的增加也会降低银行从交易贷款中获得的利润。所以当银行从交易贷款中获得的利润下降比关系贷款还多时,竞争的增加反而会鼓励银行提供关系贷款。资本市场的竞争降低银行的贷款租金,减少银行的数量。

D inc(2000)扩展了Boot和Thakor的模型。在Boot和Thakor的模型中,银行从关系贷款中获得的回报只依赖于银行的数目,而D inc认为银行与借款人维持信贷关系是基于:银行声誉、竞争银行的数量与它们的声誉、与资本市场的竞争。信贷市场竞争可能降低银行从关系贷款中获得的收益,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线性的。如果竞争的增加使银行从交易贷款中获得的收益下降比从关系贷款中获得的收益上升更多,则信贷市场竞争的增加会加强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银行业竞争的增加是否有利取决于银行面临何种竞争(银行间竞争还是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和竞争的程度。D inc的结论表明银行会向高质量的借款人提供关系贷款,因为只有高质量的借款人才有足够的净回报来弥补银行的成本;银行向中等质量的831

借款人提供交易贷款;而低质量的借款人得不到任何银行提供的贷款。

Guz man (2000)考虑了银行贷款中存在的信贷配给行为。①Guz man 分别讨论了存在信贷配给和不存在

信贷配给的情形。当存在信贷配给时,由于资金不足,无论是在垄断的银行业结构还是竞争的银行业结构中,借款人都愿意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而垄断的银行比竞争的银行支付给储蓄者更低的利率,因为在垄断的银行业体系存款更少,信贷配给的情况比竞争的银行体系更严重,企业的资金需求更难满足,导致更低的经济增长;当不存在信贷配给,即所有的借款人都能获得银行贷款,在两种银行业结构下,存款数量和利率都一样,而在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中,银行设定更高的贷款利率,于是银行会使用更多的资源对借款人进行监督,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总体而言,垄断的银行业结构会阻碍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银行的垄断力阻碍资本的流动,降低长期的经济活力。

二、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鉴于理论上的争论,近年来研究者试图从经验研究中寻求证据,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究竟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负向还是非线性的关系。在这一部分中,笔者从银行业结构指标选择问题入手,从银行业结构对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

(一)银行业结构指标的选择

在有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对银行业结构指标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研究者普遍采用反映银行集中度的指标来度量银行业结构。

常用的度量银行集中度的指标是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 ndex,HH I )(Bonaccorsi and Dell ’A riccia,2004)。HH I 指数用一个地区内任一银行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来计算,具体形式为:

H k =∑n j =1(D

j ,k /∑n

j =1D j ,k )2

其中D j ,k 表示第j 个银行在第k 个地区的分支机构所获得的存款。HH I 指数的范围从0到1,数值越小表示银行竞争越大,数值为0时表示银行业结构是完全竞争的;相反,数值为1时表示银行业结构是完全垄断的。

另一个度量银行集中度的指标是CR n 指数,CR n 是用来度量市场的集中度或作为市场竞争的反指标。

CR n 用最大规模的n 家银行的资产占所有银行总资产的比例来度量银行集中度(Bonaccorsi and Dell ’A riccia,2004)。它反映的是大银行与小银行的相对规模,CR n 指数高意味着大银行在经济中的相对份额高,反之,意味着分散的中小银行的相对份额高。

然而,用HH I 和CR n 来度量银行的竞争程度不一定适合。Baumol (1982)证明了即使在高度集中的市场环境下也可能存在完全竞争;相反,存在大量企业的产业中也可能出现共谋的协定。因此用市场竞争者数量或市场集中度来衡量竞争程度并不适合。

Claessens 和Laeven (2005)认为度量银行集中度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银行市场的竞争,而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方法的指标能更准确地评估银行部门竞争度。他们采用Panzar 和Rosse 的H 统计值来度量银行部门的竞争程度。H 统计值最早由Rosse 和Panzar (1977)提出,Panzar 和Rosse (1987)随后对其进行了完善。其思想是银行根据不同市场结构决定的投入成本来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通过对银行总收益与投入成本的变动弹性来判断银行业的结构。H 统计值可以通过衡量银行收益对各项投入价格的弹性得到,简化形式为:

ln (P it )=αi +T t +β1ln (W 1,it )+β2ln (W 2,it )+γ1ln (Y 1,it )+γ2ln (Y 2,it )+γ3ln (Y 3,it )+εit

其中,下标i 表示i 银行,下标t 表示第t 年。P it 表示总收益(包括总利率收益和非利率收益)与总资产

的比率,αi 表示银行的固定效应,T t 表示时间效应,W 1,it 表示利率支出对总存款和货币市场资金的比例(作

为储蓄的价格投入的代理),W 2,it 表示管理费用对(占)总资产的比率,Y 1,it 表示银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与银

行总贷款的比值,Y 2,it 表示银行总贷款与银行总资产的比值,Y 3,it 表示银行总资产。H 统计值可表示为:H =β1+β2。H <0表示市场是垄断的;H =1表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0

Maudos 和Fern ández de Guevara (2007)采用Lerner 指数度量银行的市场垄断力,Lerner 指数用价格和边

际成本之间的差来表示,度量的是高于边际成本之上的定价能力。其形式为:L erner i =p i -M C i p i

,其中p i 表示9

31①关于信贷配给,参见Stiglitz 和W eiss (1981)的经典文献。

总收入,M C

表示边际成本。Lerner指数取值范围从0到1,0表示完全竞争,1表示完全垄断。

i

此外,也有研究者用银行分支机构来表示银行的竞争程度(Jayaratne and Strahan,1996;贾春新、夏武勇和黄张凯,2008)。

这五种指标适用的范围不同,比如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由于政府对银行的监管严格,银行设定利率的权力有限,采用H统计值和Lerner指数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银行竞争程度,所以这两个指标更适合来度量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的银行竞争度。

(二)银行业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Cet orelli(2001)用17个OECD国家35个产业部门的面板数据探讨了银行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他运用Rajan和Zingales(1998)的计量方法,控制了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如资本密集程度、人力资本数量、R&D密度等)和其他国别因素(如一国法律制度、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等)后,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银行集中度更高的国家,更依赖外部融资的企业,其规模也更大。沿着同样的思路,Cet orelli(2004)将研究的数据扩展到29个OECD国家,得到同样的结论。

Beck、De m irguc-Kunt、Levine和Maksi m ovic(2004)发现在集中度高的银行业结构中,企业更难获得融资,尤其是对于规模很小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用74个国家的统计数据研究银行市场结构对企业获得融资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银行集中度的增加会相应地增加企业融资的难度,企业规模越小融资的难度会更高。政府对银行业更强有力的干预,尤其是对银行活动的限制会加剧银行集中度对企业融资障碍的影响,而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比人均收入高的国家受到的影响也更大。相反,制度发展、信息共享、外资银行的进入则会降低这种影响。

B lack和Strahan(2002)分析了美国的跨州跨部门数据,发现银行集中度的下降、放松银行管制和银行之间的合并所导致的小银行份额的下降都会增加新企业的数量。

Cet orelli(2003)考虑银行业结构对新旧企业融资的影响,他既考察新企业的进入也考察旧企业的退出。用美国产业部门的就业数据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更集中意味着新企业更难进入和发展,旧企业的退出会被推迟。Cet orelli和Strahan(2006)用美国1977-1994年的数据研究银行的垄断力与特定产业部门中的企业数量、企业平均规模、企业总体规模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银行集中度的下降会增加部门内最小规模企业的比例和企业的数量,但是对最大的企业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大企业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而小企业更依赖银行贷款。第二,放松各州内银行的管制会增加企业数量和降低企业规模。第三,银行集中度的下降会增加所有产业部门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也就是说企业规模的分布向左移动。

Maurer和Haber(2005)研究墨西哥19世纪的数据发现,在纺织业中,银行业的集中有利于与有关系的借款人之间的贷款。Bonaccorsi和Dell’A riccia(2004)采用意大利103个省22个产业部门的数据检验银行的垄断力对产业部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首先,银行的垄断力与企业创造之间存在钟形的关系;其次,这种关系与产业部门的特性有关,与信息透明的企业相比,垄断的银行体系对信息不透明的企业更有利。

(三)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Cetr orelli和Ga mbera(2001)从企业依赖外部融资方面研究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用41个国家的36个产业部门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业集中度上升对总体的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但是,银行业集中度上升会促进那些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增长,因为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尤其是新企业。相反,林毅夫、章奇和刘明兴(2003)用全球制造业1982-1990年的数据检验银行业结构对制造业结构的影响。在控制了反映各国制度环境与政局的因素后,银行体系的垄断力与制造业的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Deidda和Fatt ouh(2005)使用Cetr orelli和Ga mbera(2001)的数据重新检验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为了检验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是否不同,Deidda和Fatt ouh在Cetr orelli和Ga mbera(2001)的回归方程基础上加入了国家的虚拟变量。结果表明,在低收入国家中,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在高收入国家中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的,但结果并不显著。沿着与Deidda相同的思路,Claessens和Laeven(2005)检验了不同金融体系中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用29个国家1980-1997年的制造业部门数据检验,得出了与Cet orelli和Ga mbera(2001)不同的结果:银行部门集中度的增加与依赖外部融资的企业的价值增长之间关系不显著。在不发达的金融体系中,如果金融体系缺乏竞争,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部门增长更快;而在发达的金融体系中,如果金融体系竞争激烈,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部门增长更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Claessens和Laeven并没有控制所有影041

响金融发展的因素,所以其结论缺乏说服力。Maudos和Fernández de Guevara(2007)利用1993-2003年21个国家的53个产业部门数据研究得到的结果是,银行垄断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倒U型的关系。

在中国的实证研究方面,多是基于省际的面板数据。林毅夫和姜烨(2006)对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银行集中度的增加对经济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大企业比重高的省份,银行集中度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林毅夫和孙希芳(2008)用中国28个省份1985-200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工具变量方法和双向固定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银行业的集中度下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贾春新、夏武勇和黄张凯(2008)用银行分支机构作为银行竞争的指标,选取1992-2001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银行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银行集中度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的结论。有关中国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的中国,银行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这可能是因为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上升有利于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

三、简要评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经过系统的梳理,不难发现金融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但是在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以Petersen和Rajan(1995)为代表的局部均衡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垄断的银行业结构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以Ceter olli和Perett o(2001)为代表的一般均衡模型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Guz man(2000)认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阻碍经济增长;Ceter olli和Perett o(2001)认为银行的垄断力对经济增长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影响,所以最优的银行业结构应该是垄断竞争的。

我们看到,无论是局部均衡模型还是一般均衡模型,都认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可以产生有利的影响,因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可以克服借贷过程中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两种模型的分歧主要在于局部均衡模型认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对经济的收益高于它所产生的成本,而一般均衡模型则认为它所产生的负向影响可能会高于其正向影响。局部均衡模型假设银行能够无成本地获得充足的资金,然而在发展中国家,通常缺乏发展所需的足够资金,因此局部均衡模型的适用性受到质疑。一般均衡模型考虑到了银行存款和贷款两方面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但是模型得出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假设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现阶段,尽管研究者主要从经济绩效、企业信息收集和贷款获得三种主要途径来分析银行业结构如何影响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取得一致。此外,现有模型都没有考虑银行体系中政府干预的问题。因此,在将来的有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上,我们可以更多把政策因素加入到模型中,以便更符合各国的实际情况。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与理论一样存在不同的争论。理论模型的结论取决于其假设条件,而实证研究的结论又依赖于数据样本、计量方法和银行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尽管银行的垄断力对经济增长是好是坏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这也说明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其他因素所左右。比如银行体系通常都受到监管,各国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的银行业结构等等。同时,由于各国银行体系的多样性,我们不必寻求在国别层面的横截面数据上取得一致的结构,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各国银行业结构对其经济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贾春新、夏武勇、黄张凯:《银行分支机构、国有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载《管理世界》,2008(2)。

2.李志赟:《银行业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载《经济研究》,2002(6)。

3.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载《金融研究》,2006(1)。

4.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载《经济研究》,2008(9)。

5.Bau mol,W.J.,1982.“Contestable Markets:An Up rising in the Theory of I ndustry Structure.”American Econom ic Revie w, Vol.72,pp.1-15.

6.Beck,T.;Dem irguc-Kunt,A.;Levine,R.and Maksi m ovic,V.,2004.“Bank Competiti on and Access t o Finance I nternati onal Evidence.”Journal of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36,pp.627-648.

7.Bencivenga,V.R.and S m ith,B.D.,1991.“Financial I nter mediati on and Endogenous Gr owth.”Revie w of Econom ics Studies, Vol.58,pp.195-209.

8.Bencivenga,V.R.and S m ith,B.D.,1993.“Some Consequences of Credit Rati oning in an Endogenous Gr owth Model.”Journal of Econom ic Dyna m ics and Contr ol,Vol.17,pp.97-122.

9.Berger,A.N.;M iller,N.H.;Petersen,M.A.;Rajan,R.G.and Stein,J.C.,2005.“Does Fucti on Foll ow O rganizati onal For m?Evidence Fr om The Lending Practices of Large and S mall Bank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 ics,Vol.76,pp.237-269.

10.Besanko,D.and Thakor,A.V.,1992.“Banking Deregulati on:A ll ocati onal Consequences of Relaxing Entry Barrier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16,pp.909-932.

141

11.B lack,S.E.and Strahan,P.,2002.“Entrep reneurshi p and Bank Credit Availability.”Journal of Finance,Vol.57,pp.2807-2833.

12.Bonaccorsi,E.and Dell’A riccia,2004.“Bank Competiti on and Fir m Creati on.”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Vol.36,pp.225-251.

13.Boot,A.W.A.and Thakor,A.V.,2000.“Can Relati onshi p Banking Survive Competiti on?”Journal of Finance,Vol.55, pp.679-713.

14.Boyd,J.H.and Prescott,E.C.,1986.“Financial I nter mediary-Coaliti ons.”Journal of Econom ics Theory,Vol.38,pp.211-232.

15.Boyd,J.H.and S m ith,B.D.,1998.“The Evoluti on of Debt and EquityMarkets in Econom ic Devel opment.”Econom ic Theory, Vol.12,pp.519-560.

16.Boyd,J.H.and De N icol o,G.,2005.“The Theory of Bank R isk Taking and Competiti on Revisited.”Journal of Finance, Vol.60,pp.1329-1343.

17.Ca m inal,R.,and Matutes,C.,1997.“Bank S olvency,Market Structure,and Monit oring I ncentives.”Centre f or Econom ic Policy Research,D iscussi on Paper,No.1665.

18.Cet orelli,N icola,2003.“L ife-cycle Dyna m ics in I ndustrial Sect ors:The Role of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Quarterly Review,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Vol.85,pp.135-147.

19.Cet orelli,N icola,2004.“Real Effects of Bank Competiti on.”Journal of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36,pp.543-558.

20.Cet orelli,N icola and Ga mbera,M ichele,2001.“Banking Market Structure,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 owth:I nternati onal Evidence fr om I ndustry Data.”Journal of Finance,Vol.56,pp.617-648.

21.Cet orelli,N icola and Perett o,Pietr o,2001.“O lig opoly Banking and Cap ital Accu mulati on.”Working Paper,htt p://econpapers. https://www.sodocs.net/doc/8e10240588.html,/paper/fi pfedh wp/wp-00-12.ht m.

22.Cet orelli,N icola and Strahan,Phili p,2006.“Finance as a Barrier t o Entry:Bank Competiti on and I ndustry Structure in Local U.S.Markets.”Journal of Finance,Vol.61,pp.437-461.

23.Claessens,S.and Laeven,L.,2005.“Financial Dependence,Banking Sect or Competiti on,and Econom ic Gr owth.”Journal of the Eur opean Econom ic A ss ociati on,Vol.3,pp.179-207.

24.Deidda,L.and Fatt ouh,B.,2005.“Concentrati on in the Banking I ndustry and Econom ic Gr o wth.”Macr oeconom ic Dynam ics, Vol.9,pp.198-219.

25.Detragiache,E.;Tressel,T.and Gup ta,P.,2008.“Foreign Banks in Poor Countrie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Finance,Vol.5,pp.2123-2160.

26.D ia mond,D.W.,1984.“Financial I nter mediati on and Delegated Monit oring.”Revie w of Econom ic Studies,Vol.51,pp.393-414.

27.D inc,I.,2000.“Bank Reputati on,Bank Comm it m ent,and the Effects of Competiti on in Credit Markets.”Revie w of Financial Studies,Vol.13,pp.781-812.

28.Freixas,X.and Rochet,Jean-Charles,1997.M icr oeconom ics of Banking.Ca mbridge:M I T Press.

29.Gale,D.and Hell w ig,M.,1985.“I ncentive-Compatible Debt Contracts:The One-Peri od Pr oble m.”Revie w of Econom ic Studies,Vol.52,pp.647-663.

30.Green wood,J.and Jovanovic,B.,1990.“Financial Devel opment,Gr owth,and the D istributi on of I ncom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8,pp.1076-1107.

31.Guz man,M.G.,2000.“Bank Structure,Cap ital Accu mulati on and Gr owth:A Si m p le Macr oeconom ic Model.”Econom ic Theory,Vol.16,pp.421-455.

32.Jayaratne,J.and Strahan,P.E.,1996.“The Finance-Gr owth Nexus:Evidence fr om Bank B ranch Deregulati 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 ics,Vol.111,pp.639-670.

33.Levine,R.,2005.“Finance and Gr owth:Theory,Evidence and M echanis m s,”in Philli pe Aghi on and Steven Durlauf,eds., Handbook of Econom ic Gr owth.Am sterdam:North-Holland Elsevier Publishers,Chap ter12,pp.865-934.

34.M audos,J.and Fernández de Guevara,J.,2007.“The Cost of Market Power in Banking:Social W elfare Loss vs.I nefficiency Cost.”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31(7),pp.2103-2125.

35.M aurer,N.,and Haber,S.,2005.“Related Lending,and Econom ic Perfor mance:Evidence fr om Mexico,1888-1913.”M i m eo,Stanford University.

36.Panzar,J.C.and Rosse,J.N.,1987.“Testing for Monopoly Equilibriu m.”Journal of I ndustrial Econom ics,Vol.35,pp.443-456.

37.Petersen,M.A.and Rajan,R.G.,1995.“The Effect of CreditM arket Competiti on on Lending Relati onshi p.”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 ics,Vol.110(2),pp.407-443.

38.Rajan,R.G.and Zingales,L.,1998.“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 owth.”American Econom ic Review,Vol.88,pp.559-587.

39.R i oja,F.and Valev,N.,2004.“Finance and the Sources of Gr owth at Vari ous Stages of Econom ic Devel opment.”Econom ic

I nquiry,Vol.42,pp.127-140.

40.Rosse,J.N.and Panzar,J.C.,1977.“Cha mberlin vs.Robins on:An E mp irical Test for Monopoly Rents.”Bell Laborat ories Econom ics D iscussi on Paper,No.90.

41.Stein,J.C.,2002.“I nf or mati on Pr oducti on and Cap ital A ll ocati on:Decentralized vs.H ierarchical Fir m s.”Journal of Finance, Vol.57,pp.1891-1921.

(责任编辑:彭爽) 241

老龄化来袭模型-经济与人口结构

数学建模训练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马维新 2. 钟也磐 3. 成博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年 08 月 19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数学建模训练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人口结构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人口结构、退休政策、生育制度做了一定分析,合理预测我国人口发展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问题一,我们确定了六个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六个因素下的十二个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找出十二个指标和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并根据关联程度的大小对十二个指标和人口结构中的城镇化率、性别比例、老龄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做了排序: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劳动力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因素、受教育程度>老龄化程度 城镇化率>性别比 问题二,我们分别用logistic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人口结构进行了预测,利用熵权法对两个预测结果进行加权,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市场结构论文: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

市场结构论文: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摘要: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进入壁垒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市场结构集中比率进入壁垒 一、前言 关于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何种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最优的,现存的银行业产业组织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何种银行业产业组织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等重要问题尚无一致结论。本文尝试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运用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以期能在服务业产业组织学上有所突破。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scp框架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的经典范式,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部分组成,该框架假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二、银行业市场集中程度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不断变化,经历了从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完全垄断到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再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不断演变,竞争程度已大大提高,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垄断并不

能被轻易扭转,中国银行业仍呈现相对稳定的寡头垄断态势。 (一)集中比率 集中比率是指产业产出规模最大的前家企业的合计产出占整个产业总产出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crn为产出最大的前家企业的产出集中比率, n为产业内全部企业数量, xi为产出规模排在第i位企业的产出。2003年—2010年中国四家国有银行的资产、存款、贷款cr4均高于80%,说明国有银行在规模方面仍有绝对优势。 (二)hhi指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指数)是产业内每一家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计算公式为:。 x表示产业的总产出,通常以销售收入或销售量表示。xi表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产出,i=1,2,3……n ,与集中比率不同的是,所有企业可任意排列。si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市场份额。hhi值越接近于10000,集中程度越高;越接近于0,集中程度越低。 银行业的市场集中比率测定方法,在数据获得和计算方面简单易行,但它没有说明几家大银行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其内部是如何分布的,另外也没有表明其余的份额分布在多少家银行中,它们各自占的份额有多大。hhi指数则较好

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体系解读

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体系解读 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其出台必将引发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调整和重组,影响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在我国,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强调“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合时代 应该说,巴塞尔协议Ⅲ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我国银行业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全面提升银行业风险控制水平。金融危机之后,银监会提出需要对金融危机的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推进全面改革,在金融监管国际场所,银监会也强调监管改革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在资本定义、反周期超额资本、流动性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和过渡期安排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我国的明确观点。而在国内,巴塞尔协议Ⅲ出台之际,银监会及时推出了四大监管工具,包括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四大方面,及时进行了跟进,构成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 划分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进行差异化监管。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形成的一个广泛共识是,“大而不倒”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建立起事前和事后的一整套解决措施。为此,国际监管界引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概念,要求将其放到国际的平台上监管,由国际组织进行运行稳定性评估、同行评议。目前,针对我国实际情况,银监会正在研究对“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具体的监管方法。这项工作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银监会将改变目前按照资产规模划分银行为大中小型银行的做法,转而在银行资产规模的基础上,再考虑复杂性和内外关联性等,将银行划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部门针对两类银行分类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如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应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实施新监管工具要求、过渡期要求等将会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此前业界传闻各国有大型银行、中信、招商银行等被划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从严等,虽然这一消息随后被否认,但银监会统筹考虑,将对不同系统重要程度的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思路已然确立。实际上这些工作一直在进行。如从2010年起,银监会对大型银行新增了附加资本的要求,高于小银行;另外,未 来新的监管规定,如扩大风险资产的覆盖面等,将首先在大行上推进,大行的时间表要先于小银行;以及对大银行设立控股子公司,对大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结构过分复杂进行监管等等。这些监管举措显示了监管部门“对于大而不倒”机构的监管思路和安排,将对不同规模和类型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提升资本充足率要求,实行全新的资本监管制度。应该说,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资本协议确定8%的资本充足率,并不是基于最优资本结构理论计算的结果。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显示,银行按照8%计提的资本远远不能覆盖吸收危机期间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更不能充分反映银行被动地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社会成本,包括倾销资产的连锁反应、信贷收缩阻碍经济复苏等。金融危机后提高银行资本监管标准已成为国际共识。目前,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将资本充足率标准提高至12%~16%。“十二五”期间,我国银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题目: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姓名: 学号: 专业: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0日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 t=α+β1X1+β2X2+β3X3+μi (i=1,2,3)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 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μ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2、数据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财新网,见表1 表1单位:%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多力量大”思想影响下,建国初期我国产生了一波婴儿潮,如今已经步入老年。加之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经由人口红利转向人口负债,劳动力逐渐减少,而退休人口逐渐增多。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发展政策必须审时度势,根据人口结构特点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人口(劳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相关经济学理论中也提出“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等学者都提出了人口增长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因此二战结束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但是人口并非越多越好,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临界点。人口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发展也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在加速显现。 1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与变化测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凸显,近年来关于人口结构与经济的研究成为热点。尤其是2012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绝对数量首次下降后,人口红利的消失与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社会背负着一定的包袱。但近年来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逐步转型升级的时期,正由投资、出口主导型经济向消费、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人口结构作为影响经济转型升级是否成功的重要变量,研究人口结构特点、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所有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等,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年龄结构。人口结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和变化趋势,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首先在人口年龄结构上,1983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遏制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生育质量和平均寿命有效提升,但是也面临着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的困境。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5亿,占总人口比为10.8%。世卫组织将“老龄化社会”定义为65

中国银行业体系结构与基本数据统计表

中国银行业体系结构与基本数据统计表一。国有商业银行 序号名称员工人数 (万) 存款总量 (亿) 贷款总量 (亿) 机构网点数 (个) 1 国家开发银行人以币贷款 余额 36120;外汇 贷款余额 1346亿美 元 32家分行和 4家代表处 2 工商银行111.455.57 67.905.06 16.227家境 内机构 3 农业银行88.879.05 49.567.41 11.925 4 中国银行27.93 75.391.53 56.606.21 11.058 5 建设银行31.39 90.753.69 56.691.28 13.415 二。政策性银行 名称员工人数 (万) 存款总量 (亿) 贷款总量 (亿) 机构网点数 (个) 1 中国进出口银行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6710.65 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名称员工人数 (万) 存款总量 (亿) 贷款总量 (亿) 机构网点数 (个) 1 交通银行28678.47 22369.27 机构128, 网点2643 2 招商银行 1.9万 1.43万机构825 3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2.81 16386.8 11464.89 658 4 中信银行18724.79 12642. 5 622 5 民生银行 3.15 14169.39 10575.71 6 深圳发展银行5629.12 7 广发银行 8 华夏银行 9 兴业银行 10 中国光大银行 11 浙商银行 12 渤海银行 13 恒丰银行

四。城市商业银行 序号区域名称员工人数 (万)存款总量 (亿) 贷款总量 (亿) 机构网点 数 (个) 1 北京北京银行5886 3755 840 2 天津天津银行837.9 412.7 56 3 河北河北银行业银行2602 675.59 328.38 73 4 邢台银行20 5 唐山市商业银行1000 182.2 6 79.52 31 6 秦皇岛市商业银行 7 沧州银行668 207 115 25 8 承德银行21 9 邯郸银行 10 保定市商 11 廊坊银行156 84 23 12 张家口市商业银行41 13 衡水市商业银行824 211.3 121.2 41 14 内蒙古包商银行5500 963 375 101 15 内蒙古银行 16 乌海银行113.01 55.59 31 17 鄂尔多斯银行38 217.71 75.6 717 18 山西晋商银行71 19 阳泉市商业银行15 20 长治市商业银行 21 晋城银行24 22 晋中市商业银行17 23 大同市商业银行12.2 6.8 35 24 吉林吉林银行1343 874 769 25 广东广州银行2100多1374 626 81 26 珠海华润银行50 27 东莞银行781.3 445.6 112 28 湛江市商业银行 29 平安银行 1.821 1.308 76 30 广东华兴银行 31 辽宁盛京银行 32 锦州银行3500 789 47 33 葫芦岛市商业银行825 38 34 大连银行4000 1424 726 186 35 鞍山银行 36 抚顺银行925 18.93 84.1 71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文档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文档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文档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 五、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六、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

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 八、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 九、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十、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十一、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十二、对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 十三、对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 十四、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人口以其过快的增长,巨大的基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进入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着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人口态势也已经终结了以人口快速增长为主要标志的阶段,呈现诸多新的特点,其中,人口结构的突出性问题受到我们的关注。因此,找到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国情,发展经济。 历史上对人口结构(人口因素,生育率等)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思考始于斯密,他指出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是增进人类福祉的关键因素,还指出经济增长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而贸易则是专业化进一步演进的前提。斯密并没有清晰得给出经济增长的产生机制,而且在斯密的模型中,也没有明确地设计经济增长是如何与人口因素发生联系的。 发端于此的大量经济研究普遍发现了经济变量,诸如人均收入、工资率等与生育率的重要联系。自古典经济学诞生以来,人们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的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马尔萨斯模型到新古典增长模型。虽然明确提出了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却由于经济学理论尚未成熟,而未能阐明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第二阶段,也就是索洛-斯旺模型和拉姆齐模型所描述的,人口增长率虽然影响经济的稳态增长水平,但人口增长率是经济系统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因此,也未能明确说明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第三阶段,在增长模型中经济发展也影响家庭生育率的选择,也就是说,生育率等人口因素是生于经济系统的,并以此为新增长理论构建了微观基础。 在这里我们所指的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通过人口结构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大体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然而当论及这一问题,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于是我们将人口结构的划分标准定为年龄。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的因素有多个: 一、国家的生育政策。我国自建国后的生育政策大概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这一时期中,人口快速增长,并且国家并没有任何管制或者限制人口数量的政策出现。 第二阶段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快速的增长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关注,一场没有任何理论争议的“人口革命”——计划生育实践轰轰烈烈地在中国大地上展开。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理论依据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在2001年,国家已经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一国的生育政策是对人口结构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人口出生率政策控制上,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不同,由此也改变了后来几十年的人口结构。 二、民众的生育观念。民众的生育观念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 (一)民众对新生人口性别的偏好。中国自古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在今天这一思想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是民众受一些突发性的因素影响,造成突然性的大规模人口爆发等改变人口结构。如2000年的“千禧宝宝”潮和2007年的“金猪宝宝”潮,这样的人口潮使得在这一阶段出生的人口呈波峰状爆发。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五个阶段及特点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五个阶段及特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不仅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大背景,也是银行制度市场化演进的推动力。与此相适应,中国银行制度受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影响不断缩小,而受市场主导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影响不断扩大。银行体制、运行机制、市场结构的市场化变迁过程呈现五个不同的阶段性特点,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制度到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银行制度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市场化;宏观调控;运行机制;竞争格局 中国银行业三十年的改革,是一条沿着市场化路线不断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的道路。随着逐步践行加入WTO的承诺,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想使中国立足于世界经济金融不败之林,就必须继续深化中国银行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尽快解决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迅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能力。这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取长补短,更需要反思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从而为充分发挥银行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初始起点及改革的酝酿:二元银行制度取代“大一统”银行体制(1978--1984年)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原有的“大一统”银行体制的扬弃。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对传统银行制度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提出“要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在此认

识的推动下,重新审视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可以广泛积聚社会闲散资金,并按照国家政策和市场需要分配这些资金。 在对传统银行制度认识突破的同时,银行业单一狭隘的业务制度开始扩展。首先是扩大银行信用活动范围,逐步突破传统体制下银行信贷资金被严格地限定在企业流动资金分配领域的束缚;其次是改革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体制,银行经营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然后,1979年以后中国的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信用形式逐步恢复和发展,开办各种新的业务品种,丰富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推动了银行业务的多样化。 在中国银行业务悄然突破和扩展的同时,传统的金融体系也开始改革和重建,改革的思路是按照市场化取向的要求,借鉴国际做法,破除原有的单一银行体系,建立“二元银行制度”。这是中国金融理论和实践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羁绊的关键一步,标志寡占型金融组织体系开始发育,竞争因素开始被引入,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并由此走上市场化的发展轨道。因此,二元制银行制度的建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元银行制度”的建立较原有的“大一统”银行体制是银行组织结构的创新。但运行机制基本上是旧机制起支配作用。从中央银行制度来讲,首先,中央银行体系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这种设置模式为地方政府干预银行工作提供了方便。其次,央行与财政部的职能模糊不清,央行实际上是财政部的直接融资来源,影响中央银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其中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此期间内颇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在数量上,商业银行从无到有、由少至多,外资银行也逐渐登陆,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运作上,我国商业银行正进行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理念的转化,银行的运作机制也逐步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我国银行机构的现状是,大型商业银行有四五家,中型商业银行有十余家,小型商业银行有上百家。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从2011年“十二五”开始,中国对金融体制进行大力改革。201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业来自息差收窄、负债成本大幅上升、收费业务监管从严以及不良加速暴露等多方面的压力有增无减,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 而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更为复杂,竞争压力不减,监管不断强化。着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步伐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面对改革的迫切形势,银行业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首要战略选择。不少银行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推动单一服务模式向差别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随着业务模式的转变,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也逐步加快。银行业继续推进以提高管理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新一轮结构改革悄然启动。去年,五大行的架构改革已经启动,精简机构数量,强化利润中心建设、实现扁平化管理、优化流程,体现了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经营。(例子:有报道称,银行理财、信用卡和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有望以银行子公司的形式独立运营。今年年初,交行交银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分中心在香港挂牌。值得注意的是,交行的具体做法是将交银集团在港子公司交银国际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挂牌为总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意味着该分中心具备香港持牌法人资格,极大提高了自主性。) 同时在今年对于互联网战略的部署上,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成为很多银行今年重要的战略抉择之一。此外,不少银行还计划今年健全大数据应用。

银监发〔2005〕28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 (银监发〔2005〕28号2005年6月6日) 各银监局: 为加强对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银监会制定了《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农村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意见》。现将这两个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请将这两个意见转发给辖内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二○○五年六月六日 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意见 为促进农村合作银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有关规章制度,现就加强农村合作银行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管原则与目标 (一)监管原则 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和“明确目标、区别对待、分步提高”的基本原则,2007年以前,参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标准对农村合作银行实施监管,参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实施影子评价。从2007年起,在风险监管领域,按照商业银行监管标准与要求,对农村合作银行实施监管;在部分监管指标及监管指标计算口径方面,要考虑农村合作银行金融服务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监管。 (二)监管目标 1.2006年底以前,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口径计算,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应始终保持在8%以上;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比例实现“双降”,按五级分类口径,平均不良贷款比例达到8%以下。 2.2007年底,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计算,农村合作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按五级分类口径,多数农村合作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达到5%以下。 3.2007年底,其他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基本达到商业银行监管要求;在全国银行系统综合评级中处于良好水平。 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农村合作银行测算主要经营指标,制定分期达标规划与措施。监管部门应每半年就达标进展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二、资本监管 (三)强化资本充足率考核 资本监管是增强农村合作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约束资产扩张冲动、控制风险程度的有效手段,是防范金融风险、增强社会信誉、完善市场约束的必经之路。农村合作银行应按“五级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步骤,对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2号)、《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资本充足率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通〔2004〕18号),完成各项工作,达到资本监管要求。考虑到农村合作银行资金运用的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0802班王玉娟 2008324030924)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dopts from 1981 to 2010 by establish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ree industry growth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us draws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importance. Key word: economic growth; Three industries; Least squares; Industrial structure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完整版)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影响分析毕业设计

南京邮电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 析 专业统计实务 学生姓名孙学涛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黄犚 指导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孙学涛 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问题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分配间的关系日趋明显。中国作为拥有者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的不健康正默默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依据目前中国人口结构的现状分析人口结构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会很有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相关数据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搜集的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人口结构变化对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加以处理、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环境 1.2选题的目的 1.3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1人口结构的概念 2.2人口结构变化的变量分析 2.2.1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分析 2.2.2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情况分析 2.3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3.1人均GDP年增长率的数据分析 第三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3.1建立分析模型 3.2参数估计 3.3模型统计检验 3.3.1拟合优度检验 3.3.2 F检验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中国银监会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关系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划入的职责(一)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二)原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相关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二)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四)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五)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报表,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六)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紧急风险处置的意见和建议。(七)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详细请点击https://www.sodocs.net/doc/8e10240588.html,/zwgk/2005-08/12/content_22121.htm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职责: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九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财务会计报表、统计报表、经营管理资料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亦称资金平衡表,它使反映金融机构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得一种会计报表。金融机构同其它工商企业一样,业也有其每个年度得财务报表,既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由三大类组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的关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以上报表和资料,是金融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的以上报表和资料是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要信息来源。相对于现场检查来说,根据金融机构报送的报表和资料的稽核,检查,简便易行,具有节约人力和费用,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弊端等优点,所以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金融机构进行经常性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金融监管部门正是通过金融机构报送的报表和资料的综合分析,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二者关系:中国银监会是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的一个,还有中央银行等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

论产业结构对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产业结构对我国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09统计一班李榕邹哲渝王力维【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92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 软件,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GDP、回归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经济理论陈述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西方经济理论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 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