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道高考试题的解法探究

一道高考试题的解法探究

一道高考试题的解法探究
一道高考试题的解法探究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一道竞赛试题的解法探究

44 福建中学数学 2012年第3期 一道竞赛试题的解法探究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325000)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第2题,试题简约,寓意深刻,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高洪武 吴勇军 一试(A 卷)中22(1)1(1)y x t t x t t =??? ?令=??=≥?? (*2) 而直线入,很好地考查高中数学常见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本文拟从四个角度出发,对该题目进行初步的剖析,以 期引发更多的思考. 题目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一试试题 (A (1)t y x =? 过定点(1,0).当时,两曲线有公共点,则; 0y >1y >时,两曲线有公共点,x 直线(1t y 当0y <)=?应 绕着点(1,0)从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的位置,与 曲线t 2L 卷)第2 题)函数()1 f x x = ?的值域是 . 解法一三角换元法 令tan x θ=,(22θπ?<<,且π4 θπ ≠) (注:换元时保持变量的等价性) 则y tan 1cos θθ? = 11 sin cos )4 θθθ==π??. 22θππ?<<∵,且4θπ≠, 3444 <,且0θπππ ∴?π?, ()f x ∴ 的值域为((12 ?∞?+∞∪,,). 评析 此函数为分式型无理函数,解决此类问题 通常是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即努力将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式)化成完全平方数(式),由221tan 1cos θθ+=联想到三角换元,思路由此打开.解法二 数形结合法 y =∵ ,(y x ∴1)?=(*1), 322t x L 3L 1(1)?=≥切. 相联立方程221t x (1)t y x =????=?, 得(1)y x ??. 即2222(1)210y x y x y ,22210x ?=??+?=. 若直线1)(t y x =?x t ≥相切, )4(0y y 与2t ?=21( 1)2y =?则2(21)222Δ=?=??,. ∴直线(1)t y x =?绕着点(1,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0)从2 L 2 到L 的y ≤3. 综上得y ≤或即函数的值域为 1y >, ((1)?∞+∞∪,, . 解法比较巧妙地函数值赋予“特殊身份”,想,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两类曲线有公共点问题.其转化基本思路为:函数 有意义评析 本将利用数形结合思方程有解曲线有公共点. ←←解法三 基本不等式法 (1) 若1x >, ()f x 1x >∵,20x x ∴+?>2x x ∴+>,, 2 1112x x ∴+>+?,f x ()1∴>(2)若. , x 1<

从一道高考试题引发的思考

从一道高考试题引发的思考 ——浅谈物理考查中的过度学术化倾向 沈金林 (浙江省平湖中学 浙江平湖 314200) 1.问题的由来 2006年全国卷Ⅰ理综物理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例1】 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v 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v 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本题正确的答案是B 。而临场考生大多误选A 或C ,错误的认为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应等于其动能变化。其实,运动员是一个由肢体的各部分组成的质点系,而高中物理的动能定理只适用于质点。质点系的机械能的变化不仅与重力、弹性力以外的其它外力做功有关,还跟其他内力做功有关。本题中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机械能的增加是通过肢体内力做功实现的,地面对人的作用力没有做功。 从功的定义式出发分析,物理学中所谓的机械功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的乘积,这里的“位移”确切地说是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对地的位移,本题中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过程中,重心的高度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作用点对地并没有位移,所以,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并没有做功。 从功和能的转化角度分析,做功过程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甲物体对乙物体做功,则甲物体的能量减少,而乙物体的能量增加。在运动员起跳过程中,地面与人之间显然没有能量转化或转移,所以地面对人和人对地面的作用力都没有做功。 笔者之所以在此不厌其烦对此题作出详细解释,是因为类似该题中学生所犯的错误大量存在于现行各类测试卷和课外辅导练习中。请看一个常见于教辅用书中的试题: 【例2】 如图1所示,平板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人从车的左端 由静止开始加速向右端跑动,设人受到的摩擦力为f ,平板车受到的摩擦力 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f'′均做负功 B .f 、f'′均做正功 C .f 做负功,f'′做正功 D .因为是静摩擦力,f 、f'′做功均为零 教辅用书对该题常见的解析为:人在跑动过程中,速度增加,人受到的摩擦力对人做正功,同时车后退,车受到的摩擦力对车做正功,故B 项正确。 表面上看,这样的分析与解答滴水不漏,可谓“天衣无缝”。但仔细一推敲就不难发现,与上题错误相似,是被人和车的机械能都增加了这一表象所迷惑。当人在车上向右加速跑动的过程中,即使人的重心在向右(前)加速移动,人的后脚向左(后)蹬车使车向左(后)加速运动,无论脚底与车面是否有相对滑动(通常情况下应是相对静止的),摩擦力在脚底上的作用点(对地)都是向左(后)移动的,这个移动方向与车对脚的摩擦力方向相反,所以,人受到的摩擦力做负功,而车受到的摩擦力做正功。人和车的图 1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三章光学(一)概述 光学的学生实验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光学探究实验对技能的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原理、器材和步骤。 2.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知道它们的摆放要求。 3.知道各种器材在实验实践与探究能力指导 中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验原理、目的,选择除教科书规定仪器之外的其他器材完成实验。 4.会设计实验步骤并按合理步骤进行实验。 5会设计实验报告,会填写实验报告。 6.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7.会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 8.明确要观察内容,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解释实验中的一般问题。 9.会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归纳实验结果。 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基础训练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19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图19 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基础训练 1.平面镜能成像是由于平面镜对光的————射作用,所称的想不能在光屏上 呈现, 是————像,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用————代替平面镜,选用两只 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高考专题复习探究题答题方法

探究性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题型特点 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政治学科考试的考核目标之一。这几年,上海、北京、江苏、山东等地都相继设置了该类题目,广东省明年高考相信也会向此方向发展。因此,考生有必要在复习中研究综合探究题的考查角度及其解题方法。综合探究题通常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对探究与实践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查;二是对研究性学习或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两者既可以分开设问,也可以综合起来设问。但一般不会单独对过程进行考查,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是综合探究题的主体和重点。 一、对探究与实践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查 这种类型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考查,包括研究课题的提出和论证、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目的的确立和研究方法的选择、成果的表达和交流等。 例一: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生考试政治试题 六、综合探究题:本题19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9.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进行实地采访: 城管人员认为:小摊贩无证经营,到处乱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市容。 小贩大吐苦水:办证谁不想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赚的钱刚够糊口,摊位租金又贵,只得在马路上跑(采访中,学生发现小摊贩大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 顾客认为:小摊贩设点灵活方便且价格便宜。 蚤市场实行依法管理与服务,对各类摊阪的营业时另一些同学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 某城市有无证摊贩近5万,以前一味采取简单的取缔办法,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最新整理)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对应的知识点及应用 探究 的 物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法 空气无色无味气体,微 溶于水。①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②收集方法:可用注射器抽取或先往集气瓶注满水盖上玻 片,移到需取样之处将水倒掉并盖上玻片。 O2无色无味气体,微 溶于水。①具有氧化性:燃烧更剧烈;金属锈蚀;食物腐败。 ②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或用MnO2催化过氧化氢(H2O2)制取 氧气 N2无色无味气体,难 溶于水。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作焊接金属、灯泡、食品包装的保护气,防止氧化、腐败。 H2无色无味气体,难①具有可燃性:绿色高能燃料,产物只有水。

从一道日本高考数学题说起

从一道日本高考数学题说起 九宫徵羽双子座的完全平方3月23日 我是在我关注的知乎专栏“来看看日本高中的高考数学都考些啥”里看到这道题的,你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进入这个专栏。 在放出题目之前,科普一下日本的高考,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1月的全国统一高考(センター試験),考完这个统考之后呢,2月到3月还有一场每所大学——甚至一所大学的不同院系自己命题的校内高考,最后学校根据两场考试的成绩再决定录不录取。 看着有点像我们的自主招生,实际上并不是。日本也有与我们的“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类似的途径,可以不参加统考和校考就直接录取。 那接下来,看看题目吧,这是刚刚结束的2018年日本高考,东京工业大学理科生考试的数学的第一道题,一般来说,你需要在25分钟左右解答完这道题。 大致翻译: a,b,c是实数,在复平面考察这三个方程的解。 (1)前两个方程都没有实数解的时候,证明它们的四个解要么共圆,要么共线,并用a,b表示出圆心和半径。 (2)问,三个方程都没有整数解,且六个解共圆的充分必要条件。 题倒是不难,对于东京工业大学这么大的名头来说,可能还算简单了。 如果你想先自己做一下,就不要往下翻了。

简答: (1)都是实系数方程,由韦达定理不难得出①的两个解关于实轴对称,②的两个解同样,所以这四个解围成一个等腰梯形,那显然共圆。 求半径略。 (2)由第一问立得后两个方程共圆的圆心是1/(b-c),所以这两个圆心重合的充要条件是a+c=2b。(然后还要再考虑它们都没有实解,它们不共线,略) 题说完了,如果我只说这道题我就不会取这个标题了。 题目里的最后一句,“必要十分条件”(ひつようじゅぶんじょうけん)里的“十分”不免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是上传题目的打字打错了?毕竟“十分”和“充分”都是じゅうぶん。 然后我查了一下“充分必要条件”的日语: 确实是写“十分”的,然后我又查了一下“十分”和“充分”的用法: 之前日语只使用“十分”一词,后来由“充実”(じゅうじつ)、“充足”(じゅうそく)等词中引申出“充分”,多用于表达精神上的充分(满足)。在表达数值性、物理性时多使用“十分”。 所以充要条件写作“必要十分条件”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那现代汉语里的“充分”一词是如何出现的呢?它也是一个和制汉语词吗?我又查了一下《汉语外来词词典》。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光学 (一)概述 光学的学生实验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光学探究实验对技能的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原理、器材和步骤。 2.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知道它们的摆放要求。 3.知道各种器材在实验实践与探究能力指导 中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验原理、目的,选择除教科书规定仪器之外的其他器材完成实验。 4.会设计实验步骤并按合理步骤进行实验。 5会设计实验报告,会填写实验报告。 6.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7.会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 8.明确要观察内容,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解释实验中的一般问题。 9.会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归纳实验结果。 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基础训练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19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图19 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基础训练 1. 平面镜能成像是由于平面镜对光的————射作用,所称的想不能在光屏上 呈现, 是————像,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用————代替平面镜,选用两只 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2.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平面镜,镜面与桌面成45度角,小球沿着桌面向镜滚去,如图5-3所示,那么镜中小球的像如何云动?5—3

一道试题的解法探究

一道试题的解法探究 题目(201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理科第13题)已知函数f(x)=12x2-bx+1(b∈R),若方程f(x)=x在区间(-1,1)上有解,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点评本题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利用实根分布的知识解决二次方程在区间上有解的方法,但若只是顾及问题的表面,解完之后缺乏反思,就没有有效挖掘本题所蕴含的一系列数学思想方法,应该说就错失了一次绝佳锻炼思维的机会.为说明问题,下面给出几种思路,供参考: 解法一(分类讨论的思想)由方程f(x)=x12x2-(b+1)x+1=0,记函数h(x)=12x2-(b+1)x+1,考虑h(0)=1>0,对称轴x=b+1的不确定,于是b+1与定义域区间(-1,1)的位置关系生成讨论的标准:①若-1≤b+1≤1即-2≤b≤0时,此时上述方程中Δ=(b+1)2-21即b>0时,要函数h (x)在(-1,1)上有零点,则只须h(1)12;③若b+112. 评析一般的在涉及二次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或最值的问题上,通常研究的方法都是利用其对称轴与定义域区间的位置关系生成分类讨论的标准,然后再逐步依据题目的要求将问题予以解决.此种做法易想能做,但解题过程繁杂,能否找到有效回避分类讨论的处理方法呢?

解法二:(正繁则反补集法)考虑到h(0)=1>0,问题的对立面为方程f(x)=x在区间(-1,1)上无解,也即是函数h(x)=12x2-(b+1)x+1在区间(-1,1)上无零点,则只须h(1)≥0 h(-1)≥0-52≤b≤12,则原题有解b的范围为b12. 评析一个数学问题通常都具有两面性,当一方较为繁琐的时候,往往其对立面一般就会稍显简单,上述处理正是有效利用这一点,使解题过程得到了简化.以上两种做法都绕不开利用二次方程在区间上有实根的相关知识来解题的,那么本题能否另辟蹊径呢? 解法三:(等价转换的思想)由方程f(x)=x在(-1,1)上有解,可得bx=12x2-x+1.若x=0时,上述方程显然不成立,即方程的解一定不为0,于是可得b=x2+1x-1(x≠0),也即对x∈(-1,0)∪(0,1)时总存在唯一实数b让方程成立,于是参数b可看作是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即求b的范围等价于求右侧函数的值域了.易求上述函数的值域为(-∞,-52)∪(12,+∞),也即为b的取值范围. 评析将方程有解问题转化为求函数值域问题,为常规的解题寻找到全新的视角,凸显了等价转换思想的重要意途.然而纵观上述三种处理无一例外都是从代数层面来进行求解的,那么本题是否可以从“形”的一面来介入呢? 解法四:(数形结合的思想)由解法三知方程

光学实验探究题[精.选]

实验探究-----光学 【题目一】小阳与几位同学在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保持橡皮到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变,把手电筒打开后放在距离橡皮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在墙壁上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数据后,小阳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橡皮时,影子的长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小阳根据资料以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 为横坐标、影子的长度H 为纵坐标,绘制了影子的长度H 随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 变化的图像,如图1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 =17.5,影子的长度H 大约是 cm 。 (3)当手电筒距离橡皮较远时,小阳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的 (选填:“快”或“慢”)。 【题目二】如图2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蜡烛A 距玻璃板4cm ,则蜡烛 B 距玻璃板8cm 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B .若蜡烛A 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 .若在玻璃板与B 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 的像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光源到橡皮的距离L /cm 5 10 15 20 25 影子的长度H / cm 9.8 6.2 4.8 3.7 3.1 图1 L /cm 10 6 2 4 2 5 20 15 10 5 8 H /cm 【答案】(1)减小 (2)4 (3)慢 乙 甲 【答案】 B 玻璃板 A 甲 丙 玻璃板 A 玻璃板 A 乙 图2

一道高考填空题解法探究

一道高考填空题解法探究 江苏省通州市石港中学(226351) 高志军 设函数3()31f x ax x =-+()x R ∈,若对于任意[]1,1x ∈-,都有()f x ≥0 成立,则实数a 的值为▲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14题). 解法一 (对x 进行分类讨论) (1)若x =0时,则不论a 取何值,()f x ≥0显然成立. (2)当0x >时, 即(]0,1x ∈时,()331f x ax x =-+≥0可化为,2331a x x ≥- 设()2331g x x x = -,则()()' 4312x g x x -=, 所以()g x 在区间10,2?? ??? 上单调递增, 在区间1,12?????? 上单调递减,因此()max 142g x g ?? == ???,从而4a ≥. (3)若0x <时, 即[)1,0x ∈-时,()331f x ax x =-+≥0可化为,2331 a x x ≤ - ()() '4 3120x g x x -= <, 所以()g x 在区间[)1,0x ∈-上单调递增,所以min ()(1)4,g x g =-=从而4a ≤. 综上所述,4a =. 解法二(对a 进行分类讨论) 2()33f x ax '=-. (1)0a ≤时, ()0f x '≤恒成立,∴()f x 在区间[]1,1-上为减函数, min ()(1)2,f x f a ==-()f x ≥0 恒成立,∴20,2,a a -≥∴≥与0a ≤矛盾. ∴0a ≤不可能. (2) 0a >时, 2()33f x ax '=-=3(a x x +. ①01a <≤时, []1,1x ∈- ∴()f x '=3(a x x +≤0恒成立, ∴()f x 在区间[]1,1-上为减函数, min ()(1)2,f x f a ==-∴20,2,a a -≥∴≥与 01a <≤矛盾. ∴01a <≤不可能. ②1a >时, ()f x '的正负、()f x 的单调性及函数值如下表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分值占卷面总分的比例将近50%。从难度上看,一般说来,选择题特别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单项选择题,较非选择题要相对容易一些,历年来得分率都比较高(70%左右),考生选择题得分往往成为其总分主体部分(所占比例在65%左右)。因此,考生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首先必须把选择题做好。 选择题主要承担水平性测试功能,重点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往往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一)选择题的种类 高考政治学科选择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答案为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单项选择题”;一种是答案不一定是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不定项选择题”。目前文科综合卷的选择题只有单项选择题,而政治单科试卷则两种选择题都有。 (二)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解答选择题,一定要牢记“以干求肢”这一基本原则。即从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出发,具体分析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指向),然后据此确定对题肢的取舍。解答选择题切忌脱离题干的具体要求,孤立地判断题肢的正误并进行选择。从哲学上看,坚持“以干求肢”原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三)解答选择题的具体步骤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环节是审题,审题要做到“三审”:一是审材料,包括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材料;二是审设问,即题干对所选题肢的特定要求或规定;三是审题肢。 1.认真分析导语、题干所给材料,要求准确、全面、深刻。 所谓准确,就是要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把材料所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 所谓全面,就是要完整地把握材料,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一些考生在做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择题”以及“不定项选择题”时常常出现漏选,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只抓住材料中的部分信息。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更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较符合题意的题肢中选出最佳。 2.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明确试题设问的指向。 (1)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明确设问指向的关键一步。干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以下4种: ①因果关系。关系词有“因为”、“由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结果,要求题肢提供原因;也有题干提供原因,要求题肢提供可能出现的结果。 因果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解答此类题时,主要是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此外,还要辨别并排除因果倒置的选项。 ②个性—共性关系。关系词有“说明”、“表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某种现象(个性),要求题肢归纳、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共性)。这样,题干的具体材料与题肢的抽象观点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证明或说明的关系。 解答此类题时,重点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否相符,即题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是人们猎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明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所以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许多同学关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能够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动身,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基本上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特别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什么原因,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看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依照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明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通过一段时间后,发明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 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 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假如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 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 是:。 方案现象和结论 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缘故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此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 点为入射点,ON 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 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 时,反射光为OD ;当入射光为EO 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 结论是: 当光发生反射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 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2)实验中,纸板应_“垂直”)__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____;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 (5)如果光线沿BO 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 “不会”)与OA 重合,说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____。 3、如图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改变 入射 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二步:如图3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反射 光线,实验结论是: 看不到,说明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 如图4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 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o 。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 、30o、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 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 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1 AO 50° 50° 2 CO 40° 40° 3 E O 20° 20°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50 2 40° 40° 3 20° 20°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图2 A 图3 B 平面镜 平面镜 图4 图1

一道高考填空题的解法探究

一道高考填空题的解法探究-中学数学论文 一道高考填空题的解法探究 贾周德 (赣榆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连云港222100) 摘要:本文探究了一道高考填空题的多种解法,开扩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一题多解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基本不等式;判别式;三角换元;几何;导数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11-0020-01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对下面一道高考填空题的解法作了一番探究,得到了多种不同的解法,现总结如下,供解题参考。 题目:设x,y,z为正实数,满足x-2y+3z=0,则y2xz的最小值是。 (2008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11题) 一、基本不等式法 解法1:由x-2y+3z=0,得y=x+3z2.将此式代入y2xz中,整理得y2xz=x4z+9z4x+32.由题设知,x4z,9z4x均为正实数,由基本不等式,得x4z+9z4x+32≥2x4z.9z4x+32=3,即y2xz≥3(当x=y=3z时,取“=”),所以y2xz的最小值是3. 点评:上述解法1是用基本不等式ab≤a+b2(a≥0, b≥0)求解的。本题也可以这样解,将已知等式化为y=x+3z2,由基本不等式,得y≥3xz0,即y2xz≥3,从而得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满足“一正数、二定值、三相等”的条件。

二、判别式法 解法2:设y2xz=t (t0),则y2=txz.由已知等式,得y=x+3z2.将此式代入y2=txz 中,整理得(xz)2+(6-4t)xz+9=0.因为这个关于xz的二次方程有正实数根,所以判别式Δ=(6-4t)2-36≥0,解得t≥3或t≤0(舍去),即y2xz≥3(当x=y=3z 时,取“=”).所以y2xz的最小值是3. 点评:上述解法2是将y2xz用新变量t表示,结合已知等式,用代入法消去y,整理得关于xz的二次方程,从而利用“判别式法”得解.利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最值时,要注意检验其结论的正确性,防止出现“误判”或“漏判”的情形. 三、三角换元法 解法3:将x-2y+3z=0化为x2y+3z2y=1.令x2y=cos2θ,3z2y=sin2θ,θ∈(0,π2).两式相乘并整理,得y2xz=3sin22θ.因为2θ∈(0,π),所以1sin22θ≥1,于是y2xz≥3.当θ=π4时, 1sin22θ取最小值1,从而y2xz取最小值3,此时x=y=3z.所以y2xz的最小值是3. 点评:上述解法3是将已知等式化为x2y+3z2y=1,利用三角换元法把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而得解的。这里得出x2y+3z2y=1后,也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四、几何法 解法4:作线段AP=x,延长AP至点B,使PB=3z,则AB=x+3z=2y(x,y,z为正实数). 以线段AB为直径作圆O (如图),作半径OC,使OC⊥AB,则OC=y.过点P作PE⊥AB,交圆O于点E,则3xz=PE2≤OC2,即3xz≤y2,所以y2xz≥3.显然,当点P 与圆心O重合时,此不等式取“=”,此时x=y=3z.所以y2xz的最小值是3.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题练习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精选 1. 平面镜成像 1.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 则像将 移动。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 (1) 用平面镜做实验(填“能”与“不能”) (2)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 3..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 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 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 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 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 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凸透镜成像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 (填“上”或“下”)调整. 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 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 ,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 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 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 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 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 屏应向_____移动。(填“左”或 “右”) 3.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 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 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图乙 原放置 玻璃板图甲 纸

高考试题的探究鳖臑几何体的试题赏析与探究文章修改稿

图 1 D P E C B A 鳖臑几何体的试题赏析与探究 岳 峻1 阮艳艳2 安徽省太和县太和中学 236600 2015年湖北高考数学之后,广大考生感言:阳马、鳖臑,想说爱你不容易;中学教师考后反思:阳马、鳖臑,不说爱你又没道理;试题评价专家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注重数学本质,突出数学素养,彰显数学文化. 阳马、鳖臑是什么呢? 1 试题再现 1.1 文科试题 《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之为鳖臑. 在如图1所示的阳马P ABCD -中,侧棱 PD ⊥底面ABCD ,且PD CD =,点E 是PC 的中点, 连接,,DE BD BE . (I)证明:DE ⊥平面PBC . 试判断四面体EBCD 是否为鳖臑,若是,写出其每个面的直角(只需写出结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II)记阳马P ABCD -的体积为1V ,四面体EBCD 的体积为2V ,求12 V V 的 值. 1.2 理科试题 《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之为鳖臑.如图2,在阳马ABCD P -中,侧棱PD ⊥底 图2

面ABCD,且PD CD =,过棱PC的中点E,作EF PB ⊥交PB于点F,连接,,,. DE DF BD BE (I)证明:PB⊥平面DEF.试判断四面体DBEF是否为鳖臑,若是,写出其每个面的直角(只需写出结论);若不是,说明理由; (II)若面DEF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π 3,求DC BC 的值. 2 鳖臑的史料 2.1 史料 《九章算术·商功》:“斜解立方,得两堑堵。斜解堑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阳马居二,鳖臑居一,不易之率也。合两鳖臑三而一,验之以棊,其形露矣.” 刘徽注:“此术臑者,背节也,或曰半阳马,其形有似鳖肘,故以名云。中破阳马,得两鳖臑,鳖臑之起数,数同而实据半,故云六而一即得.” 2.2 阐释 阳马和鳖臑是我国古代对一些特殊锥体的称谓,取一长方体,按下图斜割一分为二,得两个一模一样的三棱柱,称为堑堵. 再沿堑堵的一顶点与相对的棱剖开,得四棱锥和三棱锥各一个.以矩形为底,另有一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为阳马.余下的三棱锥是由四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四面体,称为鳖臑. 图3

由江西高考理科数学最后一题说起

年年岁岁卷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08年是江西省高考数学自主命题的第四年,今年全省理科平均分为 比去年了降了,特别是理科压轴题的难度系数为,属于超难题。2007年考生满面笑容,2008年考生叫苦连天。2008年的理科压轴题是一道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一改前两年以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为压轴题局面,避免了老师和学生猜题压宝,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压轴题基于公平的原则体现了试题选拔功能,其设计之新颖,立意之深隧,技巧之高难,把选拔功能体现得酣畅淋漓。本文以08年江西省高考数学理科压轴题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1考查能力好载体 题目 函数()f x =x +11+a +11+8 +ax ax ,x ∈(0,+∞). (1)当8a =时,求()f x 的单调区间; (2)对任意正数a ,证明:()12f x <<. 解 (1)略 (2)对任意给定的0>a ,0>x ,因为 ax a x x f 8111111)(+ ++++=,若令ax b 8=,则8=abx ① b a x x f +++++=11 1111)( ② (一)先证1)(>x f :因为x x +>+1111,a a +>+1111,b b +>+1111 又由x b a +++2≥8244=abx ,∴x b a ++≥6 所以 (2).再证2)(+++++=b a x abx ax bx ab x b a b a x ax bx ab x b a b a x ax bx ab x b a b a x b a x x 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