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世界船舶发展史

世界船舶发展史

世界船舶发展史
世界船舶发展史

世界船舶发展史

(信息时间:2009-6-4 阅读次数:1828)

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

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这种装置的单位重

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

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在民用船舶中,燃

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动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1954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为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

1959年,前苏联建成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为32340千瓦;

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瓦纳”号下水,功率为14700千瓦。

现有的核动力装置都是采用压水型核反应堆汽轮机,主要用在潜艇和航空母舰上,而在民用船舶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没有得到发展。

70~80年代,为了节约能源,有些国家吸收机帆船的优点,研制一种以

机为主、以帆助航的船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

爱德丸”号便是这种节能船的代表。

名船简介

奥丽安娜”号

始造于1957年,英格兰龙骨造船公司建造,全船长为245.06米,宽30.48米,高有51.21米(约有16层楼高),吃水深8.7米,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而总吨位则达到了4万吨重。“奥丽安娜”之名则取意于当时的一位宫廷诗人赠与伊丽莎白女皇的雅称——“白色的贵妇人”。“奥丽安娜”号26年的海上航行生涯中,共访问过五大洲的逾百个著名港口,总

航程达到了650万公里。

“法兰西”号

20世纪60年代后,在海洋上航行的豪华邮轮中最神气的是“法兰西”号。它用85小时就可横渡大西洋,它的前进动力来自8部锅炉,经由4座涡轮转动四根螺旋桨轴,发出17万马力的推进力。“法兰西”号能产生1万多千瓦电力以供照明、暖气和冷气用,船上的通讯系统包括1300个电话机,还可每天从海水蒸馏出35万加仑的淡水供旅客生活用。“法兰西”号的船体有一半是双层船壳,此外还分为15个水密舱;如果船体洞穿,只需按一下电钮就可以紧闭59扇钢门,防止水淹。船上还有430具热传感器,可自动探察出任何突然升高的温度,以防起火。船上没有木制品,连艺术品都是耐热防火的,可绝对保障航行途中的安全。宗和

yzj53520082008-10-10 16:45:11

古代西方世界名船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最古老的造船历史,在公元前3000年前已出现横帆船,公元前1400年埃及是世界造船中心,由复原后的埃及法老齐阿普斯法老墓葬船(亦称太阳船)以采用船板平接技术代表当时埃及的造船水平。

2007-2-13 14:04 费希尔勋爵

古希腊的三层桨战船承袭腓尼基的双桨加莱船,以体轻快捷著称,在海战中常有有效的发挥。古罗马的考贝塔货船已能远行,并为世界双帆船之先声,其主帆缩帆时,可呈三角帆状,到了拜占庭时代开始使用大三角帆船。维京长船是诺曼人的主要航海船只船板连接采用搭接技术,不过其船型可能来源于北欧早先出土的双叉首尾柱古艇。

维京船

公元8世纪-11世纪,北欧斯堪的那维亚的日尔曼民族分支维京(viking)人兴起,viking一词是挪威语,后译为海盗。作为海上游人,自贡院世纪他们才逐渐在南部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定居下来,形成多个王国。维京人借助于航海和探险活动,到处劫掠,但也发现不了新的陆地。北欧人特别是挪威人改进了他们的造船技术,使之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维京船一般修长,世称维京长船,长度为10-30米,其平均排水量为50吨,并使用搭接法造船。维京船操船时使用右弦的操纵桨,常以左弦靠码头,高高的曲线型两端及较深的船中吃水使其具有良好的船舶操纵性。她以桨作为主动力,但也悬挂有一面大横帆,色彩鲜明,在弦侧常用五颜六色的盾牌防御敌船弓箭的射入。是一类颇具特色的古船型。

罗马商船“考贝塔”型(Corbita)

公元1世纪-2世纪,罗马进入全盛期,海上贸易繁盛,罗马商船“考贝塔”型就此问世,其所需的大宗进口的商品均由它从世界各国运来。它一般长30米,髋米,长宽比为3:1,这一比例一直为后来的造船家因袭了一千年。船体坚固,从侧面看去,是圆形而不是方形或平底,其结构是一种西方传统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它采用船板平接构造法,其船尾甚高,可以消散尾随浪,尾柱上常刻着天鹅的颈和头,面向船尾,船重约120吨,船底用铝保护以防船虫蛀蚀,在船中设一根桅杆,上下直横帆衡悬起方形主帆,主帆上悬一三角帆为其创新。罗

马船匠发明了一种简易的卷帆系统,垂直的绳索穿国缝花帆上的环节,可以从地步捐弃或缩短帆,有点象活动百叶窗那样卷动。另外在船首设有一斜杠帆,其转向作用往往大于推进作用。主帆和三角帆帆面积达150-180平方米,而手斜杠帆帆面积为18平方米。船尾两边各置一对操纵桨,与埃及船无异。罗马横帆船较之以往的横帆船有异地功能的横风及轻微的首侧风的调戗能力。“考贝塔”型商用货船使用范围较广,是当时罗马商船的一种标准型。

拉克船(Carrack)

卡拉克船是欧洲自公元1300-1525年的主要船种,原为货船,后用作战船,一般认为它是由热那亚柯克船演变而来,由1桅发展到4桅,由很高的首尾楼演变为首尾楼变小,乃至消失。1501年弦侧炮门的发明允许较大的炮座可以坐落在主甲板上,卡拉克船开始成为有几层炮甲板的大型帆船,致使最大的卡拉克船可以达到2000吨。虽然后期卡拉克船仅参加了几次主要海战,但对战船的发展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船舶发展中由单桅船发展到全装备3桅船以及由弓弩为主的战船发展到真正的炮船的重要转折点。

柯克船(Cog)

柯克船原是维京船队中区别于维京长船的,以帆作为主动力的一类圆船。船身短宽,适于做货船。它大的宽度和深度大大提高了稳性和舱客,统长的甲板在坏天气时有效地保护了舱内货物不致进水。后来柯克船成为由日尔曼民族组成的汉萨(商业)同盟中国使用的主要船种。原来它使用北欧传统的搭接结构,使其吨位受到严重制约,常不足200吨。后来受地中海光滑海船船体的影响,也改成平接结构,致使其吨位有所突破。受中国帆船使用平板舵的影响,欧洲船匠首先在尾部平直的柯克船上,装上了尾柱舵,从而大大改善了它的驶帆能力,舵、帆各航海指南针的联合使用,使柯克船具备了远洋航行的能力。由于其航行长,后期柯克船也被用作进行海上护航,警戒海上武力袭击,常需用弓箭手、投石器及弹射器自卫,从而家高了首、尾楼。故有时也可用于海上作战。

哥伦布航海旗舰“圣玛利亚”号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船3艘(“圣玛利亚”号、“平塔”号、“尼尼亚”号),船员87人(一说90人),从巴罗斯港启航。在加那利群岛停靠后,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途中克服船员怀疑动摇及叛乱。1492年10月12日,登上巴哈马群岛的瓜纳哈尼岛(由他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此后,又发现并命名一些岛屿。10月28日,到达古巴,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12月6日,登上大安的列斯群岛的海地岛。哥伦布举行仪式,命名此岛为伊斯伯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岛)。12月25日夜晚,“圣玛利亚”号船搁浅受损。

盖伦船(Galleons)

盖伦”船作为西班牙宝船而负盛名,当时它常装载黄金在大西洋中穿梭于新老世界之间。西班牙自从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要海船船型——拿屋船(与卡拉克船为一类)和卡拉维尔船已不能胜任横渡大西洋进行运输大量货物或士兵的繁重任务。于是这两类船型的一些优良特色糅合成一种混合型,这就导致西班牙盖伦船的出笼。它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它一般标准长度为46-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几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有2000吨,吃水达8米。它适合运载货物通过很长的海道。续航力很长,在很长时间内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船。16世

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于远距离炮战,改善之操作性,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到船体之内,甚至置于首柱之内。此类船的标准长度50米,排水量500-600吨。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作性明显优于西班牙“盖伦”船,由于它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

英国“胜利”号战舰

历史上最著名的3桅、3层甲板战舰。长68.96米,排水量3225吨,航速约10节(1节= 1.852千米/小时),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军统帅纳尔逊中将乘坐此舰指挥英国舰队大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他本人受重伤阵亡。在英国海军历史上先后有5艘军舰被命名为“胜利”号。

瑞典大型战舰“瓦沙”号

1625年1月16日,瑞典国王哥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as ⅡAdolphus)与该船的建造者海力克·哈勃特生(Henrik Hybertsson)签定建造合同。为此砍伐了2000多棵橡树。当时的瑞典是欧洲强国之一,她打败过俄国和丹麦,进行了30年的战争,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造船业也十分发达。

1628年8月10日,建成的“瓦沙”号在全国最大的海军基地斯德哥尔摩作处女航,开始撑帆,突然起风,水进入炮筒的眼中,船舶倾斜,随之翻沉。当时救捞该船的试图失败了。后16 64年,该船上的64门大炮的大部分被打捞上来,1683年又打捞起另几门大炮。直至195 3年才开始大规模的打捞工作,打捞持续了两年多,终于于1961年4月21日将该船打捞出水。“瓦沙”号的打捞成功,为考古学家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大型海洋战船及其吾辈、船员生活起居、造船技术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素材。

yzj53520072008-10-10 16:58:31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最古老的造船历史,在公元前3000年前已出现横帆船,公元前1400年埃及是世界造船中心,由复原后的埃及法老齐阿普斯法老墓葬船(亦称太阳船)以采用船板平接技术代表当时埃及的造船水平。

2007-2-13 14:04 费希尔勋爵

古希腊的三层桨战船承袭腓尼基的双桨加莱船,以体轻快捷著称,在海战中常有有效的发挥。古罗马的考贝塔货船已能远行,并为世界双帆船之先声,其主帆缩帆时,可呈三角帆状,到了拜占庭时代开始使用大三角帆船。维京长船是诺曼人的主要航海船只船板连接采用搭接技术,不过其船型可能来源于北欧早先出土的双叉首尾柱古艇。

维京船

公元8世纪-11世纪,北欧斯堪的那维亚的日尔曼民族分支维京(viking)人兴起,viking一词是挪威语,后译为海盗。作为海上游人,自贡院世纪他们才逐渐在南部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定居下来,形成多个王国。维京人借助于航海和探险活动,到处劫掠,但也发现不了新的陆地。北欧人特别是挪威人改进了他们的造船技术,使之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维京船一般修长,世称维京长船,长度为10-30米,其平均排水量为50吨,并使用搭接法造船。维京船操船时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0.1一1.75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0.2一0.4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 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 );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汽车发展史简介

第一章世界汽车的发展 国外的汽车引领着世界的汽车潮流,只有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好地前进。本章将从汽车的诞生,汽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以及日本等亲爱车大国的发展介绍汽车工业的进程。 1.1 前汽车时代 人类使用汽车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车辆一直是由人力或畜力驱动,直至18世纪发明了动力机械后,才出现了机动车。 1765年英国的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迅速推广,揭开了工业革命的篇章。1769年法国炮兵工程师尼古拉蒂·古诺把蒸汽机装在一辆木质的三轮车上,制成了最早的机动车。这也是最早的机动交通工具,成为古代交通运输与近代交通运输的分水岭 蒸汽机是外燃机,燃料在汽缸之外燃烧,热效率很低,并且蒸汽车辆庞大笨重,操纵不灵,安全性差。1809年,法国人菲利普·勒本提出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原理。1860埃蒂内·列诺尔制成了煤气机并成批量生产,是内燃机商品化。 186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制造出往复活塞四冲程内燃机,并为现代汽车内燃机发展奠定了四冲程工作循环的理论基础。当时热效率大12%-14%,之后人们放弃了热效率只有3%左右的煤气机而使用奥托内燃机。 1.2 汽车登上历史舞台 18世纪真正的汽车诞生了。1885年卡尔·奔驰设计制造了一个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和一辆三轮汽车,并在1886年获得了专利。1886年德国工程师哥特里布·戴维斯将自制的单缸四冲程内燃机装在一辆改装的马车上,也制成了汽车。奔驰和戴维斯随后共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小规模的批量生产内燃机和汽车。他们二人首先把汽车与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并把汽车推向了历史舞台,这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绩。 从那时起,汽车迅速跃升为道路的主角,很快便淘汰了马车。 1.3 西方的汽车发展 汽油内燃机以其功率的不断升高,轻巧等优点脱颖而出,很快成为了汽车的主要动力。随后一大批汽车生产厂在欧洲崛起,标致、欧宝、雪铁龙等品牌先后涌现。汽车的春天到来了。 汽车虽然诞生在欧洲,但在美国依靠自然条件以及宽松的政策,又利用欧洲在当一次世界大战遭受破坏的时机,迅速崛起并超过了欧洲。此后数十年,美国的汽车工业一直遥遥领先,雄踞榜首。 亨利·福特于1903年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推出了著名的T 型车,并于1913年在汽车行业率先采用流水生产线大批生产,是这种车型产量迅速上升和成本大幅下降,促使汽车这种只是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变为普及到千家万户的经济实惠的产品。20年间T型车工生产了1500万辆,具有极大地社会影响力,福特亦被称为“汽车大王”。 1908年,威廉·杜兰特以戴维·别克的公司为基础,组建了通用汽车公司,合伙人包括兰森·奥兹、亨利·雷兰德以及后来的路易斯·雪佛兰等先驱者。通用汽车公司还在1925年和1929年先后兼并了英国的沃克斯科尔汽车公司和德国的欧宝公司。1923-1956年,杰出的企业家销阿尔弗雷德·斯隆长期担任通用汽车公司的最高领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该公司迅速上升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他提出了“分期付款、动态报废、年度车型更新、闭式车身”等促销措施,对美国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沃尔特·克劳斯特原是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级职员,1920年接任了濒临破产的麦克斯韦尔汽车公司的领导大权,励精图治,使该公司起死回生。1925年,克劳斯勒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合并了道奇、普利茅斯、地索多等汽车公司,发展成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当时定的德国政府为了使人民都买得起轿车,下达了生产一种大众化轿车并建立工厂的指令,由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主持设

世界汽车发展史

世界汽车发展史 ●从轮到车——人类交通的第一次革命 ●自走车辆的探索——人类奔驰的梦想与追求 ●现代汽车的形成与发展——汽车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融合推动了汽车工业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现代汽车的发展——和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体 马车时代 自从人类发明了车轮并制造出车后,就用驯化了的马、牛拉车。马车是运输、代步和打仗最主要的工具。 由于没有其他合适的动力取代马,马车时代一直延续了约3000~4000年。 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1757年,木匠出身的技工詹姆斯·瓦特被英国格拉斯戈大学聘为实验技师,有机会接触纽科门蒸汽机,并对纽科门蒸汽机产生了兴趣。 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 1774年11月,他俩又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发明的高效率蒸汽机一出现立即用到采矿、纺织、冶金、机械加工、运输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掀起了18世纪轰轰烈烈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诞生,无疑是人类利用动力机械的一大突破。从此,人们靠燃料的燃烧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 蒸汽汽车的盛衰内燃机的诞生 古诺的尝试给后来者以极大的启发和激励,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出现了研究和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各种用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到了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个蒸汽汽车的全盛时期。

内燃机的先驱 蒸汽机的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把水烧开,将蒸汽送进气缸,推动活塞和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所以蒸汽机也称为外燃机。它的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低,仅10%左右,能源浪费严重。 如果让燃料在气缸里直接燃烧产生的气体膨胀力推动活塞作功,就可大大提高气缸压力和热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内燃机。1862年,法国铁路工程师罗彻斯,发表了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并指出压缩混合气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措施。1862年1月16日他的发明获得法国专利,他并没有造出实物来说明他的理论。 内燃机的诞生 奥托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22岁时弃商,开始从事煤气发动机的试验工作。 1866年,奥托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立式活塞式四冲程奥托内燃机。翌年,此物荣获巴黎博览会金质奖章。 1876年,奥托对四冲程内燃机又作了改进,试制出第一台实用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 1877年8月4日取得专利,并成批投入生产。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1881年,戴姆勒辞去道依茨公司的一切职务,同他的同事威廉·迈巴赫合作开办了当时第一家汽车工厂,开始研究一种“轻便快速”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1883年8月15日,戴姆勒和迈巴赫在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开发出了第一台卧式汽油机。 内燃机的诞生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他们再接再厉,把发动机的体积尽可能缩小,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轻便小巧的化油器式、电点火的小型汽油机,转速达到了当时创记录的750r/min。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发动机,取名为“立钟”。他们在1885年4月3日取得德国专利。

北斗卫星发展历程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 相信在座的大部分都只知道北斗时中国的导航系统,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呢?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

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启示录

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启示录 2004-4-1 10:50:00 来源:责编:车天下 1886年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德国人卡尔·奔驰研制的0.9马力的三轮汽车取得了帝国专利证书,同年,另一名德国人戴姆勒也试驾了他发明的四轮汽油汽车,从此,汽车开始改变这个世界。从卡尔·奔驰制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到现在加速到时速100公里只需要三秒钟的超级跑车,一百年来,汽车业经历了三次变革: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50年代战后的经济繁荣使汽车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给汽车带来了第二次变革;到60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物美价廉的汽车使汽车工业发生了第三次变革。那么值此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之际,中国汽车是否能从百年汽车的三次变革寻找到一些值借鉴的“法宝”呢? [B]大众化之路[/B] 1908年,亨利·福特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最重要的是,这种车简单实用,材料出众,用钒合金钢制造,轻巧结实,脚踏变速器操作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汽车驾驶者的舒适度。与汽车本身同样不同凡响的是它的生产方式。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比当时欧洲所产的汽车便宜了1/2到1/3,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V-8型汽车每辆售价仅为465美元,而一名教师的年薪是800美元以上。亨利·福特的宗旨是:“薄利多销总会比少买多赚好得多,这能够使更多的人找到工作。”他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都能拥有汽车。 [B]设计推陈出新[/B]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美各国的民用汽车业几乎完全停顿下来。直到50年代,汽车业才终于又活跃起来了。最早的变化出现在汽车外形设计上,50年代的汽车变矮了、变宽了,似乎是紧紧地趴在了地面上。给后人印象更为深刻甚至引为笑谈的还有那种50年代特有的尾翼。尽管只是微微地隆起,并不十分引入注目,但在用户或设计师的眼里,它似乎给人以高速的感觉,爱赶时髦的克菜斯勒还对此大力发挥,竟把喷气战斗机的三角形垂直尾翼移植到车尾。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加入这场尾巴之战,比赛谁的尾巴翘得更高,结果弄得后翼几乎延伸到车顶之上。这些夸张的车体设计尽管在技术上毫无意义,但却性格鲜明,成为50年代的经典之作。比外形变化更深刻的是体制的变化。1945年9月21日,亨利·福特二世正式接替祖父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的董事长,随即便对旧体制进行大清洗,有千余人被辞退。面对每月1000万美元的巨额亏损,亨利·福特二世大胆地引进了以查尔斯·桑顿为首的10位青年军官。这批不懂汽车的高级职员整天在公司各部门东游西荡地到处发问颇有点令人讨厌,然而正是这些人给公司带来了成本核算、市场统计以及计划编制等一系列财务制度。此外,他又从通用挖来了欧内斯特·布里奇等“血管里流着汽油”的老手,直接取竞争对手所长。[B]丰田汽车模式[/B] 1933年,丰田纺织厂设立汽车分部,并决定在三年后开始制造汽车。在汽车制造方面,丰田实在没有多少经验。但聪明的丰田坚守一个信条:模仿比创造更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进,那就更好。丰田认为,首先必须生产安全、牢固、经济、传统的汽车,而不是创新性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的丰田车都具有这样的特点。1955年,丰田推出一款设计精巧、排量1.5升的小轿车。命名为皇冠(报价参数图片论坛)RS,两年后又以Toyopet的名称将其出口到美国。其实该车极为传统,没有使用任何现代技术,但是做得十分精巧而已,价格也不贵。价廉物美的丰田车就此风行(报价参数图片论坛)全球市场,1961年,丰田的汽车产量还只有20万辆,10年后便猛增至200万辆,翻了10倍。 "丰田"成长的故事 2004-4-1 10:50:00 来源:责编:车天下 丰田佐吉可以说是丰田汽车的开山鼻祖,1876年出生于远江国敷知郡山口村(现静岗县湖西市)的一个木匠之家。他年轻时代就酷爱发明创造,1896年发明了日本国内第一台动力织机。1910年5月,佐吉对欧美进行了考察。回国后,佐吉开始了对自动织机更高水准的工作。通过此次的旅行,欧美各国日益普及

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挑战GPS 盘点北斗导航系统的30年历程 ?2014-8-22 15:01:20 ?类型:原创 ?来源:电脑报 ?报纸编辑:电脑报 ?作者: 【电脑报在线】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詹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的应用已经随处可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出于民间应用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从1983年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计划于正式提出,距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按照最初规划的“三步走”的战略,经过几代科学家们的努力,北斗计划已实现过半。褒贬之中回顾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不但有助于厘清北斗系统的发展脉络,也让国人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 试验阶段,覆盖我国周边 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卫星导航与定位的研究,随后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研究一度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从那时起,中国科学家们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途径和方案。1983年,一个名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提出。随后,我国著名航天专家陈芳允院士正式提出,在国内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实现区域快速导航定位的设想。到了1989年,在陈芳允院士的带领下,我国首次利用通信卫星展开了双星定位演示验证试验,证明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技术体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此后,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系统建设和发展,并更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双星定位示意图 该阶段以2000年成功发射的两颗“北斗一号”为结束,两颗卫星成功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形成了区域的有源服务能力。“北斗一号”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统。并且由于采用卫星接收测定机制,用户终端机工作时需要发送无线电信号给北斗卫星,是一种有源定位系统,能实现一定的互动性。随着2003年和2007年又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一号”备份卫星,标志着完整的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完成,今后将转入长期的在轨管理阶段。 虽然第一代北斗系统缺陷很明显,但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首个卫星导航系统,打破了美、俄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而此阶段也是北斗计划最艰难的时期,在缺少人力、物力的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 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一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一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 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 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世界汽车业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业发展历程 世界汽车业起步于19世纪末期的德国。20世纪初(1913年)在美国由福特公司实现现代化批量生产,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行业。 世界汽车行业自兴起后,发展一直较为迅速。到20世纪初达200万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640万辆(1937年)。战后进入迅猛发展时期,1950年达1000万辆,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更快,1977年超过4000万辆,20年间产量翻了两番。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汽车业产量一度有所减少,但从1983年开始回升,1985年达4515万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近15年间。全球汽车整车总产量上升了近40%,从2005—2014年,总产量上升了约28%(见表1-1)。

表1-1 2005~2014年全球汽车产量 二.汽车业100强上榜企业分析 (一)2005-2014年世界100强中汽车业的规模 进入21世纪,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销售收入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从100强中汽车企业收入总和看(见图6-1),除开2009年和2010年收入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Array都呈稳 定增 长。从 100强 中汽车 企业收 入占 100强 所有企 业收入 之和的 比例来 看,呈 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

国家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美国5424.37 5559.20 5576.66 日本3329.02 3565.89 3890.39 德国2155.50 2285.57 1937.99 意大利588.72 578.33 650.31 法国506.39 513.65 710.05 韩国563.58 574,34 666.66 (三)2005-2014年汽车企业在100强的企业中排名情况分析 由表6-3可以看出,进入世界100强的汽车企业名次在5到10之间,2007年通用汽车 公司在100强汽车企业排名中第一位,但在2007年后位次虽然不大,但每年与100强 首位企业营业收入的差额却不断扩大。反映出汽车业对全球经济发展作用正逐步降低。2005-2014年,汽车企业在100强排序位次的中位数总体上是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0 (四)2014年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分析 1.规模分析 由表6-4和图6-3可以看出,汽车企业收入规模几乎都在不断增加,上升最

GPS发展历史

上周,美国媒体一篇关于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报道,使这个中国也有参加合作开发的项目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美国一些官员以担心该系统被敌对国家与美国进行战争时使用为借口,威胁在不利情况发生时攻击该系统的卫星。自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受前苏联剧变影响一蹶不振之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几乎独霸全球卫星定位服务市场,随着俄罗斯国力的逐渐增强,Glonass将在未来三四年里恢复使用,而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也要在2008年投入运营,届时,卫星导航服务将由美国一家独霸转为三国分立,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官员的激进言论也就不足为奇。回顾Galileo此前的筹划历程,处处可以看到美国阻碍该计划的身影,这表明,美国对卫星导航领域可能即将到来的三国时代依然抱着敌视态度,尽管如此,在中欧俄三方的合作下,这一时代也将很快来临。 “欧版GPS”挑战美国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在空间领域的军事和民用技术开发上逐渐呈现出绝对优势,目前在全球卫星定位和导航服务上几乎独霸全球,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自投入使用近20年来,不仅为美国本土提供了周到的民用服务,而且为美军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GPS 在军事应用上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在海湾战争时期。在美军攻击伊拉克的一个水电厂时,为了达到立即打击敌人、同时减少损失的效果,美军使用依靠GPS导航的“斯拉姆”空地导弹,他们先发射了第一枚导弹将电厂的围墙炸开一个洞,紧跟着,第二枚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穿洞而入,一举摧毁了发电厂的核心部位,而附近的水闸却完好无损。这种“千里穿杨”的功夫着实令世界为之动容。 欧洲的卫星定位服务一直由美国免费提供,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长期只为欧洲提供精度百米以上服务,而GPS在美国的民用领域精度可以达到30米,军事用途更达到了10米。内外有别的“二等服务”让欧洲人甚为不满,在这种涉及军事应用以及巨大民用利益的技术上,欧洲人决心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欧洲欲后发制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欧盟和欧洲航天局已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了长达5年的可行性论证。1999年,他们提出了欧洲版的GPS——“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的出台是一个争吵不断的过程,欧盟内部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意见。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强调打造欧洲独立GPS的重要性,而英德等国却认为,既然有美国提供的免费“午餐”,没有必要花巨额资金再打造一个同样的系统。

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2)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 1953年7月1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孟家屯举行了隆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奠基典礼。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如图135所示)成功下线,这标志着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 二、中国汽车工业的完整化 1.五个生产基地的成立 (1)南京汽车制造厂。1958年3月10日,该厂生产出第一辆跃进NJ130轻型载货汽车。 (2)上海汽车制造厂。1958年9月,第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诞生, (3)济南汽车制造厂。1959年,济南汽车制造厂参照捷克斯柯达706RT型8 t载货汽车设计出中国的重型载货汽车。 (4)北京汽车制造厂。1962年,试制成功第一辆北京BJ210轻型越野汽车。 2.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立 1965年12月,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成立。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 3.川汽和陕汽的建立 1966年3月11日,四川汽车制造厂举行开工典礼,厂址选定为四川大足。1974年12月27日,陕西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延安牌SX250型越野汽车鉴定定型。 4.开发矿用自卸汽车和重型载货汽车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化 1.发展汽车工业政策的陆续出台 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 2.产品结构调整加快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确定建立“三大”(上海、一汽、二汽)、“三小”(天津、北京、广州)轿车生产基地,并正式将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战略转移。 3.中国汽车企业加速融入全球化大潮 1984年年初,中美合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开创了中国合资生产整车的先河。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公司、上海通用等多家大型中外合资轿车企业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轿车工业的主力军。 4.汽车企业兼并、联合与资产重组的步伐加快 我国汽车企业兼并、联合与资产重组的步伐加快了形成3个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和13个重点企业集团(公司)为主力军的汽车工业新体制。“一汽”“东风”“上汽”3个大型企业集团的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知识小结〗 1.汽车的诞生经历了车轮和车、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内燃机的发明等多个阶段。 2.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重大变革,整个工业格局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3.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从诞生到完整化,再到规模化及重组经历了60余年的历史。

GPS发展史

Gps发展历史 GPS最早是美国为应对70年代冷战的需要而出现在军事上的。是一种测量经纬度以及海拔高度的系统。 美国陆续发射了28颗卫星,其中24颗使用,4颗备用。GPS定位系统,现在还有前苏联的伽利略,由于对外收费,所以使用较少。中国政府也开始建设中国自己的北斗星GPS 定位系统。 美国由于对外免费使用GPS数据,从而开阔了包括汽车导航,电子狗等数以千亿记的电子导航市场。 在军事上,GPS的定位精准度可以达到0.1米。卫星成像系统可以看清地面上的汽车牌号。 但是军事和民用毕竟有很大的区别,不仅精准度上相差比较元(10米左右),而且数据更新也慢道1秒一次,所以,导航仪上得数据,是上一秒的数据。此外,美国的gps对于民用是不开放海拔高度的。 电子狗发展 电子狗全称:汽车行驶安全预警仪,电子狗的称呼于97年左右诞生。目前全国大部分去的确均有限售,杭州除外。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上没有电子狗销售的原因。也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电子狗目前,还有市场吧。 电子狗一般内部有两个主要构件:1,GPS定位系统2,雷达

探测仪。 Gps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接受卫星的定位数据,然后比对内置的地图位置数据,从而知道当前的位置。由于地图商一般在内部提前通过踩点等方式设置了交通拍照,测速位置的标注,所以GPS一般用于做固定位置预警,或者高危以及需要谨慎驾驶地段的预警。 雷达探测仪的内部空间占据最大的是一个楔形天线,也称导波管。 最高来源于捷克的一群年轻人,由于驾车老是被罚超速,于是发明。 70年代,雷达被引入民用。 雷达是以种用于测定物体移动速度的测量仪。在工作的时候会有规律的持续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通过测定接收电测波的时间来显示对面物体距离发射仪器的距离,再通过发射时间来确定物体的移动速度。 而雷达探测仪,正是通过分辨接收的电磁波中是否有用于测定车速频率的电磁波来判断周围是否有雷达测速仪在工作,来达到警示车主小心驾驶的目的的。所以,雷达探测仪,一般用于做发射雷达波的测速仪的预警,一般是移动测速预警。 从以上的工作原理就可以知道,好的雷达探测仪的特点是所能分辨的波的频率一定要全。而且一定要够灵敏。才能在和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 摘要: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经历115年进入21世纪。汽车的不断改进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汽车工业和汽车技术得以发展。从一个简单的小部件到单件小批生产再到大批量生产再到现代化汽车,一部汽车发展史可用115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来表达。而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然而中国汽车工业与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一样,在过去的110年里也同样历经了几番起伏。 关键词:诞生改进发展现代化中国汽车史 德国人发明内燃机和汽车 19世纪末,自行车工业和马车工业已很发达了,它们为汽车的发明做好了前期准备。自行车所用的钢管构架、滚珠轴承、链条传动、变速齿轮、充气轮胎、专用机床等等都可用于汽车,马车的车身技术和车身造型也可用于汽车。1886,一位叫奔驰的德国人用他研制的内燃机在曼德镇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同年,另一位叫戴姆勒的德国人用他研制的内燃机在斯图加特装出世界第一辆四轮车。奔驰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在1926年合并起来,组成后来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又于1998年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法国的单件小批生产

1886年的德国技术发展很快, 但德国那时刚成为独立、统一的 国家不久,经济实力不如法国。 法国政府为了军事需要修建了公 路网,为汽车工业创造了良好的 发展条件。戴姆勒发明汽车的第 二年,法国P&L公司就买下了他 的许可证,1887年就组织生产,在19世纪90年代里,P&L就生产几万辆汽车。到1904年,法国有汽车厂350这有,年产量达17000辆。英国的阿斯顿·马丁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在该公司的车身车间里,仍然是技术高超的钣金工用木槌敲打铝板的方式来制造铝质车身钣金件。到了20世纪80年代,汽车工业进步的步伐加快了。 福特公司的大批量生产 美国第一辆汽车比欧洲的第一 辆汽车晚了7年。但和法国、德国相 比,美国是个人口众多、土地辽阔、 物产丰富的大国。汽车一出现,6年 内美国有300家公司和个人在试验性 地生产汽车,没有银行投资,他们在 技术上和组织上都存在大量问题。福特先从军工系统引进零件通用制,用专用机床加工出标准化的零件;继而将屠宰场中的牛羊肉分块肢解的流水线反其道而行之,成为流水装配线。大量生产方式提高了汽车质量,降低了成本,使汽车流入寻常百姓家。 通用汽车公司建成现代化公司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 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 1912年就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 0.1一 1.75兆赫兹。 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 0.2一 0.4兆赫兹,已停止发展。 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 (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 (Gee, 工作频率为 28一 85兆赫兹。 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 A(Loran-A投入研制, 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 (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 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 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 (VOR、测向器 ( D ME、塔康 (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 (Hi-Fix等 ; 中程的罗兰 B(Loran-B、低频罗兰 (LF-Loran、康索尔 (Consol等 ; 远程的那伐格罗布 ((Navaglohe、法康 (Facan、台克垂亚 (Dectra、那伐霍 (Navarho,罗兰 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 ; 超远程的台尔拉克 (Delrac和奥米加 (Omega与。奥米加 ; 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 (Rapcon、伏尔斯康 (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 (Tacandata-link 和萨特柯 ((Satco等,另外还有多卜勒导航雷达 (Doppler navigation tadar, 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 1 表 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 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 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 (SYLEDIS、阿戈 (ARGO、马西兰 (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 以及 MRB-201,NA V-CON,RALOG-20,RADIST 等等 ; 中程的有罗兰 D (Loran-D和脉冲八 (Pulse8等 ; 远程的恰卡 (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 ((Omega 与 ; 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

各国汽车设计发展简介

各国汽车设计发展简介欧美历史悠久 2012年08月10日11:00来源:新浪车致类型:转载编辑:付晓勇 [导读]汽车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专业的学科,它在外观设计、人体工程学、机械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下不断进化着。 汽车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专业的学科,它在外观设计、人体工程学、机械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下不断进化着。而我们这里所提到的汽车,实际上包含了摩托车、卡车、巴士以及货车、轿车等等种类。现代汽车的功能设计,往往需要有一大批不同专业的团队来共同完成。不过,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汽车设计大多等同于外观设计,所以,一般汽车设计师都拥有艺术背景,同时又具备工业设计或交通设计的专业知识。 早期汽车设计在美国

汽车诞生至今不过100多年,其发展进化的主要区域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当然,这两地的汽车设计也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美国,汽车设计于1924年来到了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美国汽车市场开始呈现饱和趋,所以为了保证销售量依然能够稳步增长,通用公司总裁阿尔弗莱德提出了“车型年份”的概念,也就是每年推出一个小改款用以说服消费者每一年都有购买新车的理由。

这一计划在业内被称为“动态淘汰”,它对汽车行业、产品设计、甚至是美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汽车巨人亨利·福特却对此没有兴趣,他始终坚持设计的完整性与简单化,正因如此,通用在1931年超越福特,成为了汽车市场上的龙头老大。由于采用了推出年度改款的理念,也使得通用汽车开始采用“body-on-frame”理念,而非欧洲市场上流行的整体车身设计,以简化不断变化的设计带来的制造难题。

1934年克莱斯勒带着全新的发明和空气动力学设计推出了著名的“Airflow”,然而由于过于革命性和独特,克莱斯勒又不得不被迫对其后来的车型进行改款,这一次也让整个汽车行业认识到了“先锋设计”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一代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区域性的有源导航定位系统。特点是投资小、建成快,只需要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 卫星)即可进行导航定位。在有源导航定位系统中,用户终端对两颗GEO卫星发射信号,通过记录时间差和两颗卫星在空间的距离,地面中心站(DEM)通过距离交会法求得用户的平面位置(注意是只有平面位置,没有海拔高程),地面中心站再通过卫星将计算结果告诉用户。 以上就是有源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不难发现这里面有三个很严重的问题: 1、地面中心站承担了很大部分的任务,资源占用高,结果就是用户数量收到限制,无法推广开来; 2、用户终端必须发射信号,这在战时很容易就会暴露位置,也很容易使系统失效(只要向卫星发送错误的信号即可); 3、计算速度慢,而且进度不高。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星座包含14颗卫星,包括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卫星:通讯卫星,也可用于定位),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卫星:备用卫星),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定位解算功能)。由于是用伪距单点定位模型进行定位,并不需要地面中心站进行计算,定位解算是在用户终端上进行的,所以用户数量不再受限,于是便能推广开来。但二代北斗并没有抛弃有源导航定位的方法而是作为一种特殊功能保留了下来,只不过一般的接收机不支持这种功能,北斗二号于2013年正式提供服务。 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理论上包含5颗GEO卫星,3颗IGSO卫星,27颗MEO卫星,总计35颗卫星。与GPS采用六轨星座系统(6*4)不同,三代BDS采用三轨星座系统,每个轨道面9颗MEO卫星,轨道面之间相隔120度均匀分布。正如我们所见,从2017年年底开始,其实已经开始了2017年11月5日中国成功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卫星将陆续发射,2020年将完成全球化的卫星星座部署,届时将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各大高校和系所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与北斗系统建设的主要还是以航天,中电等集团的研究所为主,院校比较少,国防科大承担了一部分。其他地方院校主要参与了各型号接收机和芯片研制,如清华,复旦,北理,成电等。武大,信工大等参与定轨方面的数据处理,在此疯狂给母校武大打电话。 为什么一开始要用有源导航定位系统这种精度不高实用意义不强的技术? 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无穷的智慧——答案其实是为了占坑,但不是占空间位置的坑,而是占无线电频率坑。实际上所有全球导航定位系统都是使用L波段进行广播,而L波段中效果好的就只有有限的几个频率,国际上规定谁先占用了就归谁。所以先用一代北斗占着无线电频率的坑,然后再慢慢发展。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格局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格局及中国汽车工业 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人卡尔·奔驰研制的四轮汽油汽车试驾成功,从此,汽车开始改变这个世界。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当中,渐渐形成了美国、日本、欧洲三大体系左右下的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发展慢,近几年来虽然在快速发展,但也仅仅在生产规模、销售规模上取得了一些进步,况且,这只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大背景下取得的结果。 但是我们要看到,随着新能源动力的发展和,汽车生产正在从传统的、成熟的汽车市场转向新兴的汽车市场。这些新兴的汽车市场不仅是汽车生产的重要基地,并且是汽车市场未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正是新兴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正重演汽车发展史 汽车工业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00多年。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是世界汽车发展历史的缩影,很有代表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的汽车市场很有借鉴意义。 在汽车工业的早期,即20世纪初,汽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刚刚出现,当时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汽车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人们的交通方式,立即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当时众多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有限,制约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以福特为代表的新型流水线生产方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时间,从而使得汽车的生产大规模化,汽车产品开始迅速普及。当汽车技术和生产问题解决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必须有一个区域覆盖面广、产品选择范围多,并且非常有效的分销网络。在20世纪的40和50年代,通用通过并购整合建立起一个产品链较完善的庞大分销体系,也由此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商。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的竞争是集中在供方要素方面(技术、生产、分销网络)的竞争,那么20世纪下半叶的竞争则是集中在需方要素上的竞争。 毋庸置疑,便宜的价格是消费者的第一需求要素。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品牌利用价格的优势进入美国市场。然而,日本品牌在美国市场的迅速成长并壮大,依赖的不仅仅是价格优势,还有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优势。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车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在美国市场得到广泛认同,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20世纪末,当不同品牌间的质量差距在迅速缩小时,市场的竞争开始由产品满意度转向经销商的服务满意度,由产品的竞争转向服务的竞争。雷克萨斯是这种趋势的代表之一。现在品牌的竞争是

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史

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史 摘要:2016年6月12日,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成功发射的卫星将与其他的在轨卫星共同提供服务,为北斗导航系统从亚太区域系统转向全球服务奠定了基础。作为我国自主开发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俄罗斯的GLONASS,美国的GPS以及欧洲的GALILEO并誉为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虽然在这四大导航系统中,北斗是最“年轻”的,但其正借着后发优势迎头赶上。北斗已经同高铁一样,成为中国在世界上一张亮眼的名片。回顾北斗系统发展的历程,不仅能让人体会到个中艰辛。更能为我国科技建设提供值得参考的经验。 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起源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这颗卫星的构造非常简单,只是在密封的铝制外壳密封了一个化学电池、一只温度计和一台双频发报机。但在当时,这颗卫星却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W.Guier和G.Wieffembach博士通过跟踪、检测该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发现:由于卫星与地面之间有着相对运动,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存在多普勒频移。如果在地面上位置已知点检测接收到的多普勒频移曲线,就可以计算出卫星的运行轨道。但是反过来,如果已知了卫星的运行轨道,就能通过多普勒算出用户的位置,这就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初构想。 如何在茫茫大海上定位军舰,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一直是个大问题。在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之前,海军使用的是罗兰无线电远程导航系统。罗兰是一种陆基双曲无线电导航系统,船舶通过计算出接收陆地上两个发射台信号的时间到达差,就可以将自己位置确定在以两个发射台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再利用另外两个发射台,可以将位置确定在另一条双曲线上。通过计算出双曲线的两个交点,采用估计位置排除出其中一个即可实现定位。相较GPS,罗兰系统的作用范围有限(最远2000km),定位精度低(百米级),而且只能提供二维定位,在GPS出现后很快就逐渐被淘汰。美国海军敏锐地意识到使用卫星定位的巨大潜力,于1958年起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共同进行了对海军导航定位系统(NNSS)的基础研究,并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子午(Transit)卫星系统。子午卫星系统一共包含六颗通过极地的卫星,只能够提供精度较低的二维定位,而且每次定位的时间长达30-110分钟,从现在看来应用价值不高,但是子午卫星系统验证了构建卫星导航系统的可行性,而且该系统的许多想法对于GPS的开发、应用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子午卫星系统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4月提出了研究更加先进的新一代导航定位系统的想法,这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经过20年的建设,至1993年已经建成实用的包含24颗卫星的GPS星座。相比子午卫星系统,GPS提高了卫星数量、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计时设备、同时将之前采用的多普勒定位方法改进为基于伪随机测距码的定位方法,能够提供实时、精确的导航服务。而且通过覆盖全球的GPS卫星星座,GPS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提供全天候的导航、授时服务。在美国宣布要研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后,当时冷战的另一方苏联紧追不舍,也提出了建设导航卫星系统的设想,在80年代初开始建设与GPS 类似的GLONASS系统,并最终于1995年建设成拥有24颗卫星的完整系统。 2. 为什么要发展自主导航系统: 当前,GPS占据了全球导航定位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一提到导航定位,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GPS。经过多年的发展,GPS系统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廉价的解决方案。那么既然已经有了这样一套现成可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惜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重复建设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呢? 回到GPS系统上,根据伪随机码序列的不同,GPS播放的信号可以分为C/A码(民用),P码(军用)。P码的定位精度高于民码,但是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使用。在第一代的GPS系统中,由于采用C/A码的民用定位精度远高于美国技术人员的预测值。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于1984年采用了选择可用性技术(Selective Availablity),这项技术通过向卫星播发的电磁波施加干扰,限制了非特许用户的定位精度。虽然在其后的第二代GPS系统中,美国取消了这项政策。但是民用GPS信号的精度相比军用还是相差巨大。而且,在冲突或者紧急情况下,如果美军再次采用SA技术在GPS民码中引入干扰或者直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