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W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2

W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2

W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2
W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2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1. 时间:1919年

2. 操纵国:英、法、美等国

3. 中心问题: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内容:①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

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③在军备上德国接受严格的限制

④德国必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的赔款

4. 凡尔赛体系:(1)内容:《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

耳其签订的合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2)影响:①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奥匈帝国解体;其次,奥斯曼帝国解体。

②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新秩序

(3)隐藏的矛盾:战败国和战胜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殖民地、

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国联:①时间:1920年,总部:瑞士的日内瓦

②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③实质: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美国发起

2. 目的:为了缓和美英日等国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3.华盛顿体系:

(1)内容:①美英法日《四国条约》相约“相互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岛屿倏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

②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条约》分别规定了他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

总吨位。

③全体与会国家《九国公约》,名义上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

上是“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如何认识华盛顿会议(影响):

①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会议签订的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

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②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

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二、1929——1933年自本书以世界的经济危机

(一)原因: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2. 具体原因: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股票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不稳定

性,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二)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三)影响:首先,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四)各国如何应对危机:

相同点: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不同点:

1. 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致使危机更加严重

(2)目的: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兴。

(3)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③调整农业政策;

④推行“以工代赈”。

(4)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5)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影响: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实施还开创了国家

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①根本原因: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社会动荡、政府软弱无能。

②具体原因: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法西斯组织的欺骗性;希特勒的上台。

(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政策:①对内实行恐怖政策——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②对外积极扩张——1933年退出国联;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1936年,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3.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①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

②华盛顿体系的遏制

③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大量保留

(2)特点:以军部为核心。

(3)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一)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 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 意义:指导了各国共产党在本国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行动,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

斯斗争。

(二)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1. 非洲:1935年,意大利抗击埃塞俄比亚侵略

2. 亚洲: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

3. 欧洲:1936年西班牙内战,德意法西斯公开干涉,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反法西斯

侵略的民族战争。1939年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4. 30年代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果:失败。

其原因:①法西斯势力强大,且进一步协调它们的侵略行动;②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③亚非欧各国反法西斯力量处于劣势,且没有联合。

(三)绥靖政策:

1.含义:英法美为保住既得利益,企图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2.30年代绥靖政策的表现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国联将中国东北变成列强的共管殖民地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名不副实的制裁及美国的“中立”政策

③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美实行不干涉政策

④1938年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3.绥靖政策的影响

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六)德意日法西斯的结盟

1. 原因:在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

2. 过程: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三国轴心形成。

3. 初期的口号:“反共”原因:时机不成熟,不愿过早刺激英法,苏联和共产国际使他们进行侵略的最大障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请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日发展比较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发展相对缓慢。 请同学们看《英、德、法比较表》 项目英德法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从表中可以看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剧变:英国退居第三,美国跃居第一,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反映在政治上要求改变原有的状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由于德国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请同学念第130页德国外长皮洛夫演说的材料,说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要求)。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在世界没有瓜分完毕时,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矛盾和斗争。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在欧洲列强之间展开,矛盾虽纷繁复杂,但是基本的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在普法战争后十分尖锐,法国力图复仇。收回被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夺回失去的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德国要继续遏制和削弱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为此,除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外,还积极扩军备战。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俄奥矛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外,战略地位显赫。该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状况:一方面是罗马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是欧洲列强都乘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尤为激烈。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多年来,俄国打 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奥匈帝国是巴尔干半岛的近邻,它在德国的支持下也积极向巴尔干半岛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而当地人民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斯拉夫人的国家。。由此巴尔干半岛成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三、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16—19世纪初) 14—16初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殖民扩张和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普遍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定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

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具体来看: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西欧、美洲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特别是法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没有建立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确立。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十大名将

1、?拉斯·黑格将军 黑格在索姆河战役中指挥英国军队作战,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有多达6万的英军伤亡。 这次战役使得协约国共丧失60万多的兵力——却仅仅向前推进不到八英里。 黑格于1918年率军队重新获胜,然而他也成为一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将军之一。 2、德皇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鼓动奥匈帝国采取侵略政策。威廉只是名义上掌管德国军队,真正握有实权的却是他手下的将军们。 一战接近尾声时,他于1918年被迫退位。 3、赫尔穆特·毛奇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 赫尔穆特·毛奇俗称小毛奇。 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因为他伟大叔叔的老毛奇的名字和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侍从武官出身,性格软弱的他超越许多比他更能干的人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主持一战初期的施里芬计划,计划失败后被解除职务,默默无闻的死去。 4、埃里希·冯·法金汉 埃里希·冯·法金汉法金汉于1896年至1903年在中国服役,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1913年,他出任普鲁士战争部长(相当于德国国防部长)。他一开始并不主张德国卷入全面战争,但是很快他改变了立场,敦促德皇威廉二世向英国、法国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 5、亨利·菲利浦·贝当 亨利·菲利浦·贝当,法国元帅、维希法国首脑。一生颇为坎坷。民族英雄和叛徒集于一身。1878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领导1916年凡尔登保卫战而出名,成为当时的英雄。在法军索姆河惨败后,他在最黑暗的时候重振了法军的士气。 二战法国战败后,出任维希政府总理,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1940年7月~1944年8月任维希政府元首,成为希特勒德国的傀儡。1945年4月被捕,同年8月因叛国罪被最高法院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6、约瑟夫·霞飞 约瑟夫·霞飞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法国元帅和军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法军总指挥。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 7、费迪南·福煦 费迪南·福煦法国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协约国军总司令,公认是协约国获胜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一战爆发后参加了多场战斗。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被任命为北部集团军司令,并一直任职到罗伯特·内维尔接替约瑟夫·霞飞出任法军总司令,之后被调往法军总部。 1918年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司令。1918年代表法国在贡比涅森林签订对德停战协定,后又在巴黎和会上发挥重要作用。 生平有不少着作,曾提出胜利在于意志的观点,后来认识到军队新装备和机械化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强调歼灭思想和集中优势兵力原则。着有《战争原理》、《战争指南》等。 8、乔治·克列孟梭 乔治·克列孟梭乔治·克列孟梭(1841年9月28日- 1929年11月24日),法国政治家、新闻记者、第三共和国总理,法国近代史上少数几个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与法国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紧密相连。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作出重要贡献,被当时欧洲人称为“胜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匈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同盟国)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 6.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1、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 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 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③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美日的崛起: 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 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2、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 ①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原因:列强战争,促进民族觉醒;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3、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九下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和进程;知道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新旧知识分析大战的爆发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探究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模拟报道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概况,培养学生综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历史的领悟能力;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通过讨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对大战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揭示战争的残酷性,帮助学生分析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人类命运之情。 【重点难点】 一、重点: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新课,并复习前一课的知识; 2.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 3.整理“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简介,最好能够提供图片或视频材料,准备对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表看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教师准备 1.提前指导学生了解资料收集的相关知识; 2.对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进行处理,剪辑相关视频,自制课件,使用多媒体; 3.提前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以便在课中处理; 4.设计备选活动发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有选择地使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历史问题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多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媒体】电脑一台、电脑软件、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回顾)新课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过渡)1、根本原因;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导火线(直接原因)。(课件显示本课标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战争爆发 教师过渡:斐迪南的死,实际上是对战争狂人的一个惩罚,是对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一个警告。但事件的发生,却使那些渴望战争的帝国主义分子极为兴奋。 象德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就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家想想,是什么机会啊(学生们答:战争的机会)对,是挑起战争的机会。德奥把它看作战争的极好借口,决定挑起战争。1914年7月底8月初,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随即参战,大战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阅读教材小字,思考如下问题,了解战争初期战况) 第一,战争开始后欧洲形成了哪三条战线?交战双方分别是谁?哪条战线具有决定作用? 第二,一战的主战场在什么地方?战争分为哪三个阶段?分别发生过哪些着名战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其中的凡尔登战役。 二、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

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法)激烈展开了世界霸权的争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格局)的演变 世界体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政治体系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第一个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动摇 这场首先开始于欧洲并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战争,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的时代,以争夺世界霸权为交战双方的目标,因此使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重要的直接后果,恰恰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并预示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大战的厮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就曾沮丧地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他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它不仅是

那个时代的写照,而且其正确程度比格雷当时所能预见的还要大得多。 从表面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突显的变化好像不大。除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取代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而出现在世界政治的版图上之外,这个世界似乎仍然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以英法为首的战胜国是战后和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它们因获得了更多的殖民地和对所谓落后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而使其殖民帝国甚至比战前更大更完整;另外,由于它们实际操纵了20 世纪的第一个全球性的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而使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力似乎比战前更加强大。但是,在这些表象之下的形势却完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没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国家是真正的胜利者,反而加速了欧洲的实际衰落过程。 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 亿美元。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英国失去1/4,法国失去1/3,德国失去全部;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 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它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 大战导致欧洲的财政金融地位下降,1919 年仅各协约国对美国欠下的债务就高达100 亿美元,使美国从战前持有30 亿美元外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 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2.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事务 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3.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 C.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 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 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巴尔干地区 5.德国“施里芬计划”的主要战略计划是:先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短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迅速结束战争。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是 A.速战速决B.两线作战 C.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对手估计过低D.与德国国情不符 6.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使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破产的战役是 A.俄军夏季攻势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7.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爆发的地点是 A.马恩河 B.索姆河 C.凡尔登 D.日德兰 10.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一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维护世界和平 C.争夺世界霸权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11.对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认识有误的是①针对的目标是所有船只②只针对前往协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十四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南北战争 材料:美国媒体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的评论 2008年11月4日,东部时间晚上11点刚过,一名黑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赢得了足够多的选票,当选美国总统,就在这一刻,南北战争真正结束,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这一刻至关重要,因为尽管一百年来出现了公民权利立法、司法介入和社会活动家的奔走呼吁……可是如果在美国占到多数的白人不真正选出一名非洲裔美国人担任总统,那么就永远不能说南北战争已经真的结束。 提问:为什么奥巴马的当选会引发美国媒体如此的评价? 借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回溯近150年的历史,完整地审视这场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一、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独立战争胜利后,尽管民族独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美国南方和北方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两条发展道路。(插入“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视频) 北方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对立的社会经济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尖锐了。那么,南北方之间的矛盾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1815年到1860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方对于劳动力极度渴望。大量移民的到来,也没有完全解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急需的自由劳动力问题。 材料1 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奴隶制度也在恶性膨胀。南方的黑人奴隶人数从1790年的70万增长到了1860年的395.4万,其中有200万黑奴在种植园里从事着极其艰苦的工作。 思考:这组材料反映了南北方之间的一个什么矛盾? 可以看到,被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视为大量自由劳动力来源的黑人,在南方却以奴隶的形式被禁锢在了种植园里,双方对于劳动力问题的矛盾立即显现。 材料2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教学重难点:;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及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风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实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与评价。 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解法,提问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导入新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只需一粒火花就能点燃世界,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处理方法: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集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通过19世纪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处理方法: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使学生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学习重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本质。通过使用多媒体电脑,演示地图、图片、图示等,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还培养了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问题。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濮阳市一高高三历史组潘自力 一、概念: 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通过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和对世界的瓜分,使世界市场形成,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 二、主要内容: 1.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16—19世纪初) 14—16初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殖民扩张和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普遍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定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具体来看: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西欧、美洲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特别是法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没有建立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确立。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结果: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模式定型: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政治模式: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政体,同时实行政党政治,自由竞选和公民自由 经济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16—18世纪) 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扩张。15-18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2月 原因:根本: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具体: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 直接(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16{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 理解:突发事件和恐怖主义有时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爆发:时间:1914年7月28日 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性的掠夺战争 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三条战线:西线(关键)、东线、南线 西线主要战争:马恩河战役:1914(英法联军/德意志帝国军)粉碎德军速战速决计 ●凡尔登战役(转折性):1916年2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 特点: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 喻称:“绞肉机”“屠宰场”“地狱” 地位:改变了战局,战略主动权转向协约国一 标志: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的消耗战)1916(德/英法联军) 日德兰海战(规模最大的海战)1916(英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争夺巴尔干半岛最激烈的国家是俄国和奥匈帝国 结束:1918年,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 1918年,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 结果: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武器:坦克:1916年首次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被称为“陆战之王”(英国) 1918年4月1日,美国成立统一的皇家空军 加速一站结束的原因:①美国参战(1917年,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参战) ②俄国退出战争(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战争,退出战争) ③同盟国的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影响:1、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欧洲的工业生产倒退了8年 2、引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共和国 3、改变了资本主义列强的战略格局。欧洲下滑,英法削弱,日美崛起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5、把大多数国家卷入了世界政治漩涡,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1、引发了五四运动 2、列强无暇估计中国,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经济发展) 3、引发中国共产主义革命 一战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 被削弱的国家:英国、美国、法国 被摧毁的帝国:沙皇俄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实力增强的国家:日本、美国 背叛“朋友”的国家是意大利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概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概述 江苏唐庆喜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统治巩固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殖民体系和全球性的国际关系。其实质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一、形成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由于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如果它不掠夺世界其他国家,就无从发展。资本主义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商品,势必导致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在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后,它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还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进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二、形成过程 1.14~17世纪是准备时期。 长达300年的工场手工业时期,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准备时期。从16世纪初到工业革命前:①在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生产力发展表现在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发展;②在社会结构中,新的社会阶级不占主体地位;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政治思想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会;④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化起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打开了世界市场)。 2.19世纪是形成时期。 在19世纪长达100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完成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条件下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此时:①在经济结构中,两次工业革命带来整个社会的大变化;现代化工业占主体地位;生产力发展表现在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②在社会结构中,新的社会阶级(工人、资本家等)占主体地位;③在思想文化方面,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是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④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化发展。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直接动力是市场需求,推进方式是殖民扩张。 三、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评价

一战二战起因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第17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真题精选-最新学习文档

第17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青岛,T37,1分]在工业方面,苏维埃国家仍然直接控制着重要的工业部门,但鼓励私人开设小规模的工厂,同时恢复经贸活动,扩大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下列各项 与材料相关的是(B) A.《土地法令》B.新经济政策 C.1936年新宪法D.赫鲁晓夫改革 2.[2019·青岛,T37,1分]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D.赫鲁晓夫改革 3.[2019·青岛,T38,1分]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 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B) A.对工业的调整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消除经济危机 4.[2019·青岛,T39,1分]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

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 在于(C) 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B.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5.[2019·青岛,T40,1分]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A) A.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美洲和西亚统治的新秩序 B.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D.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 二、材料解析题 6.[2019·青岛,T43节选,3分]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 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1)材料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 义联盟”的名称。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国同盟(同盟国)、三国协约(协约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7.[2019·青岛,T43节选,4分]阅读下列材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 四、经过: 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

始崛起。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 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 ) A.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倒幕运动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马拉松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 为 (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 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