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民歌的地域性(论文)

浅析民歌的地域性(论文)

浅析民歌的地域性(论文)
浅析民歌的地域性(论文)

东北石油大学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民歌的地域性

学生专业:音乐表演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李月明

辅助教师:

摘要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民歌区域特色彰显了民歌在不同地域的艺术个性。各地民歌密切联系而又彼此不同,这构成了中国民歌独特的审美资源。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了解民歌的地域性不仅对我们了解欣赏民歌有重要作用,对于演唱者来说,了解地域性对歌曲的演唱风格也能更好的诠释。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性;演唱风格

Abstract

Folk song is the history of mankind from the earliest language arts. Chinese folk song multitude,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important component, it is Chines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long-term work and social life of collective creation, most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reality, by people place universal master, widely read a work of ar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lk song folk song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artistic individuality. All songs in close contact and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which forms the unique aesthetic resources of Chinese folk songs. There is an old saying in China called the" ten not homophones", said is the folk songs have a strong regional. Understanding folk region not onl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appreciation of folk song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singer, understanding regionality on singing style can also better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Chinese folk song; regional; singing style

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第1 章不同区域的民歌特点···········································

1.1新疆民歌··················································

1.2蒙古民歌·················································

1.3藏族民歌················································

1.4陕北民歌···············································

1.5东北民歌···············································

1.6江南民歌··············································

1.7云南民歌··············································

1.8湖南民歌·············································

第2 章同一音乐题材在不同地域呈现的差异性

2.1陕西民歌《绣荷包》···································

2.2四川民歌《绣荷包》··································

2.3云南民歌《绣荷包》·································

第3 章同一地域内部民歌的各自特点

3.1在民歌的地域性中,在同一内部,民歌也表现出微妙的差异··

第4 章民歌的地域性特点对歌曲演唱风格的影响

4.1陕北民歌《兰花花》····································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第 1 章不同区域的民歌特点

1.1新疆民歌

新疆民歌,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流行于新疆以至全国各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锡伯、满、塔吉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十三个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故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b7、#1、#2、#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富而有变化,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较浓。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歌词通俗易懂,大多结合现实生活,民歌手与民间诗人普遍受到尊敬,他们在民歌的创作、加工以及传播等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1.1.1新疆的哈萨克民歌

由于哈萨克人过着游牧生活,情侣别后往往天各一方,音讯难通,“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地上,他们之间的距离又不能以固定的村城计算,永远伸缩不定。因此哈萨克情歌中反映离别痛苦和祝福的内容较多。哈萨克民歌从音乐特点上可分为“安”和“月轮”两大类。“安”是哈萨克语“旋律”的意思,“安”类的歌曲,多固定的歌词和曲名,旋律优美、音域宽广,大部分是单乐段反复加副歌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我们熟悉的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姑娘》、《燕子》等都属于这类。“月轮”在哈萨克语中是“诗歌”的意思。“月轮”类的歌曲没有固定的歌词、由歌手即兴演唱,节奏复杂,语言音调结合紧密,风格更接近汉族的说唱音乐。

1.2蒙古民歌

内蒙古地区有“歌海”之称,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内蒙古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扬、舒缓的长调。如古老而奇特的长调“呼麦”,这是一种特殊的发声方法,及由一个人独唱的两声部歌曲,一个声部是以基音构成的持续音,另一个声部则是泛音构成的美妙旋律,声音悠扬婉转、优美动人、沁人心脾。蒙古族的短调歌曲中,歌唱和赞美爱情的举不胜数。在蒙古族民歌的情歌中大多以自然万物作比喻、借喻。茫茫草原上,一眼望不到边,相恋的爱人在远方,相思不得见......自然生态下的万物就成了传递相思和寄托爱情的媒介。像风、云、水、月和树、花儿等,都成了坚贞爱情的表白和见证。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鄂托克的西边》以十分生动朴实的语言自然地从生活环境引出了一段爱情告白:鄂托克的西边,千里迢迢,有心会见巴图巴雅尔,沙隔水绕,洒下那榆树的种子,就会长出树苗,自幼相爱的阿拉腾达瑞,怎舍得丢弃?总的来说,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特点是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以景写情。

1.3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曲调朴质、流利、高亢、节奏较有规则,具有舞蹈的特点。由于流行地区和方言不同,藏族民歌可分为卫藏、安多和康三大风格。

1.3.1卫藏地区的民歌特征:

(1)大多节奏节拍比较严整,结构均衡;

(2)有许多七声音阶作品,包含较复杂的调式转换和交替;

(3)由于是宗教、政治、文化的中心,有较多古老作品传承下来,风格典雅。

1.3.2安多地区

以牧业为主,离汉族地区较远;安多的民歌音乐风格粗犷、豪放、色彩斑驳,有以下特点:

(1)节奏节拍较自由,更多的具有游牧文化的气息和风格;

(2)以五声音阶为主,较少运用调式交替和转换的手法;

(3)受其他民族音乐影响较多。

1.3.3康地区的民歌

以五声音阶为主,也有少量七声音阶的作品,但调式交替不及卫藏地区发达,风格介于卫藏地区和安多地区之间。

1.4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丰富多彩,它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的风格。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1.4.1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也是后来一切诗歌的源头之一。

1.4.2信天游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

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协,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

1.4.3小调

小调内容纷繁,精粗杂陈,既有纯朴健康的歌唱,又有带着市民油滑、庸俗的曲调,缺乏象信天游所具有的那种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清新质的情调。但它表达内容和感情婉转细腻,并善于通过叙事的方法抒情达意。歌词多为分节开形式。句式多样,有五言、七言不等。每段有四句、六句,也有三句、五句的奇数句子。有的歌词较短,有的歌词竟达二三十段。一般词曲较固定,不具即兴编唱的特点。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的,也有齐唱或一唱众合的。由于小调和歌舞、曲艺、戏曲相互影响,从而在艺术上得到了更多的加工。一般说小调节奏、节拍较工整,旋律曲折流丽,丰富多样而又规范,结构清晰完整具有独立性,并且广泛运用衬词、衬腔,常用乐器伴奏,并带引子、过门等套式。

1.5东北民歌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是受地方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

1.5.1山歌

山歌又分为“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1.5.2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1.5.3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哦。

1.6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这些地区的民歌。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民勤劳心细,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江南民歌婉

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和北方的豪爽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7云南民歌

云南少数民族民歌属于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1.8湖南民歌

湖南民歌能表达出各种不同情感,有浑园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以及激昂向上的革命歌曲,其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多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第2章同一音乐题材在不同地域呈现的差异性

民歌《绣荷包》中所传唱的绣荷包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荷包亦称香囊、香袋、香球等,是随身佩带的小囊,用以装钱或零星物品,也可作装饰物。民歌《绣荷包》通常以爱情为主题,在一个个精美的荷包里, 这些民间巧女, 以自己最高的热情和联想把一幅幅美好生活的图景化成刺绣画面, 有繁有简, 美丽的图案含蓄地传达着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很多女性经常一边精心地制作荷包,同时低声吟唱,时间长了,劳动妇女自己创作的《绣荷包》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差不多遍布于中国各地。在我国各省的民间歌曲选中,都能找到大量的《绣荷包》小调。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风情有着较大的差异, 还有作者的生活遭遇、感受和情趣不同,演唱者的艺术处理也有高低之分。因而, 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歌词内容、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速度、不同调式调性、不同节奏和不同表情的《绣荷包》, 也有不少数量的《绣荷包》是由一个母曲繁衍成很多大同小异的子曲, 形成各种变体。这些众多的同类小调, 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了不同的情趣,在演唱时,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2.1陕西民歌《绣荷包》

陕西民歌《绣荷包》代表了西北风格的特点,音乐纤细而流畅,也包含着比较激动、兴奋的情绪。结构规整而紧凑,歌曲描绘了一位热恋的女子,在夜幕的映照下独自在闺房的油灯下为情人一针一线地绣制着荷包,借助月色触景生情地把圆圆的月亮、皎洁的白云绣在荷包上,寄予了她对远在他乡情哥哥的无限爱恋,也表达了少女纯洁无瑕的感情。她好像一边绣制荷包,一边遐想着、憧憬着两人未来的世界。在幸福爱河的畅想中,不知不觉地到了“寅时”(旧时计时夜里三点到五点的时间),听到窗外连绵不断的细雨,雨声打破了深夜寂静的夜空,烘托出了主人公内心欢喜、喜悦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到了“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中的时间),此时天已经亮了,姑娘的心似乎还沉醉在爱情的畅想中。这首《绣荷包》文词干练,巧妙地借用了时间的方法,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情意绵绵的景象,塑造的人物形象聚积了中国妇女典型的性格特征,内向、充满智慧,内心情感不善于言表,总是把情感暗藏起来,自己偷偷的品味。特别是爱情更是害羞的不言语口。这种创作文笔体现人物形象的同时,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作智慧与灵感。

2.2四川民歌《绣荷包》

四川的《绣荷包》不同于陕西的《绣荷包》,是一首较浓厚的四川风格的民歌,曲调高亢、嘹亮。它既想表达无限衷肠,又羞答答地不敢将情意完全敞开。想急切得到爱意,但心理却是害羞的情绪表达得很恰当,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少女细致、复杂的内心活动。以正词陈述的旋律有起伏和大跳,而且有曲折、流利的特点。

音域宽广,节奏变化丰富而多样。全曲由上下句构成,上句四小节,在曲调结构中起着“启、承”的作用。刚吐出半句就被稍轻的、起较小的衬腔打断了,引发、陈述了音乐主题。下句也是小节,是曲调的“转、合”功能,呼应住上句,贯穿了旋律主题一半伸、一半收的叙事手法之中。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少女紧张,有些焦虑不安,半遮半掩的心绪。所以内容和曲调扣住了主题的人物形象,把握住了结构的严谨性。全曲共分两段,第二段的旋律稍稍有些变化,主干音以(1、6、5、2)为主,属宫调式,是七句式的语言结构。

2.3云南民歌《绣荷包》

云南弥度花灯调《绣荷包》,是一首曲调优美、感情细腻的情歌,富有云南地区的风格。运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表达了少女急切、兴奋、热烈的情绪。节奏欢快、鲜明,具有民间玩耍花灯载歌载舞的音乐特点。勾画了一位俊俏、天真、浪漫、热情奔放的女子,热烈地追求爱情,向往幸福生活的迫切心情。她为恋人绣制的荷包,艳丽而又漂亮,好似在精致的荷包上绣制的是绚丽多姿的牡丹花,或者是五彩斑斓的玫瑰,把它“坠在”情郎的腰上,捎去对情郎的一片心意与真情。这是一首由三句组成的民歌,一个上句有两个小句,全曲有两段,每段三句,每句两小节。是一首七句式的结构,羽调式。调式正音有时是“6、2、3”;有时是“6、1、3”。羽调式色彩一般表现得稍暗淡,较适于悲伤、内在的情感,而这首《绣荷包》在节拍、节奏、速度的调整下,打破羽调式的常规,表现得极为开朗而欢愉。

2.3.1共同点

当然,全国还有很多其他版本的《绣荷包》,以上仅是较有代表性的五种。但是,不管曲调如何变换,歌词如何调整,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与当地的地理地域特征相符的不同地区的民族特色与风格,所形成不同地区的艺术特点与艺术氛围。它所升华的艺术情趣和艺术标准不止局限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而是感染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姊妹艺术,形成民族艺术的大家族。

第3章同一地域内部民歌的各自特点

3.1在民歌的地域性中,在同一内部,民歌也表现出微妙的差异。

不同的特色相互交融和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地域完整的民歌品质。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如在劳动号子中以黄河硪号、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山东民歌有近万首,各地不同风格的小调约占民歌的8O%,如《沂蒙山小调》、《包楞调》、《绣荷包》、《对花》、《大辫子甩三甩》、《大实话》等。在此我就以山东的民歌为例来谈一谈同一内部,民歌所表现出来的微妙差异。

3.1.1胶东山歌

胶东山歌主要流行于山东省乳山、栖霞、文登一带山区。昆仑山区山民耕耘梯田、放牧牛羊,这里有吆喝般的《吆山歌》;有喊牛放牧的《喊牛山歌》等等。.胶东山歌,是产生和流胶东山歌传在胶东半岛山区中的一种山野民歌。这种山歌的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其中的“长腔山歌”在结构以及表现特点等方面与我国明代江南吴地的“长篇山歌”有些类似,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山歌形式。它与全国各地山歌虽然有某些共性,但由于自然环境、劳动方式以及生活习俗、地方语言的差异,而更富有胶东的乡土气息,是一种颇有风味的山野民歌。在胶县民歌《赶集》歌词里“我那天(tiàn)(儿)去到东庄(zuàng)(儿),把集(儿)赶(哎咳)遇见了情哥(guò)(儿)哥(儿)在买锄镰(liān)(儿)。其中的“天”、“庄”、“集”、“哥”、“镰”都加了儿字,构成了有特色的儿化音,而且音调也与普通话、鲁西南话大相径庭。唱起来则有一种滑溜儿的感觉,装饰音的添加也是为了迎合语言特色的需求,使民族风格更浓烈。

3.1.2鲁南歌曲

鲁南民歌在风格、旋律上,既包含着侉腔侉调、粗犷豪迈的元素,也受到南方吴文化和楚文化的渗透,有着节奏平稳、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带有很强的抒情性,成为淮河流域优秀的民间音乐。尤其是以枣庄为中心的鲁南地区盛行柳琴戏,对鲁南民歌有着广泛的影响,柳琴戏中富有特色的拖腔与衬腔,被很多民歌所吸收,形成了鲁南民歌的一个显著特点。鲁南民歌的艺术特点,是诗与乐的高度结合,她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平仄不严;以七字句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为多。民歌的调子起伏大,花

腔多一首歌里面弹舌音、假声、颤音都有,花哨但并不杂乱,有一种带着乡土气息的震撼力。其旋律优美动听,起伏小,音域窄,多在7至11度之间,属五声徵调式和宫调式,所采用的音乐旋律数目不多,很多时候是几首不同的民歌套用一首调子,属“一瓶装多酒”。鲁南民歌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歌词较多使用“依、呀、哎、咳、呦”等衬字;其表现方式多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它还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等艺术特色,劳动的人们多即兴编词,见啥唱啥,想啥唱啥,当地的方言也融入到歌里,处处体现了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其中鲁南民歌《沂蒙山小调》反映了沂蒙山区的大好风光,风韵独特,内容贴近鲁南人民的生活,歌词简洁,含义明朗,风格独特。德州、临清一带民歌多喜用顺口溜、儿化字,语言生动活泼,特色鲜明。

第4章民歌的地域性特点对歌曲演唱风格的影响

幅员辽阔的中国.拥有粉丰言的文化资源:56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让我国的民歌源远流长。民歌明晰的歌词使歌曲的内容通俗.语吉流畅.而优美的曲调又沁人心田。在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粉,要的地位。而中国民歌的最主要特点就是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各地域的民歌在题材、风格、曲调、唱腔上都有所不同。在演唱这些富有特色的民歌时,不单单把它唱出来就可以,更重要的是要唱的有“味”。

4.1陕北民歌《兰花花》

陕北民歌《兰花花》,曲调高亢开阔,奔放有力,悠扬抒情,节奏自由,采用叙事手法,语言简练、质朴、生动,把把兰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遭受封建礼教迫害,以及兰花花反抗封建束缚的决心塑造的栩栩如生。

《兰花花》与陕北原一带的方言结合十分紧密,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征。字的读音是以声韵为基础的、所谓声、韵即把一个字的音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将音阶的前一部分叫做“声”,音节的后一部分叫做“韵”。陕北方言中部分的字的声韵常与普通话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如兰花花的八段歌词中,第一段:“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个人。“其中为儿话音“线儿”,“生(shēng)”字按陕北这一带方言要平舌音“sēng”,“下(xià)”唱“hà”“爱(ài)”要唱“ng-ai”,字头是唱“ng”,归韵到“ai”,最后“人”字也不是唱前鼻音“rén”,而是唱后鼻音“réng”;第二段中“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子”为儿话音“子儿”。第四段“撇下我的情哥哥。。。。。。”,其中:下(xià)”唱“hà”,“我(wǒ)字唱“ng-e”,字头唱ng,归韵到“e”。在演唱时,需要仔细区别方言的声韵与普通话的不同。

4.1.1《兰花花》中叠词的应用

《兰花花》是一首典型的陕北民歌,歌词整体体现出陕北方言的特点。陕北方言词汇最大的特点就是叠字的使用。这首歌曲里出现的“蓝花花”、“蓝个英英”、“实实的(地)”等词,这些典型的陕北方言词不仅体现出陕北民歌浓厚的乡土气息,更体现出歌曲表达的地方特色。

4.1.2《兰花花》的曲调

《兰花花》的曲调是采用五声羽调式,并通过“信天游”音乐中的变体方式产生的两句乐段结构,上句从主音“6”开始,连续两次向上四度跳进后,出现

自由延长音与四度甩腔,突出了高亢悠扬、抒情赞美的音乐风格与个性。旋律自由开放到收拢,起伏婉转、柔美流畅。而后来的三、四、五、六、几段,出现的“si”音,用大二度音程代替了开始部分的四度跳进,使高亢、悠扬的旋律色彩转为悲伤,近似哭腔的表达,使兰花花无奈、忧伤的心情表现表现得贴切而形象。在第一、二、把段中,上句曲调几次向最高音冲击的旋法和延长音的处理,鲜明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主题。

所以在演唱《兰花花》时,要求的不仅仅是声音上的完美,更重要的是把陕北自有的地方特色很好的把握。这样唱出来的歌曲才能有血有肉。中国幅员辽阔,民歌的地方色彩浓厚,在此只简要的分析了民歌的地域特点,希望在日后的演唱中能有帮助。

结论

在论文中我们先后简要的介绍了中国具有代表特色的地域民歌特点,以及分析了在同一音乐题材上不同地区上的差异性,同一地区音乐的差异性。在最后试着探讨了陕北民歌《兰花花》在它演唱过程中地域特点对演唱风格的影响。我认为想唱好一首歌,一定要对它的风格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演唱的气质、格调、情感等方面才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并不是说我们要一成不变的守旧,而是,了解它的地域特点,以鲜明的民族风格为基础,这样他的歌声里才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民族气质和民族特色。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民歌。中国民歌因地域的不同呈现出风格的差异,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歌风格的多样性与地域的差异性是相一致的。

中国民歌的丰富多样折射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各地民歌并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借鉴,这本身就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艺术同样如此。艺术是独特的,艺术是多样的,艺术也是丰富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邓光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民族音乐学概论》.杜亚雄.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中国地域音乐文化》. 蒲亨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管林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5]唐明务.声乐演唱不能忘“本”[J].人民音乐,2007,(11)

[6]《中国音乐文化与作品赏析》.黄敏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7]余璐.关于汉族民歌体裁的分类问题[J].枣庄师专学报.2001(01)

[8]卫晓琼.浅谈把地方民歌演唱风格引入民族声乐教学[J].艺术教育.2006(03)

[9]曹芳芳.论民间小调《绣荷包》的传统艺术风格及其审美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5

[10]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音乐.2003(02)

[11]陈文溪,柏琴.传统音乐的保存[J].中国音乐.1986(01)

[12]刘怡,蔚磊,刘子利,王鹏. 中国民歌地域风格分类中的特征选择[J].电子学报.2008(01)

[13]魏占河.山东民歌演唱漫议[J].中国音乐学.2000(04)

[14]汪东锋.陕北民歌的迭词与叠音艺术谫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3,(10)

[15]周菁菁.中国民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

致谢

本人的论文是在李月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最后的完成李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李老师专业知识渊博,工作上精益求精。她的宽以待人,和朴实无华对我影响较深。在大学四年里,她教给我专业上的知识,还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感谢她四年来对我的帮助和给予我无私的爱,她就像我的第二个妈妈。在此,我还要感谢所有教过我的各科老师,是他们在课堂上的传业解惑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谢谢他们给我提出中肯的意见。在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养育之恩,无以回报。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 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是婉转流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 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大二开始选修课程了,琳琅满目的课程,但是我被民歌欣赏这门课程吸引住了。一是由于自己比较热衷于唱歌,而是从小以来对名族歌曲的莫名喜爱,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们课。非常幸运的是,在人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选课成功了!所以我跟自己说,要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 为我们讲课的是张清华老师,是在音乐方面比较资深的,第一节课,他给我们放满一张音乐名人,看看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我认真地看了看,认识的还真屈指可数,不由得有些羞愧,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积累过少。随之他给我们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遥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三大类。张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其中比较典型的歌曲。其实号子这一类的歌曲大多来源于劳动中,是为了振奋人们的精神,打发无聊的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演唱者大多都是靠吼叫表达一种干劲,鼓励人们坚持劳作,或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田秧山歌主要常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由专门的“秧歌帮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放牧山歌是放牧者为吆喝牲畜或互相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吟唱调如儿歌、摇篮曲、叫卖调等都属于此类。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一类,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中歌唱。谣曲其艺术形式比吟唱调成熟,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可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嘻游歌等。时调是小调中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一类。其结构严谨,旋律发展规范,唱词考究。常带有乐器伴奏,且因其具有可变化发展的“弹性化”表现功能,常被地方戏曲或曲艺吸收为曲牌。十大时调为: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和杨柳青调。 张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经典的民歌演奏乐器。有笛子,二胡,扬琴,古琴等等。。它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适合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情感。期间有穿插了一些西洋乐器的介绍。中西结合所演奏出来的曲子让每一种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十分打动人。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欣赏小提琴谢协奏曲《梁祝》。小提琴所代表的英台,大提琴代表的山伯,还有笛子间或穿插其中,给人的感受十分难忘。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很快的,我们的民歌鉴赏课结束了,可音乐的世界是永无止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需要音乐的陪伴,民歌鉴赏让我可以更好的去体会中国民歌的美! 1001403-26 张帆 2011.12.16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1)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飘逸的南国风专题 【研究任务名称】影响民歌风格特征的因素 【小组成员】以班级为单位,分六个讨论小组,每组十人。 【任务完成期限】1课次 【情境】 1.问题情境导入——认识民歌 2. 对比欣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任务】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和过程】 活动一:你认识的民歌 1、提出问题导入:如果有一天你站到世界的舞台上,你将展示一首什么歌? 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请同学说出自己选择的歌曲,并谈谈为什么选择这首歌。从而引出民歌。 2、你是怎样理解民歌的? 分组讨论和交流: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什么是民歌,民歌的常见体裁。 3、分组听辨比赛:你能分辨出不同地区的民歌并说出理由吗? 采用抢答比赛的方式,请同学们判断所播放歌曲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为什么? 活动二:南腔北调大比拼 1、听歌: (1)对比欣赏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感受其不同音乐风格。 (2)对比欣赏西北民歌《脚夫调》和南方歌曲《对鸟》,进一步体验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 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南北方音乐不同风格的感受。 2、唱歌:学唱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南方歌曲《弥渡山歌》,亲自参与感受、体验南北民歌的不 同韵律、风格。 3、多媒体课件展示《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弥渡山歌》的曲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性学习,分别从节奏、旋律走向运行、语言特点、调式等方面对两地歌曲的不同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填写分析表格,最后展示比较结果。 活动三:赛歌会 “你还会哪些西北民歌和南方歌曲?” 分南北方两大组以“赛歌会”的形式比赛演唱本地区的歌曲,进一步体验南北方民歌的不同风格。 活动四:刨根问底 探究: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分别是什么?影响其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将成果做成演示文稿并展示) 【资源列表】 1.提供数字化多媒体系统。 2. 3.提供多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及南方民歌,供学生使用。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 成因 论文导读: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差异,地域特色,成因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发表论文。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1]。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在这种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川江号子,便成为劳动号子中极富感染力的一种。川江号子的演唱形式保持了号子的基本特点,即一领众和。领唱者即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唱者通过多样化的领唱,来指挥和协调船夫们的动作。不仅透出浓郁的川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乐观、开朗、顽强、坚毅的性格,及与大自然抗争的豪迈气概。第二,黄土高原的“信天游”。黄土高原的民歌,作为“黄土地的歌”,有“信天游”、“山曲”、“顺天游”、“爬山调”、“花儿”等,节奏大多舒缓而自由,音调悠长而飘逸,具有即兴演唱的特点。如;《蓝花花》这首歌中唱到“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采”,这种极富地方风情的语言与浓郁的陕北音调紧密相连,充分展示了这首民歌的独特的声韵、节奏和语调的美。第三,青藏高原民歌。青藏高原绵延千里,特定的地理环境使这一地区的山歌辽阔舒展,音域宽广,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气息悠长。歌曲《青藏高原》虽然是一首新创作的歌曲,但它却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特点,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青藏高原民歌的风格。这首歌曲旋律深情优美,跌宕起伏,宽广豪放,犹如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牵动着人们情感的波澜。歌曲一开始用很强的力度喊

中国民歌欣赏

《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目的: 一、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三、结合本地民歌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不同民歌在内容及情感上的不同色彩; 2、民歌新唱中学生的参与及体验。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下四川》《无锡景》 2、分析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活动与体验 (一)劳动号子

1、整体感知(多媒体投影) 师:我们先到湖南的澧水边去听一听船夫们的心声,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请思考: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歌曲的表现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放音乐和投影,让学生欣赏全曲。) 师:听完这首号子,你认为它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一领众和 师: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其作用是指挥劳动、调节情绪。听了号子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到与凶滩恶水搏斗,最后战胜艰难险阻继续行船的劳动过程。情绪是紧张、有力地。 2、分段赏析 师:请试着唱一唱歌曲的主题,体验一下船工们的生活。(多媒体投影主题旋律) A、学习旋律(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 B、填入歌词(号子语言较为简洁,学生能很快学会) 3、综合体验 师:下面我们来当一回船夫,载着理想,驶向成功的彼岸,好不好?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船工们的精神面貌?生:(各抒已见) 师生共同表演唱《澧水船夫号子》,加入划船的律动,全身心投入来表现全曲(可提示学生在歌曲中进行创编,如开头加上“开船罗”的吆喝声,结尾再一齐欢呼“靠岸罗”等)。

高中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 作者:XYY01891 所属学段:音乐所属学科:高中一年 级教案版本:国家统编教程上传时间:2011-12-29 21:28:50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教师小结: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研究发现,古老传统的民歌流传于我国各个民族中,并将民族的传统保留下来。而且部分民歌已经超越了国族界限,用来歌咏全人类的心声,并出现了古典民歌和现代民歌之分。现代民歌虽然从形式上依然将古典民歌的色彩、风格美等延续下来,但是它丰富了传统民歌的内容,提升了民歌的深度。 一、我国民歌流变的现状 (一)大连新金民歌流变 “新金民歌”属于辽南系列的民歌,本种文化历史悠久,并在民间流传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例如在李世民出征时,因为战乱死伤惨重,军中的士兵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祈求李世民病愈。这就是大连新金民歌的起源,后来这个起源传播到民间,就逐渐地演变为庆祝丰产和喜庆的事情,特别是在庆祝时打单鼓是新金民歌的重要特点。在发展过程中,新金民歌集成和改编了许多的民歌小调,被文艺工作者逐渐发掘出有太平鼓的民歌形式。该种民歌的舞蹈者多才多艺,身兼多职,有效地发扬了“新金民歌”。 辽南民歌体现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他们的歌给人们力量,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总是充滿了正能量。辽南民歌借鉴了小调,深受满族萨满歌舞影响,其歌曲中又有民间鼓乐、影调戏和东北二人转的风格,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山东文化特征。从新金民歌来看,它具有热情奔放,质朴诙谐的特点,在婉转细致的声音中其歌曲高亢嘹亮、咬字清晰,口腔放松。新金民歌在演唱方式上通常采用“一人领,众人和”的形式,也有说唱结合和观众互动的形式。新金民歌也有歌颂爱情、劳动场景、四季风光以及天伦之乐等内容,这些内容得到了百姓们的传唱,发展同时也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 辽南民歌的体裁有单鼓音乐类、皮影音乐类、小调秧歌类、古曲类、新民歌、劳动号子,伴奏方面涵盖扬琴、三弦、阮、笛子、唢呐、

音乐鉴赏民歌

音乐鉴赏民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 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是婉转流

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 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林工号子,工地建工号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打硪歌)等等很多种。 3演唱方式

《我爱你中国》歌曲分析

《我爱你中国》歌曲分析 邓 歌曲《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一首插曲,创作于1979年,作词为瞿琮,作曲为郑秋枫。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从歌词上来分析: 一:歌词采用我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其中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秧苗硕果、青松红梅、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清波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歌词由三部分构成。一句“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引入全曲。节奏较自由,气息宽广,音调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坞,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这是歌曲的主体部分,节奏较平缓,旋律逐层上升,委婉、深沉而又内在,铺展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 从曲式结构上来分析: 曲式结构图:(数字为小节数) 如图所示,这首曲子为单三部曲式,中间的部分共有三部分,音乐的第19小节到26小节为A部分,为呈示部,其中19小节到22小节为a,23小节到26为b。27小节到34小节是B,是为中段,其间的27小节到30小节为c,31小节到34小节为d。从35小节开始到42小节是再现部分。接着是A、B、A’的整体反复接二房子到尾声。 从旋律发展手法上来分析: 一:变化重复。 二:节奏重复。

浅析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座宝藏,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沉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部分,其多元的、独特的性质是由于中国地域多样性所致。因此,了解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揭示了中国民歌的社会价值,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进一步熏陶。笔者从中国民歌的历史发展出发,浅谈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歌;传承;发展 前言: 近年来,传媒技术发展尤为快速,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文化交流与发展使世界趋向一体化。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凭借着独特的文化风格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因为中国民歌也成为音乐界探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很多网络、电视、校园里边的民歌大赛,更加推动了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中国民歌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了解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尤为关键,笔者将从中国民歌的综述、中国民歌研究意义以及如何做好中国民歌的传承发展进行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以及实效性的帮助。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要了解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国民歌。民歌通俗来说就是流行于民间的歌曲,是人民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经过一定的口头传唱而发展成的音乐艺术。民歌不仅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还是民间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中国民歌诞生极早,有研究表明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民歌的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印刷技术的出现,使民歌的传承更加彻底。《诗经》便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百多篇民间作品。而后面涌现出了很多经典的民歌作品集,比如众所周知的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著名的明清诗歌等。民歌的区域性极强,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征,笔者按照不同的要求对民歌做以下分类。 (1)按照体裁形式划分。按照体裁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号子(车夫号子、运工号子、船夫号子)、山歌(普通山歌、游牧山歌、其他山歌)、小调(风俗小调、舞歌小调、时调)等。 (2)按照歌曲的内容划分。歌曲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生产劳动歌曲、歌颂祖国的歌曲、歌颂生活的歌曲等。 (3)按照地域类型划分。地域类型划分可以分为东北民歌、西北民歌、华北民歌、西南民歌、闽南民歌等等。

浅谈我对中国民歌唱法的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e17041513.html, 浅谈我对中国民歌唱法的理解 作者:吴婷婷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民族风格的发扬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对中国的汉民歌了解的基础上,谈一谈对民歌唱法的理解。 [关键词]民歌;特点;演唱 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被统计在册的民族就有五十六个。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见,民族音乐在整个世界的历史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是指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活跃着的,以传统艺术形式为依据的新民族音乐作品。如:新民歌、新戏曲音乐、新曲艺音乐和新民族器乐曲等。 民歌的发展是扎根在社会的深厚土壤里的,它的形成、发展、变迁等等与地理学、民俗学、生态学、人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先民就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繁衍出一个个农业部落,走上了原始农业的道路,并奠定了民歌历史的久长。 远古的民歌形式就有:采集歌、狩猎歌、网罟歌、畜牧歌、耕作歌、祭祀歌、情歌等几大种类。 从古至今中国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也改变了经济、政治格局,地理环境的变迁推动了民歌沿袭与变革。 汉族民歌体裁主要有:号子、山歌、田歌、牧歌、渔歌、船歌等。 各民族的民歌在小的封闭状态中独立的发展着,并保存了各民族的自身特色,具有各民族内在的凝聚力。同时,各民族在大的封闭状态下又互相渗透着,形成了中国民歌共有的特征,具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对民歌唱法产生影响的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

2019民歌鉴赏期末答案

2019民歌鉴赏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 1、曲艺就是用()讲述故事。 A.乐器 B.民歌 C.童话 D.山歌 我的答案:B 2、《无锡景》曲调在流传中有各种变体,在北方常被用来演唱()等故事。 A.《花开等郎来》 B.《秦淮景》 C.《探清水河》 D.《真心来相诉》 我的答案:C 3、《为啥妹妹不爱我》是来自()的民歌。 A.山东 B.内蒙 C.河南 D.河北 我的答案:B 4、在曲艺表演中,《茉莉花》与()是相关的 A.《牡丹亭》 B.《西厢记》 C.《桃花扇》 D.《梧桐雨》 我的答案:B

5、“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 B.格林卡 C.德彪西 D.德沃夏克 我的答案:B 6、下面唱山歌的方式中,回族民歌当中最有名的是哪一种() A.独唱 B.对唱 C.弹唱 D.花儿 我的答案:D 7、矮腔山歌的音乐风格有时接近() A.小调 B.中调 C.大调 D.长调 我的答案:A 8、“银绞丝”兴盛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我的答案:D 9、小调按音乐特点可划分为吟唱调、谣曲和()。 A.时调 B.小曲

C.中调 D.大调 我的答案:A 10、下面哪一项不是阿拉腾奥勒所创作的作品() A.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B.敖包相会 C.乌力格尔主题随想曲 D.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我的答案:B 11、前倚音是记在主要音的()的小音符。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我的答案:C 12、()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 A.大理寺 B.光禄寺 C.太常寺 D.太仆寺 我的答案:C 13、时调《妈妈娘糊涂调》的典型形态来自()。 A.黑龙江 B.内蒙古 C.辽宁 D.吉林 我的答案:C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得:通过对中国民歌得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得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就是民歌 民歌就就是民间所流传得歌曲得简称。它就是一种非常重要得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得《国风》,就就是我国最早得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就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得声音。 2民歌得创作特点 民歌就是在广泛得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得。民歌得创作,具有集体性得特点。也就就是说,民歌就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得,它并没有具体得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得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得民歌,都凝聚着人民得心血与智慧。 3民歌得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得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得地方色彩。我国得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得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得生活条件,风俗习惯与语言音调等因素得影响,因而各地得民歌都具有独特得民族风格与浓厚得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得民歌大多就是婉转流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得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得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得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得民歌则就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得感觉。 4民歌得分类

由于民歌就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得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得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得,有表达爱情得,有反映社会矛盾得,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得不同需要,民歌得体裁形式也就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得生活方式,编唱条件与思想内容得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得表现方法与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得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得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就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得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就是以前得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得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得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就是后来得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就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得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得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得必备条件首先就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就是需要互相协作得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得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得主要依据就就是不同得工种与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得音乐资料来瞧,大体上可以分为: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林工号子,工地建工号子,(也就就是我们熟悉得打硪歌)等等很多种。 3演唱方式 而号子得歌唱方式,主要就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在节奏较缓得劳动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得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多数情况下,

浅析中国古代民歌整理与解注的文化之维

浅析中国古代民歌整理与解注的文化之 维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作为民间文学一种重要的文体样式,中国古代民歌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意蕴。中国古代很多文体的名称与创作并不是同步的,往往是先有创作之实,再有文体之名,中国古代民歌亦是如此,其文体名称远远滞后于创作实际,名实相应更为晚近。著名学者黄侃曾说:“详夫文体多名,难可拘滞,有沿古以为号,有随宜以立称,有因旧名而质与古异,有创新号而实与古同,此唯推迹其本原,诊求其旨趣,然后不为名实玄纽所惑,而收以简驭繁之功。中国古代民歌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被冠以许多文体名称,如时调、俗曲、小曲、但曲等。不可否认,这些名称的文体意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但艺术实质则大致相同。朱自清认为民歌“似乎是英文folk一song或peo-Ales song的译名。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与我们现在所用歌谣之称最相切合”。所谓“民”,即FrankKidson 在《英国民歌论》中所界定的“指不大受着文雅阶层的社会层而言’,。尽管学界对广泛使用的民歌这个文体

名称还有争议,但以此来指称中国古代民间广泛流行的民间歌谣,庶几可起到黄侃先生所说的“以简驭繁之功”。 钱钟书先生曾指出:“吾国文学,横则严分体制,纵则细别品类,体制定其得失,品类辨其尊卑,二事各不相蒙。在中国古代的文体谱系里,文体之间的确存在着尊卑等级之分。尽管“韵文之兴,当以民间歌谣为最先”,“歌谣总是诗的前驱’,但由于其带有较强的民间色彩,所以长期被正统文人轻视和排斥,在文体等级秩序中处于极为边缘的地位。胡怀探曾说:“在中国的旧文学界里,大家都不承认民歌有价值,不承认民歌是诗的一种,却不知他们所谓诗,都是从民歌里来的。所谓“都不承认民歌有价值”,未免有些绝对。前代学者对民歌的价值也有所认识,曾经做过一定的搜集整理工作,如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明代冯梦龙《挂枝儿》《山歌》等。尤其是到了清代,编辑民歌专集己蔚然成风。刘复、李家瑞编写的《中国俗曲总目稿》所收俗曲达六千多种,皆为单刊小册,但郑振铎认为“还不过存十一于千百而己”。郑振铎也曾“搜集各地单刊歌曲近一万二千余种,也仅仅只是一斑”,因此他不禁感慨道,‘诚然是浩如烟海,终身难望窥其涯岸”圈。可见,中国古代民歌的整理和研究尚有许多亚

(精选)民歌鉴赏尔雅满分答案

————————————————————————————— 民歌的产生已完成 1 “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 B、格林卡 C、德彪西 D、德沃夏克 正确答案:B 2 在中国,关于民歌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 A、唐代之后 B、宋代之后 C、元代之后 D、明清之后 正确答案:D 3 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知道作者。() 正确答案:× 4 民歌的传承方式是口头传播。()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一):历史的足迹已完成 1 ()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 A、大理寺 B、光禄寺 C、太常寺 D、太仆寺 正确答案:C 2 《相和歌》出现在()。 A、宋代 B、唐代

C、魏晋南北朝 D、汉代 正确答案:D 3 我国最早记录民歌的集子是()。 A、《离骚》 B、《乐记》 C、《诗经》 D、《乐章集》 正确答案:C 4 我国最早对民歌的记录,是有曲谱的。() 正确答案:× 5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出现属于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二):民族性的体现已完成 1 《凤阳花鼓》源于()。 A、河南 B、河北 C、安徽 D、湖北 正确答案:C 2 ()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A、《孟姜女》 B、《康定情歌》 C、《绣荷包》 D、《茉莉花》 正确答案:D 3 《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是由()二人配合演唱。 A、母女 B、姐妹

C、夫妻 D、姑嫂 正确答案:D 4 通过学习民歌,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在音乐表现方式上的特点。()正确答案:√ 5 音符的不同组合方式与演唱方式,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三):经典赏析已完成 1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出自()。 A、《绣荷包》 B、《孟姜女》 C、《龙船调》 D、《紫竹调》 正确答案:B 2 《孟姜女》最初是由()结构的短小民歌扩充而来。 A、三句 B、四句 C、五句 D、六句 正确答案:B 3 作为音乐作品的《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之一。() 正确答案:√ 民歌的创作特征(一):整体特色已完成 1 ()被称作“曲艺之乡”。 A、无锡 B、杭州 C、天津 D、北京 正确答案:C

浅谈中国民歌的发展

浅谈中国民歌的发展 北碚第23中学刘大林教学目的: 一、通过音乐欣赏,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歌的状况,掌握中国民歌的分类。 二、体会、感受三类民歌的特点。 三、通过欣赏优秀民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高 尚情操。 教学内容: 中国民歌分类。 教学难点: 感受三类民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VCD、影碟、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中国民歌,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前面的学习中,中国民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中国民歌根据体裁可分为哪几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今天我们将继续欣赏中国民歌,进一步体会各类名歌的特点。 二、欣赏劳动号子。 1、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边听边想,这首歌属于哪一类民歌,它的旋律、节奏、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放《川江号子》录音。

2、问: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属于哪一类民歌, (劳动号子) 你是这么判断它是劳动号子的,他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从它的旋律、节奏、演唱形式上来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3、老师归纳,出示灯片。 劳动号子:和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音乐风格:坚毅质朴、粗犷豪放、节奏有规律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4、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领众和的特点。 抽生领,师生同唱(注意速度、力度变化) 嗨呀佐嗨佐 // 嗨呀佐嗨佐 三、欣赏山歌 1、我们劳动累了时想干什么,(生答)现在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听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歌。 边听边想:这首歌和刚才的劳动号子比较,有什么特点, 出示幻灯片《上山砍樵》 教师唱《跟着太阳一起来》(四川民歌) 2、问:刚才老师唱的和前面欣赏的劳动号子音乐风格相同吗,它又有什么特点,从旋律、节奏、演唱形式上去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3 山歌: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情的民歌。 音乐特点:旋律即兴抒情、歌头歌尾带有吆喝性的唱腔。节奏自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