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e17605411.html,

《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比较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冯琳娜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4期

摘要:《学记》与《雄辩术原理》分别是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第一部教学论专著。本文的比较研究将侧重于这两者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方面的相似之处。并且还将探究以上教学艺术对现今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之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英语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82-02

我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总结其教学经验写成了《学记》,该书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作品”。[1]而在大约三百年后出于古代罗马教育家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公元35—110年)的《雄辩术原理》,则是古希腊古罗马教学经验的概括。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时空,这两本教育著作都无一例外的以其博大精深的教学思想称道。通过研读比较《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可以看到这两者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方面的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记》明确指出“学者有四失”的教学对象差异性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2]可见学生的学习有各自不同的缺点,教师必须“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特质和基础的教学对象要选择适当的而非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能事半功倍。《学记》所倡导的这种“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学生观,在今天看来也是走在世界教育理论前沿的,因为这种学生观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观念,而是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人翁地位,换言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教学内容。对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提倡,还体现在《学记》对“今之教者”的批判,“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也就不足为怪了。[5]《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认为,人的秉赋不同故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倾向和才能进行教学。具体到培养雄辩家的目标,则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气质来训练他们,譬如说有的学生适宜以优雅的态度演讲,而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即生机勃勃的演讲风采更适合他。[4]可见,《学记》与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次,两者都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到了入学的年龄要入学,每隔一年进行考试。“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强调了教学是一个步步为营、层层深化的过程。[5]这一过程从时间概念来说,是与学生的年龄或是说身心的发

展步调相互协调的;而就教学内容本身而言,亦是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渐进理念。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