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3年编辑学研究综述_徐振云

2013年编辑学研究综述_徐振云

2013年编辑学研究综述_徐振云
2013年编辑学研究综述_徐振云

2013年编辑学研究综述

文/徐振云

[摘 要] 文章对国内2013年发表的编辑学研究论文从编辑学理论、编辑主体、编辑活动、新时期编辑、编辑史、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综述类及其他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编辑学理论研究比较沉寂,部门编辑学发展不平衡;编辑主体研究数量较多;编辑活动研究侧重于应用实践探讨与总结;新媒体时代编辑研究角度新颖;编辑史研究以个案分析为主;编辑出版学教育研究缺少业界的参与和回应。

[关键词] 2013 编辑学 研究 综述

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三大数据

库的期刊数据库中,分别输入关键词“编辑”、“编辑

学”,限定发表时间为2013年,进行全文搜索,经过

分析所获得研究文章标题与摘要,剔除不相关文献,

筛选出本综述的研究样本,共259篇文章(见表1)。

总体来看,2013年编辑学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表1 2013年编辑学研究领域统计分析表

分类编辑

学理

论编辑

主体

编辑

活动

新时

期编

编辑

编辑

出版

学专

业教

综述

类及

其他

合计

篇数2444653154329259

占比

(%)

9.317.025.012.020.812.4 3.5100

一、编辑学理论研究比较沉寂,部门编辑学

发展不平衡

2013年的编辑学理论研究比较沉寂。对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方向问题,蔡克难、白建新与段乐川均认识到研究的困境,主张对编辑学的普遍规律进行探索。郑确辉则认为编辑学理论应充分发挥解决编辑工作实际问题的功能。姬建敏研究了中国编辑学会历届学术年会与理论研讨会的主题,发现编辑学研究的现实路径是从现实出发,与时俱进;既重实践,又重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理论相结合。[1]王勇安、李建伟、吴平、周国清针对在云出版时代编辑概念是否需要革新,编辑学理论研究需要坚持、更新、拓展的方面等问题,在《创新编辑概念,是理论回应还是叠床架屋》中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对于编辑思想的研究,吴平在《论编辑思想形成的外部作用》[2]一文中,着重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对编辑思想形成的综合作用。

部门编辑学是编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的研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郑秀娟的《科技期刊编辑探索》一书,研究了科技期刊的功能、编辑主体及编辑学内容等,对深入研究科技期刊有一定助益,但其系统性与理论性有待加强。科技期刊与学术期刊的内涵与外延有一定的交叉性,而并没有学者对此做出明确的划分。刘大乾界定了学术期刊编辑学的含义,并剖析了编辑策划、编辑审编和编辑规范的内涵[3]。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及其相关主体的关系,张景华认为学术期刊编辑之间[4]、编辑与作者[5]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范海祥则提出用马克思主义把自己和他人同等对待,并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主体间性理论指导学术期刊调整编辑活动模式,主张建立编辑与作者之间平等、尊重的关系,建立编辑为读者服务的互动关系,建立编辑与审稿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与共生的关系[6]。

有一些学者对音乐编辑学进行了观照。曾遂今从学理上对音乐编辑的传播本质、类别和从业者的职业正气[7]进行了考察,陈荃有主张尽早建立科学、系统又具操作意义的音乐文本编辑理论体系[8],李宏锋探讨了音乐理论期刊办刊各环节中应坚持的编辑原则[9]。

虽然也有其他研究者关注音乐编辑的分类、综述、职

业素养以及音乐编辑教育的问题,但音乐编辑学的研究呈现出碎片化,还不全面,研究的空间还很大。

二、编辑主体研究数量较多

对于编辑主体的研究文章有44篇,占收集到的全部成果的17.0%,主要分为能动因素、编辑素养和研究型编辑培养三类。第一类,编辑人格范型、编辑惯习、思维定势、生态意识与期刊影响因子等对编辑思维及编辑活动有能动作用。张斌论述了我国编辑人格范型发展的主要脉络,认为完成编辑从传统的依赖人格向独立人格的转变至关重要[10];王军提出了编辑惯习的概念,并阐释了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因素及生产策略[11];杨怀玫认为思维定势束缚期刊编辑的思维,应消除其消极影响[12];沈伟东总结了编辑工作中常见的破坏生态文明的消极现象及其危害:如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选题散、滥,精品少,市场模式随意,负效流通充斥传播过程等,主张在编辑工作各环节中贯穿生态文明意识[13];胡春雨认为影响因子导向与编辑思维追求有一定的一致性,编辑应更新观念,围绕影响因子不断强化编辑思维[14]。第二类,对于编辑素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文化追求的重视与从事编辑工作所需的实际能力的分析两方面。一方面,文化追求作为编辑素养的首要方面,很多研究者是认同的。于媚认为编辑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中处于主导地位[15],陈文瑛主张编辑追求是保障出版物品质不可或缺的因素[16],刘久平通过回顾老一辈出版家的文化理想,分析了编辑文化理想缺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救正策略[17]。另一方面,有些学者对编辑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编辑力是编辑素养中受研究者关注的话题之一,雷群明、曹维劲、李玉恒、刘久平等分别进行了阐释。对于编辑执行力,时世平认为是决定编辑能否发现选题并保证如期实现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出版工作积极面对的态度[18]。对于编辑的营销能力,戎礼平认为要有为出版物开拓市场的营销能力[19],江典辉则主张懂一些成本控制方法[20]。第三类,对于研究型编辑的培养问题,殷欢认为关键是出版单位的平台支持,根本是主管单位的政策导向[21],吕建萍则提出了研究型编辑主要的培养途径[22]。

三、编辑活动研究侧重于应用实践总结

关于编辑活动的特点与功能、作用,张建、夏光富、李金正从哲学角度出发,认为编辑活动的一般特点为主体交互性、动态生成性和符号创造性[23],这种理解能更加深刻和系统地反映编辑活动的客观情状;杨毅认为在认清编辑活动选择文本、储存知识、发掘作者、传播文化等功能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其在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作用[24]。作为编辑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作品、读者,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沈海牧认为作品是维系世界、作者与读者这些编辑客体的纽带,其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理应受到重视[25]。而王鹏涛在《读者学研究重启的必要与可能》中鲜明地提出读者学研究是满足产业转型、完善出版学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要[26]。

民族类图书、古籍、辞书、教材等的编辑出版都有本身的规律性,高校学报与科技期刊编辑也有其独特性,很多业界人士通过总结编辑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了编辑活动研究内容,拓宽了编辑活动研究领域。策划编辑是目前业界和学界关注的话题,刘春荣提出将编辑分为策划编辑、文稿编辑和营销编辑[27],是比较好的编辑职能区分方法;聂庆认为,策划编辑应致力于成为创作型、技术型、经营型[28]编辑。综合来看,2013年的编辑活动研究领域比较广泛,思维比较活跃。但多是各种出版物及出版活动各流程中的编辑实践活动探究,偏于实践应用,理论性不强,对编辑规律的总结与理论升华较少。

四、新媒体时代编辑研究角度新颖

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面临一系列挑战,对编辑出版技能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对于云出版时代如何做一名好编辑的问题,周蔚华、李又顺、邵培松、金马洛在《云出版时代,好编辑如何修成正果?》与《云出版时代,好编辑如何修成正果之再探》中展开了讨论。白冰与毕铭灿在《关于“出版转型中的编辑角色和核心价值”的讨论——第15次东亚出版人成都会议综述》一文中,阐述了与会者对出版转型期编辑角色与核心价值的观点。王成文应用编辑智能论[29]分析了新时代受众、记者和编辑三者的关系问题,但

并没有深入界定编辑智能论的含义。聂颖与张宜军认为,由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又融合,媒介生存格局发生变化:传播者与受众的边界消融,单一传播转为双向互动传播;因此媒介编辑要具备前瞻性媒介研究力、多媒体传播策划力和多信息整合知识力[30]。毛润政认为编辑应从编辑力、创造力、经营力和思想力四个方面转型为全媒体编辑[31]。卓娜分析了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中编辑的定位与转型[32],但提法稍显笼统,更加明晰化的定位对编辑开展工作将更有助益。

在网络时代,新闻编辑与网络编辑的能力培养受到了较高关注。李玉恒认为,新媒体时代业界期望新闻编辑具备更高的统筹策划和把关能力,辨别、平衡和引导能力,全面掌握技术的能力 [33]。刘锦宏、朱嘉蕊与毛江良指出,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从信息持有者向信息管理者转变、从信息规模化加工者向个性化加工者转变、从信息整合者向用户整合者转变,网络编辑应提高政治和审美意识、媒介技术应用能力和媒介经营管理能力[34]。王金龙认为,网络编辑应深刻理解网络传播环境的特点,建立正确的受众观、具有较强的网络意识和全过程、全时化的编辑思想[35]。而不管媒介形态如何变化,编辑的本质不会改变。网络编辑的选择、优化职能同样不会因为媒体形态的多元化而消减。张锦华在《全媒体时代网络编辑的把关原则》一文中指出,网络编辑要回归常识,用人文情怀考量新闻事件,倡导公正公平,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担负起网络把关人的角色。在坚守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是新媒体时代编辑应担负的职责之一,编辑的营销意识应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周国英主张编辑在新媒体时代,应使用微博营销,做图书界、文化界的意见领袖,提升影响力[36]。总之,新媒体时代,很多研究者借新媒体形式谈论编辑素养的提升途径,提出很多技术性、策略性的应对方式。

五、编辑史研究仍以个案分析为主

关于古代编辑史的研究,数量少,内容也很分散,对重点文本和主要编辑思想家成体系的观照较少。《辽代的编辑出版业——从辽塔秘藏中发现的印刷品谈起》《中国古代编辑传播史大事年表》(宋辽金元时期960~1368年)、

《中国古代编辑传播史大事年表》(明

清时期1368~1911年),《王夫之与魏源编辑思想之比较》《黄宗羲明文选本编辑思想新探》等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古代编辑史研究的内容。

相比而言,关于近现代编辑活动、编辑家及编辑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多。从群体研究到个案分析,从编辑对象到编辑主体的编辑思想,都有一定的成果呈现。李彬在《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编辑群体的职业素养观》中分析了近代报刊出版职业工作者拥有的职业素养;尹变英在《论现代作家编辑活动的意义》中对现代作家通过编辑活动实现文学理想、构建现代文学批评、培养青年作家进行了阐述,认为现代作家编辑活动最为重要的意义是对现代文学的萌发与运行起到非常现实的作用。而其他研究者对近现代编辑史上的案例如《文化批判》《妇女时报》《电影杂志》、贵阳文通书局等的回顾与观照,再现了当时编辑出版者的业绩。

与此同时,对近现代编辑、学者编辑思想的研究数量众多,丰富了编辑思想史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有长期受研究者关注的张元济、鲁迅、陈独秀、茅盾、郑振铎、叶圣陶、沈从文、邓拓、胡乔木、赵家璧等编辑大家,也有此前关注较少的胡愈之、戴文葆、王任叔、严怪愚、周予同、郁达夫、章士钊、毛泽东、田家英、朱光潜等,对众多编辑、学者编辑实践及其思想的阐释,拓宽了研究视角。值得一提的是,金庸作为武侠小说作家蜚声全球,但他47年的编辑生涯少有学者关注,张世海在《论金庸的编辑思想及当代借鉴意义》一文中分析了金庸的编辑思想,新的视角对于编辑史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综合上述成果发表的刊物及栏目来看,编辑思想研究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与编辑出版类核心刊物的史料研究类栏目的设置有一定的关系。

在对国内编辑家编辑思想研究形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也有研究者将研究视角拓展到了国外。薛建立认为珀金斯的编辑思想主要表现在独立的、创造性的编辑选择标准,要求作品不仅要反映当代的规范,而且要能有意识地影响和改变这些规范;完善的编辑方法,大胆而细致地给作者出主意;别致的心理医生角色,深谙每个作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千方易得,一方难求”的帮助[37];耿丽萍认为萨克斯?康明斯致力于做重要推手和把关:竭尽所能,助推佳作;谦逊克己,坚持原则;同时做作者生活的照料者和精神的慰藉者[38]。这是对编辑家编辑思想研究领域的进

一步拓展。但相比国内的编辑家实践活动及其编辑思

想研究,国外的研究还处于量少、体系不完整的初级阶段,这需要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与拓展。

六、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研究缺少业界的参与

张文红指出,目前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育现状主要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是比较繁荣;二是问题重重。编辑出版学专业快速扩张和行业人才需求之间、部分学校专业设立与专业发展之间、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专业特色不鲜明,关门办学现象依然严重[39]。诸多专家学者主要从传统编辑出版学教育、数字出版教育和硕士教育3个角度建言献策。

很多学者针对传统编辑出版学现存问题,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各抒己见,大多认可加强实践教学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做法。蔡翔认为,出版教育各类型、各层次之间的分野要清晰,分工要明确,布局要合理,紧密联系行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跨学科视野[40]。在培养模式上,刘灿姣与叶翠设计4G时代网络编辑定制培养1.5+1.5+1.5的教育模式[41],牛正攀主张实施“一般学科+编辑出版知识”的培养模式[42]。在课程设置上,尹艳华建议构建基于采、编、印、发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群[43],郝彬彬认为要注重理论建设,尤其要注重案例教学与通识教育[44],芦珊珊认为很有必要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相关课程[45]。

数字出版环境下,数字出版教育问题被研究者关注。王东霞指出了数字出版人才的必备能力[46],张锦华主张突出媒介融合的实践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数字出版的综合能力[47]。李建伟与杜彬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48]。

关于出版专业硕士教育问题,潘文年与吴天翮研究了部分招收出版专业硕士高校的课程设置,并将其与美国纽约大学、佩斯大学进行了比较[49];蔡翔与赵树旺分析了出版专业硕士培养产销不对路的问题,倡议政府、业界、学界三方合作进行制度设计与价值评估,解决人才培养“学校一头热、产业一头冷”的问题[50]。综合来看,我国的编辑出版学教育研究,学界的呼声很热烈,关注度也很高,但缺少业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回应,导致研究在互动性和实效性上有一定的局限。

七、综述类及其他

姬建敏回顾了1949~2009年我国编辑学研究走过的60年历程,分析了编辑学研究明显的特征[51],卫世乾对2011年的编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52],李建伟与杜彬阐述了2012年编辑出版学的主要研究成果[53]。这些总结和评述对研究者理清编辑学研究发展脉络有一定的帮助。

定量分析是学者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黄崇亚和卓选鹏分别从发文情况和被引情况两个方面对陕西作者的发文情况、发文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陈少徐统计了2012年全国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上有关“编辑”的论文后发现,编辑文化自觉出现异化,表现为缺乏文化寻根意识,缺乏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了解决对策。徐国红对编辑出版学7种期刊进行了对比分析;王彦祥、赵翾评定了国内19种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学术声誉;李晶分析了SSCI数据库中近10年收录的3种国际编辑出版类期刊发表的1200篇文献。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为编辑出版学研究注入了活力。

根据2012~2013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的统计,笔者发现编辑出版学类刊物数量相对较少,这些刊物中与编辑学研究相关的专门栏目与编辑出版学的其他研究领域相比则更少,并且各栏目的载文数量与内容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编辑学研究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专业刊物合理、优化的栏目设置,因此,专业刊物很有必要统筹规划栏目,主动设置议题,引领专业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2013年编辑学研究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首先是研究领域偏重编辑主体、编辑活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与编辑史。其次是研究领域内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不均衡:一方面,编辑主体、编辑活动与新媒体时代编辑研究中有些成果只是针对目前出现问题的总结,实践性与应用性虽强,但规律性的理论探讨较少,就问题谈问题,前瞻性不足。另一方面,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中,业界很少对学界的教育问题做出回应。因此,对编辑学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加强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有助于编辑学研究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注释:

[1] 姬建敏.编辑学研究的现实探寻——从中国编辑学会历届学术年会与理论研讨会主题出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吴平.论编辑思想形成的外部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刘大乾.学术期刊编辑学浅见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5)

[4]张景华.学术期刊编辑间的信息不对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3)

[5]张景华.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出版科学,2013(4)

[6]范海洋.学术期刊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再探[J].学理论, 2013(28)

[7]曾遂今.音乐编辑的科学定位[J].音乐传播,2013(3)

[8]陈荃有.音乐文本编辑:由实践到理论的提升[J].音乐探索,2013(4)

[9]李宏锋.音乐理论期刊编辑问题管窥[J].音乐探索,2013 (4)

[10]张斌.论我国编辑人格的范型与发展[J].编辑之友,2013 (7)

[11]王军.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J].编辑之友,2013 (10)

[12]杨怀玫. 期刊编辑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4)

[13]沈伟东.浅谈增强编辑的积极生态意识[J].中国编辑,2013 (5)

[14]胡春雨.影响因子正在成为影响编辑思维的重要因子[J].编辑之友,2013(6)

[15]于媚.媒介编辑文化价值观的表达[J].出版发行研究,2013 (9)

[16]陈文瑛.编辑的追求与出版物品质的关系[J].出版发行研究,2013 (1)

[17]刘久平.编辑的文化理想与担当——从老一辈出版家看当下编辑文化理想的缺失及救正[J].出版发行研究,2013(3)

[18]时世平.文化自觉时代的编辑执行力刍议[J].出版广角,2013 (17)

[19]戎礼平.论编辑在图书出版全程中的职业自觉[J].编辑学刊,2013 (7)

[20]江典辉.编辑要懂一些成本控制方法[J].出版发行研究,2013 (7)

[21]殷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研究型编辑的培养[J].现代出版,2013 (1)

[22]吕建萍.研究型编辑人才培养探究[J].出版广角,2013 (17)

[23]张建,夏光富,李金正.论编辑活动的一般特点[J]. 编辑之友,2013 (8)

[24]杨毅.试论编辑活动在文化建构中的功能[J].出版科学,2013 (4)

[25]沈海牧.不可凭空创造的作品——论作品与编辑活动诸要素的互成性[J].现代出版,2013 (2)

[26]王鹏涛.读者学研究重启的必要与可能[J].现代出版,2013 (1)

[27]刘春荣.出版产业化时代,编辑是不是必须万能?——对出版机构中编辑职能分拆的思考[J].出版科学,2013 (5)

[28]聂庆.“全媒体”时代图书策划编辑的转型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3 (1)

[29]王成文.信息权力结构的演变与大数据时代的“编辑智能论”[J].出版发行研究,2013 (6)

[30]聂颖,张宜军. 全媒体语境下编辑媒介素养的提升[J]. 出版科学,2013 (3)

[31]毛润政.新媒体时代编辑角色转型探析[J].编辑之友,2013 (8)

[32]卓娜. 试论编辑在全媒体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职能定位和转型[J].中国出版,2013(7)上

[33]李玉恒.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变化分析[J].编辑之友,2013 (7)

[34]刘锦宏,朱嘉蕊,毛江良. 新媒介环境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J]. 出版科学,2013 (3)

[35]王金龙.网络编辑职能的发展方向[J].编辑学刊,2013 (9)

[36]周国英.优雅的文人与聪慧的商人——浅谈编辑的微博营销意识[J].编辑学刊,2013 (7)

[37]薛建立.20世纪美国编辑家珀金斯编辑思想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

[38]耿丽萍.做作者最忠实的朋友——对萨克斯?康明斯编辑实践的探析及启示[J].编辑学刊,2013 (2)

[39]张文红. 借势与独立:产学研融合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 出版广角,2013 (16)

[40]蔡翔,汪曙华,张玥.师生问答:出版教育如何应对行业发展趋势[J].现代出版,2013 (3)

[41]刘灿姣,叶翠.试论4G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J].中国编辑,2013 (5)

[42]牛正攀.编辑出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破解之策[J].新闻世界,2013 (5)

[43]尹艳华.基于传媒产业化市场需求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J].现代营销,2013 (9)

[44]郝彬彬.对中国编辑出版教育的思考[J].出版科学,2013 (4)

[45]芦珊珊.开拓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文化产业视野——兼谈文化产业管理相关课程开设的必要性[J].中国传媒科技,2013(2)

[46]王东霞.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3 (3)

[47]张锦华.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出版学的教育改革[J].新闻爱好者,2013 (5)

[48]李建伟,杜彬.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编辑,2013 (5)

[49]潘文年,吴天翮.我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析研究——兼与美国纽约大学、佩斯大学比较[J].中国编辑,2013 (4)

[50]蔡翔,赵树旺.出版专业硕士教育:问题、症结与制度设计[J].现代出版,2013(2)

[51]姬建敏.论我国编辑学研究60年之特征[J].中国编辑,2013 (5)

[52]卫世乾.2011年编辑学研究综述[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1)

[53]李建伟,杜彬.2012年编辑出版学发展与创新[J].新闻爱好者,2013 (2)

车辆系统动力学发展1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都与汽车系统动力学相关。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本文通过对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的介绍,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和现状做一阐述。 关键字:汽车系统动力学动力学响应发展历史 Summary: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on the vehicle comfort, reliability and safety are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ese requirements are related to vehicle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the study of all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car system discipline, it involves the scope is broad, in addition to the effects of dynamic response of vehicle longitudinal motion and its subsystems, and vehicles to and dynamic content crosswise two aspects in the vertical.Based on th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is emerging discipline to do elaborate. Keywords:Dynamics of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Dynamic response Development history 0 引言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随后的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车辆动力学得以迅速发展。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建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传统的车辆动力学研究都是针对被动元件的设计而言,而采用主动控制来改变车辆动态性能的理念,则为车辆动力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采用“人—车—路”大闭环的概念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驾驶者,人既起着控

大数据综述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8, 8(10), 1503-150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8f17752032.html,/journal/csa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f17752032.html,/10.12677/csa.2018.810163 Overview on Big Data Kaiyue Liu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Received: Oct. 1st, 2018; accepted: Oct. 11th, 2018; published: Oct. 19th, 2018 Abstract As a current popular technical, big data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from every industry.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big data,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s big data from the six aspects: The basics of big data,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big data, big data processing, big data application, big data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of big data. The basics of big data include the con-cept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ig data and traditional databa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g data. The big data processing includes generating and getting data, preprocessing data, data sto-rage, analyzing and mining data. This article 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big data, and can establish a good knowledge system for scholars who are new to big data. Keywords Big Data, Data Storage, Data Mining, Data Visualization, Big Data Application 大数据综述 刘凯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1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1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9日 摘要 大数据作为当今的热点技术,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认识大数据,本文从大数据的基础、大数据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大数据的处理流程、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大数据未来展望六个方面对大数据进行了综合性描述。其中大数据基础包括大数据和传统数据库的概念和区别、大数据的特性,处理流程包括数据生成和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本文是大数据的系统性综述,可以对初次接触大数据的学者建立了良好的知识体系。

综述 齿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体系_王建军

齿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体系 * 王建军 副教授 王建军 李润方 摘要 根据对国内外齿轮系统动力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阐述齿轮 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本结构体系。说明齿轮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围绕动态激 励、模型类型、建模和求解方法以及齿轮系统的固有特性、动态响应和动力稳定性等介绍齿轮系统动力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讨论该理论的主要工程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关键词 齿轮系统 动力学性能 理论体系 正问题 反问题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T G132.41 1 齿轮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体系 齿轮系统动力学[1]是研究齿轮系统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的一门科学。它以齿轮系统为对象,以齿轮副啮合过程的动力学特性为核心,以提高和改善齿轮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为目的,在充分考虑系统各零部件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振动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齿轮系统在传递动力和运动中振动、冲击、噪声的基本规律, 为设计制造小振动、低噪声、高可靠性、高传动性能的齿轮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齿轮系统是机器最主要的动力和运动传递装置,其力学行为和工作性能对整个机器有重要影响。因此,齿轮系统动力学近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20年来,由于相关力学的理论与实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齿轮系统动力学的深入研究。迄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见图1),系统总结齿 图1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动载系统的计算方法?振动噪声的评价与防治?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系统参数与动态性能的关系?载荷识别与动态设计 齿轮动力学理论的应用 动态响应 (系统的输出)系统模型 (系统的力学、数学描述)动态激励(系统的输入)?稳定性指标?稳定性区域?稳定性性能?系统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动力稳定性?动载荷系统振动?系统参数的影响 动态响应?固有频率?固有振型?参数对固有特性的影响 固有特性?时变刚度?传递误差?齿侧间隙?支承弹性与间隙?系统阻尼 考虑因素?齿轮副纯扭模型?齿轮传动系统模型 模型类型?集中参数法 ?传递矩阵法 ?有限元法?动态子结构综合法 建模方法?时变啮合刚度?轮齿传递误差?啮入啮出冲击 内部激励?原动机的扭矩 ?负载的反作用力矩 外部激励求解方法 ?时域法 ?频域法?解析法?数值法?实验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575006),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1997—01—03 修回日期:1998—11—20 轮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的时机已经成熟。 2 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2.1 分析理论 (1)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以啮合冲击作为描述和解释齿轮动态激励、动态响应的基础,将齿轮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以冲击作用下的单自由度系统的动态响应来表达齿轮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50年代以后,将齿轮系统作为弹性的机械振动系 统,以振动理论为基础,分析在啮合刚度、传递误差和啮合冲击作用下,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这一发展奠定了现代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基础。 (2)在振动理论的框架内,齿轮系统动力学经历了由线性振动理论向非线性振动理论的发展。在线性振动理论范畴内,人们以平均啮合刚度替代时变啮合刚度,并由此计算齿轮副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利用数值积分法计算系统的动态响应,不考虑因时变啮合刚度引起的动态稳定问题,且避免研究由齿侧间隙引起的非线性以及多对齿轮副、齿轮副 ? 55?齿轮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体系——王建军 李润方

现代修辞学试题答卷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题,共10分) 1、从我国修辞学产生来看,我国最早的修辞也是源于()的。 2、1932年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3、修辞中的“辞”的含义一是指语辞,二是指()。 4、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也叫()。 5、语境作为鉴别、评价修辞的标准,它决定修辞的()。 6、中国对语法开展研究,是1898年出版了马建中和马相伯的()以后才逐渐掀起高潮的。 7、修辞和语法所属语言学科不同,语法属于纯语言学,或内部语言学,修辞属于(),或外部语言学。 8、同韵呼应有句末韵、()、句首韵三种。 9、词语选择也叫(),它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10、准语言包括了辅语言,或副语言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题,共15分。) 1、广义语境

2、语流义变 3、宾语前置 4、同韵呼应 5、准语言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你这样描写秋夜不合修辞”,的语境中,修辞指的是修辞活动。() 2、语境决定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3、修辞学属于科学部门而不属于艺术部门。()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运用了同韵呼应的句首韵。() 5、我不久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要读书。属于偏正句倒装。() 6、准语言只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民族性和直观性。() 7、从我国修辞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1923年出版的唐钺先生的《修辞格》是依照英国讷斯菲尔的《高级英文作文学》对修辞格的分类写作的。()

8、具体的语境会使话语产生义变,所以,也只有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9、修辞学属于纯语言学也属于大语言学。() 10、 1942年出版的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这是中国修辞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由于()的原因,往往使修辞语出现语流义变和情境义变。() A、语体 B、语言风格 C、语境 D、文风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语境赋予修辞以确切含义。 B、语境决定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C、语境决定修辞的优劣。 D、以上都正确。 3、修辞学属于() A、科学部门 B、艺术部门 C、文学部门 D、社会学部门

_现代汉语_历史与社会语言学_述评

《当代语言学》第8卷2006年第3期265-271页,北京 《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 P.Chen著李晋霞刘云述评 Chen Ping(陈平)《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M odern Chinese:Its H istory and S o2 ciolinguistics)199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是供国外的汉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可能是基于这样一个写作目的,作者以还原现代汉语的发展史为目标,在历史和社会的大背景下,从现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书面语、现代汉语书写系统三个方面出发,对自19世纪末至1990年代的现代汉语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了翔实、全面的考察,对外国人系统了解现代汉语和汉语的现代化过程极有帮助。 这本书是写给外国人的,但对于国人而言也很有价值。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对它的历史有所了解。现代汉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现代汉语的发展史我们却未必都知道。特别是对于没有经历过汉语拼音化、汉字简化这些“语言运动”的年轻人来说,现代汉语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更是所知甚少。读完本书,这个缺憾会得到很大的弥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习了这本著作之后萌生了把它介绍给国内读者的想法。该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现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书面语、现代汉语书写系统。下面择要介绍。 1.现代汉语口语 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现代汉语口语的建立和发展;标准现代汉语的规范和变异;标准语和方言。 1.1现代汉语口语的建立和发展 在简要回顾19世纪末以前的汉语标准口语的历史之后,作者重点论述了19世纪末以来现代汉语标准口语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鸦片战争使国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政府组织或民间自发的振兴中华的运动蓬勃发展,语言改革也是其中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很多方言之间不能相互交流,在这一现实面前,建立和发展标准的现代汉语,并改革书写系统,就成为汉语现代化的两个最主要的任务。 受日本的启发,几位知名学者将日本的“国语”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在他们的努力推动下,国语被确立为现代标准汉语。1911年清朝灭亡前夕,《统一国语方法案》通过。由该法案可以看出,学者们在建立和发展现代标准汉语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1)国语的标准不止语音一个方面,还包括词汇和语法;(2)国语应主要建立在官话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建立在北京话的基础之上,应具有正确、文雅、合逻辑的特点;(3)现代标准汉语不应该只建立在某个单一方言或单一方言群的基础之上,而应包含不同特点,容纳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这些设想和建议成为“国语运动”的基本使命。 本刊网址: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8f17752032.html, 562

云存储综述(3)

云存储综述(3)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现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奉献给云计算业外读者,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云存储系统怎么选择 云存储对于一系列的存储需求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理解各种云存储系统的关键特性,有助于识别合适的云存储系统,并且可以避免潜在和昂贵的错误。 实际上,有多种类型的云存储系统。通过确定合适云存储系统的特性,有助于将这些系统分类。通常,根据以下4种通用的技术特性对存储系统进行分类:①、可靠性;②、可访问性;③、对象数据存储;④、大小限制。 虽然这些都是主要的特性,但是在选择云存储系统时,这些并不是你可能必须考虑的唯一因素。也有聚焦业务的特性,比如成本和延迟。这些都应该考虑在内。以加密技术的有效性以及访问控制为例,可能是选择标准的关键考量。这些安全特性,可以在存储系统中找到不同的类型;而且独立于我们分类存储系统的方式。 1、可靠性 可靠性是跨越一段持续期的、考量存储系统的可访问性和功能的方式。 一个具备99.99%可靠性的存储系统,预计每月大概有4.5分钟宕机时间。一个具备99.999%可靠性的存储系统,预计每月宕机时间少于30秒。 一个相关的度量——耐久性,被用来度量数据可能丢失的程度。例如,亚马逊简单存储服务(亚马逊S3)通过使用多种数据备份来承诺99.999999999%的耐久性。这意味着,你每年存储的数据丢失的概率仅为0.000000001%。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评估基于低估潜在的系统性失灵的假设。比如,如果存储在三个不同的数据中心的数据都有备份,并且失败随机发生,那么所有这个三个同时失败的概率相当小。然而,如果制造或者设计缺陷存在于磁盘驱动器中,而且所有的三个备份都存储在相同类型的驱动上,那么这三个同时丢失的概率要高很多。 2、可访问性

汉语修辞学-0001(电大课程号:5205533)以及律师实务任务二(电大课程:6207152)

汉语修辞学-0001(贵州电大-课程号:5205533)参考资料以及律师实务任务二(甘肃电大-课程号:6207152)参考资料 汉语修辞学-0001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205533 参考资料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0题,共30分) 1.(3分) 学习修辞学,应发扬时代的语言特色,古为今用。不要一味地模仿,要进行创新。 &radic 参考答案:&radic 2.(3分) 《诗经》中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是风、雅、颂。

&radic 参考答案: 3.(3分) 有效运用语言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各种同义手段的选择。&radic 参考答案:&radic 4.(3分) 修辞活动就是同义手段的选择活动。 &radic 参考答案:&radic 5.(3分) 修辞学的最高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提高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6.(3分)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radic 参考答案:&radic 7.(3分) 修辞是文学家经常用到的,与平常人无关。 &radic 参考答案: 8.(3分) 语言表达时,视点要明确。同时出现两个视点,会造成歧义和误解。

参考答案:&radic 9.(3分) 双方前提多而且明确则很少的话语就能传达明确的内容,反之前提少而迷糊。 &radic 参考答案:&radic 10.(3分) 相同的话语,前提不同,含义不同。 &radic 参考答案:&radic 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 11.(3分) (),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语言科学,是以修辞活

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A、修辞 B、修辞活动 C、修辞学 D、修辞格 参考答案:C 12.(3分) 在我国,将修与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 A、《周易》 B、《春秋》 C、《文心雕龙》 D、《庄子》 参考答案:A 13.(3分) ()原则是修辞活动中最高最重要的原则。 A、得体性 B、适应语境 C、保持自我 D、把握对象 参考答案:A

多体系统动力学综述

1. 绝对节点坐标法 传统有限元方法建立的单元为非等参数单元,其使用节点处的位移梯度来描述物体的无限小的转动,但在物体发生大变形时,节点处的位移梯度已不能准确描述物体的转动变形,从而极大影响到计算的精度。 Shabana [1]提出了绝对节点坐标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 ANCF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有限元和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该方法将物体的单元节点坐标定义在全局坐标系下,使用节点处的斜率(slope)矢量作为节点坐标而不是节点处的无限小转动[2],不需要另外计算刚体位移与柔性变形之间的耦合,能较精确地计算大变形的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其最终推导出的多体系统的微分代数方程组(DAEs )中,质量矩阵是一个常数矩阵,但刚度矩阵将是一个非线性的时间函数。 1.1梁单元的绝对节点坐标法 Shabana 首先推导出一维梁单元的绝对节点坐标法模型[1][3]。在这种模型中,梁单元用中性轴来简化,如图1所示,其上面任意一点P 在全局坐标系下的坐标表达为: 23101232320123r =Se r a a x a x a x r b b x b x b x ??+++??==????+++???? 图1 其中,x 为沿轴线的单元局部坐标,[]0,x l ∈,l 为梁单元初始长度;S 为单元形函数;e 为含有8个单元节点坐标的广义坐标矢量。 123456781102205162e []|,|,|,|, T x x x l x l e e e e e e e e e r e r e r e r ========= 1 2 1 2 304078,,,x x x l x l r r r r e e e e x x x x ====????====????

相关理论综述

二、国内外主要研究动态 (一)公发展战略研究 战略管理一词最早由安索夫在《从战略规划道战略管理》中提出。他认为,战略管理是关乎企业长期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要决策问题,是为了实现目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根据内外条件,确定企业组织发展路径的一个动态过程。 1、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这个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1根据各个价值活动中价值创造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可把价值活动分成两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制造、外部后勤、市场营销、服务等;而辅助活动主要包括企业基础职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等。 后来,波特又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对价值链进行了重新定义:一系列连续的价值创造作业,从基本的原材料到供应商、到生产者、直到消费者使用的和在运输途中的最终产品。2 综合来看,价值链包括了三层含义 (1)包括企业内外部所有活动,以及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竞争对手的关系等 (2)企业的各项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 (3)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有形或无形的价值。 2、PEST分析法 公共环境是由处在企业外部同时影响多个企业的宏观因素构成的,但不一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所有企业都受同一个宏观因素的影响。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因素,即P-政治因素、E-经济因素、S-社会因素和T-技术因素。对此四种因素的分析简称为PEST分析。它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1、p即politics,政治因素,是指对经营有潜在或者实际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当政治制度与体制发生变化或当政府发布了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时,则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之做出调整。 2、E即Economics,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对这些要素的合理评估并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也相当重要。 3、S即Society,社会要素,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 4、T即Technology,技术要素。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经济发展革命性变化的发明,也包括与企业生产相关的那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最迅速的变化就发生在技术领域。 3、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于80年代初提出,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并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了全球性的深远影响。五力分别是: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

语言学概述

语言学概述 这就是综述一下,不过下面提到的名词的都是考过的知识点。 一、定义:什么是语言学?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二、语言学研究的核心(下面的术语要尽量全都认识,不然做题时可能看不懂选项) 1、Phonetics 语音学 2、Phonology 音位学 3、Morphology 形态学 4、Syntax 句法学 5、Semantics 语义学 6、Pragmatics 语用学 三、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 这个考过的。Parole这个概念是 F. de Saussure(索绪尔)提出的。Langue指语言系统的整体,“所有(语言使用)个体头脑中存储的词语-----形象之总和”,这个整体相对较为稳定;Parole 指某个个体在实际语言使用环境中说出的具体话语,它是随时间和地点变化的一个动态的实体。 四、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 (这个也考过的。考过the informative function,就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的那道题) 1、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 2、The regulatory function 3、The heuristic function 4、The interactional function 5、The personal function 6、The imaginative function

7、The informative function 五、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 这个也考过的,这五个特征由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Hockett提出。 弱弱地说一句:如果真的在临时抱佛脚,那就不要管这五个术语的具体含义了,只要能强行记下来应付考试就是了。>_< 1、Arbitrariness 任意性 2、Productivity 多产性 3、Duality 双层结构 4、Displacement 移位性 5、Cultural Transmission 文化传播性 六、语音学和音位学 (一)语音学 Phonetics: the study of 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1、三大分支 (1)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 (2)Auditory Phonetics 听觉语音学 (3)Acoustic Phonetics 声学语音学 2、辅音和元音(这个考过的,考过二者的区别) (二)音位学 Phonology: aims to discover how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 form pattern and how these sounds are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1、三个术语 (1)Phone音素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综述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提出传统数据库技术的不足及新应用领域需求的同时,介绍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特征与功能,并探讨了该技术面l临的一些问题;最后还对这一新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数据库 面向对象的思想首先出现在程序设计方法中。这一思想指导下产生的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按照人们对现实世界习惯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来研究和模拟客观世界的方法学。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均视为“对象”.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对象构成。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面向对象方法学所引入的对象、方法、消息、类、实例、继承性、封装性等一系列重要概念和良好机制为人们认识和模拟客观世界分析、设计和实现大型复杂系统奠定了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面向对象技术已大大地超出了程序设计语言的范围。并渗透和应用到了诸多复杂的工程领域。并给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工业设计与制造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面

向对象的专家系统、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和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等的出现。其中,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已成为当今数据库领域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研究、应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数据库系统中。使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支持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模式。这对于提高数据库系统模拟和操纵客观世界的能力,扩大数据库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数据库的集成开发环境中。使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能够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井提供相应的开发手段,这对于提高应用软件的开发质量和扩大软件的应用推广是十分重要的。纵观数据库系统的发展,面向对象(00)技术的诞生为数据库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尽管目前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发展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相比,它的理论研究和形式化、标准化等方面还不完备和成熟。但是。从面向对象技术的前景和应用来看,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将代表着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新应用领域的需求及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 从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激发了其它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这些新的领域包括:CAD/CAM、CIM、CASE、OIS(办公信息系统)、GlS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和实时系统等。新的应用领

修辞学

一、填空 1.构成交际的四个要素:说写者、听读者、话语、语境 2.交际场的两个子系统:编码场、解码场 3.效果差分为:表达效果差、接收效果差两类 4.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是: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5.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受益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谦逊 准则 6.交际中的四个心里原则:新奇求异、趋吉求同、首位原则、时效原则 7.时变格使用中的三种方法:时间形态法、时间序位法、时间换位法 8.数变格使用中的五种方法:数字形态法、数字变形法、数字序位法、数字谐音法、 数字概统法 9.由A-B、B-C、C-D语言形式的辞格是顶针 10.“光杆一个,一个光杆”是回环修辞 11.“一横秋月曲如钩上画楼联半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属于回文辞格 12.镶嵌这一辞格有嵌字、镶字、拼字三种方式 13.“伤了我的杨柳细”属于藏词辞格 14.藏词分为藏头和藏尾 15.“未免木边之目,田下之心”“汉阳口,口口回,上下卡道”属于析字辞格 16.“有家没务、只会不议”属于析词辞格 二、名词解释 1.表达信息的话语:说话人的目的在话语之内,但听话人解读了话语所传递的内容后交际的目的就达到,交际行为就结束 2.影响言行的话语:说话人的目的主要在引发听话人去做相应的反应,以促成某件事情,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两类。 3.信息差:说写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听读者所接收的信息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4.效果差:交际双方预计的交际效果,同交际活动中实际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差异 5.修辞:“修”修饰的意思,“辞”本意是辩论的言辞。修辞本意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受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行动。 6.语言:是语言世界中相对稳定的、一般的、本质的部分,它对一切社会成员都是共同的,也有人称其为内部语言。 7.息变格:有意识的偏离客观的物理世界的真实状态,在语言的信息方面做出有条件的偏离,或在质的方面,或在量的方面。在质的方面的偏离,就叫做质变格,在量方面分为两类,一种是息余格,一种是息缺格。 8.质变格:本质上是对合作原则中质真原则的偏离,是自觉、积极、善意的偏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9.息余格:是故意超过常规要求的、提供过量信息。有人称他为精细格。 10.息缺格:故意的少给或不给对方信息,或故意含糊,特点是废话不废。即孤立的看 是废话言之无物,但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面、语境里,确实潜藏着某些信息,获得特殊的交际效果。 11.零度:指一般的、常规的、中性的、不带有任何修辞色彩的规范行式。是相对稳定 的,为社会公认的 12.偏离:是同零度相对立的一面,是对零度形式的违反和变异,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 两种

动力系统综述

Xxxxxx U N I V E R S I T Y 《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实践报告 所属学院:理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数学 姓名: 学号:xxxxxxxxxxx 实践课题:动力系统综述 实践成绩: 任课教师:

动力系统综述 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扩充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力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力学、生态等各大领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动力系统是随时间而演变的系统。 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扩充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力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力学、生态等各大领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动力系统是随时间而演变的系统。对于含参数的系统,当参数变化并经过某些临界值时,系统的定性性态,如平衡点或周期运动的数目和稳定性等会发生突然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分叉[2]。 分叉理论主要研究当参数在分叉值附近变化时,系统轨线的拓扑结构或定性性态将如何变化。近几十年来,动力系统的分叉理论被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且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研究领域中,分叉问题的研究己成为非线性动力系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动力系统简介 动力系统的研究起源于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假设空间R n 的一个质点M 在时刻t 的坐标为),,,(21n x x x x =并且己知质点M 此时的运动速度为))(,),(),(()(21x v x v x v x v n =,并且只与坐标x 有关.那么质点M 的运动方程为: )(x v dt dx = (1) 这个方程是一个自治的微分方程.更进一步如果方程(1)满足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和唯一性定理的条件,那么对任何的初值条件00)(x t x =,则方程存在唯一解),,()(00x t t t =?。 我们称x 取值的空间n ?为相空间,而称((t , x )的取值空间“n ???”为增广相空间.按照微分方程的几何意义,方程(1)定义了增广相空间中的一个向量场.解的几何意义为增广相空间中经过点),(00x t 的唯一的积分曲线[1]. 2 动力系统在力学中的应用 稳定性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对系统运动稳定性分析是系统与控制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实际的系统必须是稳定的,不稳定的系统是不能付诸于工程实施的。 设系统的向量状态方程为: 0,)(),,(00≥==t x t x t x f x (2.1) 式中:x 为n 维状态向量;),(??f 为n 维向量函数。

修辞学文献综述

修辞学文献综述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 修辞类型主要有比喻──明喻、暗喻、略喩、借喻排比对比夸饰──(时间、空间、物象、人情、数量)讽刺转化──拟人、拟物、形象化标语映衬──正衬、反衬借代设问──疑问、提问、激问析字镶嵌互文对偶──单句对、句中对、隔句对、叁句对双关层递类迭──迭字、类字顶真回文倒装错纵摹写示现婉曲引用──明引、暗引借代转品象徵倒反藏词感叹呼告仿拟衍文移觉眺脱析数格。 修辞学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这时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是指演说的艺术。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的艺术》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在中国古代,先秦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例如庄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比喻手法。两汉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魏晋之后,不少文学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而宋朝陈骙的《文则》则可视为第一部修辞学的专著。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学摆脱了文学批评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的修辞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 模仿西方的修辞著作; 辑录古人的说法。 汉语中最重要的一部修辞学著作就是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在研究中借助广博的学科基础和深厚的唯物辩证法、语言学理论基础,采用古今中外法和中国化的研究方法,其具有前沿性、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语法修辞学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的语法修辞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中国语法研究的历史贡献在于发动了“文法革新讨论”,提出了功能学说,并以功能学说建构了词类系统和句法体系。他在《文法的研究》这篇重要论文中纲领性地说明了功能理论,阐述了功能词类理念及其在汉语词类划分上的运用,明确提出了汉语词类划分当以功能为中心的观点。《文法简论》建立了一个有特色的语法体系。书中全面论述了“词类区分的准据是功能”的观点,认为功能就是词在语文组织中的活动能力。他的功能观点已被语法学界广泛接受。他的词类体系中的词类理念、划分词类的标准和方法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陈望道区分词类的方法,与目前语法学界根据西方认知理论中的原型理论和词类范畴家族相似性来建立词类体系的方法相契合。他的句子分类不分单复句、句法分析时结合语义的句法体系也很有特色。他对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修辞学发凡》这本书及一些修辞学论文中。这本“千古不朽的巨著”建立了我国修辞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的体系,既兼顾文言文修辞,又兼顾白话文修辞,在中国确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修辞学体系,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这本书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确立了语言本位的思想;创立了“题旨情境”说;建立了“两大分野”的修辞系统;按语辞魅力的深浅建立了作为其整个修辞学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辞格系统,对汉语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论文题目: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论文提交时间: XXXXXXX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系统动力学模型

1.1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综述 海洋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层含义,即海洋经济的持续性、海洋生态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目的,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运用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海域承载力理论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从我国的海洋产业入手,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从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海洋管理和海洋开发技术等方面总结我国海洋开发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国外学者对海洋资源的发展和研究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模型,认为技术在海洋资源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则以具体省份为例研究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对辽宁省所拥有的海洋资源进行概述后,分析了辽宁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开展海域资源价值折损评估,采用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利用我国重要海洋产业数据,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并从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及管理等角度总结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学者从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研究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存在着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 1.2 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 到20 世纪70 年代初系统动力学被用来解决很多领域的问题,成为比较成熟的学科,系统动力学到20 世纪70 年代初所取得的成就使人们相信它是研究和处理诸如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相互连带的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工具。基于市场均衡论和信用风险理论,完善运用于分析代际消费计划的系统动力学机制模型,并提出可替换选择。国内学者将系统动力学运用于研究资源与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第一节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一、修辞 什么是修辞? “修辞”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并不多,到了现代,使用的频率才逐步提高。修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那个事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前者是客观存在物;后者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修辞”,而把后者称之为“修辞学”。 客观存在:修辞 修辞 主观认识:修辞学 在给修辞下定义的时候,首先应当把这两者区分开来。到底什么是修辞呢?修辞,就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技巧,以及调整语言的一切活动。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是语言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修”与“辞”本来是两个词。它们何时开始连用的?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它们最早出现在《易》经的《乾·文言》中: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也。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这儿“修辞”的含义,与今天理解的不同。唐代孔颖达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因此,“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居业的条件提出的。宋代王应麟解释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困学纪闻·易》)认为指的是既要求有内容、情感的真实,又要求言辞、文辞富有文采。 之后“修辞”两字连用,在古代是指修饰、整理争讼用辞的本领,最初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到了现代则既指调整和修饰书面语,又指调整和修饰口语。 “修辞”不能混同于“修词”。“词”应指一个个具体的词儿;而“辞”指的是语辞,应包括词句和篇章,两者不能混用。 二、修辞现象 (一)什么是修辞现象 在修辞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

相关主题